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媽育兒課堂
-
2 # 媽咪寶貝傳媒
萌牙時間上個體差異非常顯著
第一顆牙齒萌出的時間平均為6~8個月
通常下前牙最先萌出,隨後是上前牙,順序是由前到後。大約在2歲半時20顆乳牙就長全了。但是,在萌牙時間上個體差異還是非常顯著的。
萌牙早晚受遺傳因素影響很大
發育正常的寶貝中,有些早的三四個月就長牙了;晚的就像案例中的小魚兒一樣直到1歲才出牙。萌牙早晚受遺傳因素影響很大,如果寶貝不長牙,不妨先問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瞭解一下寶貝的爸爸媽媽小時候長牙是不是屬於偏晚的。如果父母有一方或是雙方都出牙較晚,但最終一個牙都不缺,寶貝的全身發育又很正常,那完全不必著急,耐心等待就是。
牙齒萌出早晚沒有絕對的好壞
一般來說,乳牙萌出晚的寶貝其乳恆牙替換也會開始較晚。對於全身健康的寶貝而言,牙齒萌出早晚沒有絕對的好壞。嬰兒萌牙晚可能對輔食的新增略有影響;但是,萌牙過早的寶貝由於父母疏於照顧,乳、恆牙都可能早早地開始齲壞。因此,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問題。
如無遺傳因素,就需評估寶貝的全身發育狀況
如果沒有萌牙較晚的家族史,那麼就需要評估一下寶貝的全身發育狀況。如果寶貝是媽咪妊娠七八個月就出世的早產兒,出生體重過低,或是有全身性疾病導致體重、身高的發育比同齡人都滯後,牙齒的發育毫無疑問地會受到一些影響。
疾病導致的牙齒萌出晚
輕度缺鈣是最常見的;全身性疾病中可能會導致普遍性牙齒遲萌的有: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以及營養極度缺乏等,這些疾病都可能導致嬰兒缺鈣。寶貝缺鈣不僅僅會導致牙齒萌出過遲,同時還會有其他一系列表現,如:入睡難、易驚醒、夜間啼哭,頭髮環禿、稀疏,青蛙肚(肌肉缺鈣鬆弛導致),指甲扁平外翻等。嚴重的會出現發育遲緩、方顱、囟門閉合過晚、雞胸、肋骨外翻等異常表現。當懷疑寶貝有全身發育異常時,家長可以帶患兒找兒科醫生就診,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
從營養學角度上看
一般2歲以下的寶貝每天需要的鈣量為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要800~1000毫克的鈣。現在多數配方奶粉對於鈣、鐵、鋅、鎂等主要元素都有強化新增,只要寶貝進食正常,基本可以滿足對鈣的需求。但是,一些兒童的消化吸收較差;還有些寶貝生長髮育過快,鈣的儲備相對不足。上述兩類情況都會造成寶貝缺鈣。
輕微缺鈣,最好的方法是多喝牛奶
如果寶貝只是輕微的缺鈣,補鈣最好的途徑就是多喝牛奶。有個簡單的演算法,1毫升牛奶大約含有1毫克鈣。如果缺鈣嚴重,可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補充一些鈣製劑。為了促進鈣的吸收,還應該帶寶貝多曬太陽,適量的紫外線是合成影響鈣代謝的維生素D3的必要條件。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營養狀況好轉之後,牙齒的發育、萌出也會跟上來。
必要時帶寶貝到口腔科檢查
有個別寶貝其全身發育無明顯異常,然而,經過漫長的等待到1歲多還不出牙,或者超過3週歲20顆乳牙還未出全,家長可以帶寶貝到口腔科進行檢查,看看寶貝是否存在牙齒生長髮育異常。先天缺失是最為多見的牙齒數目異常。個別乳牙缺失常發生在下前牙區域,對外觀及功能影響都不大,沒有治療意義。多顆牙先天缺失往往會伴有全身其他系統的異常。還有一些患者個別乳牙雖在頜骨中發育但不能萌出,這屬於牙齒萌出異常。
對於懷疑牙齒數目異常及萌出異常的病例,臨床檢查之外都必須拍攝X線片,再結合病史進行初步診斷。有些罕見的綜合徵涉及全身多個系統和器官,需要口腔科醫師與兒科大夫及遺傳學家共同研究,進行歸類、診斷。針對口腔的具體情況給出不同年齡段相應的治療建議。
-
3 # 漿糊媽媽
以前常說七坐八爬九出牙,院子裡有個寶寶現在九個月了,牙齒還沒有長出來,六個月還沒有出來肯定還不是異常。有時候出牙太早也不是什麼好事,我家小寶現在有6顆牙可見了,咬得我想揍他!
回覆列表
不必擔心,完全正常。寶寶長牙不是千篇一律。每個寶寶的長牙情況各有不同。
一般來說第二個月至第五個月還未開始長牙。極個別的寶寶在4個月開始出第一顆乳牙,很少寶寶在第五個月開始出乳牙。
多數寶寶在第六個月開始出下切牙(門牙)。長出乳牙的數目採用月齡-(4~6)=出牙數。寶寶6~7個月時開始長出兩顆下切牙。到8個月已長齊下切牙。9~10個月寶寶長齊兩顆下中牙,有的寶寶已開始長出兩顆上中切牙。10~12個月絕大多數寶寶已長齊兩顆下中切牙和兩顆上中切牙,共4顆。個別開始長出1~2顆下外切牙。
我朋友的寶寶也和你的一樣,原來她也很擔心,後來諮詢過醫生,說沒事的,也就放心了.你的小寶寶會健康地長出一口整齊的牙齒變成美男子的,放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