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現在的孩子不喜歡做作業,好像沒有哪個時代的孩子喜歡做作業。 除了被逼迫,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15
回覆列表
  • 1 # 張媽媽愛兒社

    動力是什麼?動力就是戰鬥力,是激情、是我們理想之路的“永動機”。一個孩子在學習的道路山如果沒有學習動力,整天渾渾噩噩,每天因“媽媽要我學,爸爸要我學,老師要我學”而“痛苦不堪”,學習成績可想而知!古時人有“頭懸樑、錐刺股”的學習熱情,他們的學習動源於何對?怎樣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呢?

    一、要有目標,讓孩子明白學習究竟為了誰?

    一個人沒有目標,連自己要去哪兒尚不知道,何來動力?

    周總理從小都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的鴻鵠之志——解放全中國,為普天之下的百姓是他學習的動力。我們小時家境貧寒,“改變整個家族命運”是我們學習的動力。而現在的孩子真是命太好啦!我們這個時代是國富民強,物質豐富!學習還真不

    目標不知為什麼學習?

    乞丐教育

  • 2 # 呦呦課堂

    兒童是有閱讀需求的,但兒童的閱讀完全靠興趣支配,任何給兒童閱讀壓力的做法,都會打擊兒童閱讀興趣,從而使他們失去閱讀的動力。那麼,如何指導兒童閱讀呢?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一是表揚閱讀行為。當兒童讀書時,家長要對他們的閱讀行為進行表揚。因為表揚會激發閱讀興趣,會有成就感。兒童是喜歡錶現的,如果他們的閱讀行為得到他人的肯定,他們勢必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是選擇合適的書籍。不是所有的書籍都被孩子喜歡,不同性格的孩子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喜歡不同型別的書籍。家長要多瞭解孩子的閱讀需求,根據他們的興趣去選擇書籍。平時可以帶領孩子到書店讓他們自主選擇,這樣選擇的書籍更符合孩子的胃口。

    三是保持好奇心。孩子閱讀的最大動力除了興趣,還有好奇心。好奇是兒童的天性,他們會對未知事物更感興趣,也更有吸引力。因此家長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用一些有吸引力的問題引導他們閱讀。

    四是教給閱讀方法。孩子的閱讀需要引導,掌握閱讀方法會促進閱讀。家長可以幫孩子制訂閱讀計劃,教給他們採用圈點畫的方式進行閱讀,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找到問題。

    如果做到以上幾點,孩子就會保持對閱讀的興趣。但家長要做好引導,而不是橫加干涉,要遵重孩子的選擇,而不是為孩子作主。

     

  • 3 # 菊鄉教育

    1,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2,讓孩子知道讀書的好處;

    3,親子閱讀中讓孩子養成習慣;

    4,家庭、學校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

  • 4 # 垚垚英語

    現在孩子讀書有動力的往往是學霸,多數孩子讀書沒有動力,在高強度的作業任務,嚴酷的升學率面前,很多孩子覺得讀書是為父母學,甚至有很多孩子覺得是為父母讀書,而不是為自己讀書,所以他們沒有動力可言。

    對於那些求知弱渴,讀書有動力的學霸而言,勤奮讀書 考出好成績是必然事件。因為他們喜歡學習,不努力學習,也不知道能幹啥。

    我有一個學霸侄子,每次都是重點中學,年級排名前十。他就是那種讀書有動力的型別。過年別的孩子都在外面玩,他非要待在家寫作業,他媽媽趕他出房間,他卻不出去。他媽媽把他作業沒收,他也不出去。

    我問過他讀書為啥這麼勤奮,他說要好好學習,考上清華北大,找好工作,報答他父母。

    所以他心中有理想,讀書就有動力,成績也特別優秀。

    一句話,讀書有動力的孩子往往是心中有理想的孩子。

  • 5 # 夕輝沃野

    學生讀書的動力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興趣愛好。這主要在孩子低齡群體中,比如幼兒期男孩喜愛槍、刀、坦克軍艦之類玩具,女孩喜愛花,小動物之類玩具那樣,有著明顯因性別而產生的興趣特點。在學習中也是這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興趣,孩子可以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專注於自己的學習內容。比如有的孩子愛看書,要麼是文學類書籍中的情節離奇曲折或人物形象吸引了他,要麼是科普類作品解開了一個個自然之謎,揭示了一個個生活謎團,吸引了孩子,使其愛不釋手,形成了專一專注的愛好和興趣,成為讀書學習的動力。

    2、家長、老師學校和同齡人同學的讚揚鼓勵、好評、佩服。幼兒、中小學學生中,年級越低,這方面的動力源就越具體形象和“實惠”,比如孩子字寫得好,得到好評,就越愛寫字,把字寫得更好;這次作業得“優”,下次作業仍努力完成,還想保持“優”的評價;學習成績好,學校發了獎狀獎品,家長給獎勵性換了更好的書包,成為孩子繼續努力學習的動力;成了學霸,同學們的好評佩服,也是其努力讀書學習的動力。

    3、隨著年級的升高,年齡的增長,學生讀書的動力,既有“理想”成分,也有“現實”因素。在家庭、學校、社會的不斷教育下,學生會形成將來對社會做貢獻,或做一個文學形象中的正面人物,或成為“星族”中的某一員,這種“理想”式追求成為其讀書學習的動力。什麼是“現實”因素呢?比如為了感恩父母,父母為自己的學習生活付出太多,辛苦奔波,積勞成疾,對自己寄予厚望,為不辜負他們的付出而努力讀書學習;自己家庭、家鄉的面貌與他人、異地相比,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和“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一樣,無知愚昧會陷於貧窮貧庸,人生“沒出息”,只有“知識改變命運”,所以要努力讀書學習。

  • 6 # 一起來喝二兩酒

    生在和平年代,多數孩子又養尊處優,沒有吃過苦,沒有遭過罪,國家概念淡泊,又缺乏好人好事等正能量的引導,所以,現在的孩子學習缺乏動力,不是孩子的錯。周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以前的課本,也有好多英雄人物,都在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現在的孩子,沒有誰說將來我要做科學家,做文學家,做什麼什麼的了,就是不上學,也不會餓著,有父母呢。你想想,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學習哪有什麼動力?只不過看著人家上學,自己也上學,人家聽課,自己也聽課,人家寫作業,自己也寫作業,至於為什麼做這些,孩子不知道,也懶得去問,學習就處在麻木、盲從、無所謂的狀況。

    這個時候,我們的教育,就應該擔當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學習文化課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想方設法,用各種各樣的形式,教育孩子愛我們的國家,將來用實力報效祖國。這樣,學習才會有動力!光靠老師的教育,還不夠,全社會都要形成愛國的氛圍。李蘭娟院士也在強調,疫情過後,教育孩子,多學科學技術,用科學救國。

    在全國形成愛國的氛圍吧!少年強,則中國強!

  • 7 # 陪娃成長記

    我覺得孩子有這個問題就得怪父母!

    前幾天看重慶四年級的女孩,給海軍司令寫信的報道:四年級的女孩是個海軍迷,從小跟著父親看海軍的知識。在給司令的信中,她也提到自己長大想要努力成為一名海軍。可見,有理想的孩子才會有目標,才有學習的動力!報道中,女孩兒的照片是帶著三道槓,可見孩子平時學習也不差。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的孩子沒有讀書、學習的動力呢?我分析如下:

    孩子缺少目標,沒有理想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最願意考的作文題目就是《我的理想》,可見孩子從小就應該樹立理想!只是很多孩子不懂什麼是理想。直到長大後,我懂了,也晚了。

    所以,我現在有意識的讓孩子多方面接觸資訊。試圖挖掘他自己的興趣愛好,刺激他自主學習,給自己制定目標以及“遠大理想”。

    被逼學習的孩子都以為是給父母學的

    很多孩子學的很痛苦,他們聽不懂老師講什麼,但是還是要去學校,因為不去學校,回家得捱揍。所以哪怕聽天書,孩子還是會堅持去學校!

    孩子學習行動力“缺少自主性”,厭學

    孩子到了初中後,父母似乎就開始變得不信任孩子了。門關著的時候,總想進去看看孩子有沒有學習。只是家長忘記了,自己的行為不斷的打斷孩子的注意力、思維與思考。孩子學習開始逐漸依賴父母。

    孩子缺少責任感

    有責任感的孩子,更會積極努力的去學習!

    所以,現在孩子學習的動力,需要父母的挖掘與培養!

  • 8 # 張老師英語

    現在,學生讀書的動力是什麼?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以前我們沒有這麼多的電子產品,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都是非常單一的,那時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是讀書使人進步,知識改變命運等等,絕大多數孩子,尤其是家庭條件不好或者一般的,都是聽從父母的安排,相信讀書是有作用的,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現在的孩子對於讀書沒有那麼強烈的概念了,也沒有那麼強烈的需求了。

    生活條件的變好,孩子們沒有受到生活中的困難,沒有壓力,雖然父母每天唸叨著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可以考老師,可以考公務員,可以到事業單位等等,但是孩子們並沒有感覺到說的這些工作的誘惑力在哪裡,也沒有覺得這些工作可以真正讓他們得到什麼好處。

    現在電子產品的流行,讓孩子們沉浸在電子產品的樂趣裡,忘記了學習,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只有枯燥乏味。

    其實,從以上所說的這幾點,可以看出來現在大部分的學生很難有學習的動力。不過有兩類學生是很有動力的。

    第一種,從小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都比較上心,從幼兒時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寫作,學習的習慣。他們從小已經對學習養成了習慣,這個對於孩子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種,孩子很聰明,對學習有興趣。

  • 9 # 吉祥如意

    現在,學生讀書的動力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壓力。

    學生在校期間的每一次考試,實際就是一場競爭。一旦考試成績公佈,幾家歡樂幾家愁。人無論幹什麼?沒有壓力就不可能產生動力。

    首先是個人的前途。21世紀,主宰社會命運的是具有掌握先進技術、先進文化和先進知識的人。在校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和大學生,這個道理可以說是都懂的。

    其次是競爭的壓力。目前的社會,競爭無處不在。這也符合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沒有競爭,社會就不可能取得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身上,就是考試成績。

    第三還有就業的價值取向。大中專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人都是成年人。Te們結合個人所學專業,畢業以後究竟從事什麼工作?既要考慮就業方向、還要兼顧待遇問題。要想魚和熊掌兼得,就是Te們學習的動力。

    至於現在的小學生、初中生,靠Te們個人還不懂得什麼叫“動力”。只要透過家長和老師對Te們施加合適的壓力,也就是逼一下,才能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

    孩子們喜歡乾的事,就是不讓人管,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貪玩。這是每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事。原因是小孩子正處於求知慾旺盛的階段,在大人的約束下,有少數孩子還不聽話,若由著Te們自由發揮,長大以後不就成了“小時養虎,虎大傷人”的人渣。(2020/04/04)

  • 10 # 丹羽一葉

    正確的引導+必要的逼迫

    正確的引導就是說,要給孩子正反饋,當他做的好的時候,給表揚甚至物質獎勵。

    逼迫,是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快樂教育絕對不是放任自流。

    大人自己的自制力尚且不足,何況孩子都愛玩,學習是很苦的事兒,即使孩子喜歡某一門學科,中考,高考是全學科的,偏科的結局不秒。逼迫是必須的,但是儘量不要體罰,體罰已經違法了。

    不要盲目的相信網路上說的,美國快樂教育放任自流,出科學家出人才的鬼話。

    可以看看《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的:惠尼中學成長紀實》

    當然,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以後成為一個快樂,不危害社會,也沒什麼用的人。大可快樂教育,培養知足常樂,遵紀守法的人生觀就行。

    如果想讓孩子成為精英,就要按精英教育來要求,引導和鞭策!

  • 11 # 笑樂媽育兒

    題主感覺現在的孩子不喜歡做作業,好像沒有哪個時代的孩子喜歡做作業。

    除了被逼迫,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說到這點,其實說對了,學習可謂是反人性的,在人的內心裡,學習是痛苦的,人們本能的會避苦趨甜,所以不願意學習。

    真是一說到學習作業,家裡就開始雞飛狗跳。 可是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願意學習,有的孩子不願意,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這就是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同,動機不同,就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的態度不同,當然行為也就不一樣。

    學習動機是什麼?

    動機就是一種引發與維持人們行為的動力傾向性,具有導向、激發與維持作用。

    而學習動機就是指引發與維持孩子學習的行為。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型別,這裡我們可以將它劃分為兩種: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

    內在動機:可以說就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在的心理需求。 比如孩子想透過學習,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當科學家、飛行員等。

    外在動機就是孩子學習是為了獲得外在的獎勵或者表揚等。

    我弟妹問我侄女為什麼要學習寫作業?

    老大說:我是為了爸媽學習的。

    老二說:我想以後能掙錢花,有禮物買,買衣服。 這其實收是外在的動機。

    瞭解到孩子的學習動機後,我們是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動機需求進行引導,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當然最好的還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內在動機強的孩子,才有足夠的專注力學習。

    為什麼激發孩子內在動機?

    心理學家德韋克認為,人們對能力持有兩種不同的內隱觀念,即能力增長觀和能力實體觀。

    持能力增長觀的個體認為,能力是可改變的,隨著學習的進行是可以提高的;持能力實體觀的個體則認為,能力是固定的,是不會隨學習而改變的。

    由於人們持有的能力內隱觀念不同,因而導致他們的成就目標也就存在差異。

    我們如果善於觀察,會發現有兩種學生,一種傾向於確定掌握目標,他們認為透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其實他們的學習動機是內在動機。

    一種學生會傾向於表現目標,他們的學習動機是為了表現或證明自己,比如能比別人好,又或者是為了被誇獎表揚。

    研究表明,雖然這兩類成就目標都可促進個體主動而有效地從事挑戰性任務,但它們在更多的方面是不同的,具有不同的學習效果。

    掌握目標的孩子會懂得透過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遇到學習難題也會選擇挑戰。

    但是外在表現的孩子,學習是為了比別人好,得到誇獎,他們會傾向於簡單的任務,所以他們喜歡被誇獎。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機?

    1、設定目標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學習目標,有目標就有動力。

    就比如拿作業來說,為什麼孩子不喜歡做作業,因為很多時候孩子是沒有目標的,不知道該如何做。

    這樣你和孩子一起制定今天的學習目標,今天要在2小時內完成英語、數學語文作業,都有什麼。

    這樣孩子就能明確自己要做什麼,在什麼時候要完成。

    所以可以和孩子一起想想孩子的人生目標,以後想要做什麼,讓他們內心有清晰的目標,他們也就會為這而努力了。

    2、給予孩子一定會的自主性

    為什麼這樣說?

    我們和孩子設定了目標後,在2小時內要完成什麼作業,但是至於先完成什麼在完成什麼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給予孩子自主性,孩子也就會更有動力。

    如果只是靠催靠我們完全的安排指定,孩子就會感覺學習是為了我們而學,當然動力不夠,學習也就不主動了。

    3、給予及時的反饋

    給予孩子及時的反饋,孩子就會知道自己的學習進度以及效果。

    比如孩子作業做得又好又按時完成,我們不僅可以誇獎孩子,還可以獎勵孩子。

    如果只有一味的催促,沒有給予孩子反饋,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漠,是學習沒有興趣。

    如果想不催不吼,孩子能主動學習,其實我們要提升孩子學習動力,更多的是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關於動機強度,並不是越強越好,中等程度的學習動機效果會更好。

  • 12 # 看著玩的

    謝邀。這個問題我想以自身經歷來回答,更有說服力。我是一九七九年參加高考的,當時虛歲十六歲,因為我們那個年代小學五年制,初中兩年制,高中也是兩年制,後來因為由原來的春季畢業改成秋季畢業,高中階段延長了半年,這樣高中讀了兩年半。相比同齡孩子,我屬於開竅晚的,小學、初中、高中都是混上來的,再加上當時那個年代,處在文革時期,上大學靠推薦的,又是農村家庭的,所以一直都沒有人關注我的學習狀況。直到恢復了高考制度,我們班級的大多數同學還一直都是混混噩噩度日子的,當時我的同桌是一個參加過兩次高考的公社通訊員,比我們大了好多歲,他勤奮刻苦,但因為年紀大,長的黑挫,一直是同學們嘲笑的物件,也沒人願意和他說話,偶然的一次他向我借了一本世界史看,我問他,這麼努力讀書幹嘛?他嚴肅地說,不讀書,你想畢業後,就去生產隊拉一輩子車嗎?記得當時聽了這句話,真的是醍醐灌頂,是啊,眼看再過半年就要畢業了,我真的要從十六歲一直要修理地球到死嗎?當時也不是為了什麼理想抱負,就是怕在生產隊拉一輩子糞車,我學習第一次有了目標,有了動力,經過半年的刻苦努力,我終於在那年的高考中上了初選線,抓住了錄取分數線的小尾巴,成了一名懵懵懂懂的師範生,而我的那個同桌那年考上了北京大學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系。這就是當年農村學生的學習動力,很現實,也很真實。

    我的兒子,從小學到大學,一直都是學霸,二十七歲博士畢業,是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在外人看來,他的好成績是父母督促學習、辛勤付出的結果,其實不然,孩子從小到大,沒上過一次輔導班,沒補過一次課,我也沒監督檢查過他一次作業,儘管我也是教育工作者,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的確如此。記得他讀小學大概是三四年級的時候,暑假快開學了,我曾問過他,喜歡開學嗎?喜歡讀書嗎?他很乾脆地回答,不喜歡!我有點疑惑地問,既然不喜歡,為什麼成績還這麼好,每次都是班級第一?沒想到這個小腦袋瓜是這樣回答我的,他一本正經地說,現在努力讀書,就是為了將來早點不讀書。這麼繞的話,你相信是一個十來歲孩子說的嗎?他的讀書動力,也不是為了什麼理想抱負,而是為了不留級,早點畢業,不必再辛苦讀書了。

    從以上兩個例子,你看出來了嗎?現在的孩子學習動力,也沒有固定答案的,一千個孩子的學習動力,會有一千個不同的答案的。對於孩子的學習,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大家,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那樣會適得其反的,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 13 # 兒童教育家陳加榮

    過去大家讀書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動力:比如跳出農門,脫離苦海。學而仕則優,為了出人頭地,必須要讀書學習。

    但現在的孩子讀書學習,顯然動力不足,能量減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書香誘惑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千古絕唱在現在孩子們的心裡裝不下了,也逐步淡化了,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所謂的讀書動力,估計也就是“壓力”,來自於家長喋喋不休和老師苦口婆心的“壓力”吧,幾乎很少有自動自發主動學習,求知的學生了,一般都是沉迷遊戲,忘乎所以,不知歸路。當然一些邊遠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讀書還是唯一出路,打破現在的困境,獲得更多的上升通道,讀書學習還是有效捷徑,為此我們的孩子還是因為生活壓力,促進好學上進,這或許也是一種動力,一種試圖擺脫困境,脫離苦海,嚮往和追求幸福快樂生活的一種原生動力吧。

  • 14 # 美果流乾

    現在學生讀書的動力,我認為主要來自於自己的家庭環境。貧寒家庭的學生只有拼命地讀書多學點知識,才能有翻身的機會。富裕家庭的學生努力地學習,才能保持好祖上打下來的一片家業,更上一層樓。總之,知識改變命運 ,是學生讀書的動力所在。

  • 15 # 庚十七

    周恩來同志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古往今來,我們被紮根於腦海的思想就是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是的我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從小我們就被父母老師教導,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出人頭地。我們一直被“哄騙”到高中。但我們長大,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後,我們不在單純,我們被社會影響,利益漸漸在我們思想中出現。

    記得在緊張的高三時候,我們老師說了一句很現實的一句話:考上大學是為了更好的賺錢。老師很瞭解我們,他說的很對又不對。賺錢肯定也是目的,但你不上學也一樣可以賺錢,讀書,讀“高階”的書更是為了思想地位的提升。隨說現在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潛規則”並不是這樣的。

    高考後,我的一位朋友考了一個大專的分數,她很聰明,人緣也很好。只是忙於其他的成長有些忽略了學習。我問她打算復讀嗎?她很堅決的說:算了吧,我不適合這種學習,我覺得大專沒什麼,只要肯努力,再說上大學不是為了賺錢嗎?早走說不定能早成功。不得不說我也很佩服她。我和她不同,我選擇了復讀,我是在為我的自尊心和自己唯一的長處作付出。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對讀書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希望每個人都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16 # 你傷害了我卻一笑而過

    學生讀書有動力嗎?偽命題。那是爸媽的動力,爸媽的焦慮,爸媽的無奈,爸媽的攀比,爸媽的急功近利。早就沒了孩子的動力,沒了孩子的興趣。

  • 17 # 爾東65602987

    不論現在還是過去,學生讀書的動力,就是為了自己今後的日子,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物資支撐著!能夠安穩舒適的渡過人的一生幸福美滿快樂!所以,學生只有讀好書,才會有收穫。這就是讀書的動力!

  • 18 # 使用者7174720426634

    我認為有兩方面:一是主觀能動性,自身有求知慾,增長知識,拓寬視野,掌握本領;二是客觀因素,來自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壓力,來自於學校片面追求分數的壓力,來自於社會沒有過硬的知識找不到好工作的壓力。

  • 19 # 靜怡禹芸的故事

    讀書源自於興趣,源自於以後可以找到一份體面有尊嚴的工作,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能夠用時間駕馭工作和生活,而不是工作駕馭時間,卻沒有了想要的生活。

  • 20 # 蔡旺祥

    過去古人讀書是為修身養性,學習別人做人做事的智慧。修煉人品,提煉人格魅力,做個有品質有道德準則有思想品德的人。“學而優則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精英治國,有愛心,有抱負,有能力,公正無私為社會做點事,貢獻自己的才華智慧。有利於社會發展人類進步!

    現在的社會,讀書功利性很強,就是考名牌大學,掙大錢,好工作,高工資,買車買房,傳宗接代,光宗耀祖,至於做人上面少之又少。因而現在好多知識豐富的人,個人能力非常不錯。就是情商低,人品差。巨嬰這個詞是好多讀書人專用詞,公知也是好多學者的專用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讀書要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首先成人,做個對社會無害的人,同時有能力,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能算個真正的讀書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保時捷女司機”事件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