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慈禧憑什麼能統治清朝那麼久?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經濟網】

    男與女

      在男權社會中,做女政治家很難;在一個男人應該負更大責任的衰落的帝國裡,做女政治家則難上加難。本來,女人從政,在中國傳統輿論裡,或者是“妖精”,或者就是“禍水”;即使其使用的一切政治手段,都與男人並無二致,也額外要得到輿論的加倍譴責。慈禧引起華人或者外華人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因為她是個女人,一個末代皇朝神秘的“妖精”和“禍水”。在一個以男權為傳統的社會,慈禧所要面對的是“女人亂政”必亡國的邏輯結論,而不僅僅是內憂外患。

    跟男人比或者跟女人比,都需要看可比度。那麼,男人中能夠比的,就是各位末代的皇帝了。而女人中可比的,則只有武則天。末代的皇帝從胡亥或者子嬰以降,至朱由檢,多逢衰世和亂世,既便意圖崛起,也是無力迴天。而慈禧以堅強的決心和成熟的手腕,在晚清列強環伺、千年積患的空前危機中,不僅創造了中興的局面,而且啟動了中國的歷史性變革,其業績又有哪個衰世的男人能比?男人當政的傳統王朝,沒有給女人應有的地位,但慈禧當政於亂世之中,卻給了無數男人——而且是漢族男人出將入相的機會,這又是哪個男人能夠相比?

      即以女人相比,武則天也許可以稱得上惟一可以比肩的了。惜乎人們對武則天的評價完全是高於慈禧太后的。毛澤東稱武則天是“治國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宋慶齡高度評價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的確,尚在高宗時,武則天就上疏建言12事,其中有勸農桑、薄賦斂、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進步的主張。高宗皆略施行之。則天稱帝后,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她又重視農業生產。延續了大唐盛世。

      但是,慈禧並沒有那樣搞酷吏政治,獎勵告密。如果說武則天功大於過,那麼,歷史上其他“女人干政”的例證,也斷難以和慈禧相提並論。漢初呂后誅殺諸舊臣;毒死又斷人手足,挖眼睛,造成“人彘”。西晉皇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淫蕩成性,重用外戚宦官,殺害賢良。北魏孝文帝的幽皇后與宦官狼狽為奸並公開淫亂,並且和她的母親常氏一起尋求女巫,禱告孝文帝儘快病死。北魏宣武靈皇后,毒死親生兒子元翊,並濫殺無辜,搞垮北魏王朝。唐中宗之韋后,用垂簾聽政之法干政,並陷太子於死地;後又毒死中宗,立中宗幼子李重茂為帝,自己以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以上數例,均反證出慈禧的執政能力,實可謂為天下女人翻了案。

     對政治人物的評論,一般習慣於把道德作為首要座標。如果道德成為一個首要指標,恐怕沒有幾個政治人物能夠過關。其主要的依據在於:天子一怒,天下遭殃。因為因政治領袖人物而死亡的百姓恐怕是擺在我們面前最殘酷的現實。其實,政治人物的評論,更應該從現實主義的角度看待,即便從道德的角度而言,也應該分清公德與私德。現實主義講執政者所處環境和歷史條件對其行為的約束性。因此,本文在此無意捲入“翻案”之爭,只是從慈禧所處的不可抗拒的環境條件的角度出發,多少還原一些一個真實的政治人物的形象,點明歷史政治人物的複雜性而已。

    晚清中國處於衰亂之世。其治國難度遠遠大於則天的時代。晚清中國的失敗,是歷史積累的結果,並非是政策性的、對策性的結果。多年來,論者習慣從結果論英雄,並假設一種可能存在的“合理”的對策以解決當時的內憂外患問題。須知,慈禧本人在那個男權當道的社會,其實並沒有完全的決定權,重大對策都是在討論和各種牽制中決定。

      藉助西方歷史資料和私人檔案,美國學者斯特林?西格雷夫在《龍夫人》中認為,“慈禧太后不是惡魔,而是一個富有魅力的女人,有很多顯而易見的怪癖。在一個女人被當作痰盂一樣對待的帝國裡,她極力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在1861年咸豐皇帝去世之後,她成了各派政治勢力用以支撐門面的擺設。有論者認為,在這樣一個嚴酷、惡劣的政治環境中,在險象環生、危機四伏的紫禁城裡,作為一個女人,為了避免成為他人刀俎之下的魚肉,慈禧一生都在做著艱苦卓絕的努力。在西格雷夫看來,慈禧從來就沒有實際控制過這個帝國,她只是那些握有實權的男人們的擺設:先是恭親王,後來又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此論雖有些過頭,但也說明了慈禧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專橫跋扈,她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各種男人力量圈子的“平衡者”。

      百年以來,其實眾多的評論都是建立在性別歧視和男權意識的基礎之上的。有論者認為,如果不是道光誤立奕詝,“清代歷史上不會出現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局面,不致以一個淺薄無識的婦人手握定中國的命運達四十餘年,當可斷言”。又說“慈禧雖有才具而實無見識,所以晚清中國的命運,才會在她手中變得衰敗沒落,終至有亡國滅種之虞”。

      歷史資料證明,慈禧太后並非“淺薄無識”,她曾經親自教身邊女官、侍者學習國學以及西洋知識。而所謂在她手中中國的命運變得衰敗沒落,更是顛倒因果的結論。同時,假設一說,更不能代替歷史的真實性。也有論者對慈禧的本性進行歧視。比如認為“西太后原是個陰險狠毒、睚眥必報,狐狸其貌而虎狼其心的潑婦人”。此處應該反問的是,處於當時那種險惡政治鬥爭環境中的人物,無論男女,是否都差不多?為何偏用如此歹毒的語言描述一位政治人物,是否因為她是個女人?在權力鬥爭的頂峰上或漩渦中,沒有手腕本不能自存,何況還想實現政治抱負呢。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心狠手毒是一種必備的政治技巧,沒有這點能力,如何能對眾人之事負責?

     慈禧首先是個女人,這毋庸置疑。但因為其為女人,在男權意識盛行的國度和時代,女人把持國政,當然受盡懷疑和攻擊。這是男人們的本能敵意,和慈禧的治國手段其實並無多大幹系。在眾多的評價慈禧太后的著作中,曾經長期服侍慈禧的德齡當然最有發言權了。德齡在《慈禧後宮實錄》中,給我們展現了曾經統治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古老帝國的老佛爺的另一面:她只不過是個女人。她有著普通女人對美的追求、對青春的渴望的情感。她寫道:“"啊!青春!’她很溫柔地說,"這是天賦予人的一種最可寶貴的恩物,所以人必須竭力愛惜它,設法把它積儲起來;即使老了,也得如此!’”

     1900年9月12日的《字林周報》(《字林西報》的星期日副刊)寫道:“的確,皇太后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婦人,我們從《倫敦與中國郵報》上月3日所發表的下列文字中,可以瞥見這位昔日女僕之品性的另一面:皇太后的真實品性是一個無關緊要而又難以弄清的問題。她的形象已經被描繪得五光十色,不過陰暗仍是其主調。”但是,一位美國駐華公使夫人的記述告訴我們,“無論內心深處多麼憎惡這些"外國魔鬼’,皇太后在表面上或言辭上都沒有絲毫的流露,"她看上去很快活’”,“她的臉上充滿了善意,見不到一絲殘酷的蹤影”。“她非常親切,當我們接過遞上來的茶時,她上前一步,向我們頻頻舉杯……又說道"我們彼此一家,普天之下都是一家’”。這是經歷了庚子變亂之後,慈禧以女性的魅力挽救中華帝國的真實寫照。

      因為是當權女人,所以容易遭到憎惡,也因為是女人,所以容易被人同情。有人認為,辜鴻銘在慈禧太后過70歲生日(1904年)時候曾經當眾脫口而出:“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但是,僅僅四年以前,在《我們願為君王去死,皇太后啊!》一文中,他為慈禧太后辯解:“她統治中國四十年來,真是歷盡重壓,疊遭變故。儘管個人生活十分不幸,卻一直指導、關懷並分擔了她苦難臣民的命運……無論她會有什麼缺點,至少她維持了中國的秩序。單言她的性別、她的年紀和她那眾所周知的個人生活的不幸——年輕時希望的破滅,長期的孤獨的寡居生活,為帝國操勞,替兒子擔憂。她惟一的兒子(同治帝)突然死去,對這個慈愛的母親是最殘酷的打擊,如今所留下的,只是一個飽經憂患的皇太后和歷盡痛苦折磨的母親之孤寂的心靈——所有這些考慮,我想肯定可以使那些愚昧無知、肆無忌憚的報紙,特別是那些由文明的歐洲人所經營的報紙,免除對於皇太后陛下個人生活不合宜的中傷。”這些複雜的認識,無疑反映了慈禧複雜的人生。

      內與外

      慈禧後期還政,但是大多數時間裡她仍是決策的核心人物。在其執政時期(1 8 6 0~1 9 0 8年),面臨內憂外患,她實現了君臣和衷共濟。洋務運動中朝廷勵精圖治,虛懷納諫,整頓綱紀。尤為甚者,她果斷改變大清的規矩,大規模啟用漢臣,從而創造中興局面。沒有慈禧,就沒有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為中國現代化的起始,當成定論。

    對漢臣的倚重,首推曾國藩和李鴻章。後者“坐鎮北洋,遙執朝政,凡內政外交,樞府常倚為主,在漢臣中權勢為最巨”。他們二人去世相隔近三十年,慈禧在他們去世後均表達了萬分的痛惜。比如,李鴻章因為和列強周旋(主要是和沙俄談判收復東北)時累死,尚在迴鑾途中的慈禧太后“為之流涕”,“震悼失次”。對於多年前去世的曾國藩,在她與曾國藩子曾紀澤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她的心理。她說:“也是國家運氣不好,曾國藩就去世了。現在各處大臣,總是瞻徇的多。”當曾紀澤說“李鴻章、沈葆楨、丁寶楨、左宗棠均忠貞之臣”時,慈禧說“他們都是好的,但都是老班子,新的都趕不上”。此語既表達了她的惋惜又表達了她的用人之道——一種放眼長遠的戰略。

      於內政方面,慈禧一直被當成守舊派的總後臺。其實,從其對待不同派系的態度,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在各種政治勢力之間迴旋縱橫的政治家,而不是簡單的用一種標籤就可以定性的人物。她有個基本的執政底線,即不能威脅其個人的權力。在此基礎上,她一直支援洋務派,但是又經常遭到清流派和頑固派的抵制。為了教訓這兩個朝中重要派系,她採取了相當策略的手段。比如, 1 8 6 6年洋務派擬設天文算學館的議案一出,馬上遭到文淵閣大學士倭仁的反對。他認為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以中國之大,“不患無才”,“何必師事洋人”。慈禧見倭仁如此頑固,即令他從全國範圍保舉數員精通自然科學的中國教師,另行設館授徒,與洋教習比試一下。

      倭仁經過一段時間,一個勝任的人也找不到,最後說“奴才並無精於天文、算學之人,不敢妄保”。不過,倭仁心中還是不服的。慈禧便安排他去總理衙門上班,要他知道和洋人打交道的難處。為了避免和洋人接觸,倭仁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故意從馬上摔下來而請長假,當朝廷免除了他的職務後,他就“豁然痊癒”了。

      在治理清流方面,慈禧也是很有手段。中法戰爭期間,清流代表人物張佩綸高論戰事,指手畫腳,對洋務派的軍事外交政策不屑一顧。慈禧乃順勢任命張佩綸為“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張的遭遇可想而知——最終逃跑,而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後來論者認為張“以書生典兵,甲申馬江之敗,身名俱裂矣”。最近又有論者認為朝廷讓張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其實是對張佩綸實行的保護措施。只是他自己不爭氣,毫無價值地葬送了福建艦隊,民憤極大。清政府給以懲處,這是張佩綸咎由自取,並非什麼慈禧太后"瓦解清流’的陰謀”。即便不是陰謀,也可見慈禧用人方面的不拘一格和平衡技巧。

      至於義和團事,一般認為慈禧頑固地對八國的宣戰是其仇外的例證。此事的關鍵,在於她是否真的是控制局面的幕後策劃者。

      綜合學者們的考證及多種記載,有四股力量影響甚至控制了慈禧:一是義和團本身把慈禧嚇得半死。慈禧的確被嚇壞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她後來對她的御前女官德齡所說的話中得知:“我本可以及時頒佈諭旨,制止拳民……但端王和瀾公二人卻信誓旦旦地跟我說,這些拳民是上天派來的,能使中國擺脫所有我們所憎恨的洋人。”接著,她補充道:“我做夢也沒想到這場拳亂會給中國造成這樣嚴重的後果。”

  • 2 # 社會我亮哥

    說慈禧是一個沒有什麼真正的政治本事的女人,那肯定是大錯特錯了,慈禧是中國近代第一罪人,但罪人歸罪人,她在政治上的才能卻是實實在在的。慈禧憑什麼能統治清朝那麼久?一,政治才幹。慈禧的政治才幹在三件事中得到充分展現。一是辛酉政變,政變之前太后與肅順等八大臣的勢力是旗鼓相當、難分上下的,但慈禧卻透過周密計劃打了八大臣一個措手不及,最後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登上大清最高權力的寶座。二是在與恭親王奕訢的政治博弈中,她充分利用自身的政治優勢,硬是將奕訢,這個辛酉政變的同盟者,自恃有功的皇六子以欺君藐上的罪名罷革,後來的奕訢對慈祥禧那是恭恭敬敬,徹底臣服。三是戊戌變法中,剛開始的慈禧不顯山不露水,最後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且一出手就致帝黨於死地,使帝黨連東山再起的機會都沒有了。二,善於用人,並牢牢控制用人權。只要是對已有用之人,只要是實力派人物,慈禧都能為我所用,如辛酉政變中利用奕訢,在鎮壓發捻之亂時又重用手握重兵的漢族官僚,比如曾左李。在與帝黨的較量中,充分利用各方保守政治勢力對維新派進行反撲。三,慈禧憑什麼能統治清朝那麼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捨得賣國。大家別忘了近代中國是個半殖民地國家,在兩次鴉片戰爭之後,誰要想在中國政權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取得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援,慈禧是這樣,袁世凱也是這樣。

  • 3 # 愛歷史的老何

    慈禧絕對不是我們想象中那樣不堪,依靠政變登上權利巔峰的女人政治才能會差嗎?慈禧的政治才能十分優秀,並且慈禧能掌控清政府如此之久,並在列強各勢力下圍攻下堅持數十年,慈禧治國方面不能說優秀,但也過得去,不是在這個特殊時期的話,其實慈禧比歷史上很多皇帝要做的好,實施新政,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制,開設新學府都是跨時代的做法。而慈禧能當政這麼久,最重要的原因與他不計滿漢民族差異,任用李鴻章,左宗棠等漢臣並委以重職有決定性的關係,中興四大名臣可以說為她挑起了穩定整個大清的重擔!由此可見,慈禧能當政47年並非沒有原因!她自身也是相當具有才能。

  • 4 # 春江209237329

    首先,慈禧對驕奢淫逸生治的喪心病狂的貪慾,是對至上權力的追逐和攫取的最主要動機。如果沒有至上無比的權力做支撐,慈禧臭名昭著的奢靡生活是難以想象和做到的。其次,手腕狡滑多變,機關算盡。咸豐帝對內憂外患的處置手段,慈禧無不借鑑並加以發揮。在初期,聯合慈安和恭親王挫敗八大臣。爾後,又踹開恭親王。在帝后之爭中,又利用袁世凱。在內憂中,利用漢臣曾、左、李,壓制安內;在外患中,又大肆賣國,以保至尊權力。還有,封建皇權的世襲制,同治帝的短命,光緒帝的年幼,內憂外患的時局等也客觀上給慈禧對至上權力的攫取製造了偶然或必然的機會。

  • 5 # 蔣經堯

    清朝封疆大吏個個本事很強,手下軍隊經過跟太平天國長期戰鬥,戰鬥力也很高。如果他們造反,那麼清朝八旗軍恐怕是對付不了。那麼這樣說來,有一件事就很奇怪,那就是明明這些人都有可以顛覆清朝的能力,為什麼沒有一人造反呢?

  • 6 # 雁楠吃瓜客

    慈禧能夠掌控清王朝有歷史發展的原因,也有人的性格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是清朝末年,皇位繼承人普遍都比較弱勢。同治、光緒、宣統,跟慈禧比起來無論是氣場還是手段,都弱了幾十條街。與其說是皇帝,不如說是慈禧的木偶。清朝後期要是能夠出現一個皇帝,類似於康熙雍正乾隆等,或者次一點也行,也不至於讓慈禧給吃定了。

    第二是清後期,清王朝制定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制度,那就是垂簾聽政和大臣輔政制度。這個制度無疑給慈禧控制清王朝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和合法合理性。歷史上其他王朝來說,後宮干政都是大逆不道,萬一出現這種情況,不僅皇帝會不滿,而且滿朝文武大臣也會大力阻止。但清末相反,後宮攝政居然成了合法的事情。這簡直是給慈禧控制清王朝一個尚方寶劍。

    第三是清末的大臣比較弱勢。中國封建社會2000多年,基本上每個王朝都出現比較強勢的相權。所以很多皇帝都想限制或者取消宰相的權力。但只有清朝成功地架空了宰相的權力。這就造成了清朝近三百年時間裡,沒有出現一個名臣和權臣。同時也就對於皇帝或者王朝控制人來說,不可能出現制衡的大臣。加上清朝後期賢臣很少庸官很多。基本上從大臣來說無法和慈禧抗衡。只能乖乖地聽話。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慈禧在朝堂上一家獨大的局面。

  • 7 # 錢文祥593

    如果一個國家在他統治下,每況愈下是整個官隙集團出了大問題,而慈禧就是罪魁禍首,慈禧死後也是大清最後的喪鐘。

  • 8 # 歷史神秘人

    慈禧能統治晚清近半個世紀,不是她能力有多強,只不過她佔據著權力的最高點,用權力為栱杆去讓他人為她服務,說白了就是御人的平衡之術,蘿蔔加大棒,勉強維持了滿清的統治!

    清朝末年已經軟弱無能了,靠滿清的權貴根本不能維持統治,太平天國誰消滅的啊,那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人軍隊消滅的,滿清的八旗兵徹底廢物了,連條狗都大不了,所以滿清要想維持統治就必須依靠曾國藩等崛起的漢族勢力維持!慈禧很精明,讓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進入國家的決策層,他們也當各地的實權督撫,既然你慈禧給錢給權力,大家也就好過,維護你慈禧的權威嘛!但是慈禧是曾國藩等人,也防範他們,在中央慈禧用議政王奕欣來平衡曾國藩等人的勢力!奕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能力也是有的,後來和慈禧發動政變奪取了統治權,他就成了議政王。奕欣和曾國藩等人也是贊成向西方學習的洋務運動,慈禧就讓他們搞洋務運動,反正反對也沒用,好用就保留,沒用就放棄,這樣不就拉攏人心,讓開明的漢族勢力維護朝廷的統治啊,當然有奕欣在,可以遏制曾國藩等人的勢力嘛!

    當慈禧鞏固了自己的權力,馬上把奕欣給踢開趕回老家,自己管理朝廷。慈禧把李鴻章提上來,做中堂大人,相當於“丞相”了,一國總理嘛,非常重用你啊,李鴻章就成了慈禧的心腹。慈禧用李鴻章同時防範他,用翁同龢制衡李鴻章!翁同龢雖說是光緒的老師,可他是慈禧提上來的,因為翁同龢和李鴻章有私仇,當制衡李鴻章的人再合適不過了。李鴻章要辦北洋水師,北洋水師壯大後,戶部尚書翁同龢就拿各種理由不給北洋水師軍費了,以致日本海軍趕上來了!之後甲午戰爭戰敗,漢族勢力被打擊了,慈禧也就放心了,後來1900年慈禧發瘋對11國宣戰,最後戰敗,慈禧也逃到了西安,本來東南五省和列強簽訂東南互保協議,希望列強幹掉慈禧,大家推舉李鴻章做總統!結果慈禧沒死,慈禧立刻成了列強的狗,“以中華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心”極力巴結列強,當列強的狗,有列強罩著,李鴻章等人就不敢幹掉慈禧了,滿清還是維持了一段時間的統治,隨著慈禧和光緒的死,滿清也走到了盡頭,辛亥革命爆發,滿清終於覆滅了!

    慈禧並沒有多大的政治才能,她最出色的就是耍權謀之術,耍平衡之術,有奶便是娘,幹不過就投靠巴結,不是什麼好貨色,說白了就是會一點權謀的老妖婆,如果讓她一個人幹,絕沒有能力維持晚清統治,就是有像李鴻章這些有能力的人幫她罷了,慈禧就是個禍國殃民的瘋婆子!

  • 9 # 吳辰溪

    靠的是權力制度,只有整個權力制度不被破壞,三歲小孩當皇帝,不也好好的。何況慈禧有的是政治手段。殺人可沒少殺。

  • 10 # 讀史得間
    一是國無長君,這構成了慈禧能夠垂簾聽政的前提條件

    咸豐皇帝31歲去世,5歲的兒子載淳繼位,是為同治皇帝;同治19歲因天花和花柳病去世,沒有留下子嗣,然後4歲的載湉繼位,是為光緒帝;光緒帝於1908年去世,享年38歲,無子,3歲的溥儀繼位為宣統帝。

    從1861年到1908年,三任皇帝的即位年齡分別為5歲、4歲、3歲,一個孩子如何能當國,慈禧能夠垂簾聽政,當然與即位的皇帝年幼有關,這是她垂簾聽政的前提,如果國有長君,慈禧就不會有垂簾聽政的機緣了。

    英華人濮蘭德和白克好司在《慈禧外紀》中,寫了一段慈禧太后臨終前的話:

    “餘垂簾聽政數次,不知者或以為貪權。實則迫於時勢,不得不然也。”(出處:《慈禧外紀》卷下,中華書局1915年版,190頁)

    這句話當然是為自己攬權的開脫之語,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國無長君的情況下,慈禧垂簾確實是“迫於時勢,不得不然也”。

    二是慈禧代表了皇權,皇室也無人敢挑戰她的統治權

    1861年慈禧能夠在辛酉政變中擊敗咸豐安排的贊襄政務八大臣,除去其“先下手為強”等謀略不談,能夠確保她最後勝出的,是她作為新帝生母的身份。在朝中絕大多數大臣看來,兩宮才是皇權的代表,大清在,皇權就在。因此在辛酉政變中,慈禧天然佔據了道義和法統的制高點,這確保了其在與贊襄政務八大臣的政爭中,無論如何都立於不敗之地。

    在代表皇權的親貴中,恭親王奕訢和醇親王奕譞,是最有權勢的兩個親王。慈禧在與這兩位小叔子的關係中,佔據了絕對主導地位。1865年3月,慈禧突然襲擊,罷斥了奕訢,成功立威;1884年發動甲申易樞,奕訢不得不退回藩邸,一直到甲午戰爭中才得以復出。奕譞為人庸懦,對慈禧絕對服從,其子載湉被立為皇帝后,奕譞日夜驚懼,請求慈禧太后開去其所有差使,“為天地容忍一虛靡爵位之人,為宣宗成皇帝留一庸鈍無才之子。”

    最有權勢的兩位親王都對慈禧俯首帖耳,試問皇室中,還有誰會對慈禧的統治權發起挑戰呢?

    三是整體上忠誠於愛新覺羅氏,沒有招致皇親國戚的反對

    慈禧太后沒有讓外戚專權,確保了對愛新覺羅氏的忠誠,也是她能夠持續掌權的重要因素。她掌權47年,沒有給人留下外戚攬權的口實。

    我們先來看看,她是怎麼對待外戚的。慈禧掌權不久,就封她的大弟照祥、二弟桂祥為三等承恩公,其父親、祖父、曾祖父被追封為三等承恩公,但這樣的封爵是清廷對於外戚的慣例,並不違制。慈禧並不像武則天那樣,立武氏七廟,追尊上五代祖先。慈禧的家人幾乎沒有什麼做大官的,沒有掌握什麼實權,只是被授予了一些封號。這說明,慈禧對外戚掌權方面,還是很剋制的。

    再以選定皇位繼承人而論,你可以說慈禧有私心,但她選定的光緒是道光(宣宗成皇帝)七子奕譞的兒子(光緒的字面意思就是道光皇帝的統緒),宣統是奕譞的孫子(宣統的字面意思是宣宗成皇帝的統緒),這保證了皇位沒有落到旁支手裡。

    可以說,無論慈禧太后的主觀意圖如何,她對愛新覺羅氏是忠誠的。

  • 11 # 明戈兄弟

    中國有三千多年獨裁統治歷史,再愚蠢的皇帝只要不亂造,沒有大災害,維持幾十年的統治沒有問題。這就是政治制度的慣性。

  • 12 # 大馬哈魚12

    答,對於慈禧太后,我覺得她要是像咸豐的正宮慈安一樣的人,大清早亡了,咸豐皇帝說實話趕上了一個不好的時候,他遇到一個好女人,否則,祖宗的家業在他手裡就會丟了。

    慈禧她幫助咸豐打理政務,批閱奏章,可以說是一個秘書,大清朝的皇帝,咸豐其實我覺得就是一個敗家子,好色之徒,好抽大煙,除了他身份是皇帝外,其實和紫禁城外面的八旗子弟一樣,除了吃喝嫖賭抽,就是駕鳥玩鷹的人,要知道當時的世界已經像全球化時代來臨進行考慮,蒸汽機的工業文明,不允許任何人在以距離的遙遠進行閉關鎖國了,大英帝國的崛起,首先,他們為了解決白銀輸入中國問題,盜取茶葉的種植技術,在印度進行種植,同時也向中國輸送鴉片,賺中國的銀子,(當時英帝國已經有了貨幣鑄造的代替白銀,為此,對華貿易對英國來說,收回白銀,並用英鎊來實現統治世界,為日不落帝國的形成,在流通貨幣的貿易戰裡,咸豐皇帝沒有任何有效的措施,導致鴉片戰爭爆發,自己死了,慈禧在經過一番奪權後,她知道用什麼樣的人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並且每一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就像洋務運動中的漢陽鐵廠,不適合的選址(某些官員的自留地),讓投資那麼龐大的工廠,與受制太多而沒有發展。慈禧在解決大清的各個方面的問題可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沒有規律和方法可以借鑑,滿清皇室沒有一個懂行的,並且一些事情或東西都可以說超出了想象。由一個沒有留過洋的女人自己拿主意,做決定,恐怕是現代的一般人都不會有這樣的能力,首先就是建立海關,修建鐵路,引進軍艦,工廠學校,最起碼派人留洋學習,……一個女人醒了,她看見自己的國家,不在是老大的帝國,她沒有可以依靠的男人,而一個人必須執掌著一個搖搖欲墜的江山,據說修鐵路的時候,有人說蒸汽機車是怪物,影響風水,為此改用馬拉。說這話的應該是慈禧時代的一些爺們,他們的認知度不夠高,所以慈禧的眼光好,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

  • 13 # 日月明rym1220

    慈禧是生不逢時,滿清那艘行駛了二百多年的破船,到了那時,換了誰來掌舵,都挽救不了滅頂之災!說慈禧賣國,是說不通的!她若賣國,聯軍為何要追殺她?真正賣國的,是淫棍、老賊康有為等一幫保皇派,及其他們所要保的光緒!英帝法帝日帝等為何不殺光緒,反而要力保光緒、扶持光緒?列強真的希望大清強大嗎?毛主席說過: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誰愛大清誰出賣大清,一目瞭然!慈禧賣國的名聲,是康黨捏造的。孫中山等後來者,為了推翻帝制,又繼續拾起這面旗幟,影響至今。另外,慈禧是個女人,生在有著兩千多年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中國,這是慈禧挨屎盆子扣的又一重要原因!時至今日,如果還有人因為慈禧是個女人而往她身上潑不該潑的髒水,就真該"千古"!

  • 14 # 天宇的文史情懷

    如果公正的評價慈禧太后,慈禧絕對是個豪傑梟雄。

    咸豐帝死後,慈禧聯合恭親王返京途中發動政變,鐵血手腕除掉端華肅順等託孤重臣,從這點說,慈禧的政治手腕不比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差。

    慈禧在位47年,在這四十多年裡,中國正是多事之秋,列強虎視眈眈,數次入侵中國,中國沒有亡國分裂慈禧是有功的。

    慈禧在位時主要做了幾件大事。

    第一,支援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搞洋務運動,這對中國發展至關重要。

    第二,全力支援左宗棠收復新疆,現在人通常只佩服左宗棠收復新疆,而忽視瞭如果沒有慈禧的支援,左宗棠是不可能建功的。

    第三,慈禧在位四十多年,對外打了三場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三場戰爭都打輸了。做為中國實際的掌權者能挺住也不容易啊,當時中國什麼樣啊,可以說正是五千年來國力最弱時,而列強都進入工業革命了,所以打不過是正常的,但是輸了如何收場也是有講究的,也要講究策略的。

    當時慈禧能做到的也好比是賭場上的賭徒,明知是輸定了,所以只能小心翼翼的把輸錢降到最低,只要不輸光子孫後代日後就有翻盤機會,其實當時慈禧能做到的只能是這樣了。

    慈禧當政期間簽訂了無數喪權辱國的條約,賠出了幾億兩白銀,但是錢沒了可以再賺,領土丟了子孫後代有出息了可以奪回來,只要有人有地就有翻盤機會。

    慈禧死後三年,清朝滅亡了,但是清朝還是給民國留下了1100萬平方公里領土和4億人口,領土面積和人口在當時世界也是排在前列的,我覺得挺了不起的。

    現在都愛罵慈禧如何不行,可是假設要換成你我兄弟上去能行嗎?

  • 15 # 史不知味

    慈禧柄政長達47載之久,就她的所作所為而言,她就是那麼不堪。

    她能夠說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樣的混髒話,那更是不堪中的不堪,堪為奇恥大辱。

    不過,也不能否認她的政治手腕確實超出了當時絕大多數人。

    至少,不論是咸豐皇帝也好,又或者是恭親王奕訢也罷,論政治手腕其實都在慈禧之下。

    咸豐皇帝臨死之前已經對慈禧的權力慾和野心有所察覺,也曾經動過學漢武帝處死鉤弋夫人的心思。

    可是臨了了,他卻又放棄了這個念頭。

    咸豐為了防止自己死後,慈禧成為漢之呂后、唐之武后,還特意給年僅5歲的同治皇帝留下了後手。

    第一,任命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為顧命大臣,讓他們輔佐同治。第二,又讓慈安和慈禧分掌“御賞”、“同道堂”二印,凡顧命大臣所擬上諭必須同時加蓋此二印方能生效。

    哪怕顧命八大臣掌握了實權,也能讓慈安和慈禧對他們進行牽制和掣肘,讓他們安心輔佐同治。

    這樣也就在實際上形成了兩方勢力,一方是顧命八大臣,另一方則是慈安和慈禧。

    除了這兩方勢力之外,還有一個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帝胤集團”。

    於是,顧命大臣、慈安慈禧和奕訢便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互相進行牽制。

    而小皇帝同治則處於三方之外,當然他在根本上還是偏向慈安慈禧這一方,這由他和慈安慈禧之間的關係所決定。

    咸豐的這個安排看似精妙,可實際上卻是一個空架子,一推就倒。

    這個三足鼎立之勢其實更多的是咸豐所幻想的產物,他天真地以為慈安慈禧會和顧命大臣站在對立面,也天真地以為她們會和奕訢站在對立面。

    可實際上呢?

    顧命大臣掌權之後不僅打壓奕訢,還不把慈安慈禧放在眼裡,等於是同時得罪了這兩方勢力。

    這也就促成了慈安慈禧後來選擇了和奕訢合作,從而徹底擊垮了顧命大臣,毀掉了咸豐的後手。

    咸豐屍骨未寒,可是顧命八大臣就已經被慈禧和奕訢聯手除掉了。

    慈安雖然貴為正牌皇太后,可卻不如慈禧那樣貪權,所以權力多數都到了慈禧手上,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牽制慈禧而已。

    奕訢在辛酉政變中立了功,被任命為議政王,同時任軍機處領班大臣,一時之間可謂是風頭無兩。

    這個時候的奕訢也達到了權力的巔峰,所以多少也有一些膨脹,想著進一步從慈禧手上爭取更多權力。

    然而僅僅過了四年,也就是在同治四年的時候,奕訢就被慈禧剝奪了議政王這一頭銜。

    這意味著什麼?奕訢已經輸給了慈禧!

    尤其是到了1884年之時,奕訢連軍機處領班大臣的頭銜也被慈禧給剝奪了,幾乎徹底被踢出了權力中樞。

    一直到了1894年,被打壓了10年之後,奕訢才又再度被慈禧起用。

    奕訢是何許人?他可是道光皇帝的兒子當中最有能力,也最適合當皇帝的那個人,可仍然還是輸給了慈禧。

    而在咸豐之後的同治和光緒這兩代皇帝也一樣如此,在慈禧手上幾乎都是走不了一步棋的人。

    慈禧用人也頗有一套,榮祿和李鴻章那樣的老狐狸也對她忠心耿耿,不敢有任何二心。

    曾國藩在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控兵數十萬,可是也不得不在慈禧的猜忌之下乖乖裁撤了湘軍。

    袁世凱哪怕一手打造了北洋六鎮,又對北洋軍擁有無人能及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可是,慈禧一句話讓他入軍機,他也得乖乖入軍機。

    慈禧為什麼讓袁世凱入軍機處?其實就是在“明升暗貶”,想要把北洋軍從袁世凱手上剝離出來。

    如果不是在袁世凱被調入軍機處的第二年,慈禧就病逝了的話,以她的手腕未必不能抹去他在北洋軍中的烙印。

    慈禧的政治手腕之高,至少能夠排進清朝皇帝前五之列,乃至是前三之列。

    只不過,慈禧之所以貪權並不是為了大清,而是為了她自己,這也是她柄政之後破壞大清根基的原因所在。

    而慈禧之所以能夠柄政長達47年之久,除了她個人的政治手腕高明之外,還少不了列強的支援。

    列強為什麼會支援慈禧?說白了就是因為她那句話,“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這樣的人,列強怎麼會不喜歡?

    列強之所以會時不時地就丟擲要扶植光緒皇帝,讓慈禧歸政於光緒皇帝這樣的話,其實就是在打煙霧彈。

    可實際上,他們真的會扶植光緒?並不會。

    他們只是想透過放出這樣的煙霧彈來嚇唬慈禧,或者給慈禧施加壓力,讓她更好地充當他們的利益代言人而已。

    否則的話,不說是太平天國運動這一關她可能過不去,到了1900年那一關她更加過不去。

    列強若真想扶植光緒皇帝的話,慈禧在1901年根本連回鑾的機會都沒有。

    更有趣的是列強的到來,在給大清帶來屈辱的同時,實際上也帶來了極大的利益,清末財政收入之高遠非康乾盛世所能比。

    慈禧為什麼敢一天花4萬兩用於享受?

    為什麼有錢修建豪華陵墓?

    為什麼明明賠了那麼多錢,財政體系卻還能正常運轉?

    這些錢其實就是列強為慈禧和大清帶來的經濟利益,沒有這些利益,大清其實早就無法運轉了。

    也正是有了列強的支援,慈禧才能夠一直安枕無憂,讓她執掌了大清將近半個世紀之久。

  • 16 # 凌煙閣主

    慈禧太后雖然臭名昭著,但是其政治手段還是有的。其在政治上的作為也沒有像歷史教科書那般不堪入目。只是當時的清朝早就腐朽沒落,就算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在位任誰也是無力迴天啊。

    慈禧能夠統治晚清近半個世紀,其政治手腕還是老辣的,其政治眼光也是有的,關鍵在於慈禧善於用人,也善於搞權力制衡。晚清時期,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地方督撫的權力過重,手中有軍權,透過截流厘金,就有了財權,而慈禧的辦法就是扶持朝廷中的清流派,讓清流派和地方督撫在各種問題上爭論,甚至掣肘。這樣才保證了在晚清時期,地方督撫的權力被制衡,皇家最高權力沒有失衡,反而得到了保證,也讓慈禧的權力逐漸穩固。

    慈禧掌握權力半個世紀,幹過不少蠢事,就是搞大壽慶典,修建頤和園,順便挪用海軍軍費。只不過慈禧的命不好,每次過大壽都是國家面臨戰爭。只要慈禧一辦大壽慶典,清朝就會發生戰爭,然後割地賠款,這也算是一件怪事。

    1874年,這一年是慈禧太后40壽誕,慈禧準備大操大辦,彰顯一下自己垂簾聽政的功勞。結果日本狼子野心開始侵略臺灣,日軍被淮軍名將劉銘傳擊敗,恭親王奕欣與大久保利通訂立中日《臺事專約三款》,中國賠銀50萬兩,承認日本侵臺為“保民義舉”;日本從臺灣撤兵。而同治皇帝也在這一年去世。

    1884年,這一年是慈禧太后50壽誕,結果中法戰爭爆發,法國侵佔越南,進犯廣西。中法開戰,清軍大敗,福建水師全軍覆沒。法軍進攻臺灣,佔領基隆和澎湖。第二年,清軍取得鎮南關大捷,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

    1894年,是慈禧太后60壽誕,清政府為她舉辦隆重的萬壽慶典,為了籌措費用,挪用了北洋海軍經費。結果甲午戰爭爆發,日本進兵北韓和清軍作戰,結果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損失慘重,淮軍也不敵日軍,清廷不得已和日本媾和,在第二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賠償白銀兩億兩,割讓臺澎金馬。

    1904年,這一年是慈禧太后70壽誕,清政府照樣為她舉辦萬壽慶典。日俄兩個強盜發生了戰爭,在中國的土地上打成了一片,東北成了戰場,好多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東北人民蒙受極大的災難。

    陷於槍煙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血飛肉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首,慘不忍聞。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頤和,何日再幸圓明園,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臺海,七十又失東三省,五萬裡版圖彌蹙,每逢萬壽必無疆。

    慈禧太后沒有遠見,也沒有外交能力,所以搞出了向列強十一國宣戰的蠢事。但是慈禧做對了兩件事,就是支援左宗棠收復新疆和大清預備立憲。

    慈禧在清王朝腐敗沒落的時候,重用洋務派等新興力量,也重用很多皇族八旗人員。保證這些人的利益,從而獲得這些人的支援。這才是慈禧能夠長期掌握權力的主要原因。

  • 17 # 十啞君侃談古今

    清朝入主中原前,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是女真族最強大的兩個家族,兩個家族為了爭奪在草原上的權利,爆發了數十年的戰爭,雙方都死傷慘烈,但最後葉赫那拉一族還是被努爾哈赤打敗,向愛心絕羅一氏臣服了,但他們也對努爾哈赤下了一個惡毒的誓言:“就算我葉赫那拉氏只剩下一個女人,也會滅了你們愛新覺羅!”

    數十年後,大清果然被一個叫葉赫那拉•慈禧的女人搞得烏煙瘴氣,加速了滅亡…… 慈禧在17歲的時候被選入進宮,一進宮就因為出色點樣貌和伶俐的口齒被咸豐賜號蘭貴人,不到一年就就晉封懿嬪,又過了三年,慈禧生下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晉封懿妃,次年又升為懿貴妃。

    這樣的人生就如同當今宮鬥戲女主一般,慈禧那時也認為自己最多也就當當太后,享享福貴就完了,但是好景不長,自己的男人咸豐死後,直接把這個年近30的少婦推向了政治權利的漩渦之中……

    咸豐死後,把權利交給了一分為二——朝堂上的事交給了八位大臣,宮裡的事交給了慈禧、慈安兩位太后。年少喪夫的慈禧耐不住這諾大的紫禁城帶來的寂寞,她把自己的感情從男人身上轉移到了政治上。

    1861年,咸豐帝死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八大臣,慈禧一躍成為當時最有權勢的女人,開始了她對清朝近半個世紀的統治,這期間,我們遭遇過列強的侵犯,國際地位跌落萬丈,歷史也把慈禧描述成了一個極其不堪的人,如果真如這樣,那她為何還能統治清朝半個世紀呢?

    慈禧可能真的是葉赫那拉來報復愛新覺羅一氏的,慈禧的丈夫咸豐過了三十就死了,自己的兒子同治,不到19也就死了,甚至和自己沒血緣關係,自己的侄兒光緒也沒有活過四十也就死了。皇帝頻繁的更迭,就無法保證權利能始終握在皇室一脈的手中,而慈禧也能經常以皇帝年紀尚幼為由,把控朝權。

    那這些皇帝們都有反抗嗎?有的,但都失敗了,同治帝時,經歷過太平天國運動,經歷過鴉片戰爭,痛失河山的他無法在死後和清朝的先祖們共列祠堂,所以他支援大臣們行辦洋務運動,慈禧一開始對洋務運動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不管,前提是不能耽誤她過生日,但是後來因為甲午中日戰爭的失利太大,賠了太多的錢,慈禧也因此為由廢除了洋務運動,罷免了主張洋務運動恭親王的一切職務。

    到了光緒這,光緒接受這個爛攤子發現,大清就是一個奄奄一息的“巨人”,所以他力求變革發動了戊戌變法,但是梁啟超他們想要照搬英國、日本的君主立憲,這一下可犯了慈禧的大忌,戊戌變法也失敗了,光緒也被幽禁,最後餓死在宮中。1908年,慈禧去世,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具權勢的女人辦了一場比皇帝還要豪華的葬禮,讓全世界知道了這位“老佛爺”的驕奢淫逸,也同時讓一些盜墓賊惦記上了,也為自己帶來了一場身後之災……

  • 18 # 吉月文

    文化水平和政治能力沒有必然關係。慈禧之所以能夠統治晚清前前後後48年將近半個世紀,主要是因為她自身的政治能力和一些歷史契機。

    無論是誰都必須承認慈禧是有很強的政治能力的。慈禧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後,重用以曾國藩為首的漢臣,經過前後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將這場農民起義撲滅了下去。而後又利用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天津教案等重要刑事案件削弱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繼承曾國藩的勢力之後又利用翁同龢進行牽制。從慈禧的整個執政歷程來看,她是非常精通於權力制衡之術的。慈禧去世之後,僅三年清政府就滅亡了,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慈禧對於清政府的維護作用。慈禧的政治手腕是她得以長期執政的主要原因。

    慈禧長期執政也與一些特殊的歷史契機有關。第一個歷史契機就是她成為了咸豐皇帝唯一的兒子的母親。就是憑藉著這個身份慈禧得以垂簾聽政。開啟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第二個歷史契機是以肅順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沒有看清楚當時的政治形勢,未能處理好與奕忻的關係。從而給了慈禧聯合奕忻發動政變的機會。第三個歷史契機是東宮太后慈安不喜歡處理政事,給了慈禧掌權的機會。第四個歷史契機是同治的早亡,這給了慈禧長期垂簾聽政的機會。當然在野史當中有慈禧刻意不給生病的同治治病促成其死亡的說法。

    慈禧重視養生,對於生活起居的細節非常重視。她活了70多。在當時來看是很長壽的。長壽也是她能夠長期執政的重要原因。

  • 19 # 此刻正黎明

    “初中水平”的慈禧,為何能統治晚清半個世紀?對於這問題林哥想說,慈禧做為清朝末期的實際掌權人,也就是政治強人,需要的並不是要有多少知識,而是需要有但是膽識。

    知識與膽識的不同在於學歷是知識的表現形式,而成功則是膽識的行為結果。

    當年漢高祖劉邦,三國皇帝劉備,大明王朝朱元璋都是曾經是碌碌之輩,但是後來都成為千古名人,這皆得益於膽識過人。

    做為一個政治家需要的不是有多少知識,而是要有多少膽識。所以,“初中水平”的慈禧,能統治晚清半個世紀就不足為奇了。

  • 20 # 圓嘟嘟親子快妝

    慈禧工於心計,會演戲服軟,會心狠出擊。。她知道自己一旦失權去勢,會死無葬身之地。沒有退路的心機婊最恐怖。。諸位說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蔬菜種植黑科技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