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孩子像個海綿,是在不斷吸取知識和學習的。兒童的語言關鍵期是不是偽概念?
4
回覆列表
  • 1 # Jun1325326

    關鍵期假說是存在的,但是之所以稱之為假說是該現象能在絕大部分學習者人群中觀測到,但並沒有實驗證據、或者物質證據證明該時期的存在,或者說,依然有反例(所謂關鍵期後學習二語者依然能達到母語者水平的人)的存在。因此,儘管大部分學者認可關鍵期作為一種現象的存在,但它依然不能透過實驗搞清楚其存在的原理和證據,因此,它還只是一個假說,沒有上升到理論層面。今天把我所知道關於關鍵期的知識全面的梳理一下。有一些學者認為存在關鍵期,而有一些學者認為不存在。認為存在的:Lenneberg 1967 首先提出關鍵期的概念,他認為青春期(12,13歲)是學習外語的最佳年齡,過了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大腦偏側化的完成而導致語言能力的固化(語言區定形於左腦),從而導致語言習得能力下降;以下引自百度(懶了一下)

    Lenneberg(1967)以「神經生理學的觀點」有系統地解釋語言學習關鍵期,他認為人的大腦從二歲開始偏側化(lateralization),在偏側化完成前,人是用全腦來學習語言,約在11-19歲左右,大腦會完成偏側化,從此,語言學習主要由左邊大腦負責。人腦「邊化」後的語言學習不如全腦學習時期來得好。因此,語言學習最好在大腦完成邊化之前,這也就是所謂的“語言學習關鍵期”。Whitaker認為,沒有必要把所謂的最佳年齡和大腦偏側化聯絡起來,且最佳年齡只是針對語音,而並不是語言能力整體。Seliger認為各層面語言能力(句法、語音、詞彙、語義、語用)的發展與年齡都有關係,某些層面的能力可能超過了11、12歲就很難習得。Dekeyser在2012年的talk裡做了一個review,他提出:25-30個研究證實,年齡效應對語音習得有影響25+個研究證實年齡效應對句法/語義習得有影響5個左右的研究證實年齡效應對詞彙習得有影響總結來說,年齡效應對語言習得有影響,而語音層面的影響較廣為大家所接受。那麼關鍵期到底是什麼時候呢?Johnson and Newport 1989在學習英文的華人和南韓人身上做了一個實驗,得出以下結果在Johnson 1989的研究中,7歲以後的學習者的成績呈線性下降。更深入細緻的看johnson的研究,發現johnson的研究中,16歲以前的被試成績隨著年齡的增加呈強負相關,也就是說,16歲以前的被試,隨著年齡的增加,語言能力下降(左圖);相反,16歲以上的學習能力並沒有表現出和年齡的相關性(右圖)。---------這個乍一看好像和我們的經驗相符,16歲以前體現出年齡效應,16歲以後大家都一樣,那麼可能誰付出努力多、誰有機會去外國、誰有資源語言水平可能就更高,也就顯示出隨機性來。Birdsong and Molis 2001嚴格重複了Johnson的實驗,結果與Johnson的相似,但是不同的是,當被試分為>16歲和<16歲時,結果有所不同,16歲前,Johnson的結果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成績線性下降,並且呈強相關;但是超過16歲的成績是隨機分佈的。對於Birdsong的結果,早期年齡反而呈弱相關,晚期呈現出年齡效應(見下圖)。[菱形是Johnson早期年齡學習者的資料,方形是晚期;三角是Birdsong早期資料,圓圈是晚期]隨後,還有其他學者把這個分界年齡往更大範圍擴充套件,提前到15歲,或者推後到27歲,都證實了Birdsong的結論。Dekeyser在2010年做的兩個平行研究,一組俄羅斯人在以色列學希伯來語,一組俄羅斯人在美國學習英語,考察他們的年齡效應。從0歲到80歲的資料均顯示出明顯的年齡效應,即,隨著年齡的增加,第二語言學習能力下降。再進一步放大這些資料(可能圖不是很清楚:橫座標分別是0-18歲,15-40,歲,40-80歲,上面三幅是在美國的,下面三幅是在以色列的結果)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在18歲以後的學習者開始有一個比較陡的成績的下降。所以,關鍵期究竟是什麼時候呢?學者們沒有達成一致,我也不知道。我覺得與其說說一個關鍵時期,不如說是一個關鍵時刻,在某一個關鍵時刻開始,人類的語言學習能力可能就沒那麼強了。對於DeKeyser的研究結果來說,這個時刻是18歲。對於Birdsong的實驗結果來說是16歲,對於Johnson的實驗結果來說是7歲。在以上三個數字中,我更傾向於DeKeyser的資料,因為他的被試數最多,且進行了兩個平行實驗,其實是令被試數又翻倍證實了他的結果。內外部效度均更高。回到開頭那個問題,以上的幾個實驗均考察的是學習者的語法能力,因此,得出的可能是語法能力的習得關鍵期,而語音能力、語義能力的習得關鍵期可能又是令一番景象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DeKeyser的綜述中認為,詞彙習得可能更少受年齡效應的影響,這個結果在Ullman實驗室的腦電和核磁實驗中似乎也得到了證實,成人二語學習者詞彙在大腦中儲存的位置或者詞彙通達的腦電成分和該語言的母語者是一致的-----也就是說,詞彙學習是可以實現母語者水平的。但是,詞彙的運用離不開語法和語音,因此,雖然是個正面訊息,但似乎也得想想如何利用這個正面訊息。最後,總結一些常見的對關鍵期的誤解(Dekeyser 2012):1. Children learn faster than adults-------並不是,多種實驗室表明,成人是比兒童學習速度更快的,但是兒童的最終能力(ultimate attainment)要比成人好,體現出一種龜兔賽跑的效應;2. Given these age effects, we need to start in first grade--------什麼時候開始,如何開始,以什麼方式開始一樣重要3.Children are better at these processes than adults--------並不能說兒童的加工處理器更好,而成人的處理器和兒童的不同而已;4. There are age effects because the brain loses its plasticity-------什麼是可塑性?在大腦的哪裡?可塑性只能是一個比喻,但並沒有物質、理論基礎。5. It"s only a processing issue.------兒童體現出的語言優勢不只是一個語言加工問題,和語言知識如何表徵也密切相關。還沒完,認為不存在的:MacWhinney (2008)表明:因為神經元不斷的在消亡和產生,所以,沒有所謂的大腦發育的關鍵期。更願意把L2習得缺陷(比如僵化)解釋為L1遷移。

    具體解釋為,作者認為母語學習現象會帶來“鴻溝”(entrenchment)現象。這個現象在跨語言間有不同的表現,總得來說,Entrenchmeng就是指第一語言在學習者的認知網路裡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概念和意義的連線,建立的和語言符號有關的線索均指向第一語言的特徵,因此當出現第二語言時,第一語言的特徵就會影響第二語言的學習和使用。而這個現象在語音上表現的最強烈,在詞彙上表現的最不明顯。

  • 2 # 妮妮貓兒童樂園

    兒童的語言發展自然是愈早越好。兒童學習語言比較快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可是有一個大家都能體會到的原因是,相比起大人,兒童並不排斥那麼排斥外語。(我想這是屬於心理方面的一個重要原因)。

    先從一個大人的角度來說。你可能會發現,當你聽一些你聽不懂的語言的歌曲時,你更容易專注於做手頭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聽的是 中文歌曲, 那麼你就容易被歌詞帶跑,從而導致分心。 同樣的例子還有,如果電視裡在放外文,而你在做別的事,那麼就算你學過這門語言,電視裡說的話在你腦子裡都不會留下什麼印象(除非你看刻意的去聽了或者是對這門語言十分熟悉)。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這個現象我很早就發現了,因為家裡試圖在吃飯的時候cnn讓我練英語的時候,只要我不去刻意聽,我的感覺就是根本沒聽到任何東西。這是因為,大人選擇性的遮蔽了自己聽不懂的語言。(我之後會解釋)

    那麼小孩是怎麼學語言的呢? 你會發現,小朋友從剛生下來,什麼都不會的時候, 她/他們對這個世界是充滿了好奇的。 他/她們對任何聲音都很敏感,並認為這些聲音同樣重要。他/她試圖融入這個世界,聽懂大家在說什麼,瞭解這個世界,所以不管你說什麼,他/她們都會認真的在腦子裡過一遍。並且!並且他們會模仿!模仿非常重要。我們之所以 被社會融入,是因為我們擁有和大家大體類似的價值觀,生活習性,言行舉止!而這些,都是我們在成長的歷程中,一點一點模仿來的。這在社會學裡叫socialization。

    所以,小朋友們最好從小就可以接觸到 你想讓她/他學的外語~

    人長大了之後,開始用所學的語言思考,並且不再對世界像小時候一樣充滿了好奇。自然就 選擇性的 遮蔽了他們認為並不重要的東西。

    我是看到一個ted talk(叫什麼不記得了)受到的啟發。 具體講的是,一個語言學家拍了很多很多的錄影帶記錄小孩是怎樣學習語言的。

  • 3 # 繁華消盡

    兒言語發展有兩大階段——言語準備期(0-1歲)和言語發展期(1歲以後,又細分為形成期和發展期),而發展期中的言語形成期(1-3歲)自然被重視為關鍵期。2~3歲是人生初學說話的關鍵時期,如果經常有人和孩子交談,那麼這一時期將成為言語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2歲以後小朋友的表達能力迅速發展,逐漸能用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思想,而2-3歲這一階段他們的詞彙增長量非常之迅速,幾乎每天都能掌握新詞。

    當然童語言發展具有相當的彈性,但早期接觸的效果比後來的好。

    大量證據表明,對於一門語言的掌握,早期接觸的效果比後來的好。第二語言的學習也存在類似的模式(Newport,1991)。青春期後才開始接觸第二語言的人會發現,即使在使用了幾十年後,那門語言的某些方面(通常是詞法方面)如果有可能掌握,也會是相當艱難的,而語言的其他方面(如詞序,例:“貓追老鼠”與“老鼠追貓“)則相對容易掌握。

    語言的某些成分的發展有很大的彈性——有些獲得時間的不同不會造成差異——而其他的成分相對比較容易受影響。學習語言這些易受影響的成分的能力並不會絕對消失,但在6、7歲後呈現下降趨勢,到青春期後期下降到平原期,下降趨勢變緩。

    重要的是,早期開始的學習一般發展軌跡大致相同(即他們間幾乎沒有差異),但後來開始的學習者彼此之間則差異相當大。可見早期語言經歷為後來的語言能力奠定了基礎。

  • 4 # jollyswan

    寶寶發出呀呀呀的聲音時,除了興奮,你還要知道一個知識,寶寶開始進入語言敏感期啦,那什麼是語言敏感期呢?

    寶寶的語言敏感期是從出生後開始的,9個月-2歲是理解語言的關鍵期,2-4歲是語言發育的關鍵期。嬰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如果家長能讓寶寶處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之中,那寶寶便可以輕鬆自如地掌握某種語言。但語言敏感期也具有短暫性,一旦錯過就不會再回來了

    寶寶從出生起,就在不斷的與大人傳遞資訊,用哭、笑或肢體等動作來表達,雖然不會說話,但已經是在“說”了。從出生後的幾個月開始的,他就已經能簡單的發出一些啊、呀等類似的聲音,看起來像是在和你對話似的。等再過一段時間,他就能發出諸如“爸爸”“媽媽”等簡單的詞彙。當他們的口頭語言能力發展到一定水平時,就不再滿足於單純的口語了,就會發展成為簡短的句子......這些,都是寶寶在語言敏感期的典型表現。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奇怪,寶寶究竟是怎麼做到這些的?其實,他們在每一天的成長過程中,都在認真聆聽大人說話的內容,這也為他們在正式開口說話前做了重要的準備:因為他們積累了相當驚人的語言能力。科學家甚至發現,寶寶腦中似乎已經預存了一種語言程式,只要大人給予大量的刺激,他們的潛能就有可能被誘發出來。所以,在寶寶語言敏感期內對他進行訓練,就顯得很有必要。

  • 5 # Phoebe媽媽

    我覺得語言關鍵期不是偽概念,孩子從出生到三歲是不斷學習語音,並一點點實踐的過程。0-1歲的寶寶,他們對所有的事物充滿好奇,有強烈的學習慾望。對語言也是,成人不斷地在他面前講話,可能感覺他什麼也聽不懂,但是這個階段是語言的積累期,成人講的話都在他大腦裡儲存,當儲存到一定的階段就會輸出,就像寶寶的咿咿呀呀到可以發爸媽的因,再到後來啊哦啊哦說一大串外語,這都是寶寶在輸出。1-3歲的孩子慢慢可以輸出了,我們要激勵他清楚的表達自己,從單個字到句子循序漸進,這時候你會發現他儲存語言的能力有多強,你無意的一句話,會被他偷偷學去。好像很小的時候給他講的故事他都會說。所以,在語音關鍵期,我們家長要多刺激孩子的語言中樞,讓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的更強。一個天天跟寶寶不斷講話的媽媽和一個不講話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語音能力是有天壤之別的。

  • 6 # 知我君

    列尼博格 Eric Lenneberg提出了這個概念。他認為2-13歲是語言關鍵期,他只是談母語。

    我們如今提這個概念,主要是與學習外語有關。外語培訓機構為了多招生,總是說越早學外語越容易學會,從而大力宣揚這個概念。

    簡單點說,語言學習肯定是有一個敏感期的,在這個敏感期內,學習語言的速度非常快,之後就會變得不那麼明顯。而且,假如幼年時失去了人類的教養環境,如狼孩、豬孩,長大後的確可能失去學會新語言的能力——但也許只是教育手段不夠科學、先進?

    關鍵期與敏感期的區別是,關鍵期概念認為錯過了也就失去了。但現在的很多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神經細胞並不會因為人成年了就不再增長。所以,用敏感期更合適些。

    語言關鍵期不如語言敏感期。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可能不支援關鍵期的概念,因為他研究發現一些聾啞兒童能夠很快學會手語,而且能夠在自己的群體裡創造通用的手語。手語也該算作語言,語言只是思維的表徵。嗯,引述的可能不準確,抱歉,感興趣的可以讀一讀《語言本能》或《思想本質》。

  • 7 # 夏茉莉134818616

    也不算是偽概念,3歲前確實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大腦正在飛速的發育。

    一開始寶寶的語言也許只是吚吚啞啞聽不懂。可是當寶寶說a,媽媽說a,寶寶又說a~的時候,這就是語言了,寶寶懂得發音和媽媽交流,和媽媽玩聲音,玩語言了。寶寶每天都在吸收知識,不管多大,都是在吸收知識。

  • 8 # 果果愛分享

    海綿即使吸收,也是有自己的容量的,到了一定的量,就會吸收減慢,並且吸入量減少。兒童兒童學習語言在三歲之前,都屬於大量輸入的階段,這期間雖然有輸出,但是並不夠系統,屬於海綿的乾燥吸入時間。這期間給孩子大量的輸入個方面的語言,擴大孩子的涉獵面,讓孩子把語言跟生活聯絡起來,由於表達的需要,學習的會非常快。如果兒童長期處在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理唸的環境中,孩子會覺得理所應當如此,而放棄表達,從而減少對語言輸入的關注,也就是錯過了語言的關鍵輸入期。

  • 9 # 積木育兒

    狼孩卡拉瑪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卡拉瑪從小離開人類社會,8歲後才回到正常社會中,接受教育和訓練,但是她花了2年的時間才學會站立,花了4年時間才學會6個單詞,到她17歲時智力水平只有4歲兒童的水平。

    關鍵期存在且與突觸的形成相關

    在孩子早期發展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著某些行為或語言能力獲得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處於一種積極的準備和接受狀態。如果在這段時期能夠得到充足的環境刺激,孩子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發展,如果錯過了關鍵期或敏感期,孩子的能力可以繼續發展,但是發展速度和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人類的各種認知活動都依賴於神經元突觸之間的化學訊號傳遞,在0-2歲,大腦神經纖維以驚人速度增加,在孩子大腦皮層的聽覺、視覺、語言功能區建立了很多突觸。而環境的刺激是這些突觸得以存活的關鍵,接受到刺激的突觸會繼續建立新的突觸,形成更精細的聯結,而刺激很少相應的會很快失去突觸。研究發現,從兒童期到青春期大約有百分之四十的突觸失去活性。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營造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早期養育環境,為孩子提供安全、豐富的物理環境,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嘗試,接觸多種感官刺激。在與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多與孩子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正確告知孩子事物的名稱,描述事物的特徵,讓孩子接受豐富的語言刺激,幫助孩子的大腦建立語言系統的功能聯結。

  • 10 # 做老師的二孩兒媽媽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

    首先說兒童語言的關鍵期,這個概念並不是偽感念。關鍵期的英文叫sentive period,實際上叫做敏感,且會更加準確一些。這個概念主要是指在人的成長過程當中,其中的某一個時期,會在某一些方面,無論是在身體上認知上語言上,或者是情感上,會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在這個階段,如果給孩子以相應的支援和干預,會對孩子的發展起到非常良性的作用。往往抓住關鍵期會是的,家長的付出事半功倍,而孩子能夠更加順利地成長。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關鍵期這個概念似乎又被濫用了,比如說一些機構利用關鍵期的概念,把它的作用無限制的誇大,似乎錯過了這一段時間就會把孩子毀掉了一樣,說到底這不過是一種商業運作。

    實際上作為一個孩子,他是一個整體,對於孩子的培養也是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一個完整的過程,並不可能因為某一個關鍵期就去單純的培養孩子。比如說兩歲三歲是語言的關鍵期,你就只跟他說話,而不去跟他做運動。實際上作為家長,按照孩子的需求出發,跟孩子共同成長即可。

  • 11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從呱呱落地,語言就是我們的主要特徵之一,從最基礎音素開始,龐大複雜的語言系統將陪伴我們終生,在語言學習的諸多問題中,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問題一直備受矚目。“錯過了關鍵期就無法學習語言”的觀點一直是一個爭議性的難題,這也是語言障礙矯正領域最為關注的問題。

    從語言的進化和生理機制分析,語言學習的關鍵期遠比我們知道的要複雜得多。

    什麼是關鍵期?

    從發育神經科學研究語言關鍵期是最早的探索方向,後來考量環境影響等因素,不斷對語言發生進行構建或重構的研究。有觀點認為,語言關鍵期最初是在基本的感覺系統中發現的。作為一種高階認知功能,言語語言也存在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期。

    既然語言能力並非天生,那麼語言的學習就一定有起始點。語言是思維的表達載體,思維是語言的原始核心,這種依存的關係不可分割,大腦的發育和成熟是語言關鍵期的研究依據之一,從1歲開始,語音、詞彙和句法等語素的發展,會在不同的年齡展現出不同的特點。直至青春期結束,語言的學習和能力形成成為一個分水嶺。

    言語語言的研究範圍擴大深入後,把聽、說、讀、寫都歸入語言學習範疇後,考慮到聽覺和視覺都是語言認知發展的必要因素,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因此更加細化繁瑣,這些關鍵期的細化研究對幼兒語言學習提出了更多專業化的需求,更為不同病因語言障礙的康復提供了創新思路。

    在語言障礙行業看來,語言學習關鍵期的本質問題,主要在於預防語言障礙發生,調節提升語言學習能力。因為語言障礙,某些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可能受到破壞,或者被錯過。那麼研究如何人為控制這些關鍵期,控制這些關鍵期的提前或延遲開啟、擴充套件、縮短、衰減或者重啟,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課題,這些對於矯正語言障礙可以提供很多幫助,比如可以針對不同語言障礙者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康復方案,已達到最終恢復完美語言的能力。

    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在哪裡?

    語音、詞彙以及句法學習的關鍵期因人而異,會有時間上和能力上的差距,可能不會在個體上確定準確的時間點,但根據多年來大資料的研究,在某一個範圍內,所有語言學習都有某些相同特徵。語音學習的關鍵期在1歲之前,而句法的學習則在18~36個月發展迅速,在7歲之後有明顯下降。詞彙學習在18個月左右有一個爆發點,但會持續一個開放上升狀態,

    而言語認知方面的多個敏感期,則與語言思維的生理發育,以及後天環境有關(篇幅有限,在此不做複雜敘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是強調自己知足的人,內心真的知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