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很忙0923

    小雅是一名年輕的辣媽,寶寶今年剛兩歲。

    兩歲的娃,是不是呆萌可愛到讓人無法自拔?很多話都會說了,偶爾的咬字不清尤其可愛,腦補一下小奶音軟軟的說“麻麻,我們去掏市(超市)吧”,“麻麻,瑤瑤(姥姥)去哪兒了”,嚶嚶嚶,可愛的想掐臉有木有;

    兩歲的娃,走路穩當多了,再也不用彎著老腰給她護航了,這貨甚至開始小跑,揮舞著的小胳膊,一扭一扭的小屁股,真想親她到不鬆口!

    原以為終於脫離了懷抱、屎尿的圈子,孩子簡單獨立了,自己也可以好好輕鬆一下了,老孃要解放!

    去做個美容,追個劇,買點零食,繼續少女般美美噠,但是…呵呵,是誰說娃越大越好帶的,你出來,我保證不打死你…

    原來那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小奶寶兒,開始學會各種不配合,開始摔東西,開始不明原因的發脾氣,開始和你對著幹,說什麼都是“不”…

    吃飯的時候,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再逼的急了,就直接推碗甚至打翻,老孃辛苦做的可口飯菜,您倒是給點面子啊…

    任何建議和意見得到的回覆都是“不要”,甚至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故意說“不要”,老孃很無奈啊…

    一丁點的小事,都會瞬間就竄兒了,大哭起來,比如:吃飯要她帶圍嘴,她不想帶;喝奶手裡想摸著玩具,玩具離自己遠,自己不想站起來拿;自己在玩,叫她洗手吃飯;所有這些,她都是瞬間大哭,眼淚很現成,撲簌撲簌往下掉,傷心的不得了…老孃一臉懵逼啊…

    玩玩具,扔一地,無論怎麼在旁邊說,跟沒聽見似的,依舊我行我素…

    天冷要加衣服,畢恭畢敬地給小主遞過去,這貨開始挑剔,我就不穿這個,哼!

    這是咋了?來給各位科普下~

    Terrible 2 (簡稱T2)是指2歲寶寶的逆反期。這個時期的寶寶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再是依附於某個人,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意了。他們需要別人知道這一點,但是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語言表達自己,因此他們用“逆反”這種方式向“世界”宣告。

    其次,2歲寶寶和嬰兒時期不同,他們不再總是能夠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這是孩子必須學習的人生一大課程,所以他們經常會感到生氣,沮喪,有時還嫉妒。2歲的他們還不知道如何對付自己的這些情感,他們想要表達自己情緒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發脾氣,打人,或者扔玩具。這既是發洩也是試圖與外界交流溝通。

    此時的家長們要怎麼做?還是老生常談的那些話,控制情緒,切換角度思考,步調一致。具體怎麼做呢?來看~

    控制情緒

    孩子逆反耍無賴爆發的時候,大人教育孩子的口氣一定要平靜而堅定。"兇"或者提高嗓門“吼”孩子,就等於給孩子傳遞了錯誤資訊,他們會認為,生氣的時候是可以的兇或者吼的。

    家長都做不到溫和,做不到堅定,孩子自然就學會不溫和,學會吵鬧大發脾氣,小孩子是從大人處理問題的方式那裡學著處理問題的。

    換角度思考

    她想獨立,就讓她獨立,她說“不”的時候,給她兩個選擇。

    比如:

    “早起天涼,咱們穿上襪子吧!”

    “我就不穿!”

    這時候你可以說:“我們有兩雙襪子,一雙白色的,一雙粉色的,你想穿哪個?”

    她就會說出自己想穿的那個,諾,你想做主,我就讓你做主咯~

    她不願意做的事情,我們可以換個方式。比如:

    該洗澡了,她不願意洗,我們可以說:“今天玩一天了,細菌是不是爬到身上了?我們用水把它們都沖走好不好?”

    該吃飯了,她還在玩玩具,我們可以說:“寶寶,5分鐘後我們要吃飯了哦”,給她點時間準備。

    她大哭什麼都聽不進去的時候,迅速轉移她注意力:“快看!蝸牛媽媽帶著蝸牛寶寶出來散步了~”小傢伙兒會瞬間被吸引,竟忘了自己還在哭呢~

    步調一致

    教育孩子以及立規矩,家長一定要在同一戰線,原則性問題,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包括孩子的父母和老人。如果做不到一致,那麼其中一方所做的努力都會白費。在國內很多和祖輩一起生活的家庭,常常會這樣,父母想給孩子立規矩,老人就衝出來安慰,還斥責孩子父母說他這麼小懂什麼,然後搞得孩子不會正確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明辨是非。

  • 2 # 文史夜貓

    首先,說教是什麼?以說代教,說教最多者是誰,一是家長,二是老師。

    大人們善於說教,因為有廣泛的閱歷,甚至有切身的體會。我們見多了不少人因為年輕時不努力,中老年社會地位低微,也聽過很多人後悔年輕時不學習,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甚至說教者本人就是年少不努力的“受害者”。孩子是沒有社會閱歷的,也沒有痛切體會年輕時荒嘻給自己帶來的切身之痛。

    為什麼大人一開口,孩子就厭煩?從大人的角度來說:1,說教時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盛氣凌人。2,說教時,只講結論,幾乎命令式,沒有促膝談心與細緻入微的剖析。3,說教者自己威信不足,不能言傳身教。4,長時間頻繁無效地羅嗦,起床時羅嗦,吃飯時羅嗦,作業時羅嗦,羅嗦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從孩子的角度看:1,厭煩空話套話。2,整天被淹沒在羅嗦中,反感。3,曾經被不平等對待,心理有陰影。4,對說教者的為人很討厭。孩子之所以屢教不改,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整天生活在與別人的比較中,沒有表揚與鼓勵,榮譽感得不到滿足,身上的閃光點沒有被充分挖掘,終日處於語言暴力下,性格被長期壓抑,壓抑久了,必然要爆發釋放,就做出出格之事,以報復說教者。

    大人怎麼辦?1,身教大於言傳,比如自己多讀書,帶動孩子讀書,並共同探討。2,注意說話的態度,多促膝談心,微風細雨,潤物細無聲,寓教育於無形。3,多陪伴孩子,一起打球、騎行、游泳、爬山等等,與孩子分擔憂愁,分享快樂。

    教育者要善於“啟發”,所謂啟發,即先啟後發,甚至啟而不發。啟,就是引導孩子多觀察多思考,然後讓孩子領悟,也就是發。比如:帶孩子參觀飛機場,看看成功人士的高雅生活,然後參觀高鐵站,看看中上層人士的品味生活,再參觀汽車站,看看社會低層的艱苦生活,讓孩子比較判別,如何選擇自己未來的生活。比如帶孩子拜訪曾經的學霸現在物質豐裕的同學,瀏覽名校,與大學生交談,進入政府機關,看看有尊嚴的人士是如何工作生存的等等,讓孩子離開網咖歌廳等低階庸俗的場所。如此這般,孩子耳濡目染,會逐漸懂得高水平學習,高品質生活,高境界做人!

  • 3 # 向陽簡單生長

    其實現在會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的家長几乎都是七零八零後,最簡單的反思就是想想我們小時候的經歷。

    小時候我們的父母忙於農活,忙於應付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根本沒精力過多管教我們。可是你們發現沒有,我們的叛逆期會比較順利地度過。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的孩子,周圍的人給予的關注度太高了,導致孩子自身的空間被擠得密不透風,根本容不得他自在呼吸下新鮮空氣,哪裡會理智地應對出現的問題?明明知道不該做的事情,因為實在被說教得煩躁了,索性就錯下去,“報復”你們的“自以為是”!

    所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愛就足夠了,還孩子一片清新自在,也許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 4 # 文迪愛導演

    我家孩子今年10歲了,在跟媽媽相處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類似情況,每次都是我出來化解。

    前兩天我的女兒沒有按時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結果房間弄得很亂,媽媽見狀便嚴厲起來,要求孩子把房間收拾整齊。女兒其實是很聽話的,於是收拾起來,在孩子收拾的過程當中,媽媽會不停地在旁邊反覆重複類似的話:“不是早就告訴過你應該把東西放回原位嗎?”、“我都說了多少遍了要養成好習慣.......”總之會在旁邊嘮叨個不停。女兒實在受不了媽媽的嘮叨,就有些不耐煩地說:“媽媽,我知道了,你不要總是反覆說可以嗎?我已經在收拾了”。這時候媽媽看到孩子的態度不端正說到:“明明是你做的不對,還不讓別人說嗎?你這是什麼態度 ?”

    女兒見狀也有些生氣了,不情願地收拾著書本,書本還沒有收拾完的時候,媽媽又開口了:“旁邊的書包也要收拾,還有玩具.......”這時候女兒實在忍不住了,大聲反抗到:”媽媽你為什麼總是這麼嘮叨,我已經知道了,我一件事兒還沒做完你就讓我做另外一件事兒?”媽媽一聽女兒說自己嘮叨於是......類似這樣的例子經常發生。不知道能不能從中看到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類似的一些問題。

    也許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但是我一直秉持著一個觀點,所有孩子身上的問題,本質上都是家長自身教育不當的外化而已。

    更可怕的是,很多家長一直很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反覆跟孩子的媽媽提出建議卻一直不奏效的原因。孩子的反抗,毋容置疑是家長在以下三點沒有做好:

    第一點,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會有各種各樣常見的問題,比如說東西亂放,喜歡玩兒,淘氣,不聽話等等。家長首先要意識到,孩子犯錯是正常現象,不犯錯那還叫孩子嗎?

    第二點,不尊重孩子

    獲得尊重是人類最基本的訴求,孩子當然也渴望被尊重,家長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一定要相互平等,不能高高在上,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能簡單粗暴的要求與命令,而是與他一起共同面對。有些家長不能耐心聆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之一。

    第三點,自以為是

    如果你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的問題,那麼說明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出現了很多問題,但是很多家長並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卻總是認為“孩子不聽話”,孩子的到來,給了我們第二次成長的機會,我們應該多學習多反省自己。

    孩子為什麼會報復性犯錯?因為對家長不夠信任,也不夠認可,家長沒有給他一個抒發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出口!最後我想說的是,孩子犯錯要管,但是要用正確的方法管教,尊重孩子並不代表不管孩子。

  • 5 # 藍寶精靈

    答:

    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十多年,與人打交道是工作中的樂趣之一。相信中國的很多家長、老師都有過:越說教越犯錯,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報復性"犯錯的苦惱。這問題在家庭教育中尤其突出。今年暑假中我就有過這種經歷,把當時處理的情況給大家分享一下。

    事情背景

    一個週末,我不需要上班,孩子也不用去上興趣課。平時孩子沒有智慧手機,只有週末的時候可以借我的智慧手機玩玩。我認為週末應該出去走走,活動活動,不要悶在房間裡。而孩子認為,好不容易有個週末可以睡睡懶覺,玩玩手機。

    事情經過

    又到了週末,我想出去逛逛街,順便出去活動活動。因此,我的‘’說教‘’開始。起床了,不要再睡懶覺。我孩子還是蠻聽話的,順利起床了。OK,第一個說教成功,繼續第二個。小孩起床後能做什麼呢?當然是迫不及待拿起我的手機東看看西瞧瞧玩玩這點點那。又玩手機,趕快洗漱吃早餐。可他不想出門,‘’報復性‘’犯錯就出現了:手機一扔,向床上一躺,手兒一抄,雙眼一閉,睡覺去了。後面無論我說什麼,做什麼就是不理我。

    事情處理

    場面已經鬧僵,沒辦法達成我與孩子一起出去逛街,順便活動活動的目的。因此,我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一個人出去逛街,讓孩子留在家裡。沒成想,當我3小時後返回家時,孩子已經梳洗完畢,吃完早餐,將中餐飯菜都已經做好,還在看書呢。

    經歷啟發

    1.遇事冷處理,不要操之過急,退一步海闊天空。

    2.尊重孩子的習慣的喜好,在不影響原則性問題時,該放則放。

    3.留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他會慢慢學會自省。

    4.不要將家長個人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他是獨立的個體。

    5.將‘’說教式教育‘’改變成‘’引導式教育‘’,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濟鐵迴應霸座男合理合法,並沒有錯,只是道德問題,你同意這種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