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輝看歷史

    李世民可以說是中國的歷朝當中偉大的一個了,他所做出的成就,即使是一些帝王也是非常的稱讚的,這就是李世民所能夠取得的成就,並且我們也能夠看到。由於李世民本身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雄韜偉略的皇帝。所以對於整個朝廷的控制,他也是非常的強的。並且在李世民的統治之下,真的邁入了盛世階段。

    歷史上有名的貞觀盛世就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開創出來的,這裡也能夠看出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是有非常強大的才能的,至少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很多帝王能夠在這方面的才能上與他相抗衡。那麼為什麼李世民能夠建立如此偉大的貞觀盛世,甚至到了現在,他所建立的功績仍然在被人們不斷地稱讚呢?這其中隱藏著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當中最重要的一點可能就是李世民本人對於整個國家的控制達到了歷代以來的最巔峰吧!

    在中國古代基本上每一個皇帝都想要把地方的權力盡量多的集中在自己的手上,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不僅僅是因為每一個皇帝都有著比較強大的權力慾望,同樣也是因為如果能夠加強中央對於地方的控制的話,那麼皇帝的政令施行起來就會比較容易,不會得到地方太多的反抗。也正是因為如此,基本上在中國每一個朝代,皇帝登基的時候都會想方設法的加強自己對於地方的控制。這不僅僅是為了能夠讓皇帝得到自己的權力,慾望的滿足,也是因為這樣是真的有利於國家的發展的。

    而唐朝李世民對於整個朝廷的控制,可以說是比中國曆代皇帝都要強得多的。即使是秦始皇對於地方的控制也根本比不上李世民對於地方的控制。因為李世民真的是一位非常有想法,並且也是能夠把自己想法實現的皇帝,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李世民他經常會採取一些雷霆手段,將那些不聽自己鎮定的人迅速解決掉,因為他也明白這些人的存在對於自己的統治是有極大的威脅的,如果自己的秘密不能夠以極快的速度發不下去的話,那麼自己對於整個國家的治理就會有較大水平的下降,這在李世民看來是不可能被允許的,而且我們也能夠發現你是民,他是一個在馬背上生長起來的皇帝,他也是一個對於自己的軍事能力非常精通的皇帝。

    這也讓他對於唐朝的軍事改革有了極大的貢獻,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李世民掌握自己的軍隊的期間,他將自己的軍隊制度進行了極大程度的改革,讓自己對於軍隊的掌握能力大大的加強,這樣在軍隊進行作戰的時候,他可以更加好的指揮這些軍隊也正是因為他對於軍隊的指揮是如此的完美,所以他才能夠迅速的在周邊地區迅速地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讓其他的不敢來輕易的討伐自己,並且讓他們成為了自己的附屬國,讓他們為自己朝貢,並且承認自己的地位。這在中國的立場,歷代當中除了唐太宗李世民沒有任何皇帝能夠做到。光是這一點,李世民就能夠在整個世界上佔有極高的地位了。

    也正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是如此的強勢,所以才能夠迅速的掌握自己的朝廷,並且開始闊斧的改革,將國內的政治引導向更好的方向。而且我們也能夠發現的是李世民對於自己國內政治制度的改革也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的,比如說一直採用的選舉人才的方式,在唐太宗李世民看來就非常的不科學,因為這樣會造成寒門子弟永遠也沒有辦法出頭那些有才能。

    但是非常貧窮的人也沒有辦法在朝廷上為自己效力,這對於李世民來說無異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所以在他掌握了朝政之後,也是啊,迅速的更換了這種落後的選拔人才的制度,並且採用了科舉制,這種在整個世界歷史範圍內都是非常先進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在這之後,唐朝擁有了大批人才的奉獻,並且從這裡開始,唐朝真的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來建設自己的朝廷呢?所以說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夠建立初貞觀盛世呢?和這些政治因素都有著非常大的關係。當然他自己的努力也是分不開的。

  • 2 # 大蘇閱天下

    玄武門之變其實不是兄弟之間的皇位爭奪,而是父子之間的龍爭虎鬥,如果玄武門之變真的只是兄弟皇位爭奪,那麼,李世民幹掉了李建成、李元吉,已經可以了,為何後面還要去保護李淵?還有最大的疑問是,李淵當時的身體很健康,並沒有出現處理國政困難,為什麼玄武門之變沒多久就宣佈傳位給李世民呢?李淵傳位後,又過了兩年才逝世的,而逝世也極可能是退休後鬱悶而亡的。李淵退位後的生活我們已經不得而知,因為史書沒什麼記載。根據零星的史書記載,我們大概可以得知,李淵退位後,和李世民的關係不是很好,父子關係並不好

    所以玄武門之變表面上是一場兄弟之間的皇位爭奪,實際上,是父子之間的龍爭虎鬥。是李世民和李淵之間的權力爭奪

  • 3 # 般若自在

    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政治家

    李世民指揮了四大戰役——軍事家

    李世民留下一百多首詩——文學家

    李世民行書《晉祠之銘並序》——書法家

  • 4 # 小胖烹美食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讓無奈的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之後,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成為了新一代的大唐皇帝。很多人批評李世民殺自己兄弟的時候,忽略了一點,他是少有的把政變的影響縮小到了極限的人,雖然殺了自家兄弟,但是那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一沒波及百姓,二沒搞混政局,殺害大臣。而皇家能爬到那個高位的人,為坐這個位子,沒有一個是完全無辜的,當王爺們一擲千金瀟灑快活的時候,政治風險也是他們享受的代價之一。大部分的政變他們有的不殺親兄弟,有的還對親戚朋友及其厚待,可是他們拿老百姓當韭菜隨便割。所謂的人口在他們眼裡就是數字。只有自己的親戚朋友是人。其它人的生死,尤其是百姓的生死不值得一提。

  • 5 # 使用者7819551919947zzg

    李世民,18歲起兵反隋、24歲定天下、27歲昇天子、30歲而立之年被北方諸民族譽為“天可汗”,在位23年。

    唐太宗李世民為國家奮戰與貢獻了32年,可謂建樹頗多、影響深遠,也正如此,才鑄造了他千古一帝,總結起來,他在如下方面堪稱一流:

    1、他不拘一格(敵人、窮人、壞人)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的予以採納;

    3、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份)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釋出,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違害與影響;

    4、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複奏(外地五復奏)複審批准後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中國的豐年)全國叛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準時到來、無一人逃亡(現在有人說那是太宗廣佈法網,那290人是跑不掉才回來受死的,我說這人真是不動腦子,想想那時的法網嚴還是現在的法網嚴,那現在逃獄是不是100%呢,那又是為什麼呢!!!),我想那是當時教化好,人的心靈比較純樸、社會秩序井然、人沒有太多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必要,實在沒辦法犯了事因判刑合理、沒有冤案也心甘情願受法,所以被感化了才準時回來服刑,這真叫民感其誠啊!

    5、威鎮宇宙的軍功,太宗朝武功之盛,除太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6、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李世民多次以少嚇多,經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在堅持和請求下才免強在大軍護衛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戰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啊!

    7、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可真是前無古人、同時也讓後世領導望塵莫及,民族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社爾、執思失力、契畢何力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級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範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9、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更為主要的是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援,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

    10、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汙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于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健全行政管理機制,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11、重視商業經濟發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城市,城市業有相當的發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濟發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封建經濟登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對玄裝佛學的支援同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主義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為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程序的傑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也正如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

  • 6 # 十段2020

    歷史人物很複雜,有多面性。以李世民為例。一般人,只記得“貞觀之治”締造者,“玄武門之變”主人公;其實在他身上,還有很多值得紀念、評價的地方。

    1、“戰神”級的軍事統帥。自古至今,能打的統帥人物不計其數,身先士卒、勇猛無畏的也很多。可象李世民(時任秦王)那種打法,鳳毛麟角,大概只有項羽、柴榮寥寥幾人。他的標誌性動作,是“孤身犯險”:經常帶幾十名親軍,就敢狂飆突進,衝擊幾萬人的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敵人無不膽裂,以為戰神下凡。比較典型如虎牢關大戰,特別精彩,可自行百度。

    2、善於籠絡、使用人才。李世民不僅特別能打,也善於籠絡人心,愛才用才。秦王府上,文如房玄齡、杜如晦,武如秦叔寶、尉遲敬德、李靖,都是一代英傑。“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個個英武不凡,魏徵原來是太子李建成那邊的,也可以收過來、成為心腹股肱。他開國之後,對功臣還是不錯的,沒有搞“狡兔死、走狗烹”。唯一的侯君集,依附皇子造反,李世民還專門到牢裡,哭著給他送行。說“為君故,再不上凌煙閣了”。令人感動。

    3、開修改史書的惡劣先河。李世民一生,抹不掉的汙點就是“玄武門”。屠兄殺弟、逼父奪位,再有道理,也難辭其咎。所以,他發誓要做一個好皇帝、開創盛世,留一個好名聲;甚至不惜讓魏徵來噁心自己。但是,他太在意這些事兒,也搞一些動作,比如篡改史書。破壞了“治史唯實”的優良傳統,開了非常惡劣的先河,以後便有樣學樣,把不少歷史搞得烏煙瘴氣,真偽難辨。

  • 7 # 歷史代的方剛視角

    魔鬼與天使,就是一念之差。

    殺人犯成為億萬富翁的現實生活比比皆是,而我們看待一個人,首先看的是他是否給他人帶了困惑或者災難。恰恰此君不但殺了自己的兄弟,而且還篡改所有歷史。

  • 8 # 小龍女5505

    玄武門之變的唐太宗李世民不僅開創了貞觀盛世,還是一位雄才大略、文武雙全的優秀軍事統帥,對外平定或降伏異族強敵、開疆擴土、鞏固邊疆穩定,對內掃除叛亂、任用賢臣忠良、完善科舉興辦教育提拔人才、嚴肅法紀公平公正、勤奮節儉重視民生、整頓吏治嚴懲貪腐,所以唐太宗以他的才能成就、功勳威望成了天下歸心、四夷臣服、降服諸國的四海獨尊“天可汗”,一代雄主盛世名君。

  • 9 # 看清現實的殘酷

    人們只記得李世民的功績,卻忘了他在玄武門之變中逼父,把李淵軟禁,不久李淵退位,殺兄淫嫂,這些讓人說不出口的事,他與楊廣是同一類人,而楊廣卻落的一世罵名,隋朝時期比唐朝更加強大,

  • 10 # 秋夢h

    總的來說李世民是一個比較開明的皇帝,他是中國最傑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國,為中國開創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黃金時代。自從盤古開天闢地,李世民是中國帝王中最初一個被中國人真心稱頌崇拜的人物,固由於他的勳業,也由於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國家的一言一行,成為以後所有帝王的規範。

  • 11 # 隱愚者

    唐太宗李世民的歷史地位已經有定論,千古一帝無疑,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薄賦尚儉

    唐太宗李世民上位以後,總結了隋朝滅亡的原因,於是積極發展社會經濟,特別是薄賦尚儉,不僅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甚至連自己都生活儉樸。唐朝也因此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迅速平息了唐初的動盪局面,盛唐氣象初顯。

    知人善任

    唐太宗積極整頓吏治,並能夠知人善任,使得政治昌明。前有宰相“房謀杜斷”的房玄齡、杜如晦,後有名臣魏徵。特別是魏徵,本是李建成的屬下,最後為唐太宗所用,並留下了千古佳話。這些治世名臣,進一步提升了唐朝的發展。

    武功顯赫

    唐太宗對外部威脅毫不手軟,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薛延陀、回紇、高昌、龜茲、吐谷渾等,並建立了有效統治,使得唐朝聲名遠播,四方臣服。唐太宗李世民更被尊稱為“天可汗”。

    經過唐太宗君臣23年的努力,唐朝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史稱“貞觀之治”,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

  • 12 # 恨無常

    李世民在文治方面的主要表現就是開創"貞觀之治"。除此之外,武功方面,李世民及其團隊還是大唐的主要締造者。外交方面,李世民相容幷蓄,促進了多民族的融合。為君方面,李世民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時刻關心百姓疾苦,被譽為千古一帝。貞觀朝也成了後世羨慕景仰的理想時期,溢美之詞,歷代不絕。

    然而,歷史是由人書寫的,李世民登位後雖然極力想掩蓋其得位不正的事實。但其殺兄、屠弟、囚父的做法,註定要成為其一生的汙點。皇家無骨肉親情,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不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把他們二人的滿門良賤殺了個雞犬不留,連在孩提間的小侄子都不放過。美其名曰,斬草除根,無毒不丈夫。試問?幾歲孩童對你有何威脅?即便狠毒有如明太宗朱棣者,靖難之役,也沒傷建文帝諸子的性命。歷朝歷代的文人政客大大都選擇作一名睜眼瞎,對李世民當年的殘忍行為避而不談,眼睛只盯著他當皇帝后的種種豐功偉績,歌功頌德,讚歌盈耳。可見李世民早已成功洗白,也從側面應證了那句話。成者王侯,敗者寇。人們不關心你成功的手段過程,只看中結果。

    誠然,不可否認,李世民是一位偉大的君主,他早已成為明君的典範,後世君主莫不以有貞觀時期的一鱗半爪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封建社會所謂盛世大治,也只是相對而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況且唐太宗晚期已有些倦政的表現,開始厭惡群臣提意見,有些好大喜功。也就是他死的早,當了二十三年皇帝,五十二歲就駕崩了。要是他執政的時間在長一些,有可能就是唐玄宗、清高宗,前期賢明,後期昏庸。當然這只是猜測

  • 13 # 行與知LL歷史圈中圈

    李世民是透過政變登上皇位,沒有玄武門之變,皇位和李世民沒有關係,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落下了個弒兄逼父退位的嘴名,歷史雖然是勝利者寫的,但這些事並不能完全抹點,只能儘量的修改,看起來更完美,李世民開了政變之頭,唐王朝之後的政變很多。李世民皇位雖然得來不正,但他也是一個明君,任用賢臣,聽從勸諫,和大臣們一起把唐朝治理的越來越強,蒸蒸日上,開創了貞觀之治,位大唐盛世開了個好頭。

  • 14 # 賽半仙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家一般都會想到“玄武門之變”和“貞觀之治”,這大概是電視劇裡給觀眾留下的印象。

    說到李世民,印入世人腦海的都是一個書生或者儒將的形象,善於權謀,帝王心術,籠絡人心,運籌於帷幄之間的政治家形象。

    如果是這樣,那就太片面了,大大地低估李世民了,政治家的身份猶如冰山一角,秦王時期的李世民那是猛的不要不要的

    軍事家李世民

    白居易:“聖人有作垂無極!”

    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

    範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為太宗乎?及其成功,復歸於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曾鞏:“躬親行陣之間,戰必勝,攻必取,天下莫不以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萬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從,天下莫不以為盛,而非先王之所務也。

    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對於李世民的軍事能力,也是得到後世文學大家們認可的,評價之高與我們心目中所認識的那個李世民是否有些出入?是否是後人神化了唐太宗?

    其實並不是。

    一.柏壁之戰

    619年三月,劉武周派宋金剛聯合突厥,想“入圖晉陽,南向以爭天下”,兵鋒所指,所向披靡,打得幷州總管、齊王李元吉丟盔棄甲,逃向長安。宋金剛帥軍直逼太原,太原告急。

    619年十一月,帶兵駐紮在柏壁,與宋金剛對峙。

    結果是李世民率軍追擊宋金剛,身先士卒,大敗其軍,並乘勝追擊逃敵,一晝夜走了二百多里,打了幾十仗。

    後來李世民又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剛,一天交鋒八次(最早的一日八次郎),都打了勝仗,殲敵加上俘虜一共幾萬人。

    後又親率精騎襲擊宋金剛背後,又一次打敗宋金剛,斬殺三千餘人。

    這一戰李世民不但勝利連連,還收服了宋金剛麾下大將——尉遲敬德。之後,尉遲敬德也迎來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二.圍點打援

    621年,李世民帥兵圍洛陽,洛陽城城高牆厚,幾次進攻,都無功而返。王世充趁機急忙向竇建德求救,希望竇建德出兵救援洛陽。

    唇亡齒寒,竇建德知道事情的嚴重性,馬上點將出兵,帶領十多萬人馬浩浩蕩蕩前來。

    還是直接說結果吧,李世民身先士卒,帶領三千鐵騎衝入竇建德軍營,擊潰竇建德十幾萬大軍,生擒竇建德,並迫使王世充出城投降。

    我們的徐向前元帥在1928年,清風店戰役中,首創“圍點打援”,徐向前也憑藉這場戰鬥證明了自己卓越的領導才能。

    但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秦王李世民就已經開始運用圍點打援的戰法了,此戰李世民以少勝多,以三千騎兵破竇建德十萬大軍,生擒六萬多人,生擒竇建德,王世充投降,此戰也為唐朝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學家李世民

    都知道唐代生產詩人,更有“詩仙、詩聖、詩佛、詩鬼”為其中代表人物,被後人廣為傳唱。

    詩仙李白,詩歌存世1000餘首。

    詩聖杜甫,詩歌存世1400餘首。

    詩佛王維,詩歌存世400餘首。

    詩鬼李賀,詩歌存世240餘首。

    唐太宗以主業為皇帝的情況下,寫出了90餘首唐詩流傳後世。也說明了李世民紮實的文學基礎,也被司馬光稱為“文武雙全”。

    書法家李世民

    李世民的書法被譽為是歷史一流水平,在皇帝中更是超一流水平,與宋徽宗趙佶齊名。也因為李世民在書法中超高的造詣對唐代的書法審美,書法教育和書法理論都發揮了重要的影響。

    據說李世民是王羲之的傳人,也是因為李世民的原因才確立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

    李世民臨摹王羲之的書法也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當時書法大家都無法辨其真偽。

    總結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作為歷史上優秀的政治家除了開創了“貞觀之治”,其軍事上、文學上和書法上的造詣也為當代一流水平。

    李世民也被後人認為是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 15 # 新世紀農村困局

    李世民除開創“貞觀之治”外的整體評價,我來回答此問題

    唐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來的。李世民是唐帝國實際上的開國皇帝(他的父親李淵只是名義上的)。在中國所有的開國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過良好系統的教育,出身也最為高貴。他胸襟開闊,文武全才,知人善任,從諫如流,在當政期間創立了蓋世絕倫的文治武功。

    唐太宗的功績:

    一、 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唐帝國。

    貞觀王朝的強盛是中國的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比擬的。中國歷史上出了幾個強盛的王朝,強盛的標誌不外乎國富兵強和民豐物阜。唐帝國的富庶有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為證。與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相適應,唐王朝的國際威望也達到了頂峰,對外戰爭取得連綿的勝利,連續百餘年保持連續不斷的進攻態勢,疆土極度擴張,朝鮮、漠北、西域的遼闊疆土相繼併入中國的版圖,西部疆土直達鹹海東岸的石國(中亞細亞塔什干城)。

    二、 對民族大融合做出巨大的貢獻,被各族人民稱為“天可汗”。

    唐帝國是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就象今天的美國紐約一樣。那時的唐帝國是世界各國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陽光地帶”,各國的傑才俊士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往唐帝國跑。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在看到唐帝國的高度繁榮和文明之後,自己的國家在他們心中和沒有開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於是就不想回國,千方百計地要留下。不僅首都長安,全國各地都有來自國外的“僑民”在當地定居,尤其是新興的商業城市,僅廣州一城的西洋僑民就有二十萬人以上。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王朝,外國人入境和中國人出境並沒有太嚴格的限制,即不擔心中國人出去後忘本忘祖;也不擔心外國人進來後喧賓奪主。僅這一點就說明貞觀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國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強的土地,對外國僑民既不歧視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來主義”,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國民氣度和王者風範。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

    三、 分權制度的初步嘗試。

    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央政府組織實行“三省六部制”,但貞觀王朝的三省職權劃分則初步體現了現代化政治特徵——分權原則。中書省釋出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一個政令的形成,先由諸宰相在設於中書省的政事堂舉行會議,形成決議後報皇帝批准,再由中書省以皇帝名義釋出詔書。詔書釋出之前,必須送門下省審查,門下省認為不合適的,可以拒絕“副署”。詔書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頒佈。只有門下省“副署”後的詔書才成為國家正式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這種政治運作方式很有點類似現代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紀興起的分權學說,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運用於中國的政治體制,進一步說明了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李世民規定自已的詔書也必須由門下省“副署”後才能生效,從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來潮和心情不好時作出有損他清譽的不慎重決定。中國歷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個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擁有如此傑出的智慧和胸襟。

    四、高度發達的商業。 貞觀王朝是唯一不歧視商業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了李世民的高瞻遠矚之處。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城市象雨後春筍般地興起。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楊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肅敦煌)、涼州(甘肅武威)。首都長安和陪都洛陽則是世界性的大都會。 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是聯絡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可這條商業通道在唐帝國時才達到她的最高使用價值。唐帝國的疆域空前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四個軍事重鎮(安西四鎮),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稠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 五、執政風格:用賢戒奢 唐太宗深受隋朝急速滅亡的震撼,決定力戒奢侈,儘量節儉,剋制自己的慾望,減輕百姓的負擔。他針對官多職濫的現象,下令精簡機構,裁撤了大量冗員,完善了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從這一點看出他愛民如子,怕百姓受苦,力求節儉,也加強了百姓對他的信任和他的統治。 唐太宗認為“官在得人,不在員多”。他知人善任,不論資歷,不計親疏,只要是治國安邦之才,就委以重任。他發展科舉制,使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學術風氣都有了深遠的影響,使天下的英才,盡在他掌握之中。這點可看出他重用人才,無論文化程度高低,只要是賢臣他都重用。 他的遺言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麼多皇帝裡,有幾個皇帝對百姓有這種評價和尊重?他給了老百姓公平,封建社會及其罕見的公平。 唐太宗的過失 一、晚年有些剛愎自負,不如早年“納諫如流”。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人,人無完人,是人就有錯誤。貞觀後期,唐太宗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先從納諫開始體現出來。貞觀十年(636年),魏徵發現他“漸惡直言”,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錯誤的開始。 二、晚年奢侈現象的明顯增加。在貞觀十六年的時候,唐太宗下詔說,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機關不得限制,結果造成太子的嚴重浪費現象。唐太宗自己也開始修造宮殿,貞觀十一年在東都洛陽修飛山宮,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宮。這些使唐太宗後期沒有前期勤儉. 三、還有一個大的錯誤就是參與史官所寫的起居注。這是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論的,皇帝無權干涉,這是歷來的傳統,歷來的皇帝都沒有看,尊重史官的職權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書,從不掩飾什麼,從不害怕皇帝打擊報復。但唐太宗這個名君卻犯了一個頗大的歷史錯誤,影響干預了史官的公正性。 四、唐太宗在貞觀初期不顧大臣魏徵和李大亮的勸阻,對歸順的北方遊牧民族部落要土地給土地要物資給物資,結果這些部落享受夠唐朝的恩惠後胃口反而越來越大,索性就叛亂了,造成“安史之亂”,從此唐帝國步入衰弱。   後來唐太宗也自己檢討:“中國百姓,實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葉,擾其根本以厚枝葉,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納魏徵言,遂覺勞費日甚,幾失久安之道。”

  • 16 # 泰安方圓

    李世民可謂是一代明君,知識淵博、有勇有謀!“玄武門之變”他殺兄弒弟逼父退位成功登上皇位!

    李世民當了皇帝以後,勵精圖治,嚴於律己,虛心聽取採納良臣進諫,大膽改革鞏固了統治局面!建立了盛唐!

    李世民雖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帝,但一代明君是當之無愧!

  • 17 # 古今博學

    關於唐太宗李世民,毛主席在詩《沁園春•雪》寫道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可見,毛主席認為,唐太宗是中國古代可稱道的五位帝王之一。

    我們比較熟悉的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最終爭得皇位。以及他登基後經過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唐朝的社會經濟文化得到了巨大發展,國內呈現出繁榮景象,開創了封建時代的有一個盛世,史稱“貞觀之治”。

    除了上面李世民做過的事,我們又如何評價他呢?我覺得評價一個人可以從多角度分析,要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分析:

    一、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努力發展生產,讓人民休養生息。使國家戶籍增加,人口有所增長,全國農田耕作面積擴大。提倡勤儉節約,並率先垂範,禁止大興土木,營建新的宮殿,嚴令禁止厚葬,並且嚴格禁止官員們的奢侈行為。二、重視對百姓的教化

    重視學校教育,並進一步加強科舉考試製度。注重選拔和任用官員,求賢納才,知人善任,讓這些官員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為國家出謀劃策,鞠躬盡瘁。在地方則親民為民,以百姓疾苦為己任,造福一方。

    三、重視納諫,從諫如流

    魏徵的“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成為唐太宗李世民虛懷納諫的指導思想。他以隋煬帝拒諫而亡國的教訓為鑑,鼓勵大臣們規諫。以致貞觀時期出現了一大批敢於直諫的大臣。如魏徵、杜如晦、馬周、劉泊、褚遂良等,以致魏徵死後,唐太宗感傷地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今魏徵歿,朕失一鏡矣!”

    四、加強唐朝同少數民族的聯 系和團結

    吐蕃是現代藏族的祖先。貞觀十四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將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進入吐蕃後,帶去了漢族人民的農耕、紡織、建築、造紙、制筆、釀酒以及農具製造等技術,對吐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唐太宗終其一生來說,是個聖主賢君。他時時以隋為鑑,注意善始善終。太宗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謂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 18 # 花開水不流

    唐太宗的歷史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學界對他的雄才偉略和他對中國歷史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都給予積極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在反隋建唐的鬥爭中起著領導作用,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在客觀上對唐初社會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唐太宗不歧視少數民族,除對突厥的侵擾用兵外,主要是採用懷柔的政治手段處理民族問題,方法妥當,政策開明,有利於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太宗之從諫近乎聖。”

    蘇轍:“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

    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毛主席:“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 19 # 從頭越58139384382

    李世民稱為千古一帝,名副其實,貞觀之治,萬國來朝,一直到今天外國的華人聚居區還叫唐人街,影響後事深遠。

    歷史上很多開國皇帝對開過功臣都是或貶或殺,唯獨李世民是古代當了皇帝后對功臣最好的皇帝,為紀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李世民時常前往緬懷。

    唐朝的江山可以說幾乎是李世民帶人打下來的,南征北討 東擋西殺,在戰場上過了半輩子。據說一次打完仗,李世民和尉遲恭並排而睡,尉遲恭睡覺翻身,腿壓在李世民身上,把李世民壓的上不來氣,醒了,但又心疼尉遲恭,怕把他的腿移開弄醒了尉遲恭,就用雙手託著尉遲恭的腿一直到尉遲恭睡醒。雖然是傳說但也足見李世民對下屬的愛戴。李世民稱帝后對跟他一起打江山的舊部全都高官厚祿,封王封候,而且還是世襲的。

    玄武門之變可能是李世民最大的汙點,但誰又能說清楚,古代皇子之爭一直是你死我活的事,李世民的部將不想李世民被害,起兵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推李世民登上皇位,才有了後來的貞觀之治。

  • 20 # 娛樂小扇貝

    在軍事上,輔助李淵完成統一大業,結束了隋朝後期以來的紛亂局面,逐漸恢復和平安定。在經濟上,輕徭薄賦恢復生產,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在政治上,積極納諫,政治清明。一系列舉措才奠定貞觀之治的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頂尖足球俱樂部都不設前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