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丁大大204753787
-
2 # 濟寧二哥
生活品質不一樣,經濟條件差,慾望小,花費少,當年去個公園遊樂園就是消遣了,如今孩子要去迪士尼,要出國。換位一下,按照當年的方法養孩子,比如讓奶奶帶孩子,兩三個孩子肯定餓不死,她也覺得過的挺好,沒渴著沒餓著,我當年就是這樣帶爸爸媽媽姑姑叔叔的。大人也一樣,除了吃飯,還要有應酬,請客一頓幾百,去醫院幾萬。三十年前不是這樣的消費環境。
-
3 # 山人的生活感悟
五六十年代過來的人都有體會的,那個時候農村一家生個五六個、七八個孩子很正常。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遠的不說,就說說我們一個隊裡的情況吧。
先說我自己共有四個兄弟姐妹,我之上還有兩個哥哥年幼就因病去世了。我們墩上有十幾戶人家,最多的一家有七個孩子,最少的也有四個。如果算上夭折的,平均一家生六個差不多。
但是,如果就此斷言那個時候養孩子比現在容易,那就大錯特錯了!那個時候,孩子有病看不起,赤腳醫生診不好的病基本上就危險了,靠天收是那個時候農村養孩子的普遍情況。我的兩個哥哥如果有現在的生活條件及時治療,肯定就不會去世了。
我曾經和小夥伴聊天就談到過這個問題,大多數家庭都有過孩子因病夭折!我們那個時候缺吃少穿,能長大就是靠生命力頑強的結果。大人們每天在集體幹活,起早貪黑的,哪裡有什麼精力太多地照顧我們喲。
所以,我認為那個時候養孩子雖然比現在簡單,但那是窮養!聽天由命的無奈太多!
現在兩個人養一個孩子的確也很累,但現在的累與過去的累是完全不同的累!孩子的就醫條件肯定是遠比過去好了,大人難產、小孩夭折的情況幾乎沒有了。現在的累,是物多累身的累,上好幼兒園上好學校等等;過去的累,是物貧無助的累!
-
4 # 婧妤vivian
說得簡單一點,過去都是大孩子帶弟弟妹妹,衣服一個傳一個,沒有像今天太多的攀比。沒有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只要身體健康不餓著不凍著能長大就行。現在懷個孩子從備孕開始就是各種保健品,孕期、孩子出生、哺乳期、滿月、百天哪樣不是錢堆起來的。再大點各種興趣培養。。。累的不僅是身體,更是心。
-
5 # 秉天下
道理很簡單,過去物價低廉,住廉價公房,現在物價昂貴,僅僅房價就要一二萬平米,一百平米的住房就要一二百萬,還要幾十萬的裝修,加上學費、醫療費、水電煤氣費等,高昂的物價把普通老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來,夫妻倆養育一個孩子都很吃力了,更別說養二個了。
-
6 # 北斗西星
用例子說話,同村的一家,兄妹13人,九女四男,都出生在那個年代,都健在,最小的今年44歲,最大的今年79歲。他們沒有餓死,也有病死。說也奇怪,上面的沒文化,下面的沒文化,中間的四兄妹都有點文化。現代人,先不說你能不能養活的起,關鍵是能不能生出來都成了問題。
-
7 # 化苛
首先必答,是這樣的!我們家兄弟姐妹四個,媽帶我們沒有工作,就是父親一個人在上班,還有我和姐都上幼兒園,生活不是很好,但是很開心!包括後來的生活也如此!哎,現在不知道怎麼了,兩個孩子沒有父母的贊助和無私奉獻,養一個孩子都難呀!
-
8 # 知足常樂1284922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農村人。我認為,這個題目可能只有象我一樣上了年紀的人才會關注;因為,當我每次把過去的艱辛說給晚輩們聽的時候,他們都會把過去的種種不容易看做是不可思議的開玩笑!……
在我記憶中的六,七十年代,我們農村基本上都是夫妻兩個在隊上出工掙工分,卻養育著至少五,六個孩子。當然,那個時候能把這些孩子養活,主要還是搭幫國家在當時搞集體的政策。
那個時代,儘管只有大人們在隊上出工掙工分,但是,隊裡的口糧還是按人口的多少來進行分配的,所以,不存在有誰捱餓的現象。既使,有的人家因為孩子能吃,導致口糧上的缺口,也可以向隊裡借,或向左鄰右舍借。所以,經常會出現向鄰里借一碗飯,半升米,一壺酒,一杯油的現象。……這在現在的年輕人來看,確實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開玩笑,但在當時確實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艱辛。
我記得,我開始報名讀書的時候,學費是一個學期1元,本子5分1個,鉛筆3分1支,四方的橡皮擦1分1個,削筆刀貴點8分1把,所以買的人較少,經常用屋裡的菜刀削鉛筆,或者偶爾跟同學借刀用。……
那個時代,生活在農村的父母們雖然生活艱苦;但是,生孩子的事卻沒有挪下,有很多都是兩年甚至一年就生一個,而且基本上從懷孕到生養最多的只會在生的半個月和生養後的半個月休息個把月時間,其餘的時間要照常出工掙工分。雖然,當時出一天工的工價可能只有1毛多錢。……
至於帶孩子,只要把老大帶到兩,三歲之後,以後帶孩子的任務就由老大帶老二帶老三等孩子帶孩子了。所以,在農村的兄弟姊妹多的家庭中,經常是犧牲老大或者老二不讀書來帶弟妹的無奈。
至於孩子們的穿。只有勞力多工分掙得多年底分紅多的人家,才能在每年過年的時候給孩子們扯上一件新衣穿的;其餘的或者一年中的其它時間都是小的穿大的補丁上面打補丁的輪流接著穿。……
那個時代,一對夫妻是能養活五,六個小孩,雖然在當時的物價也是跟當時的收入成正比的。但是,憑當時的條件能使一對夫妻養活五,六個孩子更多的是,依賴於當時國家的政策;社會的平等;民心的純樸;鄰里的和慕;個人的吃苦耐勞;孩子們自身的懂事。……
其實,縱觀過去、現在和周圍。我們不難發現,在那種環境,那種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無論是能力、修養和成就卻並不比現代環境成長起來的人差!只是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
圖片摘自網路
-
9 # 孤峰雪影922
那時候雖然窮,但基本保障還好,企業給分房子,病了還能報銷,教育費用也不高,沒有攀比,大家都一樣,心態穩定,所以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也沒有怨言,主要是沒有後顧之憂吧。因為基本保障還可,所以敢花錢,一個人上班,養幾口子沒事。那時候物質不豐富,主要是勞動生產率沒有那麼高,好多停留在手工製作,機器大生產沒有普及,個別物品比如電視,汽車很貴,如果現在的生產效率和科技普及,放在那時,生活水平遠要比現在富裕的多,因為貧富差距小,更多的物質財富會惠及到普通老百姓身上,依那時對貪腐和投機的嚴酷制裁,不會出現巨大的財富向少數人匯聚的現象,共同富裕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工作積極性很高,出現兩彈一星的成果
-
10 # 銀河戰艦215305832
那時候工資雖然低但是物價低各種福利是免費的不要房錢電錢和水錢就是取暖費也是免費發放的比如你買煤超過是要收費的看病也不用花錢就是死了也會落個全屍不用上火葬廠燒掉
-
11 # 不明真相的吃雞腿群眾
那時候養的起是指餓不死。現在的養的起是全方位的教育培養和心理建設。以前大家都那麼個層次,孩子只要活著,以後大了,大家一個水平線,再進入競爭奮鬥,自己各憑本事。而現在的孩子,差距和奮鬥史從出生前彼此就已經拉開了很大距離。所以,哪個家長不是從一開始就壓力倍增?不這樣,孩子一輩子伸開手都碰不到人家的起點。所以,哪一代家長壓力大?
-
12 # 陽光燦爛196235
過去是供給制,無論城鄉,都會讓人吃飯上學看病,一個人上班養活五六個孩子是社會普遍現象。現在是什麼制度說不明白,但養孩子比過去複雜多了,上學要家長輔導,且上學的費用也是很高,從幻兒園到大學畢業最少也要幾十萬,據說有的從學校畢業要花費二百萬以上,按現在的工資,一般人也就一月三千左右,怎麼會夠?現在養活一個孩子可不僅僅是父母兩個人養活,好多爺爺奶奶邦忙也吃力呀!再說現在看病很大一部分還要自己負擔,因病返貧的現象畢畢皆是,做人壓力真大,而生病又偏偏是人繞不開,掙不脫的必然!按說社會發展了,人該活的比以前人更輕鬆,真他孃的鬧不明白,看個病,養個孩子,咋恁難!
-
13 # 清晨小云
我是一九六八年任生產隊會計的,一直到七五年參軍。生產隊每年搞年終分配,子女多的要給予照顧,孩子上學家庭困難的學校給免學費的。老師要到學生家裡瞭解情況和家長談心,學校到了秋季會搞勤工儉學,每個學生都參加了。讓學生體驗一下家長的辛苦。到了中學時學習成績好表現好,每月學校給一元助學金。我是受益者之一。到部隊上級對下級的關係是兄弟般的尤其是從戰爭中走過來的大首長,哪個士兵家中有了困難的,都想法解決 。現在孩子上學,幼兒園時期每年要上萬元學費。到了初中,各種資料費,這個費那個費,他們只是到家裡給家長要,現在的平等體現在收費上了。等上了高中大學,學費和生活費更加難。懂事的孩子孩子還好些,不懂事的,學會了抽菸,喝酒、跳舞等城市人的消費了。農村人就養不起了。
-
14 # 一地雞毛72457919
一切都在畸型發展,弄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啦?現在好像向相反方向前進一切都貴了,一家子人供不起一個孩子,真想回到過去,物質十分豐富但無幸福感,過去吃糠咽菜精神很快樂。暈了暈了。
-
15 # 使用者93550052366關東
過去生存標準低,餓不死就行。過去為了活著,現在是生活標準高。就拿養孩子說,過去是自生自滅,有多少生下來不久就死去。現在從準備懷孕準父母就考慮物質、精神準備,懷孕期間多次檢查,絕對保幾胎兒健康;過去生孩子有幾個生在醫院,現在條件好的都要生在外國專業醫院。在往下情保姆、早教班、特長班、學前班等等數不勝數,現在養一個孩子過去起碼能養十個。
其它方面也是如此,過去出行雙腿,現在多是以車代步;飲食更是,由過去的吃飽,一躍升為吃出營養,吃出健康……這就是過去一個人開支養五六口人,現在四五個人開支養一個人的重要原因。
-
16 # VictoryUncle
首先,這是個偽命題。這裡所說的過去是每個家庭,每個人只要是有勞動能力的都必須參加社會勞動,沒有人養寵物,更不會有閒著跳廣場舞,個個都工作,都有收入。
其次,那時候人們對生活要求普遍較低。只要吃飽穿暖就很滿足了,一件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絕大多數人不會攀比,追求時尚享樂。
再次,那時物價很低很平穩,政府包基本生活,供給保障,住房、醫療、教育及物價都不用擔心,絕對沒人買車買房,社會生活絕能沒有今天的豐富多彩。
第四,那時人們的精神生活比較簡單一致。大家都想著投身革命,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不為名不為利,學習先進多作貢獻。
-
17 # 陽光燦爛231295197
現在孩子一出生開始,做月子要幾萬元,還要專業護理,費用一萬多元,上幼兒園幾萬元,九年義務教育,義務了嗎?國家給老師待遇高,就需要他們著重本職工作,而他們呢,就當應有的還向學生收取各種巧立明目的費用,幾年下來十萬不夠,在上大學,四年得十幾萬,找工作每月幾千元,結婚費用更高,最低幾十萬,買房子,幾百萬,就一家三口都有收入,不過萬元左右,還生活費沒有算進去,親愛的網友,你們看!
-
18 # 久ZJM
過去的社會福利保障給力,物價相當低廉,米麵油及副食品、棉布、水電靠政府計劃供應,拿我家來說,父母加我們兄妹5人,全家有7口人,加上我爺爺、奶奶共9口人,全靠父親(七級工)一個月84元的工資撫養,全家人均才9元3角3分錢,過的雖然清貧,但一日三餐是有保障的,穿衣也是有保障的,我們兄妹5人上學是有保障的,在我記憶裡,一級大肉才0.6元一斤,三級大肉一斤也就是0.4元多一點,各類蔬菜一斤也就是二、三、四分錢(0.02~0.04元),看個頭疼腦熱肚子病的小病最多也就是二三角錢(0.2丶3元),住房公租性質,每月租金幾角錢之內。如果過去家裡父母兩人都上班而只供養一個孩,過得日子絕對是人上人的富豪日子而現在屬於低工資高物價時代,假設現在一個普通工人上班供養9口人,沒有1萬5千以上的月工資,是很難養活的,按現在普通工人月收入也就是三千元左右,更本無法養活9口人,為了生存只有給人販子賣掉幾個自已的孩子(當時還沒有人販子)或將(不掙錢的爺奶)老人掐死。才能保證全家其他人生存。
-
19 # 夢中翔之夢B
社會的發展是不能否認的,之所以感到現在壓力大,主要是生活資源的增加部分,如果用以前的標準"思維"來養孩子,那問題肯定沒有你說得這麼"嚴重"。
現在的物價指數比以前高得多,但工資上漲的速度低了點,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各方面物質的需求也變大了,已從"溫飽型"轉向"享受型",所以工資每個月用的" 緊巴巴",養一個孩子覺得很難。
以前多養一個孩子,只不過是"多添一雙筷子","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給老三",反正是窮,再加上"養兒防老","望子成龍"。都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雖然都是"心頭肉",那也是沒辦法,都是在湊合著養,含著心酸,從嘴裡省下來,給孩子們吃,維持著生存。
現代社會越是經濟發達的一線二線三線城市,越覺得養孩子辛苦,養不起孩子,這是一件"不爭的事實"。
其實你仔細想一想,許多經濟貧困地區人民,生活還非常艱苦,但是在"養孩子"這方面,他們簡直是"太輕鬆"了。他們雖然活的很累,但是他們"心不累",孩子就是他們一輩子的希望。
所以越物質越是缺乏的環境,養孩子花費的各種成本反而越低,反正養一個是窮,養幾個也是窮,生活質量只求溫飽。他們的希望,有一個有出息,就算沒白養,全家跟著沾光。這就是"無奈的現實"。
而在物質豐裕的一二三線城市,做父母的不再滿足孩子只是為了"養活"而已,還希望孩子能得到能得到作為一個人,"應該享有的物質需要,和滿足精神需要",除了吃,喝,教育,健康,安全,舒適,快樂,以及一些更高質量的需求一一被尊重,產生了"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使命感,傾盡全力養一個孩子己成了做父母"成就感。
【事實證明,如果你真的想把一個孩子當一個"人"來養,所需要付出的物質和人力成本,在上海,可以說是"無窮無盡,上不封頂的"】
-
20 # 思想加29454
過去養活的是孩子,只要吃飽孩子就是快樂的。現在養活的是皇帝,標準不一樣。孩子可以多,但皇帝不能多,而且還養不起。
過去的人有理智,知道h生活的意義。而現在的人沒有理智,他們不知道孩子是最寶貴的,是無價之寶。把房子看得比孩子還重要,借一輩子的錢買房子,而不要孩子。如果你不要的孩子,將來要是億萬富翁,那能買多少房子?
現在人的愚鈍,讓孩子吃奶粉不吃母乳,不知為何?總之現代人很多不可思議的事很多。
回覆列表
過去上班的都是領工資的,每月至少幾十元,他們都是吃國家供應糧,還有油糖和肉類的公價供應,供應產品便宜,大約米1角元,肉8角元,其他都很便宜,市場使用分幣,孩子上學學費每年約十來元,紙筆幾分錢就可以買,人也比較勤儉節約,衣服大體補了又補,出入大體步行,住厝,大體是舊厝,幾個人擠在一起,生活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