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Restricted18

    傾聽

    1、安靜

    安靜舒適的環境有助交流雙方開啟心扉。如果是私密的事情不建議在嘈雜的咖啡廳,人的大腦在嘈雜的環境下,會降低效益,出現一些不良的情緒反應。

    2、Nophone

    如果有緊急的事情就先把事情處理完成,再與對方進行溝通。若非必要情況,不要時不時看手機。對方選擇信任你,才會與你溝通,聽取你的意見。那麼你也要給對方足夠的耐心與尊重。

    3、坐姿

    如果是我自己跟好朋友交心,一般不會蹺二郎腿,整個人躺在沙發上那種,腰部會保持挺直,也可以稍稍前傾,因為我覺得傾聽,得認真,得走心。如果只是日常的交流、下午茶的閒聊,會選擇更輕鬆寫意的坐姿。

    4、意見

    不要用沉默代替傾聽!你同意可以點頭,或者說“是的”“沒錯”“對對對”“我也這麼認為”,這都沒什麼差;如果你有反對意見,儘量在對方發表完自己的看法之後再做闡述。引經據典也好,擺事實講道理也好,切記以自我認知為中心,有理有據更具說服力。倘若自己的見識或見解不被接受,同樣希望對方擺出事實,虛心接受。PS:即使你在理,時不時插嘴或打斷對方思路都是不禮貌的行為,給予對方足夠的尊重,很有必要。

    錯別字賴在輸入法上,手動吐舌。

    以上。

  • 2 # 鵜鶘心理陳小康

    在人際關係中,傾聽可以幫助雙方建立更好的關係。但常常,我們並不知道該如何傾聽,經常會犯一些錯誤。當我們可以意識到這些錯誤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更好的繞開。

    第一,打斷對方,做出道德或正確性的判斷。如果我們不明白傾聽的正確含義就有可能不接納對方,會不停的打斷對方,會做出很多我們自己的評價或者判斷。一般來說,良好的關係,需要在對話時,適度有根據的分析,效果較好。

    第二,急於下結論。經常會有人在沒有完全聽到對方在表達什麼的時候就給出自己的判斷,這樣其實是不全面、不準確的,也會影響對方繼續講下去的慾望和興趣。

    第三,輕視對方的問題。有時候在聽別人講話的時候,容易走神,缺乏對對方的共情或者理解,認為對方所說的事情不過是一件很小的沒有意義的事情,小題大做,無事生非,自尋煩惱,因而流露出輕視和不耐煩,這樣很容易讓這段關係陷入僵局。

    第四,干擾、轉移對方的話題。如果對方談的話題是自己不願意傾聽的,就會企圖轉移話題,或者不停的丟擲新的問題,干擾對方的思路,這些都是不好的習慣。

    第五,詢問過多、概述過多或者不恰當的情感反應。如果一個人在傾聽的時候缺乏傾聽技巧,不是去用心理解,而是不斷地提出問題,自己說出的話比對方還多,這樣不利於對方表達自己,也容易影響對方的思路。也會有在對方最需要情感支援的時候,忽視對方的需求。

    總之,在傾聽的時候,應該是可問可不問時,少問或者不問;可說不可說時,少說或者不說。

  • 3 # 每日談心

    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一張嘴巴、兩隻耳朵。這讓我們不難明白,許多時候傾聽比言說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我們不僅要學會傾聽,感受傾聽,我們還要從其中獲取一些有效的資訊。所以學會傾聽至關重要。

    那麼,傾聽要注意的有哪些呢?傾聽不是靜聽,而是要積極地把自己投入到角色中,在傾聽的同時要去激發說話者的熱情。傾聽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1. 專注用心。

    傾聽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專注用心。很多時候當別人找你傾訴,並不是為了你給TA提出什麼建設性的建議,而是為了訴說出自己的感受,你需要做的就是用心地傾聽,才能瞭解傾訴者想要表達的以及TA所需要的,必要的時候我們要給予共情。

    2. 瞭解意圖,揣摩語言。

    從傾聽中瞭解對方的意圖、期望、願望、設想、觀點與價值觀等等,並且在內心揣摩TA所說的含義。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溝通中最重要的是能聽出沒有說出的資訊。否者容易造成“說者有心,聽者無意”這個尷尬情景。

    3. 適當的迴應:言語迴應或是肢體迴應。

    對說話的人表示共情。儘管對方說的話你並不認同,你也應該先認同對方的某些要點,再講述自己的觀點。或者是以相應的行動迴應對方的問題。每個人與你交談都是有目的的,或是傾訴,或是想從你這得到某種資訊,或是想讓你做某件事情,又或是給你灌輸某種觀點。此時採取行動去迴應對方往往就是最好的回答。

    但是注意:迴應表達要講究個“度”,別滔滔不絕地轉移角色講自己。

    4. 學會換位思考

    凡事學會換位思考是必要的。與人交流也不例外。把握別人的觀點,才會得到最好的溝通。避免矛盾和誤會。

  • 4 # 白茶清香

    要注意表情微笑,要跟著說的人的 感情變化 表現自己的表情,要注意注視說話者,顯得禮貌,人為什麼長兩隻耳朵一個嘴巴,就是多聽少說。

  • 5 # Rose9660

    我理解的是,無效傾聽的各種型別都是傾聽過程中要避免的錯誤。傾聽並不只是靜靜地坐著聽別人說話就可以的。事實上,傾聽的過程包含五個元素,分別是:聽到,專注,理解,迴應和記憶。

    很多人都同意傾聽很重要,那麼要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並不容易,可以說困難重重。那麼,傾聽者要面對和克服哪些困難才能成為更有效的溝通者呢?

    《溝通的藝術》裡作者把這種型別的溝通稱為是無效傾聽。並且列舉了7個無效傾聽的型別,9個無效傾聽的原因,以及提出來應對無效傾聽的4個策略。

    首先,我們來看無效傾聽的型別。

    在爆炸式資訊時代,一定數量的無效傾聽也是正常的。但是瞭解無效傾聽的型別依然很重要,因為這樣我們可以避免犯這樣的問題。

    具體的七個型別分別是:

    1. 虛偽傾聽

    2. 自戀地傾聽

    3. 選擇性傾聽

    4. 隔絕性傾聽

    5. 防衛性傾聽

    6. 埋伏性傾聽

    7. 魯鈍地傾聽

    其次,我們來看為什麼無法有效傾聽

    到這裡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真正傾聽他人說話的時間其實是很少的。不能做到仔細傾聽,有時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

    導致無法有效傾聽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幾種:

    1. 超負荷資訊

    2. 心不在焉

    3. 飛快的思想

    4. 努力,也就是非費力。尤其是傾聽負面資訊的時候。

    5. 外在的噪音

    6. 錯誤的假定

    7. 缺乏明顯的益處

    8. 缺乏訓練

    9. 聽力的問題

    最後,我們來看應對有效傾聽的挑戰。

    到了這裡,可能很多人覺得要做到有效傾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裡說,如果擁有正確的態度和技巧,是可以把傾聽做的很好的。

    具體的做法是:

    1. 少說話。

    古希臘的哲學家芝諾說:我們生來有兩個耳朵,卻只有一個嘴巴,就是為了讓我們多聽少說。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要了解對方說話的意思,就要避免搶話,或者轉換話題說起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少說話並不是不說話,適當的反饋,也是理解和獲取新資訊的重要方式。

    2. 擺脫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的分散可能是來自外在環境,比如手機響了,他人的打擾等等。也有來自內在的心理因素,比如心裡有事等。不妨關掉手機,電視,找一個安靜的環境。

    3. 不要過早評斷

    我們都知道在理解對方話之前,最好不要下評斷。然而很多人還是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當然了,如果對方是批評我們或者不贊同我們觀點的時候,反擊回去確實是一個有力的方式。假如對方是提一些忠告的時候,試著去了解才是最好的方式。另外,我們很容易就根據第一印象就先入為主,武斷的下評斷。所以,在真正瞭解事情真相之前,耐心的先傾聽是最好的方式。

    4. 尋找關鍵意思。

    假如一個人總是誇誇其談,我們很容易就會失去傾聽的耐心。因為這樣的人往往沒有終點,東一句西一句的。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說話的對方是有一箇中心思想的。所以,找到核心的意思才是關鍵。如果我們實在聽不出,找不出對方的中心內容的時候,不妨用提問方式互動一下。

    總之,只要不踩《溝通的藝術》這本書裡列舉的這些“坑”,相信就能避免錯誤的傾聽方式。

  • 6 # 生涯規劃師段曉嵐

    上帝給我們一個嘴巴,兩個耳朵,就是為了讓我們少說多聽。

    現實中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傾訴慾望,又非常忙碌,真正的傾聽便成了一種奢侈品。

    傾聽時要避免哪些錯誤呢?

    一、沒有時間:

    1、安排的時間過短:

    非常匆忙,容易產生失誤;

    2、工作過程中的傾聽:

    根本無法認真傾聽對方所要表達的內容。

    二、環境干擾:

    1、干擾資訊的傳遞過程:

    會議上,大家顧慮比較多,會認真發言,只願意說正確的;

    餐桌上,下屬多半會隨心所欲地談想法,不成熟的想法也會表達。

    2、影響溝通者的心境;

    聚會時老闆隨口問你西裝的樣式,你會開心輕鬆的聊幾句。

    如果老闆特意走到面前發問,你多半會驚恐地想這衣服是否有違公司的著裝規定。

    三、先入之見:

    如果你在談話前已知道一些資訊,有了自己初步的想法,那麼:

    1、感覺到厭煩,只有很少耐心繼續聽下去;

    2、若英雄所見略同,則心滿意足;若出入很大,則可能會牴觸,對談話人反感。

    四、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1、對方向你申訴理由;

    2、對方表達一個你覺得無意義的想法;

    3、對方在表達過程中離題;

    4、你有重要的工作要去做;

    5、對方提出無理的要求;

    6、你希望反駁他人強迫你接受的觀點;

    五、自認為已瞭解;

    你會不再注意對方的話了,開始東張西望,雙手抱在胸前,蹺起二郎腿,甚至用手敲打桌面。

    六、不專心:

    沒有把心思全部用在聽對方談話,而是在思考要去處理別的工作。

    七、排斥異議:

    有些人喜歡聽和自己意見一致的人講話,偏心於和自己觀點相同的人。

    拒絕傾聽不同意見 的人,注意力自然不可能集中在講逆耳之言的人身上。

    ——段曉嵐寫於2018.08.06

  • 7 # 職場大叔Allen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但卻常常在不知不覺中犯了傾聽錯誤,下面我們以同一個例子和不同的回答說明幾種傾聽錯誤。

    例子:

    你的一位朋友和你說:昨天同學會上,我大學室友居然說我怎麼醜得像只豬一樣...1、將自己和對方比較回答1:我比你更醜更難看,如果你像一隻豬,我就連豬都比不上了。

    這是典型的比慘式對話,很多人以為透過貶低自己,能夠讓對方覺得ta並沒有那麼糟,但這種比慘式的對話很容易延續,互相證明你沒有我糟,我才是最慘的人,到最後只會讓雙方的思想和言論都越來越負面,不僅沒有起到開導和鼓勵的效果,反而讓彼此情緒更加低落。因此千萬不要透過比慘的方式去讓對方覺得更好,這本身就是畸形的。

    2、預先判斷別人是不稱職或者不合格的人回答2:你大學的時候就一直不打扮,化妝和衣著品味應該都沒有提高過。

    如果在回答之前就保有刻板印象,心裡對對方有預先的判斷,就會導致我們在傾聽時存在強烈的偏見,使得我們不自覺的帶著指責的心態去接收資訊,無論聽到什麼內容,都只會讓我們在一開始就判定對方做的不夠好,給出的回覆自然也是責怪。因此我們在傾聽時一定要拋開主觀印象,不要有預設,儘量不偏不倚的去判斷。

    3、過濾資訊或只聽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回答3:你昨天去參加大學同學會啦?都有什麼活動啊,我們班也準備搞同學會了,參考一下你們的行程...

    雖然這個例子中比較忽略資訊的程度比較誇張,但在日常對話中這種情形還真是不少,越熟悉的關係越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細想一下我們在面對父母和好朋友的時候,是不是經常“選擇性失聰”,只挑自己喜歡聽的,只聽對自己重要的資訊。雖然大部分情況不會影響彼此關係,但是長期忽略對方的感受,以自己為主的傾聽心態,會漸漸使得親近的人轉移傾訴物件,不再願意與你吐露新意,同時他們對你的迴應也會如你一般自我中心。

    4、在還沒聽完所有資訊之前,就嘗試解決問題或提供意見回答4:你不如去學學化妝吧,去看看美妝影片行不行。

    很多人以為傾聽的目的就是解決問題,其實不然,真正的共情傾聽不一定是要給予解決問題的意見,而是要聽到對方話語背後的訴求,關注他們的感受需求。

    比如這個問題,不一定是ta覺得自己真的醜,或者化妝技術不到位,我們不必要急著給出解決方案,而是應該進一步瞭解事情細節,比如可以問ta:那你對自己那天的打扮和妝容滿意嗎?你和這個大學室友的關係好嗎?其他人對你怎麼評價?

    透過這些問題可以慢慢識別出這件事的發生是由於ta的確當天不好看,還是室友故意批評,還是大家玩笑話當真等等。

    5、只是為了討他人的喜歡而附和安撫他們回答5:沒有啦,你是世界上最美的人。

    這也是典型男女朋友之間的問答形式,無論女生說什麼,男生都一味的說你最好你最棒。這樣的方式在開始可能奏效,但時間久了對方會感受到你缺乏真心實意,認為你沒有認真的傾聽。因此不要為了取悅而誇讚,真正好的傾聽者是能讓對方感到你與之感同身受,真切理解ta。

    6、爭論或辯論回答6:別人說你醜你就相信,你這麼玻璃心的嗎?

    切記不要一開始就用居高臨下的態度進行批評,這在中國傳統式親子對話中經常發生,很多父母和長輩都喜歡用指責來對話 ,這隻會激發我們的叛逆心。

    最後給大家分享共情傾聽的三步:

    1、關注感受需求,傾聽的目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使他人變得輕鬆,這是傾聽完成的標準,也是傾聽的價值;

    2、把握反饋時機,比如對自己的理解沒有把握時,可以透過複述去確認,在對方有明顯的情緒的時候,要注意及時給予安撫;

    3、注意反饋語氣,人在聽別人談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會比較敏感,所以我們要注意語氣中是否暗含批評和諷刺,儘量客觀、溫和的表達。

  • 8 # 紫花地丁

    很多人都對傾聽有所誤解,認為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聽到了對方的言語,就算是傾聽了。其實傾聽遠遠不是“聽見”這麼簡單的事情。就像心理諮詢師在日常的工作當中,聽見對方說了什麼,只是傾聽的第一步,而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專注、理解和共情,而只有完成了上述所有的要求,對方才能夠真正地感受到我們是在認真地傾聽。

    傾聽並不是一件很容易實現的事情,因為它需要我們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把自己的內心放空,這樣才能夠去容納對方傳遞過來的資訊。在這裡,所謂的放空,就是指我們放棄自己平時的觀點、立場和態度,儘可能地站在對方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把更多表達的空間留給對方。很多人在嘗試傾聽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出現種種錯誤,而導致傾聽失敗,一些常見的錯誤包括:

    1.打斷對方說話。很多人總是不能給予對方足夠的表達空間,對方還沒有說幾句,就覺得自己已經瞭解了對方的看法,急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實在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大忌,沒有人會想要繼續和那些頻繁打斷自己表達的人交流下去。

    2.只聽自己想要聽到的內容。我們每個人都存在這種傾向,更喜歡去關注那些自己所偏好的資訊,比如說一些對我們更有利的評論,或是與我們自己的觀點更匹配的內容。但當我們真的這麼做的時候,就會喪失了中立客觀的立場,讓對方感覺我們並沒有真的聽到他們完整的感受和想法。

    3.過早下結論。當人們向我們進行傾訴的時候,他們並不一定想要獲得某些建議,而只是想要有一個機會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梳理自己的思緒。所以,還沒有了解清楚對方的意圖和願望之前,就早早下一個結論,並不會讓對方接受我們的觀點,反而會讓對方覺得我們的建議不負責任,並失去繼續溝通的意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諾維茨基生涯沒有和巨星合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