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漫步78435092
-
2 # Septmagus
“打是親,罵是愛”裡面的親與愛,反映的是家長的出發點,也就是說,我們對孩子的嚴厲都是處於愛。我相信,這一點古今中外所有的父母都是同樣的。但打與罵,真的就是好的教育方式嗎?
答案是否定的。打與罵,恰恰是父母不動腦筋教育的惡果,是家長懦弱的表現,動手太容易了,罵也太容易了,而教育太難了,想要達到教育的後果也太難了。不嬌縱,不打罵,正確地表達愛,正確地批評,鼓勵,引導,這樣才是科學的教育。
-
3 # 靜聽風聲9
孩子們有“被認可、被肯定”的渴望,根源在於父母不能正確地認識孩子,從而不能正確地評價孩子。 每天,我都會接到許多父母給“知心姐姐”打來的電話,有的父母甚至來總社找我面談。他們有的焦慮萬分,有的痛哭流涕,儘管情緒表現各不相同,但中心卻只有一個——數落孩子的種種不是:“我的兒子不好好讀書,上課不注意聽講,愛做小動作。”“我的女兒做作業總是慢吞吞地,急死人!”“我的孩子有了小偷小摸的毛病……”“我的孩子膽小。”“我的兒子又和別人打架了!”等等。 難道我們的孩子真的一無是處嗎?究竟我們該如何培養他們,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呢?有些父母簡單地認為,孩子做了錯事,責罵他就行;孩子犯了過失,教訓一番即可。孰不知,單靠數落和責罵培養不出有用的人,責罵反而會使孩子的情緒更加惡化,處罰反而會使他們的行為更加不良。這樣惡性迴圈,如果父母不能及時改變自己,就只會使親子關係更加淡薄。 肯定和鼓勵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營養 其實,孩子們每天都在尋求別人的理解,盼望自己受到肯定和公正的評價。對於成長中的孩子,只有肯定和鼓勵的教育,才能開啟孩子走向堂堂正正、快快樂樂的成功大道,才能真正建立起健康進步的教育環境。 父母如何評價孩子,關係到如何塑造孩子,為孩子創設什麼樣的成長環境。 有一位心理學家精闢地概括了孩子與環境的14種關係,其中有7種不良環境,有7種健康環境,顯示出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影響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即: 1、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2、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能; 3、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4、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5、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6、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勾心鬥角; 7、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存內疚; 8、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極富耐心; 9、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充滿自信; 10、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愛人愛已; 11、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會掌握目標; 12、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會慷慨大方; 13、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會對世界多一分關懷; 14、安定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有和平的心境。 父母對孩子的指責、嘲諷、羞辱、責罵,都是對孩子的否認。我們常聽父母說“打是疼,罵是愛”、“愛他才會罵他”。雖然這些話說得好聽,但其實不管說這些話的父母多麼愛孩子、多為孩子好,在打罵人的那一瞬間,愛心已被憎恨所取代。愛與恨有如一張紙的表和裡,把愛變為恨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天下的父母莫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孩子不理解父母的心,採取與父母意願相反的態度時,父母感到十分遺憾而怒氣衝衝,愛心早已由於“恨鐵不可鋼”,變為憎恨的心了。 那些被否定的孩子的心又會如何呢? “以愛培養出愛,以恨培養出恨。”父母透過責罵與否定給予憎恨,孩子的心裡當然也會產生憎恨,這是自然的心理機制。 我曾與將母親打死的17歲中學生徐力交談過100分鐘。從徐力成長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徐力的媽媽對兒子的愛已完全化為了恨,使母子矛盾激化的正是她對兒子的壓抑、責罵和否定。徐力的媽媽平常喋喋不休指責孩子的話是:“你怎麼這麼笨!別人能考前三名,你怎麼考不到?你是豬腦子?”“我告訴你,考不上大學,我不會給你第二次考大學的機會。期末考不到前10名,我就打斷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也沒關係……”事發當天,當徐力的媽媽朝兒子大罵時,徐力心中充滿了委屈和憤恨,徐力說:“我覺得我已經很用功了,她怎麼老說我?老跟我過不去?我一聲不吭地拎起書包往外走,走到門口看到鞋櫃上有一把鐵榔頭,於是拎起鐵榔頭衝進媽媽的臥室,朝媽媽的頭打去……”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愛轉化為恨,正是從父母否認孩子、從“恨鐵不成鋼”開始的。這種愚昧的教子觀念早該摒棄了!因為這是產生罪惡的根源! 相反,父母對孩子的容忍、認可、鼓勵、嘉許,才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的營養。 重要的是信任孩子的潛在力量 有的父母雖然明白了“責罵孩子不好,肯定和誇獎才會使孩子變得更好”的道理,可是自己卻做不到。眼看孩子不用功學習,甚至搗亂,不罵他反而誇他,這的確很難做到。此刻最重要的是,充分地理解孩子、相信孩子。 浙江萬里教育集團董事長徐亞芬,是一位事業十分成功的女性,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母親。一次我去寧波參觀她辦的學校,她對我談起了自己教育孩子的事情,讓我大受啟發。 徐亞芬的兒子上小學時,語文成績很好,但不愛學數學,所以數學成績較差。一次,兒子從學校回來,對媽媽說:“學校給我們測智商了。老師說我右腦比左腦發達,形象思維能力強,數字概念差,所以我的語文成績比數學好。看來,我的數學成績是上不去了。” 徐亞芬驚訝地說:“是這樣嗎?有空我去問問老師。” 她真的去了學校,找到了班主任,並暗地裡與班主任達成了一項協議。幾天後,徐亞芬十分認真地對兒子說:“兒子,告訴你一件大事。我去學校問老師了,老師說他搞錯了。你是左腦比右腦發達,學數學會比語文強多了!” “是真的?老師真是這麼說的?”兒子睜大眼睛,興奮極了。 “是呀!老師說,他看錯結果了。他說的是另一個同學而不是你,你是左腦比右腦發達。” 兒子信以為真,真的認為“我的數學一定能夠學好,我能行”。這使他完全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從此,在學數學的時候,提起了精神,恢復了自信。 所以,對父母來說,重要的是信任孩子所擁有的潛在力量。只要能充分發揮孩子的這一力量,孩子就會成為了不起的孩子。 我經常聽到父母們為孩子大傷腦筋而發出的嘆息聲。這是因為你想著他很差勁,所以他才真的很差勁。如果你能換一種想法,確信“孩子哪有差勁的道理”,並用這樣的心情去指導孩子,我想他一定會變得更好。因為孩子不可能由父母或老師來“改造”他,必須讓他自己來“改善”自己。不管你心裡對孩子有多少期盼,想如何改造他,並且用各種辦法改造他,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你想改造他這個想法本身就錯了,即使你多方為他設想,他也好不了。 必須相信這一點: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改善自己,他不想變化也是不容易的。面對我們身邊那些“腦子慢”或“愛搗蛋”的孩子,絕對不可以打罵,他們更需要肯定。對於那些犯了錯誤甚至犯了罪的孩子來說,充滿希望的鼓勵會讓他們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
-
4 # Jun1325326
打是疼罵是愛,打和罵其實也是父母對處理小孩事件的衝動和無奈,也是受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畢竟我們的父母也是那麼過來的。但是往往打罵行為會對小孩的心理產生影響,引發不自信或是恐懼心理,我個人覺得,儘量少打罵孩子,他們又是一個新的完整的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把大人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即使孩子犯了錯,適當的批評教育可以,儘量心平氣和,和孩子互換身份,讓孩子換位思考,瞭解事情的嚴重性,和需要承擔的後果,在允許的條件下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
-
5 # 思雨yp
作為深愛孩子的母親,誠實地說,打罵的確會發生!
但是都是發生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無奈無策無力之下,成人最直接的反應。
這種反應實際映射了成人的童年記憶-關於他的父母如何解決類似情況的記憶,以及生長環境和經歷中類似事件的模式。
如果不去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有意更新和取捨固有的記憶片段,這種模式會延續下去。典型的例子就是遭受過家暴的成人有7成比例會向孩子施暴。
孩子的問題有許多解決辦法,父母之道需要學習。
-
6 # 飛燁媽媽
你的同事朋友不聽你的,你會不會打他罵他呢?這種機率很小,但是孩子不聽你的,你會不會打罵呢,這種情況就很多了,因為“打是親罵是愛”啊,其實這是愛嗎,這不是欺負他小嗎,對就是欺負人。我們覺得孩子是“我”的,我得控制他,如果不受控制了就是錯了就要捱揍,因為我是為你好,有幾個孩子覺得捱打是為了自己好的,估計是敢怒不敢言啊,心裡想著,等我長大了,你等著瞧。其實打罵孩子是因為你要發洩情緒並不是愛孩子,甚至可以說你愛的是自己,你生氣了為了自己感受好點就要打孩子,還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等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習得了父母打罵自己孩子的能力,那時身為祖父母又不願意了,因為你愛的是自己,你不想讓你太難受,所以啊從我做起,不要欺負孩子,扔掉這個“傳家寶”。
-
7 # 多媽小媛1
疼愛教育就是打罵嗎?有點偏頗,但是這種理解也有些偏頗。很多育兒理念宣揚的是愛的鼓勵。把打罵歸為了責罰。這個事情要分兩種情況,第一,帶著情緒的打罵,肯定和愛沒有關係。那麼什麼是帶著情緒的打罵呢?就是孩子不良激怒了你,這個時候你氣氛,你壓抑,再把自己的這種情緒轉化成自己的行為打罵,那麼這種行為也在不良的。這樣的教養帶給孩子的只有封閉,躲藏,叛逆,報復等等。第二種就是收拾好自己的情緒,先把自己處理好,再回到事情中去看整件事情,我們需要怎麼處理孩子的不良情緒,打也可以,批判也可以.只是一種方式,不帶發洩,不帶羞辱。古時候家有三尺戒尺,課堂有一根教鞭,更多的是威信與戒律,說到底還是讓孩子從內心深處去想改變。而不是屈服,陽奉陰違
-
8 # 昆1344729
打不是疼,罵也不是愛,幼兒的身心尚未成熟,對他們的打和罵,會對孩子在心理上造成陰影,容易養成孩子焦躁的性格,試想一下一個家庭充滿了愛,那這個孩子也會養成一個對周圍的人充滿愛意的。
-
9 # 果果愛分享
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蘿蔔菜。小時候捱打捱罵後,這句話必到。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是這麼教育的,孩子不能反抗不能犯錯。但現在不流行專制型父母了,權威型父母教育孩子更有效。孩子生活心理都關心,給足愛又不包辦,對待孩子犯錯更理性,重點是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追究。正面管叫流行正是順應了新教育的趨勢,幫助父母從心理學瞭解孩子,科學育兒
-
10 # 金豆媽3
不能說不對,也不全對,什麼都有個度吧。只要不是特別偏激的棍棒家法。更多的其實應該理解為該管教還是要管教的,畢竟過分的溺愛是害孩子。只是管教的方式方法問題。例如告誡幾次還犯的錯誤,並且是原則性的,就可以用打手心或者打屁股的方法懲戒。
-
11 # 墨涵感恩書屋
這早已經是過去式的教育觀念了。對待現在新時代的教育,我覺得有句古話還是說得挺好“三歲看老,7歲看大”,所以,針對以上問題我覺得也要分兩個階段:
1、寶貝一般對在3歲以前發生的事不會記憶特深,在這階段的寶貝說話表達能力也欠缺一些,在這階段為了更好地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是對的什麼事情是錯的,除了臉部表情變化外,在原則性問題太過分且反覆犯錯時,不僅要打而且要打狠,讓其一次長記性。
2、針對3歲以上寶貝就不能再打了,這時候要充分利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進行引導,因為這時侯的孩子溝通能力、辨是非能力已經有了。
-
12 # echo小茵茵
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給予孩子生命,所以對孩子擁有絕對的權利,把孩子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當孩子做出自己無法忍受的事情時候,操起傢伙就要打。
這種父母還不能好好地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的事實,他有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有自己的生命軌跡,不是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意思去過自己的人生的。
但有些人就是想不明白這件事情。
被打的孩子分成兩型別,一種生性活潑,心大的,被打完可能覺得委屈,但回頭就沒事了,但孩子心大不是動手打孩子的理由。還有一種就是比較敏感的,多打幾次就讓他懷疑人生了,如果長期被打,就容易變得的膽小怕事,易怒敏感。
大人為什麼要打孩子呢?無非就是孩子的行為讓家長無法接受,生氣憤怒,最後選擇用暴力去解決。說白了,打孩子的家長,第一,自控能力差,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緒。第二,量度太小,容不下孩子犯錯。第三,純屬孬種,自己在外面受氣,回家找孩子出氣。
我一直覺得家庭教育是一件潤物細無聲的事情,只要父母行為端正,言傳身教,孩子自然也是跟著學。能用說話方式解決的,為什麼要動武呢?
有話好好說,棍棒未必出孝子。不要讓孩子恨自己。
回覆列表
棍棒底下出孝子 老祖宗說的 就有他的道理 中秋節 家裡還專門研討此話題 現在的青春期叛逆 什麼的 在以前有麼 老媽說的很對 你們小時候叛逆也得看看廂房放牛的鞭子 現在這社會 烏漆嗎黑 不說了 兒子已五個月 準備定製一個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