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齡女青年
-
2 # 農村同哥
養鵝七種常見疾病的綜合防治方法
一、鵝出敗病。是巴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四季都可發生和流行,為雞、鴨、鵝等共患傳染病,死亡率較高。
1。臨床症狀。最急性的不出現任何症狀便突然死亡。急性的表現為精神不好、羽毛粗亂、體溫升至43%以上、離群、閉眼縮頭呆立、兩翅下垂、不願意下水、減食或絕食、飲水量增加、下痢較嚴重、糞便灰黃色或綠色。從口、鼻中流出黏液,呼吸困難,有時曲頸於背後,橫臥在地上,興奮盤旋滾動。最後麻痺、虛脫而死。死亡率高達50%~80%。
2。防治。平時要搞好鵝的飼養管理,增強鵝的抗病能力。定期預防注射禽出敗菌苗,每年注射3~4次,每隻每次注射菌苗2毫升。發現此病時立即隔離。對廄舍要搞好清潔衛生,用5%生石灰或10%漂白粉對鵝舍和用具消毒。對病死鵝進行深埋無害化處理。對已與病鵝接觸過的鵝群,除消毒外要用抗菌素或磺胺類藥物進行3~5天的防疫性治療,再用菌苗接種。治療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體重每次內服0.2克。也可用20%磺胺二甲基嘧啶鈉注射液進行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用量0.5毫升,即每千克體重用0.1克,每天2次,連續注射2~3天。用青黴素每千克體重2萬單位肌肉注射,每12小時1次,直至病症消除。
二、小鵝瘟病。由小鵝瘟病毒引起雛鵝的急性傳染病。其特徵為急性滲出性腸炎,具有較高的傳染性,死亡率也較高。
1。臨床症狀。以3~8日齡鵝最易感染。雛鵝臨床特徵精神萎頓、食慾廢絕、離群呆立、飲水增加、嗉囊膨大積有多量氣體和液體、鼻孔流黏性鼻涕、下痢嚴重、排黃色或綠色稀糞惡臭並混有氣泡。最後頭頸扭轉、抽搐、癱瘓、死亡。
2。防治。預防可用鵝瘟全毒尿囊液疫苗,給臨產蛋的母鵝皮下或肌肉注射100倍稀釋的疫苗0.1毫升,經15天后再注射未經稀釋的疫苗0.1毫升,經15天后產的蛋所孵出的雛鵝就有免疫力。對孵化場環境、用具等嚴格消毒。對沒有發病的鵝要用抗鵝瘟血清進行緊急預防注射,每隻雛鵝皮下注射0.5毫升。對種蛋也要保持清潔並用福爾馬林燻蒸消毒。治療可用抗小鵝瘟血清,每隻雛鵝用0.8毫升,可收到一定效果。其他藥物治療無效。
三、軟腳病。病因是飼料單一,尤其是礦物質、維生素D、鐵缺乏。
1。臨床症狀。腳軟無力,不能行走,常用兩翅支撐身體行走。
2。防治。預防:多喂些青草,飼料中要有足夠的礦物質。治療可補給維生素A、D和魚肝油丸2~3粒,適當補給骨粉、貝粉等。
四、鵝流行性感冒。系急性傳染病,傳染快、死亡率高。多發生於1月齡小鵝,大鵝發病較少。氣候突變、嚴寒冬季最易發病。病徵是病鵝縮頭、瞌睡、臥伏、腳跛、怕冷。
1。臨床症狀。精神不振、消化不良、口鼻流黏液、呼吸困難、常發出“絲絲”聲、羽毛蓬亂、下痢。
2。防治;預防要摘好環境衛生,廄舍保持清潔乾燥,預告有暴風雨時不放牧。冬季為鵝防寒保溫。經常將蒜頭搗爛餵鵝,可預防感冒。治療可選用青黴素,每隻小鵝每次肌肉注射1萬~2萬單位,每天2次;也可用磺胺嘧啶片,第一次每隻小鵝口服半片(0.25克),以後每隔4小時服1/4片;也可用氯黴素,每隻小鵝肌肉注射12~15毫升,每天2次,連用2天可愈。
五、鵝的鴨瘟病。一般不會大面積流行,但在區域性地區常見發生,小鵝尤為敏感。
1。臨床症狀。精神不振、羽毛松亂、離群呆立、減食或絕食、糞便呈白色黏稠狀下痢、洩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腫、體溫升至41.5~42%。
2。防治。預防:搞好廄舍清潔衛生,保持乾燥,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杜絕健康鵝與病鵝的接觸。嚴禁到汙染地區下游放牧,對病鵝嚴格隔離、全面消毒。當前沒有特效藥物治療。
六、麴黴菌病。是鵝的常見黴菌病,雛鵝發病較多。常發生在陰雨、潮溼季節。
1。臨床症狀。食慾減少、羽毛松亂、閉目縮頸、眼鼻流液、呼吸困難、喘氣、呼吸次數增加、口渴、體溫升高、後期下痢。
2。防治。預防:嚴禁喂發黴變質飼料,不準用發黴草墊。一切用具要嚴格消毒,廄舍要通風,防止有害氣體過量和潮溼。發病季節每隻雛鵝每日用制黴菌素2~3毫克,拌入飼料餵給,連用3天,有良好的預防效果。治療可用制黴菌素,每隻雛鵝每日3~5毫克,嚴重的酌增用量,灌服,連用3~5天。也可用1∶3000硫酸銅溶液飲水,成年鵝用膠管灌服3~5毫升,每日1次,連用3~5天。也可用碘1克、碘化鉀1.5克加蒸餾水1500毫升,加熱至25%,氣管內注射,每隻成鵝4~5毫升,當天配當天用。
七、絛蟲病。是鵝常見的寄生蟲病,幼鵝易感染,常導致消瘦而死亡。
1。臨床症狀。15天至3月齡多發,病鵝消化不良、糞便稀薄呈青綠色後變灰白色混有孕卵節片。患鵝食慾不振、顯著口渴。幼鵝發育不良、極度消瘦、離群常在水邊蹲伏、有神經症狀、突然倒臥、起立困難、行走搖擺、失去平衡、常以尾部蹲坐、伸頸張口呈鐘擺狀搖頭,然後仰倒,以腳掌亂劃,肢掌麻痺、痙攣。成年鵝多呈無症狀經過。
2。防治。預防:隔離驅蟲,每年2次。要避免將帶蟲卵的糞便排到池塘中,以防再傳播。治療可用檳榔粉或片煎劑,每千克體重0.5~0.75克,投藥後10~15分鐘,即排蟲。服藥後5~30分鐘,如發現流涎和呼吸困難的,為中毒現象,應立即服用硫酸阿托品解毒,每千克體重0.1~0.25毫克皮下注射;也可用南瓜籽粉,每隻鵝20~50克,即用1千克南瓜籽加8千克水煮沸1小時,用藥液拌飼料喂服。
-
3 # 山輕
最好是解剖來,才能對證下藥。因為大腸桿菌和漿膜炎還有痛風都會有這種症狀。這段時間天氣忽冷忽熱小鵝容易感冒又混合痛風引發的大腸桿菌。天好的時候讓小鵝出來多活動活動曬曬太陽在補充維生素。
-
4 # 養殖之道
你說的小鵝突然不會走路,原因比較多,小鵝瘟,漿膜炎,都會引起的,如果治療不及時都會造成傷亡的,如果還想確診,建議你拍圖和糞便圖幫你診斷一下,然後指導你用藥
-
5 # 大河東遊
小鵝在養殖的時候不能喂油膩的食物,要配混合綠色飼料混合餵養,半月後還要增加綠色飼料,例如青菜,青草,水草等。一般白天喂三四次,晚上一兩次,還要提供乾淨的飲用水。注意地面要乾燥,不要著急放在溼潤地方,避免病害。另外,晴朗天氣要讓它在太陽下沐浴,每天的時間在10分鐘以上。
-
6 # 信陽新縣王家
鵝軟腳軟腿病因複雜,多種病因可引起鵝腿軟。 主要有病毒因素、細菌因素、營養性、自身代謝與外傷等因素。病毒性因素一般多見與20至35天,鵝副粘病毒、流感病毒等侵害神經系統就會引起腿軟無力或站立不起。細菌性一般比較明顯,容易分辨。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細菌轉變成慢性型引起的關節炎、關節腫脹、鵝掌腫、單腿腫等症狀。
營養性因素引起腿軟的因素比較多比較複雜。
預防治療鵝腿軟腿瘸的方法
1、接種好先關病毒疫苗、控制好環境、定期消毒、防治水平傳播細菌病毒,定期投藥預防。
2、調整好飼料營養供給、營養配比,搞好鵝舍內衛生,不要長期在陰暗潮溼地方,計算好大群密度。
鵝苗腿瘸不會走路是什麼原因,其實是一種維生素缺乏病:
鵝患軟腳病多在秋、冬寒冷季節,特別是鵝苗最易患此病。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和鈣質。長期飼餵單一飼料,運動不足,鵝群密度過大,擁擠,鵝床過於潮溼,墊草鋪置太少,都易發生本病。
1.鵝於出殼後1周可出現本病。病鵝生長停滯,兩腿無力,步態不穩、跛行,常以跗關節觸地,喙變軟或彎曲變形,啄食不便。由於鈣化不全及軟骨過度生長,造成大骨節,特別是跗關節和肋骨關節明顯。隨著鵝體重的增加,腳軟無力,支援不住較重的身體以致不會走路,常常伏臥在地上。
2.防制措施
①充分運動和光照 充足運動和光照可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飼料品種需多樣化,青綠飼料要新鮮。
②補充營養及治療 當發現病鵝時,每隻鵝每天服用維生素B110毫克,貝殼粉或碳酸鈣0.5毫克,混於飼料中餵給,以減少本病的發生。也可在飼料中加入3%石灰水溶液(用3克氫氧化鈣溶於100毫升水中,攪拌澄清,取上清液內服)。同時每隻鵝可日服魚肝油10~12滴,效果也很好
-
7 # 世界那麼大到處去看看
鵝軟腳軟腿病因複雜,多種病因可引起鵝腿軟。 主要有病毒因素、細菌因素、營養性、自身代謝與外傷等因素。病毒性因素一般多見與20至35天,鵝副粘病毒、流感病毒等侵害神經系統就會引起腿軟無力或站立不起。細菌性一般比較明顯,容易分辨。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細菌轉變成慢性型引起的關節炎、關節腫脹、鵝掌腫、單腿腫等症狀。
營養性因素引起腿軟的因素比較多比較複雜。
預防治療鵝腿軟腿瘸的方法
1、接種好先關病毒疫苗、控制好環境、定期消毒、防治水平傳播細菌病毒,定期投藥預防。
2、調整好飼料營養供給、營養配比,搞好鵝舍內衛生,不要長期在陰暗潮溼地方,計算好大群密度。
鵝苗腿瘸不會走路是什麼原因,其實是一種維生素缺乏病:
鵝患軟腳病多在秋、冬寒冷季節,特別是鵝苗最易患此病。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和鈣質。長期飼餵單一飼料,運動不足,鵝群密度過大,擁擠,鵝床過於潮溼,墊草鋪置太少,都易發生本病。
1.鵝於出殼後1周可出現本病。病鵝生長停滯,兩腿無力,步態不穩、跛行,常以跗關節觸地,喙變軟或彎曲變形,啄食不便。由於鈣化不全及軟骨過度生長,造成大骨節,特別是跗關節和肋骨關節明顯。隨著鵝體重的增加,腳軟無力,支援不住較重的身體以致不會走路,常常伏臥在地上。
2.防制措施
①充分運動和光照 充足運動和光照可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飼料品種需多樣化,青綠飼料要新鮮。
②補充營養及治療 當發現病鵝時,每隻鵝每天服用維生素B110毫克,貝殼粉或碳酸鈣0.5毫克,混於飼料中餵給,以減少本病的發生。也可在飼料中加入3%石灰水溶液(用3克氫氧化鈣溶於100毫升水中,攪拌澄清,取上清液內服)。同時每隻鵝可日服魚肝油10~12滴,效果也很好
-
8 # 新農業的新力量
在確診小鵝瘟後,應立即將未出現症狀的雛鵝隔離出飼養場地,放在清潔無汙染場地飼養,每隻皮下注射0.5~0.8毫升高效價鵝瘟多抗。小鵝(10日齡或體重150克以內)胸部皮下注射0.8~1毫升,大鵝(10日齡以上或體重150克以上)注射1~1.5毫升。注射時要一鵝一針頭,同時工作人員進出每個群體時要注意換衣換鞋,避免交叉感染。也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藥物,可配合使用急救擾幹素,20毫升每隻注射1500羽成禽,2000羽雛禽。飲水50毫升每隻800羽成禽,1000羽雛禽,一般飲水一次即可、病情嚴重著飲水2天,每天1次,效果顯著。為防止細菌性感染,每羽小鵝可肌注1000~2000單位慶大黴素,早晚各1次,連用2~3天。幫助鵝增強體質和恢復體能。
簡介:小鵝瘟是由小鵝瘟病毒引起的雛鵝急性敗血性傳染病。病雛鵝的臨診特點是精神委頓,食慾廢絕,嚴重下痢,有時出現神經症狀,死亡率高。對養鵝業的發展,影響極大,搞好小鵝瘟的防治工作是當務之急。
預防:
1、加強消毒:全場定期(建議每週一次)消毒,針對墊草、料槽、場地,應用百毒殺進行噴霧消毒。對病死鵝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異氰尿酸鈉、生石灰等)處理
2、把好引種關,引進健康鵝。防止帶回疫病,已引進的要隔離飼養觀察。
-
9 # 瞳裡養殖
鵝痛風主要發生於4-16日齡的雛鵝,是一種尿酸性代謝疾病。主要是由於鵝體內尿酸產生過多或者排洩障礙,導致血液中尿酸含量顯著過高,形成高尿酸症,進而以尿酸鹽形式關節囊、關節軟骨、關節周圍、胸腹腔及各種臟器表面和其他間質組織中的一種疾病。
鵝得了痛風要立即挑出病鵝,切勿盲目用藥,確認病情後根據方案使用達龍綠風寧進行治療,一天見效,二天控制死亡,三到四天痊癒。
回覆列表
我還真沒養過鵝!
根據你說的我問了周圍的人,他們認為可能是得了腸炎,可能是吃了不乾淨的東西!你家周圍有獸醫嗎或者其他的養鵝養雞的,可以詢問一下別人的意見,應該會給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