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0後吳斌
-
2 # 惡魔與天使之戀
某些中草藥中含有酚類、多糖、生物鹼、綠原酸等成分(具有驅蟲、抗毒殺菌作用),其中苦參、大蒜、檳榔、使君子等可作為驅蟲劑使用,其中苦參在牛球蟲病和疥癬蟲的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同時可滅殺多種病菌;使君子可有效驅除肉牛體內的蟯蟲和蛔蟲,而檳榔可驅除薑片蟲、絛蟲等寄生蟲。
在肉牛疾病防治實踐中我們發現,黃連、黃柏、黃芪等中草藥具有抗菌消炎和清熱解毒等作用,而梔子、知母、麻黃、防風、地骨皮等中草藥可解表祛風、清熱瀉火,而應用車前子、大黃等藥物可促進細菌內毒素排出,冰片、枳實等中草藥則具有消腫止痛、健胃消食等作用。
-
3 # 鄉村佩響
中草藥具有驅蟲作用,這類中草藥具有増強機體坑寄生蟲侵害的能力和驅除體內寄生蟲的作用。如檳榔、貫眾、百部、硫磺等對絛蟲、蛔蟲、薑片蟲有驅除作用。
-
4 # 悅悅日記2020
中草藥具有殺滅有害微生物作用,對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殺滅作用,其有抗細菌和抗病毒的效用。如金銀花、連翹、大青葉、蒲公英有廣譜抗菌的作用;射干、大青葉、金銀花、板藍根有抗病毒的作用;苦參、土槿皮、白鮮皮有抗真菌的作用;茯苓、青蒿、虎杖、黃柏有抗螺旋體的作用。
-
5 # 木林森的記憶
1、牛肺線蟲病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是幾種網尾線蟲寄生在牛的支氣管、氣管內引起的疾病。病原主要是絲狀網尾線蟲和胎生網尾線蟲。雌蟲排卵,隨支氣管、氣管分泌物到達咽或口腔,經吞嚥進入胃腸內,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外界適宜的條件下,可發育為有感染性的幼蟲。在溼潤的環境中,如清晨有露水時,這種幼蟲喜歡在草上爬,當牛吃進感染性幼蟲後,幼蟲邊發育邊侵入腸壁的血管、淋巴管,隨著血液迴圈到肺部,從血管鑽進肺泡,從肺泡逐漸遊向支氣管、氣管,在那裡成熟、產卵。蟲卵在外界的發育條件是溫暖潮溼,因此春夏是本病的主要感染季節。
2、牛肺線蟲病的診斷要點有哪些?
診斷要點如下:一、在流行地區的流行季節,注意本病的臨床症狀。主要是咳嗽,但一般體溫不高,在夜間休息時或清晨,能聽到牛群的咳嗽聲,以及拉風匣似的呼吸聲,在驅趕牛時咳嗽加劇。病牛鼻孔常流出粘性鼻液,並常打嚏噴。被毛粗亂,逐漸消瘦,貧血,頭、胸下、四肢可有水腫,呼吸加快,呼吸困難。犢牛症狀嚴重,嚴寒的冬季可發生大批死亡。成年牛如感染較輕,症狀不明顯,呈慢性經過。二、用糞便或鼻液做蟲卵檢查,如發現蟲卵或幼蟲,即可確診。剖檢病死牛時,若支氣管、氣管粘膜腫脹、充血,並有小出血點,內有較多粘液,混有血絲,粘液團中有較多蟲體、卵或幼蟲,也可確診。
3、怎樣防治牛肺線蟲病?
預防,一是要到乾燥清潔的草場放牧,要注意牛飲水的衛生。二是要經常清掃牛舍,對糞尿汙物要發酵,殺死蟲卵。三是要每年春秋兩季,或牛由放牧轉為舍飼時,集中進行驅蟲。但驅蟲後的糞便要嚴加管理,一定要發酵殺死蟲卵。
治療,應用丙硫苯咪唑,每千克體重5-10毫克,配成懸液,一次灌服。四咪唑,可氣霧給藥,在密閉的牛舍內進行,噴霧後應使牛在舍內呆20分鐘。1%伊維菌素注射劑,每千克體重0.02毫升,一次皮下注射。氰乙醯肼,每千克體重17.5毫克,口服,總量不要超過5克。發病初期只需一次給藥,嚴重病例可連續給藥2-3次。
4、牛絛蟲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是由寄生在牛小腸中的幾種絛蟲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有擴充套件莫尼茨絛蟲、貝莫尼茨絛蟲、曲子宮絛蟲等。這些絛蟲的形態和發育過程都差不多。如擴充套件莫尼茨絛蟲是長袋狀、分節的,顏色乳白,長可達10米。其孕卵節片脫落後,隨牛的糞便排出體外。這種節片被一種叫土壤蟎的昆蟲吞食,蟲卵發育成感染性幼蟲。在牧場地,這類土蟎很多,它們在早晚有露不和陰天時,喜歡爬到草葉上,牛吃草時就被蟲卵感染。感染性蟲卵在牛的小腸,經約40天左右即發育為成蟲。犢牛易感性高,病情也較重。大量絛蟲寄生時,可引起小腸發生狹窄、阻塞或破裂。絛蟲一晝夜可長8釐米,要奪取很多營養,加上分泌的毒素作用,可影響牛的消化和代謝,妨礙犢牛的生長。
5、如何診斷牛絛蟲病?
主要是注意生前症狀和蟲卵檢查。感染程度較輕的,症狀不明顯,或僅有輕微的消化不良。感染程度較重的,食慾不佳,精神不振,喜歡飲水,腹瀉或便秘,多為腹瀉,腹痛,便中可見到蟲體的節片。病牛發生慢性臌氣,貧血,粘膜蒼白,消瘦。嚴重的,呈全身衰竭,臥地不起,經常作咀嚼動物,口周圍有許多泡沫,此時對外界幾乎失去反應,有的發生死亡。但是,這些症狀無特異性。確認主要依據是蟲卵檢查。生前牛的糞便中發現蟲卵或孕卵節片,即可確診。死後剖檢,見病屍消瘦,貧血,胸腹腔有較多積液,腸粘膜炎症變化,可見到絛蟲蟲體。
6、怎樣防治牛絛蟲病?
預防,可在放牧後一個月左右對牛群進行一次驅蟲。驅蟲2-3周後驅一次,有利於驅殺感染的幼蟲。如有條件,可對土壤蟎多的牧場,結合草庫倫建設和輪牧進行有計劃的休牧,兩年後蟎的數量可明顯減少。治療,應用硫雙二氯酚(別丁),每千克體重40-60毫克,一次灌服;丙硫苯咪唑,每千克體重10-20毫克,製成懸液,一次灌服。氯硝柳胺,每千克體重60-70毫克,製成懸液,一次灌報。吡喹酮,每千克體重50毫克,一次灌服。1%硫酸銅液,犢牛每千克體重2-3毫升,一次灌服。
7、牛囊尾蚴病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又稱牛囊蟲病,是人牛帶絛蟲的幼蟲(叫做牛囊尾蚴)寄生在牛的肌肉組織中所起的一種寄生蟲病。病人空腸中的牛帶絛蟲長達5-10米,最長的有25米,帶狀,乳白色。它的卵隨人的糞便排出體外,汙染草場和飲水。在有些牧區,衛生條件差,人隨地大小便極常見。牛在採食或飲水時,經口將蟲卵吃進體內。在牛的消化道內,蟲卵的膜被破壞,卵中的“六鉤蚴”被釋放出來。鑽進腸壁,進入血液迴圈,到達牛全身的肌肉組織,主要部位是舌肌、咬肌、心肌、三頭肌、頸肌、臀部肌肉,有時在肺、肝、腦、脂肪組織內也可出現。經10-12周,發育為牛囊蟲。人吃了含牛囊蟲的不熟牛肉後,牛囊蟲在人小腸內經2-3個月發育成牛帶狀絛蟲,在人體內可存活20-30年。對本病犢牛比成年牛更容易感染。
8、如何診斷牛囊尾蚴病?
生前診斷很困難,現在還沒有完全解決,主要是依靠宰後檢驗,在肌肉或一些器官中發現牛囊蟲。病牛的症狀無特異性,嚴重感染的牛,初期體溫升高到40-41℃,腹瀉,食慾降低,反芻減少或停止,粘膜蒼白,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後期臥地死亡。宰後檢驗,在肌肉或一些器官中發現牛囊蟲像黃豆大小,白色,半透明,囊泡內充滿液體,囊壁上有一個小米粒大的頭節。發現牛囊蟲,即可確診。
9、怎樣防治牛囊尾蚴病?
預防,主要是做好人牛帶絛蟲的普查和驅蟲。可用仙鶴草、氯硝柳胺、檳榔南瓜籽合劑、吡喹酮、丙硫咪唑等藥物,給病人驅蟲。在農村、牧區,修建廁所,管好人便,加強牛的管理,不讓其接觸人糞。加強牛肉的衛生檢疫,對有病的牛肉按規定進行處理,不準進入市場。人不吃生牛肉,牛肉一定要熟透後再吃。治療,無特別有效的方法,可試用吡喹酮或甲苯咪唑,前者每千克體重50毫克,灌服;後者每千克體重10毫克,灌服。
10、牛棘球蚴病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又稱包蟲病,是由多種棘球絛蟲的幼蟲,即牛棘球蚴寄生在牛的肺、肝、腸繫膜等處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在中國,該病主要是由細粒棘球絛蟲引起。細粒棘球絛蟲成蟲僅2-8毫米長,寄生於犬、狼等動物的小腸內。蟲卵隨犬、狼的糞便排出體外,汙染飼草、飼料、飲水和環境,牛經口感染,蟲卵在牛的腸內釋放出“六鉤蚴”,鑽進腸壁,隨血液迴圈到達肝、肺等器官,經半年到一年的生長,發育成為有感染性的棘球蚴。這些棘球蚴,大小和形狀不同,有的形成大囊,有的是由許多小囊構成的瘤狀體,在體內可存活數年。由於棘球蚴的壓迫,可造成器官區域性的萎縮,也影響器官的機能。當犬吃了含棘球蚴的牛肉後,經40-50天后,在腸內發育成細粒棘球絛蟲。
11、牛棘球蚴的診斷要點有那些?
臨床診斷很困難,病牛生前症狀不典型。嚴重的病例,可見呼吸困難,輕微咳嗽。棘球蚴寄生在肝臟,則肝腫大,有觸痛,反芻減少,有慢性臌氣,病牛消瘦,衰竭。當棘球蚴破裂後,包囊內的有毒物質被吸收,病牛病情迅速惡化,常死於窒息。屍體剖檢時,可在肝、肺發現棘球蚴,呈泡囊狀,大的直徑可達20釐米以上,內含液體,也有些不形成大囊,而由若干個小囊組成海綿樣的瘤狀物。棘球蚴絕大多數寄生於肝臟。
12、怎樣防治牛棘球蚴病?
預防,一是對飼養的犬進行驅蟲。二是有病的牛羊肉和臟器不喂犬。給犬驅蟲,常用氫溴檳榔鹼(每千克體重2毫克,灌服)、吡喹酮(每千克體重5毫克,灌服)、氯硝柳胺(每千克體重125毫升,製成懸液,灌服)。治療,可試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等。
13、牛肝片吸蟲病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是肝片吸蟲寄生在牛的肝膽管中引起的疾病。肝片吸蟲呈棕紅色,形狀像柳樹葉,俗稱“柳葉蟲”。成蟲產的卵,隨膽汁進入腸道,最後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蟲卵在溫暖的水中發育,在發育過程中,需要進入某些螺的體內繁殖一段時間,然後再從螺的體內跑出,成為有感染性的幼蟲。附在草上或在水中。當牛吃草或飲水時,就可造成感染。而後幼蟲穿透腸壁進行腹腔,從肝被膜進行肝內並定居於膽管;也可從小腸膽管口爬入膽管內。在膽管內經2-3個月就可發育為成蟲,可生存3-5年,但並不排卵。低窪、潮溼、有死水泡子的草場,本病流行嚴重,感染率可達30-60%。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但願夏秋季較多見。
14、牛肝片吸蟲病的診斷要點有哪些?
該病一般有比較固定的流行地區。在流行病區和流行時間內,病牛的臨床症狀在診斷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牛感染肝片吸蟲少時,無明顯表現;感染多時,可見食慾降低,反芻異常,瘤胃出現週期性臌脹或前胃遲緩,明顯消瘦,下痢、貧血、黃疸、水腫,產奶量下降,孕牛流產。死後剖檢,可見明顯的膽管炎變化,膽管擴張,管壁增厚,內膜粗糙,內有粘稠的膽汁,可能有出血,膽汁中包含著大量肝片吸蟲蟲體。
15、怎樣防治牛肝片吸蟲病?
預防,要選擇高燥牧場防牧,儘量避開有螺的死水區域;滅螺;對牛進行驅蟲,開春一次,入冬一次;牛糞要堆積發酵,殺死蟲卵。
治療,可選用下列藥物,三氯柳胺(肝3號),每千克體重25-30毫克,灌服;三氯苯唑(肝蛭淨),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製成混懸液,灌服;硫雙二氯酚(別丁),每千克體重40-60毫克,灌服;硝氯酚(拜爾9015),每千克體重0.8-1毫克,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16、牛胰闊盤吸蟲病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是由牛胰闊盤吸蟲寄生在牛的胰管中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牛胰闊盤吸蟲新鮮時呈鮮紅色,形狀如西瓜子樣。成蟲在牛的胰管中產卵,卵隨胰液進行腸道,然後隨糞便一起排出體外。蟲卵在外環境中的發育過程比較複雜,先進入一些陸地螺(蝸牛)體內,生活和發育一年左右,然後從蝸牛氣孔排出,沾在草上,被螽斯(一種昆蟲)攝入體內,約經一個多月,成為感染性幼蟲。到八、九月份,螽斯變得不活躍,牛吃草時連同螽斯一併吞入,幼蟲在腸內脫殼,鑽進胰管中,經60天左右發育成成蟲。牛發病多在第二年的二、三月份。
17、如何確診牛胰闊盤吸蟲病的診斷要點?
該病的發生有一定的流行區域和流行時間,在診斷上可供參考。當大量牛胰闊盤吸蟲寄生時,病牛營養不良,逐漸消瘦,毛髮幹,易脫落,下痢,糞便帶粘液,貧血,頜下和胸前水腫,嚴重的引起死亡。屍體剖檢,可見胰管高度擴張,管壁變厚,粘膜粗糙不平,常有一些小突起,含有蟲體。另外,採集牛的糞便進行檢查,也可發現蟲卵。剖檢時發現蟲體和糞便檢查發現蟲卵,均可確診。
18、怎樣防治牛胰闊盤吸蟲病?
預防,主要是消滅和控制蝸牛和螽斯,減少感染機會;在夏秋季節到高燥牧場放牧,儘量避免感染;入冬時給牛驅蟲,糞便堆積發酵。
治療,可用六氯二甲苯(血防864),每千克體重200毫克,一次口服,隔日一次,三次為一療程,療效較好。吡喹酮油劑,每千克體重35-45毫克,腹腔注射。
19、牛泰勒蟲病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是由泰勒蟲屬的各種原蟲寄生在牛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紅細胞而引起的疾病的總稱。在中國,引起本病的病原為環形泰勒蟲和瑟氏泰勒蟲。病牛和帶蟲牛是傳染源,而蜱(草爬子)是傳播媒介。在中國的內蒙和東北地區能傳播本病的主要是殘緣璃眼蜱,這種蜱生活在牛舍內,故本病主要發生在舍飼牛群。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於蜱活動的季節。一般成蜱於每年四月下旬或五月初開始出現,七月最多,八月漸少,九月全部消失。所以本病多發生於六月下旬到八月中旬,七月為高峰期,八月中旬以後逐漸平息。不同年齡和品種的牛都易感,但以1-3歲的牛發病為多,初生犢牛和4歲以上的成年牛僅有個別發病的。當地土種牛發病輕微或不發病,多為帶蟲牛,而從外地新引進的牛幾乎都發病,且病情嚴重,死亡率也較高。
20、如何診斷牛泰勒蟲病?
潛伏期為14-20天。初期,病牛體溫升高,體表淋巴結腫大,疼痛,呼吸和心跳加快,眼結膜潮紅。隨疾病的發展,當蟲體大量侵入,破壞紅細胞時,病情加生,病牛精神沉鬱,食慾減退,反芻減少或停止。體溫升高達40-42℃,高熱不退,鼻盤乾燥,可視粘膜呈蒼白或黃紅色。病牛先便秘,後腹瀉,或交替發生,糞便中混有粘液及血液,弓腰縮腹,顯著消瘦,甚至臥地不起,反應遲鈍。可在病後1-2周發生死亡。屍體剖檢時,可見消瘦,結膜蒼白或黃染,血液凝固不良,體表淋巴結腫大、出血。脾臟比正常大2-3倍。肝臟腫大,變脆,有出血點。腎臟、食道和瘤胃粘膜、腸繫膜淋巴結、心內外膜、肺被膜、支氣管和咽喉部的粘膜,都有出血點或斑。皺胃粘膜腫脹,除可見出血點或斑外,還可見很多小的潰瘍灶。診斷,根據臨床症狀和剖檢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確定診斷,要進行血檢,在紅細胞內發現蟲體。
21、如何防治牛泰勒蟲病?
預防,關鍵是滅蜱,即每年的九至十一月份,用0.2%-0.5%敵百蟲或0.33%敵敵畏水溶液,噴灑牛舍的牆縫和地板縫,消滅越冬的幼蜱.在次年的二到三月份,用敵百蟲噴灑牛體,消滅身上的幼蜱;五至七月份向牛體噴灑消滅成蜱.開春後,可在四月下旬即把牛群轉移到草原上,直到十月末再返回,這樣就避免了蜱的叮咬.在這段時間,要注意封閉牛舍,做好滅蜱工作。
治療,要堅持早確診,早治療。可選用三氮脒(貝尼爾),每千克體重5-7毫克,用滅菌蒸餾水配成5%-7%濃度,肌肉注射,每日一次,3次為一療程,療效較好。磷酸伯氨喹啉,每千克體重0.75-1.5毫克,口服,每日一次,3次為一療程。
22、牛球蟲病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是由艾美耳科艾美耳屬中的球蟲寄生於腸道內所引起的一種原蟲病。本病所有品種的牛都易感,但犢牛最易感,發病後臨床表現也嚴重。病牛和帶蟲牛是傳染源,其體內的球蟲經過複雜的發育階段,生成卵囊隨糞便排出體外。在外界適宜的溫度、溼度條件下,卵囊以育為感染性卵囊,健康牛隨飼草、飼料、飲水攝入卵囊後即被感染。本病一般發生在4-9月份,尤其在低窪、潮溼草場放牧的牛群很容易感染。在冬季舍飼期間也可發病。
23、如何診斷牛球蟲病?
潛伏期為2-3周,多為急性經過。初期,病牛精神沉鬱,被毛蓬亂,體溫正常或略升高,糞便稀薄並混有血液,個別犢牛可在發病後1-2天就死亡。約一週後,症狀逐漸加劇,表現為精神委頓,食慾廢絕,消瘦,喜躺臥,體溫升高到40-41℃,瘤胃蠕動和反芻完全停止,腸蠕動增強,腹瀉,糞便中帶有血液、粘液和纖維素,惡臭,產奶減少或停止。慢性病例可長期下痢,便血和消瘦,最終死亡。屍體剖檢,主要病變是病牛消瘦,粘膜蒼白,肛門外翻,肛門周圍和後肢被含血稀便汙染。盲腸、結腸、直腸發生廣泛性出血和壞死,其中含有混雜血液、粘液、纖維素的稀薄內容物,腸繫膜淋巴結腫大。診斷,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症狀和剖檢時病變可做出初步診斷。檢查糞便和直腸刮取物時,發現大量球蟲卵囊即可確診本病。
24、怎樣防治牛球蟲病?
預防,在有牛球蟲病的地區,應採取隔離、治療、消毒的綜合性預防措施。因成年牛多為帶蟲牛,故應把犢牛和成年牛分群飼養,分草場放牧,發現病牛要立即隔離治療。牛舍和運動場要經常打掃,保持清潔和乾燥,糞便、墊草要進行發酵,以殺死卵囊。可用熱水或3%-5%熱鹼水對地面、飼槽、水槽進行消毒,並保持飼草、飼料和飲水清潔衛生。
治療,可選用呋喃西林,每千克體重7-10毫克,每日二次,口服,連用7天;鹽酸氨丙啉,犢牛每千克體重25-66毫升,每日二次,口服,連用4-5天。磺胺二甲嘧啶,犢牛每千克體重100毫克,每日一次,口服,連用2天。
25、何為牛皮蠅蛆病?
該病是由牛皮蠅屬的幾種皮蠅的幼蟲,寄生在牛的皮下組織上而引起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牛皮蠅的雌蠅和雄蠅均是不吸血的蠅類,也不採食,只生活5-6天。雄蠅和雌蠅交配後,即死去,雌蠅在牛身上產完卵後也死去。蠅卵經幾天孵化出第一期幼蟲並鑽入面板,沿外周神經鑽行到腰薦部脂肪組織中。約經5個月後,發育為第二期幼蟲,到達腰部、背部和薦部的皮下。幼蟲到達皮下後,分泌皮蠅毒素,在面板上鑽一個小孔,以保證空氣的供應和代謝產物的排出。在這裡發育約2.5個月,經兩次蛻皮變為第三期幼蟲。發育成熟後,鑽出落地成蛹。蛹期約1-2個月,等第二年春夏季羽化為成蠅。由此可見,牛皮蠅的整個發育週期約為一年。
26、牛皮蠅蛆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如何診斷?
在牛皮蠅的成蠅飛翔季節,儘管其不叮咬牛,但引起牛驚恐和狂奔,嚴重影響牛採食、休息,造成牛消瘦、外傷、流產,產奶量減少等表現。
當幼蟲鑽入皮下時引起疼痛、瘙癢。在深部組織內移行時,可造成組織損傷。第三期幼蟲寄生在皮下時,區域性形成瘤狀腫,每頭牛少則幾個,最多的可達上百個。瘤狀腫突出於面板表現,區域性脫毛,質度堅硬。穿孔時,可引起化膿菌感染,造成創口化膿。
在診斷上,該病只發生於從春季起就在牧場上放牧的牛群,而舍飼牛一般不發病。結合流行情況調查、臨床表現,可做出初步診斷。如在瘤狀腫內檢出蟲體,即可確診。
27、如何防治牛皮蠅咀病?
為阻止牛皮蠅成蟲在牛體表產卵,殺死牛體表的一期幼蟲,可用溴氰菊酯(萬分之一濃度)、敵蟲菊酯(萬分之二濃度),在牛皮蠅成蟲活動季節,對牛進行體表噴灑,每頭牛平均用藥500毫升,每20天噴一次,一個流行季節噴四到五次。
消滅幼蟲可用化學藥物或機械方法。化學藥物多用有機磷殺蟲藥,可用4%的蠅毒磷,每千克體重0.3毫克;3%倍硫磷乳劑,每千克體重0.3毫克;8%的皮蠅磷液,每千克體重0.33毫克,在四月至十一月間,沒背線澆注。也可在八月至十一月間,用倍硫磷臀部肌肉注射,每千克體重5毫克。此外,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皮下注射對本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劑量為每千克體重0.2毫克。對於背部出現的三期幼蟲,可用2%敵百蟲,每頭牛300毫升,背部塗擦。在三月中旬至六月底進行,每隔30天一次,可收到良好效果。
28、牛蟎病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又稱疥癬,俗稱癩病,是由幾種蟎蟲寄生在牛的面板上引起的一種慢性面板病。蟎蟲包括疥蟎、癢蟎和足蟎。
蟎病主要是透過病牛和健康牛直接接觸傳播的,也可透過被蟎或卵汙染的圈舍、用具,造成間接接觸感染。飼養員、牧工、獸醫等人的衣服和手,也可能引起蟎病的傳播。本病主要發生於秋末、冬季和初春,因為這段時間日照不足,尤其是陰雨天氣,圈舍潮溼,體表溼度較大,加上這個時期牛毛比較密,很適合蟎的發育和繁殖。夏季牛毛大量脫落,面板受日光照射,比較乾燥,蟎大部分死亡,只有少數潛伏下來,到了秋季,隨氣候的變化,蟎又重新活躍,不但引起症狀的復發,而且成為最危險的傳染來源。
29、牛蟎病的的診斷要點有哪些?
主要症狀為劇癢,脫毛,皮膚髮炎,形成痂皮、脫屑,重症者常消瘦。疥蟎多發生在面部、頸部、背部、尾根等處,嚴重的可波及全身。皮膚髮紅變厚,出現丘疹、水泡,繼發細菌感染可形成膿皰。嚴重感染時病牛消瘦,在頸部和肋部形成龜裂,面板乾燥,脫屑。少數患病的犢牛可因食慾喪失,衰竭而死亡。癢蟎多發生在頸部、角根部、尾根,可蔓延到垂肉和肩胛兩側,嚴重時波及全身。患病部位大片脫毛,面板形成水皰,膿皰,結痂。由於淋巴液、組織液的滲出,加上動物相互啃咬,使患病部位潮溼。在冬季早晨,患部結有一層白霜,非常醒目。嚴重感染時,特別是幼犢感染時,往往引起死亡。足蟎主要寄生於尾根、肛門附近及蹄部。診斷,對有明顯症狀的蟎病,根據發病季節、劇癢、患部面板的變化等可做出初步診斷。在皮膚髮病和健康交界處刮取皮屑,檢查到蟲體,即可確診。
30、怎樣預防牛蟎病?
預防,一是牛圈要寬敞、乾燥、透光,通風良好,不要使牛群過於密集。圈舍要經常清掃,定期消毒。飼養管理用具亦要定期消毒。二是要經常注意觀察,發現有發癢,掉毛現象的牛,應及時挑出進行檢查和治療。治癒的牛應隔離觀察20天,如未復發,用藥塗擦後,方可合群。三是購入牛時,應事先了解有無蟎病存在;引入後應詳細作蟎病檢查;最好先隔離觀察一段時間(15-20天),確無蟎病症狀後,經殺蟎藥噴灑後併入牛群中。
31、如何治療牛蟎病?
治療,對患病部位要剪毛去痂,徹底洗淨,再塗擦藥物。可用敵百蟲配成0.5%-1%的水溶液來塗擦患部,一週後再塗1次。也可選用蠅毒磷(濃度為0.025%-0.05%)、蟎淨(濃度0.025%)、雙甲脒(濃度0.05%)、溴氰菊酯(濃度0.05%)進行藥液噴灑和塗擦。此外,還可用2%碘硝酚注射液,每千克體重10毫克,皮下注射。蟲剋星注射液和1%的伊維菌素注射液,均為每千克體重0.02毫克,皮下注射。
32、牛蝨病是如何發生的?
該病是由寄生在牛面板的蝨子引起的一種面板寄生蟲病。病原包括牛血蝨、牛管蝨等,雖然它們的形態有所不同,但一生都經過卵、幼蟲、若蟲、成蟲等發育階段。雌蝨一晝夜產卵1-4個,附在毛根上,經14天孵化為幼蟲,幼蟲經幾次蛻皮,就從若蟲變為成蟲。雌、雄成蝨子交配完後,雄蝨就死掉,雌蝨產卵能持續14-21天,產完卵也死亡。本病在中國分佈很廣,在東北、西北、內蒙古等地農村牧區多見。蝨子的傳播主要靠直接接觸,有時梳刷工具能引起間接傳播。牛蝨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主要在冬、春、秋三季多發。
33、牛蝨病有何臨床表現,怎樣防治?
除了蝨卵外,其他發育階段的蝨子都吸血,每天吸血兩三次,每次吸血0.1-0.2毫升,持續5-30分鐘。大量蝨子的寄生,使牛發生貧血、消瘦,蝨子叮咬,可引起面板瘙癢,進而影響牛的休息、睡眠、食慾,對犢牛的影響更大。此外,蝨子還可傳播其他疾病,所以滅蝨很重要。常用的滅蝨藥有菊酯類和有機磷類,如溴氰菊酯(敵殺死),配成0.005%-0.008%的水溶液塗擦患部;氰戊菊酯(速滅殺丁),用0.1%的乳劑噴牛的體表;敵百蟲,配成0.5%-1%的水溶液來塗擦患部;敵敵畏,配成1%的水溶液噴在牛的毛上,不要弄溼面板,一頭牛一天不要超過60毫升。此外,倍硫磷、蠅毒磷等也有很好的效果。
回覆列表
防治寄生蟲病
某些中草藥中含有酚類、多糖、生物鹼、綠原酸等成分(具有驅蟲、抗毒殺菌作用),其中苦參、大蒜、檳榔、使君子等可作為驅蟲劑使用,其中苦參在牛球蟲病和疥癬蟲的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同時可滅殺多種病菌;使君子可有效驅除肉牛體內的蟯蟲和蛔蟲,而檳榔可驅除薑片蟲、絛蟲等寄生蟲。
在肉牛疾病防治實踐中我們發現,黃連、黃柏、黃芪等中草藥具有抗菌消炎和清熱解毒等作用,而梔子、知母、麻黃、防風、地骨皮等中草藥可解表祛風、清熱瀉火,而應用車前子、大黃等藥物可促進細菌內毒素排出,冰片、枳實等中草藥則具有消腫止痛、健胃消食等作用。
中草藥在肉牛代謝消化類疾病的防治中應用較為廣泛,其中應用幾個療程的消食平胃散(由多味中草藥合成)可促使肉牛瘤胃病好轉甚至痊癒,而使用消積散可有效治療牛真胃病,使用某些中草藥製劑(例如白頭翁散)可治癒牛腹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