回覆列表
  • 1 # 捕魚達人阿群

    摘要: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 ...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每年3月5日或6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桃始華【《呂氏春秋》作桃李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每年3月5日或6日,視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桃始華【《呂氏春秋》作桃李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中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李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在古時“驚蟄”也曾被稱為“啟蟄”。《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漢朝皇帝列表)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同時,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穀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

    漢初以前 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

    漢景帝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進入唐代以後,“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由於也有不用慣的原因,大衍曆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此後,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啟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歷的時候。驚蟄,二月節。

    《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桃始華【《呂氏春秋》作桃李華】。桃,果名,花色紅,是月始開。

    倉庚鳴,庚亦作鶊,黃鸝也。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

    《章龜經》曰:倉,清也;庚,新也;感春陽清新之氣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詩》曰黃鳥,齊人謂之搏黍,又謂之黃袍,僧家謂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黃,又名鵹黃。諺曰黃慄留、黃鶯鶯兒,皆一種也。鷹化為鳩。鷹,鷙鳥也,鷂鸇之屬。鳩,即今之布穀。

    《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鳩。

    《王制》曰鳩化為鷹,秋時也。此言鷹化為鳩,春時也。以生育肅殺氣盛,故鷙鳥感之而變耳。

    孔氏曰:化者,反歸舊形之謂。故鷹化為鳩,鳩復化為鷹,如田鼠化為鴽,則鴽又化為田鼠。若腐草為螢,鴙為蜃,爵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複本形者也驚蟄雷鳴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閒。可謂左河水之“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紫紅。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

    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 2 # 只愛美女和美酒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最初古時叫“啟蟄”,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名叫驚蟄,引用至今。

    驚蟄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

    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

    "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

    沿江江南麥穗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

    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溼害則是最重要的。

    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

    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 3 # 0910咸陽小夥

    驚蟄寓意著什麼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的冬眠動物。蟄是藏的意思。

    驚蟄節氣的農事寓意著什麼?

    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

    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蟄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

    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幹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 4 # 青春不在z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太陽執行至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一般在每年在3月5日或6日,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是指鑽到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甦醒出來活動。

    節氣簡介

      驚蟄(jīng zhé),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 驚蟄圖示

    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使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沿江江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中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嗚叫、燕飛來的時節。按照一般氣侯規律,驚蟄前後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雨水漸多,大部分地區都已進入了春耕。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候,此時過冬的蟲卵也要開始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

      驚蟄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時節變化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 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意義

      驚蟄雷鳴最引人注意。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節氣正處乍寒乍暖之際,根據冷暖預測後期天氣的諺語有:“冷驚蟄,暖春分”等。驚蟄節的風也有用來作預測後期天氣的依據。如“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溼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溼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從中國各地自然物候程序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遲早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僅與沿長江流域的的氣候規律相吻合。

      

    驚蟄(insects awaken)

      和其他節氣相同,驚蟄日期也和農曆沒有必然聯絡(2011年為二月初二)。

      每年3月4日~7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東北、西北地區仍是銀妝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已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日平均氣溫為3—6℃,沿江江南為8℃以上,而西南和華南已達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 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幹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驚蟄時節:春光明媚,永珍更新。透過細緻觀察,積累物候知識,對於因地制宜地安排農事活動是會有幫助的。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   

    農事

      冬雖過,倒春寒,萬物復甦很艱難。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

      天氣漸漸寒轉暖,華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產掀高潮,從南到北忙春耕。

      麥田追肥和澆水,緊跟鋤摟把土松。

      大麥豌豆向日葵,突擊播種莫再等。

      大蒜栽種不出九,精細認真管大棚。

      興修水利好時機,挖溝築壩打深井,

      莊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窮。

      春季造林好時機,因地制宜分樹種,

      栽後護理要認真,光栽不護白搭工。

      家禽孵化黃金季,牲畜普遍來配種,

      天暖花開溫升高,畜禽打針防疫病。

      快把魚塘整修好,放養魚苗好節令。

      老鼠危害實不小,城鄉滅鼠齊行動,

      投餌夾套挖堵灌,鼠想逃命萬不能。

      朋友非常重農事,不知師從那大師?

      這個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溼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一蔬菜農事概要

      ⒈保護地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

      對節能型日光溫室栽培的越冬黃瓜、西葫蘆、番茄、辣椒的管理應進行中耕劃鋤,提高地溫增加透氣性,促進新根生長。在管理上要結合防病進行葉面追肥,對受凍害或長勢較弱(漚根)的作物要儘快換茬提高春季產量。

      ⒉做好病蟲害防治

      由於溫度低,陰天較多,灰黴病、葉黴病、霜黴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發生較為普遍,要及時噴施各類殺菌劑,防止病菌擴散造成更大危害。

    二果樹農事概要

      驚蟄後氣候逐漸變暖,萬物開始復甦,是梨、桃、李等落葉果樹的開花抽梢期和柑桔、楊梅等常綠果樹的萌芽前期,也是果園年週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在生產管理中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點:

      1.注意清除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蟲

      一是及早清除園內枯枝、落葉、僵果及雜草等,並集中燒燬;二是清理刮除枝幹上的粗皮、爛疤,處理後用百菌敵1~10倍液塗抹傷口;三是抽梢前選晴暖日子全園噴石硫合劑一次,落葉果樹用波美3~5度(也可用晶體石硫合劑20倍代替,已開花展葉的李、桃等應改用百菌敵300倍液),常綠果樹用波美1度(也可用晶體石硫合劑100倍代替)。

      2.加強芽前肥施用

      主要施用尿素和有機質肥料,梨、桃、李等在驚蟄前開環狀溝或放射溝株施“聖佛萊”牌有機複合肥2.5~5kg加尿素0.1~0.2kg,施後覆土;在新梢展葉期和花蕾期各噴一次有機液肥或綠芬威2號1000倍加0.2%硼砂液;梨、桃、李等在花蕾期噴“果大多”每包加水90kg,謝花後再噴“果大多”每包加水45kg。

      3.合理用藥,適時化學防治

      梨在花蕾期,桃、李在花謝後即用2.5%消蝨蚜1000倍加40%毒死蜱1000倍加80%果菌速淨800倍液(梨再加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或20%粉鏽星1500倍)噴1~2次。

      4.及時疏花或花序

      梨在現蕾期先疏去弱花序,再根據需要每隔5~10cm留一花序,其餘一律疏除(僅疏去花蕾),授粉條件好的每花序留一半左右的邊花蕾,疏去中心花蕾;桃、李等也宜加強疏花和疏果工作。

    三畜牧農事概要

      驚蟄後氣溫開始回升,降雨量增加。此時,田野間青草開始生長、綠肥紅花草子和黃花草子生長旺盛,給草食家畜開始提供青綠飼料。這一時期,畜禽重點是抓好耕牛補料催膘,家畜的春防、春配及防病工作都必須抓緊。一般在春耕前半個月至一個月開始給牛增加營養。

      ⒈春季也是母牛配種季節,為不失時機抓好春配,適當加強種公牛和繁殖母牛的飼養管理。

      ⒉生豬重點抓好春季豬瘟和牲畜“五號病”的預防注射,同時預防豬隻受涼感冒發熱。

      ⒊春季是家兔繁殖的黃金季節,要抓好長毛兔和肉用兔的春繁工作。要做到適時配種。

      ⒋養雞專業戶,早春三月,天氣多變,必須採取薄膜保溫室育雛,提高育雛成活率。

      ⒌防止飼料黴變,日糧中應新增抗黴劑,同時防止孕畜流產。

      ⒍防止兔、禽球蟲病、流感等病。

    農諺

      春雷一響,驚動萬物。

      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還下桃花雪。

      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麥成堆。

      驚蟄地氣通。

      驚蟄斷凌絲。

      地化通,見大蔥。

      九盡楊花開,春種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凍土化開,快種大麥。  

     大地化,快種葵花和蓖麻。

      大麥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開花不結紐兒。

      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

      驚蟄地化通,鋤麥莫放鬆。

      麥鋤三遍無有溝,豆鋤三遍圓溜溜。

      麥子鋤三遍,麥縫像條線。

      麥子鋤三遍,等著吃白麵。

      麥子鋤三遍,皮薄多出面。

      驚蟄不耙地,好像蒸鍋跑了氣。

      地化通,趕快耕。

      到了驚蟄節,耕地不能歇。

      驚蟄冷,冷半年。

    養生

      古羅馬醫生蓋倫(公元129?公元200年)在體液學說的基礎上曾把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即性情急噪,動作迅猛的膽汁質型;性情活躍,動作靈敏的多血質型;性情沉穩,動作遲緩的黏液質型;性情脆弱,動作遲鈍的抑鬱質型。近代著名科學家巴普洛夫把人分為興奮型、活潑型、安靜型和脆弱 驚蟄養生食物鴨血菠菜湯型等四種類型,與蓋倫的分類基本相當。上述四分法在西方醫學界頗具影響。而中國早期的醫學著作《靈樞·陰陽二十五人》則根據人的形體、膚色、認識能力、情感反映、意志強弱、性格靜燥以及對季節氣候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體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大型別,又根據經絡氣血在頭面、四肢所反映出的生理特徵,將每一類再分為五類,即靈樞所稱的“陰陽二十五人”。

      雖說中西醫學對人的體質都有分類,但迄今為止,西方醫學對人體體質的各種分類學說,都無法直接指導臨床治療與養生康復,惟有中醫學可對人體體質進行有效的臨床指導和養生康復的實踐。 《素問·異法方宜論》指出:“東西南北中五方由於地域環境氣候不同,居民生活習慣不同,所形成不同的體質,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隨之而異。”朱丹溪的《格致餘論》說:“凡人之形,長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蒼,薄不及厚。而況肥人多溼,瘦人多火;白者肺氣虛,黑者腎不足。形色既殊,臟腑亦異,外證雖同,治法迥別也”。在《醫理輯要·錦囊覺後篇》中又有:“要知易風為病者,表氣素虛;易寒為病者,陽氣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氣素衰;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老傷者,中氣必損”。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取決於體質的不同,也就是說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變不良的體質狀態,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這裡我要說的是,體質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在同一環境中,只要我們本著積極的生活態度,採取積極的養生措施,是可以糾正體質上的偏頗,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除此之外,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無論你是從商的生意人還是醫生或是其他的職業,積累一定的物候知識,對你的生活和工作都會有所幫助的。驚蟄節氣的養生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而體質差異實際上是指體質養生中因人養生的一個方面。由於人體稟賦於先天,受制於後天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其生長髮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對穩定的某種特徵,這種特徵往往又決定著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變過程中的傾向性,因此在養生中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中醫所說的體質不同於人們常說的氣質。氣質是人體在後天因素影響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總和,也就是“神”的特徵,而體質是形與神的綜合反映。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即體質可以包括氣質,但氣質不等於體質。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尹志超建議,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萬物復甦,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這概括了驚蟄養生在起居方面的基點要點。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別是冰糖蒸梨對咳嗽具有很好的療效,而且製作簡單方便,平時不妨把其當作甜點食用。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在山西的雁北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

    習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驅趕黴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 驚蟄民間習俗“打小人”

    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抒發內心不忿   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洩內心的不滿,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物件,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不忿。

  • 5 # 寧靜致遠的先生

    驚蟄的意思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地下冬眠的蟄蟲被驚醒,紛紛“驚而出走”。

    實際上,春雷並不是蟄蟲醒來的原因,地下冬眠的蟄蟲根本聽不到什麼雷聲。驚蟄時節天氣變暖,大地的溫度也漸漸升高,這才是蟄蟲結束冬眠的原因。寓意萬物生長。

  • 6 # 大姚老永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在二十四節氣之中,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

    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一歲十二個月建,每個月建對應一卦,卯月(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著生機;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中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程序看,“驚蟄始雷”僅與中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驚蟄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溼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 7 # 品味食紀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仲春時節的開始,反映自然生物在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蟲。

    驚蟄的寓意是什麼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的二月節令,它寓意著天氣回暖、春雷始鳴。

    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到了驚蟄,中國南方大部地區就會進入春耕大忙時節,北方地區也會漸漸入春,春耕由南向北逐漸展開。

    現在你明白驚蟄是什麼意思以及具體時間了吧!雖然天氣開始回暖,不過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還是儘量不要外出,留在家裡更加安全些。

  • 8 # 蔓微花木種植場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在二十四節氣之中,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

    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一歲十二個月建,每個月建對應一卦,卯月(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對應的是雷天大壯一卦;大壯卦的卦象就是天上開始打雷了,雷在天上響,非常形象。“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代表著生機;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發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開始了。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從中國各地自然物候、氣候程序看,“驚蟄始雷”僅與中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

    驚蟄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溼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 9 # 本艾生活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活動中,發現、總結出來用於指導人們生活、生產的自然規律。

    我們知道,種莊稼貴在農時。驚蟄過後,天氣轉暖,萬物復甦;正是春耕、春種的好時節;有道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因此,驚蜇過後預示著新一年農耕生產的正式開始。

  • 10 # 廉興華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

    春雷響,萬物長。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人們便稱這天為“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

    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孝經緯》:「雨水後十五日,鬥(北斗星)指甲(方向),為驚蟄」。從驚蟄起為卯月,卯者,茂也,言陽生而滋茂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春雷預示著生長的季節開始了。

    雷對應震卦,震卦與春季一樣,五行屬木,有生髮之象。春雷隱隱,看似驚醒了冬眠的各種蟲蟻,其實也是天地陽氣復甦,草木、蟲蟻都恢復了活力。許多花開,嬌豔芬芳,春色滿園關不住,正是時也。

    仲春的第一聲雷,驚醒蟄居的動物,喚化沉睡的凍土,振奮昏沉的人心。

  • 11 # 豫西大男孩

    驚蟄節氣的重要意義

      進入3月,有“驚蟄”、“春分”兩個節氣,而驚蟄這個節氣在農忙上則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中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

    驚蟄時節的農事農俗

      到了驚蟄,中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

      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蟄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

      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幹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 12 # xJq喬

    “驚蟄”寓意著什麼?驚蟄對農事意味著什麼?

    驚蟄:今日驚蟄!是一年24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寓意者,天氣變暖和,春暖花又開,萬物復甦!春雷驚動了,蟄伏在地裡的動物。冬眠即將結束,慢慢都甦醒。春光瀰漫,油菜花開滿田野!桃樹柳樹開始開花發芽!春雨綿綿,雨水增多。這種跡象最能體現在南方,長江流域一帶!

    驚蟄對農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農事的增多,農民又辛辛苦苦勞作起來了。果農開始裁剪樹枝。小麥開始施肥保墒,打藥扒草。犁田的機械開始響起,農民開始備耕備種,準備農藥,化肥,種子。一片繁忙的景象,又呈現出來了!

  • 13 # 珍寶島張樂

    今年的驚蟄節氣是2020年的3月5日,也就是農曆二0二0年的二月十二。驚蟄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比較重要的節日,驚蟄這一天到來,那麼萬物陽氣逐漸回升,而且這時候萬物復甦,各種植物以及農作物逐漸的生長髮芽,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驚蟄節氣對於農耕上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們常說“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驚蟄到來以後會有一聲春雷,春雷轟鳴,萬物復甦,驚醒蟄伏在地下的昆蟲。這時候很多昆蟲開始爬出地面開始覓食,驚蟄過後農村很多山上鳥語花香,蟲鳴鳥叫,春天的氣息到處洋溢著。

    驚蟄的到來是在告訴人們,春耕開始了,驚蟄過後很多農作物開始可以種植了,這時候在提醒人們在趕時間積極做好農業生產。在這個關鍵時節把握好,這樣更加有利於農業獲得大豐收。

    同時中國勞動人民經過了長期的生活經驗和總結也得出了很多預測天氣的諺語。比如“冷驚蟄,暖春分”,或者“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這一天的時候變化對於後來的天氣有一定的影響。還有比如“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如果驚蟄這一天刮南風,那麼很多農民就會延遲秧苗的下種時間,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穫。這也是農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

  • 14 # 木子娜姐

    驚蟄在二十四節氣中是第三個節氣,在驚蟄的時候,也進入了春天的季節,而春天氣候逐漸變暖,萬物復甦。

    驚蟄節氣農事概要:1.保護地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 2.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3.果樹注意清楚越冬病原菌和越冬代害蟲 4.加強芽前肥施用 5.合理用藥,適時化學防治 6.及時疏花或花序。

    春季也是母牛配種季節,為不失時機抓好春配,適當加強種公牛和繁殖母牛的飼養管理。

    生豬重點抓好春季豬瘟和牲畜“五號病”的預防注射,同時預防豬隻受涼感冒發熱。

    春季是家兔繁殖的黃金季節,要抓好長毛兔和肉用兔的春繁工作,要做到適時配種。

    養雞專業戶,早春三月,天氣多變,必須採取薄膜保溫室育雛,提高育雛成活率。

    防止飼料黴變,日糧中應新增抗黴劑,同時防止孕畜流產。

  • 15 # 贛南虔果

    蟄代表小蟲子小動物。驚蟄意思就是春雷驚醒了田土裡的小動物。過了驚蟄日,春耕忙不歇。春雨滋養萬物,萬物生髮,農事也該抓緊安排,為秋收打牢基礎。

  • 16 # 漢源丶車釐子

    驚蟄的到來是在告訴人們,春耕開始了,驚蟄過後很多農作物開始可以種植了,這時候在提醒人們在趕時間積極做好農業生產。在這個關鍵時節把握好,這樣更加有利於農業獲得大豐收。

  • 17 # 鄉村賓賓

    代表天氣回暖,生機盎然

    春雷震動,冬眠動物行將出土,民間俗信驚蟄日有雷聲是豐收年

    農諺有“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 18 # 高塬紅富士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的冬眠動物。蟄是藏的意思。

  • 19 # 藍京小資

    驚蟄寓意著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蟄過後,才是真正春耕繁忙的時候,在華北地區,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要給小麥地耕地鬆土,江南地區小麥已經拔節,需要及時澆水施肥,華南地區早稻要開始播種,山間茶葉樹開始萌新,明前茶可能出過一水了。

  • 20 # 堯諾NUO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農曆每年二月初一前後(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該節氣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肚菇怎樣進行人工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