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原上的白球鞋
-
2 # C咖啡豆子
“嚴母慈父”的家庭氛圍易讓孩子心理出問題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失會導致哪些問題?專家在心理衛生知識大講堂上指出“嚴母慈父”會使孩子心靈扭曲。專家認為家庭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親密平等建設性的親子關係
“很高興看到在座的大多數是父親,打消了可能只有母親來聽的顧慮,因為今天講座的主題與父親有關,也因為我在心理門診中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帶孩子來諮詢心理醫生的,十之八九是母親,很少看到父親的身影,父親似乎正在從家庭教育中消失。”這是深圳某位醫師在一個公益講座的開場白。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失會導致哪些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究竟起什麼樣的作用?家庭教育究竟是方法重要還是理念重要?這些問題凝結著楊洪在工作與生活中的思考。
父親缺失後果嚴重
古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即便在過去,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歷史上只留下“孟母三遷”或“岳母刺字”這樣的故事,並未留下父親教育的經典,現在也是如此,家長會往往成為“媽媽聚會”,很少看到父親出席。
國內一項調查表明,八成家長認為教育子女最主要的是家庭的責任,但有六成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獨當一面,父親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不超過15%,由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只有一成。
“大多數父親對孩子或不聞不問、或態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櫃’,這與‘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有關,‘女主內’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則在外打拼幹事業,認為教育孩子是婆婆媽媽的事情,並非大男人所為,因此父親以忙、事情多為藉口,將教育孩子的陣地拱手相讓,由母親全盤接收。”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若隱若現”、母親付出很多,效果真的理想嗎?楊洪認為,不見得,對子女教育的不均衡,會導致嚴重後果。“它破壞了正常的家庭結構和關係。有些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後,夫妻關係慢慢變淡,就是因為母親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管孩子’成為一個合情合理的藉口,使夫妻關係逐漸趨於平淡,家中出現一個很厲害的‘第三者’,這種情形使得家庭的等腰三角形遭到破壞,對家庭結構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旦父親放棄了教育的陣地,母親就會用高度的熱情去填補,楊洪認為,這是一種錯位與顛倒,甚至出現“嚴母慈父”的格局,這同樣是不恰當的,會使孩子的發展偏離正常的軌道、心靈扭曲。“單身母親覺得孩子缺少父愛,容易對孩子過多地投入或者補償,但這是一種過度的關注,如果母親的注意力總是放在單親家庭的不足之處,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應看到單親家庭也會帶給孩子一些好處,如孩子更容易樹立責任感、更自立、更懂得關心別人,這是雙親家庭沒有的條件。所以,任何事都是一分為二的,要發現它的優勢,把危機變成一種‘成長的機遇’,而不是隻看到‘缺陷和不足’。”
父親為何不可缺少
為何母親不可以取代父親?“父親和母親對子女的影響是不同的。男性總體上比女性粗心,他們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長的‘主幹’,母親的細心則提供了枝葉與養分,只有粗細結合,孩子這棵‘樹苗’才會長得主幹挺拔同時枝繁葉茂。”
再如,父親膽大,有利於維護孩子的探求欲與好奇心;母親相對膽小,所以顯得安全。“這是一對矛盾,但都是需要的。過多的安全使我們不能冒險,也就缺少創造,所以母親的過度補償會讓孩子出現問題。”另外,男性活動範圍大、內容多,可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外部環境;女性活動範圍小,更傾向於觀察細節,會培養孩子觀察的能力、體驗更加深刻。
“有位女大學生快畢業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後該與男人還是女人一起生活,她並非雙性戀,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她的性別認同感沒有建立。”父母應樹立孩子的性別模板,我們將來能否在社會中建立起身份認同,取決於我們是否建立起性別認同感,顯然,父親的缺失會讓孩子的性別認同、繼而是身份認同出現問題,也就難以適應社會。
家庭教育應“宜粗不宜細”,分清“主幹與分支”,不可本末倒置,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相輔相成的,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父親不要放權,母親也不應爭權。但在單親或者分居的狀況下,孩子會缺乏父親的教育,這時該怎麼辦?此時母親千萬不要去亂填補,寧缺毋濫,而且孩子對男性的學習,並非一定要來自父親,這種狀況下的孩子一樣可以健康成長,因為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借鑑或者替代父親的榜樣,可讓孩子多接觸一些男性親屬,逐漸學習,社會更是一個廣闊天地,提供了很多學習機會。
-
3 # 牽你的手慢慢走
我們為什麼需要慈母?又為什麼需要嚴父呢?如果想清楚我們的目的,然後再略加斟酌便知一二。
第一,慈母。慈母給我們的形象是接納、寬容、理解與支援,孩子願意與這樣的媽媽連結,母子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所以孩子與母親的連結很重要。在這種環境的滋養下,孩子有力量去選擇好的事情,不需要浪費精力討好別人,獲取愛。有了這樣的土壤,孩子這顆種子才能長的很好。
第二,嚴父。我們通常認為高要求就會有高產出,不然孩子就會沒有目標,就不願意吃苦,不上進。現在在育兒理念上這一點有些不一樣。我們希望培養一樣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而不是父母的影子,更不是為父母而活。嚴父,高要求,就算孩子能做到,也只是在完成父親的心願,完成父親的任務,如果有一天父親的要求不在了,孩子會不會失去目標呢?這樣的孩子很難成為一個有獨立精神的人吧。
-
4 # 陽光下的么么
一個紅臉一個黑臉,很多時候或許能暫時緩解孩子的某些表面現象,當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學到的東西更多了,她們或許會明白,父母都是對我好的。
但是,我,小時候也是,我曾一度憎恨媽媽,認為媽媽對我不好,關係很遠的感覺,反之,和爸爸非常親近。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中學時期,有次媽媽在做飯,忘記什麼原因爭吵起來,我就說我像是撿來的,對我不好,偏向等一系列很傷人的話,不是故意的,心理真的那麼想
其實那些話不止一次說過,但這次,媽媽聽了之後真的傷心極了,她哭著和我講,生我、帶我所受的苦等等
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媽媽的愛和她的委屈,從那以後,漸漸的和媽媽近邊,現在,每天都要電話影片。。。。
-
5 # Jun1325326
很多媽媽有這樣的苦惱:“孩子見到我,很好怕,也不喜歡和我說心裡話”“我總是為孩子著想,孩子卻嫌棄我太嘮叨。”父母付出很多,卻不得到孩子的認可。
而孩子總是認為,媽媽的要求高、愛責備,而且管束又多多,然而爸爸比較寬容、幽默,我們傳統的“嚴父慈母”現在被顛覆。其實媽媽過分的強勢,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不好的影響。
爸爸強勢點,媽媽要溫柔點
對於11歲的濤濤來說,媽媽什麼事情都管,不許放學後出去和同學玩 ,這也不許那也不許……假如他沒有遵守,媽媽就會狠狠地訓斥。濤濤的日記裡,“母老虎”、是媽媽的代名詞,籠中困獸則是自己,希望有一天可以逃出去。
溫柔、有涵養是濤濤爸爸的性格,不怎麼強勢。有很多情況,爸爸本來想支援濤濤,總是看到媽媽就蔫了。濤濤總是想:媽媽總是說為了我好,真希望她別為我好,也別再管我就好了。
爸爸教育缺席,媽媽無奈強勢
晶晶的媽媽說,以前沒意識到晶晶這麼害怕我,當有一天老師給打來電話說,晶晶給同學錢,用來買通同學作弊,著才意識到女兒非常怕她,害怕妹考好受媽媽責罰。晶晶的媽媽表述:她沒辦法,晶晶的爸爸工作忙,晶晶的學習她全權負責,害怕慣壞她,不求上進。她對晶晶這麼嚴厲,想讓晶晶要出人頭地。
雖說“嚴母慈父”有弊端,也不是說“嚴父慈母”就一定好。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應該多參與孩子的教育,使孩子獲得相對平衡的父愛和母愛。同時父母要注意,回家的時候,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迴歸父親、母親、妻子、丈夫的家庭角色,不把社會身份和壓力帶回家。“關鍵還是要抱著學習的心態做父母,學會如何做個好父母,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最理想的家庭教育。”
父母如何正確有效的參與教育孩子
1.“嚴父慈母”雖然不一定好,它也有弊端,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大問題上,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要參與其中,讓孩子同時感受到父愛和母愛。
2.需要父母注意:回到家,馬上調整心態,迴歸家庭角色,千萬不可把工作情緒帶回家。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對於“父母”這個特殊的職業,更是需要虛心學習,如何做一個好父母,達到理想的家庭教育。
3.好多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很多媽媽懂得寵溺對孩子的不良影響,所以就化身“嚴母”,而爸爸沒時間陪孩子,心理虧欠就成了“慈父”。
建議教育中的主導者媽媽們,在孩子作對事情,尤其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要給孩子以肯定,並且大膽的進行表揚,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媽媽不能一味的斥責,必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讓孩子打心眼裡認識到錯誤所在。而爸爸不能因為陪孩子的虧欠,進而寵溺孩子,教育孩子時也必須明是非,錯了狠狠地批評,對了獎勵,做到張弛有度。
-
6 # 多媽小媛1
嚴父慈母是中國家庭角色分工的一大特點,似乎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在進行這樣的分工。這種分工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呢?從孩子的角度開看他是沒有被平等對待的,父母之所以分工是因為需要這樣來管教孩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的關係裡絕對不會有這類似的分工。不見領匯出來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也不見朋友中有唱紅臉有的唱白臉,為什麼到了孩子身上就要區別對待呢?第二,養育者多樣化的態度不利於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其實對於一個孩子愛的範圍很廣,不僅僅是自由,還有界限。就像法律法規的指定,讓我們每個人都得以很好的規範自己的社會行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孩子也需要知道這些,才是清晰的,內心有序的,如果父母態度截然不同他會很迷惑界限到底在哪裡。會引發一系列的看似孩子難管教的例子。最後想說的是這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紅臉父母得到的是孩子恐懼而厭惡的感情,而白臉父母暫時能庇護孩子,可是等孩子長大了呢?
-
7 # 小飛俠139172297
好女人影響三代人,如果媽媽的要求高、愛責備,而且管束又多多,然而爸爸比較寬容、幽默,我們傳統的“嚴父慈母”現在被顛覆。其實媽媽過分的強勢,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不好的影響。雖說“嚴母慈父”有弊端,也不是說“嚴父慈母”就一定好。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應該多參與孩子的教育,使孩子獲得相對平衡的父愛和母愛。同時父母要注意,回家的時候,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迴歸父親、母親、妻子、丈夫的家庭角色,不把社會身份和壓力帶回家。“關鍵還是要抱著學習的心態做父母,學會如何做個好父母,這樣才能讓孩子獲得最理想的家庭教育。”
-
8 # 媽媽愛學
母親太嚴厲,對孩子就會習慣性控制,如果是女孩就會很叛逆,如果是男孩就會很懦弱,於是輪迴開始了,女孩長大做了媽媽也會把媽媽的強勢繼承,男孩找愛人時會受到母親的影響,會被一個強勢的女孩所吸引,如果不去學習,可能一代代就這樣過下去。母親要具有強大的接納力,用不著以勢壓人,溫和而堅定的表達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就好了。
-
9 # 康恩媽媽111
慈父嚴母也好,慈母嚴父也罷,都是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表現出的不同立場,大多數家庭,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都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久而久之,白的越來越白,紅的也越來越紅了。
然後,孩子也漸漸的害怕嚴厲的一方,有事也不敢說,從心裡離你越來越遠。溫柔的一方呢?孩子確實跟他親近,有話都跟他說,可是到了管教孩子的時候,他說什麼孩子都不聽。
更有甚者,只要嚴厲的一方管教孩子,孩子就會躲到另一方身後,讓對方做他的保護傘,讓你嚴也不是,慈也不是。
我們家,我管教孩子的時候是要清場的,所有無關人員都回自己房間,只剩下我和孩子,我也不打他罵他,只是讓他想想自己做什麼了,這麼做對不對,如果別人這麼做你會怎樣,以後要不要改正。孩子會認真思考,反思自己,大多還是能夠改正的。
回覆列表
慈父嚴母現象會使孩子心靈扭曲,家庭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親密平等建設性的親子關係。
家庭教育應“宜粗不宜細”,分清“主幹與分支”,不可本末倒置,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相輔相成的,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父親不要放權,母親也不 應爭權。
親千萬不要去亂填補,寧缺毋濫,而且孩子對男性的學習,並非一 定要來自父親,這種狀況下的孩子一樣可以健康成長,因為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借鑑或者替代父親的榜樣,可讓孩子多接觸一些男性親屬,逐漸學習,社會更是一個廣 闊天地,提供了很多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