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2
回覆列表
  • 1 # 最北一米

    1.可以使用25∽40w白熾燈,老式燈泡。

    2.做一個保溫箱,燈泡的大小要看你保溫箱的空間多大,保溫效能怎麼樣,這個要你要自己去試驗著來,誰也沒有的準確資料,以能達到37.8-38攝氏度為宜。 孵化期要21天,人工孵化,有的能到21.5天,溫度 1天-18天 溫度控制在37.8-38度,18天-21天 溫度控制在 37-37.2度。

    3.個人建議你做個熱水袋,用熱水供熱,蛋放在熱水袋上。

  • 2 # 好多章魚

    燈泡孵化小雞的關鍵是溫度一定要穩定。箱子大一點溫度變化要平穩希。而且在箱子內部溫度一點要均勻。照度一點要暗希(光輻射熱能小點)最好用2個功率大一點的220V燈泡串聯接於220V的電源上。

    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接一個溫度控制儀,設定好溫度。讓其自動化開關電源。在方便的話到廢舊門市撿個儀表風扇(注意電壓)和電燈泡並聯工作。

  • 3 # 牧業港灣

    《如何給蛋雞補充光照?》

    養雞戶為保證蛋雞多產蛋,需適時補充光照。在給蛋雞補光的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光色應用合理

    光色不同,波長各異,對產蛋雞的影響也不同。在其他飼養條件都相同的條件下,養在紅色光線下的母雞要比其他顏色光線下的母雞產蛋率明顯提高,一般可提高20%左右。

    二、時長穩定得當

    給蛋雞補充光照一般從19周齡開始,光照時間要由短到長,以每週增加30分鐘為宜。當每天的光照時間達到16小時,應保持穩定光照,不能時長時短,最好的辦法是每天早晚各補充1次光照。

    三、光強均勻適宜

    對於正常的產蛋雞,所需要的光照強度一般為每平方米2.7瓦。多層籠養雞舍為使底層有足夠的照度,設計時照度應提高一些,一般為每平方米3.3~3.5瓦。所以,雞舍內安裝燈泡以40~60瓦為宜,一般燈高2米,燈距3米。雞舍內如果安裝2排以上燈泡,應交叉排列,靠牆的燈泡同牆的距離應為燈泡間距的一半,還應注意隨時更換破損燈泡,每週將燈泡擦拭1次,以使舍內保持適宜的亮度。

    避免黑暗時或光亮時突然開燈、閉燈,對雞造成驚擾引起應激反應,應在天未黑時或天已有一定亮度時開燈、閉燈。

    四、光照影響雞群產蛋率的原因:

    如果日照時間縮短,光線對雞體的作用減少,使雞腦垂體前葉的促性腺激素分泌量降低,從而導致雞群產蛋率下降。

    五、提供人工光照的方法:

    一般從自然光照少於12小時時開始提供人工光照,補足到每天光照時間14小時左右。補充光照,採用每天兩次開燈照明的方法較好,即在每天早晨6點開燈至天亮,晚上天黑開燈至20點,每天開關燈時間不必變動。補充光照時,電源供應要穩定,舍內每平方米以3瓦左右光照為宜,燈距地面約2米,燈與燈之間距離約3米,舍內光線照射要均勻,食槽與飲水器應放置在燈泡下面。

    六、雞群適宜的光照時間:

    雞群開產後,每天適宜的光照時間應是14~16小時,照度以10勒克司左右為宜。光照時間不可隨意變更,特別在產蛋後期,更不宜降低光照強度或縮短光照時間,也就是說,光照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否則會大幅度降低產蛋率。

    注意事項:

    對於健康狀況不良、發育較差、體重較輕、以及不足6個月齡的雞群,一般不進行人工補充光照,或推遲一段時間再予補充,否則達不到提高產蛋率的目的,即使一時的提高,也會很快早衰,反而使全年的產蛋率有所減少。

  • 4 # 養殖暢談

    蛋雞加光用多少度燈泡好,光照過強引起雞子性早熟,影響雞子休息,啄肛,啄毛,光照強度只要雞子在雞舍能夠看清料槽在哪,正常進食就行,人在雞舍能夠看清報紙上的字即可,那麼雞子每天需要多久的光照時間呢?首先蛋雞分為育雛期,育成期,產蛋期。

    1.育雛期:一般以40瓦燈泡照明。兩週最好給予24小時光照,以後逐漸降低光照,使其能適應黑暗環境,利於脫溫。

    2.育成期:育成雞每天光照時間有原來的10小時逐漸縮短為9小時,以後維持到8小時至16周齡(根據體重靈活運用)

    3.產蛋期:改變預產階段光照延長的幅度,保持每週繼續延長20-40分鐘,在27周齡達到15.5小時或16小時,以後保持穩定,在淘汰前5周克再延長光照1小時,光照強度以人在雞舍中間可以看清報紙內容即可。

  • 5 # 老周說三農

    蛋雞加光用多少度燈泡好?

    在其他飼養條件基本滿足蛋雞的需要條件下,光照是否合理是雞群能不能高產的關鍵因素。

    母雞開產後,光照時間只能增長,不能縮短。開產後,如果減少光照時間,就意味著減少產蛋。光照強度與產蛋有一定關係,過暗會不利產蛋,過強又會使雞顯得神經質,容易驚群,常常發生相互啄鬥現象。一般安裝多在1.5—2米高度,採用25瓦燈泡就可以。燈泡的行間距1.5米左右,儘可能使光照均勻,以滿足產蛋雞對光的需要。

    一般從21周齡開產開始,每天讓雞見13—14小時左右,以後每週增加半小時,一直增加到17小時為止,以維持產蛋高峰,就是雞群達到80%的雞產蛋時。維持一段時間後,大約2—3個月的產蛋高峰後,如果產蛋雞的產蛋率下降時,還可以在17小時光照基礎上再增加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

  • 6 # 禽之養殖有道

    你好,咱們這邊建議只要雞群的體重達標,105天開始加光照,從13.5個小時開始加,每週贈加半個小時,直到產蛋率在5成左右,光照時間在16-16.5小時就可以了。130天的光照應該在15個小時左右,現在自然光照應該就足夠了,但是陰雨天氣需要額外加光照,只要保證每天的光照時間就可以,無論是早上還是晚上加光照都可以,但是一定要保持規律性

  • 7 # 閩鄉樂樂

    光源在養雞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出殼到淘汰,都離不開光照。間接的說就是在養雞過程中,雞群成活率如何、健康率如何,以及大家最關注的產量如何等,均受光照的控制。但是,想要達到更高的養殖效益,還必須要知道,不同大小的雞群採用光照強度不同、時長也不同。

    雞的一生中,需求的光照強度和時長最多的是在育雛階段,尤其是剛出殼一個星期內,為了使雛雞更快學會自己採食,並隨時可以吃到食物,提高成活率,儘量要保持24小時的光照時長。育成階段也不能忽視,光照強度過高或者時間過長,都會影響雞群的健康和產量,如果光照強度太高,雞群會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其健康狀態可想而知。時長不足母雞則會導致母雞早產,影響其產蛋效能。

    蛋雞在育雛期和育成前期的光照時長可以參照普通肉雞,育成後期和產蛋期就需要加強。育成階段前期基本上達到14小時就可以了,後期應該逐漸加長至16小時左右,在產蛋期間儘量要保持,尤其是在產蛋高峰期,不過在產蛋後期可以視情況適當的縮短,但是不能一下就縮短至14小時,應該隨日齡的增加逐減,每天的縮短時長不大於30分鐘為宜。在我們閩西地區,蛋雞的光源一般為白熾燈或節能燈,燈泡瓦數在25~45之間,間距以不超過3米為宜。

    考慮到雞群對光照的依賴性,我們在育雛的時候最好是有季節性的選擇。比如在秋季繁殖的雞苗,因自然的日照時長越來越短,很容易造成母雞早產的情況,雖然可以採用人工補光來改善這個問題,但是在規模化養殖的情況下,點點滴滴的投入,到最後核算的時候,會發現也是一筆很大的成本消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孩子看病過程中,你有過和醫生爭執的經歷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