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印跡
-
2 # 風陵流度
炎帝和黃帝都是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時期發展出來的部落。
這兩個部落的首領被稱作炎帝和黃帝。炎帝部落一共九任首領,都稱炎帝。黃帝部落一共十一任首領,都稱黃帝。
最有名的炎帝首領是嘗百草的神農,最有名的黃帝首領是打敗末代炎帝的軒轅。
▲中國神族譜系圖
炎帝部落▲炎帝
在最早的時候,炎帝和黃帝兩個部落的首領都是少典娶了有蟜氏後生下的孩子。後來,這兩個孩子都成材了,又各自建立了自己的部落,併成為部落首領。
《國語·晉語》:
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炎帝部落的壯大比黃帝部落要早,一共傳了九任。炎帝部落的第一任首領學會了用火,以火德王,所以被稱為炎帝,後續的八位首領也延續了炎帝的稱號。
炎帝部落中就有現在我們熟知的嘗百草的神農氏,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神話人物。
炎帝部落中最有名的就是第一任學會用火的炎帝和嘗百草的神農氏。
黃帝部落▲黃帝
黃帝部落的第一任首領和炎帝部落的第一任首領是兄弟關係。黃帝部落一共有十一任首領,最出名的就是最後一任首領軒轅黃帝了。
在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時期,學會用火、知道刀耕火種、知道用草藥治病,已經是對社會生產力提升的巨大貢獻。
一直到原始社會末期,炎帝部落衰敗的時候,黃帝部落才真正的強大起來。
這個時候,社會開始逐漸向奴隸社會轉變,炎帝部落那種鬆散的部落聯盟已經很難再和一隻腳已經誇入奴隸社會的黃帝部落抗衡。
最終,這兩個部落之間爆發了兼併戰爭,結果是炎帝部落潰敗。
後來,炎帝部落聯盟下的蚩尤部落開始武裝反抗黃帝部落的統治。黃帝部落打不過蚩尤部落,只能再把炎帝抬出來,委任一個虛職,借炎帝的威望鎮壓原來炎帝部落聯盟下的各個部落。
到顓頊帝的時候,炎帝部落的最後反抗爆發了一次,就是共工和顓頊帝爭奪統治權,最後共工被顓頊帝打敗,流放到不周山死亡。
至此,炎帝部落徹底失去自衛反抗能力,最終也徹底融入了黃帝部落。
綜述炎帝和黃帝部落是父系社會早期由兩兄弟在同時期建立起來的兩個不同的部落。
在發展過程中,炎帝部落的興盛比較早,幾乎佔據了整個石器時代。
在石器時代的末期、奴隸社會的早期,黃帝部落逐漸發展壯大,並且最終兼併了炎帝部落。
我們現在所說的黃帝,往往是特指軒轅黃帝,而不是和神農氏同時期的那位黃帝。
我們現在所說的炎帝,往往特製神農氏,而不是最後一任炎帝。
中國早期的神話故事脈絡,其實就是炎帝部落歷經九任首領從發展到衰亡的歷史程序。中國晚期的神話故事脈絡,其實就是黃帝部落從最後一任軒轅黃帝開始一直到夏啟正式建立奴隸制國家的歷史程序。
-
3 # 成功始於勤奮9
炎帝神農是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之一,在中國歷史上炎帝神農是醫藥和農業的發明者,從字面上看,感覺神農氏有點神仙的意思,但是神農氏對於學醫的人來說,可能就更熟悉一點,炎帝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深入人心,尤其是學中醫的,更是經常跟“神農氏”打交道,平常人更多是從關於炎帝神農的電視劇中瞭解神農,歷史上真是的炎帝神農大家並不是很瞭解。下面就隨奇聞網去看看:揭秘遠古歷史上真實炎帝神農是個怎樣的人?炎帝神農是哪裡人?炎帝神農怎麼死的?
炎帝神農介紹
中文名:神農
別 名:一說即炎帝,神農氏,烈山氏
民 族:華夏族
出生地:今陝西省寶雞市
出生日期:公元前3245年古歷四月二十六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3080年
職 業:部落首領
主要成就:剷草興鋤 遍嘗百草 教人醫療與農耕
地 位:三皇五帝之一
在位時間:約公元前3220年~公元前3080年
炎帝神農介紹
炎帝,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農氏族始祖。炎帝始生地在厲山,軒轅氏族始祖黃帝始生地在姬水,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有定論。炎帝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他一生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豐食足衣;為了讓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嚐遍了各種藥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
他又作樂器,讓百姓懂得禮儀,為後世所稱道。據《史記》等古籍追記,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為有嬌氏女,名曰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長於姜水,故有‘姜’姓之稱。據《綱鑑》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於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慧自貴於人,而天下共尊之。”為人們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炎帝神農是哪裡人
炎帝,一種對首領的稱呼,源於上古時期的姜氏部落。一般來說炎帝指的是第一人首領神農氏。在《國語 • 晉語》中有記載,炎帝統治的姜氏部落生活在現如今的陝西等地因此,炎帝的出生地應該也是在陝西,並且靠近黃河水系。姜氏部落出生在陝西是最早的記載,因為農業、政治等因素有時也會前往其他地方。據此可以推測,前幾任炎帝出生在北方,後幾任很有可能在南方出生。首領如何對一個部落是什麼重要的,因此炎帝出生對華夏文明的發展的作用顯而易見。
炎帝神農故里
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但後又遷徙到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等地,故全國有六處炎帝故里。陝西寶雞、河南商丘柘城、湖北隨州、湖南炎陵縣以及會同縣、山西高平均被視為炎帝故里。
炎帝神農的故里
在寶雞渭水流域,有寄居、生活著一支以農耕生產為主的氏族——姜炎族。其首領炎帝,號神農氏,為開創中華文明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為中華民族的始興和統一奠定了基礎。雖然歲月的風蝕使遺留在這裡的炎帝蹤跡一部分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有一些歷史足跡和傳說至今留存。
神農氏和炎帝到底是不是一個人?
神農氏是一個氏族,也可以指代這個氏族的首領。炎帝是這個氏族的最後一個首領。應該說炎帝屬於諸多神農之一。遠古人們還沒有名字,上下很多代人可能都叫同一個稱呼。就像後來歐洲動不動用多少世來區分同名的祖先和子孫一樣。因此神農泛指從嘗百草的第一個神農到神農炎帝的最後一個神農,前後已經差了很多代了。中國古代給人取名,是從黃帝取代炎帝開始的。
炎帝和神農氏是同一個人嗎?
這種祖孫很多代用一個名字還有類似的,如古代說彭祖八百歲。清人孔廣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之句時說:“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彭姓諸國:大彭、豕韋、諸稽。大彭歷事虞夏,於商為伯,武丁之世滅之,故曰彭祖八百歲,謂彭國八百年而亡,非實籛不死也。”
炎帝神農的誕辰
農曆四月二十六日是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誕辰,每年的這一天神農架都會在神農壇舉辦隆重的民間祭祀活動,追憶炎帝始祖功績。今年的祭祀活動,湖北神農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化“神農文化”旅遊產品,打造“二十四節氣園特色小食廟會”,推出“神農文化藏古今,百花爭豔迎客來”特色旅遊線路,在傳承民間祭祀活動精神的同時,緊扣時代主題,努力為神農架“文化旅遊”譜寫新篇章。
炎帝神農的姓氏
炎帝,姜姓,中國上古時代姜姓部落的首領。據《史記》等記載,炎帝神農氏,父曰少典,母為女登,少典正妃。一天,其母遊華山之陽,夢見太陽落在自己的懷裡,有神農首感,於尚羊( 即烈山,今湖北隨縣) 一石室生下炎帝 , 取名石年。相傳炎帝神農,人身牛首 , 三天能講話 ,五天能走路 , 七天生齊了牙 ,三歲知稼穡。炎帝成長於姜水流域 ( 今陝西姜水 ) 。長成後 ,身高八尺七寸 ,龍顏大唇。由於他功績顯赫,亦尊為人皇,因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炎帝在位120年,傳七代世襲神農之號,計380年。
炎帝神農的姓氏
炎帝發明農業後 , 結束了遊牧生活 , 在中原開始了半定居半遷徙的農業生活。炎帝遷徙的路線 , 是順渭水東下至黃河中下游以南的江漢平原。這裡氣候溫和,最適於原始農業的發展。炎帝神農以農耕為主 , 最早形成定居的部落集團。相傳 , 炎帝神農氏管轄的足跡南到交趾 ( 今嶺南一帶 ), 北到幽都 ( 今河北北部 ), 東到暘谷 ( 今山東西部 ), 西到三危 ( 今甘肅敦煌一帶 ) 。晚年 , 炎帝來南方巡視 , 瞭解民情 , 一路南下到湖南境內。南下途中 , 炎帝氏族將先進的農耕技術廣泛傳播 , 開創了黃河、長江流域的農耕文明 , 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 , 為發展社會生產力 , 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炎帝神農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
炎帝是繼女媧之後的又一個天下個共主,有著很大的權力與威望,同時人們對他有的除了來自於他權勢的仰望之外,還有尊重。要知道作為一個帝王,要讓天下的百姓怕你畏懼你很容易,但是要讓天下百姓能夠發自內心的尊重你是很難得的。首先炎帝有著仁慈,心懷天下,體察入微的性格。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天下之主,是很少有機會要外面的世界去體察民情的,他們所知道的事情都是由於下面的大臣所上報上來的。
炎帝神農的性格
但是炎帝卻不是這樣,在他還是民間的一個部落首領的時候他為了能夠更好的瞭解民情,總是親自到民間去檢視民生。看到了一些問題,馬上就加以改進。真正的做到體察入微,心懷天下。其次就是炎帝有著暴虐的性格。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關於炎帝的性格中一個,不過這個暴虐並不是指他對待天下百姓暴虐而是指他戰爭中的暴虐的性格,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總不至於在打仗的時候,你還要溫柔以對吧。
最後就是關於炎帝有著博愛寬容的性格了。很多人都知道農業生產中的許多的古代農耕用具都是由炎帝所發明了之後教授給人類的,而且他還發明瞭醫術,使得天下人免收病痛之苦。可以說炎帝性格無一不是以天下為主,除此之外炎帝還有著很多的性格,如善良,仁慈等,這些性格都值得後世的人們所學習。
炎帝神農活了多少歲
因為炎帝這一人物具有神話色彩,因此很有可能不存在,是人們虛構的人物。關於炎帝的故事有很多,史書關於他也有不少記載,但是對他的出生和死亡時間並沒有確切的記錄。因此,要確切計算炎帝活了多少歲是很難計算的。因為炎帝這一人物在很多書中帶有神話色彩,因此部分史書上有人記載他活了特別久,按照當今的時間計算方法,大約是五、六百年。
炎帝神農活了多少歲
當然,這是很不靠譜的,因為整個姜氏部落的歷史也只有五百三十年,據此可以分析,也許是現在和上古時期的時間計算方法不同,才導致了時間上的差異。也有可能是炎帝這一人物完全是虛構出來的,為了襯托他的神秘,書的作者刻意誇張描寫。又或許作者寫的炎帝指得是整個炎帝部落發展的所有首領,炎帝一般指的是榆罔,但也是姜氏部落首領的稱呼。
還有部分史書記載炎帝生於公元前6548,死於公元前6429年,根據這部分的記載,炎帝活了181歲。綜上所述,炎帝活了多少歲實在是一個迷。如果將炎帝當成炎帝榆罔來看的話,那麼炎帝就是活了181歲。如果將炎帝當成姜氏部落所有首領,那麼炎帝就活了差不多五百三十歲。
炎帝神農的死因
傳說炎帝神農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母親在夢中感受到龍的氣,懷孕後生下了他。據說他長著人的身軀,卻有牛的腦袋,出生後3天就會說話,5天就會走路,7天就長出了牙齒,長大後,他身材高大,將近3米。後來他向一位神仙請教醫術,得到一本書。讀了這本書後,他就理解了人得病的原因。於是,他派人到各地去採集藥材,然後親自品嚐是否有毒,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甚至一天就嘗70多種。就這樣,他總共配製了365種藥,能治400多種病。據說他就是因此而中毒死去的。傳說他還發明瞭蠟燭,後來就被人們尊為照明之神。
炎帝神農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真實存在是可以肯定的,但由於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具體年代和具體事蹟有待考證。因為在炎黃時代並未有完整文字,故多為口耳相傳之傳說。而有關炎帝的傳說也有不少。但亦有古籍用神話般的形式提及到炎帝的一些事情。《易經‧繫辭》「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歷史上的炎帝神農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至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太平御覽》引《周書》「神農耕而作陶」。《史記‧補三皇本紀》「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藥」。《世本》「神農和藥濟人」。《淮南子》「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
4 # 鹹魚讀史
炎帝,烈山氏,又稱赤帝,華夏始祖之一,傳說中五天帝之一,與黃帝並稱為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首領。
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炎帝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闢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絃琴,以樂百姓。另有八世炎帝之說,一世、二世炎帝均生活於寶雞,並輻射至兩湖(湖南、湖北),八世炎帝生活於湖南炎陵縣。
相傳炎帝發明耒耜,嚐遍百草,發明醫藥,因此號神農氏。他還發明陶器,開闢集市,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漢族)。因此形成了炎黃子孫。另外,神農之所以被稱為炎帝,其後裔被稱為“烈山氏”,都反映了原始農業和火有著密切的關係。
炎帝是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和黃帝共稱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傳說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其部落最早居住於今陝西岐山東部。他制耒耜,種五穀,開闢市場,治麻為布,作五絃琴,削木為弓,製作陶器等,對中國早期農業的發展和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還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為三十日,11月為冬至。
華人自稱是“炎黃子孫”,“黃”是指黃帝,而“炎”就是指神農。他和黃帝一樣,不但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一位英雄和領袖,而且還是道教神話中的重要人物。
神農是伏羲(華人的始祖之一)之後的皇帝,被稱為炎帝。他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在中國各地旅行,採集各種植物,從中發現可以治病的草藥,並把有毒的挑選出來告訴人們,對中國的醫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傳說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母親在夢中感受到龍的氣,懷孕後生下了他。據說他長著人的身軀,卻有牛的腦袋,出生後3天就會說話,5天就會走路,7天就長出了牙齒,長大後,他身材高大,將近3米。後來他向一位神仙請教醫術,得到一本書。讀了這本書後,他就理解了人得病的原因。於是,他派人到各地去採集藥材,然後親自品嚐是否有毒,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甚至一天就嘗70多種。就這樣,他總共配製了365種藥,能治400多種病。據說他就是因此而中毒死去的。傳說他還發明瞭蠟燭,後來就被人們尊為照明之神。
-
5 # 記憶中的歷史
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炎帝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闢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絃琴,以樂百姓。另有八世炎帝之說,一世、二世炎帝均生活於寶雞,並輻射至兩湖(湖南、湖北),八世炎帝生活於湖南炎陵縣。
相傳炎帝發明耒耜,嚐遍百草,發明醫藥,因此號神農氏。他還發明陶器,開闢集市,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漢族)。因此形成了炎黃子孫。另外,神農之所以被稱為炎帝,其後裔被稱為“烈山氏”,都反映了原始農業和火有著密切的關係。
炎帝是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和黃帝共稱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傳說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其部落最早居住於今陝西岐山東部。他制耒耜,種五穀,開闢市場,治麻為布,作五絃琴,削木為弓,製作陶器等,對中國早期農業的發展和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還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為三十日,11月為冬至。
華人自稱是“炎黃子孫”,“黃”是指黃帝,而“炎”就是指神農。他和黃帝一樣,不但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一位英雄和領袖,而且還是道教神話中的重要人物。
傳說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母親在夢中感受到龍的氣,懷孕後生下了他。據說他長著人的身軀,卻有牛的腦袋,出生後3天就會說話,5天就會走路,7天就長出了牙齒,長大後,他身材高大,將近3米。後來他向一位神仙請教醫術,得到一本書。讀了這本書後,他就理解了人得病的原因。於是,他派人到各地去採集藥材,然後親自品嚐是否有毒,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甚至一天就嘗70多種。就這樣,他總共配製了365種藥,能治400多種病。據說他就是因此而中毒死去的。傳說他還發明瞭蠟燭,後來就被人們尊為照明之神。
-
6 # 淡忘憶
導語:炎帝是公元前幾年的人啊?他到底是吃斷腸草死的還是跟黃帝打仗戰敗死的?
炎帝,湖北人,生於距今大約5500-6000年左右,傳說大約活了大約500歲,也就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雖和黃帝打過一仗,但分出勝負後兩人很快和好結盟,共同為發展華夏而努力。炎帝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闢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絃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製作陶器,改善生活。為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遍嘗百草以入藥,最終誤食斷腸草而逝!
遠古的華夏,神聖的傳說提到遠古,您會想到些什麼?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倉頡造字......
一個個遠古的傳說,一個個遠古的謎,一個民族的傳承,一方水土的根本。
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是黎明百姓!
這個民族,就在這些傳說中巍然崛起,屹立5000年而不倒。我們為此驕傲!
炎帝的生平這些神聖的傳說內,炎黃是靈魂!
現在我們只聊聊炎帝。
上面就已經說過,炎帝是湖北人,距今大約5500年。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後成為姜姓部落首領。也有人說有八世炎帝,共活500年,如轉世活佛。
傳說之一:聯黃帝共擊蚩尤
炎帝和黃帝同為中原地區部落首領,與附近部落(今山東一帶)蚩尤族時有爭執,蚩尤族部壯大以後,準備西進,先吞併炎帝部落,再吞併黃帝部落。
蚩尤族天生戰神,生猛剽悍,勇敢善戰,並且善於製作兵器。依據這些條件,他們正面突破了炎帝部落,佔領了“九州”。
炎帝向黃帝求援。黃帝深感唇亡齒寒,決定出後共拒蚩尤。
這樣就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涿鹿之”,典型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
炎黃依據佔有上游的有利條件,先放水衝了蚩尤的81寨。戰爭開始時連天傾盆大雨,黃帝九戰而九敗。然而幾天後天氣放晴,炎帝黃帝決定向蚩尤發動反擊。這時老天幫忙(畢竟這天是女媧補的),突然狂風大作,塵沙漫天。炎、黃帝乘蚩尤族部眾迷亂之際,以指南車指示方向,終於一舉擊敗敵人,並在冀州之野(今河北地區)擒殺蚩尤!
傳說之二:炎黃對決
打敗蚩尤後,天無二日,炎、黃決定一決雌雄。
為了領導權和土地,炎帝主動向黃帝發起了戰爭,是謂“阪泉之戰”。此戰,炎帝戰敗,歸順了黃帝。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合併,建立華夏族,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
傳說之三:炎帝傑出貢獻
據《綱鑑》等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不岔爭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於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莫不從其化。”《越絕書》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務利之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慧自貴於人,而天下共尊之。“
合併為華夏族後,炎帝遍嘗百草,專心治民。後成鉅著《神農本草經》。傳說他一天之內嘗藥17種,但也最終因嘗服”斷腸草“而不治。
結論:我華夏的上古先民,他們崛起於叢林之中,發展於兩河流域,智慧善良、勤勞勇敢。在勞動、發展的過程中最終綻出燦爛的中華文明。他們不僅是一個傳說,更是一個傳奇!炎帝,作為這個傳奇的先驅,更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我們深深以我們為”炎黃子孫“而自豪! -
7 # 老晨說L
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於姜水之岸。
《劍經》上說的則是黃帝鑄鼎以疾崩葬橋山,意指為鑄鼎時生病而死。但後面又說,五百年以後,山崩,墓內空空無屍,只存有黃帝的寶劍和赤靴。 其實,這些記載並不能說出黃帝陵的真實情況。
當一個人老化時,他的骨頭會變得像稻草一樣又幹又脆(即現代的骨質疏鬆症),他的肉鬆軟下陷,而且胸腔中有許多空氣(即現代的肺氣腫),胃部常感疼痛(即慢性消化不良),心臟常感不適(即心絞痛或慢性心律不齊中的搏動),頸背與肩部頂端常會攣縮,身體時感發熱(通常是泌尿道感染造成),骨頭乾枯無肉(肌肉質量減少),眼睛鼓出且鬆軟易陷。
當肝臟的脈動可被看見(右心衰竭),但眼睛卻無法分辨細縫時(白內障),死亡即將降臨。當一個人無法再戰勝疾病時,壽命的極限就可預期了。 所以我認為黃帝是自然死亡的。
-
8 # 史海探密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呂氏春秋·古樂》:“昔古 朱襄氏 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 士達 作為五絃瑟,以來陰風,以定群生。” 高誘 注:“ 朱襄氏 ,古天子 炎帝 之別號。”
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農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傳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首任帝、神農,在位執政虛記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733年)。
炎帝和黃帝曾有姻親關係,為神農之後。據載,“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部落在黃河中下游流域發展,而當時在今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居住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有說獨苗族),雙方因部落發展而發生長期衝突,炎帝不敵而退2019年河北省一帶。
據說因“炎帝欲侵淩諸侯”,後又與軒轅氏族姬姓之黃帝進行三次激烈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流傳記載下來的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稱為阪泉之戰。面對著統領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部落的強大對手,炎帝終告不敵,與之結盟並歸順之,黃帝代炎帝而為天子。
只是提到炎帝戰敗,並末提及炎帝被黃帝戰死。
炎帝神農氏,看到人們得病,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嚐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
-
9 # 一堂國學
華夏兒女,炎黃子孫。
“炎、黃”是指上古的兩大部落——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或特指其首領炎帝和黃帝。
從次序來看,炎帝先於黃帝。
01炎帝是誰?呂思勉在《中國通史》中說,“炎帝,又稱赤帝、烈山氏(連山氏),生於姜水之岸。相傳他牛頭人身,是以羊為圖騰的部落氏族首領。”
馮友蘭在《中外哲學讀本》中說“傳說中神農,即炎帝,是三皇五帝之一,是中國的太陽神”。
根據《尚書·洪範》“火曰炎上”的說法,“炎”是火光跳躍的意思。
而從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來看,“帝”本意是花蒂,開支散葉,代表傳承,借指上古的部落氏族首領。
《孔子家語》則說:
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由此可見,炎帝是一位與代表五行“火”的部落首領。
《禮記·月令》在介紹夏天時說:
“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夏天五行屬火,對應炎帝,崇拜火神祝融,部落圖騰為鳥(蟲羽)或者鳳凰。
考慮到黃帝部落的圖騰為“龍”,所以“龍鳳呈祥”這一成語與炎黃部落有關。
因為成書於春秋的《國語》認為,炎帝是少典的兒子,而且黃帝和炎帝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國語·晉語》
這是目前已知最早關於“炎帝”的資料。
《漢書·古今人表》則把炎帝和神農氏合二為一,列為上上聖人。
02炎帝是何時人?至於炎帝出生的時代,根據《漢書·律曆志》記載,炎帝是在太昊(又稱炮犧、虙犧、伏羲、宓羲氏)和共工之後,但共工“伯而不王”,並未稱帝,所以炎帝是太昊的繼任者。
易中天在《中華史》中也說,炎帝是伏羲的接班人,依據在清代吳乘權《綱鑑易知錄》:
“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木德)治天下。”傳說太昊伏羲“一畫開天”,創制八卦,發明文字,是中華人文始祖,透過其出生年代考證,可以推算出炎帝生活的時代。
美國易學專家應鼎成先生在《哲學與科學的易經伏羲歷和普通的世界文字》中有“伏羲其人歷易元6488年庚午馬歲”的論述。
根據《史記》等關於炎黃阪泉之戰的記載,可以確定炎帝與黃帝是有交集的,從黃帝也可以推斷炎帝的生活時代。
《竹書紀年》記載:“黃帝至禹,為三十世”。《皇極經世書》將“一世”確定為30年,30世就是900年,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夏朝起始時間定在了公元前2070年前後,照此上推,黃帝及與黃帝打仗的那位炎帝的生活年代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距今約5000年,而炎帝部落的產生時間要更早一些。
另外從涿鹿之戰的歷史記載來看,蚩尤是當時炎帝神農氏部落首領,蚩尤“宇於少昊”,說明其勢力範圍曾在山東境內,為大汶口文化或龍山文化時期。
從出土文物來看,此時人們已掌握了青銅冶煉鑄造技術(傳說蚩尤銅頭鐵額,可能是身穿盔甲,山東膠州三里河遺址中曾出土了兩件銅錐), 且農業、畜牧業發達,隨著經濟、文化、科技進步和人口的增多,大汶口文化的先民開始向西、向北發展,拓展新的生存空間,此時與中原地區的黃帝部落正面交鋒是很有可能的。
據研究得知,距今5000年前後,其部分居民已西遷進入河南中部,直接發生接觸的影響所及直達豫西、豫南、蘇南等地,如果涿鹿之戰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展開,那麼炎帝部落也至少是生活在5000年前後。
03炎帝是怎麼死的?民間傳說神農炎帝嘗百草,最後死於斷腸草,而《史記》等典籍則說炎帝和黃帝在阪泉打仗而戰敗,屬於炎帝神農氏部落的蚩尤在涿鹿之戰被擒殺。
為什麼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個人以為,從史學角度分析,炎帝或神農氏應該不止一位!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說:
“軒轅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蚩尤畫像石
按理說,炎帝“三皇”之一,但《史記》第一篇為《五帝本紀》,並沒有寫更早的《三皇本紀》,至於炎帝,則一會兒炎帝,一會兒神農氏,一會兒蚩尤,可見,對於三皇的事蹟,太史公司馬遷也是所知不詳。
根據太史公《五帝本紀》這段描述,我們可以至少得出三個結論:
第一,軒轅是取代神農氏(炎帝)而成為黃帝的,所以又稱軒轅黃帝或黃帝軒轅氏;
第二,軒轅與炎帝在阪泉大戰,三次(或多次)戰役後才取勝;
第三,炎帝神農氏最後一代首領叫蚩尤,蚩尤與軒轅在涿鹿大戰,結果被擒殺,從此,炎帝神農氏的盟主地位被軒轅黃帝取代了。
由此可見,炎帝或神農氏不止一位,而叫蚩尤的這位是被軒轅黃帝給擒殺的。
關於“斷腸草”的傳說,西漢之前的史書並沒有炎帝嘗百草,或者神農死於斷腸草的記載。
《史記》說“神農氏,始嘗百草”。《淮南子》有“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但都沒有說神農或者炎帝死於斷腸草。
至於“斷腸草”,《本草綱目》曾記載:
“斷腸草,人誤食其葉者死。”“斷腸草”並不是一種植物的學名,而是一組植物的通稱,名氣最大的當屬馬錢科鉤吻屬的鉤吻了。
而炎帝“姜”姓,甲骨文和金文的“姜”正是一支大羊突出了腹部的形象。
炎帝部落的圖騰除了牛、鳳鳥還有羊。
這樣,用新鮮羊血解毒“斷腸草”,就顯得有些戲劇性和玄幻了。
你覺得炎帝和神農氏是什麼關係呢?
-
10 # 龍眠山上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代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龍氏。共有九代,大約生活在距今6000年至5500年間的蠻荒時期。作為首領,炎帝帶領部族,拓荒墾地,東征西討,後聯合黃帝打敗蚩尤,炎黃據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后期,為部族消除疾苦,遍嘗百草,因誤吃斷腸草而死於非命。
炎帝身世
《帝王世紀》較詳細地記述了炎帝的誕生神話:“炎帝,神龍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於常羊,生炎帝。”
也就是說,炎帝母親姓姒,名女登,父親只知為少典部落的人,名誰不知。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炎帝是母氏社會末期的人,那時的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少典,是中國原始社會時期有蟜氏部落的首領。姜姓部落也是由蟜氏部落演化而來。所以炎帝的父親就被稱為少典了。
與此同時,因生黃帝號有熊,初封有熊國(河南鄭州附近),少典便被尊為有熊國君主。所以,大多史料都稱黃帝為有熊氏,古時女子稱姓,男子稱氏。稱黃帝為有熊氏,表明黃帝是有熊國少典的後裔,也表明原始社會已由母系社會進入了父系社會時期。傳說姜姓部落首領由於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姜姓部落同樣尊稱少典為國君,其活動範圍為黃河中下游,在姜水(今寶雞市)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遷移至曲阜。
生平戰事
炎帝帶領部落,為了生存,對外發生了不少的戰事,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涿鹿之戰和阪泉之戰。
涿鹿之戰。是距今約5000餘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縣一帶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它也是中國歷史上見於記載的最早的“戰爭”,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涿鹿之戰的結果,有力地奠定了炎黃集團據有廣大中原地區的基礎,並起到了進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族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並被逐步神化。涿鹿之戰為我們中華民族在發軔時期決定日後基本面貌的歷史性“戰爭”。
阪泉之戰。發生於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之間,透過這場戰爭,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歸服了黃帝,從而形成了炎黃部落聯盟,同時黃帝取代了炎帝在黃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因此,這場戰爭是華夏族形成的奠基之戰與關鍵之戰。
這場戰爭的原因既有爭奪領導權的因素,還有爭奪宜農土地的因素。原來,黃帝與炎帝原先居住的姬水、姜水一帶因黃河氾濫,逐漸不再適於畜牧業和農業生產,這樣黃帝就首先帶領部落開始東遷。據史學家考證,黃帝先是沿著北洛水南下,到達今陝西的大荔、朝邑一帶,之後又東渡黃河,順著中條山和太行山,向東北遷移,沿著桑乾河來到現今張家口市涿鹿一帶。
炎黃之意
炎帝是個什麼樣的人呢?相傳炎帝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現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創造了兩種翻土農具,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深受部落的愛戴,被他們尊為神人。
但是,神人也是人,有生就有死。炎帝為治群疾,遍嘗百草,因誤食斷腸草而喪命。炎帝“以姜水成”,死後葬於“長沙茶鄉之尾”即如今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
華人自稱是“炎黃子孫”,“炎”即炎帝,“黃”是指黃帝。他們既是中國上古時代的英雄和領袖,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始祖。
-
11 # 史說心知
炎帝在中原,以耕種為生,史稱神農氏;黃帝在丘陵,以狩獵為生,出於有熊氏。有熊氏先祖少典,源追伏羲女媧氏,實為東夷血統。神農氏居所穩定,食物充足,較為富庶;有熊氏追獵而生,朝不保夕,較為貧乏。
縱觀世界歷史,多是狩獵民族為追求安定富庶的生活而侵擾農耕民族。再加上狩獵民族多富於狡猾功伐性格,所以黃帝炎帝之爭便成了歷史的必然。
在古代,弱肉強食表現的更加明顯,黃帝戰勝炎帝更在情理之中。農耕文化很明顯先進於狩獵文化,黃帝部落雖勝,卻依然不免於被更加先進的炎帝部落同化,進一步把馬上文化發展成車馬文化,於是改稱軒轅氏。
從兩種文化的先進性對比而言,炎帝肯定是早於黃帝的。所以上古傳說中三皇中常有炎帝而沒有黃帝正是為此。
但是黃帝統一中原並非一勞永逸,內憂外患時刻存在著。一方面,更加野蠻的夷族蚩尤欲效仿黃帝北侵中原,但得到農耕經濟作為後盾的黃帝優勢更加明顯,打了一個漂亮的防守反擊仗。另一方面,被迫臣服的炎帝后人一直想擺脫野蠻的狩獵民族的統治,便有了後來黃帝之後顓頊與炎帝后裔共工之戰,雖然共工慘敗,但他們之間的爭鬥卻一直並未停止。
這可能跟炎帝之死有關——炎帝嘗毒草而死,應為事實,但他嘗百草並非自願,而是黃帝逼迫其尋找新的可以食用的糧食才是真相。
因為黃帝併吞量兩大部落之後,對食物的需求量增加,短時間內尋找更多的弱勢野生動物比較慢,而且不易儲存,所以他把視線定格在了植物身上。這個領域,炎帝無疑是個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
既然是專家,又怎麼會分不清有毒沒毒?唯一的答案那就是,他是被逼的!至於炎帝神物赭鞭,應該跟丐幫的打狗棒作用差不多,用來打草驚蛇的。
更重要的是,這也能解釋兩大世仇部落日後大戰的緣由——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我們如今被稱為炎黃子孫,實則是因為我們是這兩種文化融合之後的傳承者。
縱觀華夏曆史,各朝各代,失其一者,鮮有強盛,合為一者,無不是一代天驕:春秋如秦國穆王,如趙國武靈王,如齊桓公,如楚莊王,如晉文公;後世如漢唐明清。失其一者如春秋鄭國,如後世宋元。
農耕文化給了我們底蘊,狩獵文化給了我們血性,兩者缺一不可!
-
12 # 明記歷史
炎帝屬於上古之世時代的人。跟黃帝是一個時期的人。炎帝最早的記載比如“三皇五帝”之說,也都是起於周初。學界普遍認為炎帝更多詳細的記載在《三墳五典》之中,個人拙見,炎帝一族本身就代表著一個偉大的王朝與時代,又或者說炎帝一詞就象徵著,一個上古時高度發達帝國。其氏族的符號幾乎貫穿了,整個周之前的上古歷史。
神農為了讓部落人避免吃到有毒的植物親自嘗百草,曾多次身中劇毒好在都被茶解了毒,因誓言要嚐遍所有的草,最後在小北頂兩邊的百草窪因為誤食了斷腸草而亡
-
13 # 江湖依舊老了
首先說一下,炎帝並非一人,而是那個時期的炎帝,黃帝和炎帝作戰的時候是最後一個炎帝榆罔。故事大概是這樣的,炎帝榆罔和姬軒轅是同父異母之兄弟,榆罔成為炎帝之後,為了激勵兄弟姬軒轅,而將其父有熊氏部落交給其管理,從此有熊氏部落在姬軒轅的經營之下,日漸壯大,而且收編了很多部族,其中就包括造字倉頡的部落,開始與炎帝爭奪天下。
【圖:炎帝】
同時,炎帝家族另一支蚩尤部族(九黎)也開始壯大,吞併了很多部族,於是出現了三分天下之局,這種情況下,蚩尤分別打敗了炎帝和姬軒轅,於是,炎帝和姬軒轅聯手打敗了蚩尤。之後,姬軒轅又打敗了炎帝,開始稱作黃帝。
【圖:炎黃之戰】
再說炎帝因為帝位被黃帝奪走,所以就開始專心本草,遍嘗百草以入藥,最終誤食斷腸草而逝!
回覆列表
炎帝,烈山氏,又稱赤帝,華夏始祖之一,傳說中五天帝之一,與黃帝並稱為中華始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首領。
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於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內)。炎帝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闢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絃琴,以樂百姓。另有八世炎帝之說,一世、二世炎帝均生活於寶雞,並輻射至兩湖(湖南、湖北),八世炎帝生活於湖南炎陵縣。
相傳炎帝發明耒耜,嚐遍百草,發明醫藥,因此號神農氏。他還發明陶器,開闢集市,削木為弓,以威天下。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漢族)。因此形成了炎黃子孫。另外,神農之所以被稱為炎帝,其後裔被稱為“烈山氏”,都反映了原始農業和火有著密切的關係。
炎帝是傳說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烈山氏,和黃帝共稱為中華民族的祖先。傳說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炎帝少而聰穎,三天能說話,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穡之事。其部落最早居住於今陝西岐山東部。他制耒耜,種五穀,開闢市場,治麻為布,作五絃琴,削木為弓,製作陶器等,對中國早期農業的發展和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還立歷日,立星辰,分晝夜,定日月,月為三十日,11月為冬至。
華人自稱是“炎黃子孫”,“黃”是指黃帝,而“炎”就是指神農。他和黃帝一樣,不但是中國上古時代的一位英雄和領袖,而且還是道教神話中的重要人物。
神農是伏羲(華人的始祖之一)之後的皇帝,被稱為炎帝。他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在中國各地旅行,採集各種植物,從中發現可以治病的草藥,並把有毒的挑選出來告訴人們,對中國的醫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傳說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母親在夢中感受到龍的氣,懷孕後生下了他。據說他長著人的身軀,卻有牛的腦袋,出生後3天就會說話,5天就會走路,7天就長出了牙齒,長大後,他身材高大,將近3米。後來他向一位神仙請教醫術,得到一本書。讀了這本書後,他就理解了人得病的原因。於是,他派人到各地去採集藥材,然後親自品嚐是否有毒,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甚至一天就嘗70多種。就這樣,他總共配製了365種藥,能治400多種病。據說他就是因此而中毒死去的。傳說他還發明瞭蠟燭,後來就被人們尊為照明之神。
不過我認為傳說畢竟是傳說,沒有明確的史學記載,就當做上古神話故事看看就行了,沒必要過份糾纏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