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3
回覆列表
  • 1 # 小郎君聊三國

    鄒忌諷齊王納諫

    先秦 · 《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 2 # 歷史小板凳凳

    晏子對齊景公的進諫就挺巧妙的,進一步體現了語言的魅力。齊景公雖然殘暴,但也算通情達理,會聽從晏子的話。

    晏子進諫的小故事:

    齊景公非常殘暴,因為濫施酷刑而砍掉了很多人的腳,晏子就一直想找機會勸勸他。

    晏子的家住在鬧市,環境比較差,齊景公就想給他換個地方,晏子說:“我在這裡都住習慣了,隨便就換地方實在太奢侈了,而且住的離市場近也方便買東西,又能夠直接瞭解很多情況,這不是挺好的?”

    齊景公問:“那麼,你可知道現在市場上什麼東西最貴,什麼東西最賤嗎?”

    晏子一想,機會來了,他就乘機說道:“假腳最貴,鞋子最賤。”

    齊景公一聽就明白了,這是說他濫用酷刑之後,沒腳的人要安假腳,鞋子便滯銷而跌價了。從此,齊景公就不再濫用這種刑罰了。

    時景公煩於刑,有鬻踴者。踴,刖者所用。公問晏子曰:“子之居近市,知孰貴賤?”對曰:“踴貴履賤。”公悟,為之省刑。

  • 3 # Mr君故

    楚莊王一鳴驚人

    楚莊王即位三年,沉溺於聲色犬馬,還在宮門樹起一塊“有敢諫者,死無赦!”大夫伍舉進謁楚莊王,說:“我看到楚國有隻大鳥,已經呆在楚國三年了,三年裡不見它飛翔,也不見它鳴叫,我想請問大王這是什麼鳥?”楚莊王笑著答到:“寡人知道,這鳥三年不飛,飛必沖天;三年不鳴,鳴必驚人。伍卿退下吧,寡人知道你什麼意思了。”後又在蘇從等大臣和賢妃樊姬的勸說下,楚莊王終於“一鳴驚人”,誅殺佞臣,提拔賢才,勤於國事,恢復楚國霸權。

    楚莊王納諫復陳

    公元前598年,陳國夏徵舒殺死陳靈公,立世子午為國君,是為陳成公。陳成公厭惡夏徵舒,就逃到晉國。陳靈公臣子孔寧、儀行父向楚國求救,楚莊王遂出兵伐陳,不僅殺死夏徵舒,滅掉陳國,成為楚國的陳縣。楚國的屬國、縣公和其它臣子覺得楚莊王過分了,但都不敢說,還連連朝賀楚莊王之功,而申叔出使齊國回來,隻字不提楚莊王滅陳之功,楚莊王問他為什麼,申叔說:“今天如果有有人牽著一頭牛在別人家的田地,踐踏莊稼,田主生氣了,就將牛佔為己有。大王如何決斷?”楚莊王說:“那頭牛也踐踏不了多少莊稼,就因為這麼點小事,就強佔人家的牛就太過分了!應該稍稍處罰一下牛的主人,但田主必須將牛歸還。”申叔說:“大王為什麼如此清楚怎樣處理這個案件,卻在陳國這件事上這麼糊塗呢?”楚莊王大悟,宣佈復陳,將陳成公從晉國接回陳國,而陳國也臣服於楚國。

    晏平仲巧諫齊景公

    有個馬官殺死了齊景公心愛的馬,景公十分生氣,拿起戈想要親手殺了他。晏子說:“他不知道自己的罪過就死了,請允許我為國君列舉他的罪狀。”景公說:“好。”於是晏子舉起戈指著那個馬官說:“你身為主公的養馬官,不好好養馬卻私自將馬殺了,罪該萬死;你使主公因為一匹馬而殺了養馬官,其罪又該死;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讓天下諸侯恥笑主公,其罪更是該死。”景公立即說:“夫子,你放了他吧,不要損害了我仁的名聲。”

    我暫時想到的春秋時期的故事就這些,還有很多戰國時期巧言勸諫的故事,像鄒忌鼓琴取相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等等。

  • 4 # 瀟生談史

    這道題瀟生來答。

    現代人越來越不懂得說話的藝術了,這是早年比較火的梗,而在春秋戰國時期,說話的藝術被髮揚光大。不論是什麼樣的帝王,或殘暴或荒淫都會被那一句句妙語連珠所打動,這些勸諫者都有誰,他們是如何勸諫的,瀟生今日就來為大家說兩則。

    考叔勸諫鄭莊公

    鄭伯克段,這是《春秋左氏傳》開篇第一個故事,然而鄭莊公在誅殺親弟弟共叔段後,囚禁了寵愛段的母親武姜,併發下宏願:“不到黃泉不相見。”

    過了不久,鄭莊公有些後悔但君無戲言,不得不繼續囚禁母親。穎谷考叔見狀,捕獲了一隻貓頭鷹去進獻給鄭莊公,對鄭莊公說道:“這種鳥長大後會啄死自己的母親,如此不孝的飛禽,只當拿來烹了。”

    鄭莊公似有所悟,賜宴給考叔,菜中有一道烹羊,考叔挑揀其中好的肉塊用紙包住,裝在袖袋內。鄭莊公奇道:“你這是幹什麼?”

    考叔回答:“臣家中有老母,母親從沒吃過這麼好的菜,想要帶回去給母親嚐嚐。”

    鄭莊公嘆道:“你尚且有母親可以侍奉,寡人卻不行。”說罷將自己殺弟,囚母的事情向考叔吐露,考叔心生一計:“可以打通土層,直至見到地下河水,便可以相見了。”

    鄭莊公大喜,如法炮製,將母親接了回來,既沒有違反自己黃泉相見的誓言,又得與母親相見,兩全其美。

    優孟和楚莊王

    楚莊王有一匹好馬,每日精心餵養,最後活活胖死了。楚莊王很傷心,想用卿大夫的禮儀給他的馬下葬,眾臣群起反對,楚莊王呵斥道:“誰進諫,誰就去死!”這時楚莊王豢養的優伶優孟突然撲上前來,仰天大哭。

    楚莊王給他嚇了一跳,問道:“怎麼了?”

    優孟哭道:“這匹馬是大王心愛之物,以楚國之大,什麼東西得不到?用卿大夫的禮儀下葬太掉價,請您用國君的禮儀來為心愛的馬下葬。”

    楚莊王問道:“國君的禮儀下葬是個什麼樣?”

    優孟說道:“我請求用雕琢過的美玉做棺,用雕了花紋的梓木做槨室,用上好的楩、楓、樟木做題湊,差遣甲士為死馬挖掘墓穴,老弱人丁背土築墳,齊趙等國的使者侍坐在前,韓魏等國的使者護衛在後,為死馬建廟宇,讓它享受牛、羊、豬三牲祭祀,並封以萬戶之邑給它守墓。這樣,諸侯國聽說後,就都知道大王以人為賤而以馬為貴了。”

    楚莊王不好意思地說:“我竟然錯到這個地步了麼。你說怎麼辦?”

    優孟進言道:“我希望可以將它作為六畜來安葬。用土灶做槨室,用銅鍋做內棺,用姜棗來調味,用木蘭來解羶,用糧食稻穀來祭祀,用火光來做它的衣服,將它安葬在人的肚腸之中。”

  • 5 # 星墨動漫

    樊姬進諫楚莊王。有一天晚上樊姬等楚莊王很久都沒有回來,一直到深夜。楚莊王回來之後樊姬立即上前給他寬衣解帶,順便問道:“大王,今晚去做什麼了,怎麼這麼晚才回來。”楚莊王答道:“我和自己的賢臣一起聊天。”樊姬於是問:“是哪一位賢臣呢?”“虞邱子。”樊姬這個時候說道:“虞邱子是一位很有才幹的臣子,但他不一定是一位忠臣。”楚莊王很是奇怪樊姬為什麼會這樣說。樊姬解釋道:“我忠心於大王,所以會找別的姐妹一起侍奉大王,就是希望大王不要專寵於我,這樣後宮才能和諧,後宮和諧大王才能專心朝政。如果虞邱子真的忠心於大王,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都沒有為大王舉薦有賢德的人才呢?”後來這些對話傳到虞邱子耳中,他深深的感覺到愧疚,於是就將孫叔敖推薦給楚莊王。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最終楚莊王成就了千秋霸業。

  • 6 # 路遙知

    有個優孟哭馬的故事,就勸諫得非常巧妙。這個優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歌舞藝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辯才,時常用說笑的方式來勸誡楚王。

    楚莊王有一匹喜愛的馬,給它穿上華美的繡花衣服,養在富麗堂皇的屋子裡,睡在沒有帳幔的床上,用蜜餞的棗幹來餵它。馬因為生活優越,天天胡吃海塞,越來越胖, 最後因為過胖生病死了。楚莊王傷心的不得了,命令大臣為愛馬安排喪事,要求用棺槨裝殮,按大夫的禮儀規格來安葬它。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一匹馬怎麼能用如此尊貴的禮儀呢?如果馬用了這種禮儀,那朝上的大臣們算什麼呢?大臣們覺得這事太過分,紛紛爭著勸諫,不同意這樣做。莊王大怒說道:“如果再有膽大敢為葬馬的事情進諫的,就立馬處以死刑!”

    這時候優孟登場了,他走進宮殿大門,仰天大哭。莊王感到很吃驚,雖然愛馬死了,也不至於讓優孟哭得比死了親人還傷心啊,於是莊王問他為什麼哭得這麼厲害,優孟邊哭邊回答說:“死去的寶馬是大王如此心愛之物,我們楚國地大物博,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大王卻只用大夫的禮儀規格葬它,簡直太輕賤它的身份了。我們要用君王的規格來葬它。”

    莊王一聽大喜,終於有知音人了,連忙問:“那怎麼辦好呢?”

    優孟回答說:“用雕刻了花紋的美玉做棺材,用楩、楓、豫、樟等貴重的木材作裝飾,再派士兵來給它挖掘墳墓,讓老人兒童背土修墳,然後,讓齊國和趙國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韓國和魏國的使臣在後面護衛。安葬完畢之後,再為它建立祠廟,用豬、牛、羊的太牢禮儀來祭祀它,並且專門分封一萬戶的城邑進行供奉。諸侯各國聽到這事之後,就都會知道大王把人看得很低賤,卻把馬看得很重,大王的愛馬一定可以流芳千古。”

    莊王說:“哎呀!我怎麼竟然錯到這種地步!現在該怎麼辦呢?”

    優孟說:“請讓我用對待畜生的方式來埋葬它。地上堆個土灶做外槨,用銅鍋做棺材,用姜和棗來調味,再加進木蘭,用稻草作祭品,火光做衣服,把它埋葬在人們的腸胃裡。”

    莊王同意,就派人把馬交給了主管膳食的太官。

    結語

    楚莊王要做荒唐的事,優孟沒有正面勸諫,而是鼓勵他更加荒唐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終於讓楚莊王反省到了自身的錯誤。

  • 7 # 歡樂頌歡樂GO

    春秋剛開始的時候,周王室出現“王綱解紐”的跡象,諸侯爭霸,鄭國第三代君王鄭莊公運籌帷幄,帶領鄭國率先在春秋時期稱霸諸侯,這個故事就是發生在鄭莊公時期。

    鄭國第二代君王鄭武公取了一個申國的女人叫武姜,武姜先後為鄭國公室生下兩個兒子,生大兒子鄭莊公時,遇到難產,武姜因此受到了驚嚇,以至於從一開始就比較討厭這個大兒子,還給他取名叫“寤生”。而小兒子共叔段則被母親特別嬌寵,鄭武公還在位的時候,武姜就想慫恿他“廢長立幼”,被鄭武公拒絕。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可武姜對共叔段的驕縱溺愛,不但把兒子引向深淵,還使得母子生隙,社稷受難。

    鄭莊公登基伊始,母親就替共叔段請求京地作為封邑,共叔段在這個封邑不斷搞違建,最後大到像國都一樣的規制。“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大夫祭仲向鄭莊公諫言。莊公說這是他母親跟他提的這些要求,不好遏制。祭仲勸諫他說:“武姜氏為共叔段的謀劃可是慾壑難填,再不遏止,將繼續蔓延,後患無窮了。”鄭莊公沉吟片刻,只是說了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

  • 8 # 魏平子

    本來想說兩個楚莊王時候的,發現前面有人說過了(一鳴驚人和養馬養死的),那就再說兩個,還是楚莊王時候的。

    1.優孟,楚莊王時候的歌舞藝人,唱歌跳舞演戲的。孫叔敖當時是楚國的令尹,為官時候十分清廉,他知道優孟有能耐是賢人,待優孟很好,孫叔敖三十八歲就死了,死後他的兒子日子過的十分貧困,靠打柴為生。有一天他的兒子找到了優孟,尋求幫助。優孟收留了他兒子,又發揮了自己歌舞演戲方面的特長,花了一年多時間模仿孫叔敖的一言一行。

    有一天楚莊王設定酒宴,優孟模仿孫叔敖上前為敬酒祝福,模仿的活靈活現,楚莊王大吃一驚,以為孫叔敖復活了,請求他擔任楚相。優孟說:“我要回家和老婆商量下,三天後給答覆。”莊王答應了他。

    過了三天,優孟來了。莊王問:“你們商量的怎麼樣?”優孟說:“我老婆說別做楚相。像孫叔敖那樣地做楚相,清正廉潔地治理楚國,幫助楚王稱霸。死了後他的兒子竟貧困到每天靠打柴謀生。我要是像他那樣的話,還不如自殺。”接著唱了一首歌,感嘆做清官的不易及孫叔敖的遭遇。

    莊王聽懂了,當即召見孫叔敖的兒子,給他封了四百戶的封邑。

    2.這個故事是說孫叔敖,孫叔敖當上楚國的令尹的第一天,別人都來祝賀,結果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衣服,戴著白帽子過來,這是來弔喪了。

    孫叔敖很奇怪,就問老人:“楚王不知道我不才(謙虛一下),讓我當了宰相,現在別人都來祝賀,你卻來弔喪,是有什麼話要說嗎”。老者說:“如果有了身份了還很驕傲,底下人就會離開他;如果職位高了做事情就自作主張不請示領導,領導就會厭惡他;收入已經很高了還貪得無厭的想多拿,就會遇到災禍(所以我先來把喪吊了)。”

    孫叔敖表示願意接著聽,老者又說:“位子越高越要放低心態,官做的越大越要越要把自己當成小人物去思考問題,收入越高越要謹慎不該拿的別拿。”孫叔敖覺得很有道理,銘記在心,然後三十八歲就死了(劃掉)然後成為一代名相,幫助楚王成為一代霸主。

    有人看的話就再寫幾個。

  • 9 # 斯文卿相

    說到巧妙勸諫,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大臣,然而,春秋時期有很多小人物,他們的勸諫水平並不在大臣之下,甚至,比大臣更加巧妙,今天就講一個宮廷藝人怎麼勸諫楚莊王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個名堂,叫優孟哭馬。

    楚國宮廷藝人優孟就是個循循善誘的高手,他的勸諫跟他的身份一樣,是很講究藝術性的。

    優孟服侍過楚莊王,楚莊王很愛寶馬,給它穿五彩豔麗的錦衣,給它住金碧輝煌的廳堂,給它睡設有帷幕的大床,給它吃美味的棗肉。馬卻因太過享受,得了肥胖症死掉。

    楚莊王很傷心,就命令全體大臣致哀,準備用棺槨裝殮,一切排場按大夫的葬禮隆重舉行。左右大臣紛紛勸諫,言語中也講了不少道理,楚莊王非但不聽,還下了一道政令:“誰敢再為葬馬向我勸諫的,一律殺頭。””

    優孟聽說以後,闖進王宮就嚎啕大哭。楚莊王吃驚地問他為什麼哭,優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馬啊,是大王最心愛的。像楚國這樣一個堂堂大國,有什麼事辦不到的呢?卻只用一個大夫的葬禮來辦馬的喪事,未免太不象話。應該使用大王的禮儀安葬才對啊!”

    楚莊王覺得這個說法很新鮮,就問:“照你看來,應該怎樣呢?”

    優孟回答:“臣建議用雕花的白玉做棺材,用紅木做外槨,調遣大批士兵來挖個大墳坑,發動全城男女老弱來挑土。出喪那天,要齊國、宋國的使節在前面敲鑼開道,讓鄭國、陳國的使節在後面搖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長年供奉它的牌位,還要追封它一個萬戶侯的謐號。這樣,就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原來大王把人看得很輕賤,而把馬看得非常貴重。”

    楚莊王腦補了一下畫面,覺得這樣做的確有些不大妥當,這時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是優孟在含蓄地批評他,便說:“我的過錯就這樣大嗎?好吧,那你說現在應該怎麼辦呢?””

    優孟說:“事情好辦,依臣之見,請大王就以六畜的規格來埋葬它,在地上挖個土灶作為槨,用銅鑄的大鼎作為棺,用姜棗作調理,下面鋪上木蘭樹的皮,用粳米為祭品,用大火燉煮,埋葬在人的肚腸中。”

    於是楚莊王就派人把馬交給主管膳食的大官,吩咐說:“不要讓天下人聽到貴馬賤人的事。”為什麼不讓天下人知道,原因無他,他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可為什麼同樣的道理,大臣們 勸他不聽,優孟這個宮廷藝人勸諫,他就能聽進去,還是韓非子的《說難》講的有道理: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首先要知道人家想什麼,然後站在對方的角度循循善誘,讓對方自己感覺到邏輯的錯誤性,自己認識問題,效果可能會比一見面就指責對方的不是,然後擺出大道理好的多了。

  • 10 # 歷史漫談課

    楚莊王一鳴驚人的典故。

    楚莊王一鳴驚人的典故說的就是大夫伍舉勸諫楚莊王的故事。楚莊王即位之初,沉迷女色,不顧朝政,忠臣都很擔心楚國的安危,但是楚莊王又明確規定不允許大臣勸諫,否則斬首示眾,所以任由楚莊王荒淫作樂,眾大臣也不敢去勸諫。

    唯獨大臣伍舉,他以巧妙的方式詢問楚莊王,並從中暗示楚莊王,從而給楚莊王一個提醒。伍舉覲見,對楚莊王說:“曾有人給我出了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臣知陛下聖明,特來向您請教。”楚莊王就問他是什麼謎語,伍舉說:“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深費解,這到底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

    楚莊王聽出了伍舉的話中之意,便回答說:“此鳥,非同一般,它三年不展翅,是為了豐實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時差民眾的現狀和態度。雖然現在沒有飛,但會一飛沖天;雖然現在不鳴叫,但會一鳴驚人。你放心吧,我知道了你的意思了。”

    伍舉

    過了半年,楚莊王開始親理朝政,廢黜無用的制度,重興有利的制度,除掉了一些奸佞的小人,啟用了一些有才但不出名的人士,重振朝綱。後來還興兵伐齊,之後又大敗晉國,最終取代齊晉兩國成為新一代號令諸侯的霸主。

    晉文公

    楚莊王一鳴驚人的典故就是告訴我們做事情就要像那隻非同一般的鳥一樣,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是要我們學會對事情的認真,既然選擇要做就要好好做,並作出一番成績。

  • 11 # 胖胖的老公

    春秋時期勸諫的故事有很多,可以說各種旁徵博引,言辭犀利;但是要說到巧妙二字,而且還要有記載下來的,也就百中留一吧。我在這裡拋磚引玉,說幾個典故,供君參考。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中僖公三十年,晉秦圍鄭,晉文公、秦穆公兩位大佬聯合起來打個小小的鄭國,可以說鄭國危在旦夕,這個時候佚之狐向鄭文公推薦了燭之武,燭之武就領命半夜去面見秦穆公。

    夜出見秦君曰:“秦晉圍鄭,鄭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鄭在晉之東,秦在晉之西,越晉而取鄭,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晉。晉,秦之鄰也,鄰之強,君之憂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資糧,亦無所害。且君立晉君,晉君許君焦瑕,朝得入,夕設版而畫界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取鄭,又欲廣其西境,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而利晉,願君圖之。”秦君說,引兵而還。

    燭之武先是從秦國的角度出發說,現在秦晉兩國合力滅鄭是分分鐘的事,但是打下來以後,秦國跟鄭國中間隔了晉國,便宜肯定都讓晉國佔了,這種吃力還加強鄰國的實力的事秦穆公您不會幹吧;然後又闡明瞭鄭國如果沒被滅,一旦秦國使者經過都可以吃香喝辣的,說鄭國存在並沒有什麼害處;最後又說晉國現在東征西討,遲早有一天要突突到你們秦國的土地,這事有損秦國利益又讓晉國得到好處,要考慮好再滅鄭國呀!

    整個遊說從秦國的利益角度,層層遞進,先用假設闡述鄭國被滅對秦國的好處有多少,然後再說明鄭國存在又能起到什麼作用,透過對比立體化了鄭國存在的必要性,最後又巧妙的離間了秦晉兩國,潤物細無聲,就這樣一場滅頂之災消彌於無形。

    觸龍說趙太后

    這個是戰國時期的,但是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就列出來了。

    趙孝成王(趙武靈王的孫子)元年,秦國趁趙王新立,進攻趙國,連下三城,趙太后當時是輔助趙孝成王執政,然後向齊國求救,齊國又一定要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去做人質才肯出兵。趙太后母性大發,心疼自己的小兒子,死活不肯,還下令誰來勸諫就吐誰口水。(這個不應該是直接砍頭才有威懾力嗎,開個玩笑)然後觸龍為了國家利益,就冒著被吐口水的“危險”,勸說了趙太后。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入,徐趨而坐,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體之有所苦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耳。”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閒者殊不欲食,乃強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願得補黑衣之缺以衛王宮,昧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太后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則祝之曰‘必勿使反’,豈非計長久,為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主之子孫為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曰:“此其近者禍及其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侯則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之計短也,故以為愛之不若燕後。”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對話比較長,這裡主要說一說觸龍的策略。由於趙太后正在氣頭上,觸龍先是透過嘮家常,讓趙太后放鬆了警惕,氣先消了,然後透過自己想錘鍊自己年輕的兒子的想法,引申出由於王侯生活條件太好,以至於後代都是庸人的說法,接著提出培養要趁早,想讓他們有能力繼承王侯之位,就要現在讓他們去為國立功,不然將來有一天您去世了,到時候長安君怎麼安身立命呢?

    這也是銷售常用的手法,先嘮家常,接近關係,然後說自身,透過自身再反饋到目標上,循序漸進,行雲流水,最後只要切中要害,相信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就明白了。

  • 12 # 陳情未來

    春秋時期,齊景公驕奢嗜酒,經常喝醉連睡好幾天,國家政事無法上奏,耽誤公務急件,為此大臣們焦急萬分,屢屢進諫卻無用,無奈之下只好與當時的齊相晏嬰討教奏效之法,晏嬰也是頻頻搖頭嘆息,因為晏嬰也已經進諫過許多回,每回當面景公答應的非常完美,可是在晏嬰出使他國時,總是喝醉睡上幾日。

    這回依然如此,有位名為弘章的大臣實在是看不下去,在景公醉酒睡了七天後進諫景公:“大王如此酗酒,耽誤朝政多矣,如若不戒國家必亡!”景公也感覺到不好意思,可是又無法控制自己,問道:“寡人若不戒酒自當如何?”弘章回答說:“大王若不戒酒不如賜臣死罪吧!”說完就離開宮中回家等著被賜死。景公聽後左右為難,實在是酒的魅力太強,實在無法割捨,可是弘章本就是位有識之士,工作又從未出過錯怎能隨便賜以死罪呢?

    正當景公一愁莫展之時,晏嬰出使他國歸來彙報工作,景公連忙上前把弘章勸他戒酒之事傾訴一番,晏嬰聽完之後沉默不語,景公連連催促,晏嬰才說道:“大王真是英明,沒有怪罪弘章,否則就與紂王一般無二,想必大王已經知道怎麼去做。”說完晏嬰也徑直離開宮中,連工作也不彙報。景公聽完之後卻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差點淪為紂王之流,可見喝酒過於誤事。自此以後,景公真的把酗酒嗜好戒掉了。其實,晏嬰比較瞭解景公,知道景公一向以明君自居,厭惡紂王之類的昏君,所以藉此機會提及紂王完成順利進諫。可見進諫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才能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科普一下:紂王是商朝最後一位帝王,以荒淫暴政著名,喜歡酒池肉林,無故斬殺大臣。

  • 13 # 文史探微

    講個晏嬰勸諫齊景公的故事吧。

    春秋戰國是一個戰亂紛繁、群雄逐鹿的年代,令兵器時代作戰大多以戰車為主。所以,拉動戰車的馬匹的好壞就直接決定著戰爭的勝負。因此,凡是對國事稍加關心的國君,都會對馬匹格外關照。齊景公就是一個特別愛馬的國君,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就曾明確記載:“齊景公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

    齊景公死後,將愛馬殉葬。1964年在淄博市臨淄區河崖頭村西發現東周殉馬坑,墓主即齊景公,是繼姜太公後第25代國君,在位58年,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墓室南北26米多,東西23米餘,槨室位於墓室中部,用自然石塊壘砌,南北長8米,東西寬7米,深5米。墓早年被盜,隨葬品無存,唯周圍的殉馬坑大部分儲存完好,據勘探發掘,殉馬數量達600匹。所謂“千乘之國”就是比喻一個國家的軍隊實力很強,也就是所謂的軍事大國。每輛戰車需要四匹馬來拉,一千輛戰車也就需要四千匹戰馬。殉葬600匹馬,就能裝備150輛戰車,相當於一個小諸侯國的軍力,意味著消耗了近二十分之一的齊國戰力。

    齊景公命人在宮中私下養的馬就達四千匹,也就是說,僅齊景公一個人養的馬就可以裝備一個大國的軍隊了。即使這樣還四處搜尋好馬,為了找到他理想中的馬,他叫畫工按自己的想象畫了一匹馬,然後叫人按照畫上的圖樣去買馬,結果用去了幾百匹馬的價錢,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還是沒有買到畫上那樣的馬,因為畫的那匹馬脫離實際,天下根本就沒有那樣的馬。

    輔佐齊景公的丞相晏嬰是個清廉的好官,他乘坐的車子很破舊,拉車的馬也是又老又瘦,走起來很慢。於是,齊景公決定給晏嬰配備一輛豪華馬車。派大臣梁丘給晏嬰送去,結果三次都被晏嬰拒絕了,弄得景公很沒面子。

    齊景公最喜愛的一匹馬突然死了,大怒之下的齊景公命人拿刀把養馬人帶進宮中直接肢解掉。這時,晏嬰正好在場,他看到養馬人被帶進來,便自言自語道:“堯、舜肢解人體,不知道是從身上哪一部分人手?”—聽這話,齊景公臉紅了,堯和舜都是古代明主,從來不用酷刑,怎麼可能肢解人體呢?晏嬰這樣說其實是諷刺他施刑過重,於是齊景公便下令把養馬人交給獄官去處理。

    晏嬰阻止道:“先別把他送去,讓我指明他的罪狀,這樣他就是被處死也不會死得不明不白。”齊景公以為晏嬰對於自己的處理方式很贊同,很高興地同意了晏嬰的請求。晏嬰轉身過去數落養馬人說:“你知道你犯下了什麼罪狀嗎?君王讓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了,此乃罪之一;你養死君王最愛的馬,這是故意違逆君王的喜好,此乃罪之二;你養死馬匹,讓君王不得不懲罰你,別人就會說君王為了一匹馬而殺人,天下老百姓肯定會因此怨恨君王的殘暴,諸侯們聽到君王如此重馬輕人,肯定會對我們的國家不予重視,甚至有可能加兵於我們。你讓君王背上殺戮的惡名,使老百姓積下怨恨,讓齊國處於危險境地,此乃最大之罪。有這三大罪狀,你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就等著獄官給你定刑吧。”聽了晏嬰的一番數落,齊景公幡然醒悟,自己如果當真為了一匹馬而殺人,那在百姓心中將會留下多麼殘暴的形象啊。於是他揮揮手對左右說:“快放了他吧,不要為此壞了我仁義的名聲。”

  • 14 # 晨輝聊歷史

    大家好,我是晨輝,一個用心講述春秋戰國史的男人!

    有直諫,自熱就有妙諫,前者多是引來殺身之禍,而後者則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小引

    春秋起於東周建立,止於戰國前夕,前後歷經295年,在這段時間裡,周王室王權衰落,各諸侯國開始互相攻伐,加緊擴大自己的地盤。

    於是,也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謀士,他們各為其主,為國家諫言獻策,他們很懂得語言的魅力,儘量不去冒犯自己的主子,用巧妙的勸諫幫助君王改正錯誤,建立霸業。

    下面,晨輝就為你介紹3位春秋的智者,看看他們是如何巧妙勸諫的?

    潁(yǐng)考叔孝其母,施及莊公。潁考叔是鄭國大夫,是鄭國邊疆潁谷的城主,他聽說鄭莊公因與母親姜氏的矛盾,整日悶悶不樂,無心政事,想要找個機會幫助莊公解決心事。

    於是,他將貢品獻給莊公,莊公邀他一起吃飯,他故意將肉留著不吃,莊公看到後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不吃,他說要留給自己家中的老母。莊公聽後慚愧之至,向潁考叔吐露自己的心扉。

    原來莊公曾發過誓:與母親姜氏,不到黃泉不想見。現在後悔了,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莊公還是一位君王,怎能食言呢?潁考叔就說:“大王可以命人挖一條隧道,與母親相見,這樣就算是在黃泉相見了”,鄭莊公照做了,他的心病總算解除了。

    潁考叔是一個大孝子,他知道鄭莊公難言的苦,便用“為母親帶回肉羹”這樣一件小事,旁敲側擊示意鄭莊公主動講出心事,再積極獻策隧道相見,為莊公解決了大麻煩,真是為上司排憂解難的好幫手啊!

    管仲勸諫齊桓公,齊桓公與魯、宋、陳等國在寧母會面,相約進攻鄭國,鄭國的太子華想與齊桓公約定圖謀鄭國。

    管仲勸阻道:“如今諸侯會面,約定一同進攻鄭國,我們必然能取勝,這是因為我們是正義的一方,但是我們若與鄭國太子華一同合謀鄭國,那麼就失去了道義,鄭國軍民必會拼死抵抗”。於是,齊桓公謝絕了太子華。

    管仲認為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公義,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發動不義之戰的,勢必會走向失敗。

    管仲勸諫的方式在於分析了兩種道路不同的結局,透過對戰爭結局的比較,齊桓公自熱不會冒險與太子華合作,畢竟他們已經敗給鄭國好幾次了。

    韓厥報恩力保趙武,晉國重臣趙盾死後,趙氏在晉國的前途蒙上了陰影,欒書作偽證揭發趙氏謀反,晉景公發兵滅門趙氏一家,由於韓厥極力維護,趙氏遺孤趙武得以存活下來。

    後來,韓厥對晉景公說:“趙氏先祖為晉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家族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今後肯努力為國做事的人還會多嗎?大家肯定會因此害怕的。”晉景公聽後,覺得愧對趙氏,便將趙武立為趙氏繼承人,趙氏由此重新崛起。

    韓厥曾受趙盾提拔,在趙氏蒙難時,沒有落井下石,不惜與群臣作對,才保住了趙氏最後一點血脈。他以趙氏有功卻下場悲催一例暗示晉景公,如果為國做好事的都被定罪,奸臣卻位居高官,那麼晉國還能強大嗎?

    晉景公自熱不想此事帶來壞影響,勸諫也就水到渠成了。

  • 15 # 熙水長流說史詩

    我今天就講一個比較典型的關於春秋時期潁考叔成功勸諫鄭莊公掘地見母的故事,既不違背誓言又成全母子之情。

    鄭莊公憤然發誓

    當年,鄭莊公(痦生)不受母親姜氏喜愛,弟弟段受偏愛,母親欲求鄭武公立段為世子未得逞,鄭莊公即位後,姜氏先是讓莊公把鄭國的門戶制邑封給段,莊公以“先王遺命不許分封”為由拒絕了,姜氏後又強迫莊公把京城分封給段,封他為太叔段,仍不滿足,後來在姜氏的支援下,太叔段伺機謀反奪權,戰敗,自殺死。鄭莊公把姜氏放逐到潁地,發誓說“不到黃泉,不相見”。

    如何打破誓言?分三步走:

    1. 試探莊公對母親姜氏是否還有孝心

    潁考叔找來幾隻鴞鳥,當作野味奉上。說這種鳥小的時候母親辛辛苦苦養育它,等長大了卻把母親啄死吃了,實在是不孝順,老百姓都把它捉來吃掉。莊公聽罷略有慚色。

    2. 潁考叔表達對自己母親的愛,引出共鳴

    潁考叔在吃飯時間把莊公賞賜的羊肉撿了一隻藏在袖中,說要帶給家中貧困的沒有吃過好東西的老母親,莊公聽完深有感觸。

    3. 讓莊公感同身受,主動求解決辦法

    鄭莊公就把自己的難題提出來。潁考叔就提出了自己的高見:掘地見泉,母子於地道相見,既不違背誓言又成全母子之情。於是鄭莊公派人在地下挖了個通道,掘出了黃色的泉水。潁考叔又去見姜氏,告訴她,鄭莊公的悔恨和想念之情,欲歸迎孝養等意思。姜氏也反思自己的過錯,想不到兒子還能回心轉意,且悲且喜。最終,經過安排策劃,母子在地道中相見,抱頭痛哭。鄭莊公扶著母親姜氏登上輦車,自己持轡隨侍。國人見鄭莊公母子同歸,無不以手加額,稱讚鄭莊公有孝心。

    潁考叔巧妙幫助鄭莊公解決了難題:既不違背誓言又成全母子之情,又贏得國人的讚譽,贏回了面子裡子。鄭莊公心中憂愁一掃而空,賞賜他為大夫。

    借古論今

    作為新時代的人們,要多思多想,不能衝動行事,說話要有技巧。

  • 16 # 微山秋水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

    從人性的弱點來看,絕大多數人都愛聽讚美的話,作為君王,更是被吹捧慣了,飄飄然,一旦聽到忠言逆耳的話似剃龍鱗,容易炸毛,因此,勸諫這種事情風險很高,搞不好勸諫者會小命玩完。

    做人難。作為臣下,看到君主有錯而不指出,眼看著他往坑裡跳,也是不忠。

    此時就需要開動大腦,巧妙勸諫,既讓大王把話聽進去,還能做到自保,甚至被重用。

    春秋戰國時期,鄒忌為了讓齊威王廣開言路,就拿自己的相貌舉例,說自己明明不如城北徐公瀟灑帥氣,但是妻子因為愛我、妾因為怕我、客人因為有求於我,都說我比城北徐公美,自己受到了矇蔽。

    鄒忌把自個埋汰完了,開始勸諫齊威王。大王您治下沃野千里,城池上百,喜歡您、怕您、有求於您的人太多,受到宮廷上下、朝堂內外的矇蔽也比我更嚴重,因此建議大王廣開言路,我們要在政治治理上戰勝別國,稱霸天下。

    齊威王聽了既受用,又震撼。聽取了鄒忌的建議。下令重賞向他提意見和建議的人,齊國煥然一新,國力逐漸強盛,燕、趙、韓、魏皆朝於齊。

  • 17 # 天之塵

    春秋時期百家爭鳴,湧現出很多經典,比較著名的有1、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透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讚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讚美而受到的矇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為強國眾多小國,聞之臣服。

    2、觸龍說趙太后

    左帥觸龍(對侍臣)說,希望拜見太后。太后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走入殿內就用快走的姿勢慢慢地走著小步,到(太后面前)謝罪,說:"老臣的腳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見您有很長時間了。

    左帥公說:"從現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王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在侯位的嗎?"(太后)說:"沒有。現在老太太讓長安君的地位高貴,並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還給他很多貴重的寶器,卻不趁現在(您健在時)讓他有功於國,一旦您駕崩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呢?老臣認為老太太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所以認為您(對長安君)的愛不如燕後。"太后說:"(您說得)對。任憑您怎樣支使他吧!"3、晏子向景公進諫

    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4、燭之武進諫秦伯

    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鄭國派燭之武去見秦伯,燭之武說服了秦國與鄭國簽訂了盟約。然後秦伯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 18 # 木子小又又

    說實話,根據《左傳》記載,關於勸諫的內容真的太多太多了。我翻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大致把人們耳熟能詳的典故都說過了,那我就來說一點沒有人提到的典故吧。

    文獻記載

    《左傳·隱公三年》記載:

    衛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於陳,曰厲媯。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公子州籲,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

    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將立州籲,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

    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

    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對文獻的解讀、翻譯

    說是衛莊公取了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叫庒姜。莊姜長得漂亮卻沒有生孩子。衛人還為其創作了《碩人》這首詩來讚美她的美貌。莊公又從陳國娶了一位妻子,名叫厲媯,生了孝伯,又不幸很小就死了。厲媯從嫁的妹妹戴媯生了桓公,於是莊姜把桓公視為己出。

    公子州籲是莊公的寵姬所生。州籲很受莊公的寵愛,喜歡武力鬥爭,莊公並不禁止他。然而莊姜卻討厭他。

    大夫石碏勸諫莊公說:“臣下聽說,喜歡兒子應該用道義教導約束他,不要讓他走上邪路。盛氣凌人、奢侈無禮、縱慾違法、放蕩無度是導致人走上邪路的主要原因。而這四種行為得以產生,則都是寵愛和賞賜過分的緣故。

    君王要是想立州籲為太子,就應該儘早定下來;如果還遲遲不定,就會慢慢釀成災禍。

    受寵愛而不驕傲,驕傲而能安於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有怨恨而能忍耐,這樣的人已經很少有了。

    再說卑賤的傷害尊貴的,年少的侵害年長的,疏遠的離間親近的,新來的挑撥舊有的,小的欺凌大的,淫亂的破壞有道義的,這是人們常說的六種逆理的事。

    君王行義,臣下盡忠,父親慈愛,兒子孝順,兄長友愛,弟弟恭敬,這是人們常說的六種順禮的事。

    拋棄順行卻效法逆行,就會招致災禍的發生。

    做君主的人,應該盡全力除去災禍,如今卻反而招致災禍的到來,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

    總結、評價

    這就是著名的《石碏諫寵州籲》。

    石碏的勸諫之言無一字直言州籲之弊,卻又字字直指州籲之逆;無一句直說莊公過分寵愛州籲,卻又句句表明莊公寵州籲之過。

    用“通用”的道理來勸說發生在州籲與莊公之間的這件“專有”的事,在勸諫莊公的同時也向後人傳遞了“教子以義方”的道理。

    分別從“六逆六順”兩個角度來告知“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以反向說明“君人者,將禍是務去”的道理。

    從而進一步說明衛莊公已寵州籲過度,而應該在災禍來臨之前儘快改變這種現象以阻止災禍的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孕晚期便秘嚴重,吃哪些食物可以適當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