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今通史

    1945年,蘇聯俘虜共計65萬日軍,其中40萬戰俘在1948年以前遣返,再減去優勝劣汰初期死掉的幾萬人,只有大約10多萬人留在西伯利亞一挖一麻袋,這些人的特點就是適應力強,體魄強健。

    從1945年開始,僅僅2個冬天,日本戰俘的死亡率就高達8%,在這其中大概46%的人死於營養不良,其餘基本都是死於天氣原因造成的疾病,比如傷寒類或肺部疾病等等。

    遣返順序大致這樣,首先,非日本人優先釋放,其次是日本病號,藥是沒有的,但可以儘早把你遣返回國,死半路上那是該你倒黴。

    戰俘的工作包括但不限於農墾工作, 蘇聯人同樣愛往暖和地方扎,有輕活同樣不幹重體力,偏偏西伯利亞這片土地礦產資源、土地資源等等極其豐富,但地廣人稀,所以把日本戰俘都放走,蘇聯政府實在捨不得,戰後蘇聯的資源同樣需要得到急速補充支援生產,比如煤礦、金屬、木材等等,這些都是相對匱乏的物資。

    衣食住用,穿衣方面,蘇聯人前幾年是不管的,沒有經濟效益哪來的費用支出呢,節約如蘇聯可不捨得這份花銷,尤其還是用在戰俘身上,所以日本戰俘就只能穿著夏裝幹活,想不被凍死就要加緊活動,否則一會兒人就凍硬了。

    吃飯方面,當時蘇聯的普通百姓想吃飽都很難,何況戰俘,況且還沒產出就先投入,這筆賬怎麼算都划不來,所以只能讓戰俘們節衣縮食了,看似超額完成任務的戰俘比其他普通戰俘多出了很多食物供應量,其實最後都是吃不飽。

    為了防止戰俘們吃飽後太歡實,所以即便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也不會提供給他們足夠的糧食,包括蔬菜在內每天只有3-4斤的供應量,如果是現如今的白領,一天都吃不了一斤半,但從事重體力的話,3斤多的糧食&蔬菜真不多,食量問題在新時代很少有人能體驗,但這毫不誇張,因為筆者勤工儉學時期的“標準餐”是2斤8兩,我可不是從事墾荒開礦這種重體力勞動。

    您再想想日本戰俘乾的啥活,吃肉都是精確到按克計算的,別管戰俘是兩餐或者三餐,其實就是一頓飯的量,而且根據蘇聯到期解密的資料來看,標準歸標準,實際上,當時的蘇聯也在遭受大規模饑荒,人口大量減少,生產資料受到嚴重破壞,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戰俘的糧食是根本得不到保障的,能活下來的戰俘都是蟑螂級別的人物。

    住宿,只能自力更生,沒人給他們建房,戰俘們只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行搭建,好在戰俘中有不少工兵,很多人也有類似經驗,所以蓋房子比較簡單,沒經驗的戰俘群比較悽慘,他們只能住在半地下的窩棚裡,就是座山雕逃命時候搭建的那種臨時建築。

    取暖問題無法解決,好不容易開採出來的煤塊,蘇聯可捨不得給他們用,能節省就節省,冷也只能忍著,抗不住生病的就只能儘早遣返或者原地等死,所以死亡戰俘中,飢餓和寒冷致死率最高。

    生活用品方面,牙膏牙刷沒有,肥皂少許,醫藥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只能看床位夠不夠,病人多了去了,有空床可以看病,否則就自己忍著,當時的戰俘基本就那幾種病,都是因為營養不良身體虛弱或者風寒受涼引發的疾病,診斷方面很簡單,聽病人自述就可以了,但是藥品奇缺,有沒有藥吃基本看命。

    這些戰俘要是能在黃世仁手下當長工,怕是能激動哭了吧,好幸福,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地主敢欺負佃戶,但一般都不敢得罪長工,除非傻瘋了。

    按照當時的國際慣例,日本戰俘早該被釋放,可是這十多萬人都是精英級別的戰俘,所以蘇聯也捨不得,老弱病殘都在最初的三年被遣返了,能活下來的戰俘,命都不是一般的硬,死亡的6萬多人中,大部分都是最初幾個月就死掉的,可想而知,因為初到西伯利亞的時候,條件最為艱苦,什麼都沒有,房子也都是簡易的臨時建築,幾十萬人的房屋幾天無法建成,所以在最初的幾天,最初的幾個月,開春前最冷的那段時間中,死亡率最高,死亡人數最多。

    最悲慘的境遇敘述完了,下面要介紹日本戰俘的福利,要知道,靠重體力達到甚至超過產量是很難的,所以蘇聯政府貼心貼肺的為日本戰俘準備了一份大禮,政治學習,尤其是在馬克思主義這一科目成績優秀的,可以享受半個多月的療養房,可以從事相對較輕的工作,可以享受的食物和待遇都是最多最好的,他們可以洗澡,可以換上乾淨的內衣褲甚至睡覺的時候還能穿睡衣,屋裡24小時熱水和供暖。

    另一項福利就是舊有體制沿襲,也就是說以前在部隊職位較高的待遇較好,他們不必從事體力勞動,只要充當監工盯好自己以前的下屬就好,如果蘇聯人有什麼不滿意,不用動手,告訴“工頭”們就可以了。這其中還有兩位將軍,他們更是能享受國際紅會每月送來肉蛋、水果等稀罕物資。

    監視勞動的蘇軍對日本人的普遍印象是非常聽話,紀律性好,但是因為食物的匱乏,職業技能的低下所以效率極低,他們的產出完全不夠蘇聯政府對他們的費用投入。

    為什麼一定要用呢?沒辦法,實在是缺人,蘇聯本土也沒人會忍受這種環境和待遇,而且類似公路、水電站等等設施這些是沒法用產出衡量的,比如所有水電站的建造,戰俘至少承擔了一半甚至九成的工作量。

    到了1956年,蘇聯的產能有了一定提升,而日本戰俘經過十多年,年紀也越來越大,一部分人已經奔五,體力下降在所難免,所以蘇聯也就不再扣押把他們放回了日本,回到日本的他們,不少人都寫了回憶錄,有的戰俘所生活條件尚能生存,有的戰俘營從事重體力但是隻能喝粥,還是那句話,能活下來的都不是凡人,但相對他們的罪行來說,這已經能是對他們最大的仁慈和優待了,至少他們還能有命在。

  • 2 # 絕塵的時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憑藉著先進的武器在亞洲地區橫掃各國,日本在中國東北、中國關內、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嶼中都駐紮了大量軍隊,而其中的關東軍是最強的一支,人數多達近百挖,而且多是日、俄交戰的主力精銳部隊。

    二戰後期,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失利,日軍不得不從關東軍中抽取一部分軍隊用來彌補太平洋戰場的不足,日軍在東北只剩下60萬軍隊。

    當蘇聯正式向日軍宣戰時,蘇聯強大的戰力讓處在東北的關東軍節節失利,打的60萬關東軍集體投降,而蘇聯對待這些關東軍也是從不手軟,把60萬關東軍全部送往寒冷的西伯利亞去搞建設,西伯利亞地靠北極附近,那裡荒涼、寒冷,而且天氣極端惡劣,60萬關東軍才開始什麼叫噩夢。

    日軍戰俘每天要進行著大量工作,沒有做夠工作還要面臨著被打和捱餓的待遇。他們每天面對著一堆堆的礦石,手上拿著錘子,一天到晚錘著礦石,每天每個人要採夠一定分量的礦石,而且旁邊蘇軍拿著槍在守衛,當遇到大到暴雪天氣時,經常會奪去一些人的性命。

    蘇聯軍隊知道日軍適應不了冰凍的天氣,所以每天會去給他們檢查凍瘡,如果誰凍傷了做不了事,那麼就會無緣無故的突然消失,誰也不知道去了哪裡,這就是蘇聯對待日軍戰犯的態度。

    對於這些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關東軍,確實應該得到這種懲罰,讓他們嚐嚐這種噩夢。後來經過日本政府的交涉,這些關東軍陸續被遣返回國。據大概統計,回來的日本關東軍只剩下大約50萬了,那10萬人永遠的留在了西伯利亞這片寒冷的土地上。

  • 3 # 劍起紅休

    很簡單,沒有返回日本的那十萬人,大部分客死他鄉,死在了西伯利亞;還有一小部分人成功接受蘇聯改造,加入蘇聯國籍,運氣好的還迎娶了蘇聯美女。

    客死他鄉

    西伯利亞從古至今都不是什麼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你聽說過到馬爾地夫、愛琴島、夏威夷去度假的,卻沒聽過到西伯利亞去度假的吧?

    慘烈的二戰把蘇聯打成了一片焦土,就連蘇聯人自己都十分缺乏各類生活物資,又怎麼可能把寶貴的生存資源花費在這些法西斯惡魔身上呢?

    那些到西伯利亞挖土豆的日本戰俘,其實就是幫助蘇聯恢復戰後經濟的免費勞動力,他們的地位說起來甚至還不如牛馬:至少牛馬死去之後的血肉還能為蘇聯人提供食物,而這些日本戰俘死了,只能臭一塊地。

    所以當年那些日本戰俘在去了西伯利亞後,不僅要克服缺衣少食的物資短缺問題,還要被迫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工作。

    妥妥的既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

    這樣的艱苦生活一過就是十年,餓死的累死的凍死的病死的加在一起達到十萬人沒有任何值得大驚小怪的。

    加入蘇聯

    還有一部分人活了下來並且沒有返回日本,那是因為他們加入了蘇聯國籍,成為了一名日裔蘇聯人。

    在二戰中蘇聯人口傷亡慘重,四年蘇德戰爭打下來,蘇聯死傷總數達到了好幾千萬人。在戰後蘇聯要想重振雄風,恢復人口數量就是當務之急。再加上二戰中日軍並未入侵蘇聯本土,只是同蘇聯在諾門罕這個地方打了一仗,而且在那一仗中日本人還是戰敗的一方。

    與大舉入侵蘇聯的德國人不同,日本人和蘇聯人從實際上來說沒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蘇聯當局對於這些日本戰俘加入蘇聯國籍還是持開放態度的。

    不過要想假如蘇聯國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要求日本戰俘的思想改造必須達標。

    怎麼判斷是否達標呢?

    一個標準是看日本戰俘的實際表現,具體評價主要由勞改營和附近村民來作出;另外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日本戰俘是否加入了蘇共,即使沒否成功加入,那至少也得寫過入黨申請書才行。

    如果不能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那些日本戰俘是絕對無法加入蘇聯國籍,並且最終留在蘇聯的。

    長期接受軍國主義洗腦的日本戰俘有多少能夠改造成功的呢?當然鳳毛麟角,所以對絕大多數日本士兵來說,自從戰敗被俘,踏上前往西伯利亞的路途後,他們的結局基本已經註定:或者死在西伯利亞,或者在熬過漫長的十年苦役後,帶著恥辱回到日本。

  • 4 # 江水趣談

    在二戰還沒有結束之前,總共大概有二百八十萬的日本大軍。他們都分別在日本的本土,中國的東北和關內,東南亞,太平洋的島嶼。而這些兵中最強悍的是關東軍。鼎盛時間能達到百萬之多。

    並且在這個組織機構中,許多將領都是很有幹勁的。在戰爭後期,太平洋上的戰爭日軍傷亡慘重。所以像東北的關東軍請求支援。總共抽取了20個師團的兵力。即使有一部分去支援了,但仍然還有75萬的關東軍駐紮在東北。

    經過幾次戰鬥後,關東軍的實力嚴重遭到了削弱。由於指揮部署的錯誤判斷,錯誤地估計了蘇聯出兵的時間。面對對方的勝利之師。這些殘兵敗將幾乎是一觸即潰。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就把曾經的關東軍統統消滅。

    大概有60萬人投降,有8萬人傷亡。當時蘇聯是對日軍恨之入骨。為了報當時的仇恨。蘇軍不怕違反國際法。將俘虜的日軍。通通拉到了西伯利亞去挖土豆。被俘虜的日本的60萬大軍在西伯利亞度過了十年的時光。

    當時他們的住宿條件是非常的艱苦的。將近30個人擠在沒有8平方的屋子裡。可想而知這簡直沒有一點兒間隙。當時也沒有燈也沒有火。並且許多計程車兵是缺乏營養的。後來許多的戰俘患上了夜盲症。就連上廁所也會掉進茅坑裡。

    所以當時的人不得不派人去為這些人指路,經過日復一日的這樣的折磨,大約就有十多萬人死在異國他鄉。不過幸好的是蘇軍並沒有將日軍趕盡殺絕。後來還是有50左右萬日軍回到日本。

  • 5 # 海中巖haha

    去了60萬,能回來50萬比例實在太高了。9萬德軍回去只有5000啊。不知道你這個回來50萬的資料是哪來的,如果是真的,說明蘇聯對日本俘虜還真不錯了。美國的戰俘營裡關的德國人也沒有這麼高的生存比例。生存比例比這個高的也只有中國的戰俘營了,不管是國軍還共軍俘獲的日軍都可以活著回國,其餘國家都沒那麼容易活著回去。

  • 6 # 歷史都付笑談中

    其實在二戰結束之前日本軍隊的總兵力達到了280萬其中關東軍的實力讓人望塵莫及。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後,日本關東軍的實力早已大不如從前,後來蘇軍出兵不到半月就剿滅了70萬關東軍,讓日本軍隊迅速投降。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蘇聯軍隊對日本軍是非常痛恨的,所以為了報仇,他們選擇把60萬日軍俘虜安排在西伯利亞挖土豆。而這60萬日本大軍竟然在西伯利亞度過了10年的時光,據說當時很多士兵沒有辦法吃飽穿暖,所以也就造成了營養不良,還有一些士兵因此患上了夜盲症。

    而當時日本軍24個人擠在不足8平米的屋子裡。並且沒有任何的取暖裝置。所以有很多士兵被活活地凍死。這讓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軍隊變得苦不堪言。並且有10萬大軍悲慘的死在了蘇聯。

    當然蘇聯人最後並沒有將僅存到50萬日本軍全部清掃,1955年的時候,50萬日本軍重返日本。

  • 7 # 悟空說史

    冬天的蘇聯東部地區就讓不可一世的德國部隊折戟沉沙,更別提如同地獄般的西伯利亞了,在那裡能活下來的日軍俘虜基本都是“小強”級別。

    二戰時期,蘇聯的損失是巨大的,所以在戰後,蘇聯男丁的比例一直都沒有上來,極度的缺少人口來進行經濟重建和工業重建,而恰巧,西伯利亞的資源等方面都十分的發達,需要大量的人去建設,支援東部地區的恢復。

    但蘇聯自己的人都不夠用,怎麼能再分去西伯利亞呢?於是這時候的蘇聯就打上了日本關東軍的主意,不如把這些人俘虜了,然後送去西伯利亞搞“建設”

    蘇聯對待這些俘虜也毫不含糊,沒有什麼優待政策,全部送到西伯利亞去。那裡很寒冷,那裡很荒涼,那裡需要建設,那麼日本人你們去吧,這形同被流放的處置已經很慘了,但是這才只是日本戰俘噩夢的開始。

    在西伯利亞的日本勞工,每一天都必須做夠充足的工作才能夠有飯吃,而那也只是最基本的“維持溫飽”罷了。

    做過重體力的人都知道,在幹活的時候,食量是巨大的,但蘇聯規定每人也只是三斤罷了,而這也僅僅是“規定”

    重體力活給身體帶來的損傷還好,只是幹活慢了一些,最嚴重的是缺醫少藥沒住的。

    日本俘虜剛去的時候,蘇聯可沒有事先給他們準備住房,只能依靠俘虜們自己建設,但還好,這些俘虜中也有不少的工兵,雖說凍死了一些人,但大部分的人都在幾天內有了自己的床鋪。

    惡劣天氣給這些俘虜帶來的挑戰還不僅如此,有許多的俘虜都生了嚴寒病和肺病,這些人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也只能最後被蘇聯士兵帶去“烤火”最後化成一陣青煙。

    這六十萬的日本關東軍中也包含有731部隊,無論如何對待他們都不為過,也許是天道輪迴讓他們嚐到了做俘虜的滋味,也體驗到了那種被人掌控的滋味。

    從1946年到1947年蘇聯應日本的要求陸續遣返俘虜後,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10萬名戰俘永遠的埋葬在了這片土地上,當然也有一部分日本俘虜因為和當地蘇聯婦女通婚算是好點的結局吧!

  • 8 # 洛克笑笑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集結在蘇聯遠東邊境一帶的蘇聯紅軍外貝加爾方面軍、遠東第一方面軍、遠東第二方面軍150多萬軍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等地的日本關東軍發起了突然襲擊。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表明:在整個遠東對日戰役中,蘇聯紅軍擊斃日軍共計8萬多人,俘虜日軍約60萬人

    當時蘇聯就抓了幾十萬日軍戰俘到自己國內,這不是為了報復,因為蘇聯和日本之間沒多大仇怨,蘇聯是在戰爭最後一刻才對日宣戰的,他們這樣主要是為了讓日軍戰俘到本國去當勞動力。所以蘇聯國類對待這些戰俘就當牛馬一樣,也很少故意去虐待他們,因為還要讓他們去勞動呢。

    不過即使不虐待他們,但蘇聯惡劣的生活環境也夠他們受的了,大約有十分之一的戰俘死在蘇聯各地。他們在野外幹活時基本是住在帳篷裡,在西伯利亞的冬天,零下幾十度的野外,是致命的。

    這些戰俘們乾的活從輕到重都有,到野外去搬木頭,採石場,而比較輕的工作比起野外就很舒適了,他們居住在城裡面,可以住在有暖氣的房子裡,還可以洗熱水澡,主要就是做些修城市裡面的道路,或者幹一些雜活,因為蘇聯人5點就下班了,所以他們也能5點下班。所以比起野外工作的是真的好太多,甚至比他們在自己國內還要舒適。

    但是無論幹什麼活,重活輕活,每天的食物就只有350克黑麵包,再加上一點點菜湯和糖,這點食物餓不死人,但卻吃不飽,跟何況是要乾重活的,更加需要補充體力,而這點食物僅僅只能讓人不餓死。

    對蘇聯人來說,黑麵包對他們就像我們的大米飯一樣,是主食,但這個東西有股酸味,亞洲人吃不慣。剛開始戰俘還不想吃,但後面她們都紛紛把自己身上能賣的都賣了來換吃的。

    當時還有給戰俘安排一些看起來很香豔的工作,在女澡堂給衣服消毒,女生把衣服換下,取下號碼牌,再把相應的號碼牌給消毒工,戰俘們把衣服拿去消毒,後面女生們按照號碼牌來領衣服。而這個過程中,女人們對於消毒工都是裸體的。現在我們看來這是個求之不得的工作,可當時,每天都餓得發昏日軍戰俘,哪裡還有心思去想這些,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有吃的了。蘇聯人也知道這些,所以根本不擔心戰犯會亂來。

    而相比上面看似香豔的工作,還有一個工作就是這些戰俘們最喜歡的了,就是去撿土豆,因為這樣他們可以吃一些生土豆,還可以帶一些回去烤吃,所以在那時,有吃的就是最好的,還因為這樣發生了一些讓人大笑的事,當時的日軍戰俘去撿土豆,在路上撿到被凍硬的泥球以為是土豆,結果拿回去後發現是馬糞。

    第一個冬季奪走了大批日本戰俘的生命

    沒有住處,日本戰俘只得被迫在窩棚、帳篷和不適合居住的簡易房裡過冬。到了1946年1月天氣非常寒冷的時候,日本戰俘的住房情況仍然沒有改觀,這一點可以從一份解密檔案檔案《1946年1月17日第15號戰俘營管理局局長布林特少校致聯共(布)紅軍工作委員會書記利亞基舍夫同志的信》中得到證實:“第15號戰俘營管理局所屬的各個戰俘勞改所對冬季仍然是準備不足。黨和政府要求戰俘勞改營的領導人必須完成一個主要的任務:保持在1945年冬季至1946年開春這個時期戰俘人員定額不減員。但是,在現有的戰俘生活條件下,在各個廠礦企業及其領導人對這件事漠不關心的態度下,我們無法完成這些指示……儘管戰俘勞改營不止一次地向濱海木材採運企業提出過要求和警告,但是,除了極少數例外,住房情況仍然一如既往不符合要求。”當年的日軍戰俘、後來被從蘇聯勞改營遣返回國的清水芳夫在多年之後回憶了當時的住處情況:“我們被裝上了‘悶罐’火車,從西伯利亞出發,最後被遣送到設在拉達的第118戰俘所,就在莫斯科東南400公里的坦波夫城附近。那時已經是昭和21年1月(即1946年1月——筆者注)。在那裡,我們住的是半地下式的窩棚,一直住到那一年的8月,這些窩棚是幾年以前建造的,窩棚裡的柱子是整根原木,已經被手垢弄得黑亮黑亮的。”

    日本戰俘們被迫住在窩棚和臨時搭建的簡易房裡過冬,而這樣的住房顯然難以抵禦嚴寒的侵襲。蘇聯勞改營當局給日本戰俘發放了棉襖和氈疙瘩,一直穿到第二年春天,由於冬季多暴風雪,所以棉襖很容易溼透,而氈疙瘩沾上雪也容易溼透,又沒有備用的冬衣可以替換著穿,所以需要每天晚上送到乾燥室烘乾。從事伐木勞動的日本戰俘的日子要稍好一些,因為他們在收工的時候每人可以扛一根粗大的白樺劈柴回去燒爐子取暖。在工地上一般都吃不上熱飯,喝不上熱水。為了防止有人睏乏睡著了被凍死,戰俘們彼此之間時常會互相招呼幾聲。由於剛剛踏上蘇聯的土地,還遠不適應蘇聯的嚴寒氣候,大批日本戰俘在第一個嚴寒的冬季就失去了生命。

    就連死後,有的戰俘連個骨灰都沒有,因為很多日本戰俘的骨灰被做成了製造肥皂的材料。後來日本和蘇聯索要戰俘的屍骨,蘇聯一拖再拖,最後給拉回去一船骨灰。

    還有一些日本人被安置到車里雅賓斯克州的地下工廠參與了原子彈試驗工程的建設,很多戰俘遭到輻射,被疏散到偏遠的科雷馬等地,從此從人間蒸發。

    到1955年日蘇經過談判開始遣返,1956年,簽定了日蘇兩國政府恢復關係正常化的《日蘇聯合宣言》。歷時整整11年,其中有62068人在蘇聯各個勞改營服苦役中死亡。60多萬戰俘回到日本的不到40萬人,20多萬戰俘就因為各種死法永遠地埋葬在了西伯利亞的土地上。

    而這些戰後由新中國控制的日本戰俘,他們大部分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其中有一部分是在日佔區接收投降時的俘虜,另一部分則是蘇聯紅軍進攻東三省後移交給新中國的俘虜。

  • 9 # 鐵桿軍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隨著德國在莫斯科城外敗北,導致德國裝甲軍團開始走向失敗,隨後在1945年德國宣佈失敗,希特勒走上逃亡之路。然而作為德國盟友的法西斯國家日本,卻依舊在我國土地上肆無忌憚的橫行,最終蘇聯決定出兵幫助中國趕走日軍。而蘇聯和日本的主要戰場就在東北,主要的對手就是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據悉這支日軍為了入侵中國,足足準備了八年的時間,因此盤踞在我國多年,依舊沒有任何的辦法將其徹底趕出去。

    然而隨著蘇聯進入東北之後,日本已經意識到了自己要失敗,隨後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日本軍方當時主張向蘇聯軍隊投降,然後根據日內瓦條約,日本軍隊將會在蘇聯勞役幾年之後便可以被遣返回國。隨後諾門坎戰役結束之後,日本關東軍向蘇聯軍隊投降,然而最終的結果卻並沒有如了日軍的意願。

    當時蘇聯軍隊將日本戰俘直接送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並且當時正值蘇聯國內爆發糧荒,導致這批日軍戰俘並沒有像想象中那般正常勞役,反而還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每日溫飽都成了一個難題。此外當時的日軍俘虜每天都睡在帳篷中,根本無法抵抗寒冷的天氣。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日本戰俘都需要勞作挖土豆,當初在日軍部隊中擔任軍官職務的戰俘,還能享受到後勤部送上來的蘋果和蔬菜,甚至是24小時的熱水和溫暖的房屋,其餘戰俘基本上每天的食物需要嚴格控制。根據記載當時日軍戰俘每天的食物量為3至4斤的蔬菜,其餘就是蘇聯黑麵包,但這些食物對於每天需要進行大量工作的日軍戰俘而言完全不夠。

    二戰蘇軍出兵東北後以秋風掃落葉般直掃日本東北軍,打敗日軍後有60萬日軍被俘!在蘇德戰場上蘇聯軍民以傷亡2000多萬人口的代價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急需勞動力的蘇聯對於日軍俘虜開始利用,斯大林決定讓蘇軍直接押運這些龐大的幾十萬關東軍戰俘去西伯利亞“挖土豆”去了!大家都知道遠東和西伯利亞沒有什麼人,天氣很寒冷,自然資源是比較豐富的,但開採難度比較大。60萬日本關東軍白天砍木和開採礦石,晚上就幾十個人圍在一起睡,還吃不飽,有人生病了也不給醫治,對於日本這樣的民族,誰能保證他們不再發動戰爭呢?必須要讓他們感受肉體的痛苦,蘇聯這樣做可以說:全中國人都會同意的,這樣惡劣的環境,吃不飽天氣又冷,將近17萬日本關東軍被折磨死。

    如果60萬人作為勞動者被抓在西伯利亞,但得到優待,蘇聯可能不會有10萬人死亡。幻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瘦如柴的。當時,蘇聯以悲劇的方式對待60萬囚犯,最終導致西伯利亞10萬人死亡。長期的俘虜生活,使60萬關東部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種植土豆的過程中,他們沒有忠心於玉碎的皇帝,而是受苦而死,這是很痛苦的。

    經過大致估算死在蘇聯的關東軍大概在6萬人左右,這6萬人裡少部分死於水土不服,絕大多數都是死在了繁重的勞動之中。蘇聯為了壓榨他們的所有價值,400俘虜只給滿足150人飯量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1946年初,隨著二戰塵埃落定,聯合國成立,國際秩序開始重建,日本在美國的支援下開始向蘇聯討要這些滯留日軍。免費勞動力這麼好用,蘇聯還是不願意釋放這些俘虜。所以斯大林沒有一次釋放所有俘虜,每年都擠一點牙膏,一直到1956年才釋放了最後一批戰俘。

  • 10 # 一個歷史過客

    二戰蘇軍出兵東北後以秋風掃落葉般直掃日本東北軍,打敗日軍後有60萬日軍被俘!在蘇德戰場上蘇聯軍民以傷亡2000多萬人口的代價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急需勞動力的蘇聯對於日軍俘虜開始利用,斯大林決定讓蘇軍直接押運這些龐大的幾十萬關東軍戰俘去西伯利亞“挖土豆”去了!

    艱苦的工作

    蘇聯的日本俘虜,每天必須做夠足夠的工作,不然根本就沒有飯吃。最繁重的工作是採石,一整天對著一塊岩石,一人拿著一根鐵棒,必須採購一立方米的定量。採下來的石頭先用擔架裝上,然後抬到另外一處石堆上。旁邊則是交給年輕的蘇軍戰士看守,有時候會在旁邊打瞌睡,有時候也會在旁邊讀書。每次工作的時候,經常會碰到非常惡劣的天氣。有時候下暴雪太大,根本看不到前面的路。這個時候會有蘇軍戰士鳴槍指路,但是還是無法避免的有人遇難。而在東歐的低溫更加可怕,最低可以達到零下25度到30度。而這些日本俘虜自幼生長在日本,根本抵抗不了這種嚴寒天氣。很多時候早上醒來,身邊的日本俘虜已經凍死。

    不過這些日本俘虜最喜歡乾的工作是挑土豆,而並不是題目當中描述的挖土豆。所有的土豆都已經堆放在倉庫裡面,交給一些老弱病殘的人來做。經過挑選的土豆,在水桶裡面通電煮熟,就可以吃了,但是這樣的工作百年碰不上一次。

    悲慘的結局

    大概有60萬人投降,有8萬人傷亡。當時蘇聯是對日軍恨之入骨。為了報當時的仇恨。蘇軍不怕違反國際法。將俘虜的日軍。通通拉到了西伯利亞去挖土豆。被俘虜的日本的60萬大軍在西伯利亞度過了十年的時光。當時他們的住宿條件是非常的艱苦的。將近30個人擠在沒有8平方的屋子裡。可想而知這簡直沒有一點兒間隙。當時也沒有燈也沒有火。並且許多計程車兵是缺乏營養的。後來許多的戰俘患上了夜盲症。就連上廁所也會掉進茅坑裡。

    所以當時的人不得不派人去為這些人指路,經過日復一日的這樣的折磨,大約就有十多萬人死在異國他鄉。不過幸好的是蘇軍並沒有將日軍趕盡殺絕。後來還是有50左右萬日軍回到日本。

    總結:日本人在西伯利亞的工作其實比較繁重,挖土豆的事情基本沒有。這些都是他們應得的懲罰,而且距離彌補他們犯下的罪過遠遠不夠。10年時間,60萬日軍俘虜回來50萬,真希望一個都回不去。

  • 11 # 貓眼觀史

    曾經的抗戰時期日本人在中國犯下許多的罪行,讓許多中國人在這場災難中流離失所失去了家園,後來這場戰爭經過多方努力,最後取得了勝利,我們再也不用受到日本軍人的摧殘。

    而盤踞在東北地區的關東軍,曾經被來此的蘇聯軍隊打擊,當時的俄羅斯缺少勞動力,所以蘇聯決定將這些被俘虜計程車兵帶去自己的國家作為廉價勞動力,大家都知道在西伯利亞地區有許多土豆的種植,所以這些人當初被當作俘虜前去挖土豆。

    60萬士兵被拉到了西伯利亞地區,作為俘虜的他們遭受了非人的待遇,這段故事也被記錄在一個畫冊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曾經經歷的生活,在這段歷史中,他們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有如此不一樣的經歷。

    西伯利亞地區天氣寒冷,地處極寒,可是這裡的自然資源卻十分豐富,這些關東軍來到了此處被逼著開採礦石,砍伐森林資源。他們白天辛苦勞作晚上還要擠在寒冷的屋子裡,十幾個人睡在一個大通鋪上,靠著互相的體溫度過寒冷的夜晚。據說他們甚至都吃不到一頓飽飯也睡不好,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有10多萬的日本關東軍死在這裡。

    當時的日本軍人住宿條件十分艱苦,在西伯利亞這樣環境惡劣的地區,每天都有許多人因為寒冷死亡,再加上他們吃的並不好,極度缺乏營養的他們在長時間的辛苦勞作之下,無法忍受,最終一個個的病倒了。

    而俄羅斯軍人對日本軍隊本本就有痛恨之情,根本不會細心照料他們,當發現有人暈倒並之後就直接拉走進行處理。

    在這期間,據說有許多人死在了不明原因的情況下。當時蘇聯紅軍俘獲了60萬日本軍人之後,一時之間並不知道如何進行處理,於是將他們集中關押在中國的東北地區進行統一分配,經過高層領導們的決定,最後把他們帶回國內充當勞動力,有一部分人被拉到了遠東,有一部分人則被拉到西伯利亞,據說運送俘虜的行為就持續了四年之久。

    而這些來到西伯利亞地區的人,也並沒有像當初說好的那樣只挖土豆,還會在這裡做著其他的苦力。他們白天十分辛苦的勞作,晚上還要忍受當地的極寒條件。

    日本是一個海島上的國家,大家已經習慣了周邊的環境與氣候,而西伯利亞地區十分寒冷,一般人很難抵禦當地的極寒條件。

    這些日本人到了之後,也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衣服來讓他們抵禦寒冷,承受非人待遇的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生自滅,出賣著自己的勞動力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其實這也是由於戰爭遺留下來的問題,作為戰敗國的他們身份是俘虜,就必須要忍受別人對他們的奴役。

    到了1950年蘇聯和日本開始坐下來進行和談,於是日本軍提出想要對方歸還自己曾經這些被派往西伯利亞的俘虜,可是等到歸還的時候發現缺少了十多萬人,這也是因為在這幾年當中,他們無法忍受艱苦條件,剩下的都是身體素質很好,並且有強大意志力的人。

    而這個歸還的行動也持續了六年之久,才最終把所有的俘虜全都運送回日本。這些人回到日本之後也遭到了本國人民的排斥,是因為他們導致了國家的不穩定因素,所以不管在哪裡都要承受別人的白眼,不知道這些曾經昔日在戰場上輝煌的軍人們會如何思考自己坎坷的一生。

  • 12 # 坤哥自媒體Vlog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隨著德國在莫斯科城外敗北,導致德國裝甲軍團開始走向失敗,隨後在1945年德國宣佈失敗,希特勒走上逃亡之路。然而作為德國盟友的法西斯國家日本,卻依舊在我國土地上肆無忌憚的橫行,最終蘇聯決定出兵幫助中國趕走日軍。而蘇聯和日本的主要戰場就在東北,主要的對手就是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據悉這支日軍為了入侵中國,足足準備了八年的時間,因此盤踞在我國多年,依舊沒有任何的辦法將其徹底趕出去。然而隨著蘇聯進入東北之後,日本已經意識到了自己要失敗,隨後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日本軍方當時主張向蘇聯軍隊投降,然後根據日內瓦條約,日本軍隊將會在蘇聯勞役幾年之後便可以被遣返回國。隨後諾門坎戰役結束之後,日本關東軍向蘇聯軍隊投降,然而最終的結果卻並沒有如了日軍的意願。當時蘇聯軍隊將日本戰俘直接送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並且當時正值蘇聯國內爆發糧荒,導致這批日軍戰俘並沒有像想象中那般正常勞役,反而還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每日溫飽都成了一個難題。此外當時的日軍俘虜每天都睡在帳篷中,根本無法抵抗寒冷的天氣。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日本戰俘都需要勞作挖土豆,當初在日軍部隊中擔任軍官職務的戰俘,還能享受到後勤部送上來的蘋果和蔬菜,甚至是24小時的熱水和溫暖的房屋,其餘戰俘基本上每天的食物需要嚴格控制。根據記載當時日軍戰俘每天的食物量為3至4斤的蔬菜,其餘就是蘇聯黑麵包,但這些食物對於每天需要進行大量工作的日軍戰俘而言完全不夠。此外蘇聯軍隊當時將老弱病殘遣返回日本,剩餘60萬精銳士兵依舊在西伯利亞進行勞役,直至1956年這批戰俘才得到遣返,當時已經銳減至了50萬。

  • 13 # 百川行

    在抗日戰爭後期,蘇聯也加入對抗日軍的隊伍中,1945年7月5日,關東軍制定了最後對蘇軍的防禦作戰計劃 。8月9日,蘇聯紅軍出兵東北,關東軍潰不成軍、全面敗北。關東軍於8月16日18時收到大本營第1382號電令後,於22時向其所屬部隊下達了“關作命甲第106號”停戰命令。8月22日,蘇軍接收了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及在南庫頁島、千島群島之部隊,共被蘇軍俘虜達57萬5千人,其中將官為148名。各地放下武器後的日軍被編成若干大隊,被押解去蘇聯境內的俘虜收容所。

    而當時的蘇聯極度缺少勞動力,所以蘇聯決定將這些被俘虜的日軍作為廉價勞動力。而蘇聯西伯利亞地區有許多土豆種植基地,由此近60萬日軍被拉到了西伯利亞地區挖土豆。

    西伯利亞地區天氣寒冷,地處極寒,但自然資源卻十分豐富,這些關東軍來到了此處不僅被逼著挖土豆,還被逼著開採礦石,砍伐森林資源。他們白天辛苦勞作晚上還要擠在寒冷的屋子裡,十幾個人睡在一個大通鋪上,靠著互相的體溫度過寒冷的夜晚。據說他們甚至都吃不到一頓飽飯,睡眠更是不足。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10多萬的日本關東軍死在這裡。

    直到了1950年,蘇聯和日本開始坐下來進行和談,日本領導提出想要蘇聯歸還被派往西伯利亞的日軍俘虜,可是等到歸還回來的時候,日本領導發現缺少了十多萬人,因為在這幾年當中,日軍俘虜無法忍受艱苦條件,身體、意志薄弱的人紛紛死去,而剩下的都是身體素質很好,並且有強大意志力的人。歸還日軍俘虜的行動持續了六年之久,才最終把所有的俘虜全部送回日本。而這些人回到日本之後不僅沒有受到同胞的同情,反而也遭到了本國人民的排斥,正是因為他們導致了國家的不穩定,所以他們日後不管在哪裡都要承受別人的白眼,不知道這些日軍俘虜是否會後悔參加到企圖滅亡中國的戰爭中去!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侵略別人,註定會遭到他人的侵略,只有和平,才能讓社會更加繁榮,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 14 # 小蔚觀世界

    曾經的抗戰時期日本人在中國犯下許多的罪行,讓許多中國人在這場災難中流離失所失去了家園,後來這場戰爭經過多方努力,最後取得了勝利,我們再也不用受到日本軍人的摧殘。

    而盤踞在東北地區的關東軍,曾經被來此的蘇聯軍隊打擊,當時的俄羅斯缺少勞動力,所以蘇聯決定將這些被俘虜計程車兵帶去自己的國家作為廉價勞動力,大家都知道在西伯利亞地區有許多土豆的種植,所以這些人當初被當作俘虜前去挖土豆。

    60萬士兵被拉到了西伯利亞地區,作為俘虜的他們遭受了非人的待遇,這段故事也被記錄在一個畫冊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曾經經歷的生活,在這段歷史中,他們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有如此不一樣的經歷。

    西伯利亞地區天氣寒冷,地處極寒,可是這裡的自然資源卻十分豐富,這些關東軍來到了此處被逼著開採礦石,砍伐森林資源。他們白天辛苦勞作晚上還要擠在寒冷的屋子裡,十幾個人睡在一個大通鋪上,靠著互相的體溫度過寒冷的夜晚。據說他們甚至都吃不到一頓飽飯也睡不好,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有10多萬的日本關東軍死在這裡。

    當時的日本軍人住宿條件十分艱苦,在西伯利亞這樣環境惡劣的地區,每天都有許多人因為寒冷死亡,再加上他們吃的並不好,極度缺乏營養的他們在長時間的辛苦勞作之下,無法忍受,最終一個個的病倒了。

    而俄羅斯軍人對日本軍隊本本就有痛恨之情,根本不會細心照料他們,當發現有人暈倒並之後就直接拉走進行處理。

    在這期間,據說有許多人死在了不明原因的情況下。當時蘇聯紅軍俘獲了60萬日本軍人之後,一時之間並不知道如何進行處理,於是將他們集中關押在中國的東北地區進行統一分配,經過高層領導們的決定,最後把他們帶回國內充當勞動力,有一部分人被拉到了遠東,有一部分人則被拉到西伯利亞,據說運送俘虜的行為就持續了四年之久。

    而這些來到西伯利亞地區的人,也並沒有像當初說好的那樣只挖土豆,還會在這裡做著其他的苦力。他們白天十分辛苦的勞作,晚上還要忍受當地的極寒條件。

    日本是一個海島上的國家,大家已經習慣了周邊的環境與氣候,而西伯利亞地區十分寒冷,一般人很難抵禦當地的極寒條件。

    這些日本人到了之後,也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衣服來讓他們抵禦寒冷,承受非人待遇的他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自生自滅,出賣著自己的勞動力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其實這也是由於戰爭遺留下來的問題,作為戰敗國的他們身份是俘虜,就必須要忍受別人對他們的奴役。

    到了1950年蘇聯和日本開始坐下來進行和談,於是日本軍提出想要對方歸還自己曾經這些被派往西伯利亞的俘虜,可是等到歸還的時候發現缺少了十多萬人,這也是因為在這幾年當中,他們無法忍受艱苦條件,剩下的都是身體素質很好,並且有強大意志力的人。

    而這個歸還的行動也持續了六年之久,才最終把所有的俘虜全都運送回日本。這些人回到日本之後也遭到了本國人民的排斥,是因為他們導致了國家的不穩定因素,所以不管在哪裡都要承受別人的白眼,不知道這些曾經昔日在戰場上輝煌的軍人們會如何思考自己坎坷的一生。

  • 15 # 生活情感日記

    有很多日軍俘虜,在路途中死亡,還有很多死在了寒冷的氣候上

    日本遠東軍被俘虜了近60萬人,這六十萬人在蘇聯人的押送下,向西伯利亞開進,只是路途不近,從東北出發到西伯利亞,整個行程近萬里。好在,前幾周是徒步,後來就陸續坐上了列車。

    在徒步途中,蘇聯人要求日軍保持隊形,如果誰身體弱跟不上,結果只有一個,落後之時就地處理。這讓一部分身體弱的日本兵先去了閻王殿。

    由於路途遙遠,而食物等補給還是很有限,於是有些人抗不住餓,將生命交給了閻王爺。從1945年八月開始走起,日軍穿著夏裝上路了,但天冷時禦寒的服裝還是沒有,因此一批抗不住寒冷的日軍,倒下了。

    在整個路途中,因為身體弱而掉隊的,在西伯利亞,早期因為飢寒交迫而死亡的,佔了整個死亡人數的近一半(十年內死亡人數的近一半)。好在,日本人的整體意志不錯,除了在路途中死去的一些,除了早先凍死餓死的一批外,整體還算是順利的。

    “西伯利亞的冰雪比不上日本的漫天櫻花”

    這句話想表明的便是環境氣候的差異。日本的氣候同中國大部分地區都一樣,都是北溫帶的範疇,也是溫帶季風氣候的地方,一年四季,四季分明。反觀遠在北方極地的西伯利亞,常年風雪肆虐,酷寒至極,一年四季,四季酷冷。在中國作戰生存14年之久的日本關東軍是無論如何也是耐受不住如此的風寒摧殘的。如果去十天半個月還好,誰曾想,一去便是10年之久。

    足足60萬的日軍戰俘,對於當時的蘇軍來說,可是一個不小的好訊息

    畢竟他也可以充當免費的勞動力,為當時的蘇聯創造不小的生產力價值,但這對於所有的日軍戰俘來說,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面對這樣的最終決定,他們無從選擇,當然也是為了給日軍一個慘痛的教訓,最終將這60萬日軍壓到了西伯利亞的戰俘集中營。

    自古以來,俄羅斯與日本的矛盾爭端也不斷,儘管當時的俄羅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他們也為整個二戰的勝利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60萬的日軍戰俘,實際上也對俄羅斯後來的重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儘管位處高寒地帶,但這裡豐富的自然礦產資源,卻是整個俄羅斯戰後重建的不竭動力源泉,而這些戰俘恰好可以派上用場。

    悲慘的結局

    大概有60萬人投降,有8萬人傷亡。當時蘇聯是對日軍恨之入骨。為了報當時的仇恨。蘇軍不怕違反國際法。將俘虜的日軍。通通拉到了西伯利亞去挖土豆。被俘虜的日本的60萬大軍在西伯利亞度過了十年的時光。當時他們的住宿條件是非常的艱苦的。將近30個人擠在沒有8平方的屋子裡。可想而知這簡直沒有一點兒間隙。當時也沒有燈也沒有火。並且許多計程車兵是缺乏營養的。後來許多的戰俘患上了夜盲症。就連上廁所也會掉進茅坑裡。

    所以當時的人不得不派人去為這些人指路,經過日復一日的這樣的折磨,大約就有十多萬人死在異國他鄉。不過幸好的是蘇軍並沒有將日軍趕盡殺絕。後來還是有50左右萬日軍回到日本。

    總結:日本人在西伯利亞的工作其實比較繁重,挖土豆的事情基本沒有。這些都是他們應得的懲罰,而且距離彌補他們犯下的罪過遠遠不夠。10年時間,60萬日軍俘虜回來50萬,真希望一個都回不去。

  • 16 # 大澤遺珠

    蘇聯對日本戰俘的政策就是:對於身體不好的戰俘就送到勞動量比較小的地區修養,養的差不多了就送回勞動量繁重的地方加大勞動量,迴圈往復。死了就地一埋。給與戰俘的取暖、餐飲和醫療資源都極為有限。

    日本戰俘的來歷

    蘇聯在1945年8月8日與日本正式宣戰,宣戰當天蘇聯精心準備三個月的三路大軍正式出擊,不到一個月就消滅了遠東地區的約70萬日軍。8萬餘日軍被直接打死,剩下的60萬關東軍就成了蘇聯人的俘虜。

    蘇聯人對與60萬俘虜做了初步的篩選,有4萬人屬於老弱病殘的狀態,蘇聯覺得這部分俘虜留著也沒有價值,關押了一段時間就和偽軍就地釋放了。

    蘇聯對日本戰俘的分配

    剩下的56萬日本俘虜就成了蘇聯人眼中的免費壯勞力,對這些俘虜開始了狠狠地壓榨。畢竟蘇聯地廣人稀,有的是專案讓日本俘虜揮灑汗水。其中有一部分的確去了西伯利亞地區挖土豆,但其實這批俘虜先後被分配到了好幾個地方幹活。

    最初這些俘虜分配的時候,運氣比較好的日本囚犯被流放到了臨近的濱海邊疆區和黑龍江下游的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開發林業。

    接著派出去了一部分在南千島群島(日本所謂“北方四島”,今天和俄羅斯的爭議領土)上從事農墾,這部分人應該是二戰後迄今為止唯一建設過這裡的一批日本人。

    運氣差一點的就被拉到了蘇聯中部的西伯利亞荒原上,開始了在集中營裡漫長的勞動改造生涯,也被戲稱為“西伯利亞挖土豆”。和他們命運相仿的是最後的皇帝溥儀,他在瀋陽被俘後,曾有一段時間被關押在蘇聯赤塔,這也是一片西伯利亞中部的荒原地帶。

    運氣最差的日本俘虜則被流放到了陌生的哈薩克和烏茲別克。這兩個地方都是以沙漠和戈壁為主,對於在海邊長大的日本人來說,地域差異過大了,有一部分戰俘勞動沒有累死,因為水土不服死了的更多。

    在蘇聯日本戰俘的命運

    經過大致估算死在蘇聯的關東軍大概在6萬人左右,這6萬人裡少部分死於水土不服,絕大多數都是死在了繁重的勞動之中。蘇聯為了壓榨他們的所有價值,400俘虜只給滿足150人飯量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1946年初,隨著二戰塵埃落定,聯合國成立,國際秩序開始重建,日本在美國的支援下開始向蘇聯討要這些滯留日軍。免費勞動力這麼好用,蘇聯還是不願意釋放這些俘虜。所以斯大林沒有一次釋放所有俘虜,每年都擠一點牙膏,一直到1956年才釋放了最後一批戰俘。

  • 17 # 史之策

    一個名叫木內信夫的日本畫家。他畫了一本名叫舊ソ連抑留的畫集,其實就是關東軍戰俘蘇聯拘留畫集。裡面描述了日本人在西伯利亞的情況,但是挖土豆很少有人去幹。

    第一章——進入蘇聯國境

    木內信夫是這批俘虜的人員之一,他開篇就概述自己在蘇聯的悲痛生活。蘇聯作為異國他鄉,他這樣安慰自己:“這是大正青年應該揹負的宿命。”當初載有俘虜的船隻從北北韓與南港起錨,到達蘇聯的小港口波賽特登陸。之後就是穿越20公里的茫茫原野,中間根本就沒有休息的機會。有些體力不支的日本人,就這樣倒在了地上,不過這個時候並沒有人去拉他們一把。等到這支隊伍到達維格波之後,又遭遇了兩個星期的大雨。這批日本俘虜只好搭建起簡易的帳篷,下面用很厚的毛巾墊著。不過還是浸溼了水,最後很多日本俘虜都生了病。等到兩個星期的大雨停了之後,雖然有醫療裝置,但是注射器全部都是用給牛馬打針的那種大粗針。緊接著這一批俘虜,又被塞進一個有50節車廂的列車上。每節車廂可以站40個人,全部都是人擠人。車廂外面被牢牢鎖住,每節車廂兩端都有一個端著機槍的蘇軍戰士看守。一趟列車可以大約乘坐1500名日本俘虜,中間路過貝加爾湖的時候,進行過一次修整。很多俘虜渴的受不了,直接跳進貝加湖裡面喝水。經過了30天的運輸,終於把所有的俘虜都運了過來。在蘇聯每天都過著比較屈辱的生活,是完全的與外界隔離。廁所也只不過是用草棚搭建起來的露天廁所,不過卻成為了聊天的場所。

    每次聊天都是說什麼時候回去的訊息。雖然一直都有聽說不久就能回去,但是這個不久並不清楚是什麼時候。住宿環境也非常差,由於西伯利亞特殊的氣候條件,有著相當長時間的寒冷季節。不過在鐵路職工宿舍,卻完全不需要保暖裝置。因為8平米的房間裡面,擠滿了20多個人。寒冷這點還是可以剋制的,但是因為很多人缺乏蔬菜,以及粗食太多,很多人都患上了夜盲症。晚上上廁所的時候,經常發生碰撞。在零下20多度裡守夜的守夜人,則是成為了這些患有夜盲症人的指明燈,不過最多隻能站一個小時,否則很有可能出人命。

    第二章——艱苦的工作

    在蘇聯的日本俘虜,每天必須做夠足夠的工作,不然根本就沒有飯吃。最繁重的工作是採石,一整天對著一塊岩石,一人拿著一根鐵棒,必須採購一立方米的定量。採下來的石頭先用擔架裝上,然後抬到另外一處石堆上。旁邊則是交給年輕的蘇軍戰士看守,有時候會在旁邊打瞌睡,有時候也會在旁邊讀書。每次工作的時候,經常會碰到非常惡劣的天氣。有時候下暴雪太大,根本看不到前面的路。這個時候會有蘇軍戰士鳴槍指路,但是還是無法避免的有人遇難。而在東歐的低溫更加可怕,最低可以達到零下25度到30度。而這些日本俘虜自幼生長在日本,根本抵抗不了這種嚴寒天氣。很多時候早上醒來,身邊的日本俘虜已經凍死。不過這些日本俘虜最喜歡乾的工作是挑土豆,而並不是題目當中描述的挖土豆。所有的土豆都已經堆放在倉庫裡面,交給一些老弱病殘的人來做。經過挑選的土豆,在水桶裡面通電煮熟,就可以吃了,但是這樣的工作百年碰不上一次。

    第三章——全世界都是朋友

    昭和22年6月底,來自斯拉維揚斯科拘留所與馬扎爾拘留所的俘虜,進行了一場大會合。當日本俘虜到達的時候,匈牙利的俘虜還用他們的愛國進行曲來熱烈歡迎日本兵。匈牙利的人雖然很熱情,而且看上去非常有朝氣也開朗,但是從來都不主動多幹活。有一些人特別親日,甚至比日本人還要了解日本人。

    (這一部分主要是描寫蘇聯關押的其他俘虜和日本人的交流,沒有什麼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就不給大家介紹了。)

    第四章——精神一點

    為了恢復衛國戰爭留下的創傷,蘇聯不管男女都要參加到勞動當中,甚至一些比較危險的工作。這在當時的日本完全無法看到,因此讓很多日本兵感到驚訝。蘇聯人都幹活了,日本兵肯定也不能閒著。其中有一個工作是過鋼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工作。用一個獨木車推著從鋼樑當中滾過,不過都是輪流著做。還有個工作是剷煤,當貨車把煤拉過來的時候,日本俘虜需要把這些煤炭全部都剷下來,然後再運到別的地方。這個工作比較累,而且還有時間限制。除了這些體力活之外,日本俘虜還必須做一些稍微技術一點的工作,比如說打磨火車的車輪。要求他們用焊槍把上面的毛刺去掉,不過由於溫度太高,經常會灼傷眼睛,有的人因此失明。日本人也吃大米,蘇聯人不得不把一些本來就不多的大米分給他們。不過送給他們的大米,最多隻能燒一點粥。有時候一些吃不飽的德華人,會厚著臉皮過來要。而且德華人一直認為日本人吃的比較豐盛,每次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都會用眼睛狠狠的盯著日本人。因為德華人吃的是麵包和湯,日本人則是吃粥和自制的味增湯。

    第五章——終於可以回國了。

    在得知可以回國的前一天,木內信夫和音樂大學出身的一位日本俘虜,合作寫了一首歌謠,交給了一位會指揮的德華人。這個時候,木內信夫才體會到音樂無國界。整場表演比較順利,雖然日本人唱的不是很熟練,但是勉勉強強的撐了下來,最後迴歸的日期也定了下來。這次和進來的時候不一樣,車廂沒有被鎖住。可以透過車廂口,看到列車在西伯利亞鐵路上飛馳的情況。經過多地輾轉,迎接日本俘虜的船隻終於到了,不過距離他們當初被俘虜,已經過去10年時間。當俘虜們走下橋的時候,很多日本人還高呼著萬歲、辛苦了的口號。隨後這些日本俘虜被送進淋浴室,從頭到腳又好好的洗了一遍。很多人迫不及待的趴在榻榻米上,感慨著回來的感覺真好。

    ——————————————————————————

    上面的內容,基本上可以囊括整個畫集的內容了。從這些圖片當中就可以看出來,日本人在西伯利亞的工作其實比較繁重,挖土豆的事情基本沒有。這些都是他們應得的懲罰,而且距離彌補他們犯下的罪過遠遠不夠。

    10年時間,60萬日軍俘虜回來50萬,真希望一個都回不去。

  • 18 # 跪射俑

    西伯利亞嚴寒,吃不飽、穿不暖,再加上蘇軍看管人員的虐待,死十萬人非常正常。活該!

    日軍“七三一部隊"當年做各種殘酷的活體實驗,可是連蘇聯人、美華人都不放過的。

  • 19 # 迷彩派軍事

    你好,我是迷彩派編輯

    西伯利亞這種面積廣闊到讓人驚訝的區域,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幾乎完全原生態的原始之地。漫長的冬季自不用說,對人類在內任何生物都是生死難關。即使短暫的春夏兩季,冰雪融化,四處泥濘,看似一片草地的地方下潛藏的是致命沼澤地,一旦陷入,越掙扎就越下沉,如果沒有救援只能等死。更可怕的是,春夏兩季當地還有大量毒蚊子,很容易傳染各種疾病。被流放到此地的人,最害怕的是看守和其他人丟下自己,這種地方,即使強如貝爺也很難長期生存,所以看守不很擔心囚犯逃跑。

    不要說德軍或日軍戰俘,即使是蘇聯時代被大量流放的蘇聯少數民族、勞改犯、政治犯,都在此地大量死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當局還以反間諜為名,將海參崴等地華僑集體流放到西伯利亞強制勞動,遇難人數一樣龐大。

    具體到對日本戰俘的態度,二戰時期蘇日交手有限,而且蘇聯沒有吃虧,而德國卻在衛國戰爭中讓蘇聯軍民死亡2700萬,仇恨堪稱不共戴天。所以在西伯利亞戰俘營裡,蘇軍看守往往相對還偏袒日本人一些,有時因為德國戰俘嘲笑日本人是黃面板劣等民族,導致打架,日本戰俘經常向蘇軍看守告狀。雖然蘇聯本質上一樣很瞧不起東亞黃種人,但畢竟和日本仇恨有限,所以沒有太過於刻意虐待。他們反而認為日本人雖然在戰場上頑固,但當了戰俘後卻比德國、義大利戰俘容易管束,勞動賣力,態度自然也就更好。

    經歷過衛國戰爭的蘇聯百廢待興,物資匱乏,看守自己都只能分到極少的土豆和黑麵包,又怎麼可能讓俘虜吃飽,但即使如此,為照顧日本人的口味,有時還分發一些大米給所謂的模範俘虜。

    由此可見,日本戰俘的大量死亡,絕非蘇軍的刻意虐待所致。只能歸結於蘇聯當時急需大量免費勞動力,經常使用戰俘進行過量勞動,在西伯利亞那種惡劣環境中外加營養不良以及疾病流行,沒有大量死亡是不可能的。此外,蘇聯經常對日本戰俘進行布林什維克主義教育,日本人屬於只有集體沒有個體的型別,戰時可以狂熱信仰天皇,自然也能夠崇拜斯大林和蘇聯,所以不少日本人還認為,比起等級森嚴固化的日本,蘇聯這種社會主義多民族平等按勞分配的國家,反而更有吸引力,不少人還不願意回日本了,畢竟戰後初期日本也一片廢墟,經濟凋零

  • 20 # 三溫暖隨時隨地分享

    蘇聯一向是暴君,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已經清除了大批優秀的軍官,然後斯大林格勒戰役和莫斯科戰役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蘇聯在二戰奪去了日本的北方四島。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並沒有拿回來。蘇聯將這些士兵去挖土豆,做免費勞動力,直到現在日本對蘇聯也是不寒而慄,相比中國這些懲罰基本上市聊勝於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見過喬丹打球的都是“喬吹”,見過科比、詹姆斯打球的是否也一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