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都東站
-
2 # 扣毛
因為相隔的時代太遠了,按照正常的社會發展,城市居民是不會有太多農村親戚的。
西方國家從中國七十年代的狀態走到如今的狀態用了五百年,通過幾十代人的緩慢過度,才完成了從村鎮向城市,從底層階級到高層階級的轉變,而在中國僅僅用了四十年。
這樣造成的結果是,一個在北上廣深CBD作著企劃書的職場人可能有一個在田間地頭刨紅薯的親戚(這裡並沒有褒貶誰,事實上在我眼裡不生產任何價值的金融經濟人對社會的貢獻還不如有實際產出的農民),他們之間除了血緣關係再就沒有任何共同的話題了,除非紅薯能上市……
鄉間的很多生活習慣是受限於有限的物質條件自然發展出來的最優解,但是在新時代的年輕人眼裡,看到的卻只是固執的老土。這就是他們反感的原因。
等再過幾代人,階層轉移穩定下來,上層親戚永遠是上層,底層階級永遠固定底層,上升通道一關閉,那時候年輕人就不會反感親戚了,而且他們還得仰仗親戚們“德高望重”“見多識廣”“經驗豐富”……
-
3 # 外太空星球人
在這個人與人交往,人與物接觸,人與事聯絡都先找自己有沒有實際收穫或利益,且效率越高越好的社會之中,此問早已是普遍現象。至於原因,我想各有不同,歸納起來可能性如下:
1.親人不由我們選,所以價值觀、關注圈都不一致,沒有共同話題,即便有看法也不一致。
2.親人有時候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有的是血緣但並沒有感情。親人間空洞的關心,很多是“無話可說的談資”。真要有事幫個忙——對不起,不可能。逐步實際的年代,我們需要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甚至是真正的實際幫助,既然無用又何必來往。
3.在這個集體主義氛圍逐步轉向個人主義的時代,我們越來越不願意遷就,任何人事物,不合適就不要勉強,有些心態不平和的人甚至可能會為差異而反駁。
4.長輩與晚輩之間,尤其子女與父母間,每個青少年應該或多或少都有嘗試過溝通。但每次溝通換來的可能是打擊與失望,進而這種交流的慾望被掐死了。
這個問題,絕不止於年輕人,每個年代都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有這個問題。但以前的人更隱忍,也沒有這麼強烈的意識到這是個問題,而現在的年輕人成長於“溝通概念”的背景之下,會更關注這個問題,也更需要“情感”溝通,所以更在乎。
-
4 # 唉啦啦
那要看是什麼樣的親戚了!親戚是對一類人的統稱!這一類人裡面幹什麼的都有!性格、文化素養、生活習俗習慣、道德修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很多時候交流不到一塊,但又避免不了要交流。所以就會產生厭惡和反感。
尤其是在當今的農村,親戚群體龐大,農村傳統思想依然流行,很多親戚長輩都是沒多少文化的人,很多年輕人透過上學、在外面工作,接受了很多先進的思想。回到家鄉被親戚追問式的拷問,覺得很煩。
就像我大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看不起在外面工作或者做生意的人,偏認為只有當公務員或者當老師的人才有出息。所以我都畢業在外面工作快6年了,在一線城市安了家,買了房買了車,回到家他每次還要勸我回家考公務員,給我講一大堆正式工作的好處!指責我這樣下去以後會受罪的。說實話,這樣的親戚,儘管是我親大伯!我依然不喜歡他!
-
5 # 東邪笑了
我們中國人歷來是注重家庭和親情的,以前逢年過節都要走走親戚聯絡下感情。說到年輕人討厭親戚,這種現象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是長輩和晚輩之前的代溝。這些長輩基本都五六十歲了,在他們這輩人思想中,很多觀念已經根深蒂固,甚至從他們父母那輩開始就是那樣了。而現在社會和他們年輕時的社會已經是天差地別,有些在他們當時看不慣或無法理解的事,在現在是很平常的事(雖然不都是好的),所他們沒法去接受那些。一種思想觀念信了好幾十年,現在忽然告訴你這些已經不適用了,得改變。說改就改嗎,人又不是電腦,輸入一個程式馬上就執行? 情感上脾氣上都接受不了啊。所以他們和新生代的後輩有衝突那是必然的,這種衝突更多的是新舊兩種思想觀念的衝突,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現象。
第二個,人們不是討厭親戚,而是討厭某些現象,而偏偏這些現象裡就有親戚朋友參與其中,所以人們討厭的是那些人品不太好的親戚。如第一點所言,很多親戚現在都已經退休,閒在家中。有些為了打發時間會參加一些老年大學,豐富一下自己的老年時光,這還是不錯的。可也有那麼一部分人,驗證了一句話,叫“閒來無事,必生禍端”。他們就見不得別家好,看見別人家風平浪靜,他就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非得整出點事來讓平靜的生活來點刺激。比如看見誰家的女兒還沒結婚,就會以關心的方式接近,然後質疑是不是心理問題,別人結婚了沒小孩,又懷疑別人生理有問題;別人家一家人團結友愛,他非得挑撥下別人家庭成員關係,讓別人鬧得雞飛狗跳,他才覺得這樣“正常”。其實以“幫別人”為理由,實際上是給別人製造出了更多的困難和問題後,拍拍屁股走人,還故意哪壺不開提哪壺,讓人添堵,而他們則是沉浸在讓別人煩惱和尷尬的快感之中。
第三個是現代人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和窺探之間的衝突。現代社會一進步的標誌就是,對個人隱私和空間的維護。而親戚這輩人裡面,最不“尊重”的,往往就是後輩的個人隱私。他們沒有這個概念,因為他們當時所處的時代也不需要人們有這個意識,那時的大環境造成的。而現代社會中,這種矛盾也隨處可見,就是年輕人和長輩住在一起的,那更是各種吐槽,無奈和憤怒,講道理沒用,因為大家都認得不是一個理,只有惹不起躲的起。
第四個是社會攀比之風的盛行,加劇了這現象。在如今這個凡事錢字當道的社會,“親戚”這一稱呼的意義已經不比以前,不再像以前那種有家族傳統和家族文化認同了,也不是最親密的人。變成了一年可能只見一兩次,完全不瞭解的人。而且大家由於經濟狀況,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很難有共同語言,在偶爾的見面中,親情也被各種裝逼攀比取而代之。最早的親戚之間靠血脈禮儀傳統來維繫早已看不到,更多的變成了靠金錢物質攀比來進行實質上的接觸,但卻是靠傳統來進行形式上的維繫的這種怪現象。而用金錢利益來接觸的這種心理交流方式,並不一定非得靠和親戚的互動才能實現,只要大家是一路人,有共同的目標,即使不是親戚,照樣可以透過這種方式建立起親密而信賴的關係,而不需要用那些貌合神離,表面上的關係。
這是兩代人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傳統和現代在相互碰撞或交替中所帶來的一種陣痛。相信在將來,這種現象會逐漸緩和,直至磨合完畢。
-
6 # 妙有先生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可以作為參考,
第一,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物質金錢觀念直接沖淡了親戚之間維繫的感情。以金錢至上的世俗處觀念變得嚴重。由原來的家庭經濟實力平等變成現在不平等。造成現在親戚之間的不信任和猜忌。有句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更加突出了貧富不均所帶來的心理不平等主觀感受!
第二,西方的個體思想。西方人對維持親戚之間的感情並不是很在意。在這種崇洋媚外的思想下,傳統的家族觀念受到來自西方個體觀念的衝突。傳統家族觀念規矩眾多,而年輕人又不想被束縛,認為家裡那套東西老套,反叛在所難免。
第三,整體中國思想大躍進。老一輩親戚具有很強的封建思想和世俗觀念,而年輕人排斥封建世俗觀念,而老一輩對年輕人又喜歡說三道四,看不慣年輕人的所作所為。喜歡背後議論和打聽,侵犯了年輕人的獨立思想和隱私。令年輕人反感!更可氣的是,喜歡在自己父母面前討論孩子的對與錯。所以觀念的衝突直接影響親戚關係!
第四,年輕人缺乏正確思想的引導,國家在城市化,現代化,工業化的強力發展之下,文化教育出現了嚴重的斷層。家長無力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引導。也無法瞭解孩子自己內心想法。灌輸過多的物質思想,而對於親情,友情,愛情的觀念指導不足!
-
7 # 無心看世界
年輕人不是反感親戚,而是有代溝沒有辦法去交流,因為年輕人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城市裡面,親戚大部分生活在農村,消費觀念,思想觀念,特別是生活習慣,交往的言語等差別都非常的大。
年輕人更多的習慣是用手機交流,談論的話題無非又是圍繞年輕人的結婚這個話題。所以年輕人跟這些親戚在交往的時候,愉悅感根本是沒用的,有的只是上一輩的壓力下的不得不去應付,所以才會產生反感。
親戚,再過幾十年之後,可能真的是很少的。因為大部分都獨生子女,所以你就是想要親戚,真的是很少了。或許這就是城市社會,帶來的一個效應吧。因為農耕社會需要大家族,來抵抗天災,城市社會不需要。
或許50年60年之後,有個孩子問什麼叫親戚?
-
8 # 好心情休閒劇
不得不承認人很自私,親戚的作用就在於限制提醒晚輩對長輩盡義務,以及要遵循一些傳統家庭道德倫理來行事,而年輕人都想活出自我,盡情地享受,不願意對長輩盡義務,總是願意與家庭以外對自己認可與追捧的人在一起!我從立事以來就明顯地感覺到了自身所存在的這種問題,但是很多時候會壓制自己這種本能的自私,強迫自己即使累點、苦點、受點委屈也要在節假日時候,以及家庭成員中有困境的時候,去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9 # 滬漂王大毛
社會在變,人也在變。原始社會的時候還都是公有制,大家有什麼都一起分著吃,分著用。隨著人類的進化,慢慢的很多東西都變成了了私人享有!而在社會發達的今天,很多人對於親戚好像都沒有什麼概念了,大貓覺得有以下原因。
1.思想觀念的不同人和人之間都有差異,更何況兩個觀念不一樣的家庭,很多親戚不是大家不想和他們交流,只是大家在一起並沒有什麼共同語言,這樣在一起聊也就沒有什麼話題。現在很多年輕人接受的新鮮事物很多,可能親戚們一時半會也接受不了。
2.遇到親戚就是問一些私人問題這個我想大多數年輕人都或多或少遇見過吧,逢年過節遇到自家親戚的時候,他們就問有沒有物件,工資多少錢,現在在哪兒工作…有時候有些問題問的讓人沒法回答(當然了,這可能也是一種關心,但是大多數人還是不願意回答的,除非哪些工資高,又有物件,過的風生水起的人)。所以也就不願意與親戚交談了!
3.攀比之風這個在親戚之間還真有,有些親戚就喜歡拿自己家裡有的東西來和別人比較,讓人一下子就可以看穿他們的把戲,可是他們還是要在哪兒表演,所以只好不說話或者遠離他們咯!
-
10 # S女王成長日記
畢竟是血親,年輕人一般是不會反感的。反感的,可能是部分親戚待人處事的態度。我之前有個親戚,還是某醫學院校大學教師退休。我剛到成都租房子上班的時候她在我那兒玩了幾天。我每天早上我都六點過起床給她做早飯,因為老年人不習慣在外面吃,晚上也是在家裡做飯吃。因為出去吃飯她會特別多的要求。他回家之後就給其他親戚宣揚我住的地方好可憐呀,只有一間小小的房子,臉色還蒼白,肯定是因為性生活多了。。。。要知道年輕的醫生的收入,只租起一件小的那種酒店式公寓的房子,因為當時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非常嚴重,所以臉色非常蒼白,身體也不太好,並且那時候我根本沒有男友。。。。她看到臉色蒼白作為長輩,非但沒有關心我的身體,而且作為貶低性的口吻八卦他人生活。。後來我知道了再也不想接待她了。。。雖然出於禮貌還是見了兩次,就沒那麼熱情了。
-
11 # 飯特稠的喜悅
因為年輕人的素質越來越高了。宗族是有血緣關係的人在生產力底下的時代互相幫助互相依靠的產物,是生存的必要產物。現在社會早已經不必考慮生存問題,所以宗族的弊端也就顯現出來了,在內部弱者成為強者的累贅。在外部,宗族觀念衍生出的裙帶關係,人情關係,面子關係,嚴重的阻礙了社會的正常執行,甚至導致貪汙腐敗,導致很多弱者擠佔了沒有關係的優者的空間,導致了人情關係大於規則等等。
-
12 # 喬小錘
一家人約好時間吃飯,如果你混的好,即使你遲到,全家等你一個哪怕等上幾小時,如果你混得不好,遲到幾分鐘,一般就給你去個電話:喂,我們餓啦,先不等你啦……看清楚了,就這麼現實!而且你要是混得不好哪怕你不欠他人情,他也會擺起長輩臉孔一直給你講大道理埋汰你,一即使他自己也做的非常差!非常虛偽,一不是偽善!
-
13 # 莽夫逐日
反感這個詞用的極為不恰當,感覺這標題像是一個初中人提的一樣。
作者應該把“很反感”這個詞刪掉,普通小孩跟長輩最多就是存在代溝罷了,而且“代溝”這個詞僅僅適用於80年代以前,如今這個資訊化時代,沒個二三十年根本不會產生真正的代溝。
提問者所說的反感,跟多想表達的是,不願意接受上輩的教誨,感覺很囉嗦很多餘,因為已經有父母在管自己了,為什麼“其他人”還要教育自己?
這種情緒會伴隨著你,整個初中以及高中,甚至大學。
-
14 # 北弋l張家起靈
你有一個親戚,長期住在你家,把你父母當下屬來用,每次放假他比你還先到你家,吃你的,用你的,你的電腦永遠自己不得用,你家電視永遠都必須放動畫,他家小孩永遠都是一副我最小了不起的樣子,晚上睡你的床,說不得他小孩,每次到你家來玩都要你家去接,去啥親戚家也要讓你家去送,麻煩永遠都扔給你家,你父母給他辦事情,東奔西跑的結果就來了一句辛苦了,仗著自己這些年有錢了,來你家就像太上皇一樣啥都不幹,他家小孩去亂翻你的東西也說不得,還不能給他臉色,說不得,不然就會小氣發脾氣。
愛蒙愛蒙匹,這種親戚拿來幹啥?你告訴我,我tmd真的是受夠了些種極品親戚。
-
15 # A揹包的流浪客
總用自己落後的老思想,老觀念看事,時代在進步,有些親戚大字不識一個還總喜歡發表無知的言論,你算那個樹枝上蹦下來的啊,總是坐在井底看世界,
很多年都見不到一次,見面先問你幹啥的,一月多少錢,有物件沒,如果沒有物件工資又不高。他就開始以長輩的身份用無知可搞笑的觀念教育你。
-
16 # 沙1沫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很反感親戚,不想和親戚交流?
對於這個問題,沫沫是深有體會啊,沫沫家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好多親戚,沫沫與提問者一樣也不喜歡與他們交流,也會有一絲絲的反感吧。那麼今天沫沫就來說兩個小故事:
故事一:小花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當然也沒用什麼富親戚,大家也都相處很融洽。而早早懂事的小花立志要出人頭地,於是一走出校門就背井離鄉來到了上海,頂著烈日走進了人才市場,在熙熙攘攘的擁擠中,小花找到的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小花非常珍惜自己得來不易的工作,所以工作非常努力,而且從小吃苦耐勞的性格,讓小花不畏嚴寒酷暑,只要出成績她什麼苦都能吃,什麼委屈都能受,所以領導相當的賞識她,第一年年底,小花已經從一進公司的3000塊錢加薪為七八千了。
過年回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坐在一起嘮嘮很正常,這時候小花就成了他們話題,小花的父母覺得女兒為他們長臉,那個高興啊。這時候出來個聲音,她是小花的舅媽,家裡四五個孩子,一個個的都不長進,也不管父母幸不幸苦,一天天的可能折騰,而舅舅舅媽又覺得自己沒有給孩子富裕的物質生活,所以特別縱容,而平時小花的父母明裡暗裡的也幫他們不少,正好舅舅家的大表妹在上大學,而二表妹在上什麼自費藝校啥的,小花也不清楚。舅媽說:“小花,你自己一個月也用不了七八千,你就每個月給你二表妹打2000塊錢吧,大表妹就不用你管了。”聽了這話,小花是相當的無語啊,就先不說上海的消費本就高,小花自己都捨不得花2000塊錢租個房子,還住著公司的集體宿舍,舅媽一開口就是2000,還每個月都打,真不知道舅媽是憑什麼能說出這樣的話?雖然小花父母替女兒拒絕了,但也讓舅媽把小花恨下了,逢人就說小花多麼的忘恩負義,多麼的狗眼看人低,嘴長在人家身上,誰也擋不住對吧?自那以後,小花對親戚的態度越來越冷淡,以至於後來一年到頭的難見一面了,即使過年見了,也只是客氣幾句。
那麼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小花的?就是有些人的貪得無厭,他頂著長輩的名義,希望你言聽計從,一旦你違背了他的意願,他就覺得你駁了他的面子,而且總覺得曾經對你有過一星半點的好,你就真的應該湧泉相報,那麼沫沫試問?你是生了人家?還是養了人家?還是說給了人家再造之恩,有些人啊,簡直是不可理喻!
故事二:小明來自於一個還算富裕的家庭,所以工作兩年後,在父母的幫助下走上了創業之路,
雖然公司規模不大,但也做的風生水起的。親戚們眼看小明的公司越來越好,就動起了心思。先是大姨,大姨家一兒一女,女兒已經出嫁,兒子成天遊手好閒、不學無術,上了個專科三年談了十八個女朋友,可想而知在學校的狀況了,畢業後也是這裡幹兩天太累,那裡幹兩天工資低,反正也是心比天高了。大姨就給小明打電話,要小明把表弟安排在公司,幹個管管人的事兒,小明是知道表弟的,就沒有答應,大姨倒也沒說什麼,就是再見面的時候不是拉著個臉就是冷嘲熱諷的,說什麼發達了,看不起這些個窮親戚的,寧願相信外人,都不相信自家人啥的。接下來輪到小叔出么蛾子了,小叔想啊,我們才是真正的自家人呢,小叔就跟小明說,不行讓堂弟去給你幫幫忙,不開工資也行,只要長長見識,年底給點零花錢就行,反正我也幫過你爸不是,你就當幫叔管管你堂弟。這個更有意思吧,說白了就是直接要股份,小明當然不能同意了,他可記得自己上初中那會兒,家裡還不富裕,有次父親跟小叔借錢的場景,小叔扔給父親200塊錢說,那施捨的嘴臉說“不用還,反正你也還不起”,那一幕還歷歷在目,小叔竟然要求小明替父報恩了,小明也給婉拒。就這樣小明父母落了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的名聲,如今小明已經把父母接到身邊,那些個親戚也只是偶然見見,小明是能避就避。
真可謂是:惜家徒四壁,四方皆為陌路人;今大院深宅,遠近之親如潮湧。可惜沒有人是傻子啊!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年輕人反感他們,而是真的讓人很無語,比如你三十沒結婚,有些親戚就開始幫你介紹物件了,初心很好,可介紹的不是離異有孩兒,就是身體有缺陷,說什麼這個年齡已經找不到好的了,就講究著吧,沫沫就想說,你咋不讓你兒子女兒講究呢?要麼就是互相比較,誰家孩子在哪裡買房了,誰家媳婦可兇了,竟是一些張家長李家短的話題,讓人一聽就頭大,成天工作就夠忙的了,哪有功夫應付這些啊,慢慢的也就越來越無話可說了。
最後沫沫想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別總是尋思些有的沒的讓人討厭!
-
17 # 泰山木32140178
一、除了家人,從小至今,接觸的是幼小中高大學的同學,單位和社會的人,缺乏交流。
二、孩子稍大點後很少跟家長走親戚串門,親戚進門最多說一句問好的話走人,因為看見的親戚之間的打聽、顯擺、說教,非常反感。
三、不管城市農村,近10多年的孩子,業餘時間多用在r接觸的多是書籍,網路,手機,酒會,舞場,親戚家真成了冷門。
四、親戚之間,因經濟利益糾葛產生矛盾:借款不還、合作反目,贍養不均,遺產繼承、貧富不等原因。
五、生育限制帶來人口少,親戚少,走動少,干擾少,只有獨生子女的孤僻心理不少。
-
18 # hushouchang
無論是朋友還是親戚,近與不近,親與不親全在於互動的勤疏遠近。常走動,勤來往,互相支援幫助的親戚朋友,無論居住相隔多遠,彼此都會時常互相問候,心心相連。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普遍提高了,但社會競爭十分激烈,人們為了生計,整天忙於疲命,無暇顧及其它。加之鋼筋砼的禁錮,上班是辦公室和車間,下班老婆孩子樓房中,人們遠離了過去住平房時的相互溝通和聯絡,遠離了過去走親訪友的熱情,一切只圍繞自己的小家窩轉,長此以往,自然而然地遠了親戚,疏了朋友。但已形長自然而欣慰的規律和毫無另感的認知。所以現在不管是朋友還是親戚都已變的不那麼的重要,也不被重視了。
-
19 # 心有乾坤8
年輕人反感親戚,這也不足為怪。因為只有與你有血緣關係的人才去關心你關注你,有時也許說一實話甚至不太中聽,又恰恰現代的年輕人極敏感,礙於情面又不好怒懟,久而久之只能退避三舍,至使疏遠各不相住來。要說是貧富,城鄉的原因這有點抵毀他們啦。
-
20 # 冰糖銀耳蓮子羹
1、年輕人越來越注重隱私,不願意輕易將個人資訊曝露出來。身高、體重看的出來的,沒辦法避免,收入、感情、工作等問題,不好說。問你什麼工作,可能你說半天人家也不明白,白費口舌;收入,說多了,人家可能嫉妒,少了,人家瞧不起;感情,說沒有,人家說你要求高,說有,則打聽個沒完沒了,任意評價。就將脫光了衣服供人展覽,誰願意。
2、不想被別人說三道四。特別是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住在一起,沒事就討論東家長西家短。自家的爸媽有時也愛顯擺,不管好的壞的都說,就給這些人提供的談資。這家孩子一年掙多少錢,那家孩子就天天在家待著,那家剛離婚,這邊孩子沒人管等等。這些破事,有幾個人真關心的,都是沒話找話而已。
3、長期不在一起,來往稀少,感情變淡。人情往來,多來往才有感情。現在東南西北各住一方的不少,一年回一次老家也大把,親戚比陌生人也好不了太多。除了特別嫡親的,一年上頭都說不了一句話的人,見了面也不知道說什麼,點頭個打個招呼問聲好就是了。
4、現代年輕人的消遣越來越多,反而越來越不注重交流。電腦、手機、PAD,電影、電視劇、影片、遊戲,玩個天翻地覆,可以一直宅在家。爸媽是沒有辦法,要提供吃喝,其它人,算了,能不應酬儘量不應酬吧。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以後的親戚會越來越少,大家也都習慣了私人化的生活。但總歸是親戚,再怎麼也比陌生人好一些,在這個冷漠的社會中,還是可以保留一絲溫情的。
回覆列表
不是討厭親戚這類人,而是討厭的人裡恰好也有親戚。就像之前說的,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那群壞人變老了。
不管是不是親戚,那一類人,你都會討厭。比如,過年到你家會說,成績如何?或是工資咋樣,又或者房子買了,車子買了嗎?談物件了嗎?而且,根本不給你回答的機會,會緊接著說我家的孩子怎麼樣,我朋友的兒子工資多高,物件多美or多帥。。。。。TA不過是來炫耀一番,找一下優越感。這類人是你的同事,或者是你的同學,你也一樣討厭。
而且,現在的年輕人和好多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你的四舅姥爺進屋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談吉他有什麼用,又不能當飯吃。你和他有什麼可聊?試想一下,如故他進屋的第一句話是,哎呦,你也喜歡xxx?你能會討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