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為貴1682

    這要看是在什麼地方帶,如果兒子在城裡,老兩口是農村,要是要求老兩口去帶。老兩口要是沒有退休金,可以給點零花錢。雖然吃住在兒家,但兒子兩口都上斑,要是突發有什麼小事,如用錢不用向兒子要。再說老人喜歡什麼也可以買。要是離的遠在農村,那必須給孩子生活費,還要給老人錢,必竟離很遠,有事打電話也不能來的快。你所說的補助老人,補助是應該補助,看情況給,老人也要看情況要,必竟是自已兒子和自已孫子。隔輩親嗎。

  • 2 # 來日方長83187665

    請保姆專職帶孩子,需要多少錢?大概要好幾千,且末必放心!

    那麼,爺爺奶奶帶孫子應給多少錢呢?首先,爺爺奶奶帶孫子是不合適的,做為隔輩的爺爺奶奶來說,孫子是無法打,也無法罵的,這就增加了管教孩子的難度。

    另外,老人專職帶孫子,會放棄他們原本熟悉的生活,放棄朋友,放棄自由,損失不是錢可以衡量的。

    感恩老人為子女的付出,從精神上多加撫慰,才是他們需要的!為了父母,也為了你的孩子,常回家看看吧!

  • 3 # 福新公22世孫

    這要看你父母的收入,兄弟姐妹少,父母退休金高的可以不給。當然需要徵得父母同意。我兄弟兩個就沒有給父母帶孩子的錢,看自己的孫子談錢傷感情,俗氣!

  • 4 # 使用者曦睿

    帶孫子:教養子女成人是父母的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而帶孫子是親情不是法律責任。70歲以前身體健康可以帶孫子享受天倫之樂。70歲以後多數人衰老速度加快,疾病增多,自顧不暇,重在保重身體。

  • 5 # 自由走向完美

    與其這樣的打算不如意自己帶孩子,如果時間可以重來。選擇上班的媽媽寧願選擇陪孩子走過學齡前的時光,孩子行為習慣建立已經錯過。1.5歲以前自己能帶最好,早期干預(以後省的錢你自己不敢想象)。

    爸爸媽媽也到了享受生活的年級。

  • 6 # 小小的玥

    自己的父母幫著帶孩子理論上是不需要什麼生活費用的,畢竟是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有的時候我感覺你給他們錢也不會要的。但是為了能讓父母更好的照顧孩子,平時的生活也會花不少錢,所以說給些錢還是有必要的,一方面父母在生活中能過的好,另一方面孩子也能照顧的更好。

    至於要給父母多少錢,根據自己的家庭生活條件來衡量就可以了。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生活條件比較好的話就多給些,生活條件中等話少給些父母也不會說你。還是那句話,即使不給生活費用,孩子的爺爺奶奶也會很樂意的照顧自己的孫子、孫女。

    家人照顧和撫養孩子是每個家庭的責任與義務,你的父母有責任和義務照顧孩子。當然你也有責任和義務給父母生活費。

    在這裡建議費用要比老兩口平時的生活費用多些,畢竟還加了一個人。

  • 7 # 嶧縣西門裡老李

    看到這個問題不禁暗暗發笑,怎麼還有問這個事的?又一想,這是人家這個年輕人懂事、知感恩,想用錢表達心意。如果我是他們的父母,我會感動的掉淚:孩子,有這個心意足矣,爺爺奶奶看自已的孫子,還要什麼錢?

    說說我自身的感受吧。我們兩個老企退工人,月收入共6000多元。自孫子4歲起由我們帶著生活,24小時的老“保姆”,現在已要上六年級了。

    我們沒問兒子要過孫子的生活費。他們原來在紡織廠裡工作,挺辛苦不容易,收入也不高。去年廠子破產下崗,現在外打工,掙錢也不多,還要交保險金,所以以後也不打算要。

    每月他們給孩子買兩箱牛奶,現在孩子大了也不用買了,跟我們喝成人奶。上學後學費他們交。衣服多數我們給買,他們偶爾買。

    偶爾學校組織外出活動,要家長陪,可他們又去不了,比如放假前的“修學遊”,每人260元。那就奶奶陪去,奶奶拿自個的,他們拿孩子的,挺好。

    逢年過節,兒子兒媳給我買箱酒,在我這過幾天。有時老伴也發牢騷,嫌花的少,“我們整個給看著孩子呢”。我就勸:知足吧,他們能吃上飯、有活幹,就很好了。咱們現在身體還行,帶帶孫子,幫幫他們,自已心安便好。非要他們把感恩掛在嘴上,非要他們花多少多少錢,有意思嗎?咱要死了一分也帶不走”!(笑)

    所以我想對題主說:不要非月月給錢,那不像僱保姆似的?抽空領老人上街,買點他們喜歡的衣物。平時多體諒老人點,別給臉子看。逢年過節聚餐時說兩句感謝的話,足矣!

  • 8 # 小風車媽咪

    爺爺奶奶幫忙帶孫子,父母需要補助多少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爺爺奶奶其實是沒有帶孫子的義務的。爺爺奶奶帶大兒子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又要幫兒子帶孫子。如果爺爺奶奶願意帶,那還好說一點,如果爺爺奶奶因為身體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不想帶孫子,爸爸媽媽也不能責怪老人。因為老人沒有義務帶孫子。

    其次,老人願意幫忙帶孫子,父母需要補助多少錢呢?

    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孩子的開銷當然是由父母來出的。孩子小時候的奶粉錢、紙尿褲、衣服等這些錢都應該由父母出。孩子大一些了,學費、書本費、餐費等,也應該由父母出。這本來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應該花的錢。這些錢是不算給老人的補助的。因為老人照顧孩子,需要消費精力,來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再加上中國的爺爺奶奶都很疼愛孫子,很多時候寧願苦自己,不能苦孩子,好吃的好喝的,都給孩子留著,還會偷偷給孩子零花錢。相信這些錢,爺爺奶奶也不會向爸爸媽媽要的。

    再次,作為對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回報,爸爸媽媽也可以逢年過節的給老人包一個大紅包,或者給老人選擇一個喜歡的禮物。老人既然選擇幫忙帶孩子,其實心裡是不求什麼回報的,但是作為子女,我們要懂得感恩。我們要經常用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感謝。比如週末可以帶老人出門吃一頓飯,看看電影,讓老人感受一下新鮮事物;給老人買一個他們心心念唸的禮物;放假了陪老人出門旅行或者單獨給老人報團旅行。

    當然也有的家庭是每個月給老人生活費,作為家庭裡的開銷。這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爸爸媽媽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和當地的消費水平,按月給老人交生活費。不能既讓老人幫忙帶孩子,還要老人自己出錢補貼家用。

    在中國,老人幫忙帶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上老人是沒有責任和義務帶孩子的,孩子應該由自己的父母來帶,這也是我們一直倡導的,讓孩子從小感受母愛,感受父愛,感受家庭的溫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錢,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