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方鵬
-
2 # 我是趙帥鍋
這個問題我們分兩部分回答,首先劉備在荊州帶著百姓跑路,究竟是不是在愛護百姓?
雖然在各種演義和影視劇中,都強調劉備是為了愛護百姓。但事實上呢,劉備主要還是為了他的皇圖霸業。從某種意義上說,劉備帶著這些百姓跑路,不是愛護他們,而是想讓他們成為自己事業上的炮灰。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知道,劉備帶荊州百姓跑路的背景,是劉備本打算與劉琮一起在襄陽一線抵抗曹操的大軍,可結果呢,劉琮卻主動向曹操遞交了降書,並打算把鐵打的襄陽城獻給曹操。在這種背景下,劉備想繼續在襄陽一線構建防線抵擋曹操,顯然是不可能了。
所以劉備集團在經過短暫思考之後,決定率軍前去江陵構建新的戰略防線。當時的江陵,是荊州第二大郡(南郡)的治所,也是荊州最重要的軍事重鎮,它把控著整個荊州地區的長江水道,也就相當於它牽制著整個荊州水軍的咽喉。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說佔據襄陽,就相當於佔據了半個荊州;那剩下的半個荊州,只需要搞定江陵就足夠。而正是因為江陵的重要性,所以劉備在襄陽構建戰略防線的計劃破產後,就馬上決定率眾前往江陵,企圖在江陵構建新的戰略防線,以抵禦曹操的大軍。
問題是,構建戰略防線,需要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江陵作為荊州最重要的軍事重鎮,自然不會不缺軍用物資,但它缺人啊。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如果能把襄陽這近十萬百姓都帶到江陵,他就可以迅速擴充出一枝強有力的軍隊。
其次,江陵城也是魚龍混雜,擁有眾多實力派,其中有的人主張抵抗曹操,有的人主張投降,如果劉備僅僅只是率領一枝孤軍前往江陵,他想把這些實力派都收入自己麾下,顯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就劉備這窮途末路的狀況,大家憑什麼跟著他混。
更重要的是,如果劉備只是一枝孤軍前往江陵,會讓江陵主戰派計程車氣嚴重受挫,因為劉備在荊州好歹也待了六七年,結果當他選擇繼續抵抗曹操時,荊州竟然沒有多少人願意響應和追隨他。這就足以說明,荊州廣大的百姓們,都普遍不願意抵抗曹操。在這種背景下,江陵城的主戰派們還有信心抵抗曹操嗎?
相反,如果劉備能把這近十萬百姓都裹協到江陵,本身就證明,荊州人民都想抵抗曹操。一切事顯然的,如果他們不想抵抗曹操,怎麼會有這樣多的人,隨劉備跑到江陵呢?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在發動、組織江陵人民抵抗曹操時,就會事半功倍。
從這層意義上說,劉備帶著荊州百姓跑路,本質並不是要愛護百姓,而是想利用這些百姓,讓他們替自己皇圖霸業服務,歸根結底是充當自己的炮灰。
接下來,我們再說第二個問題,百姓不跟著劉備跑路,傷亡會加重嗎?很多人覺得會,主要是建立在曹操經常屠城的基礎上。
誠然,這種事曹操確實幹了不少,最簡單而言,當年曹操進入徐州,那是一個勁的燒殺搶掠。對此史書上曾這樣記載:“這次遇到曹操到來,男女老幼數十萬人被驅趕到泗水河中淹死,屍體阻塞了河道,致使水不能流。”
從某種意義上說,劉備能夠忽悠近十萬百姓跟著他一起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曹操曾經在徐州等地大肆屠殺百姓,在這種背景下,劉備集團只要把這些事拿出來反覆宣傳,就足以讓很多人願意跟著他走。問題是,曹操在進入襄陽後,也會大肆屠殺百姓嗎?
答案顯然事否定的。最簡單而言,當時跟隨劉備而去的十萬百姓,只是襄陽的一部分百姓,其他沒走的人,當曹操的大軍接管襄陽後,他們又遭到過屠殺嗎?還有,後來曹操大軍在當陽追上劉備,併成功將其擊敗後,這些百姓都被曹操的手下勸返回去,而曹操事後,也沒有對他們進行大屠殺啊!
其實呢,曹操雖然手段有些殘暴,但他又不是一個嗜殺的大魔王,動不動就屠殺百姓。要是曹操真是這種人,恐怕早就被淘汰出局,哪能混成後來的魏武帝?事實上,作為一個軍政大佬,通常情況下,他在決定大規模屠殺某地區的百姓時,絕不是單純的為了洩憤,而是有著更深的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考慮。
對於當時的襄陽城來說,人家明明有著足夠的實力抵抗曹操,卻最後選擇不戰而降,在這種背景下,曹操還要對襄陽的百姓進行大規模的屠殺,這不是變相鼓勵大家全力抵抗曹操麼?因為你投降也是被殺,那不如奮起抵抗到底,即便失敗,也不過是個死嘛?如果是這種結果,曹操還混啥啊!
從這層意義上說,百姓不跟著劉備跑路,並不會造成傷亡加重的情況。事實上,真正會讓百姓傷亡加重的原因,是曹操與劉備、孫權圍繞荊州進行持續的大規模戰爭。
-
3 # 文殳子
三國時代,人口意味著兵力、賦稅和民心,任何一方都會重視、安撫,一般不會濫殺。面對曹軍攻打,襄陽百姓主動隨劉備南下,與愛不愛護無關;曹操志在天下,當時劉琮已投降,沒有屠殺百姓的必要。
一、百姓南下多屬自願,與愛不愛護無關1. 百姓長久和平,不願打仗
自漢室傾頹、董卓覆亡以來,北方諸侯相互攻打不休,百姓流離失所,而劉表自就任荊州以來,採取多方面措施,將荊州打造成為一個相對安定的地方,很多北方世家大族前來避難,百姓十數年未經歷戰爭。首先,恩威並用,平定荊州境內作亂賊寇,同時“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其次,保持中立,不過度參與中原曹操、袁術、袁紹等混戰,避免戰火殃及,如官渡之戰時曹操、袁紹都欲與劉表結援,他卻“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再次,東拒孫氏,西和劉焉,南撫士燮,北邊先由張繡、後由劉備防備,建立安定的周邊環境。
劉備自被稱“皇叔”以來,儼然以宗室自居,社會地位大幅提升,接受漢獻帝“衣帶詔”後,到徐州擊殺曹將車胄,不久被曹操擊敗後投奔袁紹,“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備歸紹,紹父子傾心敬重。”;官渡之戰後,在汝南被曹操再次擊敗投奔劉表時,“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足以證明劉備聲名顯盛,具備招攔人心、民心的社會資本。到達荊州後,劉備很快又在博望坡火燒曹軍,聲望更增,加上他禮賢下士、招攬人心的一貫做派,於是“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連劉表都不得不起猜疑、防備之心。
在曹操出兵荊州後,劉表去世,劉琮即位荊州牧後,聽從荊襄人士蒯越、韓嵩、傅巽等人遊說,決定投降曹操,當時蔡瑁等人防範劉備,沒有把這訊息告訴他。當時劉備屯兵樊城,原意出兵抵抗,但到宛城時才知道訊息,大驚之下連忙帶眾人返回。等到襄陽時,諸葛亮勸劉備攻打被拒絕,隨後隔空喊劉琮,劉琮不應,荊州十數萬人跟隨他南下江陵。
《三國志 · 蜀書先主傳》記載,“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輛。”3. 百姓不願歸附曹操
曹操有“漢賊”惡名。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帝劉協,不久遷都許昌,“奉天子以討不臣”。建安五年,發生“衣帶詔”事件,《後漢書·董卓傳》說:"帝忌操專逼,乃密詔董承,使結天下義士共誅之。" 董承等人因事謀洩露被誅;袁紹攻打曹操前,釋出檄文更是痛罵曹操;孫權更稱,“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足見曹操漢賊之名人人盡知,當時人心向漢,自然不願主動依附。
曹操有屠城惡行。自起兵以來,屢有屠城惡行,如曹操之父曹嵩避難徐州,為亂賊所殺,曹操率兵攻打陶謙復仇,沿途屠城,史載“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攻打張邈時,“雍丘潰,超自殺,夷邈三族。”攻打呂布時,“冬十月,屠彭城,獲其相侯諧。”屠城既震懾人心,又鼓舞士氣,以圖征服、佔領各地,但百姓聽說曹操有此惡名、惡行,自然不願主動歸附。
二、百姓是劉備後續計劃的重要部分1. 劉備投降曹操行不通
劉備在呂布被殺後曾投奔曹操,當時有人勸殺掉他,但當時曹操仍存收復之心,“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隨後,派他帶兵出征並攻打袁術,有人勸說不能外派後仍不聽,結果劉備果然殺死車胄、佔據徐州,加上衣帶詔之謀洩露,曹操高度重視,說道:“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在抵抗袁紹攻打同時,仍親自率兵先在徐州打敗他,迫使劉備投奔袁紹;而後又在汝南打敗他,迫使其投奔劉表。官渡之戰後,劉備從荊州北上,又打敗夏侯惇。綜上,經過系列事件,曹操將劉備列為重要對手,沒有收復心思,一定是除之後快,所以劉備既不能、也不會投降曹操。
2. 江陵固守需大量百姓
當時劉備帶領百姓從襄陽出發後,原計劃南下江陵,因為江陵城高牆固,依託長江,有大量的武器裝備和軍需物資,到達後可以立刻將隨行百姓武裝起來登城固守,可行性非常高。但是,曹操同樣意識到這個問題,命五千騎兵部隊輕裝前行,一日三百里並在當陽追上,俘獲眾人和輜重,使劉備等僅數十人逃走,打消了劉備的這個計劃,迫使其向東與關羽、劉琦匯合。
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及於當陽之長坂。三、劉備隨行百姓傷亡不大1. 當陽之戰規模不大且是擊潰戰
在行進過程中,百姓拖家帶口,牽牛拉騾,行進速度非常慢,每日僅十幾裡地,於是有人勸劉備:“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劉備回答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而《關羽傳》記載“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諸葛亮傳》記載”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由此可見,劉備主力部隊由關羽率領,自帶部隊數千人,而曹操所派先頭部隊也僅有五千精銳騎兵,從戰鬥性質上來講是規模不大的追擊、擊潰戰,隨行百姓誤傷應該有,應該沒有受到太多傷亡。《曹純傳》記載,”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
2. 曹操對荊州以安撫懷柔為主
當時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再屠殺民眾是名不正、言不順,更沒必要,所以主要採用安撫懷柔手段,而不是大肆屠殺。攻佔荊州後,曹操表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另外封侯十五人,徵用當地名士韓嵩、鄧義等,不久文聘擔任江夏太守,讓蔡瑁、張允掌管水軍,從而收攬當地人心。
【結語】 劉備以仁德知名,百姓心嚮往之,自願南行,雖然當陽被曹軍追擊,但戰鬥規模不大,傷亡有限;劉琮投降,曹操以安撫懷柔為主,而不是屠城震懾。
-
4 # 星途史話
題主問題應該是指的長坂坡之戰吧,我認為當時百姓若即使不跟著劉備,應該也不會傷亡慘重的。
歷史背景
長坂坡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曹操親自率軍南下攻打荊州。而在劉表病逝後,劉琦並未能得到荊州的掌控權,得以掌控荊州的是劉琮與其母蔡氏,二人決定是獻荊襄九郡,圖一世之安。但此事並未告知劉備,而在劉備有所發覺後,曹操軍已經到達宛城,劉備聽聞大驚,於是率眾逃亡。
但當時諸葛亮並不贊成直接逃跑,而是勸劉備趁此機會攻打劉琮,佔據荊州,但劉備終因荊州是劉表基業,不忍出手搶奪。荊州十萬百姓都願跟隨劉備逃亡。當時劉備手下認為行軍帶著百姓會拖慢速度,勸說劉備拋棄他們,輕騎前進,但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於是率眾同行,但行軍速度非常緩慢。另一方面,劉備派遣關羽率水軍,從水路向江陵進發。於是便有了劉備帶著百姓逃跑的長坂坡之戰。
曹軍行事曹軍有過數次屠城,殺戮無辜百姓,僅記錄在案的就有多次:
一、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曹操父親被殺,攻陶謙,徐州大屠城”
二、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曹操破張邈,屠雍城。
三、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徵呂布,屠彭城。
四、建安九年(公元二○四年),攻袁尚,屠鄴城; 等等。
但曹操真的是隻知道殺戮的莽夫嗎?並不是,曹操的每次屠城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或安撫部將,或震懾敵人,而不是漫無目的,攻陷一座城池就殺光城中之人。再來看這次得到荊州,曹操幾乎不廢一兵一卒就得到荊襄九郡,不可能會傷害城中百姓的,相反,為穩固人心會像以往一樣對百姓出榜安撫。
劉備行事隆中對中有提到“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為劉備樹立一個高大的形象,天地人三項中,劉皇叔就人和還有點希望,當然要牢牢抓住,單看這點,十萬百姓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棄之不顧的。
再說古代戰爭,歸根結底打的還是人,任你裝備精良,沒有足夠兵力還是很難成事的,糧草供應,軍械打造,做什麼都需要有足夠的人力的,劉皇叔應該也是為以後發展做打算。
古之成大事者,必然不能有婦人之仁,要說劉皇叔只是愛民如子就帶上了十萬百姓估計沒什麼人會信的。
-
5 # 葛大小姐
你相信劉備帶著老百姓逃跑是在愛護百姓嗎?百姓如果不跟著劉備,傷亡會更加嚴重嗎?
在《三國演義》中,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親自率軍南下荊州。當年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即位後即不戰而降,卻不敢將此事告知給劉備,劉備對此事也並不知情。劉備有所發覺後,遣人去問劉琮,劉琮令宋忠召劉備宣旨。而當時曹操軍已經到達宛城,劉備聽聞大驚,又恥殺宋忠,於是劉備帶襄陽百姓逃亡。令人疑惑的是如果劉備帶領自己的部隊逃跑,豈不是更快更便捷,為什麼要帶著老百姓逃跑呢?難道是因為劉備愛護百姓嗎?百姓如果不跟著劉備,傷亡會更加嚴重嗎?
俗話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小編認為,在三國時期,奸臣當道,皇帝年少無知,是個傀儡,軍閥混戰爭地盤,他們不但要佔領城池,而且還要百姓擁護,作為政治家的劉備以皇叔身份順勢揭竿而起,並以愛護百姓自居,在遭受曹操進攻時,攜帶百姓逃跑,既有愛護百姓的原因,也有其他目的。雖然曹操以前有屠城的習慣,但如果百姓不跟著劉備逃跑,百姓的傷亡應該也不會大。
1、劉備為什麼要帶著老百姓逃跑?一是因為曹操有過屠城的經歷,劉備怕百姓遭到屠殺,而帶他們一起逃跑。在三國的歷史上,曹操至少有五次大規模屠城的行為,而劉備素有“漢家血統”、“愛民如子”的旗號,為了避免老百姓被參軍屠殺,而帶著他們一起逃跑。
二是劉備為了收買人心,向天下展示自己的愛民之心。我們知道,劉備白手起家,常以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後裔自居,因不忍心漢室江山易主,天下百姓遭殃,而謀求恢復漢室。因為他打出這樣仁義的旗號,老百姓柏手稱快,紛紛依附。還留下了三顧茅廬的美名,劉備給世人的印象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以德服人、愛民如子,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以致於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因此有仁義之稱的劉備在曹操進攻荊州時,選擇帶領全城百姓逃跑,即便是影響自己的逃亡速度,也在所不惜,其目的就是為了向百姓和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愛民之心,以達到收買人心,贏得天下人支援的目的。
三是為了補充兵源。在古代冷兵器時代,打仗靠的就是人,如果沒有人即便武器再鋒利也是失敗,劉備非常清楚這樣的道理,並且明白,他帶領軍隊在逃跑中,肯定會遇到曹操的追殺,損兵折將在所難免,如果帶領十幾萬的百姓一起逃跑,不但能收買民心,讓他們死心塌地維護自己,而且還能從中補充兵源,保持軍隊人數不減。
四是為了消耗曹操的追兵的戰鬥力。劉備帶領百姓在逃跑中,因為老百姓沒有良好的訓練素質,並不能迅速逃跑,而把逃跑的路線拉的很長,這時候如果曹操的追兵趕到之後,如果俘虜或斬殺百姓,百姓或奮起反抗,既能達到消耗追兵戰鬥力的目的,也能拉長追兵的戰線,更有利於劉備大軍的逃跑。
五是為了在江陵迅速建立一支防禦軍隊。劉備之所以捨棄襄陽逃跑,其目的是逃往江陵構建新的戰略防線。因為當時的江陵,是荊州最重要的軍事重鎮,把控著整個荊州地區的長江水道,相當於是牽制著整個荊州水軍的咽喉。佔據江陵,相當於保住了半個荊州。江陵作為荊州最重要的軍事重鎮,肯定不缺軍用物資,但構建戰略防線,還需要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於是劉備就考慮把把襄陽近十萬的百姓帶到江陵,這樣可以迅速建立一支防禦軍隊。
2、百姓如果不跟著劉備逃跑,傷亡會更加嚴重嗎?老百姓之所以願意跟著劉備逃跑,主要是因為曹操之前有過屠城的經歷。史書記載:“這次遇到曹操到來,男女老幼數十萬人被驅趕到泗水河中淹死,屍體阻塞了河道,致使水不能流。”這是當年曹操進入徐州燒殺搶掠的記錄。再加上劉備的誇大宣傳,使得老百姓非常害怕,才不得不跟著劉備逃跑。但曹操在進入襄陽後,卻沒有大肆屠殺,所以,小編認為老百姓如果不跟著劉備,也不會有更大的傷亡。具體原因是:
一是因為當時的荊州牧劉表已死,他兒子等荊州集團人員已經向曹操投降了,按照慣例,主動投降不扺抗,沒有什麼仇恨的話,投降後統治階層是不被殺害的,更不用說普通的老百姓了。
二是因為作為一代梟雄的曹操並非嗜殺之人。雖然在三國的歷史上,曹操至少有五次大規模屠城的行為,看起來有些殘暴,但他並不是一個嗜殺的人,這之中肯定有殺雞駭猴或其他原因,還可能有更深的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考慮。但作為一個軍政大佬、一代梟雄的曹操,其目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奪得天下大權,如果佔領一個城池就屠城一次,得到的將是空城和死城,這與曹操的目的是相違背的。
三是從最後的結果來看。當時跟隨劉備而去的十萬百姓,只是襄陽的一部分百姓,其他沒走的人,當曹操的大軍接管襄陽後,並沒有遭到屠殺。並且曹操大軍在當陽追上劉備,擊敗劉備後,曹操大軍還勸返這些百姓,也沒有對他們進行屠殺。
-
6 # 晴空遠望史
相信。百姓選擇跟隨劉備,自然相信會得到護佑。這也說明劉備深得荊襄人心。
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劉備攜民渡江前後的這段歷史,也就會得到答案。
一、劉備駐紮新野的作為1、劉備投靠劉表
公元201年,曹操在官渡之戰擊敗了最大的勢力對手袁紹,開始收拾流竄在汝南的劉備,劉備是曹操心中的認定的對手,汝南又在許昌附近,威脅著他的勢力腹地,曹操對劉備必欲除之而後快。劉備被曹操追的走投無路,南向投靠自己的宗親荊州牧劉表。
劉表有兩個兒子,大公子劉琦,二公子劉琮,是同父異母兄弟,劉琮的母親是劉表的二夫人,劉琮的舅舅蔡瑁掌握著荊州水陸兵馬大權,想支援劉琮在劉表百年後繼承荊州牧的位置,就千方百計的排擠劉琦。劉備來投靠劉表,蔡瑁等堅決反對接納劉備,而劉表卻欣然接納。
劉表一是考慮劉備是同宗兄弟,還有劉備英名在外,仁德有才,再是希望劉備能平衡荊州勢力,協助和保護劉琦。劉備到了荊州,也使自己處於矛盾的漩渦,蔡瑁想方設法陷害劉備,為避禍劉備率兵駐紮新野,為劉表護衛北邊的曹操,同時與夏口的劉琦犄角互援,拱衛荊州。
2、劉備駐紮新野
劉備從公元201年——公元208年駐紮在新野小城,整整7年。
公元202年,曹操命夏侯惇與于禁南下,劉備和關羽、張飛領軍迎擊,兩軍在博望坡遭遇。劉備利用火攻加設伏的計策大破夏侯惇。這次戰鬥後直到207年曹操沒有舉兵南向。
劉備治政有方、厚樹恩德,在得人心上做足了功夫,結交荊襄的名士與豪傑,“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看看《隆中對》諸葛亮的評價就知道劉備的功課做得有多深。“將軍既是王室的後代,又以誠通道義聞名四海,能聚集英雄,求賢若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與諸葛亮商定《隆中對》,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
但劉備也深知,除了人心,自己無任何立錐之地,功業沒有依託,為自己和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明誓的綱領“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遲遲不能實現內心充滿焦慮。看到自己大腿肥肉,都發出事業無成悲嘆。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3、劉備南逃
公元208年7月,曹操聽從謀士荀彧的建議,趁劉表病情危重,率大軍“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大舉南征荊州,兵鋒所指,荊州形勢迅速發生變化,8月劉表病死,劉琮繼位荊州牧,但劉琮攝於曹操威勢,率眾投降。劉備都不知道劉琮投降的訊息,曹操大兵已經壓境。敵眾我寡,劉備只好率軍南撤!
二、劉備攜民渡江荊州各郡縣的百姓感念於劉使君仁德、甘願舍家追隨著劉備一起跑!發生了兩件事,讓人對劉備刮目相看。
1、劉備不忍趁危取荊州
一是諸葛亮建議攻擊劉琮奪取荊州,劉備:“我不忍也”。劉備感恩劉表的收留恩情和同宗情誼,拒絕了諸葛亮的建議。
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三國志.先主傳》《漢魏春秋》:備答曰:“劉荊州臨亡託我以孤遺,背信自濟,吾所不為,死何面目以見劉荊州乎!”2、劉備攜民難逃
二是有人建議丟下百姓,加速行軍,劉備又拒絕了。
表卒,曹公徵荊州。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三國志.劉巴傳》其實百姓一是感念劉備仁德,二是怕曹操的屠城政策;三是怕曹操的遷徙政策。老百姓早知道曹操“寧我負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負我”的殘暴,曹操勝利屠城和遷徙民眾是出了名的,所以百姓覺得與其被屠城遷徙致死不如跟隨劉備更有安全感。大量的百姓嚴重拖累了行軍速度,兵貴神速,有人建議丟棄老百姓,加快行軍,以避危險。
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劉備:“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三國志》劉備寬厚仁慈,率性愛民,又那麼有人情!大兵壓境不忍棄其民。臨撤退,途徑劉表墓地,劉備還不忘悼念劉表一番。
備過辭表墓,遂涕泣而去。——《典略》三、長坂坡兵敗最後,曹操率精騎三千,以一日一夜行軍三百里的速度追趕劉備,在長坂坡趕上並擊敗劉備,劉備連老婆孩子都失散了,虧得張飛長坂坡阻敵、趙雲殺進曹營七進七出,救出阿斗,但不幸兩位夫人投井自盡。
綜上所述:劉備真是仁義率性,前半生歷程就是一力反漢賊曹操,一力廣播仁義,得人心,卻沒有給自己留下立錐之地。他堅信“存人失地,人地兩存,存地失人,人地兩失”。在自己最艱難的時候,都牢記使命,不忘初心,“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即便付出再大代價,也要堅持得到始終!
劉備與龐統的對話就真實的反映了劉備創業真實內心對策:
“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這個歷史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幹任何事情,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制定政策只有得人心,才能得成功。得人心者得天下是一個鐵律。
-
7 # 歷史笑春風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後,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南方。他開玄武池訓練水軍,開始準備南下。這時的南方,爭奪也進入了白熱化的程度。孫權已經穩定了江東,出兵攻殺了黃祖,兵鋒直指荊州。而劉備在荊州發展勢力,也對荊州緊盯不放。
曹操先是派兵進駐淮南,逼退了孫權。又派兵攻打劉備,以限制劉備的發展。但是,博望坡一戰,夏侯惇敗給劉備。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決定提前南下,以防局勢有變。
一、長坂坡之戰。
當曹操南下的時候,恰巧荊州的主人劉表病逝。在這種情況下,接任劉表位置的幼子劉琮倉皇無策,竟然投降了曹操。由於害怕劉備的反應,劉琮君臣也沒有告訴劉備。當劉備知道訊息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只有撤退一條路了。
當時,劉備駐紮在樊城一線,他渡江到襄陽,要求和劉琮會面,劉琮不敢答應。劉備只得繼續南撤,這一次他的目標是長江北岸的軍事重鎮江陵。
江陵在當時是控制長江上游的重要據點,平日裡就儲存了大量的軍事物資。如果劉備佔領江陵,就可以把曹操阻擊在長江以北。接下來,劉備可以趁機奪取荊南四郡的無主之地。這樣就基本實現了《隆中對》的初步設想,以後的事情還有可為。
但是,在距離江陵僅一百多里的當陽長坂,劉備諸葛亮的計劃遭到了破產。這是因為曹操接受劉琮投降以後,馬上就詢問劉備的去向。當他了解到劉備企圖佔領江陵的目的後,馬上就做出了決斷。
他下令手下的精騎,以一日一夜三百多里的速度追擊劉備,一定要在劉備到達江陵前追到並攻擊他。於是,在當陽長坂坡,追上劉備的曹軍,使劉備遭受了一生中有名的慘敗。在這次慘敗中,劉備士卒離散,自己也拋棄家小而逃。多虧有趙雲相救,才保住了劉備的幼子劉禪。劉備不得已,只得放棄近在咫尺的江陵,轉而逃向夏口,往依劉表的長子劉琦。
二、劉備的本性。
曹操從襄陽發兵追擊劉備的時候,劉備已經從襄陽撤退了二三十天。可是,等到曹操的追兵追上劉備的時候,劉備離江陵還有一百多里遠。襄陽和江陵之間步道五百里,等於劉備的行軍速度才一天十幾裡。劉備是久經戰陣的人,他豈不知兵貴神速這四個字。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情況呢?
這是因為,劉備南撤的時候,隨軍還攜帶了十幾萬的老百姓。這些百姓拖家帶口,之間影響了劉備的行動速度。劉備又為什麼要帶這麼多百姓,不惜影響自己的行動呢?
在《三國演義》裡把這一幕描寫得繪聲繪色,給我們描述了一幅劉備仁慈,百姓舍家追隨的畫面。劉備渡江時,沒有趕上劉備的百姓,隔江而哭。在行軍途中,劉備看到百姓疾苦,要投江自殺。看到這些情節,無人不會為之感動。可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我們如果拋開那些演義的面紗,就能夠看清劉備那仁義背後的面孔。劉備思想是尊崇法家的,他不是儒家的弟子。他給劉禪的遺囑中,讓劉禪學習遵從的是法家的《商君書》。以一個法家治國的人,那些所謂的仁義只是嘴上的口號而已。
我們從劉備的所作所為就能夠看到此人的秉性。他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他的事業成功。這一點,尤其是在他奪取西川的時候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東吳孫權要取西川的時候,他極力阻止,說什麼不能眼看自己的宗族受到侵害。到最後,劉備甚至說出要披髮入山的話。這使得孫權放棄了自己取西川的打算。
然後,劉備又打著援助親族的旗號入川。劉璋給他糧餉,還增加他的兵馬,可是劉備什麼都沒有做,只是樹立自己的威信,廣收人心。最終,尋找藉口,吞佔了西川。當訊息傳來,讓一度相信劉備的孫權感到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孫權氣得破口大罵,“滑虜!乃挾詐如此。”
三、劉備攜帶百姓的原因。
試想這樣一個人,他能夠真心的為百姓著想嗎?他攜帶百姓南撤,無非出於幾方面的打算:
1、堅壁清野,爭奪資源。這一招是三國中每一個君主都使用的慣技。在當時的時代,人力是最重要的生產力,而人口數量是衡量各個政權實力的最重要的指標。
為了爭奪人口,各個勢力間進行了殘酷的鬥爭。就拿遷民來說,曹操在淮南、襄樊、漢中、關中都進行過大規模的遷民活動。使得對方即便是奪取了土地,也因為赤地千里而毫無用處。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也遷徙西城千餘戶百姓到漢中。
由此可見,在統治者的眼裡,百姓只是一種資源。如果自己得不到,為了不增加對方的實力,也要想方設法不讓對方得到。因此,劉備絕不會把百姓給曹操留下。
2、攻打江陵。劉備雖然有佔領江陵的目標,但是,他沒有必然佔領江陵的把握。他雖然在荊州進行了大量的活動,可是因為劉表對他的戒心,使得他的活動成效不大。以至於這一次劉琮投降劉備一點風聲都不知道。
因此,江陵的守軍是否會聽從劉備的命令交出江陵,還是堅守以待曹操接收,劉備是沒有一點把握。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劉備以強攻的手段,拿下江陵的可能性不大。
這個時候,荊州百姓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面對自己的鄉親逃難,守軍很難下得去手,十有八九會不戰而降。這就是劉備的打算。
3、掩護作用。在曹操即將到來的時候,劉備知道自己的軍事實力、能力都不是曹操的對手。但是,有了十幾萬百姓的掩護,即便是和曹操作戰失敗,劉備也可以比較容易的逃脫。
後來的戰事也證明了這一點,雖然劉備大敗,他的部下遭受了損失。可是劉備的骨幹力量都保留了下來。在日後的戰爭中,這些力量經過補充,照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適得其反的劉備。
但是,由於劉備對百姓是採取的挾詐的手段,這讓他因此反受其害。劉備遷徙十幾萬百姓,無非採取的是威逼利誘的手段。
對那些和自己一心的人,以利害關係為紐帶,用共同創業的前景來鼓勵他們,和自己一起走。
對那些三心二意的人,以曹操多次屠城的惡行相威脅,讓他們心懷恐懼,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而一起走。
對於最後那一批,怎麼說都不願意走的人,就只有採取武力威脅的手段,派軍隊強行驅趕而走。
這樣一來,整個百姓的隊伍怎麼可能走得快?而劉備的軍隊,號稱是護送這些百姓,實際上是以武力押送他們,這樣,就嚴重束縛了劉備的軍事行動。試想一下,如果百姓都是興高采烈的和劉備一起行軍,劉備只需要派部分兵力護送就可以了。剩下的大部分軍隊,早就襲取江陵多時了。
這隻能說,劉備是所作所為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由於這龐大的百姓隊伍,還要防止百姓逃亡,劉備不多的兵力就這樣淹沒在百姓的海洋裡。當曹軍襲來的時候,劉備分散的軍隊連有效的抵抗都組織不起來,只有潰敗一途了。
結語:
劉備為了和曹操爭奪人力資源,為了將來自己的事業,不惜冒著風險,心存僥倖的帶著百姓南撤。如果他能夠取得江陵,依靠江陵儲存的大批軍事物資,就可以很快組成一支強大的軍隊。
但是,由於很多百姓對於遷徙是不情願的,這嚴重拖延了劉備的軍事行動。這使得劉備不但沒有取得江陵,還在長坂坡遭受了大敗。不但丟掉了所有的百姓,還損失了大批的軍隊。
而曹操為了自己的下一步行動,對這些百姓並沒有為難。他不但妥善安置了這些百姓,還對劉備的女兒、徐庶的母親給予了優待。這使得徐庶離開劉備投奔了曹營。這些百姓在日後的戰爭中,也成為曹操的支持者。
劉備攜帶十幾萬百姓渡江南撤,並不是他宣揚的仁義之舉,更多的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出發的舉動。這也是那個時代現實的殘酷寫照。
-
8 # waterworld
百姓應該是自願的。說劉備拿百姓做擋箭牌的,是睜眼說瞎話,是無知。曹操屠殺百姓,天下皆知,老百姓做得了擋箭牌嗎?與其讓老百姓做擋箭牌,不如直接放棄老百姓,快速逃走。
-
9 # 佳寧說歷史
看三國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劉備每次出逃都帶著全城的百姓跟他一起逃跑,年輕力壯的還好些老弱病殘的根本就走不快,這樣是會拖累他。劉備真的是宅心仁厚的人嗎?未必吧!
劉備一直以宅心仁厚著稱,曹操佔據天時,東吳佔據地利,他只能佔據人和,在三國之中,蜀國相對弱小,有一句老話說得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交通不發達,行軍打仗往外運糧食都是困難的事情。
最著名的一次在百姓堂玩莫過於劉備和曹操的“長坂坡之戰”建安十三年,曹操親自率軍南下荊州。當年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即位後即不戰而降,卻不敢將此事告知給劉備,劉備對此事也並不知情。劉備有所發覺後,遣人去問劉琮,劉琮令宋忠召劉備宣旨。而當時曹操軍已經到達宛城,劉備聽聞大驚,又恥殺宋忠,於是率眾逃亡。
這一次劉備帶領了全城的百姓一起出逃,由於百姓中老弱病殘居多,行軍過於緩慢,眼看著就要被曹操大軍給追上來了。劉備心急如焚,更有十萬百姓願跟隨劉備逃亡。這時候就有人勸說劉備拋棄他們,輕騎前進,但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於是率眾同行,但行軍速度非常緩慢。另一方面,劉備派遣關羽率水軍,從水路向江陵進發。
在這裡也許有人會說,劉備宅心仁厚,愛民如子。即便是自己失敗,也不願意丟下百姓,也不願意讓百姓遭受敵軍的蹂躪。
我覺得這是未必吧,在長坂坡之戰中,劉備坐著馬車出逃,為了減輕馬車的重量,他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小阿斗,小阿斗母親甘夫人,還有另外一個妻子靡夫人推下了馬車,要不是後來趙雲拼死相救,小阿斗恐怕早已經成了敵人的刀下之鬼,而此時受了重傷的靡夫人不願意拖累趙雲,只能投井自盡。是何其的悲壯。
第一,收買人心
劉備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收買人心,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在危難時刻他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能捨棄,他帶領著全城百姓逃亡,完全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出發,三國之中蜀國最為弱小,長坂坡之戰中,劉備還不是漢中王。他更需要的是人力和物力,百姓才是他的根本,他帶領百姓逃亡過程中,大家會被他的宅心仁厚所感動,會有更多的難民,流民跟著他一起逃亡,人就會越聚越多。那些年輕力壯的就可以。把他們收編的隊伍裡為自己所用。
第二,籠絡人心
這些跟隨劉備的百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曾經是他屬下的家屬。他們離開了荊州,很可能就是一去不復返了。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肯定都想帶走自己的家屬。因為他們也不能確定,曹操會不會善待他們的家屬,也許會殺掉?所以,帶著百姓一起逃離,才能穩定軍心。
被敵人攻下城池之後,表面上劉備是不願意這這些老百姓生靈塗炭,所以帶領百姓一起逃亡,但實際上經不起推敲,劉備兵敗,即便是劉備不帶領這些百姓一起逃亡,這些百姓留在城中。也不會有那一個勝利者會屠城,因為百姓是國之根本把人殺光了,把空城佔據來有什麼意思?所以我覺得劉備帶領百姓逃亡,完全就是多此一舉。
-
10 # 雲山da風起
曹操有屠城的先例,劉備也的確因為百姓被拖慢了步伐,沒有那麼多如果,因為即便是當事人,做某種選擇往往都是一念之間 ,劉備不是演義裡無能只會哭的投機分子,他的諡號昭烈,已經說明了他真正的性格,名滿天下不是做戲能來的,誰也不能天天演戲,事實上劉備雖然兵微將寡但是他的部下忠誠度都很高,所以我傾向是相信
-
11 # 順其自然159220662
劉備帶老百姓逃跑。
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仁德之心。
只要有與民同疾苦共患難的決心,就是劉備的擔當,就是劉備的胸懷。
新冠疫情面前,最初,誰也不知道成功失敗。只有中國擔當,負責,有雄心有壯志。戰疫情。奮不顧身。
反觀歐美,都在權衡利弊,不是投降就是放棄。
如果用歐美價值觀看三國,評老百姓跟著劉備安全,還是自散逃命安全。呵呵!萬年也看不懂三國。
-
12 # 方圓論壇
很多人把劉備攜民逃亡當成是劉備的仁義之舉,但事實上那正是劉備沽名釣譽的鐵證。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南下征討荊州。當時劉表已經病亡,繼任荊州之主劉琮不戰而降,向曹操俯首稱臣。當時劉備根本不知道劉琮已經投降了,他還在做準備對抗曹操。但當劉備察覺到不對勁的時候,所以派人打聽之下才知道劉琮已經降曹了。所以劉備就乾淨率軍逃跑。但劉備逃跑的時候可不僅僅是自己的本部人馬,還有十萬的百姓願意跟隨劉備一同逃亡。老百姓為什麼甘心拋下祖業跟隨劉備逃亡呢?其根本原因有二。
第一,曹操的名聲有些不太好。當年曹操的父親在路過陶謙徐州時被人殺害。所以曹操大怒宣稱要拿徐州城百姓的命來給父親陪葬。也就是說曹操準備屠城。後來雖然沒有那一次戰爭中實施屠城,但在後來曹操確實有過屠城之舉。這一點在有心人的宣傳之下,導致百姓恐慌,他們認為曹操非常的邪惡,擔心被屠殺,所以願意追隨劉備而去。
第二,就是劉備強行裹挾百姓逃亡。歷史上實際並沒有記載百姓是否自然跟隨劉備逃亡,所以說這一點存疑。要知道古代中國人鄉土觀念是十分嚴重的。他們即使是死也不願背井離鄉。要讓他們拋棄祖業跟隨劉備去到未知的地方,這一點很說不通。如果真是第二種原因的話,那麼劉備假仁假義可就算是坐實了。
即使百姓真的是自願追隨劉備,但劉備一個軍伍出身之人,他能不知道攜帶大量的百姓逃亡就是等於害了他們嗎?本身他們離曹軍就不遠,逃跑時間本來也很緊張。帶上大量的平民那更是會拖慢他們的腳步。任何一個稍微懂點軍事的人都知道這麼做是不行的。劉備不可能不知道,這樣做對百姓沒有絲毫好處,而且他逃跑速度也會被拖慢。那為什麼劉備還要攜帶百姓逃跑呢?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劉備明知道是擺脫不了曹軍追擊的。所以這些百姓實際上就是劉備阻擋曹軍的阻礙。劉備要用他們來拖慢曹軍的追擊步伐。畢竟十萬人亂起來,那整個局面可就是一團糟了。劉備再趁機逃跑,逃脫的機率就更大了。
從歷史上看,在曹軍追上劉備後,劉備第一時間就拋棄了百姓獨自帶人逃跑,可見劉備實際上對於百姓並非那麼在意,如果曹軍追不上還好,如果曹軍追上了,那些百姓就是給劉備墊背的。
再說百姓方面,如果老百姓不逃跑會被屠殺嗎?答案肯定是不會的。要知道歷朝歷代都有屠城立威的事情發生過。歷史上劉備和孫權也沒少殺人立威。所以說曹操有屠城立威的事情很正常。但曹操還是很理智的。他在一同北方之後就逐漸意識到了人口的珍貴性。所以他才會實行胡族入漢的政策。既然人口極度短缺,那麼曹操又怎麼會大肆揮舞屠刀呢?事實也證明,在劉備丟下百姓逃亡後,曹操收攏了百姓並沒有屠殺,反而讓他們重回故鄉生活照舊。可見劉備選純曹操暴戾是一種文化選擇性宣傳。而百姓跟著劉備逃跑實際上是倒大黴了。如果安心待著根本就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
13 # 利景軒逸
我個人覺得劉備帶著老百姓逃跑是為了掩護他自己逃跑,裹挾百姓,所以就大造輿論說曹操殺過來會屠城。作為梟雄的劉備,怎麼可能在乎百姓的死活,他連自己的夫人都丟了好幾次,只顧自己逃命,這一點倒和他的老祖宗劉邦學到了精髓。他心裡只有王圖霸業,只有自己。其它的都是他所利用的工具而已。
-
14 # 風嬙遙度天際
看你怎麼理解,你可以理解為是他仁義,不忍捨棄百姓;也可以理解為他挾持百姓,以避曹操兵鋒。歷史上有的是這樣的流寇,挾持百姓,以抵禦減緩政府軍對自己的攻擊。試想曹操當時可是排出的5000鐵騎星夜追殲劉備軍,即使劉備軍不帶百姓,他也不一定能逃出曹操的追擊。但帶了百姓,反而有可能減緩曹軍的追殲。事實也證明,長坂坡曹操軍追擊上劉備後,十餘萬百姓大亂,四處流竄,劉備則混雜其中逃生,確實有效的混淆延緩了曹軍追擊;如若只是劉備的幾千殘兵,被追上後肯定是立馬被圍殲。其實隨便誰想想就知道,帶著十多萬百姓,怎麼可能走得快,這擺明是把百姓往死路上推。真要是仁義,何必如此,把百姓留下,曹軍自會接管,即使燒殺搶掠一番,估計也不會趕上這樣死的多。這擺明是劉備以百姓為盾牌保護自己,順便再給曹操扣上個暴君的屎盆子。看你追不追。追,你就要殺人,就是暴君 ;不追,我可就走了。
看中國的歷史,哪怕是歷史小說,都不能只看表面,要去領悟它深層次的含義。
-
15 # 豪哥讀史
演義中總是把曹操刻畫為一個無惡不作的人,劉備又總是正義的化身,好像曹操每到一處就會濫殺無辜一樣。荊州百姓富足,曹操大軍壓境的時候,劉表集團的實際掌權者是親曹的蔡氏家族,並不會出現任何血戰,也就不存在故意傷害老百姓的行為。
劉備一廂情願,好像百姓不跟著自己全會被曹操殺掉一樣,結果反而因為長途跋涉,死傷更多。再說,人家曹操打下大半個中國,佔領的城市不計其數,需要你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所謂皇叔來教怎麼愛護百姓?要是每到一處就濫殺無辜,曹操早就被推翻了。假仁假義,劉備當之無愧!
-
16 # 賴丐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不管在什麼年代,不管在什麼時候,人才是最重要的。當你瞭解這個基礎之後,我想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首先,劉備帶著老百姓逃跑是在愛護百姓嗎?我看未必。
第一、當時的百姓對於國家的概念並不明確,而且不管換誰來當頭頭,自己都還是大漢的子民,所以百姓幾乎是不可能自願追隨劉備的。要知道中國的老百姓,鄉土觀念是很重的,如果不是形勢所迫,根本不會願意背井離鄉的去到他鄉從新開始生活。他們更多的時候都奉行的是實用主義,我管你今天皇帝姓張還是姓李,反正我交我的租,你當你的皇帝,咱倆各過各的日子就行了。
第二、劉備帶著老百姓逃跑的目的並不是出於愛護老百姓,而是為了積攢實力。要知道在古代,生產力低下,幾乎所有的勞動生產都要靠人力來完成,有人才有糧、有人才有兵。劉備當時逃往的方向是西南,那裡的人口相比中原可是少多了,蜀國到最後一共才90萬戶。劉備當時是從新野逃跑的,雖說新野是個小城,但是中原的人口密度要相應的大一點,好歹也是有十幾萬人的,你這麼放到後期的蜀國一比,這佔比就不少了。《三國志》中記載了當時劉備面臨手下奉勸他扔掉百姓時的回答: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劉備表達的意思就非常清晰了,他說,做大事,人才是根本,我好不容易弄來的人,怎麼可能捨得丟了!
第三、劉備軍中有很多人的家屬是當地的百姓,如果不把他們帶上,很有可能會軍心不穩,出現逃兵。劉備的很多士兵的家屬都是當地的百姓,還有很多外地兵,由於自己在新野當兵,也有很大的可能把自己的家搬到新野來。劉備敗亡逃走的時候,總不能只把兵帶走把士兵的家屬丟下吧?那麼我恐怕他連部隊可能都帶不動了……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的問題,百姓如果不跟著劉備,傷亡會更加嚴重嗎?這個問題我可以肯定的回答,會比跟著劉備好的多。
第一、百姓跟著劉備長途跋涉的時候,吃不好住不好,有很多的老弱病殘都跟不上隊,一些掉隊的在路上就死掉了。
第二、如果百姓沒有跟著劉備轉移,那麼曹操殺來之後,他們還都安安穩穩的在自己家裡該幹嘛幹嘛,不會被劉備拿來當作阻礙曹操的擋箭牌;如果不用給劉備當擋箭牌,也就不會碰到曹操的大軍;如果沒有碰到曹操的大軍,也就不會有很多人死在亂軍之中了。
綜上,劉備帶著百姓逃走的目的是不純的,肯定不是為了愛護百姓。百姓如果不跟著劉備逃走,日子應該也會好過的多。
-
17 # 江湖小曉生
我們首先列舉一下曹操屠城和曹軍屠城的記錄。
第一,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謙,取慮、雎陵、夏丘這三個城池的百姓,全都被曹操所屠殺,幾十萬百姓一個不留,泗水為之斷流。
第二,曹操攻打自己曾經的好朋友張邈,張邈可是曹操昔日想要託付家人的好兄弟,最後卻也反目成仇。擊敗張邈以後,曹操把雍城屠殺一乾二淨。
第三,曹操攻打佔據徐州的呂布,打下彭城以後,將彭城內的老少屠殺了一遍。
第四,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以後,曹操北上進攻鄴城的袁尚,隨後屠戮鄴城中的百姓。
第五,曹操北伐征討烏丸,當時劉表不敢進攻曹操的大本營,錯過了爭奪天下的好機會。而曹操北上十分順利,烏丸被平定,柳城百姓遭到屠殺。
第六,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屠殺興國、枹罕兩座城池,而曹仁也屠殺了宛城中的無辜百姓,這些雖然不是曹操直接指揮的,可沒有曹操的允許,城裡的人婦這些大將們敢隨便處理?
這些只是正史上有過記載的屠城記錄,這算得上是鐵板上釘釘的事實了吧?如果這也不算的話,那《三國志》真的可就丟一邊了。
劉備目睹了曹操的殘忍手段。這些記錄當中,劉備親眼目的的,其實就有兩起。第一起發生在徐州,當時徐州牧陶謙的手下不小心殺了曹操老父親全家,使得曹操從兗州帶兵前來攻打徐州。
這個時候陶謙心裡慌啊,他哪裡是曹操的對手,所以想要言和。曹操可不答應,他正想著擴大地盤,徐州就是非常不錯的一塊根據地。
所以曹操就想著趁著有藉口,直接把徐州拿下。陶謙無奈之下,只好請來了劉備助陣。當時劉備只有三千人馬,還是從老同學公孫瓚那裡借來的,所以他敢前來對抗曹操,的確非常不容易。當然了劉備這僅限於勇氣可嘉,實力跟曹操是沒法比的。
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此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三國志》
而這個時候曹操一路屠殺,取慮、雎陵、夏丘三座城池的百姓相繼遭到殘害。劉備可是親歷者,所以他非常明白曹操的手段。後來要不是呂布偷襲了曹操的大本營兗州,曹操非要滅了徐州不可。
第二起也是發生在徐州境內,當時呂布趁著劉備外出跟袁術的軍隊掐架,他連夜奪取了徐州城。等到劉備回來的時候,呂布還一臉無奈地說幫助他守城,並且裝做好人似的把劉備的老婆還給劉備。
所以劉備在怒氣之下,選擇跟曹操結盟,一起對付呂布。可曹操到了徐州老毛病又犯了,他在彭城又下令屠殺了一大批百姓。這是劉備始料未及的,所以劉備對曹操的手段瞭如指掌,那就是一個兇殘。
劉備是不是在用百姓做掩護呢?當時劉備只有三千人馬,而百姓有十萬之眾。新野縣城中的十萬百姓,全都願意帶著口糧跟隨劉備一起逃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曹操太可怕了。
百姓們聽說曹操來了,這就等於是聽說殺人魔王來了,那百姓們哪裡還敢給曹操接管呢?所以我認為這一次的大逃亡,是百姓們自願的。
三千人馬是沒辦法讓十萬百姓一起跟著行走的,所以劉備為了保護這些百姓,只好放慢了行軍速度,最終導致了每天只能走十里路的悲慘狀況。
不少人勸劉備自己跑路,可是劉備心裡很難受,他說這些百姓都是因為信任他才背井離鄉,他哪裡肯背棄他們?
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餘人,與俱到夏口。---《三國志》
我認為這是真心實意的話,因為劉備做出這個決定後的下場非常悽慘。首先劉備如果想要拿百姓當作擋箭牌,那要有一個大前提,曹操得不殺百姓才是。
可是曹操的一系列屠城行為,幾乎展現出了一個教科書式的殺人狂魔,他怎麼可能會因為劉備混在百姓當中而下不了手呢?
事實上也證明了這一點,曹操的確下得了手,而且手段極其殘忍。新野百姓死傷過半,而劉備的三千人馬也幾乎毀於一旦。
甚至劉備的老婆也死於亂軍之中,在這個關鍵時刻,要不是趙雲出來保住了阿斗,劉備甚至連兒子都沒了。
這麼個情況是劉備想要的嗎?當然不是,這些百姓莫說可以作為劉備的掩護,甚至連幫助劉備的辦法都沒有,他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是劉備集團的一種負累。
那麼劉備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劉琮不告訴劉備一聲,就選擇將荊州交給曹操了。這讓劉備大為吃驚,他還沒反應過來,其實曹操的大軍已經殺來了,所以劉備是在混亂中逃走的。
他要是逃得快,手裡的兵馬至少能夠儲存大半,因為他地方熟啊!他完全可以躲過曹操的包圍圈,從而去江夏跟關羽和劉琦匯合。
他之所以沒有這麼做,還不是因為這十萬百姓嗎?從當時的利益角度去看,有十萬百姓願意跟著你,不僅可以提升劉備的名望,而且可以增加劉備軍中的勞動力。
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後漢書》
軍隊可不全是拿著武器去殺敵計程車兵,還有很多搞後勤的人。如果有這十萬百姓在的話,那劉備的後勤工作是沒什麼問題的了。
只是劉備錯誤地估計了曹軍前來的兇猛程度,可是他當時已經別無選擇。人帶都帶出來了,總不能半路上把人家給丟了吧?這有違他的做人風格。
所以劉備一直帶著這幫人前行,他也擔心曹操會做出屠城的事情。畢竟新野是劉備駐紮的地盤,而曹操恨透了劉備。
劉備最好的選擇,當然就是帶上十萬百姓。最終悲慘的遭遇,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不過因為這些善舉,使得劉備贏得了荊州的民心,這為他後來招攬荊州人才做了不小的鋪墊。
總結:劉備有沒有可能拿八星當擋箭牌?要說完全沒有,那是不現實的。劉備跟很多人一樣,那都是自私的個體,他們不可能大義凜然地奉獻一切。
安土重遷是我們的正常思想,那個時候的人,更加不願意離開故鄉,因為離開故鄉極有可能意味著,你將要在他鄉餓死。
所以要說百姓不是自願出城的,那打死我也不信。至於百姓為什麼會自願出城呢?這裡倒是可以考究一下,可能是因為劉備宣傳做得好。
他肯定是讓人挨家挨戶地宣傳了曹老闆屠城的歷史,所以才會讓大家開啟了一場背井離鄉的臥底之旅。
後來在亂軍之中,劉備能夠活下來,不排除也是借用了大量百姓作為掩護。不過我認為這是在迫不得已下的無奈之舉,沒什麼好解釋的,至少劉備從來沒有過屠城,就這一點,也比大家天天叫在嘴裡的大英雄曹老闆要強。
參考資料:《三國志》
《後漢書》
-
18 # 歷史小八卦迷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我相信劉備帶著老百姓逃跑是在愛護百姓。我們要相信這個世上存在著一些偉人,他們大公無私,他們以人為本,他們是真正的大英雄,而不是什麼偽君子。劉備,在歷史上就是一個愛護百姓的仁善君王。
劉備帶著百姓逃跑這件事情,我們要從三個方面來了解它。
為什麼要逃跑?還要帶著百姓一起逃跑。劉備是白手起家的代表,在新野城時,他的軍隊人數不足一萬。而擴張領土的曹操,軍隊數量是劉備的好幾倍。兩者之間,勝負立辨,無奈這下,劉備只好選擇逃跑。至於劉備為什麼要帶著百姓逃跑呢?還用想嗎?同樣的道理,曹操要來了呀。曹操屠城的“光輝”事蹟難道還不夠多嗎?(不要說什麼劉備抹黑曹操,恐嚇老百姓。歷史上就有曹操的八大屠。)
百姓是自願的嗎?當然!《三國傳•蜀書•先主傳》中便有以下這段記載:
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當手下提議放棄這數萬百姓,好速速趕往江陵時,劉備表示不忍心,堅決不同意。其中“今人歸吾”中的“歸”一字,很好的體現出了當時百姓對劉備的愛戴。光這一點就可以清楚的證明老百姓是自願跟隨劉備逃跑的。
帶著老百姓逃跑,劉備失去了什麼?因為百姓實在太多,導致劉備的軍隊行軍太過緩慢。毫無疑問,曹操帶領的軍隊兇狠地追了上來。劉備好不容易攢起來的軍隊沒了,妻子失散了,兩個女兒被曹軍抓了,就連長子阿斗都差點沒保住。
說“劉備帶著老百姓逃跑”是在作秀的朋友們?我想問一句:有損失如此大的秀嗎?
至於到了最後,劉備還是放棄了百姓,帶著數十騎逃跑。怎麼說呢?這也是劉備的無奈之舉。不是我為劉備辯解,曹軍如此兇猛,光靠劉備那麼幾個人,就算拼了命,也拯救不了這麼多的百姓啊。
百姓跟著劉備逃亡其實是一場以生命為代價的賭博。賭贏了,就活。賭輸了,就亡。百姓是跟著劉備背井離鄉逃命好還是原地等死好?真的很難說,萬一曹操又屠城了呢?逃出去,至少還有一線生機是吧。
-
19 # 雲鎖高飛
首先這個問題,我覺得可能回答的話,有的人可能會不太喜歡我的這個回答。因為就像問題問的這樣說的,劉備帶著老百姓逃跑是在愛護百姓了。我覺得第一個首先在古代的戰爭中,或者說你建立一個國家,你的人口是最主要的。你人越多。你的兵力就越足,這也是為什麼說古代打仗也就是打人嘛?而劉備呢,首先得帶著老百姓逃跑,第一個我覺得,他是為了顯示自己對於這些老百姓很好,然後顯示自己很仁慈。第二個我覺得帶著這些老百姓逃跑,還有他自己的想法,因為在歷史上,曹操是一個梟雄這樣的一個人物,他帶著老百姓逃跑,我覺得還有一個就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吧。其次就是在外人看來或者不懂的人看來。劉備很愛護自己治下的百姓。但未必。我覺得是這樣。起碼。因為我覺得我的一個回答比較欠揍。
-
20 # 多臻貴
劉備劫掠百姓,其實早就被下定論了!
曹操透過盜墓籌集兵餉,孫權透過各家族私兵禦敵,唯有劉備既無基業,又不肯效仿曹操!所以只能劫掠百姓!
其稱漢中王之時,大肆封賞功臣的田舍寶物,都是據私人財產,為此趙雲與諸葛亮還進行勸諫,劉備才稍有收斂!
與其說百姓跟從,是劉備的感化,倒不如說是被其愚弄,愚民政策下,都會將自身政權樹立成正統與勤政愛民的形象!所以他們會將其他政權宣揚成兇殘暴虐,令百姓聞之而恐懼!
因此當曹操揮軍南下時,百姓才會自願跟從劉備南下,但事實上曹魏駐守荊州,很多便是新野徵召,冷兵器時代,人口就是勞動力,人口就是國防保障,人口就是社會財富!
因此任何一方割據勢力,對待百姓也都是盡心維護,如曹操的屯田制度,維護百姓的生活,為後來西晉的富庶奠定基礎!
反觀蜀漢,因為常年北伐民力枯竭,百姓連衣食都難以保障,所以,與其說蜀漢愛民,都只是為了政權的穩定而已!
回覆列表
這是指曹操南征荊州時,劉備南逃荊州人眾跟隨的事。如果指無私的愛護百姓,那麼古代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沒有做到這一點,君王之愛百姓,不過要他們以供奴役,以讓驅使,並不真的是愛民如子,就算父母之愛子女,也未必都是無私的。如果以統治者的標準來說,其時的劉備是愛護百姓的,沒有百姓上供,王侯將相啥鳥都不是,所以明智的上位者,必須愛百姓,那是賭本。
劉備也沒有聽從諸葛亮等人的建議,乘機襲奪荊州,而是繼續帶眾將臣部屬南逃。在此時,應該主要是襄陽一帶計程車民,扶老攜幼跟隨向南奔“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一路南向,百姓越聚越多,到了當陽長坂時,已有十多萬人“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手下勸他拋下民眾逃走,不然遲早被追上。劉備回說,欲成大事,必須以民為本“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這麼看來,劉備確實有愛民之心,至於為什麼愛和怎麼愛,是另外一個話題了。而民眾之所以相隨南逃,一來劉備有賢名,二來曹操屠城殺降惡名在外,有徐州屠城“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兗州之戰“曹操破張邈,屠雍城”,徵呂布屠彭城,官渡之戰坑殺幾萬降兵,屠鄴城屠柳城,荊州百姓又不傻,知道老曹這些事還留在家裡等他屠?或說試他發善心了沒?須知到赤壁之戰後,夏侯淵還屠興國、枹罕,曹仁還屠宛城!留下來,損失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