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奇不想奮鬥了

    勢力弱小的劉邦為什麼能先入關中呢?總結有這三點原因:

    1,寬大長者

    當項梁兵敗被殺、趙王偈被秦軍圍困在鉅鹿的訊息傳來,楚懷王立即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兵分兩路,一路以宋義為主將,項羽為次將北上救趙;另一路由劉邦向西進軍,直攻關中。會上還決定:兩路大軍先入關中者,可封為關中王。在會議上,項羽曾表示“願與沛公西入關”,卻被楚懷王拒絕,原因在於項羽曾經攻下城池後,有屠城之舉。眾人認為進入咸陽的人必須“寬大長者”,而劉邦恰好符合。

    2.封官西進

    雖然鉅鹿之戰吸引了秦軍主力,但是劉邦一路西進,面對的秦軍也不少。劉邦只有數千人馬,如果一路攻城拔寨,到不了關中軍隊就損失殆盡,更關鍵的是,浪費了時間。於是門客陳恢勸諫:沒有必要攻城,只要封敵將官職,必能暢通無阻。果不其然,劉邦不停地封官,軍隊不僅暢通無阻,人數還增長到兩萬。

    3.誘戰結合

    項羽贏得鉅鹿之戰的勝利,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劉邦,使得關中秦軍動搖了信心。此時趙高已經殺了胡亥,主動派人聯絡劉邦,希望合作一起瓜分關中。劉邦認為其中有詐,就派酈食其、陸賈說服秦將,畢竟當時秦兵的戰鬥力依然很強。劉邦表面上答應他們投降,卻趁機奪取了武關。

    這三個原因讓劉邦搶先進入咸陽,如若沒有“寬大長者”,劉邦連西進的資格都沒有;如若沒有“封官西進”,劉邦可能止步於西進路上;如若沒有“誘戰結合”,劉邦就不會順利進入咸陽,可能被項羽搶先。如此,劉邦攜有滅秦之功,成為“關中王”,有資格同項羽爭霸。

  • 2 # 瀟生談史

    這道題瀟生來答。

    秦朝末年,群雄逐鹿,劉邦在這會兒還是個小蝦米,真正的大頭是陳涉、項梁以及其餘六國貴族。在這個時候,秦軍的主要目光還放在這些真正的大頭目身上,劉邦只不過是疥癬之疾,那實力羸弱的劉邦如何先入關中的呢?

    秦軍不在意

    儘管時隔多年,秦軍主力依舊剽悍,章邯的刑徒兵和王離的長城軍合兵後,迅速出擊,首先就拿最囂張的陳勝開刀,其次項梁,再次魏王咎,最後就把趙王的部隊堵在了鉅鹿。

    這就是劉邦能入關的第一個原因——秦軍壓根就看不上他。

    楚王認為其老成持重

    就在秦軍在北方大顯神威的時候,楚王熊心非常害怕,因為他壓根就是項梁立的傀儡,項梁死了,他就有些坐不住了。從盱臺(今江蘇盱眙東北部)遷都到彭城,此刻又接到趙王歇的求援信,於是準備派遣剩餘部隊幹兩件事——滅秦和救趙。

    熊心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封胸懷韜略的宋義為上將軍,時人稱之“卿子冠軍”,又把項梁的侄子和部下即項羽、范增派到宋義軍中,美其名曰“救趙”,實則不想讓項羽進關,成為關中王,如果有可能說不得還想借刀殺人讓秦軍砍了項羽。

    在這種心理下,楚王就挑了看似“老成持重”的劉邦抄近道入關,並聽從自己麾下將領的建議“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順水推舟,把項羽趕去和秦軍主力硬碰硬。

    會投機肯封官,左右逢源

    劉邦西進之時,結交了彭越,擊敗剛武侯奪了他的部隊,又接納了名士酈食其和他的弟弟酈商。並且當下就封了酈食其為廣野君,酈商為將領統率剛剛俘虜的高陽軍隊。要知道此時的劉邦雖名號是沛公,但實際上就是個武安侯,劉邦還敢隨意分封官爵,任俠之風表露無遺,吸引了許多人投奔其中就包括了張良。

    張良一到劉邦軍中就幫助他攻下了南韓的舊地,並且獻上了破秦的策略——夜襲宛城,逼得南陽太守幾欲自盡。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又開始了老套路,封官封爵,南陽太守封殷侯,勸降的陳恢封千戶,就憑這“左右逢源,投機封官”的技能,劉邦一路西進幾乎沒有遇到阻礙。

    項羽打掩護

    另一路的項羽那就怎一個艱苦了得,一頭撞上秦軍最精銳的長城軍團,領兵的還是宿將王離。當然項羽也不是吃素的,《史記》有云:“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楚將士無不以一當十”,鉅鹿之戰當是項羽生平最酣暢淋漓的一戰,這下就把章邯的目光完全吸引了過去,分身乏術,顧不得劉邦這一隻小部隊了。

    而在項羽收降章邯後,秦軍再也沒有成建制的主力可以擊退面前的劉邦,趙高甚至都書信一封給劉邦願意和他平分關中的地盤。劉邦採用了張良的計策誘降了武關守將,此時咸陽近在眼前,而趙高也被去了帝號的秦王子嬰誅殺,劉邦行軍至霸上,很是輕鬆地“約降”子嬰,秦王投降,關中轉手入了劉邦囊中。

  • 3 # 歷史總探長

    劉邦的一生,實在太過幸運。

    他在崛起過程中送助攻的人實在太多。

    章邯這等秦末名將,還是不是開著疾跑送人頭。

    說實話,劉邦的運氣好到簡直爆炸。

    公元前208年,9月。

    秦國大將章邯統領大軍蕩平邯鄲城,趙國主力撤退至鉅鹿,大軍也因為被邯鄲圍困。

    當時重新崛起的六國貴族尊楚懷王為天下共主,趙國被圍困,各國自然要挺身援救。

    雖然在戰爭中,有不少的諸侯國並沒有真正的盡力,至少名義上的馳援還是要做一番的。

    楚懷王下令兩路大軍出擊,先入關中者為王:

    西路大軍:劉邦統領,率軍西行

    北路大軍:項羽統領,率軍北進

    值得注意的是,項羽的此番北進卻是利用劉邦掃清障礙。劉邦在起兵之初,很快便依附於項梁的帳下,項梁戰死之後,劉邦的兵力並不多,也僅僅是千餘人盤踞在碭郡一帶,兵力並不多。

    說白了,劉邦此時就是實實在在的炮灰。

    秦國大軍此時全部聚集鉅鹿一帶,如果劉邦的軍隊能夠替項羽掃清北近障礙,進而西行進軍,就成功起到掣肘秦將章邯的作用。

    而項羽可能也不會想到,劉邦此次西行,竟然真的順利進入了關中。

    劉邦剛剛出兵的時候,採用蛇皮走位的方式,從碭郡出兵,擊敗成武、慄邑,又返回碭郡休整。

    公元前207年,3月。

    劉邦再度從碭郡出發北上,繞過未能順利攻克的昌邑城,轉而西行進入河南地區。

    這一次,劉邦順利攻克陳留,截獲大量的物資,讓自己的後勤得到了有效的保證。

    劉邦大軍沿著大梁、曲遇、滎陽,準備從函谷關進入關中。但劉邦在北進洛陽途中,趙國的司馬卬突然出兵,想要搶先進入關中。劉邦帶領大軍狂飆衝擊到平津,下令扼守平津渡口,徹底封堵司馬卬以及其他勢力從函谷關進入關中。

    畢竟,此時的劉邦緊鄰函谷關,率先進入關中這份不世之功,他當然不願意拱手相讓。

    不過,遺憾的是劉邦未能順利攻克洛陽。他只能調轉南下,想要從武關進入關中。

    秦軍當時雖然主力屯集在距離一帶圍攻趙國,可以洛陽、滎陽、大梁為核心的防禦戰線,並不容易被突破。

    想要順利逼近武關,最先需要拿下的便是南陽郡的重鎮宛城。

    劉邦逼近宛城之後,因為宛城的城池堅固,並沒有順利攻克。他仍舊想要選擇繞行進攻,直接突入武關,以期儘早進入關中。

    不過,此時張良幫助了劉邦。

    張良力勸劉邦拿下宛城才是首要的任務,只要攻克這裡,武關、咸陽自然不攻自破。

    從南陽一帶進入武關,必須沿著秦嶺山脈行軍,一旦後翼被包抄,勢必會死無葬身之地。

    劉邦在起兵之初,為了能夠儲存實力,他的作戰方式多以遊走方式為主。

    可劉邦忘了,那是在華北平原一帶。華北平原一片坦途,壓根不會遇到真正的險境。可南陽盆地、秦嶺這一帶山脈眾多,繞其城池而行軍,很容易被徹底切斷後路。

    思忖良久的劉邦終於聽取了張良的意見,開始穩紮穩打趨近關中。

    劉邦在深夜中,突然包圍宛城,南陽郡郡守自知大勢已去,獻城投降。

    劉邦下令攻克外圍的唐河、內鄉兩個據點,以便鞏固宛城防禦。

    公元前207年,8月。

    趙高弒殺秦二世,削奪秦國帝號,將子嬰立為秦王。

    不料,上臺不久的趙高很快就被子嬰誘殺。

    可子嬰上臺之初,也遇到了更大的難題,因為此時的劉邦已經統領大軍拿下武關,即將逼近咸陽。

    劉邦進抵藍田之後,並沒有直接攻打咸陽城,而是選擇賄賂附近軍官,然後突然下令進攻那些群龍無首的秦軍。

    劉邦的誘殺計劃,得以讓自己的大軍幾乎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咸陽、

    親王子嬰率領百官出城投降,秦朝宣告滅亡,

    劉邦之所以能夠順利進入關中,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秦軍主力全部集中在了河北一帶。

    章邯當時集中所有兵力圍困趙國,以圖鞏固黃河以北地區。這樣一來,他就能夠騰出手來南下進攻楚軍。章邯不會想到此次的趙國境內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誤點。

    項羽在此一舉重創秦軍主力,隨後又收降二十萬秦軍,可謂千古戰神。

    再者劉邦身邊的張良給他帶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張良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劉邦的作戰方式,更讓他對於全盤有了更加完善的部署。

    只是,劉邦未必會想到,項羽竟然能夠真正的打敗章邯,還統領奔襲到了關中。

    在強者面前,先入關中者為王這種規矩還有什麼作用?

    項羽就是王。

    ---西楚霸王。

    劉邦入關之後願景完全被項羽粉碎,項羽分封十八王,將他貶謫在巴蜀之地。

  • 4 # 梓菲魚

    《史記》記載,從項羽與叔父項梁舉事,各諸侯來投,項梁召開各路諸侯共議大事,劉邦參加聚會後,項羽和劉邦開始並肩作戰。

    後來,趙王被圍困在鉅鹿,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 項羽為次將,宋義又是卿子冠軍,統領各部隊的將領。 此時,另一路以劉邦為主帥,進攻關中。楚懷王與諸將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項羽殺宋義,取代上將軍之職,破釜沉舟,帶著楚軍與秦軍大戰時,其他諸侯都在營壘中觀望。項羽大敗秦軍後,各諸侯臣服。

    之後,項羽與秦將章邯對陣,章邯投降,項羽殺降軍二十萬。這段時間,劉邦取漢中,因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在兵力上牽制了敵人,劉邦得以攻下咸陽。

    項羽有兵卒四十萬,劉邦有兵卒十萬。項羽作戰的物件,一直是秦軍的主力。這就是為什麼劉邦先入關的原因。

    雖然約定了,誰先入關誰稱王,可是,消滅秦軍主力、扭轉戰局、立有大功的是項羽。所以,以劉邦的實力,並不敢與項羽直接對抗,只能以一種謙卑的做小伏低姿態來麻痺項羽,所以劉邦入關後,“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等待項羽的到來。

    劉邦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說劉邦要在關中稱王。 如果真的按著楚懷王與諸侯約定的,先入咸陽者稱王,那合理嗎?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1.劉邦西進策略對頭,自動消除了諸多阻礙。

    劉邦西進時,結識了彭越,教訓了剛武侯,奪了他的部隊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又有“高陽酒徒”酈食其和他的弟弟酈商相幫,在封了酈食其為廣野君、酈商為將後,高陽軍隊得到了訓練也有了統帥。此時,劉邦已經聲名鵲起,最低在地方是小有名氣了。吸引了許多抗秦義士,張良也加入了進來。

    張良自帶流量,他幫助劉邦攻下了南韓城池,又力主夜襲宛城,導致南陽太守差點自盡。劉邦不惜封官封爵,封南陽太守為殷侯,給勸降的陳恢千戶官爵,開好了頭,後面的路就容易走了。

    2.秦人沒有當劉邦是能成事的主,對他沒作重點設防。

    章邯的剽悍的儷山刑徒部隊與王離的長城軍匯合後,先打陳勝,接著打項梁,打魏王咎,最後封趙王的烏合之眾於鉅鹿。也許,他們認為劉邦兵微將寡,掀不起浪花,就直接忽視了他,讓這個流氓走了狗屎運。

    3.項羽幫了大忙。

    項羽對劉邦西進厥功至偉,儘管這個流氓沒有念項羽的好!項羽撞上了秦軍最精銳的由名將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這讓劉邦可以唱信天游了。又鉅鹿之戰,項羽把秦軍打了個心驚膽戰,死死地把章邯拖住了,沒有人顧得上收拾劉邦這股“游擊隊”了。

    項羽降章邯後,秦軍再無力阻擋了劉邦了。劉邦又誘降了武關守將,咸陽就近在眼前了。恰逢秦王子嬰誅殺了趙高,劉邦趁勢進駐霸上“約降”秦王子嬰。這連串的動作,似有天助。秦王投降後,劉邦就第一個進入關中了。

    4.得益於楚王熊心的分派。

    楚王熊心害怕秦軍。項梁死後,他遷都到彭城。這時,趙王歇向他求援。

    於是,熊心封宋義為上將軍,把項羽、范增都派到他軍中,讓他率軍去救趙。

    於是,攻秦入關的美差就交給了劉邦,劉邦抄近道去咸陽宮來了個“到此一遊”,而項羽卻去與秦軍浴血奮戰了,去幹出力不討好的活了。

  • 6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正處在秦末漢初的大爭之世,地處彭城的楚國首都,楚懷王熊心正在宮殿裡展現一種奇怪的表現。不停的有侍衛把軍情送到他的面前,當看著那些情報時,他時而欣喜不已,時而皺眉苦想。“君上,何故如此啊?”一旁的宋義詢問道。“如今我反秦同盟在西線節節勝利,本是一鼓作氣之時,無奈項梁將軍此前兵敗定陶,以身殉國,秦將章邯又趁機攻打趙國,你看看,這些都是趙國求援的書信!”楚懷王指了指旁邊的一大堆竹簡。“臣有一計,可使我王高枕無憂!”說罷,宋義上前對著楚懷王耳語一二,懷王聽罷大喜,連稱“妙計!妙計!”

    劉項滅秦路線圖

    在楚懷王的安排下,劉邦帶領他的部隊從彭城出發,開始了西進咸陽的征途,一路上篳路藍縷,經過數年努力後,竟然成為第一個進入咸陽的起義軍部隊。而在此之前,劉邦的官職只是碭郡長,武安侯。這樣的職位屬於在六國義軍中基本上排不上號的存在,可他卻在秦末眾多起義軍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個進入關中的人,在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呢?

    一.北上還是西征?——楚懷王的兩難抉擇

    公元前208年,對於反秦聯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一方面,劉邦與項羽在西線大破秦軍,並且殺死了秦國丞相李斯的兒子三川郡太守李由,使得義軍士氣大振。另一邊,由於連續的勝利使義軍領袖項梁麻痺大意,在定陶被秦國大將章邯率領的秦軍擊敗戰死。項梁是秦末起義中最早起兵的一支,項氏又是楚國貴族,還擁立了楚懷王熊心,可以說,項梁是義軍實際上的主心骨,他的戰死使義軍各部突然群龍無首,義軍面臨著被各個擊破的危險。

    章邯也不愧為一代名將,在擊殺項梁後章邯一鼓作氣匯合王離大軍進軍趙國,想要一鼓作氣的拿下趙國,蕩平黃河以北的起義軍,趙王歇和張耳被圍困在鉅鹿城中,情勢危急。

    章邯劇照

    現在,擺在楚懷王面前的是兩條路,一邊,秦軍三大主力的長城軍團和章邯軍團都在趙地,關中兵力空虛,若此時派兵西入關中取咸陽,必然事半功倍。另一邊,趙國滅亡只在朝夕,項梁之死使義軍已然深受打擊,若趙國再滅了,那麼起義部隊將雪上加霜,楚國也將成為章邯下一個打擊的目標,唇亡齒寒的道理楚懷王是再明白不過了。

    所以,此時擺在楚懷王面前的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到底是西進還是北上?對於這個難題,楚懷王給出的答案是——兩個都要!

    二.制衡與權術——楚懷王的私心

    在對這兩個路線的人選上,楚懷王最終給出的決定是:劉邦率領部隊西進關中,宋義帶領項羽和范增增援趙國,各諸侯國也在接到趙國的求援信後先後到達鉅鹿附近。為了激勵各支義軍,楚懷王還當眾立下誓言——先入咸陽者,封他做關中王!

    實際上,對於這個決定,是楚懷王制衡的結果,在他的心裡,根本不想任何一方成功!

    1.項梁之死讓楚懷王看到希望

    雖然楚懷王名義上是義軍領袖,但真正做主的還是項梁,懷王只是一個傀儡罷了。但是,由於項梁的麻痺大意使得他被章邯所殺,項羽又沒成氣候。頭上沒了太上王,懷王這回是翻身農奴把歌唱了。他要自己掌握實權,第一步就是要削弱項氏家族的權力,所以,表面上他拿出了關中王作為最高獎勵,實際上根本不想項羽做關中王。

    項梁是義軍的實際領袖

    2.劉邦沒根基

    那麼多義軍部隊,為什麼偏偏讓劉邦去西入關中呢?

    其一:項梁之死讓各諸侯看到了秦的強大,他們不願損失實力和秦國硬碰硬,這點從後來諸侯救趙卻沒有一個率先出兵可以看出來。

    其二:劉邦出身底層,相比於起義的六國貴族,劉邦就是個泥腿子,沒什麼根基,不會和楚懷王爭權奪利,即使失敗了楚懷王也不會心疼。

    3.用宋義壓制項羽

    另一邊,楚懷王讓項羽救援趙國,可主帥卻不是項羽,而是宋義。相比於能征善戰的項羽,宋義只是一個書呆子,可此前宋義曾看出秦軍將對項梁不利,想勸說項梁沒能成功,項梁不聽宋義的以致兵敗身死,這讓楚懷王認為宋義是個可用之才。所以他想提拔宋義,讓宋義來壓制項羽,從而使懷王可以順利從項氏一族手裡奪權。

    宋義劇照

    三.演技加學習——劉邦得以成功

    出身平民的劉邦能夠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除了楚懷王的私心外,與劉邦自身的表現也是息息相關的,能夠讓楚懷王點中自己,最終率先進入咸陽。劉邦靠的,就是演技加上實力,雙管齊下!

    1.演技派:該配合你演出的劉邦絕對一流

    選擇人選時,楚懷王剛開始並沒有直接點將,而是希望有人可以毛遂自薦,由於各諸侯都想儲存實力,在這個事上最積極的就屬劉邦和項羽。混混出身的劉邦心裡早算了一筆賬,這次出去好處大於壞處,既然有利可圖,劉邦當然願意。

    而懷王的老臣也認為劉邦比項羽更合適,項羽太過於殘暴,當初拿下襄城時項羽曾大肆屠城,所過之處如秋風掃落葉般悽慘。而劉邦則更加沉穩仁慈,是一個長者,關中百姓苦秦久矣,派一個長者去攻打比一個殘忍的人更容易拿下。

    劉邦的長者形象深入人心

    當然,現在我們再看歷史,劉邦哪裡是什麼長者,仁慈,完全就是裝出來的。但是,憑著出眾的演技,劉邦騙過了那幫老臣,使自己成功拿下了西入關中的門票。

    2.在戰爭中學習——劉邦的蛻變

    過去,劉邦最看不起的就是讀書人,甚至一儒生拜見他時,劉邦在人家帽子裡撒尿。可是隨著戰爭的擴大化,劉邦也在戰爭中不斷的學習,最終蛻變為一代梟雄!

    1.改變態度——人才難得

    出發之時,劉邦的身邊主要人才是以蕭何為首的沛縣老鄉團,西進關中,去的地方多了,劉邦也開始收攬人才。

    在西進關中的途中劉邦遇到的最重要的人才就是高陽酒徒酈食其,這個儒生讓劉邦改變了對儒生一貫的態度,並讓他認識到了人才的難得,為後來劉邦發現韓信等人才打下了基礎。

    酈食其是劉邦滅秦途中最得力的幫手之一

    2.嘴巴比刀子好用

    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接受了南陽太守的投降並封他為侯,這讓劉邦節省了大把時間和部隊消耗,而劉邦給出的只是一個虛名和承諾罷了,劉邦認識到,嘴巴要比刀子好用多了!

    因此,劉邦發出佈告:凡能以一郡之地或者上萬人馬投靠劉邦的,就封他為侯,一時間關中的秦國軍隊人心渙散,劉邦取南陽如此,取嶢關亦如此。入咸陽後,劉邦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約法三章,一直到後來劉邦出了巴蜀,乾的第一件事是列舉項羽十大罪狀!這些舉措,使劉邦現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站在了老百姓的隊伍中,得民心者得天下!

    四.機關算盡太聰明——楚懷王失算

    原本,楚懷王的如意算盤是項羽被壓制,劉邦成功的話就成了自己小弟,失敗也無所謂。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楚懷王還是失算了!

    懷王沒有算到項羽會在前線矯詔斬殺宋義,然後破釜沉舟一舉擊潰了章邯和王離的部隊,這使得原本沒有什麼氣候的項羽一下成了義軍的領袖,麾下有了四十萬精銳。

    楚懷王熊心劇照

    懷王沒有想到劉邦靠著不到一萬的部隊,居然一步一個腳印的進入了咸陽,還增加到了十萬之眾。

    懷王更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個誓言,居然成為劉項二人翻臉的大問題,也為後來項羽殺死懷王埋下了伏筆。

    結語:

    劉邦成功,絕非偶然,若他還是當初那個在沛縣混世的亭長,若他還是那個喜歡往儒生帽子裡撒尿的沛公,他也斷然不會成功。關鍵是要抓的住機會,透過日常來學習改變自己。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 7 # 一縷青藍

    劉邦出身在一個小家庭裡,但他卻樂觀豁達,四十歲以前過得比較落魄,四十歲以後才有了一官半職。當上亭長之後劉邦遇到了生命中第一個貴人蕭何,陳勝吳廣起義後,在蕭何的幫助下劉邦也建立了自己的軍隊響應起義。劉邦是一個有靈氣、有悟性、不擺架子、知人善用的人。劉邦實力弱卻第一個進入關中,是因為劉邦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可以輸一百次,但最後一次我一定要贏。”當時他們投靠楚懷王,楚懷王想北上救趙,為了激發將士們計程車氣,楚懷王表示:誰入關中誰為關中王。

    楚懷王是個很高明的政治家,他想借此事來提高劉邦的地位打壓項羽。同時,為了滅掉秦,他把關中這塊肥肉扔給諸位將軍,誰先進入關中,關中就是誰的,有這樣一塊肥肉誰不想入關中。

    楚懷王想提高劉邦的地位就必須要有辦法。楚懷王和幕僚商議定下兩條戰線,一條是北上救趙,另一條是西征攻取函谷關,拿下咸陽城。而當時秦朝驍勇善戰的章邯統領的大軍就在趙國,而且還包圍了趙國。這兩條戰線,一條是苦活累活,一條是美差。項羽剛毅耿直、有傲氣所以攬下了北上救趙的活,劉邦則西征。就這樣,項羽在宋義的名下打硬仗,劉邦以元帥之名徵。所謂西征,重在收買人心,打仗還是次要的,穩定人心最重要。

    項羽在北上救趙的途中被宋義耽擱了,前有膽小怕事的宋義後有驍勇善戰的章邯,所以項羽沒有第一個入關中。而劉邦在西征的路上遇貴人,遇到以前陳勝和項梁手下的一些散兵,又一路上左右逢源擴充了軍隊。小仗打贏了不少,將士們的氣勢也鼓舞了。劉邦還認識了彭越,劉邦和彭越臭味相投相聊得很愉快,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彭越替他解決了糧草的問題。有張良的輔佐和酈食引路,所以勢力弱小的劉邦第一個入關中。

  • 8 # 漩渦鳴人yy

    簡單來說,當時的起義軍裡面也只有劉邦有這個膽子,敢在老虎身上拔幾根鬍鬚。

    說到這個,其實也只能夠怪西楚霸王項羽!要不是他力拔山兮氣蓋世,打了那麼奇蹟的一場鉅鹿之戰,說實話我們理解這件事情並不困難!

    整個大秦帝國其實征戰四方,也就那幾大兵團,當然這幾大兵團都能夠數的出來,首先第一個當然就是正手在長城的蒙恬兵團!這一隻長城兵團是大秦帝國的精銳!第二個兵團是駐守在關中的關中子弟!這個兵團他的兵團性質並不是太穩定,其實大部分人原先就是平民,而之所以把它列出來是歷史上這隻兵團真實存在過,也就是陳勝吳廣,率領軍隊攻下函谷關以後!臨時組建出來的,但是從這方面來講,秦國確實擁有這麼一支兵團的建制!第三個兵團呢,就是在南越地區作戰的南越兵團!

    總之,陳勝吳廣的軍隊前期雖然看起來勢如破竹,攻勢如潮,但說實話秦國本身的根基並沒有被動搖,其中秦國征戰天下的三大兵團並未受到實質性的創傷!不僅如此,全國僅僅派出了一個關中兵團,就幾乎把天下的起義軍都給橫掃了!

    所以當秦國的關中兵團和秦國長城兵團匯合以後,在鉅鹿地區對起義軍形成包圍!這對於天下的起義軍來講是一件毀滅性的打擊,要麼就選擇抵抗站著死,要麼就選擇被人家步步蠶食徹底消滅!此時整個起義軍內部瀰漫的是一種失望失落失敗的氛圍!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就是當鉅鹿之戰爆發的時候,當時十幾路起義軍,全部都在趙國土地上待著,看著秦國的軍隊在進攻趙國的城池,可一個人都不敢去動,為什麼都害怕失敗,都害怕秦國在這個時候把怒火撒到他們頭上。

    簡單來說,六國的人幾乎又一次陷入了死迴圈,之前也就是這個樣子打仗了,結果六國的人互相防範著,就是不願意一起去抵抗秦國,最後導致秦國越戰越強,而六國呢幾乎就是一個又一個上去送人頭!其他的人作壁上觀。

    就在這個時候,項羽這樣的轉5萬西楚兵馬擊潰全國30萬的長城兵團,這一點簡直可以說是軍事史上的奇蹟!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當時的秦國軍隊可以說坐鎮主場,因為秦國長城兵團背後就是長城補給方便,而且擁有的眾多軍隊,在這種情況之下項羽仍能擊敗全國大軍,這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這一點我們又必須得提到了,那就是由於秦國軍隊失敗的如此迅速轉折來的如此之快,所以導致很多起義軍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尤其是項羽在打完秦國的長城兵團以後選擇去逼迫當時秦國的將領章邯投降!

    同時也有人估計是顧及到西楚霸王項羽的感受,大家想想項羽跟秦華人那簡直就是世仇啊,在這種情況之下項羽一舉擊潰了長城兵團,這說明了什麼事情?第一,項羽是要找情人復仇的,誰如果敢搶了他的勝利果實,咸陽就是他的勝利果實,他就跟誰玩命,再者這事上比玩兒命,你能玩兒的過西楚霸王項羽嗎?你如果真的能玩,過長城兵團早就是你去擊敗的,不是西楚霸王項羽啊!

    這個時候講究的是什麼?講究的是無奈精神再加上一點兒大無畏的精神,也就是有一些厚臉皮,再加上有點兒沒腦子的精神!很不巧當時的劉邦就是這樣一個人!

    簡單來說,劉邦這個人當時就有點兒類似於賭徒一般的人!他不在乎西楚霸王項羽會找他復仇!與此同時,它也可以舔著臉去西楚霸王手裡把咸陽給搶過來,總之對於劉邦來說他本身就是一個無賴,以前是現在也是,對於他而言,這件事情根本不算什麼,可對於當時六國許多的起義軍,他們是出生貴族,他們哪個不是有身家性命在身上的,因此這些人在面對西楚霸王項羽的時候很難提的起勇氣從西楚霸王手裡面去搶回這個咸陽。

  • 9 # 吳越管城君

    題主此問未免有些以偏概全。畢竟,勢力之強弱與能否第一個進入關中並沒有必然聯絡。更何況,一個能夠獨立領軍十萬之眾,且這些人都是實實在在的嫡系部隊的人,又有誰敢說他是勢力弱小之人?所以說,題主此問大有想當然的嫌疑,顯然是對當時天下的具體形式並不甚清楚。

    一:懷王之約——先入關破秦者王之

    公元前208年,剛剛奪權成功而從幕後走向臺的楚懷王與其群臣商定了“救趙之策”和“破關亡秦”的戰略戰策,並打算藉著“救趙”的機會乘勢剷除項氏集團在楚軍中的影響力,如此一來,原本就是懷王拉攏物件的劉邦自然而然就成了負責“破關亡秦”工作的具體負責人,而作為被剷除者的項羽則不得不以副將的身份追隨卿子冠軍宋義一同前往“鉅鹿之戰”的戰場。

    據此而言,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此時此刻都不過是楚懷王手中的一粒棋子,因為,從當時的客觀現實而言,一旦項羽如懷王所願一般被順利剷除,那麼作為秦帝國腹心之地的關中自然也不是能夠被隨意攻佔的。因為一旦楚軍真的陣前殺將,自斷臂膀的話,那對於頗有韜略的章邯而言,無論是擊潰趙國還是趁勢殲滅楚軍都將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情,畢竟,此時此刻,由王離所率領的一直肩負著護衛北方,抵禦匈奴的長城軍團也已經開赴前線,協同章邯破敵殺賊了。

    所以,無論是從什麼角度而言,由劉邦來負責“”破關亡秦的事情,不過是政治鬥爭的結果,可以說,當劉邦在剛剛接到這個命令時,其內心也是萬馬奔騰的不情不願。因為無論多麼精銳的烏合之眾都不可能是百戰雄師的秦軍的對手,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接受任命之後的劉邦一直頓兵碭郡而遲遲不願出發的緣故。

    二:項羽栽樹,劉邦乘涼——艱苦卓絕的“鉅鹿之戰”成全了劉邦

    “兔子急了尚且咬人,更何況是人呢?”因為生存環境的日益逼仄,生性驍勇卻又文武雙全機智過人的項羽在意識到懷王和宋義的陰謀之後。於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將宋義斬殺,並隨即以“名為頓兵疲敵,實為自謀私利”等光面堂皇的藉口堵住了悠悠眾口。此舉固然兇險,但也是一舉多得,不僅有效震懾了野心勃勃的楚懷王,而且還有效的降服了楚軍上下,自此,年僅26歲的項羽成了名副其實的最具實力的實權派。

    正所謂“霸王之勇,千古無二”,隨著項羽的加入,出於“殺叔父之仇不共戴天”的仇恨,以及六國軍遺民一貫以來的對秦國的仇視。“哀兵必勝”的理論再次在鉅鹿之野上演,“九戰皆捷”的光輝戰績在擊潰戰無不勝的章邯軍團的同時也成就了項羽的無上英明。值此之故,驟然大敗的秦軍為了儘快挽回頹勢,也只能將手中僅有的生力軍盡數投入到趙國戰場,如此一來,反倒使得原本兇險莫測的劉邦軍團變成一路坦途,西征路上幾乎沒有遭遇過像樣的抵抗。

    而在劉邦到達函谷關下的時候,由於一貫昏聵的秦二世突然過問朝廷之事導致趙高心生疑懼,於是不顧天下之危難,悍然弒殺了秦二世,直接導致秦國的權力中樞崩潰垮塌。所謂“運來天地皆同力”就這樣,劉邦軍團在機緣巧合之下順利進入函谷關,雄峙天下的大秦帝國就此覆滅。

    換言之,項羽的突然爆發不僅打亂了楚懷王既定的戰略規劃,而且還直接吸引了秦軍的有限軍力,進而間接的成就了原本並不可能成功的劉邦軍團。

    三:劉邦的實力也不弱

    當然,對於劉邦而言,這一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畢竟,在最後的入關之際,他還是打了幾場硬仗的,但在當時那樣一個戰亂之世,十萬之眾在面臨境內空虛的咸陽時,想來也是綽綽有餘的。

    換句話說,關於“率先入關”一事,實在充滿各種巧合和機緣,這既是劉邦的福澤,也是劉邦的際遇,正如古人所言“一命二運三風水”,劉邦的成就,或許真是天命所歸也未可知。

  • 10 # 風塵講歷史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國統一戰爭於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依次滅了南韓、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最終由秦王嬴政建立起一個實行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強大王朝——秦朝。而秦王嬴政認為自己統一全國後“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因此創造出“皇帝”一詞,並說出“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的豪言壯語。然而好景不長,秦始皇駕崩後不久秦二世胡亥就把秦朝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不堪嚴苛的刑法揭竿而起,掀起了秦末農民起義的浪潮,原六國貴族也趁機紛紛復國,天下再次陷入大亂。

    陳勝、吳廣起事後很快攻取了陳縣,陳勝也迫不及待地稱王了,建立了“張楚”政權。同年九月劉邦也響應陳勝吳廣起義,在沛縣主吏蕭何、曹參的配合下率兵奪取了沛縣,殺掉了出爾反爾的沛縣縣令,劉邦由此成為沛縣的老大,人稱“沛公”。同月項梁和項羽叔侄二人也於會稽起兵,殺了會稽郡守,項梁做了會稽太守,項羽則為裨將。由此日後楚漢爭霸的兩大主角就都登場了。

    劉邦布衣出身,能在亂世之中做到沛公也算是光宗耀祖了,但看到秦始皇出巡車輦時能說出“大丈夫當如是也”的劉邦是不可能僅僅滿足於此的,加上又有蕭何、樊噲等有勇有謀的人作為心腹,擴大勢力以圖天下是必然的。沛縣的百姓也積極響應劉邦的招兵買馬,很快劉邦就擁有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隊伍,總算是小有實力了。

    所謂槍打出頭鳥,第一個起義的陳勝也被秦朝名將章邯第一個滅了,張楚政權滅亡。公元前208年六月項梁得知陳勝確實遇害了後就召集各路將領到薛縣商討反秦的大計,當然也包括劉邦。而當時又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語,而項梁、項羽又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人,立楚國後裔為王易得民心。隱匿民間為人牧羊楚國貴族熊心因此被項梁找到並擁立為楚懷王,而項梁也自號武信君。當然楚懷王只不過是個傀儡罷了,真正說了算的還是項梁、項羽叔侄。

    隨後項梁就率楚軍與章邯率領的秦軍展開大戰,接連取勝的項梁有點飄飄然,最終在定陶被章邯擊敗,自己也戰死了。戰勝了項梁後章邯以為楚國不會再成氣候了,就轉頭攻打趙國。楚懷王也趁著秦軍攻打趙國的時機整頓楚國政局,策劃救趙滅秦的計劃。他與眾將士商討後決定兵分兩路,由項羽和宋義領一路北上救援趙國,由劉邦領一路西進關中從後方牽制秦軍。熊心為了鼓舞士氣,又與眾將領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我們可以看看此時項羽與劉邦的軍力對比,項羽救趙國途經的都是地勢平坦的地方,沿線又有六國的補給,還帶領了十幾路諸侯的人馬,怎麼看都穩操勝券;劉邦呢只有自己幾千人的部隊,孤軍西進,沿途可都是易守難攻的重重關隘,誰能想到他能先打進關中呢?實際上勢力弱小的劉邦能夠第一個打進關中完全是因為運氣好。

    本來秦軍的主力基本都在章邯那裡,而章邯又在攻打趙國,加上項羽的鉅鹿之戰大勝又吸引了很多秦軍,所以劉邦西進面對的秦軍已經很少了。不過劉邦畢竟擁有的兵馬少,而且本來楚國也是把他這幾千人當炮灰的,如果劉邦硬著頭皮用著幾千人一路攻城拔寨,不僅浪費時間,用不了多久軍隊還會打光,因此想要順利入關得靠智慧。要不說劉邦運氣好呢,劉邦攻下南陽郡後南陽郡郡守齮的一個門客陳恢就投在了劉邦的帳下。在劉邦欲調兵攻打宛城時就是這個陳恢獻計劉邦不必攻城,只要跟敵將約定條件投降,封賞敵將,那麼西進之路一定暢通無阻。劉邦雖然帶兵打仗不行,但知人善用的能力是一流的,果斷採取了陳恢的意見,一路封官,果然暢通無阻。

    而項羽鉅鹿之戰大勝後也讓秦軍軍心動搖,朝廷亂作一團。一直被趙高矇在鼓裡的秦二世胡亥這才驚醒,知道趙高一直在粉飾太平,但無奈趙高先下手為強,將胡亥殺了。隨後又主動與劉邦聯絡,欲與劉邦共同瓜分關中。劉邦將計就計答應了趙高的請求,卻反過頭來趁機奪取了武關,此時要攻入咸陽真的是隻有一步之遙了。趙高見求和不成就又立了秦三世子嬰,先控制住秦朝朝堂再找機會稱王,可子嬰並非等閒之輩,假託生病,不理朝政,讓趙高親自去請他,隨後便趁機殺了趙高。而此時的劉邦已經率兵繞過嶢關,屯兵灞上,兵臨咸陽城了。秦朝大勢已去,走投無路的子嬰只得手捧玉璽出城投降劉邦,劉邦就這麼不費一兵一卒地進入了咸陽城。而此時的項羽還在奮力與秦軍交戰,都不知道咸陽城已經易主了。

    總的來說劉邦能夠第一個打進關中也是因為他的勢力太小了,根本不像是能成事的人,導致誰都沒有把劉邦放在心上,秦軍沒有,項羽更是沒有。

  • 11 # 劇透歷史

    歷史的發展過程往往有其固有的規律和邏輯,劉邦的崛起,就與他和項羽的性格、行為方式有密切的關係。

    在《史記.高祖本紀》中,司馬遷用懷王與其部下的一段對話來說明劉邦和項羽的差距,大意是一干老將們對項羽的行為極為不滿,他們認為項羽太過陰險歹毒,在攻破襄城之後,竟然將全城的無辜百姓全部坑殺。

    而當時的情勢是:天下苦秦久矣!老將們認為秦已經喪盡民心,只要選一名忠厚長者去解放關中百姓,大秦帝國自然就會解體。

    從政治瓦解秦朝的角度來看,老將們的看法是準確的,因為一個政權的穩定離不開民眾的支援和擁護,而不是用武力去強迫他們服從於你。

    再加上懷王舉的是義旗,如果懷王的行為和暴秦一樣,那麼還談什義,在百姓眼中項羽已經和暴秦並無二致,又何必脫褲子放屁選擇投靠義軍呢?

    所以項羽的暴虐舉動,這對一個新政權來講,無疑是致命的傷害。

    這就是老將們不讓項羽進入關中的原因,他們認為劉邦才是他們尋找的忠厚長者,而派項羽去攻打圍困趙國的秦軍。

    在整個楚漢之中,劉邦和項羽性格和行為方式已經決定了勝負!

    劉邦在進入咸陽之後,能夠做到與民秋毫無犯,並且還廢除一系列繁雜的酷法,只用簡單的約法三章來管理社會,可見劉邦有過人的政治智慧。

    但項羽的表現,可就讓咸陽的百姓大失所望了。他不但縱兵搶掠,而且還將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及皇族全部殺死,還將秦朝的王宮付之一炬。

    劉邦之所以能成功,與他的寬容和大度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在用人問題上,他和項羽已經高下立判。

    比如陳平和韓信都曾經是項羽的部下,但項羽卻不能好好使用這樣的超一流人才。

    可話又說回來,陳平的確在私德上存在著不檢點之處。他在投靠劉邦之後,曾經利用職務之便向各級將領索賄,這種行為立即招來周勃和灌嬰的反對,並且聯名要求劉邦處理陳平。

    劉邦在處理陳平的問題上,顯示出超強的靈活駕馭能力。

    當他質問陳平的時候,陳平說他是因為貧困才索賄的,而且他還為劉邦獻上一初離間計,劉邦聽後立即心領神會,不但沒有處罰陳平,還拔出4萬兩黃金交給陳平,讓他用這筆錢去賄賂項羽的寵臣,並且從不過間這筆錢的具體使用狀況。

    韓信初到劉邦軍中,同樣也不受重用,但經過蕭何的數次推薦後,劉邦才勉強答應和韓信談一次話。

    就在這一次談話中,劉邦立即看出韓信是一名軍事奇才,第二天就將軍事指揮權交到了韓信的手上。

    與劉邦相比,項羽在用人問題上就顯得過於小氣,首先他不重用外人,只相信項氏家族的人,以至於像項伯這樣的吃裡爬外的人物竟然穩坐高位。

    而他的首席謀士范增,卻長期得不到項羽的信任,以至於陳平用離間計,非常輕鬆地就讓項羽對範曾心生懷疑,范增也只好選擇離開項羽。

    項羽對臣下的駕馭能力也遠不如劉邦,劉邦懂得用爵位和封賞來使用部下,而項羽卻捨不得錢財和爵位,他把為動臣製作的金印留在自己手中,並且經常拿在手中思慮,直到將金印的稜角都磨掉了,他還是捨不得給部下。所以他的很多部下都選擇了另謀高就。

    一個人的眼界和氣魄也同樣可以決定事業的成敗。

    劉邦在建都問題上能夠言聽計從,他原本不願在長安定都,因為他和部下們都是南方人,然而一個江湖人物劉敬的建言卻讓劉邦如夢方醒,劉敬說關中乃四塞之地,不但易守難攻,而且沃野千里,物產豐饒,是絕佳的建都場所。

    項羽在奪得關中之後,只是將財寶和美女帶到彭城,卻將關中平原拱手讓人,自已則定都在彭城做自己的西楚霸王。

    彭城乃是四戰之地,無險可守,這次戰略失誤也決定了項羽的命運。

    在權力的角逐中,比得不僅是武力,更重要的人才、智慧和眼界的競爭,項羽在軍事實力上的絕對優勢,反而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沒有人才、智慧和眼界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

  • 1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劉邦能先入關中,這是運氣使然,也是計策得力

    當年楚懷王為義帝,號召天下英雄六國貴族共同討伐秦國,並與眾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王”,當時勢力最大的項羽和劉邦都謀求這個位置,不過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秦軍最後一個重兵集團在章邯、王離的帶領下此時進攻邯鄲,趙王求救,於是懷王令宋義和項羽北上救援。

    宋義是個膽小的人,楚軍在他的命令下白白耗掉46天用以等待秦趙兩軍兩敗俱傷,後來項羽等不及了,殺了宋義奪權。不過章邯的實力也不是蓋的,這隻部隊在鉅鹿之戰中狠狠拖住了項羽使其無法西進,反過來項羽也拖住了秦朝使其無力調兵對抗劉邦,劉邦佔了大便宜,從這點來看劉邦先進關中有點渾水摸魚的意思

    除了天時,劉邦的成功還多虧了張良的計策

    劉邦西進走的是武關,這是南韓的故地,張良對此十分熟悉。張良不僅幫助劉邦攻下了南韓城池,又力主夜襲宛城,導致南陽太守差點自盡。出於籠絡人心,張良勸劉邦不吝封官封爵,封南陽太守為殷侯,給勸降的陳恢千戶官爵,如此人心皆歸附劉邦,西進一路平坦,沒有遇見什麼像樣的抵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願意和父母住在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