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育兒專家在養小孩時候和普通的父母相比,會有什麼不同嗎,他們的孩子會更優秀嗎?
10
回覆列表
  • 1 # 落葉無聲new

    如果非要說育兒專家養孩子有什麼不同,那不過就是多了一些可供參考的知識;同時,重要的是眼睛不會總是盯著孩子,總在糾纏孩子的問題,而是不斷的透過孩子來了解自己,療愈自己曾經成長過程中所受的傷害。

    1. 不盲從,不容易被騙,不會被任何育兒經唬住,能夠更加理智、淡定地育兒,而不是火急火燎病急亂投醫,把孩子當試驗品。

    心理學工作者在育兒方面最大的優勢,可能就在於“不會被任何育兒經唬住”。因為我們很清楚那些東西是怎麼寫出來的,也知道它們距離真正的科學結論還有多遠。這份淡定會使我們教養孩子更自由,更輕鬆,不焦慮,也不會把太多的焦慮傳遞給孩子,讓自己的焦慮汙染了孩子的心境。

    2. 瞭解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都可能會有什麼特點,不急於求成。尊重孩子,順應天性氣質培養,不強迫他們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某個階段,孩子老吃手,那是因為他這個年齡需要,孩子學髒話,那是因為他發現了語言的力量……這些在沒學心理學的人看來,可能是亟需糾正的,可能會用一些粗暴的方式來阻止孩子,於是容易傷害到孩子。但學心理學的人,就會少犯很多這樣的錯誤,會盡量避免在這些地方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讓這些陰影在無形中對孩子今後的人生產生更大的影響。並且,在孩子逐漸長大以後,也會尊重孩子選擇自己的人生。

    3. 帶著覺知育兒,會反思自己和其他育兒者的行為,知道什麼通常是錯的,然後盡力避免。

    一個學心理學的人,教育孩子時,並非意味著不犯錯誤,或者不面對問題,甚至有可能犯得更多,或問題更多,但不一樣的是,他們對自己的問題,往往是帶著覺知的,能很快覺察到自己所做所為可能有什麼問題,並從中得到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種意識的成長會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而普通媽媽,有些行為語言都是無意識的,犯了嚴重錯誤還自我感覺良好的大有人在。當然也不乏自身完整程度比較高的媽媽,會舉手投足就能對孩子做到尊重、平等與寬容。但這種媽媽是極罕見的。

    學了心理學之後,對他人教養小孩的態度和方式也容易看不慣。有一個學心理學的男生說,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哭鬧,孩子奶奶就嚇唬小孩子:“再哭,你媽媽就不要你了!”,他就很生氣地說,“你這樣會破壞他和媽媽的關係,以後會很粘媽媽,不要讓他感到恐懼啊!”孩子奶奶就表示很疑惑,“以前我不就這麼帶你的嘛……”

    他接著說,甚至連其他人教育孩子,他也會忍不住說兩句。“吃酒席的時候一個朋友的孩子,到處亂跑亂跳,我朋友很生氣的把小孩抓回來,屁股一頓揍,還連打帶罵。我馬上表示,你這樣打他會聽嗎?朋友說,大部分時候還是不會聽,但偶爾還是有效的。然後我就開始……”

    當然了,不是每個學心理學的人都會看不慣別人養孩子的方式,這還要看每個人自己的性格。

    4. 真正地為孩子的成長考慮,而不會下意識地為了自己的私慾利用孩子。

    幾乎所有的學心理學的人都很在意身心的諧調、身心靈的整合與統一等等。這會是看不見的標尺引導著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行為是否得到肯定,都以孩子自己的身心成長為標準。其他的媽媽可能以:是否討別人喜歡,是否為自己長面子,是否會讓孩子不煩自己……不要否認,這確實是大多數媽媽的現狀,他們對孩子行為結果的判斷標準往往是這樣,因為很多媽媽為別人而活著。

    5. 如果孩子有心理問題,能比一般人更及時地發現。

    如果具有更多關於心理問題的知識,能夠及時辨識出孩子的心理問題的話,就比一般人更能及時採用正確的方法預防和糾正。比如迪堡大學的Matthew J. Hertenstein教授利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早期發現並糾正了孩子的疑似自閉症傾向。

    6. 具體方法確實有幫助。

    學心理學的人,有一些情緒的安撫、覺察方法,行為的規範方法,確實既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又能明確一些邊界,在主觀和客觀之間有些很明晰的認知,說簡單點:就是讓孩子活得更明白,至少讓孩子懂得,要清醒地活著。

    7. 因為深知教養方式的重要,所以會更謙虛、更有意識地去學習。

    一位當心理諮詢師的媽媽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心理學的知識就好像是個柺杖,或者是份先人旅遊的推薦圖,可以參考。而我能做的就是提供他我所能做到的。還有,根據我這麼多年經驗下來,知道怎樣扣分會少一些。”

    “懷孕的時候我就學習了很多,有些超級有效,包括聽懂孩子的哭聲等等。行為訓練某些方式使用下來覺得也不是不可以。”

    另一對學心理學的夫婦說:

    “我們也會主動學習的育兒方面的知識。一方面,現代的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的快,所以平時肯定需要多多學習。另一方面,以前上學時候更多是給予理論上知識而非實際操作,這是兩種知識體系。所以我們有價值觀之後,還需要去學習最新的操作經驗和知識。這個和普通的家長應該是一樣的。”

  • 2 # Jun1325326

    主要不同在於:1.對他人教養小孩的態度和方式意見超多:小孩在哭鬧,我媽嚇唬小孩子:"再哭,你媽媽就不要你了!",我很生氣地說,你這樣會破壞他和媽媽的關係,以後會很粘媽媽,不要讓他感到恐懼啊!我媽表示很疑惑,以前我不就這麼帶你的嘛。甚至連其他人的小孩也要管,吃酒席的時候一個朋友的孩子,到處亂跑亂跳,我朋友很生氣的把小孩抓回來,屁股一頓揍,還連打帶罵。我馬上表示,你這樣打他會聽嗎?朋友說,大部分時候還是不會聽,但偶爾還是有效的。然後我就開始blablabla……2.會不自覺地把小孩子當成實驗研究物件。碰到新生兒總想在他耳邊打指響測試聽力正不正常。看到安靜的小孩就想了解他的父母、近親的性格特點(我發現小孩有很明顯的天生的傾向性,我自己對害羞心理很感興趣,下學期準備在學校心理社團開班一個“害羞研修班”)。會自以為是的寫自己的育兒經。3.被逼無奈的裝“育兒專家”。因為很多人都會覺得我有專業背景,肯定是個育兒專家。實際上我以前對小孩真的一點興趣都沒有,但為了符合別人的期許,我只能經常裝“專家”,儘量不露破綻。不過這裝的過程也讓我成長了很多。4.當然,我真的比一般人更會教養小孩,但是真心比不過我老婆,所有的小孩就是更喜歡她,一個神經大條毫無專業可言的媽媽,至於原因不詳,沒仔細研究,也想不明白。5.對於市面上的育兒經,只能作為參考,地區文化差異,個體差異都很大,批判的接受。總之,教養小孩,我能做到說得比唱的好聽。

  • 3 # 東東東瓜瓜瓜麼麼噠

    我堅信在育兒的道路的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專家!因此所謂育兒專家和普通家長的不同就在於經驗。這個經驗並不是帶過多少孩子就算的,而是用正確的方法帶。比如我最近學習了正面管教,裡面的溫和而堅定就是我非常喜歡用的方法。在孩子耍賴要東西的時候,一般家長會1.沒有理由就是不給,那孩子當然不明白為什麼,下次還會要。2.直接藏起來,這樣寶寶一定更加好奇,有能力的情況下會自己拿到。3.甚至有的家長就直接對孩子吼,嚴重帶孩子的好奇心。以上方法都不利於孩子的心裡成長和好的習慣養成。而專家們說的溫和而堅定並不難做到,首先放低說話高度,用溫和的語氣慢慢的堅定的告訴孩子“不可以給你,因為...我在做飯/開水很危險/現在不能吃糖,因為要吃飯了”等等。這樣試幾次,你就會覺得比你嚷多大聲都管用。

  • 4 # 夢想起航1688

    真正懂孩子的人是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成長的人,所以每一個陪伴孩子的人其實都可以說是育兒專家。對於以育兒為工作或主體的專家來說,懂得更多的是理論上的知識和知識體系所帶來的經驗,只有真正帶過孩子,真正以帶孩子為專業的專家才是真正的育兒專家。

    育兒專家在知識體系方面的經驗比較豐富,從孩子的生活,學習、玩耍、閱讀、疾病都有相應的知識和經驗,對比普通人來說經驗更豐富,知識更完善,尤其是真正以育兒為事業的專家來說,的確是瞭解孩子成長各方面的知識體系,給的建議和經驗也的確有用,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很大的幫助,比如孩子經常性的小疾病處理,孩子不吃飯怎麼辦,孩子不喜歡學習怎麼辦,孩子的禮儀和教養培養,在處理這些難題方面,育兒專家培養孩子會比普通父母成熟,讓孩子知道得更多,但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會千篇一律,因此,只要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慢慢的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普通父母也可以成為育兒專家。

  • 5 # 譚夫子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天氣逐漸變涼,首先非常感激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其次讓我帶領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不盲從,不容易被騙,不會被任何育兒經唬住,能夠更加理智、淡定地育兒,而不是火急火燎病急亂投醫,把孩子當試驗品。

    他們育兒方面最大的優勢,可能就在於“不會被任何育兒經唬住”了。因為我們很清楚那些東西是怎麼寫出來的,也知道它們距離真正的科學結論還有多遠。這份淡定會使我們教養孩子更自由,更輕鬆,不焦慮,也不會把太多的教養焦慮傳遞給孩子,讓自己的焦慮汙染了孩子的心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大多數男生總是會被女生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