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以文溫暖三農

    豬肚菇,別名又叫大杯香菇、筍菇(福建)、紅銀盤(山西)、巨大韌傘、大斗菇等。隸屬擔子菌門、擔子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革耳屬。豬肚菇,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野生珍稀食用菌,夏季成群地生長在林野地上,被山區人民採摘食用。其口感風味獨特,似豬肚般的滑膩,因此而得商品名“豬肚菇”。菌柄去掉表皮後食用,似竹筍般的清脆,市場上將去皮的菌柄稱為“筍菇”。一、豬肚菇的市場種植前景。

    豬肚菇營養豐富,據分析其蛋白質含量比香菇、金針菇稍高。

    豬肚菇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和大洋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中國的廣東、福建、湖南、海南、浙江和雲南等省也有分佈。

    豬肚菇生長條件粗放,適用原料廣泛,且在夏季出菇,對於解決食用菌生產淡季和調節市場供應很有意義,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二、生長條件

    ◆營養

    野生豬肚菇的營養來源於地下枯枝。人工栽培時,在木屑、甘蔗渣、棉子殼、稻草等培養基上均能很好生長。豬肚菇能利用葡萄糖、蔗糖、果糖、澱粉,不能利用乳糖;能利用蛋白腖和銨態氮,不能利用硝態氮。在葡萄糖蛋白腖培養基上菌絲生長迅速,但不濃密,未長滿斜面即形成子實體。

    ◆溫度

    菌絲體生長溫度為15℃~35℃,最適溫度26℃~28℃。子實體發育溫度23℃至32℃。由此可見,豬肚菇菌絲生長階段偏向中溫度型,而子實體發育階段卻屬高溫型。這與多數食用菌對環境溫度的要求是由高到低有所不同。

    ◆水分

    菌絲生長適宜的基質含水量為60%~65%,原基分化時,空氣相對溼度低於75%,出現原基頂端龜裂。原基分化發育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增強,對水分的需求也逐步增加,此時應適當提高覆土層的含水量,並保持空氣相對溼度在80%~90%。

    ◆光照

    菌絲生長無需光照,但子實體生長階段與光的關係密切。表現為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子實體原基不能形成;原基分化比原基形成需要更大的光量;在微弱的光線下原基長成細長棒狀,不長菌蓋,只有增加到一定光量時,原基上部才會分化發育長出菌蓋;但直射光和過強的光照會抑制子實體形成,有降低產量的趨勢。

    ◆空氣

    在子實體發生階段對於空氣的要求與一般木生菌不同。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積累對於原基的形成是有益的。人工栽培時在培養料上覆蓋一層土或沙等覆蓋物是十分關鍵的措施。原基分化和發育則需要充足的氧氣,所有栽培袋內的原基都必須露出袋口才能分化,長出菌蓋。

    ◆酸鹼度

    豬肚菇對於環境pH的要求偏酸性。據試驗,pH在3.2以下,菌絲不生長;pH在5.1~6.4,菌絲生長迅速、潔白,並很快形成子實體。因此,豬肚菇菌絲生長的pH下限為3.2左右,適宜pH5.1~6.4。

    三、栽培技術

    ◆栽培季節

    在自然條件下,豬肚菇大量發生於6~9月份,子實體發生時的溫度適宜為23℃~32℃,故菌袋接種時間應安排在春季,氣溫回升到23℃以前的40~50天。在長江流域和華北地區,一般安排在5月份以前接種,9月份出菇。有調溫設施可適當延長生產時間。

    東南沿海和華南地區,春栽宜在3~5月份接種、9月出菇,秋栽可在9月份下旬至11月上旬接種,在自然溫度下發菌,經25~35天菌絲在袋內長滿。此時已進入低溫季節,菌絲在低溫下仍可緩慢生長,積累更充足的養分。到翌年“清明”後,在野外蔭棚內進行覆土栽培,很快就可採收第一潮菇。

    ◆培養料配方用玉米等混合配方的方式。①玉米芯50%,棉子殼30%,麥麩10%,玉米粉7%,蔗糖1%,過磷酸鈣1%,石膏粉1%。②玉米芯45%,豆秸粉30%,麥麩15%,玉米粉7%,蔗糖1%,過磷酸鈣1%,石膏粉1%。③秸稈粉38%,棉子殼38%,茶子餅粉17%,玉米粉4.5%,蔗糖1%,過磷酸鈣1%,石膏粉1%。④菌草粉38%,棉子殼38%,茶子餅粉17%,玉米粉4.5%,蔗糖1%,過磷酸鈣0.5%,石膏粉1%。⑤甘蔗粉40%,雜木屑37%,麥麩15%,豆粉6%,蔗糖1%,石膏粉1%。

    ◆菌袋和菌株選擇

    (1)菌袋製作

    通常採用規格為15釐米×55釐米低聚乙烯袋裝料,每袋裝乾料約700克。如果採用兩端接種,則在兩端袋口套塑膠頸圈,或用尼龍線扎封袋口。

    常壓滅菌料袋。小型滅菌灶通常裝量為1000~3000袋,要求點火後2小時袋內中心溫度達100℃,然後保持16~20小時;大型滅菌灶的容量一般5000~10000袋,滅菌時間要延長到24小時。待料溫自然降低到60℃時出鍋,將菌袋趁熱移到無菌室內。

    料溫冷卻到28℃時,在菌袋兩端接種,或在袋面用專用接種器接種。亦可在滅菌後,將打孔、接種同步進行。每袋豬肚菇菌種,一般可接短袋40~50袋,長袋20~25袋。

    (2)菌株選擇

    豬肚菇的菌株有貴州習水縣酒鎮食用菌研究中心選育的1號菌株、山東省濟寧市光大食用菌科研中心選育的2號菌株、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選育的龍巖3號和永安4號以及收購鮮菇原料中分離的5號。

    ◆養菌和覆土出菇

    (1)菌袋培養

    接種後的菌袋直立於培養室層架上避光培養,室內溫度掌握在25℃~28℃,空氣相對溼度在70%~75%。菌絲培養階段,前期關閉門窗,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幅度過大;後期應加強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培養過程中,分別於菌絲長至袋高的1/3和4/5時,進行兩次查菌,剔除汙染、死種或生長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況下,40~50天菌絲可走滿菌袋。

    (2)開袋覆土

    菌絲走滿栽培袋10天后,且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便可除去套環,解開袋口,在培養料面覆土。覆土厚度為3~4釐米,可選用火燒土、田土、菜園土為覆土材料,土粒直徑為1.5~2.0釐米。使用前應先將覆土置於太陽下曬至發白,然後加水調節土粒溼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為度。將覆土後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邊緣高出土面2~3釐米,並將處理好的菌袋均勻地豎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內出菇床架上。

    (3)出菇管理

    覆土後注意保持覆土溼潤,並多關門窗或多蓋膜,刺激原基分化。一般覆土後7~10天原基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後,將場地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0%~95%。空氣相對溼度低於75%,原基頂部易龜裂,致使菌蓋無法分化;同時,加強通風,保持場地空氣清新,並注意使場地有一定的散射光。

    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光線不足會推遲菌蓋的分化時間,導致菌柄過長。整個出菇階段場地溫度,都應控制在23℃~32℃。噴水量根據菇體大小、覆土的溼度和氣候情況具體掌握,菇多多噴水,菇少少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根據菇體生長不同階段,靈活控制通風量,菌柄出土、菌蓋形成、生長各階段依次加大通風量;菇房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90%左右即可。

    當菇體成熟時及時採收,每潮菇採完後應及時補上覆土,停水養菌3~5天后,進行下潮出菇管理。

    (4)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儘量不使用化學藥劑。菌絲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黴菌侵入培養基造成汙染。除生產環境、原輔材料、生產過程要嚴格按要求進行外,要注意查菌不宜過頻繁。由於查菌時,翻動菌袋造成袋內外空氣交換,會增加受汙染機率。若有鏈孢黴汙染,應在孢子堆未變色前,用浸過75%酒精的紗布或布塊蓋住孢子堆後,輕輕將汙染菌袋移出室外處理。嚴防孢子在空間飄散,導致大面積汙染。子實體生長階段,重點防治各種害蟲。主要是各類菇蠅、菇蚊。

    【防治方法】

    主要是搞好環境衛生,杜絕蟲源;菇房的門、窗用60目的尼龍紗釘好,切斷害蟲侵入途徑;場地懸掛黃板,誘殺蠅蚊,也可用電子滅蚊器、高壓靜電滅蟲燈、黑光燈誘殺。

    (5)採收包裝

    ①成熟標誌 子實體達八九成熟,呈漏斗狀、邊緣內卷,孢子尚未彈射時應及時採收。

    ②採收方法 採收時按採大留小,用剪刀在菇柄潔淨處將菇體剪下即可。但注意勿傷及周邊未成熟的子實體。每採下一朵子實體,應及時用手捏住殘留在土中的菇柄,輕輕旋轉拔出,避免菇柄在土中腐爛,招致病蟲害發生。

    上市銷售的豬肚菌,在採收後先將子實體多餘的菌柄剪去,按菌蓋大小分級採用塑膠袋包裝。根據銷售物件,按每袋淨重200克、250克、500克、2500克等不同規格包裝,包裝時用吸塵器抽去袋內空氣,並迅速合緊袋口。

    (6)保鮮加工

    ①降溫處理

    豬肚菇的保鮮比一般菇類長,在4℃冷藏裝置條件下,敞開放置7~10天不會變質。採收後的鮮菇含水量較高,在冷藏中極易引起凍害,或在存放過程中引起發熱變質。故採收的鮮菇應採用晾曬、熱風排潮(乾熱風40℃左右)或用去溼機降溼,使鮮菇含水量降至80%左右。

    ②裝箱冷藏

    經過降溼處理的鮮菇,待菇體溫度降至自然溫度後,裝入塑膠週轉箱移入1℃~4℃冷庫內,進行短期貯存,等待分級包裝。鮮菇在冷藏過程中應儘量減少貯藏溫度的波動,尤其要防止因低溫中斷,致使庫溫上升到20℃以上,造成菇體鮮度下降,甚至變質。冷藏時換氣要在自然氣溫較低的晴天進行,並同時啟動製冷機,以防止庫溫波動。

    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分級,切除菇根。將同樣等級的鮮菇按規定重量裝入塑膠袋,抽真空後再裝入塑膠泡沫箱內,加蓋密封,然後再裝入瓦楞紙箱內,用膠帶紙封口;或按客戶要求,將鮮菇定量裝入塑膠托盤,用保鮮薄膜包好密封,再裝入瓦楞紙箱內,膠帶紙封口。

    鮮菇包裝後要及時運達港口。在氣溫低於15℃時,可用普通貨車運送;氣溫高於15℃時,需用冷藏車(1℃~3℃)運送。在發運時,要考慮到達口岸所需運輸時間,是否在有效保鮮期內,以免影響保鮮效果。

    總結

    豬肚菇有一定種植市場前景,只要好掌握豬肚菇的種植環境 ,和種植方法,就能種植出鮮美可口的豬肚菇。

  • 2 # 農家掌櫃

    1. 栽培季節

    在自然條件下,豬肚菇大量發生於6~9月份,子實體發生時的溫度為23℃~32℃,故菌袋接種時間應安排在春季,氣溫回升到23℃以前的40~50天。在長江流域和華北地區,一般安排在5月份以前接種,9月份出菇。有調溫設施可適當延長生產時間。東南沿海和華南地區,春栽宜在3~5月份接種、9月出菇,秋栽可在9月份下旬至11月上旬接種,在自然溫度下發菌,經25~35天菌絲在袋內長滿。此時已進入低溫季節,菌絲在低溫下仍可緩慢生長,積累更充足的養分。到翌年“清明”後,在野外蔭棚內進行覆土栽培,很快就可採收第一潮菇。

    2. 培養料配方

    豬肚菇栽培原料比較廣泛,雜木屑、棉子殼、甘蔗渣、廢棉等都可作為栽培原料。下面介紹常見幾種配方。

    (1)以雜木屑為主的配方

    ①雜木屑78%,麥麩20%,蔗糖1%,碳酸鈣(或石膏粉)1%。

    ②雜木屑39.5%,甘蔗渣39.5%,麥麩20%,碳酸鈣(或石膏粉)1%。

    ④雜木屑40%,豆秸屑40%,麥麩15%,玉米粉3%,蔗糖1%,碳酸鈣(或石膏粉)1%。

    ⑤雜木屑49%,棉子殼29%,麥麩(或玉米粉)20%,蔗糖1%,碳酸鈣(或石膏粉)1%。

    (2)以棉子殼為主的配方

    ①棉子殼39%,雜木屑34%,麥麩25%,蔗糖1%,輕質碳酸鈣1%。

    ②棉子殼50%,雜木屑30%,米糠14%,玉米粉5%,石灰粉1%。

    ④棉子殼48%,雜木屑30%,麥麩20%,蔗糖1%,碳酸鈣1%。

    ⑤棉子殼83%,麥麩10%,玉米粉5%,蔗糖1%,碳酸鈣1%。

    (3)玉米等混合配方

    ①玉米芯50%,棉子殼30%,麥麩10%,玉米粉7%,蔗糖1%,過磷酸鈣1%,石膏粉1%。

    ②玉米芯45%,豆秸粉30%,麥麩15%,玉米粉7%,蔗糖1%,過磷酸鈣1%,石膏粉1%。

    ④菌草粉38%,棉子殼38%,茶子餅粉17%,玉米粉4.5%,蔗糖1%,過磷酸鈣0.5%,石膏粉1%。

    ⑤甘蔗粉40%,雜木屑37%,麥麩15%,豆粉6%,蔗糖1%,石膏粉1%。

    3. 菌袋和菌株選擇

    (1)菌袋製作

    通常採用規格為15釐米×55釐米低聚乙烯袋裝料,每袋裝乾料約700克。如果採用兩端接種,則在兩端袋口套塑膠頸圈,或用尼龍線扎封袋口。也可依照香菇袋栽法,在菌袋的同一平面上打3~4個接種穴,接種後用透明膠帶貼封穴發菌。另一種是短袋栽培,採用17釐米×34釐米規格塑膠折角袋,每袋裝乾料量350克,解袋接種。裝料要求鬆緊適度,特別是料與袋膜之間不能留有空隙,以防接種時吸入空氣,發生汙染,或在袋壁形成原基,消耗養分。

    常壓滅菌料袋。小型滅菌灶通常裝量為1000~3000袋,要求點火後2小時袋內中心溫度達100℃,然後保持16~20小時;大型滅菌灶的容量一般5000~10000袋,滅菌時間要延長到24小時。待料溫自然降低到60℃時出鍋,將菌袋趁熱移到無菌室內。料溫冷卻到28℃時,在菌袋兩端接種,或在袋面用專用接種器接種。亦可在滅菌後,將打孔、接種同步進行。每袋豬肚菇菌種,一般可接短袋40~50袋,長袋20~25袋。

    (2)菌株選擇

    豬肚菇的菌株有貴州習水縣酒鎮食用菌研究中心選育的1號菌株、山東省濟寧市光大食用菌科研中心選育的2號菌株、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選育的龍巖3號和永安4號以及收購鮮菇原料中分離的5號。

    4. 養菌和覆土出菇

    (1)菌袋培養

    接種後的菌袋直立於培養室層架上避光培養,室內溫度掌握在25℃~28℃,空氣相對溼度在70%~75%。菌絲培養階段,前期關閉門窗,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幅度過大;後期應加強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培養過程中,分別於菌絲長至袋高的1/3和4/5時,進行兩次查菌,剔除汙染、死種或生長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況下,40~50天菌絲可走滿菌袋。

    (2)開袋覆土

    菌絲走滿栽培袋10天后,且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便可除去套環,解開袋口,在培養料面覆土。覆土厚度為3~4釐米,可選用火燒土、田土、菜園土為覆土材料,土粒直徑為1.5~2.0釐米。使用前應先將覆土置於太陽下曬至發白,然後加水調節土粒溼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為度。將覆土後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邊緣高出土面2~3釐米,並將處理好的菌袋均勻地豎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內出菇床架上。

    (3)出菇管理

    覆土後注意保持覆土溼潤,並多關門窗或多蓋膜,刺激原基分化。一般覆土後7~10天原基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後,將場地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0%~95%。空氣相對溼度低於75%,原基頂部易龜裂,致使菌蓋無法分化;同時,加強通風,保持場地空氣清新,並注意使場地有一定的散射光。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光線不足會推遲菌蓋的分化時間,導致菌柄過長。整個出菇階段場地溫度應控制在23℃~32℃。噴水量根據菇體大小、覆土的溼度和氣候情況具體掌握,菇多多噴水,菇少少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根據菇體生長不同階段,靈活控制通風量,菌柄出土、菌蓋形成、生長各階段依次加大通風量;菇房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90%左右即可。當菇體成熟時及時採收,每潮菇採完後應及時補上覆土,停水養菌3~5天后,進行下潮出菇管理。

    (4)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儘量不使用化學藥劑。菌絲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黴菌侵入培養基造成汙染。除生產環境、原輔材料、生產過程要嚴格按要求進行外,要注意查菌不宜過頻繁。由於查菌時,翻動菌袋造成袋內外空氣交換,會增加受汙染機率。若有鏈孢黴汙染,應在孢子堆未變色前,用浸過75%酒精的紗布或布塊蓋住孢子堆後,輕輕將汙染菌袋移出室外處理。嚴防孢子在空間飄散,導致大面積汙染。子實體生長階段,重點防治各種害蟲。主要是各類菇蠅、菇蚊。防治方法主要是搞好環境衛生,杜絕蟲源;菇房的門、窗用60目的尼龍紗釘好,切斷害蟲侵入途徑;場地懸掛黃板,誘殺蠅蚊,也可用電子滅蚊器、高壓靜電滅蟲燈、黑光燈誘殺。子實體生長髮育階段不得噴灑農藥,確保產品無害化。

    (5)採收包裝

    ①成熟標誌 子實體達八九成熟,呈漏斗狀、邊緣內卷,孢子尚未彈射時應及時採收。

    ②採收方法 採收時按採大留小,用剪刀在菇柄潔淨處將菇體剪下即可。但注意勿傷及周邊未成熟的子實體。每採下一朵子實體,應及時用手捏住殘留在土中的菇柄,輕輕旋轉拔出,避免菇柄在土中腐爛,招致病蟲害發生。

    ③包裝貯藏 上市銷售的豬肚菌僅留1釐米的菌柄,採收後先將子實體多餘的菌柄剪去,按菌蓋大小分級採用塑膠袋包裝。根據銷售物件,按每袋淨重200克、250克、500克、2500克等不同規格包裝,包裝時用吸塵器抽去袋內空氣,並迅速合緊袋口。採用托盤包裝的,淨重按100克、150克、200克等規格定量分裝後,覆蓋專用保鮮膜並熱合密封。包裝時儘量使菌蓋表面朝外,菌褶朝內,外表豐滿美觀。上述包裝材料應符合GB9687或GB9688的要求。為便於貯藏、運輸,還要以箱、筐等做外包裝,並要求牢固、無毒、清潔、無異味。

    (6)保鮮加工

    ①降溫處理 豬肚菇的保鮮比一般菇類長,在4℃冷藏裝置條件下,敞開放置7~10天不會變質。採收後的鮮菇含水量較高,在冷藏中極易引起凍害,或在存放過程中引起發熱變質。故採收的鮮菇應採用晾曬、熱風排潮(乾熱風40℃左右)或用去溼機降溼,使鮮菇含水量降至80%左右。

    ②裝箱冷藏 經過降溼處理的鮮菇,待菇體溫度降至自然溫度後,裝入塑膠週轉箱移入1℃~4℃冷庫內,進行短期貯存,等待分級包裝。鮮菇在冷藏過程中應儘量減少貯藏溫度的波動,尤其要防止因低溫中斷,致使庫溫上升到20℃以上,造成菇體鮮度下降,甚至變質。冷藏時換氣要在自然氣溫較低的晴天進行,並同時啟動製冷機,以防止庫溫波動。

    ③包裝運輸 包裝於起運前8~10小時在冷庫內進行。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分級,切除菇根。將同樣等級的鮮菇按規定重量裝入塑膠袋,抽真空後再裝入塑膠泡沫箱內,加蓋密封,然後再裝入瓦楞紙箱內,用膠帶紙封口;或按客戶要求,將鮮菇定量裝入塑膠托盤,用保鮮薄膜包好密封,再裝入瓦楞紙箱內,膠帶紙封口。

    鮮菇包裝後要及時運達港口。在氣溫低於15℃時,可用普通貨車運送;氣溫高於15℃時,需用冷藏車(1℃~3℃)運送。在發運時,要考慮到達口岸所需運輸時間,是否在有效保鮮期內,以免影響保鮮效果。

    (7)產品分級標準

    豬肚菇大多以菇蓋鮮銷為主,客商對不同等級規格的菇蓋有不同的要求,國內市場感觀指標見表4-1,安全要求必須符合農業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食用菌》(NY5095—2006)有關規定。

  • 3 # 農民三子表

    任何一種蔬菜和一種菌類食物都必須要有一定的栽培技術,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說說豬肚菇可能大家不大熟悉,這種菌類食物的高產栽培技術:

    一、出菇場地準備

    1.室內出菇場地準備。應搭建出菇床架,雙邊操作的床架寬180釐米,單邊操作的床架寬90釐米。床架層距60釐米,底層距地面30釐米,頂層距天花板130釐米,床架之間距離80釐米。室內應有數個相對的視窗,以利通風透氣。出菇前室內應用氣霧消毒劑消毒,並噴灑25%的菊樂酯1000倍液。

    2.室外出菇場地準備。在場地搭一高2米的蔭棚,棚四周用草簾圍密,頂部用蘆葦遮陽,遮陽度70%。棚中地面整畦,畦寬1.2米,畦長因場地而定。畦溝寬50釐米,深20釐米。場地四周開排水溝,溝深30釐米。以兩畦為一組,沿每組畦兩側插弓形竹片。竹片之間間隔90釐米,弓的最高處距畦面180釐米。竹片上蓋塑膠薄膜,畦面撒石灰粉消毒備用。

    二、豬肚菇栽培管理

    1.栽培季節。一般安排在3~5月份接種,6~9月份出菇,各地根據當地自然氣溫條件靈活掌握。

    2.栽培袋製作。培養基配方:幹雜木屑39%、棉籽殼34%、麥麩22%、玉米粉3%、糖1%、輕質碳酸鈣1%。製作方法:先用清水將棉籽殼調溼,然後將雜木屑、麥麩、玉米粉、輕質碳酸鈣與經預溼的棉籽殼混合拌勻。將糖溶於水補充培養料的含水量,並將含水量控制在65%,pH值調至7.5~8,採用17釐米×33釐米×0.005釐米聚丙烯栽培袋,每袋溼重1000克(乾料約350克)。將裝料後的塑膠袋套上海綿雙套環。置常壓灶中滅菌。灶內溫度升至100℃,維持15小時。將冷卻後的菌袋置於接種箱內,用氣霧消毒劑消毒後,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接種,每袋栽培種可接40~50袋。

    3.菌絲培養。接種後的菌袋直立於培養室架上避光培養。培養溫度25~28℃,培養室空氣相對溼度70%~75%。菌絲培養階段,前期關閉門窗,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幅度過大;後期應加強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培養過程中,分別於菌絲長至袋高的1/3~4/5時進行2次查菌,剔除汙染、死種或生長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況下,40~50天菌絲可長滿菌袋。

    4.開袋覆土。菌絲走滿栽培袋10天后,且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便可開袋出菇。逐一去除套環,解開袋口,在培養料面覆土。覆土厚度為3~4釐米,可選用火燒土、田土、菜園土,土粒直徑為1.5~2.0釐米。使用前先將覆土置於太陽下曬至發白,然後用水調節土粒溼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為度。將覆土後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邊緣高出地面2~3釐米,並將處理好的菌袋均勻地豎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內出菇床架上。

    5.出菇管理。覆土後,注意保持覆土溼潤,並多關門或多蓋膜,刺激原基早日分化。一般覆土後7~10天,原基頂部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後,應注意將場地空氣溼度控制在80%~95%之間。同時加強通風,保持場地空氣清新,並注意使場地有一定的散射光。整個出菇階段場地溫度應控制在23~32℃。噴水量根據菇大小、覆土的溼度和氣候情況具體掌握,菇多多噴水,菇少少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根據菇體不同生長階段靈活控制通風量,菌柄出土、菌蓋形成、生長各階段依次加大通風量,菇房空氣相對溼度保持90%左右。當菇體成熟時及時採收,每潮菇採完後及時補上覆土,停水養菌3~5天后進行下潮出菇管理。

    6.病蟲害防治。菌絲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黴菌侵入培養基造成汙染。注意生產環境、原輔材料、生產過程要嚴格符合要求進行,查菌不可過於頻繁。子實體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蟲害,如各類菇蠅、菇蚊等。辦法主要是搞好環境衛生,必要時可噴灑25%菊樂酯1000~2000倍液。

    三、豬肚菇採收要點

    子實體八九分成熟、呈漏斗狀,邊緣內卷、孢子未彈射時及時採收。每採下一朵子實體,應及時用手捏住殘留在土中的菇柄,輕輕旋轉拔除,避免菇柄在土中腐爛招致病蟲害發生。

  • 4 # 成都永久少年

    豬肚菇主要分佈在沿海熱帶或亞熱帶地區

    豬肚菇人工種植的話,可以用木屑甘蔗渣稻草這些農作物廢料,菌絲生長適合溫度最低不能低於20度,生長基質含水量約為百分之60左右,,對於光照的話在菌絲生長初期是不需要的,大棚上最好蓋上黑膜,中後期就需要一定的光照了。

    一般人工種植的話可以在3–5月接種菌絲,到九月左右就可以出菇了

    培養料的配方:玉米芯百分之五十,棉籽殼百分之三十,麥麩百分之十,玉米粉百分之七,蔗糖百分之一,過磷酸鈣百分之一,石膏粉百分之1,如果這些不好找你就在網上在找找其他配方.

    還有就是病蟲害的防治,這個很重要,大棚的門一定不要一直敞開,要用尼龍紗隔開,大棚內要用黃板誘殺蒼蠅蚊蟲,或者用電子滅蚊器等

    有菌類種植經驗的人很適合,沒有菌類種植經驗的人要多學多看,不要一上手就大規模種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 5 # 燕媽家常菜

    1)菌袋製作

    通常採用規格為15釐米×55釐米低聚乙烯袋裝料,每袋裝乾料約700克。如果採用兩端接種,則在兩端袋口套塑膠頸圈,或用尼龍線扎封袋口。

    常壓滅菌料袋。小型滅菌灶通常裝量為1000~3000袋,要求點火後2小時袋內中心溫度達100℃,然後保持16~20小時;大型滅菌灶的容量一般5000~10000袋,滅菌時間要延長到24小時。待料溫自然降低到60℃時出鍋,將菌袋趁熱移到無菌室內。

    料溫冷卻到28℃時,在菌袋兩端接種,或在袋面用專用接種器接種。亦可在滅菌後,將打孔、接種同步進行。每袋豬肚菇菌種,一般可接短袋40~50袋,長袋20~25袋。

    (2)菌株選擇

    豬肚菇的菌株有貴州習水縣酒鎮食用菌研究中心選育的1號菌株、山東省濟寧市光大食用菌科研中心選育的2號菌株、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選育的龍巖3號和永安4號以及收購鮮菇原料中分離的5號。

    ◆養菌和覆土出菇

    (1)菌袋培養

    接種後的菌袋直立於培養室層架上避光培養,室內溫度掌握在25℃~28℃,空氣相對溼度在70%~75%。菌絲培養階段,前期關閉門窗,避免室內溫度波動幅度過大;後期應加強通風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培養過程中,分別於菌絲長至袋高的1/3和4/5時,進行兩次查菌,剔除汙染、死種或生長不正常的菌袋。正常情況下,40~50天菌絲可走滿菌袋。

    (2)開袋覆土

    菌絲走滿栽培袋10天后,且氣溫穩定在20℃以上時,便可除去套環,解開袋口,在培養料面覆土。覆土厚度為3~4釐米,可選用火燒土、田土、菜園土為覆土材料,土粒直徑為1.5~2.0釐米。使用前應先將覆土置於太陽下曬至發白,然後加水調節土粒溼度,以土粒捏之扁而不散為度。將覆土後的菌袋上部往下折,使袋口邊緣高出土面2~3釐米,並將處理好的菌袋均勻地豎直排列在室外畦面或室內出菇床架上。

    (3)出菇管理

    覆土後注意保持覆土溼潤,並多關門窗或多蓋膜,刺激原基分化。一般覆土後7~10天原基可露出土面。原基出土後,將場地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0%~95%。空氣相對溼度低於75%,原基頂部易龜裂,致使菌蓋無法分化;同時,加強通風,保持場地空氣清新,並注意使場地有一定的散射光。

    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光線不足會推遲菌蓋的分化時間,導致菌柄過長。整個出菇階段場地溫度,都應控制在23℃~32℃。噴水量根據菇體大小、覆土的溼度和氣候情況具體掌握,菇多多噴水,菇少少噴水,晴天多噴,陰天少噴。根據菇體生長不同階段,靈活控制通風量,菌柄出土、菌蓋形成、生長各階段依次加大通風量;菇房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90%左右即可。

    當菇體成熟時及時採收,每潮菇採完後應及時補上覆土,停水養菌3~5天后,進行下潮出菇管理。

    (4)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儘量不使用化學藥劑。菌絲生長階段,重點防止各種黴菌侵入培養基造成汙染。除生產環境、原輔材料、生產過程要嚴格按要求進行外,要注意查菌不宜過頻繁。由於查菌時,翻動菌袋造成袋內外空氣交換,會增加受汙染機率。若有鏈孢黴汙染,應在孢子堆未變色前,用浸過75%酒精的紗布或布塊蓋住孢子堆後,輕輕將汙染菌袋移出室外處理。嚴防孢子在空間飄散,導致大面積汙染。子實體生長階段,重點防治各種害蟲。主要是各類菇蠅、菇蚊。

    【防治方法】

    主要是搞好環境衛生,杜絕蟲源;菇房的門、窗用60目的尼龍紗釘好,切斷害蟲侵入途徑;場地懸掛黃板,誘殺蠅蚊,也可用電子滅蚊器、高壓靜電滅蟲燈、黑光燈誘殺。

    (5)採收包裝

    ①成熟標誌 子實體達八九成熟,呈漏斗狀、邊緣內卷,孢子尚未彈射時應及時採收。

    ②採收方法 採收時按採大留小,用剪刀在菇柄潔淨處將菇體剪下即可。但注意勿傷及周邊未成熟的子實體。每採下一朵子實體,應及時用手捏住殘留在土中的菇柄,輕輕旋轉拔出,避免菇柄在土中腐爛,招致病蟲害發生。

    上市銷售的豬肚菌,在採收後先將子實體多餘的菌柄剪去,按菌蓋大小分級採用塑膠袋包裝。根據銷售物件,按每袋淨重200克、250克、500克、2500克等不同規格包裝,包裝時用吸塵器抽去袋內空氣,並迅速合緊袋口。

    (6)保鮮加工

    ①降溫處理

    豬肚菇的保鮮比一般菇類長,在4℃冷藏裝置條件下,敞開放置7~10天不會變質。採收後的鮮菇含水量較高,在冷藏中極易引起凍害,或在存放過程中引起發熱變質。故採收的鮮菇應採用晾曬、熱風排潮(乾熱風40℃左右)或用去溼機降溼,使鮮菇含水量降至80%左右。

    ②裝箱冷藏

    經過降溼處理的鮮菇,待菇體溫度降至自然溫度後,裝入塑膠週轉箱移入1℃~4℃冷庫內,進行短期貯存,等待分級包裝。鮮菇在冷藏過程中應儘量減少貯藏溫度的波動,尤其要防止因低溫中斷,致使庫溫上升到20℃以上,造成菇體鮮度下降,甚至變質。冷藏時換氣要在自然氣溫較低的晴天進行,並同時啟動製冷機,以防止庫溫波動。

    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分級,切除菇根。將同樣等級的鮮菇按規定重量裝入塑膠袋,抽真空後再裝入塑膠泡沫箱內,加蓋密封,然後再裝入瓦楞紙箱內,用膠帶紙封口;或按客戶要求,將鮮菇定量裝入塑膠托盤,用保鮮薄膜包好密封,再裝入瓦楞紙箱內,膠帶紙封口。

    鮮菇包裝後要及時運達港口。在氣溫低於15℃時,可用普通貨車運送;氣溫高於15℃時,需用冷藏車(1℃~3℃)運送。在發運時,要考慮到達口岸所需運輸時間,是否在有效保鮮期內,以免影響保鮮效果。

  • 6 # 媛寶媽媽生活錄

    豬肚菇是一種較常見的野生食用菌,又稱大杯傘、大漏斗菇、成群地生長在林中地上,被產區人民採集食用,因其風味獨特,有似竹筍般的清脆,豬肚般的滑膩,因而被稱之為 “豬肚菇”。

    豬肚菇多為野生,但隨著需求越來越大,人工種植所佔比例越來越高。目前,人工種植豬肚菇的栽培是採用傳統的栽培場所,如地下菇棚、蔭棚、蘑菇房等,這樣佔用了很多寶貴的土地資源,而且還需搭棚,增加了栽培的成本。且種植主要依賴大棚,沒能形成一種高效、科學的種植方式。

    一、種植季節安排

    在10月下旬,溫度23〜32℃開花結果,這時候栽培食用菌能正常生長,要在3月到8月生產菌袋,而在7月到8月,溫度很高,有必要遮陽,需要在23-32℃種植蘑菇,也要有典型的配置,採用合理的安排,從而季節設施栽培,從六月到九月就可以長成。還有種植的時間是由當地氣溫自然條件決定,不過通常都是安排從3月到5月接種,從6月到9月生產。

    二、準備收穫場地

    1、需要建造豬肚菇床架以充分利用空間,可以左右操作的床架寬度為90釐米,床架隔開60釐米,底部層是離地面30CM,頂層是離天花板130釐米,床框架之間的距離為80釐米。為了便於通風,房間內應該有幾個窗戶彼此相對

    2、準備戶外收穫的場地:搭建2米高的陰涼處,圍繞遮陽篷密集地圍繞著一些稻草,能有70%遮蔭場地。倉庫地面乾淨,寬1.2米。筏的長度由場地決定,凹槽寬50釐米,深20釐米,在現場周圍開啟排水通道,凹槽深度為30釐米。

    三、菇屋的製作和消毒

    大家都應該知道在Sunny很少的地方選擇菇屋,4周約2米高的要求,中等寬度,以高70%的陰涼地,為了透過畦寬長1.2米的拉伸施加地板,菇房也可以在適當的溝槽的附近設定,所述槽的深度通常30cm左右,拱形竹,每個覆蓋著塑膠薄膜,從覆蓋膜前面的織物上放上石灰粉,用於菇房的消毒。

  • 7 # 種養倩

    概述:大杯蕈(大漏斗菇)是一種成行,隨朽根生長在林地中的,高溫夏秋季中大型野生菌。菌蓋棕黃或黃白,因風味及食脆如5月斑竹筍味,在福建稱筍菇,但其滑膩如豬肚般,有些地方亦稱豬肚菇。人工訓化栽培管理中能從5月生長到10份。

    大杯蕈生活條件

    一,營養

    大杯蕈系木材腐朽菌,在自然條件下,一般簇生於含單寧較少,樹質較軟的楓,楊,柳等多種闊葉樹種朽根或枯樹根地表上,但多數為有土層水分持續充分生長成大,中型子實體,離開土壤很少見到子實體,或與到接觸持續溼度有關,還有與二氧化碳濃度刺激菌絲有關。人工栽培以木屑,棉籽殼,稻草等為培養基,適當增加米糠,蔗糖,石膏等可促進菌絲健壯生長,有利子實體提早形成。凡中高溫食用菌生活力較強,對營養要求比較廣泛,還可用粉碎的闊葉樹葉,玉米芯,甘蔗渣等生產,只是由材質過軟,產期過短,影響著產量。

    二,環境因子

    1,溫度

    大杯蕈菌絲生長範圍3一38度,最適26-28度,3度以下和38度以上生長極其緩慢。子實體生長適溫23-32度(子實體生長高於菌絲生長,我們常將此類歸於高溫出菇類),經測試大杯蕈子實體原基形成可恆溫下形成,但小溫差刺激和環境光線,二氧化碳,溼度等差異刺激形成子實體原基更多,成簇生長。在人工培養中會形成簇叢過密生長,影響子實體質量,多數不採用溫差刺激而生產。

    2,溼度

    大杯蕈菌絲體生長時,要求培養料含水量在65%左右,低於60%菌絲體生長受到抑制,子實體發育期,要求空氣相對溼度為80一95%之間,低於85%子實體發育緩慢,若長時高於95%,菌蓋易變色腐爛,所以,要求覆土層水分充足,可抵禦空氣相對溼度過低造成影響。

    3,空氣

    大杯蕈是一種好氣性真菌,菌絲體在疏鬆土壤下樹根能正常生長,在薄膜覆蓋下也能正常生長,子實體原基在裸露菌絲體表面不易形成,其他溫度,光線,水溼等方面剌激也不易形成原基,但稍加大二氧化碳濃度刺激,菌絲體在其他方面協助下,成熟菌絲體馬上形成24小時後形成原基,因此,現階段人工栽培大杯蕈均採用覆蓋土壤,以利於二氧化碳在菌絲體在表層積累,形成原基方法,否則,大杯蕈菌絲體培養後不易形成子實體。當原基膨大後,需要充足氧氣才可分化,幼子實體才生長成成熟子實體。

    4,光線

    大杯蕈菌絲在黑暗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在完全黑暗中子實體原基不能形成,需要一定散射光刺激我,在光線過暗形成菌柄細長,菌蓋畸形,強光也妨礙大杯蕈正常生長。

    5,酸鹼度

    大杯蕈菌絲在pH3一7.5之間能正常生長,最適宜pH5.1-6.5。在生長過程中,代謝作用,使人工配製培養基pH值逐漸下降,到出子實體時,培養基己下降到4.8-5.5之間,為使人工配製培養料在大杯簟整個生長過程中,都能很好生長髮育,獲得高產,在配製培養料時,應使pH中性為好。

    栽培技術

    1,栽培季節

    大杯蕈子實體生長溫度為26度左右,在當地平均氣溫20度以上時往前推40天發菌時間,大約與農業上水稻差不多,水稻下種,大杯蕈制袋接種,水稻移栽大杯簟埋土管理準備出菇。

    2,培養基配方

    a,闊葉木屑78%,麥麩20%,蔗糖1%,石膏粉1%。

    b,闊葉木屑40%,稻草段40%,麥麩15%,玉米粉2%,蔗糖1%,石膏粉1%,石灰粉1%。

    c,闊葉木屑40%,棉杆粉或棉籽殼40%,麥麩15%,玉米粉3%,蔗糖1%,石膏粉1%,石灰粉1%。

    可同香菇,木耳袋料生產一樣,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入培養室培養。用袋可用香菇木屑栽培的15X55釐米,也可用豎立袋17x35釐米袋。用香菇栽培袋同樣可用橫向接入3一4穴,一般35-40天可發滿菌絲。用豎立袋,接種時袋中培養料打孔接種,同樣可30天發滿菌絲。

    3,接種後的養菌

    長菌袋可井字型堆疊在培養室內,豎立袋可豎立層架上擺立,室內溫度控制在25-28度之間,空氣相對溼度70-75%,培養室窗戶可遮光處理,人員進入可用手電或電燈照明,前期培養階段勿使溫度波動過大,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培養髮菌立袋過1/3,或橫袋發菌位起10釐米後,這之前要查菌,剔除汙染的,未萌發的,兩一叄次。這之後要將正培養髮菌袋松位,豎立袋間間隔距離拉大,井字橫袋用鬆開△角形擺放,這樣可降低發菌後堆內自身溫度升高,以免高溫燒袋或菌絲髮育通氣不良菌絲生長不良。正常情況下,35-45天菌絲可發滿袋。再經過5一10天的充實。可進入下面環節。

    4,開袋覆土

    菌絲體栽培袋充實菌絲後,當地氣溫穩定在20度以上時,可剝去外層塑膠薄膜袋,在培養料面上覆土,覆土材料可用河沙滲入黃泥,或菜園土,先將土壤曬白或烘乾,然後加水洞節溼度約60%左右,然後剝去菌袋排列在畦面上(可層架,可露地挖坑),菌棒排列長袋可橫排,豎立,但須有2釐米間隔,間隔中用覆土填滿,培養料上覆土2一3釐米即可。

    也可用豎立袋上開啟口子,直接在袋口覆土,這樣便於病蟲害管理,但由於覆土少,水溼難調節,產量多數偏低。

    5,出菇管理

    覆土後,注意保持覆土溼潤,可用關閉室內門窗,室外覆蓋薄膜,增加環境內二氧化碳含量,刺激原基形成,分化,一般覆土後7-15天原基可出土面。

    原基出土後,需要加強通風,增加散射光,環境內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0-95%,勿低於75%,以免幼菇出現頂裂,無法生長,也勿過高,超過95%,幼菇易腐爛。

    整個出菇和生長階段場所溫度應控制不得高於35度,大杯蕈生長階段,要保持空氣相對溼度在90%左右,菇體成熟及時採收,每潮菇採完後,停水養菌一星期,而後噴水進行下潮出菇管理,一般可採收4一6潮大杯蕈菇,鮮菇生物轉化率比平菇稍差,與香菇稍好。

    病蟲害防治

    1,競爭性雜菌

    主要有胡桃肉狀雜菌,棉絮狀雜菌,這都是由覆土高溫高溼所帶來的真菌。所用覆土可用火燒土滅菌,也可用400倍多菌靈或託布津拌土消毒後的土壤覆蓋,出菇後的覆土出現雜菌可將覆土挖除,然後填入消毒過土壤處理。

    還有製作栽培袋過程中出現木黴,黃黴,鏈孢黴等按香菇,木耳袋栽方法處理。特別是高溫中鏈孢黴,處理要注意,發現覆土表面出現紅色孢子群,在注意火災情況下,用酒精浸溼布片,覆蓋點燃,這樣高溫滅除孢子粉,以免飛散後難處理,造成大面積汙染。

    害蟲方面,主要是各類菇蠅,菇蚊。搞好環境衛生,室內可用沙網釘好門窗,切斷害蟲侵入途徑。野外栽培可多掛黃板,黑光燈等誘殺。野外栽培最好搭廕庇棚,可調控遮陰,也可方便作一定蟲害控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鹿晗是真的對迪麗熱巴有好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