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姆樂屋

    我認為只是時間問題,諸葛亮深知劉封為人剛強,為了防治劉封與劉備親生子劉單爭奪繼承大業,所以諸葛亮早晚也會找機會除掉劉封。

  • 2 # 櫻花如歌

      如果關二爺敗走麥城,被堅守上庸的劉封領一支偏師救援,對於蜀國,有何變化?

      其實,對於西蜀而言,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拯救的只是關二爺一個人,荊州這個九省通衢的要害之地已經被東吳、曹魏瓜分,西蜀註定只能夠偏安一隅,興復漢室只是一個夢而已。

      也許你會說,關二爺忠勇無雙,只要留得青山在,總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沒錯,關羽的勇武令人信服,但是西蜀的馬超、黃忠、趙雲,並不比關羽遜色,後期也沒有多少建樹。在版圖之爭的大勢面前,個人的勇武決定不了多大的影響。亂世出英雄,到了三國的後期,勢力相對穩定,進一步弱化的影響主義,需要的是政治經濟的比拼。

      對於西蜀而言,關二爺的最大價值在於鎮守荊州,只要保住了荊州,劉備集團就可以做到進可攻北魏、東吳,退可守兩川,簡直就是一塊天然的跳板。前期關羽多次覆滅了東吳、曹魏的陰謀,名聲鵲起。因為荊州,成就關二爺。倘若守荊州的換成是趙雲、馬超,那麼,封神的人,也將換人。

      因而,就算劉封救了關羽,可是丟了荊州,對於西蜀,戰局沒有多大的變化。

      出於兄弟情,劉備這個虛偽的君子,多半是不會殺了關羽,但是關羽的地位肯定是一落千丈,說不定與馬超一個待遇,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出色的行動。最後在西蜀某個偏僻的關城,懊悔地度過餘生。

      而劉備的義子劉封,可能因為拯救關羽有功,封賞必不可少,名望大增,但作為劉禪的潛在威脅者,就算沒有因為這事兒丟了性命,也會被大耳朵劉備找個理由咔嚓掉。畢竟,血濃於水,劉封這個撿來的娃娃,怎麼可能登堂入室,成為繼任者呢。

      因此,救與不救,改變不了歷史的軌跡。除非劉封千里馳援,與關羽共進退,守住了荊州,天下的局勢才會發生變化。

  • 3 # 漠上獨釣

    首先,歷史沒有如果。

    再說,就算真的關羽得救,也不會對總體形勢產生影響。荊州已丟,戰略形勢也已經改變,諸葛亮尚且無法挽回,何況關羽。

  • 4 # 勇網無前

    關羽敗走華容道,最終自刎身死。以他的性格品行,他把忠義視為比生命還高。歷史從來沒有、也不能有如果。歷史就是歷史。

  • 5 # 某教頭頭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下均為個人看點)如果關羽戰敗之後被救下,那麼劉備極有可能獲得三國的勝利,畢竟他仨就是這麼死的,加上當時有五虎大將,征服三國只是時間問題,當然啦,是拋開壽命的基礎上,如果加上壽命等因素,那這非常難說,因為事情是突變的,如果哪天你穿越時空救下了他,那麼就有可能導致中華民族的毀滅,畢竟蝴蝶效應在古代也是成立的。

  • 6 # 小樓一夜聽春雨呀

    拋開真實的歷史情況,單純從小說的角度看。關羽失荊州對蜀國的最大影響,是失去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個人的理解之所以叫大意失荊州,一方面是關羽本身自傲的性格造成,另一方面也說明荊州當時的防禦措施、兵力都還是比較讓人放心的,失掉荊州是蜀國上下沒有人想得到的。

    即使關羽不死,對蜀國後續的綜合實力也沒有那麼大的影響了。只是張飛之死、被陸遜火燒連營、白帝城託孤等可能不會發生。

  • 7 # 貓

    關羽敗死,荊州失守,這是關乎蜀漢命運的一大轉折點。關羽覆敗時,距離他最近的蜀漢佔領區就是東三郡,即房陵、西陵和上庸。這三郡是孟達從宜都出兵攻佔的,戰後劉備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到達東三郡,成為東三郡的主將。

    劉封從漢中到上庸時,並沒有帶兵,上庸的軍隊仍然是孟達從宜都帶去的四千人,以及當地豪強申儀申耽兄弟的一部分軍隊。東三郡當時的開發程度並不高,人口數量有限,軍隊規模也不會太大。更重要的是,當時孟達佔領東三郡也沒多久,人心不穩,一旦率軍離開,還能不能回去,就不一定了。

    從隸屬關係來說,孟達原來是宜都太守,屬於荊州戰區,歸關羽指揮。但因為宜都是保證荊州和益州的主要水路交通安全的,所以孟達還是由劉備直接指揮。一直到關羽北伐看上去形勢比較好,有可能拿下襄樊的時候,孟達才奉命北上進攻上庸、房陵和西陵三郡。但這三郡原本在漢朝時期,在行政上是隸屬於漢中的,蜀漢佔領後才分別設郡。

    但劉封從來不隸屬於關羽,而是直接隸屬於劉備的。按照漢中之戰後劉備調整防線的安排,漢中太守為魏延,東三郡雖然分別設太守,但仍然由劉封和孟達統一指揮,成為一個獨立的區域,既不隸屬於荊州,也不隸屬於漢中。如果關羽能夠攻佔襄樊,襄陽就可以透過東三郡和漢中連成一線,把江漢平原的大片地區鞏固起來。

    所以,以當時的客觀形勢來說,關羽兵敗之後,如果劉封救援,這是不太現實的。原因就是前面說過的,上庸是新佔領區,需要軍隊鎮守,以防生變。以當時上庸軍隊的數量來說,可以控制的只有孟達的四千人,既要鎮守當地,又要出兵救援關羽,能夠派出去的兵力不會太多。就算是能夠全軍出動,要擊退追擊的魏軍和吳軍,也是很困難的,並沒有勝算。

    所以,唯一有可能的辦法就是關羽在得到荊州失守的訊息之後,直接率軍向西撤退,進入東三郡地區。而吳軍在偷襲荊州的時候,陸遜就已經率兵沿江西進,佔領了三峽以東的秭歸、宜都等地,這就意味著,東三郡在荊州失守之後已經了三面被魏吳雙方包圍的地區,難以堅持,只能撤退。

    而要想撤退,向南撤退再撤回益州的路已經被堵死了,可能性已經不存在了,只能向西撤回漢中。實際上,關羽在兵敗之後的撤退路線,也是在向東三郡方向走,半路上遇到伏擊被俘。這說明吳軍當時也很清楚,關羽在荊州失守之後唯一的逃亡路線就是向西進入東三郡,既然能夠在半路上設伏,也就不可能不提前預防東三郡出兵救援。

    如果關羽能夠在得到荊州失守的訊息之後馬上全軍向西撤退,進入東三郡,仍然有希望在益州的援助之下在東三郡穩住陣腳,再試圖配合益州的軍隊奪回荊州。但關羽卻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猶豫不決,一直在不斷的派人打聽荊州方面的訊息,試圖奪回荊州。正是他的猶豫,讓他手下的軍隊潰散,就剩下他一個光桿司令在向西撤退了。這樣,即便他到達東三郡,也對局勢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而且,也是因為關羽的軍隊潰散,荊州又失守,讓東三郡的孟達軍隊成為了孤軍,失去了退路,導致孟達率軍降魏。這樣,就算關羽能夠逃到東三郡,也難以改變東三郡面臨的形勢,即便是最好的方案,也不過是關羽和劉封、孟達一起率軍繼續向西撤退,進入漢中地區,這樣才能徹底安全。

    這樣做,即便不能改變荊州已經失守的現實,至少還可以為蜀漢保留一部分軍隊,可以減少一些損失。從當時的客觀條件來看,失地存人,這是唯一能夠爭取的最好結果。但關羽的猶豫讓他失去了機會,最後人地兩失,蜀漢的損失被最大化了。

  • 8 # 閔遊記

    如果關羽戰敗之後被劉封救下來,那會不會有好的結果?

    從《三國演義》小說裡的我個人認為應該會有好結果:①關羽未死、蝴蝶效應帶來的連鎖反應也就不會有,這樣張飛不會死黃忠不會死劉備不會發起夷陵之戰,也不會讓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使蜀國大敗元氣大傷,劉備也不會死。這樣放緩了蜀國人才凋零速度。②如果關羽未死,劉備和孫權對於荊州還有談的餘地,所謂有借有還,有可能談錢談物資總之並非要傾全國之力,使蜀國保持這種上升的元氣,吳蜀兩國與魏國的抗衡的實力,不至於向一方傾斜。③丟掉荊州也不一定是壞事,這樣蜀國就避免了兩線作戰,節省了人力物力,大力進行北伐,孫權能不能守住荊州未為可知,但是曹操想輕易佔有也是不可能的,必然消耗相拒成為拉鋸戰,這樣給蜀國創造了機會,一旦涼州納入版圖,這樣良馬就有了就無懼曹魏的騎兵,這樣魏國對蜀國在戰場上就無明顯優勢,加上耗在荊州的兵力,兩線作戰使曹魏疲於奔波,限制了其發展。④關羽未死,能穩定蜀漢內部政權,關羽被劉封所救這樣兩者關係緩和,經此一役,也許讓關羽有所醒悟,他的傲嬌有所收斂,不在高傲自大看不起人,與各個集團搞好關係,從劉備夷陵之戰可以看出劉備信關羽比信諸葛亮強多了,這樣也解決了內部集團矛盾的問題,關羽的荊州集團加入會使蜀國內部空前統一團結。

    (圖片採用網路)

  • 9 #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關羽敗就敗了,救不救回去無關緊要。

    周瑜讓諸葛亮氣死了,王郎讓諸葛亮罵死了。

    關羽之死一點兒也不委屈,一隻偏師,打出了威振華夏的戰績,夠了。

    關羽面對兩個國家,兩個國家豪華的陣容,在三國中,任何一個武將,放在關羽的位置上都是一樣的結果。

    誰要是不服,可以挑三國中的任何一個人來面對,關羽這種情況。

  • 10 # 簡運書生

    如果關羽戰敗之後被劉封救下來,關羽不死,對於關羽就是一個好結果,張飛不用因為報仇心切被害,即使要重振旗鼓討伐東吳,也是兄弟齊心一起上。雖然劉備久借荊州不還在先,但東吳背棄盟約偷襲在後,這種背後捅刀子的事情尤為讓人不齒,如果關羽張飛夾怒而來,東吳怕是要掂量掂量,以孫權的個性,為了息事寧人,很有可能主動讓出荊州,荊州失而復得。而且這回就再也不存在還不還的問題了,也更不會有夷陵之戰。

    退一步講,東吳佔領荊州,劉備自知理虧不伐東吳,忍著這口氣。全力北伐。要知道漢中之戰沒有關羽,劉備已經贏下一場。這時候關羽再加入,大可以再一次擴張地盤,向東挺進暫時有困難,但向西借馬超之勢攻取西涼還是有很大可能的。然後向西北西南方向發展,鞏固地盤。走秦王掃六合的路子。諸葛亮以殘兵敗將都可以北伐,有五六員大將在手,可操作性就多多了。大事可期。

  • 11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劉封這個年輕人其實挺可憐的,認劉備這麼個梟雄當乾爹,是他一生最大的不幸。

    劉封以前不姓劉,他姓寇,家族是有爵位的。劉備依附在荊州劉表時期,與當地的大族交際往來,認識了寇家,有人就把寇封這個年輕人介紹給了劉備。按照咱們中國古代傳統的規矩,長子不能過繼給別人。說明寇封他不是長子,家族的財富和爵位沒有他繼承的份兒。寇封這小夥子武藝不錯,跟著劉備也許能混出點前程來,所以就認了劉備當乾爹,改名為劉封。

    大家知道,劉備這個人的眼光一向毒辣,他能瞧上的人都差不了。劉封這個年輕人相當不錯,“有氣力”,在劉備的培養下,帶兵能力也提高很快,在劉備入川的各次戰役中“所在戰克”,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在收劉封為義子後不久,劉禪出生了,劉封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想繼承劉備的基業已經不可能了,這一點劉封自己心裡也很明白。但劉備怎麼安置劉封是個大問題。劉備收取益州,自領益州牧,繼續向外擴張,派小狐狸孟達向北攻擊房陵和上庸。孟獲很快獲取了房陵,正兵圍上庸,劉備趕緊將劉封派去接管了孟達的指揮權,搶去大部分功勞。

    劉備的這個安置還是很妥當的。劉封在外,地處上庸,連結荊益兩州,有關羽在荊州盯著,還與孟達互相牽制,不可能有什麼異動,對劉禪的地位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劉備奪取漢中,自立漢中王,立劉禪為世子。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從法理上擁有對戰區內一切軍隊的調動權,劉封頭上就又戴上了一付枷鎖。

    關羽北征襄樊,水淹七軍,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卻不料東吳偷襲其後,導致關羽腹背受敵,全域性失敗。

    如果關羽此時率領部下緊急向西,往上庸劉封處靠攏,那麼至少主力部隊能夠保住,關羽父子和部下將領們都能逃出生天。但關羽卻選擇了繼續南下。

    關羽想幹什麼?荊州目前是什麼形勢他自己心裡沒點數?當然不可能。這個選擇與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關羽一向高傲自矜,非常愛面子,北征襄樊欲建奇功,沒想到搞成現在的局面,還丟了荊州,就這樣不要說去益州向劉備沒法交待,在張飛、趙雲這些老戰友面前也抬不起頭來,若遇到黃忠那個“老卒”,簡直不要太丟人現眼。

    所以關羽要給找個臺階下,證明荊州之失非戰之過,自己確實努力過了。於是他向上庸的劉封求援。

    從軍事角度來分析,劉封援救關羽毫無意義:不要說路途艱險,時間上來不來得及,劉封的兵力也不足以破圍而入這些因素了,難道當東吳都是傻子?東吳能幹出奇襲荊州這種事來,難道就沒有防著劉封的援軍?劉封如果去救,東吳伏兵肯定早已張網已待。

    但是,如果從政治角度上出發,劉封必須去救:首先,關羽有“假節鉞”,從法理上能夠轄制調動他;其次,如果不發援兵,劉封可就開了蜀漢大軍見友軍有難不救的先河;最重要的一點,劉封他是劉備的義子,他的行為在眾人眼中將代表劉備的態度。

    所以說,劉封必須要帶兵去救。哪怕他擺出一個援救的姿態出來,無論能否成功,他也必須要去。如果幸運,救出了關羽,劉封的功勞不小,地位也將更加穩固;就算是救不出來,只要和東吳軍隊交上了手,幾場廝殺能夠證明自己確實有過救援的行動,就足夠了。

    但劉封居然聽從了孟達的主意,拒不發兵,這一下就將關羽失荊州父子敗亡的責任攬到了自己的頭上。

    儘管如此,劉封仍然有機會,劉備還想保他,並沒有打算往死裡收拾他,因為還有個現成的替罪羊――孟達。把所有的罪過往孟達頭上一推,劉封就能摘掉大部分責任,至少保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孟達這隻小狐狸嗅出了風頭不對,劉封這個笨蛋又看得不緊,讓孟達給跑了,還賣了城池。

    這下壞事了,劉備就是為了摘清自己的責任

    也必須要拿劉封開刀。我們分析,劉封是個再適合不過的替罪羊了,搞掉劉封,符合所有人的願望。劉備解脫了,劉禪放心了,重臣們也不用擔心將來的關係處理了。

    劉封真是挺不容易的,自從跟隨了劉備以後,就在戰場上拼命,“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赤壁之戰後好不容易在荊州守了幾天,又隨軍遠征西川,一路上槍林箭雨裡穿梭,立下不少功勞,幾乎就沒有過幾天好日子。

    關羽敗亡其實和劉封沒有半點關係,但偏偏就被牽涉了進來,而且沒有一個人為他說話,都想讓他死,劉封居然孤獨無助到了如此地步。

    實話說,要按實際分析,劉封從頭到尾真沒有犯什麼錯,但卻落入絕境,確實很不公平。還是那句話:

    “無情最是帝王家”!

  • 12 # 劍上風雷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如果是在小說三國演義當中,關羽不死,劉備雖然失去荊州,但是從大局考慮,不會在短期內與孫權撕破臉,這樣就能繼續維持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當然就不會有夷陵之敗,讓蜀國元氣大傷。劉備也不會因此去世,在劉備在位的前提下,諸葛亮也就不必事事躬親,操勞過度,星隕五丈原,蜀國也不必因為孫劉聯盟破裂,不得不連年北伐,以攻為守,損耗國力。當然,最後司馬懿和諸葛亮的結局也就發生了改變,到底誰耗死誰也未可知,蜀國與魏國的博弈沒準蜀國就勝利了呢。

    如果是在歷史當中,關羽不死,蜀國失去了荊州,也就等於失去了僅次於川中的重要戰略地區,劉備豈肯善罷甘休。夷陵之戰,實質上並不是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而是為了奪回軍事重鎮荊州。孫劉聯盟實際上在孫權偷襲荊州的時候就已經不可彌補了,這一點孫權自己心裡也明白,但是他權衡利弊,還是認為,荊州的重要性要高於孫劉聯盟。同樣,在劉備的心裡,荊州也是比孫劉聯盟重要得多,也比關羽的性命重要得多。所以,關羽之死對於蜀國和吳國未來的結局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荊州的歸屬。

    小說三國演義的角度是理想主義的角度,兄弟的生死能夠決定戰爭的走向,歷史的角度則是現實主義的角度,感情再深厚的兄弟,也抵不過利益甚至國家大事的重要。

  • 13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在整個三國之中,都是一個非常悲壯的故事,一代英雄關羽就這樣在東吳的偷襲之下俘虜被殺,由此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蜀漢勢力徹底退出了荊州,奇怪的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直到最後兵敗被殺,蜀漢沒有發一兵一卒來救關羽。

    如果說身在益州成都的劉備因為太遠以漢中之戰的巨大損耗無法救援關羽的話,那麼身在上庸的劉封是離荊州最近的蜀漢勢力了,上庸到麥城有560里路左右,而正是劉封的不救,也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劉封在上庸兵敗回到成都之後,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逼死了劉封。

    關羽大意失荊州

    早知道如此,劉封當初救關羽不就好了,也不至於連自己性命也丟了,為何劉封見死不救呢?

    劉封是劉備派出去攻打上庸的將領,他的任務完成了,劉備之所以派劉封攻打上庸,是因為劉備在拿下漢中後之後,想要打通漢水,漢水從漢中流出,流經上庸,然後再到襄陽,最後經荊州流到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漢,包括關羽都是劉備派出攻打襄樊的,而襄樊同樣是漢水邊上的重要城池。

    上庸三郡已經被劉封和孟達佔領了,劉封完全有理由救援上庸,再說了關羽的任務不也是劉備派去的嗎,雖然關羽和劉封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但同屬一個政權之下,無論是道義還是道理,劉封都應該救關羽,可劉封偏偏不救,因為劉封不想做關羽的手下

    劉封

    關羽是劉備手下情同兄弟的大將,是劉備之下的蜀漢第二地位的將領,為人又傲氣,一般人相處不來,關羽尤其看不起士大夫,而劉封也是一個脾氣剛硬的人,不僅敢欺負孟達,而且仗著是劉備的養子,驕橫慣了,跟關羽是互相看不對眼,關羽向劉封求救,也是迫不得及的事,可劉封脾氣也不小,所以就是不救關羽。

    再說了,就算劉封發兵親自去救關羽,能不能救回來也是個未知數,但有時候道理就是這樣,救不救是一回事,願不願意救是另一回,劉封顯然是不願意救,這也是他被殺的藉口,諸葛亮也說劉封是剛烈勇猛的性格,事實劉封也確實如此。

    劉備

    如果劉封願意救關羽,並且成功地救了回來,會發生什麼?

    那樣的話, 歷史將改寫。

    首先,關羽和劉封都不會死,其次張飛也不會被殺,最後劉備也不會因為夷陵之戰這麼早就去世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蝴蝶效應,因為關羽之死而導致一系列的事件都不會發生或者會改變,關羽活著回來之後,天下人都會知道接下去會發生什麼?無疑就是關羽、張飛會率領大軍東征孫權,也許還有劉封,這些可都是蜀漢政權一等一的猛將,然後劉備就用御駕親征了,他只要身居二線,或者在過境附近統籌大局就行了。

    劉關張三人

    周瑜評價關羽和張飛是熊虎之將,為世虎臣,呂蒙也有同樣的評價,曹魏方面評價關羽和張飛是萬人敵,可見關羽和張飛無論是武力、還是智力,或者是統兵能力,都是數一數二的,雖然夷陵之戰一定會發生,但關羽張飛絕對不會像劉備那樣全軍覆沒的。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關羽是蜀漢內部唯一熟悉水軍的大將,劉備這個北方人其實根本沒有統領過水軍,在荊州時也都是關羽統領水軍,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放棄了水軍,讓水軍全部上岸在樹林中紮營,東吳用水軍載人繞到劉備軍的身後形成包圍,才導致全軍覆沒,關羽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夷陵之戰

    如果讓關羽張飛來領導夷陵之戰,結果就會不同,最終的可能就是蜀吳雙方以夷陵為界,誰也吃不了誰,因為夷陵地勢險要,陸遜在夷陵準備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很難攻破,這是天險,非人力一時半會能攻破的,但雙方在夷陵對峙,蜀漢等於搶回來了部分領土,雖然離當初被東吳偷襲的荊州三郡還差得遠,但好歹是收復一點損失,總比劉備全軍覆沒強。

    如果是這樣,接下來三國就精彩了,以劉備為首的蜀漢將繼續與東吳為敵,而東吳又在蜀漢與曹魏之間遊走,時合時叛,孫權也不是真心歸隊曹魏的,曹丕也不是傻子,只能被忽悠一時,不能忽悠一世,不過在蜀漢持續與東吳為敵的情況下,孫權還真是會把自己兒子當犧牲品送到曹操去的,因為孫權是個政治人物。

    然後三國爭奪的焦點還是荊州,三國在荊州每兩國都有交界,而且都是敵人,戰爭會不斷,尤其是關羽,想要奪回荊州的渴望那是相當強的,同時,內心也有相當多的內疚,因此關羽戰死沙場的可能性比較大,除非關羽能攻破陸遜的防線,但看起來比較難。

    三國地圖

    這樣的話,至少劉封不會死,諸葛亮沒有理由勸劉備殺劉封,也沒有藉口,同時由於劉封救了關羽,關羽一定會護著劉封,那樣的話,劉備也不會殺劉封了,更重要的是,當時蜀漢的情況是要奪回荊州發動戰爭,用人之際,而不是權力承襲,沒有必要因為劉封的身份而殺他。

    然後諸葛亮的北伐會推遲到取消,這取決於關羽、張飛、劉封等人的壽命長短,因為他們不支援北伐的話,諸葛亮可能還北伐不了,就會影響蜀漢幾十年的國運。

    其實蜀吳爭鬥,最高興的還是曹魏,如果曹魏能抓住機會,擊跨蜀吳中的任何一方,那麼天下也會提前統一了,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大家都不傻,唇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只要東吳作出讓步,蜀吳再次結成表面的聰明也不是不可能,這就是三國。

  • 14 # 別問我是誰53

    憑關羽的傲氣,救下來他也沒有臉活下去,有可能會像劉備一樣鬱鬱而終。其實他真心想逃的話也是有把握的,只是沒臉逃而已。

  • 15 # 歷史笑春風

    關羽的荊襄戰役是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勝利。這一仗,他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成為當時公認的名將。可是,好景不長,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攻下,關羽的荊州丟失,自己的大軍潰散,只得走保麥城。他向離得最近的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可是他們卻見死不救。最終,關羽在撤往西川的途中,被東吳伏兵擒獲,隨即被殺。

    關羽的死和荊州的丟失,是對新興的蜀漢政權一個沉重的打擊。它不但使蜀漢失去了關羽這樣出色的將領,還損失了一支戰鬥力很強的主力軍隊。更嚴重的是,它使得蜀漢丟失了《隆中對》中準備進行北伐的出發基地。這樣,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就此破產了。

    如果當年關羽戰敗後,劉封主動救援關羽,將關羽救下來的話,歷史會怎樣改變呢?我們從關羽的死給蜀漢政權帶來了什麼,來看一看反之會改變什麼。

    首先,關羽的死,也給劉備出了一個戰略性的難題。那就是如何對待東吳和曹魏的問題。關羽的死,讓那些和劉備一起起兵的老戰友義憤填膺。為關羽報仇,就成為劉備的責任。

    而接下來曹操死去,繼位的曹丕悍然逼漢獻帝下臺,篡奪了漢室江山。以匡扶漢室為口號的劉備,必須要討伐國賊曹丕。這樣,劉備就必須在兩個戰略目標上選擇一個。

    最後,劉備經過考慮,選擇了為關羽報仇,奪回荊州的方案。這個方案讓當時對漢室心存忠義的人失望。在失去民心的同時,也失去了討伐曹丕的機會。在接下來的夷陵之戰中,劉備和孫權兩敗俱傷,都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格。

    尤其是蜀漢,夷陵之戰的大敗,使得劉備多年來積攢的軍事力量損耗一空。只是在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才使得蜀漢政權存續下來。

    第二,劉封之死。劉封的死,是蜀漢的一大損失。劉封是劉備親自挑選的將領,能力出眾。劉封在劉備的手下屢立戰功,劉備培養他,派他到上庸獨當一面。

    更為難得的是,劉封對劉備忠心耿耿。諸葛亮說劉封剛猛難制,怕對劉禪不利是根本沒有根據的。劉備收劉封為義子的時候,劉封就知道,自己根本沒有接受劉備位置的可能。因此,他也不可能因為繼位之事造反。

    如果劉封不死,蜀漢就多一位大將,李嚴就多一位助手。蜀漢就不會出現諸葛亮一人獨大的局面。讓李嚴、劉封和魏延這些在軍事方面有專長的將領領導北伐,形勢會比諸葛亮領導要好得多。至少不會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蜀漢也不會讓諸葛亮看中的華而不實的姜維送進深淵。

    第三,上庸失守。因為劉封孟達沒有救援關羽,孟達害怕劉備追究責任,所以先是叛逃曹丕,後引魏軍攻打上庸。他們打敗了劉封,奪取了上庸。

    第四,張飛不會死。張飛之死是關羽之死的餘波。張飛的死因是為了給關羽報仇,虐待部下而惹的禍。如果關羽不死,張飛自然也不會這麼糊里糊塗的喪命。

    從以上的這些方面來看,如果關羽不死,以上的這些情況就不會發生了。那麼,關羽如果能夠安全回到蜀中,就會出現以下的局面:

    關羽如果回來,劉備和孫權兩人之間還留有緩和的餘地。荊州本是借孫權的,也曾經答應給孫權。而且,在劉備入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棄荊州的心思。在讓諸葛亮援川的時候,就把荊州的精兵強將都抽調到了蜀中。這也是關羽敗亡的一個原因。

    只要關羽歸來,荊州丟失對劉備來說不算什麼。這也正好可以集中兵力,進攻關中。對於劉備來說,反而是好事。關羽可以用在關中進兵,也可以用在峽口震懾東吳。這樣,東吳很可能就坡下驢,重新和劉備盟好,待曹丕篡位的時候,劉備正好藉機北伐。

    在這次北伐中,由於劉封救援關羽有功,諸葛亮也沒有理由殺了劉封。那麼上庸就會還在劉封的手中,可以保障東路。張飛的一支戰略預備隊也在,可以保障西路。劉備主力為中路,這樣一來,奪取關中易如反掌。這樣,劉備丟了荊州,反而保障了自己的東線的安全。同時北伐,奪取雍涼兩州,足以抵償荊州之失,天下事尚有可為。

    可惜孫權能力低下,當時呂蒙病重,命在旦夕。他不敢放關羽回到蜀中,害怕放虎歸山,關羽帶兵回來報復。這樣,他下令殺了關羽,也斷絕了自己和劉備和解的道路。最終,雙方在夷陵之戰打了個兩敗俱傷,雙雙退出了爭奪天下的舞臺。

  • 16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如果關羽戰敗之後被劉封就下來,那會不會有好的結果?我個人覺得救下關羽不僅是關羽、劉封的幸事,更是蜀漢劉備集團的幸事。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關羽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蜀漢集團的利益。我們根據正史一一來分析下

    首先關羽是如何在襄樊之戰中戰敗的?

    劉備拿下漢中後,派遣劉封、孟達攻佔上庸三郡,同時遠在荊州的關羽見劉備在漢中取得勝利的態勢,率領荊州的兩萬精銳攻打駐紮在襄樊的魏軍。

    發動襄樊之戰的前將軍關羽

    前期:關羽圍困曹仁在樊城,又借漢水暴漲,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嚇得曹操要遷都以避鋒芒,關羽由此威震華夏。

    中期:東吳孫權聯合曹操,從背後派呂蒙襲取南郡,南郡太守糜芳和公安守將傅士仁不戰而降抄了關羽的大本營,當時的關羽還在前線攻打襄樊。

    設計白衣渡江襲取荊州的東吳統帥呂蒙

    後期:當收到荊州後方基地已失的訊息後,軍心渙散,而此時曹操的徐晃援軍又趕到,關羽久攻襄樊不下,又被徐晃在沔水擊敗,原本投降關羽的將領胡修、傅方都在此戰中被斬殺,所以關羽北伐軍不得不前功盡棄,率軍撤退。但是,此時人心離散,士卒逃亡者大半,最後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

    關羽的戰敗除了性格上的原因導致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獻了江陵和南郡,更多的因素是東吳孫權的背棄盟約,聯合曹操,兩面受敵下關羽不敵,最終敗走麥城,被東吳擒殺。

    關羽遭埋伏被東吳俘獲

    史書上記載劉封為何不救援關羽?

    關於劉封不支援關羽北伐襄樊,《三國志》時這樣說的,當時關羽圍攻襄樊,多次令劉封、孟達出兵相助,但劉封、孟達以上庸三郡剛平定不久,人心不穩,不宜出兵為由拒絕了關羽。當關羽敗亡後,先主劉備以此怪罪劉封與孟達。

    關羽當時假節鉞,總領荊州三郡的事務,論官職上關羽是有權調動劉封與孟達的,結果兩人一開始並未配合關羽,當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還是沒有任何救援的動作。正是什麼舉動都沒做,為以後劉封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對關羽置之不理的劉封與孟達

    之後劉封侵凌孟達,孟達一方面察覺到了劉備早晚要找自己算賬,另一方面與劉封不和,於是先一步帶領部曲四千餘人投靠了曹丕,之後更是與夏侯尚、徐晃奪了上庸三郡,劉封逃回成都,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且不救援關羽。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烈勇猛,劉備死後最終難以制服駕馭,於是勸劉備藉此機會除掉他。於是劉備賜劉封死,讓他自盡。

    假如劉封出兵救下了戰敗的關羽,那麼結果會是如何呢?

    我們從史書上得知關羽不僅失去了荊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的地盤,關羽與其子關平也被殺身亡。這對劉備集團是個不可估計的損失,從而導致諸葛亮在《隆中對》提出的兩路北伐成為泡影,後來諸葛亮只能依靠艱數千裡難行走的蜀道出兵北伐。影響遠遠不止這些,劉備稱帝后,就以關羽被殺、荊州被奪為由出兵伐吳,結果劉備在夷陵大敗而回,蜀漢實力大損。

    如果劉封出兵救下了關羽,結果會有哪些變化呢?

    1.關羽不死,丟失的僅僅是荊州的地盤,關羽和北伐的主力有機會保留下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有實力,東山再起未嘗不可。

    2.關羽不死,劉封不會被劉備賜死,張飛也就不會因為替關羽報仇而鞭打士卒被殺,蜀漢的兩位萬人敵猛和二代精英劉封依然是蜀漢的中堅力量。

    3.關羽不死,劉備就不會出兵伐吳,這樣就不會有後來的夷陵慘敗,蜀漢的軍事實力和國力不會進一步受損。

    總結:當然這是我個人的一廂情願,真實的歷史沒有如果和假設,只是抱有對關羽的惋惜才有此想法。關羽在襄樊之戰的戰敗,影響實在太大了,劉備不僅失去了關羽和荊州三郡的地盤,更失去了在荊州經營的數年成果,至此劉備集團實力大損,而東吳藉此壯大起來,魏蜀吳三國開始了另一番景象,蜀國成為了三個國家裡面實力最弱的一方。

  • 17 # 斯幽故事會

    關羽敗走麥城被殺後,在蜀國引起了很強的蝴蝶效應。

    可以說張飛、劉備、黃忠的死,以及蜀國在夷陵之戰中的失利都和關羽的死有很大關係。

    那麼如果當時關羽從荊州逃出來時,劉備的養子劉封當時出兵救了關羽,那麼闖下大禍的關羽會有一個好結果嗎?蜀國命運又會如何呢?

    關羽之死,讓蜀國失去多位領導人,蜀國從此由盛轉衰。

    如果關羽不死,暴脾氣張飛也不會逼迫部下範疆和張達,那麼也就不會被他們殺害了。

    如果關羽不死,張飛也不死,那麼劉備的蜀漢戰略依舊是聯合東吳,抗擊曹魏。

    既然關羽不死,張飛也不會死於意外,劉備就不會那麼心急攻打東吳。也就不會有夷陵之戰。

    沒有夷陵之戰,那麼七十多歲的黃忠也就不會在富池口與韓當、周泰大戰。那麼黃忠也就不會被亂箭射死了。

    沒有夷陵之戰,劉備也不會在白帝城氣死,蜀國更不會國力衰退。

    那麼如果在關羽請求劉封和自己一起出兵攻打樊城時,劉封出兵了,或者是在關羽敗逃時,劉封援助了,關羽活了下來,那麼他失去荊州,結局會如何呢?

    關羽就算是得救,恐怕前途也到頭了。

    其實劉備攻打東吳時,打著為關羽和張飛報仇的幌子,但是明眼人都清楚,劉備更在意的是荊州。

    如果真是為了報仇,那麼完全可以先去談判,沒必要直接動手,畢竟兩家是盟友。

    當時如果劉封出手,其實荊州還是沒辦法保住,但是關羽應該是可以得救的。

    那麼劉封為何不安關羽的意思,和關羽攻打樊城呢?關羽兵敗時,他又為何不救關羽呢?

    我們先來捋一捋關羽和劉封兩人在蜀漢的地位,關羽是劉備的好兄弟,戰功顯赫。劉封是劉備的養子,也是個能征善戰的人。所以讓劉封服關羽不大可能,讓他聽關羽指揮更不可能。

    甚至在關羽兵敗時,劉封會想,如果關羽死了,那麼自己在蜀漢的地位就更上一層樓了。

    此外,如果劉封當時真的救了關羽,那麼關羽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關羽失去了荊州,等於丟了蜀漢三分之一的江山,就算是劉備原諒他,那麼不軍事處罰的話,下面的人能服嗎?所以關羽即使活著,可能手裡也不再會有什麼兵權了。但是為了讓大家不寒心,關羽的榮華富貴肯定是少不了的。

  • 18 # 大飛熊騎士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分析劉封和當時的背景,有沒有條件讓劉封幫了關羽之後,迎來一個相對好的結果?

    劉封在蜀漢裡是一個很尷尬的存在,因為他的身份是劉備的義子,而劉備進位漢中王又封了劉禪為太子,劉封自然而然有了“嗣子之爭”的嫌疑。當然,這一點劉備也知道,也做了安排,就是趁著孟達攻取房陵,部下殺了蒯琪(荊州大族,三蒯之一)的錯誤,派劉封以副軍中郎將接管了隊伍,並鎮守東三郡。劉備這麼做,一石三鳥,第一,劉封算心腹,又驍勇,鎮守一方合適;第二,由此劉封遠離成都這個敏感的地方,讓劉禪也放心;第三,孟達殺了三蒯之一,得罪了蜀漢荊州集團,劉封本身又是荊州集團的人,由他統領東三郡,可以消除很多不良影響。這是關羽北伐前,劉封的客觀背景,再補充一點,當初劉備收劉封為義子,翻遍史書沒有找到關羽反對的隻字片語,所以這是小說裡的杜撰,正史裡關羽和劉封並無恩怨。

    關羽北伐之後,劉封有好幾次機會援助關羽,“關羽兵圍襄陽,樊城,連呼封,達……”《三國志.劉封傳》。也就是說北伐襄樊開始不久,關羽就已經找劉封,孟達幫忙了。但是畢竟東三郡到襄樊戰場有距離,所以,假如劉封支援,到達時在水淹七軍之前,那麼襄陽或者樊城之一地會被拿下來,劉封功勞不小;假如到達時在水淹七軍之後,關羽分兵三路,一路圍襄陽,一路圍樊城,一路在偃城對抗徐晃軍,所以,劉封趕到也會對關羽任何一個戰場帶來幫助;最後一種情況,荊州已經被東吳偷襲,關羽敗退麥城,劉封假如趕到,是肯定救得了關羽的。那麼,關羽得救後,只能有兩個選擇,第一是和劉封回東三郡,第二,拿下襄陽,當時曹魏襄陽太守呂常差不多要去世了。而且,關羽在襄陽,許多荊州蜀漢外圍部隊會彙集到關羽麾下,參考《陸遜傳》,有幾萬人之多,這就有機會反攻江陵。

    總之,假如劉封援救關羽,幾乎所有的結果都對蜀漢有利,特別是最後一種情況,劉封不但有莫大的功勞,而且可能讓關羽的死棋走活,即改變了蜀漢,關羽的命運,也會極大的改變自己命運。因為,劉封此人的個性適合為將,不適合帥,無論得救後的關羽在荊州還是在東三郡,依然有絕對的領導權,對有功又有恩的劉封不會虧待,而劉封最適合的就是跟著關羽混,為什麼這麼說呢?劉封和孟達鬧翻後,孟達還發了一封書信,大意就是“嗣子之疑”,雖然孟達是勸降的,但是說的也有道理。劉封既然不能擔任領導的重任,丟失了東三郡,就更不能回成都,違背了劉備的初衷,幾乎是必死無疑。所以,劉封最好的歸宿,就是在關羽的羽翼之下。

    但是,歷史畢竟沒有如果,劉封作為領導,本來就不該欺凌孟達,又不救關羽,最後還丟失了東三郡,又跑回對他身份最敏感的成都,幾乎所有的忌諱都犯了,只能落得個斬首的結果。

  • 19 # 鹹魚閒聊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取得漢中大戰的勝利將漢中收入囊中,同時進位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同年年底,關羽發動北伐,然而就在他圍攻襄樊之際,東吳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再加上糜芳,傅士仁的不戰而降,關羽只能下令撤退,北伐功敗垂成,關羽最終敗走麥城,於臨漳被殺。公元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隨後以“為關羽報仇”為名下詔討伐東吳,最終劉備兵敗夷陵,於白帝城抑鬱而終。

    以上是關羽被殺前後的一個大體過程,這裡面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關羽圍攻樊城時,曾要求鎮守上庸三郡的劉封,孟達發兵支援自己,可是二人以上庸三郡剛歸入蜀漢不久,根基不穩為由,拒絕了關羽,這就導致了關羽死後,劉備遷怒於劉封並將其處死。

    但在筆者看來,關羽的死並不能歸咎於劉封,因為劉封拒絕關羽發兵的請求是在關羽圍攻樊城之時,而不是關羽兵敗之後。當然了,如果關羽兵敗之後,劉封能夠第一時間派兵救援,那麼關羽大機率會活下來,因為關羽死亡的地點臨漳距離上庸三郡非常近,距離益州邊境也只有二十多里。

    但是,劉封六月才佔領上庸,關羽九月便發動北伐,所以在筆者看來,劉封說上庸三郡不穩這個理由並不牽強,當時的上庸三郡確實不會太穩,然而隨著東吳的介入,關羽敗的太快,他十月份還在圍攻樊城,十一月就已經兵敗潰逃,十二月就被殺了,形勢扭轉的如此之快,敗的如此徹底,任誰都沒想到。而且如果劉封是故意不救的話,那麼以他對劉備與關羽之間感情的瞭解,難道還意識不到自己日後的下場嗎?那種情況下,他為何不效仿孟達投靠東吳或者曹魏呢,而且面對孟達的勸降,劉封也未曾動過叛逃的念頭,這說明劉封此人對劉備還是非常忠心的。

    所以劉封不是不救關羽,而是救不了或者來不及救,那麼假如劉封救了關羽,關羽也活下來了,那麼蜀漢的結局是不是也會大不相同呢?

    關於這個問題,就要提到改變蜀漢命運的伐吳之戰了。

    劉備雖然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舉傾國之力討伐東吳,但事實上,劉備伐吳的目的並非是為關羽報仇,又或者說並非只是為關羽報仇,劉備雖然重義氣,與關羽的感情也非常深,但他能從一介布衣成長為蜀漢的開國皇帝,靠的絕不是義氣,亂世之中,只有義氣是成不了大事的。

    事實上,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已經為他定下了一個圖謀天下的戰略構思,即先佔領荊州,後進據益州,奪取漢中,最後奪取天下,而奪取天下的關鍵其實就在於荊州,這一點劉備深以為然。

    荊州西接巴蜀,北接中原,漢水與長江貫穿其中,沿江可下江東,交通異常發達,荊州實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得荊州便可從這裡發兵北上,中原更是唾手可得。

    因為劉備非常清楚荊州的重要性,所以,當他得知關羽大意失荊州後,便迫不及待發兵討伐東吳,其主要目的就是想及早奪回荊州。畢竟關羽治理荊州多年,荊州百姓多願歸附蜀漢,而東吳剛接手不久,根基尚淺,對於蜀漢來襲無法做好充分準備,因此越早出兵越對劉備有利。

    所以說,不管關羽有沒有戰死,只要丟了荊州,劉備就一定會去伐吳,而只要劉備伐吳,以他的性格和用兵思想,再遇上陸遜這個對手,那麼他還是會失敗。

    因此,最終的結論就是,劉封當初救與不救關羽,只會影響到關羽的個人命運,但對整個蜀漢的國運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 20 # 破曉之前

    結果就是倆個字不會!至於為什麼我想說第一就是荊州是戰略要地也是蜀國想要恢復漢制的核心戰略計劃之一隻有保住荊州才能以圖中原劉中興漢朝的關鍵!至於為什麼我就不進行墜述了!若非如此劉備也不至於幾次三番厚臉皮不還曹操和孫權也不用次次都惦記這個地方這種情況下失去這麼一個戰略要地無論什麼情況下!關羽也絕對不會會有好的結果!主將活著城丟了?諸葛亮特別囑咐過關羽要親近孫權以拒曹操這個戰略佈局身為一方大將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國家利益首先要擺在個人利益之上這個一個將軍起碼的操守!

    對比關羽如和做的?孫權派人和親這個時時就算不答應人家孫權也要讓人家有面子比竟人家也是一方霸主!而你關羽只是一個將軍算是給面子了可是他的回覆是虎女焉配犬子!這話就是說我關羽女兒是小老虎和我一樣你孫權的兒子是狗不配!這不等於罵人家孫權嗎?本來你荊州就是人家的懶著不還今天好意合親促進彼此關係居然又說出這個話說明什麼?

    關羽沒有危機意識不懂得大局觀個人利益擺在國家利益上所以今天的一切事情都是他的剛愎自用所造成的所來的後果使得蜀失去荊州損失大量戰鬥人員!關羽對士大夫就是今天的政客一樣的人物不尊重常常不給好臉看!所以才有呂蒙白衣渡江!不懂得團結內部力量反而使得內部發生叛亂放外敵入關可謂一手好牌打的稀碎!這種情況下他如果得以存又以何面目存在?

    就算關羽僥倖得以活下來這個過錯誰端著!如果不加以處罰人人如此蜀國上下都這樣更豈不是加快了滅亡的腳步?退一萬步說就算當時不殺他難道劉備可以按下這口氣!關羽也就一個張飛死黨!諸葛亮什麼人和劉備一氣同聲之人趙雲也是忠心劉備就最起碼來說劉備肯定不會不計較就算不發作隨便找一個理由找一個機會也可以暗地害死他!你如果把劉備放在一個君主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就不會有都是結義兄弟等等的看法顧及肯定會顧及但是軍令不可能朝令夕改!所以個人認為就算當時活下來以後也不會有好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菜做法簡單又適合年夜飯,可以推薦下當地特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