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田麗113330856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2 # 無情的雨658

    一、古代詩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出自詩聖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2、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

    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4、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出自唐代詩人高適《除夜作》

    5、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出自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

    6、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7、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自詩仙李白的就《靜夜思》

    8、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詩佛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9、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出自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逢入京使》

    二、現代詩

    1、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出自余光中的《鄉愁》

    2、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出自席慕蓉的《鄉愁》

  • 3 # laocao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偶書。

    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 4 # 齊魯縱深

    (一)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二)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5 # Echo的日記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故鄉是每個人內心無法磨滅的印記,每天在異地奔波勞累,披星戴月的生活,不知不覺地,異地漸漸變為了異鄉,蘇軾的《定風波》: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但是,讓心靈有歸宿感的依舊是故鄉,因為故鄉是我們的根和源,那裡有我們最親的人。無論誰拋棄了你,他們總會陪伴在你的左右,給你溫暖。

    當自己在異鄉迷茫時,需要讓自己的心靈回到最初的起點,故鄉無論何時都為我們亮著燈光,為我們點亮前進的道路,異鄉的寒冷,會讓你回憶故鄉的溫暖,在異鄉聽到鄉音,最會觸及心靈最柔軟的地方,每當夜幕來臨,回想到家鄉,不禁眼淚撲簌簌,自己離開故鄉時間越長,思念的情感就越強烈,近鄉情怯,故鄉對我們的意義就越重要。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艾青

  • 6 # 半醒半夢伴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每逢到節假日的時候。總會不會自主地會想起幾句思念親人的佳句。雖然已過半百,長期居住在本地和身在異鄉的朋友總是會有一些區別的。一個是年齡的區別。俗話說葉落歸根。年齡越大,這種思念故鄉故人親人的念頭就越來越強烈。另一個尤其是長期遠離家鄉身在海外和孤身在居住的朋友。隨著現代高科技的不斷髮展交通媒體通迅等各方面都離我們越來越近,越來越方便,隨時隨地可以透過電話影片微信進行語言聊天和影片觀看,縮短了那種思念的距離,但是畢競還是在遠方。“遠水不解近渴"!近距離相見相擁才是最真實的一種愉悅!其實文學創作的作者本身就是思念故鄉和親人的一種思維方式,展現給讀者,而讀者與作者產生一種共嗚,產生廣泛的影響,慢慢形成共識。久而久三流傳到現代,逐漸進入我們的思想!文寫得有點離題了!有不妥之處,歡迎提出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來!

  • 7 # 卻道海棠依舊l

    稼軒日向兒童說。帶湖買得新風月。頭白早歸來。種花花已開。

    功名渾是錯。更莫思量著。見說小樓東。好山千萬重。

  • 8 # 張秉榮

    我想有很多思鄉想回家的詩句吧:

    如有…薛道衡的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柳宗元的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王安石的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們時照我還。

    ————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來相逢亦愴情。

    草草懷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王維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先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知名的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妻同縲帳,幾家飄零在外頭。

    ——

    峰火連三月,家書彽萬金。

    ——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9 # 張文鄉

    思鄉:

    信步觀寒星,

    又勾故園情。

    長夜倍寂寞,

    思鄉意猶濃。

  • 10 # 方哲健康生活

    現代社會交通四方八達、發展日新月異,外出求學、工作、旅遊、娛樂的機會很多,這與古人仕途之道、經商、求生、遊歷、兵役、勞役甚至女子出嫁也是要離開故土、身處異鄉很相似,思鄉思親之情常而有之,古人抒發鄉思的詩詞很多,往往引起人們共鳴,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經典。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表達思鄉之情,然卻意味深長,被譽為“妙絕古今”之作。這大概都是作客他鄉相似的心情吧: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更何況是月明之夜、是明月如霜的秋夜呢!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三十出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他於孟津住了十餘年,久在異鄉,忽然他鄉遇故知的喜悅和親切,強烈的鄉思情懷透過問話、再現故土家園寒梅花開的景緻來表達得淋漓盡致。那個“綺”字,又含蓄地表達了對妻子的思念、對往事回憶的眷戀,感情深厚真摯。

    《天淨沙 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朝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在羈旅途中寫下的這首別緻小令,言簡意豐,前三句列出了九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幽清悽美的畫面上,透出哀愁的濃烈情調,抒發出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苦楚心情,令人無限感慨。

    鄉思,那一份對家鄉和親人的眷戀,讓詩人用寥寥幾字就表達出強烈的情感,可謂字字千金,貴在共鳴。

  • 11 # 曲新定

    歸心似箭思家遠;

    夜夢三更至門前;

    驚夢催促團圓路;

    天涯海角也回還;

  • 12 # 中華詩詞彙

    要問誰人最思鄉,自然是羈旅的遊子。蕭瑟的景色、在外漂泊的艱辛、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憂思,種種思緒湧上心頭,古人寄情於詩,抒發自己思鄉之情,總是令人動容。

    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一首詩詞,當你想起它時,你便會有獨特的共鳴。在我心中,便藏著這樣一首詩,每每想起,總是格外思鄉。

    《水仙子·夜雨》

    元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梧桐、芭蕉、夜雨,三者合一形成了一副蕭瑟的秋景,梧桐雨芭蕉在詩詞裡總是被賦予悲情,作者以梧桐、芭蕉開篇,饒是秋上心頭,怎一個愁字可解?

    試想在這樣一個夜晚,秋雨落下,四周只有雨點落在梧桐葉、芭蕉上的聲音。你住在遠鄉的旅店,此時已是三更,你點著一盞油燈,卻是無法入眠。回想起自己這麼多年事業上的奔波,卻是一事無成,此時此刻的你,最想的是什麼呢?唯家鄉爾!

    “新豐逆旅”與“枕上十年事”,作者用典來抒發自己鬱郁不得志的心酸遭遇,最後兩句作者寫的十分巧妙,他沒有直接描寫自己如何的思鄉,而是想起家鄉的父老鄉親如今是如何的擔憂自己,從側面進行描寫,以此烘托出了濃烈的親情與思鄉之情。

    羈旅的遊子總是思鄉的,而出去奮鬥卻鬱郁不得志的遊子思鄉里更是帶著幾分酸楚。

    人們常說,家鄉安置不了靈魂,遠方安置不了肉身,因此便有了漂泊,也因此有了思鄉。每每讀到此詩,想到奮鬥半生卻依舊一事無成的自己,不由得思鄉,更多的時候都又不敢思鄉,想起家鄉父母,想起他們的期待,想起他們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多年累積的情緒便崩不住了,便只想回家!

  • 13 # hushouchang

    元代著名的散曲家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散曲,將秋郊野外的黃昏之景與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遊子的惆悵懷鄉之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不愧為負有盛名的情景交融的上乘之作。名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便盛讚馬致遠的這首散曲是"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散曲中,無論是"枯藤"還是"小橋流水",也無論是"古道"還是"瘦馬",都特意渲染一種孤零零的遊子的思鄉不能歸的悲涼氣氛。而"昏鴉","西風"和水邊"人家","老樹",更是把荒涼,蕭條與清肅,恬靜形成何其鮮明的對比,此情此景,更覺孤單,能不思故鄉!回家,成了遊子夜思夢想的積願宿念!

  • 14 # 小糸侑a

    噫籲嚱,吾何時歸?父老鄉親幾十戶,家中親人淚兩行。田園風光沁心脾,能不憶家?只求戰事早早了,遣我老朽回遠鄉。 ——[今]文學少女

  • 15 # 搖曳盛開

    余光中的《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 鄉愁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鄉愁 鄉愁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沒結婚的時候,讀了這首詩沒有很深的鄉愁感,不知道什麼是想家,然後遠嫁了,覺得這首詩讀著讀著就有流淚的感覺了。

    這首詩從“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這樣的敘訴,把鄉愁寄託在給家人的書信裡"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後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於是作者就將鄉愁比喻為墳墓;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臺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鄉愁這首詩把(臺灣 )與(大陸 )緊緊的連線在一起,巧妙地把鄉愁比作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表達了作者(思念、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緩慢憂傷。

    唐 ·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是詩在說: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聽到故鄉的《折楊柳》,哪個人的思鄉之情不會因此而油然而生呢?這句誰家玉笛暗飛聲,襯出笛聲的動人、夜的安靜。使詩人的聽覺與想象中飄滿洛城,似乎其他的聲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靜聽。“此夜曲中聞折柳”,《折楊柳》,漢代橫吹曲名,內容多寫離別之情。“何人不起故園情”,聽到這笛聲的,誰不會動思鄉之情呢,它綿綿不絕,瀰漫在夜空中,纏繞在遊子心頭,抹不去化不開。夜間是最思家想家的時候,折楊柳的曲聲又增加了一層思念之情。

  • 16 # 老於52080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自憐十五餘,顏色桃花紅,

    那作商人婦,愁水復愁風。

    這就是很好的思鄉情懷。

  • 17 # 一往文學

    1、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是出自姜夔的《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乘船行於江上,一片煙波浩渺之中前不見來人,後不見漁火,孤身一人仰見天地浩大,遠處群山延綿只有一輪孤月如自己一樣孤身一人,回想在家鄉的嬌軟佳人,紅袖添香,感慨之間就是悲涼。這種由蒼茫天地忽如遠行客的孤寂引發的思鄉是常見的,有時候自己漂泊外地,雖也沒見過群山之上掛一輪古月的景象,吟詠這句詩也會分外淒涼,想念故鄉的溫暖。

    2、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句詩是出自杜甫的《旅夜書懷》,當時杜甫離辭去節度使參謀職務,緊接著,在成都賴以存身的好友嚴武死去,悽孤無依之境,便決意離蜀東下。如同上一句詩一樣,面對"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樣廣闊浩大的景象而反觀自己的孤苦渺小,吟詠之間不難產生對於在家鄉幼年的那種安穩愉快的生活,有時候一個人的思念家鄉的時候,往往是在外拼搏卻難以如意,動盪苦悶的現實就會讓人記憶裡的那些溫暖變得格外的讓人珍惜與想念。

    3、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句是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這闕詞是寫給蘇軾自己的弟弟蘇轍的,蘇軾蘇轍雖為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是用知己來形容他們的感情卻是再合適不過的,當年未出蜀地,年少在家讀書談論遊玩的日子是他們兄弟二人最為愜意的時,甚至相約老年之後在一起拋下世俗華貴再回家鄉,可嘆世事滄桑,一別之後連見一面都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在中秋這個團圓節寫下讓人肝腸寸斷之詞語,這種思念更是穿過千年的時光,讓無數在外的遊子對著中秋的月亮,不禁吟詠著《水調歌頭》懷念家鄉的時光。

    4、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句詩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夜晚寂靜無人,很容易讓人產生寂寥之感,漂泊在外的遊子面對孤寂而變幻多姿的月亮很容易產生一種共鳴,這句詩同上一句詩一樣,就骨肉流離各西東的思念由一個月夜全部引發出來,化露成霜天氣寒冷,對影邀約,骨肉無音,曾經享受過天倫,在孤寂之時那種快樂就更是能在記憶當中顯得溫馨,"月是故鄉明"非但月亮,故鄉的一切都是那麼值得留戀的,那種強烈渴望記憶中的溫馨歡愉就勾起思鄉的慾望。

    5、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是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實這句詩流傳已久,頗得聲譽,而讓這首詩享有盛譽的原因則是"綠"這個字的運用,由於這個字的運用實在太過精妙,從而導致讀這首詩其它詩句蘊含的感情。寫於行旅之途中,雖江水湍急,但是看見兩岸極為美好的春日之境,就更難以不想到家鄉的美景。就如我們年底回家坐在回家的車上看著窗外,縱然飛速前行,但是仍有相隔萬重山的心情,"明月何時照我還?"恨不得可有乘風御風的本事,倘若沒有回家,觸目全是他鄉春日美景,更會生出"何時照我還"的慨嘆!

    6、 洛陽城裡起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雖然有著物哀神經的大和民族有著強烈的季節感,對一年四季的更迭都會產生難以言喻的細膩感情,而中國文人也會對暮春與秋天產生極為敏感的悲傷感情。"洛陽城裡起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出自張籍的《秋思》,縱然身居高位處於繁華都市,但是離家千里,總會有一些意難平,如果家鄉還有至親作為牽掛,寒冷秋風颯颯,總是讓人想要和家人擁於火爐聊聊閒話,但是卻並不能這樣,每每讀到"欲作家書意萬重"都是感同身受。

  • 18 # 聽雪堂主人

    我想起了兩句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無論在外漂泊多久,總有一方鄉讓你魂牽夢縈,找到回家的路:“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一個人在社會上無論經歷了怎樣的風風雨雨,總有一個溫馨的港灣等著你,為你兩個一盞燈,照亮回家的路。

  • 19 # 好玩的國學

    家既是能給我們溫暖的地方,更是我們的精神家園。遊子無論到哪裡,無論離家有多遠有多久,總是會想起自己的家。那暮色四合時的炊煙,那門前蔥鬱的楊樹,那村口老母親熱切的盼望,那一頓熟悉的飯菜,那兒時的夥伴。思鄉之情是我們永遠揮之不去的情感,一個人可以沒有愛情,但不能沒有家,因為無論你漂泊到哪裡,家總是在你的心裡。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漂泊越久的人,越想回到故鄉的懷抱。這是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的名句。杜甫一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顛沛流離,看到的各地的月亮多矣,明明是天下共擁有一輪明月,杜甫卻說月亮還是故鄉的潔淨明亮,這分明蘊含著我們對故鄉一切風物的偏愛。

    2.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離家那麼久,你還認識回家的路嗎?這是出自唐代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二首》。遊子回家,世事多變化,唯有家鄉的那一潭湖水,依然盪漾著家的感覺。

    3.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唐代崔顥的《黃鶴樓》,曾經被詩仙李白羨慕嫉妒恨過。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黃昏來臨,鳥兒歸巢炊煙四起的時候,你於一葉扁舟之上,遙望煙波浩渺處家鄉的方向,會不會想哭?

    4.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仙李白的想象力就是妙絕天際。當自己在外漂泊不能回家的時候,竟然開始羨慕那一江春水,因為,正是那一江春水,可以把我送回家鄉的懷抱。

    5.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這是唐代岑參的《逢入京使》中名句。一個懷著強烈思鄉之情的遊子,卻無法回到故鄉,在漂泊的路上,竟然遇到家鄉的朋友,這一切怎麼不讓人為之泣下?

    6.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

    這是宋代張炎的《解連環·孤雁》中的名句。雁群飛行,排成一字或人,孤雁單飛排不成字,故說寫不成書信,只能成一點,帶回一點相思,可謂是絕妙地體現了家國之思。

    7.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這是出自唐代高適的《除夜作》中名句。一個人思鄉最苦的時刻,應該是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之夜。詩人在這個時刻卻困居在一個小旅館裡,想象著回家的情形,內心卻升起一種悲哀,明年又老了一年,而自己的理想呢?

    8.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這是出自唐代柳宗元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名句。這個想象簡直是絕了。希望得到一個分身法,將一身化作萬萬千千身,每個峰頭站上一個,庶幾可以表達出強烈的心願。

    9.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這是出自唐代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名句。詞人說江南美景江南美女,讓他戀戀不捨,但是內心有升起濃濃的故園之戀,這種矛盾的心理一直折磨著遊子。

  • 20 # 語文有道

    以前讀王維的《雜詩》,總會勾起濃濃的鄉情。

    原詩是這樣的: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全詩的意思是:您是剛剛從家鄉過來的,一定很瞭解家鄉的人情事態了;我就想問一下:春天來了,我們家窗戶前的那棵梅樹,它開花了沒有?

    這首詩,樸素無修飾,簡潔如白話,但很質樸又很濃重地表達了一個久居異鄉的人,對於家鄉的思念之情。久居他鄉人,最知思鄉味。無論一個遊子或者宦客,縱使異鄉金玉滿堂,錦繡鋪地,也不會忘故鄉的半窗明月,一榻清風;縱使異鄉爵祿高顯,車馬如簇,也不會忘故鄉的釣雨耕煙,灌花釀酒;縱使異鄉酒池肉林,珍饈盈盤,也不會忘故鄉的疏食藜羹,鱸魚蓴菜。兒時的歡樂,少年的憂傷,村前的一溪水,屋後的千疊山,都是回憶的書卷,千遍萬遍地翻過,不肯合上。

    詩中的主人公也許是離家久了,音信疏離了,他很想知道家裡的近況,但故鄉來人,對他來說,既歡喜又擔憂,歡喜的是他終於能知道親人的訊息了,而擔憂的是帶來的訊息是惡?是喜?

    故鄉有父母,故鄉有妻兒,他們的安康喜樂病痛悲傷都在他的心尖上,然而他不敢直接去問,而是說:“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不問人,先問花,這是一種“近鄉情更怯”的表現,雖問花,但更惦記的是人事。此時此刻,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應該是欲晴欲雨,欲旱欲澇,不可寧定。

    詩歌只有短短四句,沒有故鄉來人的回答,這個思鄉的遊子到底問出了什麼情況?不可而知。這正給讀者留下了一個廣闊的思考空間。同樣有鄉愁的人讀了,也會有一陣欲晴欲雨,欲旱欲澇的糾結心情。油然以詩中情感染讀者情,這正是王維這首詩表達鄉情質樸又濃烈的高妙之處。

    我剛剛離開故鄉,到外地謀生時,每次讀到這首詩,都會內心翻騰久久。那時候,交通與通訊都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有時候想知道家裡的情況,寫信需要好久才有結果。異鄉故知寥寥,沒人共通鄉語,加上飲食上比較挑剔不太習慣當地飯菜,於是心身俱念家鄉。有一回,院子裡工地上來了一個同省份的建築工人,我就把他請到宿舍,買了西瓜一起吃,他的家離我家還有幾百裡的路呢,當時說了什麼都忘了,但那種“他鄉遇故知”的慰藉感覺忘不了,如黑夜逢燭火,如久旱逢甘霖。

    現在科技如此進步,相隔千里如在眼前,高鐵飛機須臾回家,生於盛世的青年們,都不知道什麼叫鄉愁了。我就瞎想,如果沒有了鄉愁的共鳴點,得費多少口舌才能讓人理解這首詩呢?然而,這首詩在我心裡,已經深深地根植永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人是怎麼清潔身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