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航爸養正學堂
-
2 # 甜心媽媽談育兒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尹建莉老師說過:只要沒有誘因,孩子就沒有必要拿說謊來為難自己,孩子天生不會說謊。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養成了說謊的壞毛病呢?
1、父母的教養方式出現問題。
專制型父母要求孩子絕對聽從自己的意見,一切事情要按照家長的想法來處理。在專制型家庭裡,家長和父母缺乏平等的溝通交流機會,孩子的自由是有限的,剝奪了孩子的自我成長機會。但隨著孩子年齡增加,他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要反抗這種束縛,孩子知道父母管控太嚴,很多事情不能讓父母知曉,就被迫採用說謊的方式來獲取有限的自由。有些家長拒絕孩子打遊戲,但是孩子有這方面的需求,他可能會說去同學家寫作業,然後一起玩遊戲。
2、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榜樣作用。
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有些家長為了騙孩子聽話,隨意許諾孩子一些獎勵,事後根本不予兌現,這些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不好的。有些孩子經常說謊,父母要檢討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經常會有心口不一的做法。
3、孩子迫於壓力不得不說謊。
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管教過於嚴格,孩子為了少受責罰不得不說謊。孩子班上有個小男生特別調皮,成績一直不好,他媽媽是暴脾氣,對孩子非打即罵,只要老師反映孩子一點小問題,回去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頓暴揍。這個小男孩懼怕父母,經常說些謊話告訴父母他在學校有哪些進步。
因此,孩子出現說謊的問題,做父母的要先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反省自己的教養方式,反省自己的親子關係,每一個有問題孩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有問題的家長。作為父母,要經常陪伴孩子,及時瞭解孩子的動向,給予孩子自由權和選擇權,讓他活成他本來的樣子。
-
3 # 月叔育兒說
要說到孩子說謊這個話題,其實沒有幾個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是沒有撒過謊的。在大多數家長眼中,孩子說謊就要受到懲罰,還會有說謊就是不良少年的邏輯。那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孩子說謊了,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確認孩子的謊言
當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在說謊時,首先做的就是自己去判斷去考證。不能因為莫須有的罪名去責怪孩子。假如沒有了解事情真相就得出結論,那麼這就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還可能會讓孩子與家長產生隔閡。
瞭解孩子為什麼說謊
父母要根據不同情況的說謊來區別對待孩子。像無意的謊言比如好奇心過重跟著電視學,或者是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同,說話時誇大其詞,這是由於小孩天性所致,大可不必擔心,而孩子為了逃避懲罰而向大人撒謊的話就要要耐心地向孩子指明錯在何處,應該如何做,而不是一味的責罵孩子,父母過分嚴格的管教下的孩子會常常為了逃避責罵而說謊欺騙
多跟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
平等的溝通更容易洞察孩子心裡面的想法,家長要積極與孩子平等溝通,才能消除孩子心裡面的不良情緒,讓孩子知道父母其實是愛他的。還有給孩子確定切合實際的規則,讓孩子可以樂意接受,這樣他也不需要說謊了。
-
4 #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的教育來自家庭,孩子就是父母打造的產品,如果孩子在性格方面出現了問題,首先是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的問題,從而調整自己的管教方式。父母發現孩子說謊怎麼辦呢?
1.父母要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能打罵孩子,打罵只會加重孩子的說謊。
2.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說話說到做到,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3.多和孩子保持溝通,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對於孩子遇到的困難要幫助孩子解決,減少孩子犯錯的機會。
4.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夠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孩子自然就不會犯錯了。
5.對於孩子的誠實行為,父母要用時給予表揚,鼓勵孩子多做誠實的事情,讓孩子養成誠實的習慣。
-
5 # 纖妍芊語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愛說謊肯定不是一次二次形成的,家長在此過程中,如果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源,只能說你們在照顧他的過程太不細心。
孩子在面對未知的時候很好奇,他會一再透過自己的方式去試探父母的底線,比如他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來玩,你看到這是不屬於他的玩具時,你是如何對待的?是僅僅順口問問怎麼來的?還是詳細諮詢這個玩具具體的來由?你順口一提就不過問了,他也會隨口一答,別的小朋友給我的。而你就不再深究了,那在孩子的體會中,只要說是別的小朋友給的就不會有事。因此還有下次再下次的時候,他的謊言會被戳穿。因為其他家長的投訴你才發現了那些玩具的來源。而這時的你是否認定自家孩子愛說謊了?
其最根本的原因你沒有找到,就是自己的粗心。孩子在形成良好的認知過程中是馬虎不得的。記得有一次我的孩子也同樣如此,被我發現後狠狠的批評了她,而且不單向其他小朋友道歉,還要承擔了說謊後的責任。那次之後,他的印象非常深刻了。從此之後就再也不敢做類似的事!
所以在對待孩子說謊的問題上,首要是追尋他說謊的源頭,其次要讓他為此需要付出代價,讓他明白說謊需要承擔的後果後,他會考慮以後還能不能因此而說謊。最後就是重要的家庭教育了,說明對孩子來說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絕對不能做,讓他心裡有個基本的底線,然後給他一個愛的擁抱。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所以我們要負起應起到的責任,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
芊爸丨一個樂觀開朗、明理善良的女孩他爸。全心全意為孩子傳遞健康與愛,分享育兒教育的理念,更是一個最最平凡的父親。喜歡我,請關注@芊爸育兒觀
-
6 # 宇寶媽咪2019
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是什麼?
1、想被父母注意
六歲之前的孩子,他們的世界裡除了自己,就是父母。因此,孩子非常清楚自己平時做什麼能夠獲得大人的注意。當他在與父母互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做一些誇張的事或者不當的舉動,能夠吸引父母的更多的關注。所以,他們為了獲得這種被注意的關心感,就會重複做一些類似舉動。
2、豐富的想象力
學齡前的孩子,因為正處於學習語言的階段,特別在他們玩遊戲的過程中,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會假設一些場景,用一些假設性的語言。父母平時一定要分清孩子到底是內心的想象還是在正常說話,不要太過於緊張。
3、自我保護
有時孩子為了自我保護,害怕受到嚴厲的處罰,會進行狡辯或死不承認。其實,家長如果處理這種情況,應該保持冷靜態度,緩和孩子的害怕,那麼不久之後,他們就會自己承認錯誤。
4、好奇性地模仿
孩子在處於對新事物認知的時候,是充滿著好奇的。當他們看到電視劇上一些說謊的情節的時候,也會覺得“好玩”,進行不自覺的模仿。所以家長們平時一定要多注意,少讓孩子看一些影響不好的電視劇。
孩子說謊要如何糾正?
1、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對於說謊這件事,家長首先應該以身作則,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那麼孩子也會受到父母影響,變得不愛說謊。
2、鼓勵孩子講真話
平時家長要多鼓勵孩子。當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孩子說的情況都完全屬實,那麼,家長就可以利用這次機會獎勵孩子一下,讓孩子對於說真話這件事有一個良好的反饋。
3、瞭解孩子說謊的原因
在家長髮現孩子說謊的時候,不要就直接劈頭蓋臉的對孩子一陣批評。要緩和自己的情緒,瞭解孩子說謊的原因和動機是什麼。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理解幫助孩子,讓親子關係有一個正向的發展。
4、溫和教育孩子
在孩子說謊這件事發生之後,作為家長不要對孩子批評太多,而是溫和地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孩子知道說謊是不對的,其實說出實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給他更多的鼓勵和安慰。
對於說謊這件事,希望家長們不要太苛責孩子,以免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變本加厲。或者說因為太過於害怕受到了心靈創傷,這些都得不償失。
-
7 # 我是小白啊
讓孩子不說謊的建議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樣,儘量避免不必要的謊話和藉口。
2、父母與孩子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誠實的前提條件。讓孩子知道,即使他說了謊,你還是愛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說了謊,要與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用哪些更好的辦法代替說謊。
4、不要用嚴厲的懲罰來威脅孩子,這個辦法往往會讓孩子說更多的謊,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發現。
5、如果你發現孩子說了謊,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責或教訓他,最好是另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單獨與孩子談。
-
8 # 王小二作妖日常
曾經看過一個外國的影片。
影片裡一位小女孩偷偷把巧克力盒帶進房間,沒一會便把巧克力吃光。最後一刻媽媽進門了。雖然女兒急中生智把旁邊的玩具抱在了身上,裝作在玩玩具,但還是被媽媽發現了。
媽媽質問女兒為什麼偷偷吃掉巧克力,女兒慌忙搖頭說“不是我,是一個……7歲的小男孩,他從窗外跳進來吃完跑掉了……”
媽媽很生氣,說女兒胡扯,房間根本沒有窗戶。
但女兒表情自然,還一本正經地說:“小男孩吃完,把窗戶也帶走了……”
媽媽憋不住,衝進洗手間狂笑了幾分鐘才表情嚴肅地回到女兒房間。
▷孩子的撒謊行為非常普遍
別以為只有你家孩子撒謊,大部分孩子都有撒謊行為,並且不止一次。美國加州心理學家切爾西.海斯和萊斯利.卡佛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1/4的2歲孩子已經會撒謊,50%的3歲孩子會撒謊,4歲孩子撒謊的比例甚至達到了90%,十多歲孩子的撒謊比例也有70%。
1)2歲-5歲,孩子常常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這年齡段的孩子常常喜歡撒謊,並且總是錯漏百出。比如:
奶奶剛給她買了一條裙子,她可能會說是媽媽買的;
如果孩子迫切地希望自己有一輛玩具火車,他可能會煞有介事地跟小夥伴“吹”他有一輛炫酷的玩具火車……
這些謊言,父母們常常一聽就知道孩子在撒謊。
2)6歲後,父母分不清孩子是否在撒謊
當孩子到了6歲後,父母常常不能分辨孩子是否在撒謊。比如:
一位媽媽讓孩子去洗手,孩子回來後媽媽發現孩子手指乾爽,但孩子說洗完擦乾了,讓人無法反駁;
又比如爸爸讓孩子喝藥,但孩子笑眯眯地從廚房出來時,爸爸發現他的嘴巴沒有一點藥味,孩子說喝了很多水……
這些現象常常讓無數父母抓狂。
▷孩子為啥會撒謊?主要有2個原因
1、模仿導致
當你發現孩子有撒謊行為,該第一時間看看孩子身邊是否有大人或小玩伴有撒謊行為。心理學家切爾西.海斯和萊斯利.卡佛在這方面有權威的事實——經常被騙的孩子更愛撒謊。
在他們的一項謊言實驗中,實驗人員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並且把實驗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1)謊言組
讓孩子從A房間到B房間玩耍,還騙這些孩子說將有糖果分給他們,事實上沒有。
2)無謊言組
只讓孩子從A房間到B房間玩耍。
第二個階段:
在孩子面前展示一些被遮蓋住的玩具,讓孩子們猜測裡面是啥玩具;接著實驗人員假裝離開片刻,並叮囑孩子們不要偷看。
結果有被騙經歷的孩子的撒謊比例比沒被騙的孩子多了23%。一次的被騙已經如此,更何況我們那些常常在日常生活中被騙的孩子呢?看看一些大人做了些什麼?
當孩子亂跑時,大人會騙孩子說“亂跑會被保安叔叔抓走”;
當孩子不愛吃飯時,大人會騙孩子說“不吃飯就把你丟街上”;
當孩子不穿衣服時,大人會騙孩子說“不穿衣服以後也別穿”;
當孩子哭鬧時,大人會騙孩子說“再哭就不要你了”……
看看你家孩子曾經遭遇的這些,你就不難弄明白為啥你家孩子愛撒謊了。班杜拉說,孩子們都能學會看到的行為。
2、認知發展的表現
不少發展心理學家們認為,孩子的撒謊行為如此普遍,常常是因為認知能力發展的結果。腦神經科學家John Medina提出更詳細的解釋:
隨著大腦的發育,孩子發現對父母撒謊可以不被發現,這讓他們感到驚訝,所以他們會頻繁地進行,並且越來越擅長。孩子這種行為有好處,能幫助他們發展心理洞察能力,窺探他人心理,幫助預測他人的動機、行為、想法和感覺。
但John Medina提醒,如果只是認知發展的原因,而不是他人給孩子的榜樣作用,孩子的撒謊行為會少很多,甚至有些孩子不會撒謊。
▷切記別把撒謊孩子當壞孩子
無論孩子是因為模仿還是認知的原因,別把孩子當成壞孩子。原因是孩子模仿大人或他人的行為,他們在一開始沒有道德判斷,別人那樣做,所以他們也那樣做了。如果孩子是因為認知發展的原因導致,那麼你給孩子貼“壞孩子”標籤,那更是無理的,會讓孩子感覺沮喪和無助,也不利於孩子改正撒謊行為。
▷那麼,面對撒謊的孩子,父母該如何做呢?
當孩子只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比如跟其他小朋友瞎掰說月亮是他的好朋友,混淆了現實和想象,父母常常是不需要理會的;但是當父母發現孩子撒謊是有目的性的,比如為了避免懲罰,那麼就要重視了。具體請這樣做:
1、從一開始在孩子心中建立道德標準
從發現孩子撒謊行為的第一時間,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撒謊是錯誤的、不道德的行為。讓孩子在心中建立清晰的道德標準。越年幼的孩子常常分不清對錯,所以父母的教導和提醒尤其重要。所以,當孩子處於撒謊階段,常常也是給孩子建立道德規範的最佳階段。
2、給孩子建立清晰的規則和獎勵措施
除了把“撒謊是錯誤的”這項道德標準列上,還應該在規則上列清楚:如果撒謊了,將得到什麼懲罰;如果表現誠實,將得到什麼獎勵。從一開始便給孩子說明清晰的規則,有利於減少孩子的撒謊行為。並且明確的規則有利於孩子遵守,因為孩子們很少有第一次就能弄懂規則的,有時需要重複多次。
>>下面兩點值得一提:
謹慎使用嚴厲懲罰,更不能體罰孩子
懲罰雖然能抑制孩子的撒謊行為,但不能根除孩子大腦中的行為範本。如果懲罰過於嚴厲,還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感。美國犯罪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大多數罪犯都有在童年時期被大人羞辱暴打的經歷。並且,懲罰了這次,孩子下次可能會為了避免懲罰而撒更多的謊言,看看那些由於撒謊而經常被打罵的孩子,他們的撒謊行為可是屢教不改。
我有一位親戚,小時候i第一次撒謊說文具費丟了,其實是被他拿去買零食了,他爸爸把他吊在屋前的樹下鞭打。第二天,傷口還沒好,不僅又偷錢還撒謊,這一次被生氣的爸爸用扁擔砸斷了腿……長大後因為經常騙錢最終被送進了牢房,50多歲才出來,仍舊滿嘴謊言。
不過,可以適當採用輕度的懲罰措施
比如幼兒說提過的“行為賬本”,日常記錄孩子的良好行為與不良行為,並且用分數表示。當孩子認真做家務後可以得10分,細心清洗玩具後得10分,如果有撒謊行為時扣20分,屬於精神懲罰。每當分數湊到100分時,父母可以適當給予孩子精神上或物質上的獎勵。“行為賬本”是外國家庭常用的育兒方法,大家可以借鑑。
3、 別忘記“解釋原則”
“解釋原則”被譽為教育的暖心劑,即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撒謊、以及懲罰撒謊行為的理由。兒童心理學家Ross Park發現,當父母給孩子做這番解釋後,孩子更願意聽,教育效果也會大幅提升。這大概是孩子們感受到了尊重。
看看大白媽媽是如何做的?
大白媽媽懷疑女兒大白常常在刷牙上撒謊。因為她好幾次發現女兒剛進洗手間沒多久就出來了。
有一次,當女兒進入洗手間,她偷偷在旁邊聽。媽媽只聽到了女兒拿漱口杯和牙刷的聲音,從頭到尾都沒聽到裝水和漱口的聲音。當女兒剛把漱口杯和牙刷放下的時候,媽媽突然出現在她面前,女兒嚇了一跳。
媽媽沒有指責,下面是詳細對話:
媽媽:你知道你幼兒園的同學木木為什麼滿嘴牙齒都壞了嗎?
大白:是因為沒有好好刷牙。
媽媽:那你剛剛做了什麼?
大白:沒有刷牙。
媽媽:那你平時從洗手間出來後做了什麼?
大白:撒謊說已經刷牙。
媽媽:那你以後該怎麼辦?
大白:不撒謊,好好刷牙。
沒有責罵,事情就解決了。但是你別開心太早,既然很少有第一次就能弄懂規則的孩子,也很少有一次就能遵守規則的孩子,因為孩子天生愛“反悔”,這其實與年幼孩子缺乏意志力有關係。那麼,父母不厭其煩就對了。
美國育兒專家戴安娜.鮑姆林德說,既溫暖又有約束性的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那麼,對待孩子撒謊,也是如此。
-
9 # 不愛吃蛋的馨馨
1.幼兒階段無法區分現實和想象
“那不是我乾的,是毛毛乾的。”毛毛是誰?毛毛是動畫片《汪汪隊》裡面的狗狗,是他的朋友,它打碎了杯子。幼兒往往把現實與幻想混淆在一起,這是很正常的。孩子們常常虛構出一些想象中的角色,並且喜歡生活在他們幻想出來的世界裡。你應該去欣賞學齡前的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孩子這個充滿幻想的階段去體會個中的樂趣。在孩子幻想的時候,你應該和他一起樂在其中。
有時候,在孩子編造的故事中反覆出現的主題會表露出在他的現實世界中真正缺失的東西。
♥你應該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的想法,從而向他表示你尊重他的創造性思維。
你要幫助孩子認識到說真話並不會給人帶來傷害——沒有必要編造謊話來掩蓋真相,因為不論他告訴你什麼,你都會愛他、並且接受他。
2.並非是在撒謊,而只是在幻想
孩子們幼稚的幻想的一種形式,就是內心裡充滿渴望地進行想象。
實際上他根本不可能把大龍抓出來,遊戲的設定就是這樣的。“他為什麼要說謊呢?”我不禁會想。“他到底怎麼了?”其實,他並不是在撒謊(至少以兒童的標準來看),而只是在滿懷期望地想象——幻想他的夢想真的變成了現實。這種滿懷期望的想象不僅能讓孩子生活在夢境般的喜悅之中,而且還會給他的小朋友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了他的社交地位。
♥如果這個孩子已經超過9歲,那麼證明他已經出現了問題,需要去解決!如果你再聽到他這樣說時,你可千萬不要罵孩子喜歡說謊,那是對孩子的羞辱。你應該尊重他滿懷期待的想象:“你希望自己能玩遊戲,並且抓出大龍很好,但是你真的有時間去玩遊戲嗎?”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你理解他,而且會看到你並沒有生氣。同時,他還能敏感地知道沒有必要撒謊。孩子滿懷期望的想象揭示出了他心中的渴望。“你想玩遊戲,想改變遊戲規則。也許我可以幫你實現這個願望,讓我們來計劃一下行程……”讓孩子知道他的有些夢想是能夠成真的,這會讓他感到欣慰。
3.為了取悅父母而撒謊、為了自己的便利而撒謊、害怕說出實情會帶來傷害
謊報成績這是經常出現在小學生中的問題,謊稱作業完成的很好,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弄髒了衣服會捱罵,打碎了被子會捱打,這時孩子們回家就會說謊,掩蓋事實
♥這時家長們就應當審視自己平時對孩子是否管理過於苛刻,給予孩子的壓力過大!放平自己的心,和孩子好好溝通,讓他意識到沒達到你的要求並不會使你不開心,犯錯誤並不可怕,只要他真的努力了就好,知錯能改就好!並且也要讓他知道說謊真的會讓你感到非常生氣!這也是一條規律,不能觸犯!
如何培養一個誠實的孩子?
1.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讓父母成為他們信任的人,可以依靠的人!
2.為孩子做出誠實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3.鼓勵孩子做誠實的自己:成績不好,只要真的努力了就好!玻璃打碎了,誠心改過就好!誠實的孩子是最可愛的!
4.避免孩子說謊:不要給他說謊的機會,讓孩子直面錯誤、失敗,給予鼓勵!
5.期待他說實話:給孩子傳遞一種資訊,告訴孩子,你期待他這樣做!
6.如果孩子說了謊:找出他說謊的動力,分析原因,妥善解決!
-
10 # KDC家庭教育
撒謊這件事,聽起來是一個不太好的現象,但其實它也標誌著孩子的思維能力,以及解讀別人心理的能力提高了。孩子撒謊一般都是為了避免懲罰或者得到某個好處,比如孩子貪玩回家晚了,卻說自己是補課寫作業了;考試成績不理想,孩子怕父母責怪,於是就偷偷地改了試卷上的分數。
當我們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我們可能第一反應就是“小孩子不能養成撒謊的習慣”,但是如果嚴厲地批評孩子,甚至打罵孩子,可能孩子就會非常害怕,又因為害怕,而撒更多的謊,或者作出一個其它不合適的行為,傷害自己等等。
家長該如何應對孩子撒謊的現象呢?
首先,瞭解孩子撒謊背後的理由,和孩子探討更好的解決方案。要知道當孩子撒謊的時候,他本身也會感覺到愧疚,其實這也是孩子需要幫助的一個時候。我們可以先去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弄清楚之後再和孩子一起來探討,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件事情。
其次,我們要和孩子樹立一個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和榜樣。跟孩子溝通完之後,我們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和孩子強調,撒謊很可能會傷害到別人,傷害到自己,撒一個謊可能會需要更多的謊言來掩蓋,我們對別人誠實守信,別人才有可能對我們真誠講信用,我們才能和別人建立長期的友好關係。
同時,我們家長也要做好誠實守信的榜樣,以身作則,不對孩子撒謊。
-
11 # 心理醫生小蔣
常常有家長詢問自己的孩子常常說謊,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對於孩子,他的行為模式及習慣的建立與多種因素有關,除先天遺傳因素及個性外,孩子的生長環境至關重要。
對於說謊的孩子,建議家長:
1、首先分析一下為什麼孩子要說謊,找一找說謊的原因,大多是有原因的,常見有希望向家長隱瞞什麼,逃避責任,躲避懲罰;
2、分析完孩子的原因後,家長應再想一想自己的原因,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自己誠實,說實話?是不是自己管得太多了或者方法不適合?
3、從小就應尊重孩子,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在學習上面對孩子的期望值應理性,根據實際情況,趣味性的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減少不良行為的出現;
4、強化孩子的正性行為,鼓勵孩子說實話,恰當的獎勵能幫助孩子快速建立好的習慣。當孩子犯錯誤後,不宜盲目指責,不以懲罰為目的,和孩子一起分析錯誤,幫助孩子改正。建立良好的家庭交流關係,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最關心自己的;
5、家長樹立好的榜樣,不在孩子面前撒謊,父母誠實的為人處事的行為,無形當中可以帶領孩子建立誠實的言行習慣;
6、選擇一些優秀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融入他們當中去,良好的榜樣可以讓孩子改正說謊的行為。
回覆列表
孩子撒謊,通常就是兩種目的:
1.逃避打擊。
2.騙取獎勵。
知道了孩子撒謊的原由,我們才能找到正確對待孩子撒謊的方法。
一、如果孩子是為了逃避打擊而撒謊,那麼,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懲罰是可以承受的,撒謊會讓事情變得不可收拾。
首先,懲罰孩子不宜過重,而且應該尺度明確。就像交通法規,什麼情況扣3分,什麼情況扣6分,要明確。不能隨便一個違章,就吊銷駕照。不能只要一肇事就判刑。
例如,打破杯子了。要及時報告,把玻璃渣子安全清除之後,由孩子把地拖乾淨。大不了,再罰站幾分鐘就可以了。讓孩子明白,懲罰只是一種“提醒”和“督促”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就沒有必要撒謊。
例如,孩子上課不認真聽。在補課之後,要讓孩子知道,補課佔用了玩的時間,又浪費了父母的錢。做一件事情,浪費了雙份的時間,這就是上課不認真的結果。上課不認真,實際上是在懲罰自己。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必須要受到一個懲罰。罰你做100個下蹲,或者戒尺打手心3下,家長自己定,也可以和孩子商量著定。
這樣下來,孩子會發現,因為自己的失誤,受到了雙重的懲罰。一個懲罰是自己給自己的,另一個懲罰是家長給的。這就已經足夠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了。
懲罰孩子的原則是“小懲大戒”,只要操作得當,用“戒尺打手心”、“罰站”這類的,有儀式感的懲罰方式就可以了。精神上的震懾,遠大於身體上的疼痛,才是最好的懲戒手段。
而有的家長們,不管孩子大錯還是小錯,都是一頓臭罵。也不管是初犯還是舊過,都是一頓胖揍。邊打還邊說:下次再犯,就不要你了,就打斷你的腿。這些父母,在懲罰孩子方面,完全沒有章法。這樣一來,孩子在犯錯的時候,根本無法判斷,這一次自己要面臨什麼樣的懲罰,會不會真的被打死?於是,孩子選擇了撒謊抵賴。
試想,如果承認錯誤會被槍斃,那麼,撒謊抵賴就成了最後一線生機。由此可見,孩子撒謊,都是家長逼出來的。
當爸爸的,除了要給孩子制定一個法度之外,當孩子犯了錯誤時,要在第一時間,與孩子一起進行必要的補救,然後和孩子一起承擔事情的後果。要讓孩子明白,不管出了什麼事情,父母都會與我一起承擔。但是,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可能完全為我承擔責任。所以,也要配套必要的懲罰。等事情解決之後,還要和孩子一起商量,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對待新出現的錯誤,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正確的應對方法,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是重複犯了同樣的錯誤,要與孩子討論,上次犯錯後就已經有了“解決方案”,為什麼會做不到?原因在哪裡?找到原因之後,調整方案,同時,再給孩子一個小懲罰。這樣操作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懲罰孩子,並不是隨意發洩,而是按照公理和法則行事。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故意犯錯。不小心犯了錯誤也不會輕易撒謊抵賴。
懲罰制度建立起來之後,最後一條是關於“肇事逃逸”,也就是撒謊抵賴,逃避責任的問題。交通肇事逃逸,是要加重處罰的。在家庭中,撒謊的後果也很嚴重。撒謊,會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變成警察與小偷的關係。撒謊的人,會失去別的人信任,大家會像防賊一樣防著他。
如果發現孩子撒謊,對他的懲罰,就是讓他體驗幾天不被別人信任的日子。父母都不相信你的話,而且大家也都對你撒謊,這絕對是一件令人崩潰的事情。
讓孩子知道,其他的錯誤,父母都會與我一起面對。而撒謊這件事情,父母是無法共同承擔的。當撒謊的後果,比承認錯誤的後果更嚴重時,沒有人會選擇撒謊。
二、如果孩子為了得到獎勵而撒謊,那家長就要注意,給孩子設定的獎勵是否得當。
設定獎勵的目的,是對孩子的努力和進步的認可,而不是對孩子的誘惑。所以,只能設定小獎勵,不能設定大誘惑。
例如,孩子想玩遊戲。那就要讓孩子知道,能不能玩遊戲,要看你學習的效率高不高。認真高效的學習,才能保障自己有時間可以自由安排。有了自由安排的時間,玩遊戲也要有計劃的進行。
例如,孩子想買一個比較貴的玩具。那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個理財計劃,也可以先貸款給孩子購買。但是,不能把這個玩具當成獎勵。當孩子覺得,這是唯一獲得玩具的途徑,而又沒有辦法完成任務時,就有可能選擇撒謊造假。
讓孩子明白,認真高效,踏實做事,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撒謊造假的行為,是對自己最嚴厲的懲罰。做到這一條,孩子自然不會選擇撒謊。
如果發現孩子撒謊,只是一味的加重懲罰。孩子既不懂得實現自己願望的途徑,也不知道修正錯誤的辦法,那麼,孩子只會把說謊的本領練得越來越精湛,讓家長越來越難以拆穿。謊話大王,也是千錘百煉出來的。
相信多數家長都會有這種體會,第一次撒謊,對孩子來說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千叮嚀萬囑咐,讓孩子撒個謊,不料事到臨頭,孩子把實話說出來了。可見,孩子天生不會說謊。
不過,人如果不會說謊,也不是不行的。家長們讓孩子明白,壞人是可以騙的。等孩子年齡稍大點,還要讓孩子懂得,一些善意的謊言,可以避免一些麻煩,減少一些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