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薛東東ing
-
2 # 中醫生命科學
宋朝對中華文明有什麼影響
宋朝為什麼是中華文明的巔峰時期?
1、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與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時中國GDP佔世界比重60%,為各朝代第一,期間出現了宋明理學,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人口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1億1275萬。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人不在少數。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2、宋朝的行政區劃設定與地方政治制度可謂重內輕外,中央高度集權。雖然避免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但導致地方防務貧弱,也讓終宋一代外患不止。
3、經過千年的發展中華民族的手工業水平已空前提高,商品經濟發展,小農經濟空前發達,經濟中心逐漸南移,宋代的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四分之一是明朝的六倍,生產力水平提高因此被譽為工業革命的前夜。
4、由於東亞儒家文化的長期影響,統治者吸取藩鎮割據的教訓,重文輕武,使得漢唐以來國人的尚武之風消失殆盡,武力不強。儘管宋代國內生產總之極高但是農民承擔的稅目比唐代多得多,南宋又比北宋多得多一直於農民要交的稅額比收入還要多,貧富分化嚴重社會矛盾尖銳統治者不得不用精銳兵力鎮壓諸如閻婆惜方臘這樣的叛亂者,對外實力卻減弱。而且國家隊軍人的尊嚴不重視甚至蔑視導致舉國缺乏御虜之兵。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 ,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
3 # 老馬講道理
宋朝的文化是中華文明發展程序中的一個環節,其豐富了中華文明,但畢竟不是中華文明的根本,所以其對中華文明的影響不會太大。
-
4 # 綰心
陳寅恪認為“華夏民族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可見,宋朝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宋朝文化對中華文明產生的影響,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論之:
第一:四大發明之三的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皆在宋朝得到發展變革,由此更新了我國文傳播的方式,軍事實力也得到加強。具體而言,活字印刷術改變了之前雕版印刷術的繁重複雜,書籍的印製成本降低,文化得到廣泛傳播。最有代表性的是宋代典籍浩如煙海,而三國魏晉之際的現存典籍並不多。而科技方面的指南針給宋代航運提供了方向支撐,宋代航運業飛速發展,同時催生了一批造船作坊,間接促進經濟的發展。宋代積貧積弱,周邊強敵環伺,火藥的發明改進為宋代國勢增添了力量,使之在風雨飄搖中支撐了幾百年。
第二,宋代文化高度發展,學者們總結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宋代以詞為代表的俗文化影響深遠,元曲也是建立在對詞的革新基礎上的,甚至,之後的戲曲等娛樂文學,也可以追溯至盛行於宋的詞文化。是以,北宋詞學可稱為北宋文化的縮影,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三,“理學”的興起。宋代理學的發展可以看作是中國數千年封建文化中誕生的啟蒙思想的萌芽,突出“人”的作用,倡導“齊上下”、“平物我”,首次提出公平公正的社會思想。這一思想雖未得到弘揚,甚至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上升為束縛自我的心學,然而,作為具有啟蒙主義萌芽的理學思想也對中華文明產生了巨大影響。
總而言之,中華文化淵遠流長,有宋一代對中華文化的影響集中在科技發展對文化傳播的增進,俗文學對後世文化的娓娓道來以及具有啟蒙色彩的理學對後世文學增添的公平與自我的理念。
-
5 # 章異
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戰亂,宋朝建立後開始了休養生息,為了杜絕武將奪走皇位的可能,宋朝實行了重文輕武的策略。造成了以書法、宋詞為代表的文化興起,湧現了司馬光、王安石、蘇東坡、辛棄疾、柳永、李清照、晏殊、黃庭堅等一大批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文化名人,也讓宋代的文化成為歷史上最璀璨奪目的一個時期。
但是宋朝兵備鬆弛,沒有有效扼制西部、北部的遊牧民族的掘起。大遼、大金、蒙古這些民族沉重的打擊了宋朝,甚至在以後的幾百年裡一直讓中原在與遊牧民族的爭鬥中處於劣勢。
所以,宋朝的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影響要分兩方面來看,既有推動中華文明蓬勃發展的一面,也有發展失衡遺害千年的一面。
-
6 # 新文旅時代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博聞通覽比較認可陳寅恪先生這一觀點,我們認為宋朝文化對於中華文明的影響具有巨大且深遠的意義,我們從宋朝的人口、社會、文化、經濟、科技5個方面見解如下:
1、首先宋朝國祚三百二十年,歷經十八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與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時中國GDP佔世界比重60%,為各朝代第一,期間出現了宋明理學,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人口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1億1275萬。中西方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人不在少數。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2、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到了宋朝事情,中華民族的手工業水平已空前提高,商品經濟發展,小農經濟空前發達,經濟中心逐漸南移,宋代的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四分之一是明朝的六倍,生產力水平提高因此被譽為工業革命的前夜。
3、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4、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首先,理學重新構築起“禮”的封建秩序。其次,理學家以個人的道德修養作為人生學問的根本,促成了儒學朝“內聖”的方向發展的趨勢。而專心內求的學術方法,又往往造成空疏的學風。外輕經濟之事,空談而鮮實用,一遇危難,即束手無策,給民族心理投下陰影。再次,理學家們強調的道德自覺,給我們的民族帶來了積極的因子。但以“內聖”為根本的立身原則,實際上也就是強調了儒生們道德規劃下的主體意識。而張載提出的“民胞物與”例題,導致了中國知識階層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和莊嚴的歷史使命感,並將個體人格的完成,融入到大眾群體人格的共同完成之中。而且,理學家們強調“浩然正氣”也為熔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奠定了理論基礎。
5、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
博聞通覽
用文化溫暖人心,讓閱讀更有溫度@博聞通覽
-
7 # 相識一方土
宋朝,是一箇中國曆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史學家陳寅恪說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好,下面我們來盤點宋朝在文化方面對於後世究竟有何影響。
一、程朱理學的發展
程朱理學是由北宋程顥、程頤創立,期間經過了弟子楊時,再傳羅從彥,三傳李侗的接力傳承下,一直到南宋的朱熹才完成。 程朱理學的大作用當然是使封建專制主義進一步得到增強,讓儒學走向政治哲學化 對於後世儒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後來在南宋之後成為了官學,後面的元明清時期,歷代的統治者多將程朱理學當做官方統治思想來對待! 重要性、影響力可見一斑。
二、科技創新方面
宋朝簡直就是科技強國啊,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經濟繁榮的基礎之上的,那麼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宋朝的主要科技成就吧。
四大發明之中有三個都誕生在宋朝,即指南針、活字印刷、火藥。你說強不強?
宋朝出現了世界最早的一臺天文鐘,另外還有精確繪製並且儲存到今天的石刻《天文圖》、《墬理圖》與《帝王紹運圖》
土木工程方面,在984年,淮南轉運使喬維嶽負責治理淮河,建立的二斗門,是復閘形式的運河船閘,大大提高了運河能力。
冶金術,宋朝研製出兩項鍊鐵的革新。一種方法用來鑄造次等的不均勻的鋼,另一種是現代鍊鋼熔爐的前身,透過鼓冷風反覆鍛造,從而達到脫碳的目的。
三、文學藝術瓷器等方面
清明上河圖的出現,清明上河圖為北宋的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現在是屬於我們國家國寶級的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目前藏於北京博物館內。
宋朝多產詩人,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北京大學正在編纂的《全唐詩》,初步統計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是《全唐詩》的四倍!
瓷器方面,宋朝是傳統瓷工藝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現在發現古代陶瓷遺址分佈在全國170個縣,其中有宋代窯址的就有130個縣,佔總數75%,有著名五大官窯 汝窯、哥窯、官窯、定窯、鈞窯!
總得來說宋朝是一個燦爛的時代,現代生活很多圖景都可以在宋朝找到源頭。
-
8 # 覃南朝
宋朝文化是中國文化歷史的豐盛時期,它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其中猶為突出的是文學方面的“宋詞”。《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後人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唐詩.宋詞”的說法。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佔了六家,宋詞可謂到達了全盛,在我國文學史上開闢了新紀元而一直流傳至今。
另一個是在科技方面對中華文明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中國人類歷史的四大發明當中,其中就有活字印刷、火藥、指南針三項發明產生於宋朝時代的。
另外,宋朝文化的醫學、數學、史學以及藝術領域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對中華文明的影響也極具深遠意義,這裡就不一一枚舉了。
-
9 # 默玄吟雷
宋朝的中央集權三司掌兵制,對後世鞏固中央政權有影響。比方明朝建文帝削藩,也是想中央集權,清初康熙削藩,就不讓地方掌兵,只八旗扼關統鎮。後來因無力對抗太平軍才允許地方團練,出現了湘,淮諸軍。
而宋朝儒學對後世影響更大,張門四句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心學對後世王陽明的心學也幾乎一脈相承。
宋詞的跳脫行韻,送氣致遠的特性,直接導致元曲小令風格辭句不限字數,氣質烘把他意。
宋人常與北方作戰,也誕生一些武林高手,許多拳派之創,也源之於宋朝,例如:猴拳,傳說乃北宋大俠金臺所創。形意,傳說岳飛所創,
心意把,傳說是北宋時少林方丈邀全國名家研討,其中有一十二名家各留下一手再整理彙編,形成十二心意把。武松脫銬,二郎拳,等傳說是武松留下。燕青跤拳等。宋人對武術貢獻,其實巨大。
宋人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機械鐘,對天文知識的發掘直接產生周易術數許多分支,梅花易數,鐵版神數,紫微斗數,傳說皆宋人所著。
活字印刷術,直接讓紙書拓展空間了。
宋人商業模式,後世一直在探索,
宋人書畫,是晉唐後又一高潮。
宋人文化對後世的影響,其實潛在層面是很大的。
-
10 # 藏地風俗
陳寅恪先生早有華夏文明到宋朝達到巔峰的論斷,宋朝文華對中華文明的影響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教育。宋代的太學和各地的州縣學、書院蓬勃發展,書院對後世的影響最大,如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北宋先後建立武學、律學、醫學、算學、書學等,其實是高等教育分院系的萌芽。
二、宋學。宋代在中國古代經學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完成了由“漢學”向“宋學”的轉變,即由章句之學轉為義理之學,如程朱理學等。
三、科技。宋代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黃金時期,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都是在宋代發明並推廣應用的,還有水運儀象臺和渾天儀,科技代表人物沈括的《夢溪筆談》影響至今,還有宋慈的《洗冤集錄》開創了法醫學。
四、史學。陳寅恪認為“中國史學莫盛於宋”,宋代是中國古代史學的鼎盛期,各種官修史書規模浩大(《資治通鑑》),還有地方方誌的纂修,宋人開創的金石學直接影響了近代的考古學。
五、文學。宋朝文學首推詞,人們把詞稱作宋詞,代表了宋朝文學體裁的最高水平,宋朝還開創了詞的新風格且自成一家——豪放派,詞的發展也直接影響了戲曲的發展,從元雜劇到京劇,都受詞的影響,即按譜填詞。
詩在宋朝也發展了新風格,更加註重生活趣味的描寫和議論,出現了“蘇黃”和江西詩派。
散文成就也在宋朝達到巔峰,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自宋朝。
-
11 # 少年漂游記
宋朝-中華文明從擴張到內斂的分水嶺
宋朝在歷史上,也有許多次可以重塑“漢唐”輝煌的時機,但令人遺憾的是,宋朝沒有抓住機會,以至“宋人議論未定,金人兵已過河”。
一、思想的束縛,導致文明內斂或是衰弱的開始。
宋朝的文化在經過五代十國的動亂之後開始復興,石鼓、嶽麓、應天、嵩陽、白鹿洞幾大書院再度復興,講學之風大盛,朱熹、程頤、張軾等著名思想家是上述幾大書院的常客。這些書院成為儒學復興的講壇。受學之風空前熱烈,有些書院人數多達3800人,藏書數千卷。不同學派甚至同門之間常常相互辯難,如朱陸“鵝湖之會”及朱陳“王霸義利之辨”。這一辦學、講學局面遠較當時的歐洲繁盛。伴隨著書院的興起,儒家文明在宋朝也出現了復興。值得注意的是,宋朝的儒家的復興與漢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有著根本的區別。宋朝儒家文明的復興是由程朱倡導理學開始。這一學說是糅道、佛、儒於一體,它的基本精神是“內向、保守”的。理學一大特點是,即將儒家的倫理擱置在佛家及道家的宇宙觀之上,認為宇宙之構成包含天數之因果關係,而人之能為善,與“天理”相符。從而追求個體心性超越自身的有限感性存在,以達到“參天地”的不朽的形而上本體。這個本體是倫理又超倫理的,程朱理學發展的極致就是“存天理、滅人慾”。
宋朝書院講授的理學,重在對現存的一切作合理化的解釋,這使它很快得到統治者的賞識,成為意識形態的主流,以後科舉考試的內容都取自朱熹對儒家經典的註釋。這使得自由思想、自由思考成為不可能,這一結果的盛行逐漸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精神。對於知識分子來說,逐漸變成“死讀書、讀死書”,不知發展、變通的“書呆子”。真正禁錮人們思想的所謂“儒教”就是從宋朝程朱理學開始的。這種情況更影響到教育,使教育倒退到只是以孔學的瑣細無意義的研究為主要內容,書院的學生在走向仕途時,不可避免地成為封建文化的衛道士。
儒學復興以及由此而來的民族文化優越感和對傳統的執著,使得蒙古人雖入主中原,但是長期統治是不可能的,儒學的復興並且為明清兩朝帶來了社會相對穩定和百姓的相對安居樂業。
然而,程朱理學的負面的影響則更大,自朱熹評註的儒家經典成為入仕的學子考試唯一根據以後,這一新儒學構成了帝國正統觀念,使得讀書人只能從儒家的經典中進行艱苦的無用功。其結果就是“用理性的補充和對原理的闡述加強了不斷增長的社會僵化”。斯塔夫裡阿諾斯作了一個比較,他說:“朱熹對中國儒教世界的影響,可與托馬斯.阿奎那對西方***世界的影響相比―――和阿奎那一樣,朱熹非凡的理解力和說服力,阻止了哲學的進一步發展。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www.tiexue.net/ ]
二、政治的紛爭,導致了變革的流產。
宋朝出現了許多大城市,手工業繁榮。柳永的詞:“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就是描寫當時杭州的市井情景。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更是描寫了汴京的繁華。宋朝的貿易尤其是對外貿易很發達,財政上對外依賴已很嚴重。絲綢之路這時已經轉到海上,刺激了造船業的發展,廣州、泉州是有名的國際性貿易中心,來自東南亞、阿拉伯的商人云集與此。宋朝對外貿易是放任和支援的,由於北方民族的壓力,宋朝的經濟中心已經有了轉移,由北方的黃河流域,轉到了南方的長江流域。對外貿易的大發展一方面是路上貿易中斷之故,失去了河西走廊等的戰略要地;另一方面這個時期的福建廣東人很有些冒險精神,這也是福建廣東在海外的華人華僑特別多的緣故。當然,技術發明和經驗積累為航海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上的支援,如指南針、船尾舵的發明,這使遠洋成為可能。中國的絲綢、瓷器、印尼的香料、寶石對歐洲社會的吸引是巨大的。這些經濟方面發生好的變化,又由於地緣政治的因素,如宋朝失去北方河西交通走廊及養馬地的外部壓力,就為王安石的變法提供了時機。
1067年,新上臺有志作為的宋神宗決定用王安石為宰相,在宋朝全面實行變法。
王安石變法主要有三項:
1、青苗法。青苗法是變法的主要方面。青苗法的主要內容,即政府在春季貸款與農民,
秋收後還貸款時附加20%的利息。這比起高利貸者索取成倍的利息,算是比較合理的,政府因此收入了大量利息。用貸款的辦法刺激經濟的增長,頗有點現代經濟的意味。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net/ ]
2、免役法。王安石認為役法的改革,是“理財”的關鍵。免役法廢除了以前的按戶等輪流充當州縣政府差役的辦法,改為由州縣政府出錢招人充役,然後費用再按戶徵收。
3、強兵法。對宋朝來說最為實際。宋朝軍隊有一百二十多萬人,佔總人口比例實在太高。軍費佔去國家財政支出的80%左右,但軍中又多有老弱者,真正的戰鬥力並不強。透過此法,裁軍30萬,既減少開支又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
應該說王安石的變法是極有創造性的。王安石在變法初期,曾與歷史學家司馬光爭論,並提出“不加賦而國用足”的方針,實際上就是用國家資本刺激商品的生產與流通。如果經濟規模擴大,即使稅率不增加,國家收入仍可增加。這和現代社會所採取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減稅促進經濟發展,藏富於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可是,由於在變法過程中的種種失誤,比如,用人的失誤;一些決策時機的失誤;黨爭、朋黨之爭(黨爭、朋黨的名詞就是從宋朝而來);特別是由於思想意識,特別是文化趨於內斂、保守,這時人們的思想不解放,也不可能解放,使變法功敗垂成,趨於流產。
王安石的變法如果成功,雖然未必建一如漢唐那樣的強盛帝國,也至少可以使宋、夏、金(再後是蒙、宋、金)三邊對峙繼續下去。變法的失敗,使建立強大政府能力的目標徹底落空,宋朝皇帝更加受到儒生的制約,正所謂“宋人議論未定,金人兵已過河”,就是這一政治特徵的寫照。1086年,變法在推行了17年之後,皆被廢除,這一年被稱為“元右更化”。王安石的政敵,歷史學家司馬光在重掌宰相大權一年就去世了。而王安石也在這一年帶著無限的悲涼,留下半闕傷心詞離開人世:“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再過十年以後,歐洲復甦的十字軍運動就要登場,歐洲的復興開始,歐洲就要登上舞臺了。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net/post_2657820_1.html/ ]
每每看到這裡,想到這裡,寫到這裡,不僅仰天長嘆,悲夫!
三、戰略要地的丟失,使中原王朝的發展,特別是文化的交流失去了外來的營養。
地理問題導致了宋朝未能受到其他文化的的影響。任何一種文明都不可能孤立產生,歐洲、阿拉伯、埃及、波斯的文明及帝國都相互交錯,透過政治、軍事手段,文化彼此滲透。西方文明的發展就是受益於拜占庭、***及古希臘文化和中國的先進技術。在東亞之地,漢文化一直處於核心地位。它使周邊民族和國家受益,但外來文明則很少影響到它。
唐以後,宋、明、清都不曾吸收外來文化,而自身的創造力也逐漸減弱。
在整個東亞地區,以中原為樞紐,形成東亞的文明核心區,圍繞這個核心區形成以朝鮮、越南、日本等國為主的半邊緣區以及北方遊牧民族為主的邊緣區。隨著文化的擴散,周邊少數民族開始學習漢人的禮儀、儒家文化,制度上更是竭力效法。唐朝的衰弱以及遊牧民族的南侵,正是這一文化擴散及教化的結果。到了宋朝,這些邊緣區的遊牧民族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已發展起來了。一方面,他們吸收了漢人的經驗和技術,開始推廣農業,使軍隊可以經受持久戰。這一點已不同於完全的遊牧民族,如匈奴和突厥,這兩隻力量最大的遊牧民族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進行持久戰,這是因為缺少糧食,一旦遇上旱情,或掠奪戰不能得逞,整個民族就會分裂;另一方面,他們卻還儲存遊牧民族的作戰的迅猛和機動性的長處。比較突出的是,在冷兵器時代,對軍事勝負影響很大的馬匹,北方民族向來嚴禁向南方出口,在質量上比北方就差多了。北方民族還學會了宋朝的一些軍事技術,比如連弩、火炮等,他們大量掠奪漢人中的工匠,成為其軍隊的教官和技術指揮,因此在軍事裝備和農事組織上都優於宋軍。
宋朝開國之時,就面臨三邊對峙的局面,在1004年檀淵之盟簽訂前的近一個世紀,宋朝與遼打過幾次大戰,並始終呈弱勢,之所以如此: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www.tiexue.net/ ]
一是,失去了河西走廊。在歷史上,中國強大的王朝要想保持中原樞紐的優勢,就必須控制河西走廊。這條走廊集戰略、貿易通道為一體,直接關係國運之衰盛。河西走廊失去一方面影響了對外貿易,另一方面在戰略上失去主動。漢唐都為河西走廊打了多年的仗,贏得了這一戰略走廊,從而形成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反包圍。
二是,失去了幽雲十六州。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對遼稱“兒皇帝”,割燕雲十六州(包括長城以南一線的土地,連同現在的北京在內)給遼。這一帶是中原文明核心區的北方大門,從此北方門戶洞開。北方民族視這一地區為戰略前沿,既可以練兵,又可以作為政治文化的試驗場,這一漢區成為北方民族長驅直入的跳板,鐵騎可直抵黃河。到了金崛起,乾脆立都中原。從遼金時起,這一戰略要地競壓迫北宋、南宋三百難不得抬頭。
由於宋朝將防禦北方民族作為主要戰略目標,國家經濟實際上就是畸形發展的軍事經濟,是種擺脫不了一座兵工廠的命運。他的物質應當說是比較富足的。宋太宗時期就有大批軍用物資在庫房黴爛。神宗時期內殿庫房所積絹32庫都裝不下,又積20庫,直至腐爛。這些不但使得本不富裕的財政收入不能投放到經濟發展中,還造成了大批農民的破產,流民無數,加速了社會分化和對立,階級矛盾更加尖銳,北宋開國不久,就爆發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宋朝及以後一千年,漢民族必須盡最大力量對付遊牧民族,國民產值用於防務而不是生產性投資。地緣政治壓力最終將儒家文明擠碎,喪失了在幾個關鍵時刻轉變的機會。
-
12 # 護法天瓶
中華文明三個最重要的支柱,佛道是唐朝,唐密淨土等,加上禪宗,後來形成今天的日本佛教和漢傳佛教。成為東密。妙義山,心齋橋,金剛山。等等,都是日本文化的重要支柱真正的龍象之氣,唐朝乘此氣象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
宋是佛儒道,乘仁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仁立國的國家,行仁,唐末全國修建八十一座放生池,並且劃定整個西湖,南湖都是放生池,全國不殺士大夫,不殺更牛,每年三月不殺生,得仁運,此風后來去日本,成就日本真正的仁國。
後來明朝興禮,禮運復興,這個不說了。
實際上現在,華夏文化的良善部分都是宋給的,儒家儒家,怎麼去行,第一件就是善,怎麼行善,第一件就是行仁。所以宋對中華文脈的影響至關重要
-
13 # 西陲先生
中華文明三個最重要的支柱,佛道是唐朝,唐密淨土等,加上禪宗,後來形成今天的日本佛教和漢傳佛教。成為東密。妙義山,心齋橋,金剛山。等等,都是日本文化的重要支柱真正的龍象之氣,唐朝乘此氣象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
宋是佛儒道,乘仁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仁立國的國家,行仁,唐末全國修建八十一座放生池,並且劃定整個西湖,南湖都是放生池,全國不殺士大夫,不殺更牛,每年三月不殺生,得仁運,此風后來去日本,成就日本真正的仁國。
後來明朝興禮,禮運復興,這個不說了。
實際上現在,華夏文化的良善部分都是宋給的,儒家儒家,怎麼去行,第一件就是善,怎麼行善,第一件就是行仁。所以宋對中華文脈的影響至關重要。
-
14 # 正人闊野
說宋朝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輝煌奪目的一頁,絲毫不為過。往開了說,宋朝文化的影響力不止步於中華文明,對東南亞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僅舉幾個點來佐證:
一、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仁義治理國家的朝代,可以說華夏文化的良善基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宋代成型的。
二、宋代對中華文脈形成至關重要,“唐宋八大家”獨佔其六,尤其宋仁宗在位期間及後續一代,文壇鉅子林立,對後世士大夫文化影響頗深。
三、宋人流傳下來的文字史料、著作頗多,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宋人著作近5000種,文集700多家,這是其他之前朝代無法比擬的,也由此引發了史學界對宋代文化研究的側重。
四、宋代造船業在技術和製造方面,再攀一個高峰,出現了很多造船業中心,特別是遠洋海船的製造技術領先於當時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想象,如沒有以此為基礎,有明一代的“鄭和下西洋”就無法得到保障。
五、宋代湧現出了一大批科技發明,產生了沈括這樣的百科全書式的大科學家。造紙、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都是在宋代得以成熟和廣泛應用的。
論及對世界的影響,文化方面,宋代的程朱理學傳入了越南、朝鮮、韓國、日本(以上為今名)等各地,現在依然這些國家的社會社會及文化領域產生著影響;在科技方面,宋代的多項發明成果傳入阿拉伯各國,再傳至歐洲、非洲等地,推進了當地的文明發展程序。
-
15 # 媒體人唐陟
宋朝,是個人與人之間沒有恩情的時代。由於個人恩怨和扭曲人格作祟,人與人之間互害的多,幫助的少。加之宋朝帝王昏庸無道,導致朝中奸佞當道,忠良被陷害。整個朝廷,歪風邪氣籠罩,令人窒息。僅舉數例:
例1、秦檜賣國 陷害岳飛宋朝最典型的奸佞人物當屬秦檜,此人乃著名的南宋奸臣,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與之關聯的人物就是我們熟知且敬仰的岳飛。岳飛是抗金英雄,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為大宋朝征戰沙場、抵禦外敵、立下了汗馬功勞。就是這位秦大人,屢次三番加害,致使一代名將命喪風波亭。
據傳,直至今日,秦嶽兩家的後人繼承祖訓,仍不通婚。在嶽王廟前,還有賣國奸臣秦檜的跪塑。
例2、奸臣當道 楊家慘烈在大宋朝,忠烈楊家將不可不提。楊家從老令公楊繼業開始,直到其孫楊文廣,輩輩忠良,保家衛國,幾經出征,征戰沙場,可以說忠君報國,沒有私念。怎奈朝中奸人當道,楊家屢次三番被陷害,已致楊家男丁盡失,被迫出現了佘太君百歲掛帥、十二寡婦徵西的悽慘局面。
例3、高俅加害 再無水滸梁山招安報國心切,奸臣加害失去綱常。如果說梁山在歸順之前是佔山賊寇,那招安之後就成了朝廷的人,應該得到善待。可是以高俅為代表的奸臣屢屢施計,打完方臘後梁山只剩24人還朝(另有三人看破紅塵,武松在六合寺出家、燕青攜李師師雲遊、公孫勝歸隱修行)。
梁山雖在平定方臘中功高志偉,但那些獻出了生命的戰將,都被追封為忠武郎,也算正果罷。可嘆宋三郎、盧俊義,一心招安,最後的結果就是得了一杯毒酒,臨死還拉上了那個江湖人稱黑旋風的李逵,真是可憐至極。
結語整個大宋朝,就是一部忠奸兩派鬥法的歷史,雖說邪不壓正,但在這部歷史中,邪氣高於正氣,忠良屢屢被害。要說宋朝對當今文化的影響,就是那幾首流傳至今的古詩詞,但那是文人墨客們抒發山水情懷的東西,與保家衛國這樣的壯舉並列,可以說不值一提……
-
16 # 歲月無期
中國古代資本經濟高度發達國家,自由嚮往和幸福感,人人都有飯吃的,唯一可惜的是軍事發展不起來,始終被北方國家壓制幾百年了,只能自保,沒能力進攻別的國家
-
17 # 遼陽郭同建
應該說宋朝在科技,文化諸方面,都深深影響了中華文明。
一。火藥,火砲的發明,《大英百科全書》中說,(中國人知道火藥之用,早於吾人者,至數世紀之多。)火砲的發明始於南宋金元之間。據《金史》記載,攻城之具有火砲,名震天雷者。鐵罐成藥,以火點之,火起砲發,其聲如雷。百里之內所焚至半畝以上。點火者鐵甲皆透。又做有飛火槍,裝藥後,以火發之能延燒千餘步,可見這是後來步槍的雛形也。震天雷者,則無異於當今的手榴彈。你看這有多先進。
二。宋人的地理知識很發達,宋人透過對潮夕的觀察,發現月亮的陰睛推動了潮夕的變化,那麼月亮為什麼會亮呢?宋人邵子說,月夲黑,受日之光而白。俞氏曰,日為太陽,月為太陰。月本無光,月之光,乃日之光也。《朱子語類》曆家說日光望日,奪月光。故月食,日月交會,日為月掩,故發生日食。《語類》又說到(今坐此,但之地不動耳,安知天運於外,而地不隨之而轉乎?可見宋人的地理知識是很深厚的了。
三。宋人算術學很發達。大觀中朝庭嘗置算學。對著名算術之人繪像兩廊,加錫五等之爵,你看朝廷都很重視。崇寧中,有個叫李誡的L編寫了營造法式一書。說圓三經一,方五斜七,他這說法與實際相差很遠。透過核實,按九章算術所說應該是圓經七,共圍二十有二,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八稜經六十,每面二十有五(此即銳角三角形函式)。六稜徑六十,每面五十,其斜一百,圓經內取方,一百中得七(此即內接正方形),你看,這宋人的算術水平,不亞於我們的大學生了。
四。宋在房屋建設上,用心專一。為了抓工程建築質量,元祐七年三月,朝庭詔將作監,編修《營造法式》二百五十一冊,頒發各工地執行。有一年京師欲建開寶寺塔,請了浙江工匠喻皓監工。此塔在京師為最高塔。完工後,勢傾西北人多怪之。喻曰,京師地平無山,多西北風。不及百年當自直也,其用心之精細如此,至今木工皆以喻為榜樣,
四。宋人鍊鋼治鐵技術有很大提高。據《說郛》一書記載。世間鍛鐵有所謂鋼鐵者,用柔鐵曲盤之,乃以生鐵陷其中,封泥煉之,鍛令相入。謂之灌鋼。但此為偽鋼也。磁州那地方鍊鐵作坊裡,煉出的才是真鋼,其法。但取精鐵煉百餘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矣,雖百鍊不輕也。難怪楊志的刀,能吹毛斷髮,殺人不見血。林沖為買好刀差點丟了性命。
五。在經濟中,宋朝實行了貨幣改革。宋朝時,民間以鐵錢太重,不便交易攜帶,發行了交子,初為私辦,繼為官辦。三年為一界一換。用舊票換新票。這是最原始的紙幣,也是中國的一大發明吧。
六。至於畢生髮明活字印刷。指南針的發明,大家都知道就不在這說了。七。宋朝出現了很多大藝術家,如李清照,南唐後主,蘇東坡,辛棄疾的詩詞。繪畫上有宋徽宗的花烏人物,山水畫,書法上有他的鐵畫銀鉤的瘦金體。總之宋朝是個思想開明,人材輩出,繁榮昌盛的年代,使人不襟想起那幅《清明上河圖》。
-
18 # 文燕燕
中華文明三個最重要的支柱,佛道是唐朝,唐密淨土等,加上禪宗,後來形成今天的日本佛教和漢傳佛教。成為東密。妙義山,心齋橋,金剛山。等等,都是日本文化的重要支柱真正的龍象之氣,唐朝乘此氣象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
宋是佛儒道,乘仁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仁立國的國家,行仁,唐末全國修建八十一座放生池,並且劃定整個西湖,南湖都是放生池,全國不殺士大夫,不殺更牛,每年三月不殺生,得仁運,此風后來去日本,成就日本真正的仁國。
後來明朝興禮,禮運復興,這個不說了。
實際上現在,華夏文化的良善部分都是宋給的,儒家儒家,怎麼去行,第一件就是善,怎麼行善,第一件就是行仁。所以宋對中華文脈的影響至關重要
-
19 # 阿眉的隨筆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文人最喜歡回到哪個朝代?那當然是宋朝!“不殺士大夫”的祖訓,使宋朝成為文人的天堂,墨客的黃金時代。從皇帝到後宮,從達官顯貴到販夫走卒,人們愛才惜才,所以蘇軾雖九死還能絕處逢生。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從此文人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國家發展經濟,人民休養生息,經濟由北向南發展,經濟繁榮促進各行各業繁榮,使得宋代的經濟、文化、科技都達到了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難以企及的高度!當然長期的軍事上的積貧積弱,導致滅亡,那是另外一個話題。
一、宋詞是一座高峰。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陸游…宋代文學的天空繁星閃爍,詞風或豪放或婉約,題材或山水或愛國,情感或迷離或剛健,異彩紛呈,百花齊放,隨便數一個都是一座山峰。燦爛輝煌的詩詞文化,是華夏文明根深葉茂永不枯竭的營養和源泉。
二、水墨竹畫是一座高峰。以文與可為代表的水墨畫,追求神似勝過形似,開創了中國山水“寫意”畫風,宋詞的意境和繪畫的神韻及書法的氣度相得益彰,對後世的影響太大!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就是其中的最著名受益者傳承者
三、“程朱理學”是哲學思想上的高峰。它有古代最為精緻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有“格物致知”才有後面的“知行合一”,以致“經世致用”,古代哲學思想既博大精深,又一脈相承,對後世影響更是至深至巨。
四、古代四大發明有三大完善在宋朝。活字印刷術,加快了文化的傳播速度;指南針用於航海,為海上絲綢之路,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新大陸提供了重要條件;火藥用於軍事和社會生產,改變了作戰的方式。這三大發明不止對中國,更是對人類文明起著推動作用。
另外宋人的生活極其風雅,極其講究:點茶、焚香、插花、掛畫講究的是那份情調,追求的是生活的質量,現代人追求的所謂精緻的高尚生活,也只不過是步宋人之後塵,若有茶友懂點建盞的知識,是不是覺得他蠻有文化的呢?[玫瑰][玫瑰][玫瑰]
-
20 # 嬌嬌兒899
正面影響:開啟了忠君的高潮,從此封建王朝沒有再從內部瓦解過,權力之爭從外戚、權臣那裡轉化為對外族侵略的矛盾。很好的維護了內部的統一,社會相對穩定,有效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文人士大夫的社會地位提高,發展了中華文化,創造了很多燦爛的文明。
負面影響:文人開始變得迂腐,重視繁文縟節,拖慢行政速度。開啟了重文輕武的風氣,導致國家國防力量羸弱,面對外來侵略不堪一擊。儒家孔子所倡導的“權”的思想變得僵化,行政機關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對婦女進行了多方面的禁錮,強化了貞潔等等葬送女人一生幸福的各種觀念,讓中國婦女從此陷入被壓迫的深淵。
回覆列表
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與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時中國GDP佔世界比重60%,為各朝代第一,期間出現了宋明理學,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
人口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1億1275萬。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人不在少數。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