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鵬嶽鴿舍

    100萬,大盤跌倒2500左右,可以找跌幅交大的股票殺進去。

    100萬,可以關注購買國債,或存入利息較高的地方。

    100萬,可以在未來修地鐵,建湖泊的地段購置房產。

    100萬,可以選擇信得過的關係放貸,利息1分或2分。

    總之需要穩,而不是狠,如果沒什麼大的追求,就當養老金吧。畢竟倉中有糧,心中不慌,是護佑一家老小平安健康的堅實保障。

  • 2 # 國泰民安1979

    不管你怎麼理財,肯定都跑不過通脹。P2P風險太大,容易血本無歸。銀行理財,低的像屎。活期存款更別提。股票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可惜中國股市非但沒有投資價值,反而是現今絞肉機,有進無回。大家沒有辦法,選擇投資方式,不過,2017年國家馬上要出臺房地產稅。投資房地產顯然也不是明智的選擇。得出結論,如果有機會移民,最好還是把現在的家電賣光,移民才是正道。

  • 3 # 天道基金

    活期存款,收益忽略不計,跑不贏CPI!

    定期存款;收益高於活期,無風險,變現快!時間可根據銀行提供的不同產品自由選擇!

    私募基金,分證券和股權類的;認購門檻100萬人民幣起步。

    證券基金一年期居多,封閉期三個月後可贖回,有風險性,本金有虧損百分之十到三十的可能性,視合同原先約定的平倉線多少而定;但收益可觀,優秀的私募基金年化百分之十到翻倍都是常事!

    股權基金,適合高淨值人士,投資週期長,一般以三年五載算,主要投資實體專案,透過ABC輪和IPO退出獲利;但收益率一般也是最高的,也有專案方籤回購協議的就是類似餘保本,但不多!

    大額存單和信託理財要求資金體量高,但收益率比定期高,風險比基金低!

    公募基金,區別於私募基金,公與私只是募集方式的不同,和風險度、信用度無關;公募基金無平倉線即止損險,本金風險度很高,有最低倉位百分之六十的限制,認購門檻1000人民幣起步,不適合只適合工薪階層拼運氣!你不要碰!

  • 4 # 穩如泰彡

    你好!我覺得資金應當合理規劃合理安排比較妥當。

    10%的資金用於1~6個月的家庭基本生活開銷,20%的資金用於防範於未然,可以給家人買點保障型的保險,如健康醫療險、意外傷害保險,每個人都是吃五穀雜糧都需生存,那麼每個人也都會在一個年紀的時候會生病什麼的,現在如果得了一場病,幾乎都得花上好幾十萬塊錢,所以我覺得應當買點保障型的保險,用小資金撬動家庭突發事件的大資金。

    30%的資金用於投資,可以賺更多的錢,如股票、基金、實體、買房……

    另外的40%用於做些保值增值的理財,但必須是保本型的理財,因為第三點是用於投資,投資可能有賺也可能有虧,即使最壞打算的話,虧了,那麼這筆40%的資金還在,這些資金可以用於買點銀行理財、養老保險等(千萬不要做網路理財投資如ptp等) 以上觀點,朋友您可以做個參考。

  • 5 # 保險經紀人蟈蟈

    可以適當的為自己和家人做一些保險方面的配置。如果自己和家人保險方面的配置都配置全了,也可以把錢放到。相對比較靠譜的平臺!!進出方便!!

  • 6 # 巴曙松

    理財實際上要量體裁衣,如要看一個人的年齡、職業發展、家庭狀況、風險收益偏好等等,可以說沒有最好的理財方法,只有最合適的理財方法。

    但是無論哪種理財方法,我覺得資產多元化配置的理念是重要的,在此推薦一下標準普爾家庭資產的四個象限的配置方法,可供參考

  • 7 # 關注人文686

    我覺得吧,要看你的100萬是短期要用的,還是長期可以投資的。目前短期最佳投資是定期3個月然後要求銀行自動轉存,而長期最佳途徑是股票,或許有人覺得股市風險大,但只要花點時間找到不會退市的股票基本上比5年期定存和銀行理財收益大甚至能抵禦通脹。

    那些第三方的保險理財產品是最最沒辦法的投資,而且那種投資後患無窮,別問我為什麼,你投了就會知道。如果實在想投此類理財產品還不如投銀行直接的理財基金,那種可以自由贖回的非第三方理財方便,不需要到櫃檯不需要排隊。

    但是後兩種產品我還是不推薦的。第一段的是最佳。

    至於其他的高風險投資就看你是否激進了,那就不好說了。

  • 8 # 今個太陽出來了

    一年以內不用,就投互金理財平臺短期專案,變化收益7%-10%

    口碑好的互金平臺,4.6%-5.x%左右的產品也靠譜

    汽車房產抵押類我已經不敢投了,票據保理類安全性更好。

    新手黨上路,多問老司機

  • 9 # 向擦皮

    我以為大家都會說信託,私募呢?雖然我沒玩過,但聽說100萬剛好可以進入並且風險跟收益都比較有保障。我現在只做股票,熊市就投一點房產,重慶人。去年年中本來看過幾處房子了,由於工資太低,不敢全投進去所以錯過了,如果那時候進去現在已經有40%利潤而且出來了。12月看勢頭不對還是訂了一個商住,仔細算來後期的重慶房產只能是玩股之餘的風險分散,投資補充,一旦持有超過3年都只能對抗通貨膨脹。但是隻要你有耐心,牛市不會等10年,一波足夠你100萬靠近中產了。

  • 10 # topdslea

    100萬買房吧,鄭州或者武漢 穩賺不賠。啥你只要10萬?還是買房 買小的付個首付唄。房地產是第一生產力 放心吧。啥 你要理財?理財就是把你的錢裝進別人的口袋,知道不?

  • 11 # 93701

    在國內說多元化投資,有時候不得不說這是個笑話。國內各種金融工具衍生產品,要麼資訊嚴重滯後,要麼就是資料作假,更有甚者權威機構幫著做虛假廣告宣傳。能相信誰?現在連銀行都可以破產了,還能怎麼辦呢?

  • 12 # 邊走邊看的過客

    其次,100萬,是個孤立的概念,必須結合其它因素一起考慮才有價值。

    然後,我們應有個共識,100萬,只是工具,理財,只是手段。那麼,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不同人必然會有不同的答案,從而會導向不同的解決方案。

    馬斯洛的五個需求層次,生理、安全、愛和歸屬、尊重、自我實現,縱使你只有10塊錢,或者你有10個億,想做的事也無外乎這五類。比如:

    我們為什麼旅遊?為了生理的舒適、為了對家人的愛;

    為什麼儲蓄?為了安全,特別是重大變故應急之用;

    為什麼買保險?為了安全,為了對家人的愛和保護;

    為什麼買基金,為了賺錢,進而獲得更大的舒適感和安全感;

    為什麼在職培訓學習?為了保住工作,更好工作,進而賺更多錢,更安全,也更贏得尊重;

    為什麼買房?這就複雜了,為了生理的舒適、為了資產的安全、為了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為了對家人的愛、為了為了體現身份地位得到他人的羨慕或者說尊重....

    您可以看到,覆蓋越多需求層次的理財形式越受追捧、達到更低需求層次的理財形式越難撼動、而達到越高層次的理財形式成本越高且回報越大。而且在中國,上述普遍存在的投資或消費支出,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對家人的責任,這個比例其實要比東南亞和歐美高很多,有人說中國人有錢了,恩格爾係數不再側重糧食了,但其實,也只是從生理層提高到了安全層,漸漸達到愛和歸屬,但還遠遠沒達到尊重和自我實現。

    理解了這些,再去看看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目標,進而去管理自己的錢。我覺得在北上廣和一些一線城市,人對安全的需求要遠遠大於其它,所以投資也更應當側重於此,那麼什麼可以帶來安全?首先,什麼是安全,人身安全、工作安全、資產安全是三個基本要求。

    人身安全,雖與糧食無關,但與生理或者說生存層次是一致的,目前中國的空氣、水、食品都不乾淨,所以相關食品和器材的消費應當加大投入,比如進口牛奶、有機蔬菜、濾水壺、新風系統或淨化器等等,這是消費,但很必要,特別是對孩子;此外,除了正向的投入,還需要購買保險進行風險的對沖,這方面,國內的保險一無是處,如果同時考慮匯率對沖風險,建議每年出境購買一定量國外保險,孩子和家裡經濟支柱都應該買。這部分的投入,我認為至少在25%以上。

    工作安全,有些人並不太在意,其實,如果你是家庭支柱,又在30歲以內,與其去投資股票,不如投資自己。比如你是個IT工程師,那麼拿出3年時間和10萬預算,幾乎可以學遍主流技術和英語;或者,如果更年輕一些,不如出國留學2年;再或者,如果35左右了,就去認真考一箇中歐、清華、光華名校的MBA,重構一下你的思想體系,拓展視野和人脈。如果你在40歲以上,應當注意結交一些與工作有關的良師益友,那麼圈子的溝通,也是需要成本的,不僅是金錢,更包括更寶貴的時間。不要認為這些投入可有可無,其實比起房子,這對家庭生活質量的提升,更具有決定意義。

    說到資產安全,大家一定都說買房,在一線城市以上,這一點我基本也是贊同的。對樓市,半個中國的城市人都是專家,但幾乎整個中國的人都說不準明天會怎樣。我自己的理解是,第一,不要為了買房,嚴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甚至致家庭資產於負數或處於無法應急的地步;第二,中國資源的不平衡,這些年不是縮小了,而是加大了,而且在進一步加大,甚至已經超越了城鎮化的趨勢,變成另一種概念。具體說,一線城市,已經和一線以下城市的樓市不在一個軌道上,不遵循一套規律了;同理,北上深廣與一線,又不是一個概念;進而,北上深廣之間,又各有各的不同;再進一步,北京的16個區,又是天淵之別。西城區,就是曼哈頓,你看看那裡的房價就知道,這才剛剛起步而已。所以你拿西城區和鄭州、或者南寧、呼和浩特去比,根本不能一概而論。—— 這就是我對樓市的意見,至於建議,舉例說,那就是寧可買西城區的一個廁所,也不買延慶的一棟別墅,如果連廁所的錢都沒有,不如不買。這也適用於其它我不瞭解的城市。

    其實我還想說,除去范仲淹這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聖賢之外,絕大多數人活著的意義,終歸還是圖個樂應該把休閒消費的比例再提高一些,其實這裡不僅包括錢,更包括時間,對很多人來說,時間也是錢。比如出國遊,自駕遊,花時間陪父母住一段時間,參加與掙錢無關的興趣班,看場演出、吃頓大餐,或者給自己或家人買點名牌衣服,首飾,或者買輛自己喜歡的車。在不違背上述基本原則之外,這些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 13 # 龍熬哥

    如果我有一百萬,我會這麼去使用。

    先按比例去分,百分之五十我會投資在銀行理財,貨幣基金,國債等低風險且穩健的理財產品上,這部分理財收入一年大概在兩萬到兩萬五。

    還有百分之三十我會投資在風險較高的專案上比如股票,基金,黃金等,再說一點,有槓桿的投資產品千萬不要嘗試,因為會爆倉,爆倉之後,你就一分錢都沒有了,千萬不要去碰。個人因為要上班,而且比較忙,所以我對自己基金的要求是隻做長期,五年到八年不求回報的,這部分錢,我相信會是我以後最重要的財富。

    另外百分之二十,我建議去做一些股權投資和民間借貸,簡單的股權投資就是合夥做買賣,你只出錢不出力,分錢的時候少要點就行了,還有一個民間借貸,沒事多翻翻書,學習學習,操作好了,二分有抵押的放出去,一年也能賺個百分之二十四,就比較可觀了。

    我做投資理財也有三年多了,膽大心細,趕上網貸最火的時候,手裡的錢基本翻倍了,不過不建議你們也做這種投資,本金最重要!

  • 14 # 辣椒吃多點

    100萬還理什麼財,靠吃利息啊?這樣你的財富最大也只有100萬,反正我是覺得投資越大風險越大,還不如轉為實質能看得見的,開個店鋪啊,買個房增值啊,開個公司啊,搞天使投資啊,都不錯啊,反正資金流動起來才有價值

  • 15 # 高階理財規劃師

    作為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我不知道我學的這專業有什麼意義,也不知道我能為和諧社會做什麼。因為並沒有多少人理解保險,在國外平均每人7張保單,但是中國卻說保險是騙人的。下面我貼上一下百度對保險的解釋,保險和銀行是有區別的。保險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然而由於許多人缺乏相關的保險與銀行儲蓄方面的知識,而誤將人壽保險作為“第二儲蓄”進行投資,這其實是十分不理智、不可取的,甚至會適得其反。有人常會問這樣的問題,買保險與銀行儲蓄,究竟誰划算呢?這並不好比,應該說兩者的功能不同。 從預防風險上看保險和銀行儲蓄都可以為將來的風險作準備,但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區別。用銀行儲蓄來應付未來的風險,是一種自助的行為,沒有把風險轉移出去;而保險則能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實際上是一種互助合作的行為。摺疊 從存取方式上看在銀行儲蓄是存取自由的;而保險則帶有強制儲蓄的意味,其能夠幫助你較迅速地積攢一筆資金,但是隻有在保險期滿或保險事故發生時才能拿到。 從約期收益上看在銀行儲蓄中,金額包括本金和利息,它是確定的;而在保險中,你能得到的錢大多卻是不確定的,它取決於保險事故是否發生,而且金額可能遠遠高於你所繳納的保險費;少數的一些險種除外,如定期養老險等,你能得到的錢也是確定的。 從所有權上看你在銀行存的錢還是你的,只是暫時讓銀行使用;而你買保險花的錢就不再屬於你了,這歸保險公司所有,保險公司按保險合同的規定履行其義務。保險期內你就是不出險,保險公司也不會再還給你。總之,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搞清,保險的主要作用是保障,而銀行儲蓄的主要作用是資金的安全及一定的受益。買保險與銀行儲蓄,究竟哪個更划算,只有由你來從自家的經濟狀況、身體條件、風險防範等方面的實際出發,由你自己考慮和進行抉擇。最後我說一下,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安全需求是在生理需求之上的,所以保險這個產品是在你不愁吃喝,不愁住房,不愁車子問題以後再考慮的買保險,如果有朋友給你介紹保險產品,除了意外險就讓他滾蛋吧,因為在生理需求滿足前,給你推銷產品的朋友,他是為了賺錢。就這樣。我第一次發帖子,因為我這貼,沒廣告,沒推廣。只是一個天津大學生希望讓更多人瞭解保險,回饋一下社會。因為根據國際權威標準普爾圖分析,大多數人愛是需要保險的。

  • 16 # 使用者52723352353

    08買入100萬左右的基金大概十種包含4種QDII全部做的紅利再投結果跌的慘不忍睹當時就剩下40-50萬了,我心也大加上那時候人家天天宣傳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我看到我投資所有的QDII價值只有原來價值的五分之一了只能不顧管他了,所有基金一放就是這麼多年,去年突然想起來看看,競讓我大吃一驚,乖乖競變成315萬了,哈哈我還繼續做發財夢祈望17年更上一層樓,1月份一看不由心跳加快100萬沒了,只剩下213萬了,這幾天狠勁關注它的成長居然漲了6萬哦(大家別信以為真,我只是做的模擬盤,)實盤真的能漲這樣嗎?

  • 17 # 阿布杜勒

    去年跟老婆鬧翻一次後,錢就不給老婆了,都給自己留著存著,心涼的很。半年運氣不錯,手裡現在正好有個一百二十多萬,所以每天很關注理財。穩妥一點的理財只能做到4%,過年那陣我買過4.6的,現在沒有了。最近看了牛板筋,感覺還是不敢,這種融資公司,感覺總是心裡沒底氣。股票及股票基金也不敢投,總想保本,因為這一百多萬,我一年就算沒工作也能收益五萬塊,反正小心翼翼的。

  • 18 # 神奇傳說

    有100萬。先看你這100萬怎麼來的。如是官僚階層的,老百姓們就不知他們怎麼處理了,因為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同樣是老百姓階層的,如這100萬是彩票中大獎得的,儘快花了,可以少許多麻煩,天上掉餡餅,這輩子不會有再次了。如是工薪族靠工資存的,別有太多想了法了,斷續存。按原先的生活方式繼續生活。想拿去投資,錢生錢,勸你千萬別去,外面騙子太多了。到時會顆粒無收,挖坑的太多人了,你會掉進去的。如是小本經營戶,靠小生意賺的,可以繼續投一點小生意上去,改善一下自己的經營環境,使得以後賺的更多。剩餘的用來改善生活條件,好好回報一下自己,百姓這年頭賺錢不易呀!決不能把剩餘的錢投資到自己不熟悉生意中去。

  • 19 # 裕豐娛間說

    在用100萬元進行投資理財之前,我們必須先分析,這個100萬在你的整個資產裡佔了多大比重。

    如果這100萬是你可以拿出來投資的全部家當,那麼比起博取收益來,分散風險才是最重要的。要追求安全和可持續的收益。

    首先,不能把這100萬全拿來買一個單一的產品。

    因為一旦風險爆發,就可能血本無歸。長期來看,能達到10%以上收益率的固定收益產品,如信託、P2P等,都不是毫無風險的。而股票、股票基金等高風險產品,連收益為正都無法保證。

    所以,要追求長期穩定的10%以上的收益率,錢就不能放在一種資產上,要建立投資組合。

    而且要做好虧損的準備,因為10%以上的收益是個長時間概念,實際收益會不停波動,可能今年 17%,明年 5%,後年 11%……長期下來,可能穩定在 10%左右。這樣的投資結果已經算是非常成功了。

    我們可以留大多數資產爭取10%左右的穩定回報, 比如用大部分資產買一些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如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債基、低風險的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產品、P2P等。

    然後留小部分錢放在股票、股基等產品裡,以博取30%以上回報。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這部分高風險高收益品種的投資,一定要拿等得起也虧得起的資金去做,即使虧光了也無所謂。這樣才能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態。

    理財就是理人生,著急上火得健康都沒了,理財也就失去其意義了。

    二三線城市的朋友,可能會考慮投資房產,但目前房地產已經失去了長期大漲的動力,房子已經不能算是很好的投資品了。它也不適合短炒,因為並不像股票那麼好賣出。

    另外,超過百萬資產的話,很多人會去考慮黃金白銀、期貨、收藏品、藝術品之類的投資,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另類投資需要的期限較長,而且需要有相關的背景知識,要對相關行業有足夠的認識。

    而且像收藏品、藝術品這樣的投資產品,需要持有的時間很長很長,變現也是很困難的。

    另外,100萬元資產如何投資,和年齡也有關係。

    年輕人正在職業上升期,收入是在不斷增長的,有了職業回報作為“後路”,用於投資高風險產品的資金比例就可以大一些。

    而進入中年之後,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將進入老年。需要留部分資產放在平穩安全的品種上,以備家庭大額開支。

    老年人理財,情況又完全不同了。

    老年人拿來投資的都是自己的養老錢,也不期待再賺很多錢,只要能讓自己在有生之年好好過日子,跑贏通脹就行了,應該以穩定回報的固定收益產品為主。

  • 20 # 手機使用者3591410556

    全部買中油,中國中車,要用錢時用多少取多少,放十年,中國目前沒有什麼投的,房價下行,股指必然上行,房地產已經容下資金了,現在通脹也厲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中,為什麼有人說黃猿多次放過路飛,其實是在為了海軍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