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塵講故事

    這個問題一下子給我問懵了,好吧整理整理,回答一下!

    從小蝌蚪的角度來講,那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定不移的毅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經歷再多的挫折也不要放棄,堅持到最後就是勝利。人生有多條路,我們會經常走進死衚衕,返回來繼續前行,肯定能走到最後的成功!

    從鴨媽媽,鯉魚等的角度出發,那種助人為樂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生活的道路上會有很多幫助我們的人,同樣在能力範圍內也要幫助別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行善就是積德!

    大概就是這樣,如果是給孩子完成作業,只需要站在小蝌蚪的角度上表達!

  • 2 # 言佛不如言魔

    《小蝌蚪找媽媽》先是一個科普故事,後來才被改編成了水墨動畫電影。

    原著故事的教育意義就是介紹一個根據各種證據拼出事實真相的樸素方法,順帶普及了蝌蚪的發育流程。

    但是電影恐怕就要更復雜一些了。電影指令碼之於原著進行了多處改編,非常有效地增加了故事的戲劇性,將自然科學教育轉化成了另一種教育。這樣的改編粗略有八處,答主嘗試對它們進行粗略分析,以提取這部電影額外傳達出的思想內涵。

    1

    在原著中,小蝌蚪首先碰到的鴨子。

    在電影中,小蝌蚪首先碰到的是兩隻小雞。

    在最開始的時候,小蝌蚪們是非常快樂的,在小池塘裡沒有煩惱,沒有目標地游泳。

    但當他們看到異類時,這種狀態就結束了。

    在原著中,小蝌蚪是看見“小鴨子跟在媽媽後面”才“想起了自己的媽媽”——或者說“自己該有個媽媽”,於是鴨媽媽好心指引,小蝌蚪才踏上了尋找媽媽的旅程。

    但是在電影中,黑雞媽媽就不像鴨媽媽那麼好心。她所關心的只有一黃一黑兩個小雞仔。正是她與兩隻小雞共同表現出的母子情深刺激了這些小蝌蚪。她沒有給出任何線索,就帶著剛和小蝌蚪成為朋友的小雞走了。

    那麼這種設定有什麼意義嗎?

    當然有意義。動畫的篇幅不能太短,內容也不能太單薄,小蝌蚪如果在這裡得到了線索,就不能安排後面的蝦公公出場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一個無視小蝌蚪的雞媽媽就比鴨媽媽更合適。

    那麼為什麼是雞不是鴨?

    在原著中,小蝌蚪追上了身為水禽的鴨媽媽問到了線索。如果這裡仍是鴨媽媽,小蝌蚪必然也要追上去,那麼會出現以下種情況:

    1 鴨媽媽告訴小蝌蚪線索,小蝌蚪離開。

    這就與原著一樣,不能引出蝦公公。該情況不允許發生。

    2 鴨媽媽聲稱不知道青蛙媽媽的線索,小蝌蚪離開。

    本作的設定中所有成年動物都知道青蛙媽媽的特徵。該情況與設定違背,不允許發生。

    3 鴨媽媽知道青蛙媽媽線索,但不告訴小蝌蚪。

    嚴格來說不是不可以,但出現這種情況就要解釋鴨媽媽為什麼對小蝌蚪有意見,要是往下深究就跟主線偏了十萬八千里。所以這種情況不允許發生。

    於是乎製作組進行了很巧妙的一個更改:化鴨為雞。

    雞相比之鴨,有什麼特點?

    雞的活動範圍在陸地,食物來源也在陸地,與池塘生物沒有關係。雞可以和池塘生物做朋友,但也可以對池塘生物漠不關心。雞可以知道青蛙媽媽長什麼樣,也可以不知道,但不論知不知道小蝌蚪肯定不能追上去取證。不過雞好歹跟池塘生物有一點相同:都是媽生的。因此“水邊的雞”就成了既可以讓小蝌蚪生出找媽之心,又可以引出更多後續人物的絕佳選擇。

    而且雞的無視更可以給出一個潛文字,讓觀眾不去胡思亂想。這個潛文字就是:

    小蝌蚪就是小蝌蚪,生在水裡,因此小蝌蚪的媽媽也肯定在水裡,所以這個故事跟陸地沒什麼關係。

    2

    原著沒有蝦公公這個角色,但是電影有了。

    瞧,那邊誰來了?蝦公公彎著腰,小蝌蚪問他:“我們的媽媽在哪?您知道?”,蝦公公鬍子長,小蝌蚪問他:“我們的媽媽是個什麼樣?” “你們的媽媽呀!喏,長著兩隻大眼睛,剛才我還見過她呢!快快游去親一親!”

    沒見過世面的小蝌蚪為什麼能理所當然地肯定“這不是我媽媽”?

    是因為有鬚子這種男性特徵嗎?

    不,小蝌蚪後來遇到了同樣生須的鯰魚,也錯把鯰魚當媽媽。不是因為鬚子。

    那麼蝦公公這個角色還有什麼特徵?

    老。

    老不能育,故無子。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畫面看到。蝦公公的身邊只有一條跟他差不多大的蝦,而沒有小蝦在身邊跟隨。

    所以觀眾就知道了:

    蝦公公太老了。太老的生物生不出小蝌蚪,所以蝦公公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會被蝌蚪當成媽媽。

    3

    原著中沒有小金魚的戲份,但是電影中有了。

    在金魚的段落裡,最先出場的正是小金魚。他們在雍容典雅的音樂中輕盈地遊動,圍著一片花瓣翩然起舞,然後簇擁著金魚媽媽出場。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氣質和四處亂竄的小蝌蚪是迥異的。

    蝦公公說小蝌蚪的媽媽是大眼睛,於是小蝌蚪一找到金魚,衝上前去叫媽媽。小金魚立即躲到一邊,竊竊私語。

    這個細節做得不錯。電影中將小金魚的緊張和不信任表現得非常生動。可以說如果劇情在這裡轉個彎,讓小金魚和小蝌蚪一起生活,我們甚至能想象出小金魚疏離排斥小蝌蚪的場面。好在金魚媽媽分得清,讓小蝌蚪離開了。

    那麼增加小金魚的目的是什麼呢?

    告訴觀眾:蝌蚪群是蝌蚪階級,金魚群是金魚階級。兩個階級註定不能打成一片。

    4

    原著中螃蟹跟小蝌蚪說完話就沒戲份了。

    電影中螃蟹跟小蝌蚪說完了話,聽到了青蛙媽媽的呼救,趕忙在水底找到了她,剪斷亂草救了青蛙媽媽,還告訴了青蛙媽媽小蝌蚪的行蹤,這才有了後面青蛙媽媽找到小蝌蚪的戲份。

    青蛙:(被水草纏住了腳)“呱呱呱。”

    螃蟹:“誰呀誰呀,出了什麼事了,啊呀啊呀!你鑽到亂草裡幹麼”

    青蛙:“我找我的小寶寶,我的小寶寶不見了”

    螃蟹:“他們剛才游過去,你快快趕上去吧!”

    可以說螃蟹這個形象在電影裡是最好的了。熱心,樂於助人,雖然看起來有一點兇,但是還是用手裡的武器幫了忙。根據對話,我們還知道了青蛙和螃蟹頗為熟稔,甚至有些親密。

    這個修改的部分告訴觀眾:螃蟹雖然不是蝌蚪的媽媽,但是他可以說是青蛙的朋友,蝌蚪值得相信的存在。

    5

    在原著中,小蝌蚪找到了大烏龜,並透過大烏龜找到了媽媽。

    在電影中,小蝌蚪找到了烏龜,認烏龜當媽。小烏龜急眼了,告訴小蝌蚪:“他是我的好媽媽,你們瞧,我是他的孩子,他是我的媽媽,孩子跟媽媽總是一個樣的嘛”!然後大烏龜什麼也沒說。

    這裡有一句非常關鍵的臺詞:“孩子跟媽媽總是一個樣的嘛”!

    沒有這句臺詞就沒有後面找鯰魚的劇情。

    如果說蝦、金魚、螃蟹提供的資訊都只是片面(大眼睛白肚皮四條腿都是青蛙的特徵),那麼小烏龜提供的資訊就是誤導。孩子不一定像媽媽。

    就是這樣的一次誤導讓小蝌蚪遭遇了鯰魚危機,差點就被鯰魚教訓。當然,造成誤導的原因並不是小烏龜使壞,而是因為小烏龜同樣也是幼稚的孩子。

    但是因為後來鯰魚的出場,小烏龜的形象就這麼被矮化了。在開頭就被告知蝌蚪的媽媽是青蛙的觀眾們明白了:雖然大家說的都不全,但尤其不能聽小烏龜的。蝦公公金魚螃蟹好歹還知道青蛙媽媽長什麼樣,小烏龜純屬胡謅,不值得信賴。

    6

    原著沒有鯰魚的存在,但電影有,而且鯰魚成為了電影的高潮。

    午睡的鯰魚霸佔著河底,被小蝌蚪殷切呼喚後不但不幫忙反而大發雷霆,若不是青蛙媽媽及時趕到,小蝌蚪必然要被這個反派鯰魚教訓一通。好在青蛙媽媽頗有威嚴,一出場就嚇退了鯰魚。反派退散,母子團圓,可喜可賀。

    這裡要講的東西很明顯了:

    長得像的不一定跟你一條心,反而可能是你的大敵。但別怕,青蛙媽媽最厲害。

    7

    在一番系列的改變下,全劇出現了與原作最大的差異。

    在原著中,是小蝌蚪一步步搜尋資訊,整合資訊,最終找到了青蛙媽媽。

    在電影中,小蝌蚪不懂得處理資訊,缺乏記性(螃蟹都說了你媽四條腿你還去找鯰魚是不是傻),差點惹禍。多虧青蛙媽媽及時出現,找到並保護了小蝌蚪,讓小蝌蚪長成了青蛙。

    於是觀眾們又知道了:

    1 小蝌蚪一開始不該亂跑,讓媽媽找不到。

    2 但是青蛙媽媽畢竟是媽媽,媽媽會奮力地找到、守護小蝌蚪。小蝌蚪只有跟著媽媽才能幸福快樂有蟲吃。

    8

    在原著中,小蝌蚪一開始並不相信青蛙是媽媽,並提出了“奇怪!奇怪!為什麼我們長得跟您不一樣呢?”的質疑。青蛙只好解釋蝌蚪的生長髮育過程,蝌蚪才滿意地宣佈找到了媽媽。

    在電影中,小蝌蚪也不理解為什麼青蛙媽媽跟自己長得不一樣。但是青蛙媽媽只是含混地說了一句“好寶寶,乖寶寶,你們長大就像媽媽了”就哄得小蝌蚪們興高采烈。“媽媽,媽媽,好媽媽,媽媽給我們找到了!”

    如此大家便可以發現電影傳達的資訊:蝌蚪是愚昧的,青蛙是英明的。蝌蚪不需要懂那麼多,只要跟著青蛙就好了。

    將以上資訊總結一下就是:

    蝌蚪成群不知方向,只有親蝦蟹,遠魚龜,最主要的是堅定青蛙媽媽領導地位,只認這一個媽,只信這一個媽,同時不輕舉妄動,更不念著水塘外的陸地,才有好日子過。

    或許看到這裡的讀者會覺得答主是過分解讀,搞陰謀論譁眾取寵。但答主自認為並沒有將電影中所有疑似有隱含意味的材料加以解讀。電影中仍有一些細節如同在眼角餘光處蠢蠢欲動的東西一樣,明明可以無視,但是一想到總覺得有些不安。比如:

    1 雞媽媽是黑色的羽毛,為什麼生出的兩個孩子一黑一黃?

    2 金魚媽媽是赤鱗。為什麼生出的三個孩子兩黑一紅?

    3 小蝌蚪初見小雞時,旁白是這樣的:

    “嘰嘰嘰,嘰嘰嘰,岸上來了兩隻小雞。你們說,誰是哥哥,誰是弟弟?”

    這個發問有什麼用?

    作為非動畫從業者,答主不能理解這些有些無理的細節的作用和含義。只能將它們留給讀者思考或考察——當然如果答案特別顯而易見還希望有人能告訴答主。

  • 3 # 中華科技要崛起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記得是以前的課文 當時覺得很意思,表面上小蝌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青蛙從卵成蛙的真個過程,整個故事生動形象。

    如今在社會上打拼多年,再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就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解讀。(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能耳熟能詳,在這就不講故事了)

    1.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問題的方法和側重點不同。

    2.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別人的說的可以借鑑,但不能全信。

    3.看實物要儘可能的全面瞭解,才能得到更準確的資訊。

  • 4 # 銀子S

    在尋找親人途中遇到困難不屈服,堅持向前走,那怕是一波三折,在尋找過程中,看清自己身體的變化,認識到自己的成長。

    小蝌蚪找媽媽是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這部動畫片從畫風到配樂到節奏都是很中國風元素。取材於經典魚蝦形象齊白石的畫作,使得畫面格外的生動形象。

  • 5 # 環保碳竹器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之所以能夠存續這麼多年,起初我覺得那只是許多孩子們特別喜歡的童話故事而已,生動活潑的文字配以充滿童趣的插圖,別人我不知道,即使是已近不惑之年的我也仍能回憶出課文中的片段!實際上,真正理解蝌蚪和蝌蚪媽媽的本能親情卻是來自與動物世界的介紹,那是非洲大草原裡發生的故事,旱季來臨,稍淺點的池塘快要乾涸,而蝌蚪們離長出四肢尚有些時日,太Sunny越來越毒辣,密密麻麻的小蝌蚪們危在旦夕。焦急的蝌蚪媽媽只能用自己那雙看似柔軟但卻十分堅強的雙腿推開一條長達幾米的生命通道!往往通道打通之時,也就是蝌蚪媽媽涸斃之日,母愛是本能也是天性,存在於萬物生靈!小蝌蚪為啥那麼執著的找媽媽?因為天性裡,母愛絕對意味著安全和生命!

  • 6 # 創客小分隊

    小蝌蚪們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青蛙,我們平時做事情遇到了困難就退縮,看待問題和小蝌蚪一樣只看到了一面! 這個故事教育我們要全面的看問題做事。小蝌蚪們們堅強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這個故事使我們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 7 # 鳴之道

    相信《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故事很多小孩,甚至大人都看過、聽過,為什麼呢?因為一篇故事能讓人從中汲取到人生道理!眾所周知故事有大有小,但故事的本質是一個載體,是一個或多個道理的載體。

    就像《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一樣,表面上只是描述小蝌蚪們尋找媽媽的過程,但只要我們仔細思考的話就可以從中悟到很多道理。

    1.小蝌蚪們在尋找媽媽的途中多次錯認其它動物是自己的媽媽,也是它們的指點才讓小蝌蚪們找到了媽媽:我們在這裡可以想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人很重要,假如小蝌蚪們遇到的都是想吃掉他們的動物,或許他們就在找到媽媽之前就被吃了,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一個對的人可以讓他少"掉坑",少走彎路。

    2.小蝌蚪找到媽媽後沒有完全放鬆下來,隨即幫媽媽抓蟲子,這之中表現了小蝌蚪們在長徒拔涉中、碰壁中,心性得到了極大的成長,思維也同樣是,這也可以用一句我們常對小孩說的一句來說:長大了。所以大家總是說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也是有道理的。

    2.一句話說的好:一千個人中就有一千個哈莫雷特,每個都在這個世界中都是不同的,只要長思考使頭腦變靈活你或許就能成為他人生活中的哈莫雷特。生活中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也是孩子生活中的模範。

  • 8 # 生活亂如麻

    告訴我們做事要執著追求,不要氣餒。更不能只看眼前,當你變得成熟了強大了,做事就不會這個費勁了!只有十分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 9 # 自由老爹66

    您好,我是自由老爹。小蝌蚪找媽兒童故事說明的道理:當遇到難題自己不能解決時,應當像小蝌蚪一樣,虛心、有禮貌地向別人請教;說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告訴人們接到訊息本身也要判斷,要有自己的判斷力;看問題要全面,不要只看區域性,要學會去全面的瞭解問題;告訴人們要互相幫助,有助於人與人的和諧相處。

  • 10 # 木木水格

    該故事表面上主要講述小蝌蚪從卵中孵化後,看到別人都有媽媽陪伴,也想去找自己的媽媽,找了水裡的很多生物都說不是它們的媽媽,它們向水裡的生物詢問自己的媽媽是誰,結果大家都只描述了青蛙媽媽的區域性特徵,沒有把綜合特徵告訴小蝌蚪,所以讓小蝌蚪產生了迷惑。同樣,小蝌蚪媽媽回來看自己的寶寶不見了非常著急,到處尋找自己的寶寶,歷盡艱辛和曲折終於母子相見,小蝌蚪懷疑青蛙不是自己的媽媽,說媽媽和自己長得一點也不像。在聽青蛙媽媽的一番解釋後,最終母子相認。

    透過這則小故事讓我們明白了小蝌蚪小時候和長大的樣子不一樣,也讓她感受到小蝌蚪渴望找到媽媽,青蛙渴望找孩子的親情。我還告訴了她,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慢慢地長大,慢慢獨立,很多事情只有親自實踐和嘗試才能知道真實的情況,希望她以後也能像小蝌蚪一樣自立,慢慢變得勇敢起來。

    同時也告訴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不能被一兩次的失敗而放棄自己的目標,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會發生許多的變化,包括思想上,認知上以及生理上,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改變和別人的改變。另一方面也說明在成長的道路上所有給你幫助的老師或朋友,他們只能幫你一部分的忙,要想取得成功達到目的,要靠自己不斷的努力與探索。

  • 11 # 雨落長安城

    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這片文章是小學課本里學到的,給我的啟發是,一個人的成長之路,大多是坎坷的,在成功的道路上,從失望到燃起希望,再從希望跌回失望,無數次的失望,並不會打倒一個有目標有夢想的人,正因為無數次得希望,我們內心的不拋棄、不放棄,最終實現自己成功的夢想。

  • 12 # 阿峰談歷史

    《小蝌蚪找媽媽》這一故事是講述了一群小蝌蚪出生後,看到小鴨子跟在媽媽後面游泳,就

    想著去找自己的媽媽,在途中它們問了許多小動物,厲盡艱辛,當小蝌蚪看到青蛙,懷疑青蛙不是自己的媽媽,青蛙媽媽解釋後,最終母子相認。它們一天一天長大,慢慢地長成了青

    蛙,最後它們找到了媽媽,跟著它媽媽天天抓害蟲。故事情節起伏有致,也讓我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

    1、看事物要全面,不能因為其中一個特徵符合,就輕易下定論肯定或者否定全部。一定要學會客觀理智的分析,收集好所有的資訊再做判斷。

    2、在尋找途中遇到困難不屈服,堅持向前,在尋找過程中,看到自己身體的變化,認識到自己的成長。

    3、做任何事一定要堅持,時間總會證明一切。

  • 13 # 大山明月

    生活給我們開了很大的玩笑,人生出來是人,豬生出來是豬,牛生出來是牛,為什麼青蛙生出來後連腿都沒有,還有尾巴!!!給了我們美妙的夢想,將來做只厲害的青蛙,過程卻堅難無比,我們要實現夢想,只能一步步去成長,成長到最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才是那隻最厲害的!!!

  • 14 # 崖邊一顆柏

    從小就聽媽媽講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今天我也給自己的女兒講了這個故事。

    透過這個故事我想到了教女兒的點滴。女兒今年三歲,已經開始模糊的辨別真假和對錯,從寶寶出生到長大,寶貝對很多事情都好奇,都會嘗試著去做,可是她在做的過程中,父母不加引導就會使她出現錯誤的理解。

    寶寶喜歡穿著鞋子踩沙發,大人覺得是自己孩子不髒就沒有去阻止她,反而不當回事,在正常不過了。姥姥覺得沒關係,爺爺覺得沒關係,爸爸覺得沒關係,媽媽也覺得沒關係,寶寶也覺得就應該這樣。逐漸成了習慣。

    有一天去到酒店,一位經理客氣的說:寶寶穿著鞋踩沙發會弄髒,這樣是不對的,沙發髒了就不漂亮了,以後別的叔叔阿姨就不能坐了。這是寶寶抬頭看著經理阿姨,心裡一定在不安,原來這樣不對。以後寶寶真的就不穿鞋踩沙發了。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一開始小蝌蚪不知道誰是媽媽,所有的小動物都告訴小蝌蚪自己不是媽媽,而它的媽媽是一隻。因為那些小動物的正確引導,最終小蝌蚪能順利的正確的找到媽媽。假如有一隻小魚告訴小蝌蚪自己就是媽媽,那小蝌蚪就會認為小魚就是自己的媽媽。

    一開始我們就應該從本質上認清對與錯,才不會出現錯誤的結果。

  • 15 # 勇者學步

    現在看到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有幾點:

    1.做事情要有目標,借用雷總的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2.有了目標之後,我們要都行動,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空談

    3.要有堅持的毅力,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積極的去面對

    4.在不斷向目標努力奮鬥的過程中,我們不知不覺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甚至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都源於我們自己不斷堅持努力奮鬥,向目標前進。

  • 16 # 老毛寫故事

    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現如今早就被演繹成了另一個版本。小蝌蚪說:媽媽,我終於找到你了。媽媽說:作業寫完了嗎?小蝌蚪轉身遊走了:你不是我們的媽媽

    多麼諷刺的“小蝌蚪找媽媽”。沉重的教育負擔讓孩子慈祥可親的老母親,早已變成了恐怖的狼外婆。

    我們誰能免俗?人家買了學區房,你坐的住嗎?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好?我們哪裡是不愛孩子,只是在生活的重壓之下無奈之舉罷了。

    都在喊著教育改革,幾十年過去了,改的面目全非,越改越亂。一直有個說法是:高考不好我承認,難道你有更好的辦法嗎?

    多麼理直氣壯,高考亂象叢生,就是這個社會的縮影。一個大國不能下氣力整治,再高速的發展也要跌跟頭。

    我們現在還能調侃小蝌蚪找媽媽,未來,我們的小蝌蚪

    成了媽媽,又能調侃誰。

  • 17 # 邊聊邊看

    故事告訴我們認識事物必然要經歷複雜的過程。

    只有認真調查才能瞭解事物的來龍去脈;

    只有全方位審視才能看清事物的框架概貌。

    淺嘗輒止看不到事物的本質;

    浮在表面難以發現深層次的問題。

    從“地心”說到“相對時空”論經歷了多麼漫長的探索和研究,表明了同樣的道理。

    故事也警示我們,你看到的聽到的不一定是真相,這就是各個時代各個領域都有騙子的原因。

  • 18 # 石頭吧

    告訴我們小蝌蚪怎樣一步步變成青蛙的。青蛙如此,人也一樣,人也會一步步成長起來的,人由原來的什麼也不知道,對什麼都好奇,到變得知識豐富起來,變得成熟起來。

    還告訴我們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好青蛙。

  • 19 # 花字眉

    從開始學那篇課文到昨天,我只覺得那是啟發幼兒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等的一篇童話故事。現在我覺得那是一個人從小到大的蛻變過程。有目標,鍥而不捨,最終收穫了自己想要的。

  • 20 # 東郭談西遊

    有點愚公移山的精神,放棄最容易,堅持卻很難。我們平常遇到事就退縮,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任何事只要堅持,持之以恆,一定會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暗戀的人,最後暗戀的結果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