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潔美食記錄
-
2 # 未來財經觀察
我認為有一下幾點意義
1.警示作用,比如收割稻穀需要晴天,氣象預報就可以警示農民在合適的時間收割,避開雷雨大風或者陰雨綿綿的日子。一到收稻穀日子我爸爸基本上都會認真聽天氣預報,好安排自己的收割時間。
2.提示作用,氣象預報可以提示接下來農民朋友要做什麼,比如雨天適合移植苗木,晴天適合晾曬穀物,陰天適合田間勞作等等
3.氣象可以說已經成了農民離不開的一項農作依靠,沒有了氣象就像人沒有了眼鏡,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沒有了方向。而有氣象農民朋友就可以大膽勞作,合理安排生產。準確的氣象預報,是農民增產增收的有利渠道,,但預報不準也時有發生,導致的損失也是非常慘痛,國家應該加上氣象預報準確性,人的眼鏡怎麼能經常看錯東西呢。
-
3 # 奮鬥少年8888
莖杆粗壯、麥穗大,控制旺長、防倒伏,小麥需要這樣種、這樣管!
我們種植小麥都有這幾怕:
一、怕種子播稀了,小麥出苗後稀稀拉拉,真的是有錢買種而無錢買苗,也就是說只要有錢就能買到種子,而再有錢也是買不到苗子的。所以播種的時候都是足量或超量下種。
二、怕出苗後苗小苗弱還發黃,恐怕麥苗弱了抗不了寒、受不了凍,總認為苗子長的好就一定能高產,所以種麥時往往能早種就早種,能多施肥就多施肥,能多澆水就多澆水,看到上凍前麥苗高高的、厚厚的、綠油油的,心裡才感到踏實。
三、怕小麥生長到中後期,尤其到了開花結穗快要成熟了的時候,一場風颳來,麥地裡一片前倒後伏、一片狼藉,你說不僅僅造成減產,有時甚至是絕產而白忙活一陣,就是不絕產也是讓你沒法機收,只好一鐮一刀動手割了。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越是害怕,害怕的事往往就真的發生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分析來、分析去,看看人家、比比自己,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真的是錯了。
原來下種多用肥多、種的早種的好真的不一定收成好,對於小麥來說真的是適得其反,苗厚了、過旺了反而不是好事,冬前旺長了、春季會更旺,冬前旺長不但不抗旱反而更容易受凍。春季旺長了反而更容易被風颳倒,不但不能高產,反而會空耗養分造成後期養分缺乏而生長無勁、長穗無力最終造成了減產。
犯錯不可怕,怕的是次次犯同樣的錯。我們不懂技術不要緊,要緊的是得去學習。不懂就要問、不會就要學,不能死要面子不懂裝懂,不會裝會而吃虧的只能是自己,科學技術你不信不行、不服不行。
去年的這個時候,種麥前農技專家來到我們村專門講解如何種小麥,聽了後也是半信半疑,說一畝地播十多斤種子就行,我們原來都是二十多斤呢。按照專家說的試種了一年,結果真的不錯,不僅省了種子、省了肥料,而且小麥長的不稀不厚、麥杆粗壯發棵多、抗凍害不倒伏,而且每畝增產三成多。
今年又到了種植小麥的時候了,現在把控制小麥旺長防凍害、防倒的種植技術分享給農民朋友們,在種麥時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種麥時一定要把好時機,一定不要種的太早,也不能過晚。
正常年份我們山東、河南、河北等小麥主要產區一般在10月1日前後播種。由於近年來氣候變暖、氣溫較高,一般10月1日到10月15日播種是最適宜的。
如果你上心留意的話,從氣溫的角度來把握播種期是比較準的,播種比較早的冬性品種小麥在日平均氣溫18℃到16℃的範圍內播種最好,播種比較晚的,要選種半冬性的品種,一般在日平均氣溫16℃到14℃的範圍內播種比較好。
選購小麥種時要問好農技專家或農資店專家是用冬性的、還是半冬性的,一定要選在當地適應性比較強、產量表現比較好的優良品種。
第二,施肥要合理搭配,施肥不是越多越好。
莊稼長的好不好,全靠肥料來主導。這說明了肥料的重要性,主導的是有機肥、無機肥要合理搭配,氮肥、磷肥和鉀肥要搭配合理,各種肥料要按照各生長階段的需要來按需供給,不是“一炮轟”一次吃個飽,要求底肥、追肥分段施。
根據專家試驗和測算,種小麥時使用的底肥養分量是每畝施用農家肥三千公斤左右,必須是漚透漚熟發酵好了的農家肥,生豬糞是不能直接使用的。
每畝使用的化肥是按純養分推薦使用量的,用量是純氮是6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7公斤左右,氧化鉀6公斤左右,購買肥料時需要按照這個養分的用量去計算所用的肥料量。這些都是底肥用量,只佔了每畝小麥從播種到成熟整個生長時期所用化肥總量的七成。另外的三成是後期追肥使用的,一般在起身期和拔節時期進行追肥。如果底肥施多了就會發生旺長現象。
第三呢,就是要把握好播種量並做好小麥田的管理。
一般要使用精播機進行播種,在最適宜的播種期,並且墒情較好的情況下播種,用種量一定不要大了,專家建議每畝播麥種15斤左右,這樣出苗後每畝麥田的基本苗就能達到15萬左右,是比較好的苗情。
如果播種的時機、小麥種子的用量沒有把握好,或者冬前氣溫較高,這些因素使小麥苗出現了旺長情況,那麼就需要在越冬之前、春季小麥返青之後就要採取及時鎮壓的方法控制旺長,同時呢使用35毫升左右的“壯豐安”矮壯素,加水40公斤充分混合,然後用噴霧器噴灑到麥苗上。
在小麥起身的時候或者拔節的時期進行追肥和澆水,用來培植壯苗,提高麥苗的抵抗力和抗倒伏的能力。
對於春季出現旺長的麥田,除了鎮壓和噴灑矮壯素進行控制外,還要實行蹲苗,就是不要過早追肥和澆水,可以往後推,推遲到小麥拔節後三天到五天再進行追肥澆水。
春天還很容易發生“倒春寒”,這對小麥的危害也是比較大的,一定要注意留意天氣預報,要在“倒春寒”來之前先澆水防止凍害發生。如果發生了“倒春寒”凍害就要抓緊時間追肥和澆水,同時使用葉面噴施尿素等肥料,用來減輕“倒春寒”引起的凍害。
另外還要做好病蟲害的發生,根據麥田發生情況及時採取措施進行防治,用以提高小麥的抵抗力實現健壯生長、確保小麥豐收。
總起來說,要達到小麥苗杆壯不旺長、不受凍不倒伏的目的,就要從選種上、用肥上、播種期、播種量以及田間管理上下功夫,早作準備早受益,一旦旺長、受凍、倒伏了,也要及早採取控制措施把損失降到最低。
-
4 # 臨沂老黑
氣象對農業的影響還真就不小,別的不說就說這下雨吧,這幾天我們這邊都是有小雨,導致稻子還在地裡不能收割,大家都在等雨過去在收,要不然你收下來沒人要,又不能晾曬稻子就得起潮發呀。那些一季子就白忙活了。
-
5 # 鄉壩生活
在農業的發展中,農作物的良好生產是農業發展的前提,農作物要想良好的生長必須保證在其生長過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但是在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的狀態下,各種自然災害性天氣接連發生,對農作物的良好生長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輕者造成產量的下降,嚴重的會造成農作物絕產。
1.霜凍災害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
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通常發生在秋、冬、春三季。霜凍對農作物的影響較大,玉米、大豆、棉花等秋收作物在成熟前霜凍其非常敏感,以玉米為例,如果在灌漿期遭受早霜凍,不僅影響品質,還會造成減產。
霜凍能使作物受害,如果霜凍較輕,農作物還沒有死亡,霜凍過後溫度逐漸上升,細胞慢慢解凍,還可以恢復生命活動。
2.霧霾對農作物的影響途徑
2.1霧霾使農作物的呼吸作用減弱
霧霾對農作物的危害程度不僅與霧霾中有害氣體的種類、濃度和持續時間有關,同時也與農作物的品種、生長髮育階段密切相關。如果農作物細胞中累積的霧霾有害物質濃度超過了其承受範圍就會造成危害。霧霾天氣對農作物的危害方式可以分為急性、慢性和隱性危害。
3.冰雹天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
發生強降冰雹災害,突發的冰雹災害造成經濟林果、農作物、蔬菜等問題。主要防禦措施:一是針對受損的農作物,及時剪除斷裂或殘果多的枝條,把修剪下來的枝條及雹災造成的落葉集中處理;二是針對受災的蔬菜,受損嚴重且無經濟價值,應及時拔除改種,受損較輕的,應進行扶苗、補苗,及時清除殘枝敗葉並集中移出種植園地進行深埋等處理,防止病菌蔓延;三是要加強田間水肥管理。冰雹襲擊後,農作物機械創傷多,抗病能力下降,極易遭受病害侵襲,加強田間水肥管理,及時追施速效肥料、噴施葉面肥、中耕鬆土等措施,提高農作物抗病能力,同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儘量降低冰雹造成的經濟損失。
4.暴雨天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
在特大暴雨中,洪澇災害導致農作物受災,其中可能會導致一些農作物因嚴重積水和沖毀導致絕收,蔬菜受災等情況的發生。
主要防禦措施:及時開展災情摸底調查,進行苗情、疫情、病情和田間管理等情況的監測,收集、核實,上報,並實行包乾負責制,班子成員每人負責抗災救災和恢復生產工作。各級農業部門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制,遇有緊急情況發生,隨時出動救災。加強災情收集與統計彙總工作,及時上報新的受災情況。
此外,有關部門還積極組織開展災後生產自救。為及時搞好災後農業恢復生產,各級農業部門積極組織種子、化肥等農資調劑和調運,指導農民開展災後生產自救,最大限度地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針對農村農田積水較多、排水困難等問題,水務部門及有關部門不等不靠,迅速調動一切人員和大型機械迅速開展溝渠疏通和排水。同時,及時疏通田間地頭溝渠,儘早排除積水,修復受損農田。對不能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漬害發生嚴重等原因造成植株死亡的地塊,引導群眾及時改種其他作物,彌補災害損失。
針對天氣情況,透過建立農業局移動飛信平臺,及時釋出天氣變化情況和農業災後生產技術要點,強化指導的針對性、可操作性。
5.低溫災害天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
由於天氣降溫、變冷,導致大範圍雨雪降溫過程,最低氣溫在0℃以下,大部分地區有輕霜凍,會對農作物產生不良因素。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6.大風災害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
“大風災害可造成農作物倒伏引發農業減產、城市基礎設施受損,嚴重的風災可造成人員傷亡。大風還會加劇火災風險、加速地表風化,對城市和森林防火、生態系統安全帶來危害。冬春季節,西風帶南北兩支高空急流在高原上空透過,由於相距較近,強度大、高度低,在高原上自西向東自由透過,促使乾燥西風帶上強而寬廣的急流帶上動量下傳和地面熱低壓發展、氣壓梯度增大,引起地面風速增大,造成地面大範圍大風天氣。最終造成農作物生產量下降。
-
6 # 水果達人煙臺二哥
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非常重要。
1,氣候資源是自然資源中影響農業生產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熱、水、空氣等能量和物質,對農業生產型別、種植制度、佈局結構、生產潛力、發展遠景,以及農、林、牧產品的數量、質量和分佈都起著決定性作用.
熱量是決定植物分佈的重要因素.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與熱量的關係更為密切,光合作用最適宜的溫度是20~C一30~C,其下線溫度為O~C 一5、,這對規劃作物佈局、安排農事活動等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個地區熱量的累積值不僅決定該地區作物的熟制,還決走著農作物的分佈和產量.
2,農業生產受降水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就是現代社會,人與自然鬥爭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以露天作業為主的農業仍然要“靠天吃飯”,這個“天”既是陽光,也是雨露.總之,水分是農業生產必須條件之一.
俗話說“風調雨順”.我國所處的海陸位置,導致了我國大部分地區是典型的季風氣候,降水主要靠夏季風輸送,因而季風的強弱進退,必然會對全年的氣候產生巨大的影響.
-
7 # 糖糖在雲南
首先:如何定義氣象?
用通俗話來說,氣象就是發生在天空中的風,雲,雨,雪,閃電,打雷等一切大氣的物理現象。
其次:在農業生產中,氣象是影響農產品質量和產量的重要因素。例如今年雲南大理賓川突尼西亞軟籽石榴。因為賓川連續3個月乾旱,導致今年的石榴上市時間晚了幾天,果肉顏色比往年淺,甜度也比往年差,因為口感原因而導致銷售遇冷。氣候的變化很容易影響到農業生產,因此,要積極應用氣象服務,對氣候的變化進行預測,制定相應的防範措施,降低損失,使農業得到進步發展。
最後:現代農業正邁向多元化,因此對於氣象服務要求更專業。專業的氣象服務更利於打造特色農業,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逐步提高農業質量。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還請見諒。
-
8 # 文山三七養生
其實這個應該叫氣候農業了,臺灣人研究的比較牛X。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年初下了場大雪,農民就要考慮今年的農作物產量及價格波動。而不能光是透過原本的傳統思維去經營耕種。
-
9 # 突破烏江
氣象對農業生產取到哪些作用?自不必說,對農業生產取到關鍵性作用,為什麼?
一、隨時可得到天氣變化情況
隨著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氣象臺遍佈全國,第一時間向人們告知氣象變化訊息,人們得知訊息後立刻採取各種預防措施,消除很多安全隱患。例如:現在我們的手機就是很好的天氣預報,每天出門看一下當天氣候變化是否有異常,這無疑給人們思想有一種安全意識感。
特別是春天,雨水氾濫季節。手機經常收到某天某日黃色預警,會出現大暴雨或者連續持乾旱等等資訊,希望大家要注意安全出行等等。人們得到訊息,自然就會抓緊時間幹完地裡沒幹完的活,該收穫回家就收割回家,該播種趁機好播種。
最近幾年氣候變化無常,自然災害頻繁,各種泥石流和洪水氾濫成災,給人們造成巨大的損失。但天災人禍,誰又能躲避得了,只能任其肆虐,保住生命是至關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二、氣候對農作物的作用
一年十二個月,春夏秋冬,這是自然規律,永遠無法改變。我們種植莊稼必須要掌握好季節,因為每個季節的氣候溫差不一樣。冬天寒風刺骨,霜雪滿天,在這寒冷季節裡,假如種稻谷,可能有收成嗎?那是不可能的。而春天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給人有一種精神振奮愉悅之感,種植的莊稼鬱鬱蔥蔥,這就是氣候對農作物的關鍵所在。
所以,氣象對農作物作用是很大的,也給農業生產增加很多幫助。如果沒有氣象臺支援和提醒,可想而知,造成的損失無法預料。
-
10 # 小五哥看天下
在影響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氣候因素。氣候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光、熱、水等能量和物質,某地的氣候因素往往決定了該地的種植制度。
(1)溫度是影響農作物生長與發育的主要因素
一般農作物在日均溫≥10 ℃的情況下才能活躍生長,可把日均溫≥10 ℃的持續期視為農作物的生長期。把生長期內每天的日均溫累加得到的溫度總和,叫做積溫。根據積溫的多少,我國自南向北可以分成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五個溫度帶,另外,還有一個地勢高、氣候寒冷、面積廣大的青藏高原氣候區。各溫度帶的積溫和作物熟制如下表所示:
溫度帶
範圍
≥10 ℃的積溫
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寒溫帶
黑龍江省西北部、內蒙古東北部
<1 600 ℃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麥、大麥
中溫帶
東北和內蒙古大部分地區、新疆北部
1 600 ℃—3 200 ℃
一年一熟,春小麥、大豆、玉米
暖溫帶
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新疆南部
3 200 ℃—4 500 ℃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冬小麥
亞熱帶
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
4 500 ℃—7 500 ℃
一年兩熟到三熟,水稻
熱帶
滇、粵、臺的南部,海南省
>7 500 ℃
一年三熟,水稻
(2)氣溫的日較差和光照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白天氣溫高,日照強,有利於農作物的光合作用,能產生更多的營養物質;夜間氣溫低,農作物的呼吸作用被削弱,減少了對能量的消耗,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
例如,西北地區氣候乾旱,多晴天,光照強,且沙礫地面熱容量小,白天在強烈的太陽照射下增溫很快,夜間散熱也很快,使氣溫發生急劇的變化,夏季氣溫日較差非常大;新疆瓜果特別甜與此有很大關係。
(3)水分條件制約著農作物的生長,不同的農作物需水量不同
需水較多的農作物有水稻、甘蔗、茶葉等,需水較少的農作物有甜菜、小麥、玉米和高粱等。棉花在播種期和生長期需水較多,採摘期需水較少。我國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風的影響,分佈上東南多、西北少。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為界,東部為種植業,西部為畜牧業。大致以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為界,南方為水田農業,北方為旱作農業。
(4)光熱、水分的組合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水、熱條件在時間、空間上結合得越好,越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我國東部地區季風氣候的顯著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對農業生產非常有利;但因夏季風不穩定,氣象災害頻繁。我國主要的氣象災害有旱、澇、低溫、凍害、乾熱風等,其中乾旱的影響範圍最大。如華北地區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強烈,但降水較少,易造成春旱;7、8月份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高溫少雨,形成伏旱。
寒潮是我國冬半年主要的氣象災害,強烈的降溫會使農作物遭受凍害,尤以秋季和春季對農作物危害最大。
【歸納】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於水稻種植業發展;夏季風不穩定——多旱澇災害,需興修水利設施。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光照強烈,雨熱不同期——需解決灌溉問題,有利於園藝業、水果種植業發展。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均勻,但熱量不足,不利於穀物成熟,但有利於多汁牧草生長,可發展乳畜業。
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乾燥,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需解決灌溉問題,有利於優質農產品,如溫帶水果、棉花等的生產。
-
11 # 鄉村跡象小陳
大家好我是鄉村跡象
1、氣象災害的種類和特點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暴雪、乾旱、雷電、冰雹、大霧、大風、低溫、高溫、霜凍、冰凍、寒潮等造成的災害。江西境內氣候複雜多變,尤其是近年來因氣候變化等原因,各種災害性天氣頻繁出現,具有發生種類多、影響範圍廣、危害嚴重的特點。主要的氣象災害有乾旱、洪澇、大風、冰雹、霜凍、寒潮、連陰雨、雨(霧)淞、雷暴等十多種,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災害發生。2、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禦措施在各種氣象災害中對農業影響最大的是乾旱和雨澇,不僅發生頻率高,甚至相伴出現,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溫、霜凍、連陰雨等,對農業生產也有一定影響,但發生頻率較低,危害相對較輕。乾旱。是指因久晴無雨或少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而形成的一種氣象災害。國家標準中將乾旱劃分為5個等級,並評定了不同等級的乾旱對農業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
1正常或溼澇,特點為降水正常或較常年偏多,地表溼潤無旱象;
2輕旱,特點為降水較常年偏少,地表空氣乾燥,土壤出現水分輕度不足,對農作物有輕微影響;
3中旱,特點為降水持續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乾燥,土壤出現水分不足,地表植物葉片白天有萎蔫現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4重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持續嚴重不足,土壤出現較厚的乾土層,植物萎蔫,葉片乾枯,果實脫離,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的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一定影響;
5特旱,特點為土壤水分長時間嚴重不足,地表植物乾枯、死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較大影響。乾旱是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乾旱的主要防禦措施: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濫,淹沒糧田,誘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暴雨的主要防禦措施:一是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部門釋出的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檢查維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二是及時組織搶收或排除田間積水,防止內澇淹死作物;三是維護房屋農舍,防止大雨衝灌致使房屋或圍牆垮塌;四是避開容易發生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的危險地段。2.3 冰雹。是指由積雨雲中降落的、一般呈圓球形透明與半透明冰層相間的固體降水。冰雹發生時經常伴隨著狂風暴雨和電閃雷鳴。冰雹極易砸傷人畜、毀壞禾木,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冰雹的主要防禦措施:一是對成熟的作物要及時搶收;二是在多雹地帶,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改善地貌環境,破壞雹雲的形成條件;三是多雹災季節,農民下地勞作時要隨身攜帶防雹工具,同時氣象部門要適時開展人工消雹作業,以降低災害損失。2.4 大風。風速≥17m/s、風力≥8級的風稱為大風,常分為北方冷空氣南下大風、雷雨大風、颱風侵襲大風3種,又以北方冷空氣南下大風為最多。大風不僅能摧毀農房、莊稼、樹木和通訊設施,而且能引起飛沙走石,傷害人畜。大風的主要防禦措施:一是及時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樹,二是切斷戶外危險電源;三是減少戶外活動,儘量不到田間勞作。2.5連陰雨。是指連續5d以上有降水,且累計降水量≥30mm的天氣過程。連陰雨期間,雨水多、溼度大、光照少,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髮育和成熟作物的收穫,連陰雨對蔬菜、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質影響較大,發生在播種期的連陰雨致使播種推遲,導致莊稼欠收減產。連陰雨的主要防禦措施:一是根據氣象預報,及時做好糧食搶收搶曬工作;同時做好隔溼防潮,以防黴變;二是連陰雨期間做好清溝排水,防止內澇和漬害;三是為農作物噴灑農藥時在藥液中增加粘著劑,如把適量的植物油、豆粉、澱粉等加到藥液中,以保證施藥效果。2.6潮寒。是一種嚴重的災害性天氣過程。由於冷空氣的入侵,使氣溫在24h內劇降8℃以上,而且在這一天內最低溫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溫10℃,最低氣溫在4℃以下,稱為寒潮。寒潮過境時,常伴隨6~8級的偏北大風,使沿途氣溫驟降,容易引發凍害,對農業、畜牧業造成危害。寒潮的主要防禦措施:一是在寒潮來臨前,對於已澆越冬水的作物,要劃鋤、鬆土、通氣,二是寒潮來臨時大棚內溫度下降,造成棚內作物生長放緩,因此要增大肥水供應;三是對大棚進行加固,防止大風掀棚。2.7 低溫凍害。是指某一時段、某一地域內出現的氣溫明顯偏低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髮育的一種天氣現象,可分為冷害、寒害、霜凍和凍害4種類型。農作物凍害是由越冬生態條件超出抗寒能力而引起,凍害程度主要取決於降溫強度和低溫持續時間長短,但與品種、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質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關係。因此,防禦凍害即使作物與越冬生態條件相適應。防禦凍害可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和選用抗寒品種,搞好品種合理佈局,並根據品種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二是提高整地質量和播種質量,培育壯苗越冬;三是可採取灌水、中耕保墒、鎮壓防凍;四是增施磷鉀肥,做好越冬覆蓋。3、氣象災害的防禦對策3.1 氣象災害防禦是防範與減輕氣象災害活動的簡稱,是對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調查、評估和防災、減災等活動的概括。氣象災害防禦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做好氣象災害可能對農業、交通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影響的預防工作,又要做好氣象災害發生後的應急、救援等工作。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涉及的部門比較多,只有在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明晰相關部門的防禦責任,促進部門間的有機聯動,才能真正實現對氣象災害的整體防禦。3.2 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依託現代化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初步建成了短時天氣預報警報、中短期預報、短期氣候預測以及農業氣象、水文氣象、地質災害等專業預報系統。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水平和短期預報準確率穩步提高,強對流、暴雨、乾旱等預警、預報水平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多部門聯合制作和釋出的地質災害氣象等級、病蟲害氣象等級、火險氣象等級、電力氣象、交通氣象等預報,以及氣候變化對農業、水資源的影響評估等,在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3.3 以需求為牽引,積極創新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大力實施空中雲水開發工程,在興建標準化防雹增雨基地,為抗旱救災、緩解水資源短缺、保護生態環境等提供保障。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建立鄉鎮氣象資訊員隊伍,做好氣象服務“三農”工作。
-
12 # 小張張同學z
氣象為農業服務,可以說是氣象部門除天氣預報外另一個主要業務,說白了,就是因為農業有氣象災害所以需要氣象為農業來服務。特別是防災減災方面,重點難點是突發性災害天氣預警和消災作業。主要藉助氣象雷達資料對短臨災害性天氣進行監測跟蹤和預警,這氣象部門較為耗人力的地方,我們老家,幾乎村村都有防雹炮,特別是種植菸葉的地方,天氣預報說有雷陣雨,防雹炮就會嗵嗵嗵的想起來,直到把雲彩轟開,菸葉最怕下雹子了,一砸就沒產量了!還有就是汛期,提前預報,讓大家做好準備。
-
13 # 贛南雲峰臍橙
天氣預報;農業生產;影響;作用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佔有國民經濟的重要比重。雖然我國經濟形勢比過去有了質的飛躍,但是,農業生產依然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其中,天氣是影響農業生產的最基礎的元素。隨著對農業氣象災害的關注,中央氣象局啟動了氣象為“三農”服務專案,讓氣象工作服務於農業生產是氣象工作的進步。天氣預報影響著農業生產的多個方面。本文分析了農業生產受天氣的影響,闡述了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
1 引言農業生產是我國經濟產業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農業生產的過程和結果是我國經濟上升的基礎性增長點。我國農業尚處於初級的發展階段,農業生產受氣候影響的範圍仍然較大。“靠天吃飯”的局面仍然存在。近年來,受溫室效應的影響,氣象自然災害時有發生,我國農業生產受各種氣象災害的影響很大。針對這樣的問題,必須要加強氣象預警對農業生產的保障性工作。我國農業的生態結構較弱,農業生產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更是處於薄弱環節,因此,天氣預報對於我國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建立健全天氣預報對農業的預警機制,可以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生產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可以實現災害面前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可使災害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程度。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的作用和影響是非常細緻的,選擇品種、播種、施肥、噴藥、收穫在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都會有明顯的表現。研究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用和影響,是實現我國現代化農業科技性、規範性管理的重要舉措。
2 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的重要影響2.1 天氣預報影響著農業生產的型別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我國農業生產型別具有多樣性和重疊性。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在各個區域有不同的特點。我國屬於中、低緯度地帶,熱量條件優越,雨熱同期,水資源總量大,土地型別多樣,耕地質量好,農墾基礎好,生物資源豐富,這些有利條件是農業生產型別確立的基礎。天氣預報就是這些資源型別的直觀反映,可以對臺風、寒潮、暴雨、冰雹、霜凍、乾旱、降水等問題進行預測,因此,農業生產型別的確立要依靠天氣預報對資源的判斷。2.2 天氣預報影響著農業生產的佈局調整我國南北農業生產差距大,北方以糧食生產為主,南方以經濟作物生產為主。但是,隨著農業生產型別的擴大,農業生產不斷進行佈局調整,南北農業實現了融合發展。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會引進一些先進的新品種,進行種植實驗,避免越區種植。而天氣預報在特殊農業專案的生產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天氣氣候是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重要依據。2.
3 天氣預報影響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趨勢和潛力現階段的我國農業生產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商品性發展。我國建立了商品糧基地,如太湖平原、松嫩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建立了商品棉基地,如冀中南地區、魯西北地區、豫北地區等;建立了油料作物基地,如河南、遼寧、黑龍江等地。天氣預報體現了這些地區在天氣、氣候變化方面的優勢和劣勢,規避了自然災害與農業生產的矛盾,確立了農業生產與氣象科學的融合發展,以氣象分析開發農業生產的巨大潛力,使農業生產呈科技性發展趨勢。3 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的重要作用3.1 天氣預報有利於建立農業生產的預警機制天氣預報是建立農業生產預測預警機制的重要手段。氣象局依靠氣象監測裝置,按照規定的監測技術進行氣象預測。利用衛星遙感監測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如水源安全、生態安全、汙染程度等。我國目前擁有高水平的氣象監測技術,而且隨著對氣象工作的重視,各級政府都對氣象設施建設給予了足夠的資金支援。天氣預報的全面、及時、準確對災害天氣的預測,可以使農業生產在氣象災害到來前,做好必要的應對措施,使災害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3.2 天氣預報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資訊化管理我國農業生產的目標是建立現代化農業生產規模。現代化農業生產的最主要體現就是農業生產的資訊化管理。天氣預報的積極作用就是提高生產在資訊科技上的具體應用。建立健全氣象災害的資訊提示,依靠氣象臺資訊平臺的資源共享。例如對暴雨、冰雹的預防上,氣象臺在釋出預警資訊後,農民就要制定預防措施,在暴雨、冰雹到來之前做好防護措施,加固廠房和露天設施管理,力求把災害降到最低。一次成功的防雹作業,可產生幾百上千萬元的經濟效益。資訊化管理的優勢就是可以讓多個部門對一項工作進行及時的集體行動,實現災害預防的全方位管理。3.3 天氣預報對農業生產和計劃有指導性作用我國農業生產南北差距大,在農業專案、作物種類、種植技巧、環境維護上都有重大的區別。現代化農業生產需要建立農業生產的計劃性、規範性。天氣預報對氣象資訊的分析結論,可以平衡農業生產的矛盾,在農業生產的結構和佈局調整上,實現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基於此,農業生產就會按照地區優勢進行組合,農業生產會最終實現經濟利益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同進步,實現我國農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4 結論農業生產是高度依賴天氣氣候的產業種類。氣象災害的不可抗拒是人類無法解決的矛盾。做好天氣預報工作,就是從預防自然災害方面給予農業生產必要的支援。各地的氣象部門都把氣象為“三農”服務專案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把氣象服務於農業生產當成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政府對農業生產的技術支援。突出天氣預報的積極作用,做好天氣預報與農業生產的有效結合,是實現我國農業生產安全穩定上升的政策性保障。
-
14 # 新農實在人
氣象對農業生產會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氣象的變化也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的影響。氣象主要是由風、雨、雷、電、霜、雪、露等大氣所產生的物理現象。雖然有好的一面,風調雨順時能使作物豐產。但是也能造成自然災害,如颱風和雷雨大風可使農作物倒伏而減產,冰雹和洪澇可造成顆粒無收等。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就能反映出農業生產與氣象之間所存在的一種重要關係。萬物生長都離不開太陽的照射,有些農作物的授粉主要是透過風而進行的,由於氣象變化所降落的雨水,也可以有效地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大風也會摧毀樹木、莊稼、房屋和通訊裝置等,甚至可能會引起風沙走石,對於農作物的損害十分嚴重。連陰雨期間光照少、雨水多、溼度大,對於農作物的播種、生長和成熟作物的收穫都存在較大影響。連陰雨還會影響花生、大豆、蔬菜和棉花的質量,如果播種期出現連陰雨,就會使得播種的時間推遲,可以至使農業生產會受到較大影響。此外低溫冷凍對農業生產影響也是很大的。主要是因為受冷空氣的影響,氣溫的下降,會使農作物的生長緩慢而造成損傷,最終減產。 還有乾旱屬於災害性氣象,因為降水不足,加上土壤的蒸發使得土地水分缺乏,同時工農業生產沒有足夠的用水,人們和家畜飲水困難,也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極大的影響。
連續的降雨、大雨、暴雨等會使窪地積水造成洪澇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甚至被淹死等。冰雹也是一種十分嚴重的自然災害,在冰雹發生時,都是伴隨著電閃雷鳴和狂風暴雨,再加上臺風的出現,吹毀農作物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冰雹和颱風的出現也會毀壞農作物,這些都會使農作物的產量降低,甚至顆粒無收。
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對於惡劣天氣採取必要的預防錯施,才是最重要的。做到儘量不要外出,以防雷雨、颱風及洪水造成人員傷亡事件。還要根據天氣情況釆取灌溉及排水等,以保農作物的豐產,並做到適時耕種及收穫後的糧食及時晾乾收藏。
-
15 # 農家院院長
氣象因素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研究氣象因素變化引發的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可以更好的提高農業生產應對各類氣象災害的能力,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回覆列表
1、氣象災害的種類和特點氣象災害是指因暴雨、暴雪、乾旱、雷電、冰雹、大霧、大風、低溫、高溫、霜凍、冰凍、寒潮等造成的災害。江西境內氣候複雜多變,尤其是近年來因氣候變化等原因,各種災害性天氣頻繁出現,具有發生種類多、影響範圍廣、危害嚴重的特點。主要的氣象災害有乾旱、洪澇、大風、冰雹、霜凍、寒潮、連陰雨、雨(霧)淞、雷暴等十多種,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災害發生。
2、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防禦措施在各種氣象災害中對農業影響最大的是乾旱和雨澇,不僅發生頻率高,甚至相伴出現,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溫、霜凍、連陰雨等,對農業生產也有一定影響,但發生頻率較低,危害相對較輕。
2.1 乾旱。是指因久晴無雨或少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而形成的一種氣象災害。《氣象乾旱等級》國家標準中將乾旱劃分為5個等級,並評定了不同等級的乾旱對農業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①正常或溼澇,特點為降水正常或較常年偏多,地表溼潤無旱象;②輕旱,特點為降水較常年偏少,地表空氣乾燥,土壤出現水分輕度不足,對農作物有輕微影響;③中旱,特點為降水持續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乾燥,土壤出現水分不足,地表植物葉片白天有萎蔫現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④重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持續嚴重不足,土壤出現較厚的乾土層,植物萎蔫,葉片乾枯,果實脫離,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的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一定影響;⑤特旱,特點為土壤水分長時間嚴重不足,地表植物乾枯、死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較大影響。乾旱是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乾旱的主要防禦措施:①根據旱區分佈調整作物佈局,種植耐旱作物品種;②灌溉時採用灌溉和滴灌技術,節約用水;③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四是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五是開發空中水資源,抓住有利的天氣條件,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2.2 暴雨。是指24h降水量達50mm或以上的強降水。按其強度又分為3個等級,24h降水量50.0~99.9mm為“暴雨”;100.0~249.9mm為“大暴雨”;250mm以上為“特大暴雨”。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濫,淹沒糧田,誘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暴雨的主要防禦措施:一是及時收聽收看氣象部門釋出的氣象災害預警資訊,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檢查維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二是及時組織搶收或排除田間積水,防止內澇淹死作物;三是維護房屋農舍,防止大雨衝灌致使房屋或圍牆垮塌;四是避開容易發生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的危險地段。
2.3 冰雹。是指由積雨雲中降落的、一般呈圓球形透明與半透明冰層相間的固體降水。冰雹發生時經常伴隨著狂風暴雨和電閃雷鳴。冰雹極易砸傷人畜、毀壞禾木,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冰雹的主要防禦措施:一是對成熟的作物要及時搶收;二是在多雹地帶,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改善地貌環境,破壞雹雲的形成條件;三是多雹災季節,農民下地勞作時要隨身攜帶防雹工具,同時氣象部門要適時開展人工消雹作業,以降低災害損失。
2.4 大風。風速≥17m/s、風力≥8級的風稱為大風,常分為北方冷空氣南下大風、雷雨大風、颱風侵襲大風3種,又以北方冷空氣南下大風為最多。大風不僅能摧毀農房、莊稼、樹木和通訊設施,而且能引起飛沙走石,傷害人畜。大風的主要防禦措施:一是及時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樹,二是切斷戶外危險電源;三是減少戶外活動,儘量不到田間勞作。
2.5連陰雨。是指連續5d以上有降水,且累計降水量≥30mm的天氣過程。連陰雨期間,雨水多、溼度大、光照少,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髮育和成熟作物的收穫,連陰雨對蔬菜、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質影響較大,發生在播種期的連陰雨致使播種推遲,導致莊稼欠收減產。連陰雨的主要防禦措施:一是根據氣象預報,及時做好糧食搶收搶曬工作;同時做好隔溼防潮,以防黴變;二是連陰雨期間做好清溝排水,防止內澇和漬害;三是為農作物噴灑農藥時在藥液中增加粘著劑,如把適量的植物油、豆粉、澱粉等加到藥液中,以保證施藥效果。
2.6潮寒。是一種嚴重的災害性天氣過程。由於冷空氣的入侵,使氣溫在24h內劇降8℃以上,而且在這一天內最低溫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溫10℃,最低氣溫在4℃以下,稱為寒潮。寒潮過境時,常伴隨6~8級的偏北大風,使沿途氣溫驟降,容易引發凍害,對農業、畜牧業造成危害。寒潮的主要防禦措施:一是在寒潮來臨前,對於已澆越冬水的作物,要劃鋤、鬆土、通氣,二是寒潮來臨時大棚內溫度下降,造成棚內作物生長放緩,因此要增大肥水供應;三是對大棚進行加固,防止大風掀棚。
2.7 低溫凍害。是指某一時段、某一地域內出現的氣溫明顯偏低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髮育的一種天氣現象,可分為冷害、寒害、霜凍和凍害4種類型。農作物凍害是由越冬生態條件超出抗寒能力而引起,凍害程度主要取決於降溫強度和低溫持續時間長短,但與品種、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質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關係。因此,防禦凍害即使作物與越冬生態條件相適應。防禦凍害可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和選用抗寒品種,搞好品種合理佈局,並根據品種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是提高整地質量和播種質量,培育壯苗越冬;三是可採取灌水、中耕保墒、鎮壓防凍;四是增施磷鉀肥,做好越冬覆蓋。
3、氣象災害的防禦對策
3.1 氣象災害防禦是防範與減輕氣象災害活動的簡稱,是對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調查、評估和防災、減災等活動的概括。氣象災害防禦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做好氣象災害可能對農業、交通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影響的預防工作,又要做好氣象災害發生後的應急、救援等工作。氣象災害防禦工作涉及的部門比較多,只有在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明晰相關部門的防禦責任,促進部門間的有機聯動,才能真正實現對氣象災害的整體防禦。
3.2 加強氣象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依託現代化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初步建成了短時天氣預報警報、中短期預報、短期氣候預測以及農業氣象、水文氣象、地質災害等專業預報系統。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水平和短期預報準確率穩步提高,強對流、暴雨、乾旱等預警、預報水平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多部門聯合制作和釋出的地質災害氣象等級、病蟲害氣象等級、火險氣象等級、電力氣象、交通氣象等預報,以及氣候變化對農業、水資源的影響評估等,在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3 以需求為牽引,積極創新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大力實施空中雲水開發工程,在興建標準化防雹增雨基地,為抗旱救災、緩解水資源短缺、保護生態環境等提供保障。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建立鄉鎮氣象資訊員隊伍,做好氣象服務“三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