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覺得這幅畫怎麼樣?
57
回覆列表
  • 1 # 楓葉0829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佳作,張擇端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供職於翰林圖畫院。宣和是宋徽宗年號,所以《清明上河圖》應該是描述的北宋宋徽宗時期的景象。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描繪的應該是繁榮而非衰敗。

    宋徽宗,作為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畫家,雖說他在位時期,對於政治民生等都沒有做出什麼貢獻,反而導致了北宋的滅亡,但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其對書法繪畫的喜愛,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就是這種背景下,供職於宋徽宗建立的翰林圖畫院的張擇端創作出了《清明上河圖》這一傳世佳作。

  • 2 # 睡醒的兔子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張擇端

    字正道,漢族,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繪畫大師,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現在河南 開封)的狀況,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在畫中可以詳細的看到各色各樣的人物,舟車之盛,商賈之多,汴河漕運之發達,所以是稱之為繁榮的景象。

    宋徽宗

    趙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號宣和主人,是宋朝第八位皇帝,所以《清明上河圖》當時的執政皇帝是宋徽宗 趙佶。

    藝術成就

    徽宗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書畫皇帝,花鳥魚蟲畫的非常好,還獨創了字型中的“瘦金體,在歷史上的文學地位很有影響力,比如流傳於世的《芙蓉錦雞圖》《瑞鶴圖》等,都是佳作。

    執政能力

    徽宗皇帝是出了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間,由於自己的不作為,導致北宋內部君昏臣佞;君主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宋微宗愛好花鳥奇石,他把天下有名的美石奇石編入“花石綱”運送到北宋都城開封,供自己賞玩,下級官員甚至設定“應奉局”和“造作局”專門為宋徽宗蒐羅奇石。當時運送“花石綱”的船隻日夜不絕,為了使較大的石頭能順利透過,經常要拆毀橋樑或者城郭。當地的百姓,還要向花石船隊供應錢穀和民役。奸臣蔡京、童貫等把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官場腐敗無能,百姓被奴役、賦稅繁重、民不得所居,著名的“方臘起義”,就發生在徽宗朝,再加上金國對邊境的侵擾,徽宗皇帝時期的北宋,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公元1126年時,發生了著名的“靖康之變”,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被攻破,兩個皇帝全部被俘虜,其中有一個就是宋徽宗,北宋隨即滅亡!

  • 3 # 外星人保爾62

    宋代市鎮經濟與市民階層的興起,在中國傳統社會生活中留下了深深印記,也對現代社會生活的中國特色產生了重要影響。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汴京及汴河兩岸風光,展示了當時都市的生活風貌,為後人提供了北宋都市不同行業,不同階層人物以及生活習俗方面的形象資料。後人評說,觀看這一畫卷,“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龍間,但少香塵撲面耳”。讓我們一起觀賞這幅全景式的畫卷,品味北宋都市的情趣。 開啟畫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派鄉村風光,薄霧疏林,掩映著茅舍瓦房。兩個腳伕一前一後,趕著一隊運炭的毛驢沿著河邊小道走來。史書記載,由於東京周圍無山,燃料匱乏,嚴重影響到京城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一年四季都需要從京西乃至山西等地向東京運炭,以備不濟。 張擇端把汴河放在圖的中心位置,又把船運作為重點來描繪,這是有深意的。北宋時期,流經東京的汴河是連線黃河和淮河的重要河流,是中原通向東南的水運要道。東京人口眾多,從水路運往京城的糧食百分之七八十要經過汴河。此外,京城需要的日用百貨,軍備物資也主要依賴汴河這一通道。毫不誇張地說,汴河是東京的母親河。

    畫卷中,一座寬大的木橋飛架汴河兩岸,宛如彩虹,人們稱之為“虹橋”。橋上行人熙熙攘攘。橋下船伕為了控制大船而緊張忙碌:有的吆喝指揮,有的持竿撐向河底,有的持竿撐住橋身,有的放下桅杆。

    橋頭遍佈各種雜貨店,有的攤位撐著傘,有的攤位搭涼棚。放在擱板上或盤子上的,好像都是食品;放在地上的,似乎都是工具之類的日常用品。

    橋下沿河兩岸,茶館酒樓林立。顧客可以一邊喝茶飲酒,一邊欣賞河上風景。 大街上車水馬龍,行人摩肩接踵,小商小販沿街叫賣。街道兩旁,店鋪相接,屋宇重疊,官府,民居雜處其間。高階酒樓叫“正店”,小飲食店叫“腳店”。正店中人影綽約,嘉賓滿座,杯盤交錯。據史籍記載,當時東京一般商店都是早上開始營業,傍晚關門,但酒樓,食店還有夜市和早市。即使雨雪交加,夜市仍然興隆。

  • 4 # 歷史哆唻咪

    《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繪製的長卷風俗畫,是我國人物畫的傑出代表。它的傑出,不僅在於畫面人物的眾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現技巧的生動完美等等所構成的獨特藝術效果,還在於畫面內容真實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汁梁開封城市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的生活,其歷史地位不容質疑,並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使得藝術性和思想性達到高度完美的統一,使得這幅已有八百多年曆史的古畫,至今仍是舉世矚目的“國寶”。

    《清明上河圖》何時所作,何為證據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末年開封汴河沿岸的繁華景象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場面,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不朽之作。作品歷來深受文人、畫家、學者的喜愛,對其研究的論著層出不窮。

    單就作品創作於何時這一問題,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創作於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年),不早於宣和二年(1120年),近年來,也有學者將《清明上河圖》成畫時間定在熙寧三年(1070年)前後,即王安石變法之際。

    那麼《清明上河圖》到底創作於何時?也許圖中所畫各種牲畜反而能給我們答案:《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應該不晚於宋神宗統治時期(1068—1085年)。

    (一)從《清明上河圖》中的驢分析其創作時間

    粗略清點一下,《清明上河圖》中共有牲畜92頭,其中驢49頭,馬21匹,牛14頭,駱駝3頭,豬5頭,驢的數量佔絕對優勢。這些驢有拉車的,有用於騎乘的,還有用於馱執行李的,廣泛用於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

    北宋京師開封的養驢業相當發達。據史料記載,北宋前期開封許多家庭都要養驢,有的甚至養數十頭。如宋初京師人王昭素“家有一驢,人多來假”,宋仁宗時期,開封人許大郎“世以鬻面為業……買驢三四十頭”。京師驢還廣泛用於租賃行業:“京師賃驢,途之人相逢,無非驢也。熙寧以來,皆乘馬也。”

    據此可知,在北宋神宗熙寧(1068-1077年)以前京師開封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驢,此後,馬匹方才取而代之,在交通運輸業獨領風騷。前文諸多史料已明確證明北宋後期京師開封養馬業之興盛及其在交通運輸業中運用之廣泛,再結合《清明上河圖》中所繪的驢在交通運輸業中所佔的絕對數量,可以得出這幅畫創作時間應該在宋神宗年間或之前,而非在這以後,否則《清明上河圖》中應該有大量的馬匹出現,因為京師人“熙寧以來,皆乘馬也”。

    (二)從《清明上河圖》中的豬分析其創作時間

    《清明上河圖》中城門樓外一個十字路口沿河柳蔭下有一群豬,能夠看清楚的有5頭,正從柳蔭下朝街上走。豬嘴湊近地面,作覓食狀。這些豬腿矮嘴短、肥胖寬圓。它們在街上行走,旁邊並無人看管。這些豬是從哪裡來的?是外地販豬進城的,還是京師所養?它們在街上行走,不僅會影響城市的衛生和交通管理,而且還有礙觀瞻。畫家畫一群豬來點綴北宋東京開封的繁華,著實令人匪夷所思。

    當我們結合此時北宋的祭祀禮制來看,一切就說的通了。史載北宋前期“司農寺掌供豬”,司農寺設於宋太祖開寶二年(969年)六月,其職責是“掌供大中小祀之牲牷及大官宴享、膳羞之用”,主要負責供應祭祀和宮廷宴享所用的牲畜。而這祭祀所用豬的飼養要求非常苛刻:必須分開餵養,顏色應為純黑,重量在20斤以上,30斤以下。若是祭祀天神,則需要大豬:“祀天神必養大豕,目曰神牲。人見神牲則莫敢犯傷,養之率百日外,成矣始見而祀之”

    “人見神牲則莫敢犯傷”大概才是這幾頭豬的真是身份,所以才能在街上大搖大擺,旁若無人,不曾有絲毫驚慌。而民間所養豬則大不相同,“唯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數,止十數人驅逐,無有亂行者。”所以由此推測,《清明上河圖》出現幾頭豬的畫面,正好表明這一景觀只能發生在宋神宗時期或在此以前,因為宋神宗以後京師開封官方養豬已被禁止,從而可知其創作也不會晚於宋神宗統治年間。

    除此之外,在《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汴梁經濟繁榮景象中,其間又特別突出了熙寧年間的一些新事物。例如:

    河渠,熙寧三年王安石准許百姓引沐河水淤閒田,才有可能開挖的;汴河水大流急,船隻眾多。這是熙寧四年以後,汴河有訾家口,汴口兩處導水,又冬不閉口,清明時節才能出現的景觀;“正店”與“腳店”,這是熙寧四年,減少酒麴供應,將釀酒專賣承包給七十家大酒店才出現的新事物,承包者曰“正店”,其餘則為“腳店”;“十千”二字乃是熙寧年間使用大額交子的面值。它既像交子,又似交引,又是鹽券,尚未準確的定名,故出現以面值呼之的特有情況;

    結合前文分析,筆者以為《清明上河圖》的創作應該是在宋神宗統治時期,其畫面場景多反映熙寧年間經濟繁榮的情況,所表現的內容也皆與熙寧年間的所載事物相統一。

    二、《清明上河圖》史料價值及藝術價值鑑賞

    (一)史料價值——再現北宋時期汴河沿岸清明時節的社會生活風貌。

    《清明上河圖》絹本,寬24cm,長可達528.7cm,整幅作品筆法細膩而嚴謹,用全景構圖的方式將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風貌和繁榮景象展現在世人面前,有力地見證了當年汴京的繁榮昌盛,真實地反映出了北宋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作品中共描繪人物815位,木船20多隻,亭臺褸閣各種建築30多座,各種牲畜動物60多隻,乘轎推車共計20多件,是北宋城市生活的真實寫照畫作中真實地表現了北宋時期的經濟、商業、服裴、建築等多方面的生活狀況,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畫面的內容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個段落:

    畫卷右端起,始為城郊的農村風光,寂靜的原野,略顯寒意,漸而有村落田疇,嫩柳初綠有上墳回城的轎馬人群,行走於稀疏的樹石、潺潺的溪流之間,點出了清明時節的景象。漸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漸稠密,河道也漸顯寬廣,畫面的氣氛隨之熱烈。

    中段以“虹橋”為中心,形成了全畫最為緊湊、最為熱鬧的場面。虹橋橫跨在汁河之上,橋身全由巨木架成,有梁無柱,結構精巧,規模宏敞,形制優美,宛如長虹。橋兩端連線街市,來往行人熙熙攘攘,車水馬龍,與橋下緊張的水運相為呼應。橋下河面狹窄,水深流急。潛船上,船工們正在與河水激烈博鬥,有的撐篙,有的掌舵,有的放桅杆,有的擲纜繩,有的呼喊指揮,十分紛繁緊張。過橋的行人也不由濘足觀看,情不自禁地指點提醒、呼號助力,一時間,多少人手忙腳亂,鼎沸一片。

    後段為城門內外的景象,城樓高聳巍峨,街道縱橫交錯,店鋪鱗次櫛比。茶坊、酒肆、腳店、寺觀、公麻等,應有盡有。街市中有專營沉檀株香、羅錦匹帛、香火紙馬的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的還有沿街叫賣零食及小百貨的。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男女老幼、士農工商、無所不備。全卷總計繪製人物達587個,動物13種,植物9種,牲畜50餘頭,船隻、車轎各餘個。所有這些大者盈寸,小者如豆的人物及其活動,在畫面上安排的紛而不亂,繁而有序勞逸苦樂,生動有致揖讓呼應,形神兼備。

    (二)藝術價值——開拓古代繪畫新方向

    《清明上河圖》不僅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和經濟繁榮狀況,更代表了北宋時期繪畫藝術的巔峰。從根本上打破了唐代以來人物畫描與宗教貴族和封建禮教的傳統,反而以普通百姓的生活為主題,生動地描繪了千變萬化的市井生活形態。雖然內容繁複,但張擇端依然憑藉高超的藝術概論能力輕鬆駕馭,開拓了古代繪畫史上的新方向:

    1、繪畫主題突破傳統

    漢唐以來,人物畫多以帝王將相宗教信仰、達官顯宦的生活為主題,而張擇端在創作《清明上河圖》時卻將社會最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真實地展現了出來妒突破了傳統的繪畫主題,體現了畫家獨特的生活體驗和創作梘角關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並將平凡的百姓生活體現在繪畫中,這種打破傳統的選題具有時代的歷史意義畫家在一幅作品中生動而形象地描繪了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多達550多人,並且在創作手法上聚散有理,疏密有致,可謂生活百態,洋洋大觀,令人拍案叫絕

    2、形神兼備的人物刻畫

    人物始終是《清明上河圖》的刻畫核心,畫家透過散點透視的方式,在一幅畫面中安排了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景象縱觀畫面,每個人物都有其適當的位置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行業不同性格和年齡的數百個人物,隨高不過寸許,但是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我們甚至能從每個人物的臉上看出他們的生活情趣和思想感情,或閒適,或緊張,或焦慮,或冷漠,作者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不同人物的神情形態,足見其深厚的功底。

    橫跨汴河的虹橋是整幅作品的最經典部分,橋上看熱鬧的人有的指指點點,有的靜心沉思,有的愁容滿面,有的大聲吆喝,有的手舞足蹈;橋下更是熱鬧非凡,船隻穿梭不息,激流中一條大船穿過,穿上有船伕二十餘人,形態更是生動。

    3、全景式的構圖方式

    欣賞名作《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畫與西方畫的一個明顯不同。西方的畫家就像是站在原地的導遊,看到什麼說什麼,沒有任何的延伸,這就是西方繪畫藝術中的“焦點透視法”。而中國的畫家則不同,他好像坐在飛機上,俯瞰著全景,邊走邊看,邊看邊講,將畫面的空間延伸到很遠的地方,這就是中國繪畫藝術中的“散點透視法”

    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中巧妙地運用了這一方法,將許多複雜而豐富的內容整理融合到一個畫面中,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即硬是隨心所欲地變換角度,畫面中始終貫穿著一種氣韻,整個畫面渾然一體,顯得協調而自然。《清明上河圖》是這種“散點透視法”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極致運用,展現了畫家在技法運用上的深厚功底。

    三、 《清明上河圖》——再現盛世北宋,繁華汴梁

    《清明上河圖》描寫的內容是京都汴梁城的城市生活景觀。所謂汴梁即東京——北宋都城,是當時的經濟中心,工商業十分發達。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東京商稅在40萬貫以上,以後又增至55萬貫,居全國第一。對此,研究北宋經濟、文化、科技、建築、交通以及社會生活的重要文獻,《東京夢華錄》記敘詳盡備致。

    如《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在各個坊、巷、橋、市裡皆有肉行,設有肉案,操刀把秤,生肉熟肉索喚從便。夜晚時分,即有燠爆熟食上市。有各種餅店,餅有油餅、胡餅之分,最盛的幾家備有50餘爐,晝夜製作。有趣的是同樣的場景也透過圖畫的形式出現在了《清明上河圖》中,如提瓶賣茶、賣蒸梨棗糕、賣麋宿蒸餅、批發牙豆等等的坐販行商。因此小編私以為《清明上河圖》所表現得正是盛世北宋,繁華汴梁的美景。

    (一)從《清明上河圖》中的交通工具看北宋社會經濟的繁榮

    《清明上河圖》是一副偉大的現實主義畫作,是張擇端把平日寫生所見的人物、景象一一搬進了畫中,生動地再現了宋代城市生活的真實景象。直觀地從《清明上河圖》中,我們也能再現當時北宋時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1.車。《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許多形態各異的車,多達20輛之多。張擇端筆下的車種類豐富、狀態不一。《清明上河圖》中有刻畫一輛小型的太平車,車身有勾欄但沒有前後板,主要功能是拉貨,它處於空著的狀態,可能已經卸貨完畢正在歸途中。還有另一種拉貨的串車,屬於獨輪車的一種,還有江州車,它車式相對簡單。這種古代所說的木牛流馬與江州車在史籍中也是有記載的。

    “蜀相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蓋巴蜀道阻,便於登故耳。木牛,即今小車之前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而民間謂之江州車子。”——《事物紀原》

    轅車也有兩種,有獨牛轅車和二牛駕轅車。在《清明上河圖》中獨牛轅車是拉梢桶的車子,車子有兩個輪,有的車身有勾欄而有的沒有。車身有車箱和前後兩塊堵板,有兩輪。車身上有棚形的大蓋用來遮風避雨,大蓋主要由條木做框架、葦蓆做連線。在河南民間有一種稱作二牛抬槓的形式,就是車前中間有一根獨木轅,把橫木套在牛脖子上,二頭牛分別在轅的兩邊。

    圖中當然不能把宋朝所有車子全部繪出,但已把大部分常見車輛型別都一一描繪出來了,並且形態各異,從不重樣。從這些各式各樣的車子來看,除了看出張擇端高超的繪畫技藝,還能從這熱鬧的市肆景象中看出北宋城市的繁榮,圖中的車子多以運輸貨物為主要功能,是北宋商品經濟繁榮的表現。交通工具的快捷便利也反映出商品經濟的流通迅速,社會經濟的繁榮離不開交通工具。其中車是宋代短途運輸的主力,從畫中我們能看到的串車、轅車都反映了北宋交通的便利,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同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

    2.船。《清明上河圖》中繪畫了各種大大小小的舟船,一共有28只之多,船的分佈不如車那樣分散,主要集中在汴河上,而以虹橋下為最多。宋高祖趙匡胤定都開封,為適應城市居民生活要求,僅僅依靠陸路的交通不能滿足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建都之初,就在後周基礎之上疏浚河道,京師汴京成為了“天下之樞”,即全國的交通樞紐。

    在《清明上河圖》中生動描繪了汴河上船隻湧動的熱鬧場景。其中有裝載貨物奮力前行的船,還有停靠岸旁等待裝貨的空船。《清明上河圖》中形象地記載了北宋船隻的情況,並且集中反映了汴河交通及沿河河市的熱鬧繁景象。在北宋歷史上,造船業技藝十分發達,正是先進的造船技術讓北宋的對外貿易蓬勃發展,在歷史上記下了光輝的一筆。北宋時期的河運也彌補了陸運的不足,供應了首都汴京居民的物質需求。由於船舶業的興盛,才出現了汴河上川流不息的繁榮景象,也反映了北宋社會經濟的發達。

    (二)從《清明上河圖》中的街市店鋪看北宋社會經濟的繁榮

    1.香藥鋪。畫中描繪了坐落於畫尾部鬧市區“劉家上色沉檀楝香”。該鋪的房屋高敞、明亮,也有類似於歡門之類的作為裝飾,唯有門前的人口稀少,畫家顯然是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香料貿易在宋代商品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利潤頗豐,宋政府對此採取了榷香制度,即由國家控制香料的交易。

    《宋史》中有記載:“宋之經費,茶、鹽、礬之外,唯香之為利博,故以官為市焉。”香料雖作為商品,但只有一小部分產自我國,大部分還是產白海南諸國。這裡劉家特意標明是為“上色”,可能是從國外進口,這樣一家奢侈品店在市區鬧市,專為京都的富貴人家服務,可見當時社會經濟是極為發達的。

    2.醫藥鋪。《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鬧市區的兩家醫藥鋪,一家是姓趙的“趙太丞家”醫藥鋪。另一家是在十字街口處的楊姓醫藥鋪。張擇端對於這兩家店鋪同樣和車輛的繪畫一樣,毫無重複,兩家醫藥鋪也是從兩個角度,“趙太丞家”醫藥鋪採取正面細緻描繪,而楊姓藥鋪採取從側面的角度略作顯露,但也十分生動。這裡的“趙太丞家”是一家帶有“國醫”性質的店鋪,在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都有專為皇室看病的御醫,宋代也不例外,宋代東京宮城內設有翰林醫官院。但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出現了政治腐敗、賣官鬻爵、賄賂公行等現象,醫官濫授的情況也愈發嚴重。

    “政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臣僚上言:臣伏見今翰林醫官員數,比之熙豐舊額,增溢倍多。熙豐醫官,使二人,今自醫官已上三十三人,副使二人;今自醫正已上六十二人;直局二人,今二十人;太醫丞六人,今四十八人;醫官、醫學、祗侯七百三十二人,總計方脈諸科幾一千人,數之增溢如此,不亦多乎夫郎與醫正視郎,而良醫與大夫祖大夫,直局與丞視升朝官,其請給恩數略等,下至祗侯、醫人皆有常秩。奈何不為限節,而使日滋月益,且至於不可勝計矣。”——《宋史·卷十三下》

    由於醫藥在當時是一個很賺錢的行業,因此利用國醫名號的店鋪越來越多,其中“趙太丞家”就是典型一例。醫館的盛行並不在於它是個救死扶傷的行業,而只是因為這個行業更賺錢,商人能從中獲利更多,這種“唯利是從”的思想也恰恰展現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傳統的讀書入仕才是正途的觀念中“唯利”之風徐徐吹來。

    3.酒店。在《清明上河圖》中,酒店業在描繪的諸多店鋪中最為突出。宋代的酒,與鹽、礬、香、茶等一樣,都實行榷禁制度。不過由於商品經濟的不斷髮展,這種制度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官府已經不可能把生產、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全都包攬下來,而是放寬某些環節,由商人插入其中,既保證政府的經濟收入,同時讓生產繼續下去。

    宋代的酒店有正店和腳店之分,在《清明上河圖》的描繪中,正店和腳店都有。“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腳店。”正店與腳店的關係,除造酒批發與零售關係外,還有在經濟上的借貸關係。

    “其正酒店戶,見腳店三兩次打酒,便敢借與三五百兩銀器,以至貧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銀器供送。有連夜飲者,次日取之,諸妓館只就店呼酒而已。銀器供送,亦復如是。其闊略大量,天下無之也。”——《東京夢華錄·卷五》

    酒店業作為一個興盛的行業,僅僅一條街便有數家,本身就能體現出經濟的活躍。酒店店鋪和普通店鋪一樣,都是商品經濟流通的一個部門。但宋代酒店業的發達,除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也是迎合了人們的生活愛好,反映出當時社會經濟的興盛,人們有充足的財力滿足額外的生活享受,一種市俗文化也在這種氛圍中悄悄誕生。

    綜上所述,在《從清明上河圖》中,能看到北宋店鋪門庭若市,人煙不息,可以看出商品經濟的流通之快;交通工具複雜多樣,有車也有船,且車船種類多樣,適合各種情形下的交通出行、商品交易。這不正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最好例證嗎?有什麼樣的社會經濟水平,相應也會衍生出相應的文化水平,北宋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北宋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保障,同時文化的繁榮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結語:

    《清明上河圖》以精美絕倫地工筆描繪出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都城汴梁郊區與城內河邊的繁榮景象,透過眾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生動完美的表現技巧,較為詳細的記錄了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城市中手工業、民俗、建築、交通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與自然景觀,堪稱北宋的時代縮影。

  • 5 # 沐曦9279671867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巔峰之作,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是“國寶”,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關於它描繪了北宋那個皇帝執政時的景象,眾說紛紜。大多數研究者傾向於此畫創作在宋徽宗宣和年間,近年來也有學者定在熙寧三年左右,或者不晚於宋神宗1068—1085之間。

    《清明上河圖》再現了汴梁(現在的開封)的繁榮昌盛,真實的描述了北宋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古都風貌。從兩個方面來說說它的經典之處。

    其一,它的藝術價值。篇幅長,人物、家畜,建築等眾多。畫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共畫了500多人,牛、驢、馬等牲畜幾百個,車轎船隻、房屋橋樑等各具特色。

    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內容龐大繁多而不亂,長而不冗,結構嚴謹,層次分明,主體突出,全卷渾然一體。不論所畫之物大小,個個形神兼備,栩栩如生,毫纖俱現。

    整幅畫分三部分。首先是汴梁郊外的景物,中間是汴河兩岸的情況,最後是街景,是北宋的一幅風俗長卷。

    其二,史料價值。《清明上河圖》為社會實錄,包羅永珍。涉及手工業、商業、建築、民俗、交通工具等,為後世瞭解研究宋朝社會經濟、文化、市民的生活等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總之,《清明上河圖》是無價之寶,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座不朽豐碑,它的史料價值也是彌足珍貴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 6 # 凌雲子說歷史Vlog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繁華景。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一級國寶。這幅畫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卷中,畫中主要分開兩部分,一部份是農村,另一部是市集。畫中有814人,牲畜83匹,船隻29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13輛,轎14頂,橋17座,樹木約180棵,往來衣著不同,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構圖疏密有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

    《清明上河圖》全圖可分為三個段落,展開圖,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繪的是上土橋及大汴河兩岸的繁忙景象。後段則描繪了汴京市區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釐米,小者如豆粒,仔細品察,個個形神畢備,毫纖俱現,極富情趣。

  • 7 # 百川流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的具體繪製時間沒有史料的詳細記載。

    作者張擇端,1085年生,1145年去世,在宋徽宗趙佶(1100年—1126年在位)時期供職於翰林圖畫院。據說1127 年靖康之變後,《清明上河圖》流入了金人地區。如果前面屬實,《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應是宋徽宗時期的景象。

    《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東京的景象,描繪的是汴京還有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圖》又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京城景象、百姓生活、民間風俗等等被描繪在了這幅畫上,但這種繁榮的景象似乎只是表面上的,在這繁榮之下,又藏著令人心悸的細節,這樣一看,《清明上河圖》又是一幅有著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仔細看,會發現有些與這繁榮昌盛、祥和安逸大景象不太匹配的細節,比如受驚的馬闖入市郊、橋上文物官員相互爭道、衙門門口坐著懶散計程車兵、城防渙散、有豬滿街跑、商人囤積糧食、酒患成災等景象。還有商業活動佔用街道現象,富人也在城門口占道舉行祭神等活動。這些都反映了都城混亂的管理,軍士懈怠,與太平盛世相悖。

    從整體上看,整個京城充滿了濃厚的商貿氣氛,似乎完全是一座不設防的都城,這反映了宋徽宗在位初期就已經漸漸衰敗的軍事實力,還有越來越淡漠的防範意識。

    張擇端似乎是想以畫曲諫,向宋徽宗提出對都城城防、安全等各種社會問題的擔心和憂慮。

  • 8 # Charon6

    《清明上河圖》裡描寫的是北宋宋微宗趙佶執政時期的景色。

    當時的北宋統治其實已經危機四伏。趙佶即位之後啟用新法,重用蔡京等人,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政治形勢一落千丈。卻過著極度奢靡的生活。趙佶這個人還極度崇拜道教,在國內修建宏偉的道觀,自封“教主道君皇帝”。而我們所熟悉的水滸傳裡的梁山起義和方臘起義都是在這個階段爆發的。

  • 9 # 老戴嘮八卦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文人張擇端以都城汴京為背景以畫作諫,向當時皇帝宋徽宗諫言的社會問題真實寫照。比奏摺文章更加形象具體。宋朝自建立以來重文抑武,大力發展商業。文人可以直接給當政者或是皇帝諫言,而且都是有賞賜的。所以湧現出很多文人騷客,連皇帝都是才華橫溢。社會一片欣欣向榮,繁華景象。由於重文抑武,很多武官長期得不到重視和重用。造成了城防、安全、交通等諸多社會問題的。張擇端把這些種種問題以畫的形式反映給宋徽宗看,宋徽宗應該是看明白了,但是沒有引起重視。以至於後來金人一來侵犯中原,很快就把都城攻破,發生了靖康之難。擄走皇帝父子,帶回金國百般羞辱了很長時間。這就是這幅畫背後的一些真實含義,也是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的原因之一吧。

  • 10 # 望鴻

    先看一下《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張擇端是北宋的畫家,生活在1085年—1145年之間,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畫宮室,擅長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清明上河圖》長528.7釐米、寬24.8釐米,畫有587個不同身份的人物,個個形神兼備,畫有13種動物、9種植物,其態無不惟妙惟肖,各種牲畜共56匹,不同車轎二十餘輛,大小船隻二十餘艘,其中以一船過橋場景尤為精彩。北宋在中國歷史上經濟是很發達的,其中紙幣的原型交子就是在宋出現的。從張擇端生活的時間來看作為寫實畫家畫的應該是宋徽宗時期城市繁榮場面。宋徽宗在位時間1100年-1126年,但是公元1101年,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趙佶在卷首題五籤,並加蓋雙龍小印(已佚),從作畫的時間來看,應在在1101年之前完成,也就是說可能畫的不是宋徽宗時的經濟繁榮情況。

    在北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是在宋仁宗時期,宋仁宗在位時間1022年-1063年,仁宗在位時由於長期的和平,經濟得到迅速增長,也正是在仁宗時在益州設立交子務,正式發行交子。文人政治文化獲得較大發展,“和而不同”的慶曆士風得到涵詠和張揚。

    之後便是宋神宗,宋神宗在位時間1067年-1085年,神宗繼位時北宋已經開始面臨一系列危機,龐大的軍費開支,政府機構冗雜政費繁多,而且每年對遼和西夏的大量歲幣,使北宋財政年年虧空。

    之後的宋徽宗時期,官府更加腐敗,軍隊戰鬥力低下,在金的南下攻打中宋徽宗被俘。

    從《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場景中我比較傾向於描繪的是宋仁宗時期繁榮的景象,但是張擇端的年限加上是寫實,所以是宋徽宗之前的北宋場景,不排除作者張擇端描繪的是對和平繁榮景象,朝廷清明的嚮往。在繁榮的景象下是當時北宋逐漸衰弱跡象。

  • 11 # 孤城影隨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時期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繁華景象。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清明上河圖》並非只是簡單的描繪百姓風俗和日常生活,在商業繁榮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機,明線下交織著一條令人心悸的暗線,同時又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透過表現驚馬闖郊市為伏筆,鋪墊出全卷矛盾的視覺中心,船與橋的險情和橋上文武官員爭道交織成的矛盾高潮,還有前後出現的軍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渙散、國門洞開、商貿侵街、商賈囤糧、酒患成災等場景。張擇端以畫曲諫,提出對城防、安全、交通等諸多社會問題的憂慮。擴充套件資料 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此畫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畫,即所謂“別成家數”。構圖採用鳥瞰式全景法,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的區域。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採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 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裡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畫面中,穿插著各種情節,組織得有錯落有致,同時又具有情趣。 關於《清明上河圖》中畫有的人數,說法不一,常見的有500餘人說(白壽彝《中國通史》) 、815人說(湯友常數米法)、1695人說(齊藤謙《拙堂文話·卷八》),此外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隻,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各種說法較為一致。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僅衣著不同,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衝突,令觀者看罷,饒有無窮回味

  • 12 # 清風讀史

    《清明上河圖》主要描繪了北宋時期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景象,是北宋時期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北宋畫師張擇端所做獻給宋徽宗趙佶的。

    《清明上河圖》以其獨特的審美視角,展現了豐富的思想內涵、大家雖然從圖上可以看到熱鬧的場面,但其實它並不是完全的表現表現市景繁榮的,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清明上河圖》畫中繪有各行各業的人物800多個,但是畫中繪有的數十個兵卒,竟然沒有一個真正像樣計程車兵。整個城牆上下居然沒有一個士兵守衛,也看不到有任何的城防工事。

    所以從畫面整體上看,似乎是整個汴京的人們都沉浸在濃厚的商貿氣氛之中,可是它卻是一座完全不設防的都城。這當然不是畫師張擇端有意設計的,而是真實地反映了北宋宋徽宗時期日趨淡漠的防範意識和已日漸衰敗的軍事實力。

  • 13 # 子可欣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宋徽宗趙佶時期北宋都城東京市民的生活狀況和汴河上店鋪林立、漕運繁忙、市民熙來攘往的熱鬧景象。

    此時的景象看似繁華異常、紙醉金迷,實在暗潮湧動、大廈將傾,轉眼繁華之後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金兵攻破東京汴梁,北宋滅亡,趙構南逃,建立了南宋。

    表面的極盛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及南宋與金對峙時期。早年生活在盛極一時的北宋,東京汴梁更是繁華異常。作為北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內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發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了夜市。逢年過節,京城更是熱鬧非凡。

    早年遊學汴京,後習繪畫,在宋徽宗趙佶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因其筆力精湛,繪畫功底頗豐,便命其繪畫進貢給宋徽宗。為了表現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日的景象進行表現。宋徽宗看後甚是喜歡,他用瘦金體親筆在畫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

    暗潮湧動

    宋徽宗時期表面上的北宋已是極盛時期,東京汴梁無限繁華,這便很容易使人一葉障目,而看不見背地裡的暗潮湧動。

    宋徽宗即位後急欲政治上取得政績,急於推行新法,可偏偏聽信奸佞。人總是喜歡聽好話,偏偏奸佞馬屁拍得香,趙佶吃這一套。他們打著推行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公然賄賂,賣官賣爵,致使朝堂政治昏暗。

    表面繁華強盛的北宋,在這些奸佞的一頓騷操作之下,百姓苦不堪言,小規模起義接連不斷,北宋危機四伏。宋江是農民起義的一眾代表,《水滸傳》便是以此為背景而作的。北宋的盛極而衰之勢已顯。

    靖康之恥,北宋傾覆

    既然北宋傾頹之勢已久,該來的還是得來,跑也跑不掉。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奇襲汴京,宋軍不敵,金兵攻破汴京。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后妃、宗室、百官數千人押送北方,繁華如此的北宋被洗劫一空。紙醉金迷的汴梁終成一場幻夢,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在押送往北方的路上,當宋徽宗聽言財寶被襲劫一空時也毫不在乎,但聽到自己的藏書或被搶去、或不辛被焚便仰天長嘆,悲痛不已。二帝受盡凌辱,後宮妻妾多被搶去,見到金帝下跪恭維,終生被囚,直到死後才被送回南宋。

    幸虧金兵兵圍汴梁時,趙構腦袋靈光,成功逃出汴梁。一路倉皇逃竄,被金兵追來追去,差點又被抓了回去。但還是他運氣好,沒被抓到,偏安江南,建立了南宋,使得趙家的江山得以延續。但是他被追來追去,被嚇怕了,一生都不敢北上收復中原。那些一直執著北復中原的將領,如岳飛,不惜殺之。

    空有辛棄疾的“靖康恥尤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怕是等不到了吧。

    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夥飯店點牡蠣吃出50顆珍珠, 飯店老闆稱歸飯店, 兩者爭吵不休,你覺得應該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