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琴147506291
-
2 # 深圳九妹
遠嫁的女兒註定是父母失去的孩子,遠嫁常年不能回去看望父母,也不能照顧父母,不能守在父母身邊,時間久了和親人們的關係慢慢的淡化了,所以不建議遠嫁!
-
3 # 麥米兜兜
陌生不陌生個人覺得不是地理因素導致的,而是有這種認知的父母本質上還是希望養育孩子有所回報。所以,很多時候陌生人的一點點善意都會銘記於心,但是至親之人的關心永遠不夠。
做父母的應該放手讓孩子成長,不要抱有太大的得失之心。做子女的也應該多想想父母付出的不易,儘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沒有心意相通就算住得再近又如何呢?心理上的遠近比地理上的遠近重要得多。
-
4 # 柳葉481
遠嫁的女兒是比嫁得近的少見面,但是我相信作父母的不管是遠嫁還是近嫁,首先是女兒嫁的幸福,嫁對人,能不能常照看父母,不一定嫁遠就照顧不了,嫁的近也不一定能很好照顧得到,關鍵是看女兒的孝心和能力,有孝心有能力的孩子不用愁,沒孝心再近也沒用,說不定還啃老,所以重要是父母教育好兒女,懂得感恩和孝順父母才行
-
5 # 陶瓷達人小潘
這句話說的還是比較有道理的,我們老家是河南安陽的,我爸爸的姑媽呢,就是在70年代呢嫁到了廣東的汕頭。我們第一次見面呢也是在2000年,剛好我去廣州那邊打工,然後呢,爸爸的姑媽呢和表叔在那邊開超市做生意,中間這二三十年,爸爸的姑媽從來沒有回過家,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啊,他下面呢又有一大群人需要照顧。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回老家去看看。像他們那個年代的話,說實話交通也不方便,就是不回去啊,也有情可原。所以我們那個地方的人一般都不支援女兒外嫁,嫁的遠了,年輕的時候呢,還有可能每隔一年兩年回老家一次,等上了年紀以後啊,有小孩兒需要上學需要照顧,慢慢的也就不方便了,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
6 # deer1998
我們知道對方城市的風霜雨雪,去無法感觸彼此內心的波盪起伏。摸著螢幕上的臉,冰涼入心,我們彼此心照不宣的學會了不要讓對方擔心,不要給對方增加負擔。血緣讓我們彼此無法分離,距離往往是感情逐漸減淡的催化劑。
遠嫁的女兒,你為愛情,跋山涉水。日升日落,月隱月現,一天一年,你對家鄉的時間只會定格上次離家之時。最初,你說距離能阻擋什麼?
第一年,你在那個地方安了家,你工作了你很忙,這個月父親生日,下個月母親生日,你要回家,來回兩天,你樂意,時間和金錢上的讓你有點承受不了。過年時,只有幾天的假期,愛人更願意在自己的家過年,你母親也勸你頭一年在愛人家過,要遵守傳統。
第二年,你懷孕了,父母過生日你發了個紅包,你看見母親的眼角溼溼的。
第三年,寶寶小,經不起折騰。
第四年,回去了,寶寶水土不服,你心急火燎的帶著寶寶返回,沒有注意到媽媽的走路有點踉蹌。
第五年,你又回去了,你們都在圍著那個小寶貝高興,你也沒發現爸爸的眼神越來越不好。
第六年,寶寶上幼兒園,那邊的家人計劃要二胎,你對父母只停留在電話上的偶爾關心。
第七年,你想念父母,想讓父母前來同住,可是父母更願意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你就此作罷。
第八年,......
第九年,.......
第十年,.......
日子過去了,但你對父母的遺憾卻日漸增多。你媽媽偶爾說,你回來的次數還沒有社群的義工多時你便瞬間淚流滿面。八歲的女兒搽去你的眼淚,對你說,媽媽,我會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永遠不分開。你說,將來一定要離媽媽近一點,再近一點,別成為媽媽的陌生人。
-
7 # 花中看人生
其實,不管遠嫁也好,不遠嫁也罷,很多父母的小棉襖和父母都有了距離感。有句話說得好,兒子大了是客,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的英雄,是孩子的山。尤其是女孩子,可以說和父親的感情是最好的。但為什麼孩子長大以後,和父母之間有了距離呢?我認為有這幾點:
首先,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認知。孩子小的時候,把父母當成了英雄和崇拜的物件。那個時候,世界在孩子的眼裡是神奇的,他那幼小的心靈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當父母給他們一個答案時,會高興的手舞足蹈。
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和知識的豐富,他們變得不再對父母那麼依賴了。甚至有的時候,對同一件事情會產生和父母不同的意見!
其次,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空間。小的時候,孩子周圍的圈子,就是父母。但長大以後,有了自己的朋友。玩得好的朋友相互之間無話不談,而當自己有了小秘密之後,朋友可以分享,這個時候的父母就被擋在了外面。
所以,當父母翻看孩子日記的時候,孩子是不樂意的。
最後,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成家立業之後,就和父母顯得更加的生疏了。一旦遇到事情後,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小家庭和自己的孩子,然後再考慮的是父母。
所以,當孩子成家之後,父母和孩子就是兩個對立的家庭了。相互之間,都有了一定的距離。但無論怎麼變,血緣關係斷不了!於是,就變成了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
但這沒什麼可怕的,親情是割捨不下的。
-
8 # 誠實人155028334
什麼遠嫁近嫁的,樹大發丫,兒大分家!女兒大了嫁遠嫁近都是隨緣而定!不至於都留身邊吧?她們也應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與幸福!父母應更多的是祝福而非約束。
-
9 # 趙國峰zhaoguofeng
在過去交通不方便的情況,真是這樣的感覺,遠嫁的女兒就是有血緣的陌生人,因為一年也不一定回來看父母一次,拖兒帶女的也不方便,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把女兒遠嫁出去。能通一個電話就不容易了。
所以我認為,只要多溝通交流,老人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想念才有這樣的抱怨,這不怪老人有這樣的想法,人生短暫,多和老人聊聊天不要留下遺憾,讓老人把這句話忘記了,就是成功的。如今讓老人有這想法的,就是缺少溝通交流。
-
10 # 幽蘭悅讀烏托邦
答:這句話道出了父母對遠嫁女兒的失落感,也可以看出遠嫁的女兒對父母的關懷甚少,讓父母傷懷和失望;在中國目前的社會,這種留守老人的孤單的確越來越嚴重,遠嫁的女兒們可能忙於工作,忙於家庭,漸漸少了對遠方父母的關懷,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漠,最後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也並非所有的遠嫁女兒都是如此,關鍵看我們如何理解“遠嫁”這個詞,通常意義指的是實際地理位置的遙遠,無法在父母身邊盡孝承歡,但是子女與父母關係的疏遠和親密,更多的體現在精神、心靈層面的關心和親近,而並非現實的空間距離。
我也是遠嫁的女兒,可我也依然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我在北方,父母在南方,雖相隔2000多公里,但是我們感覺天天見面似的;我每隔兩天就會和爸媽影片聊天,瞭解他們的近況,分享他們近期的開心和煩惱,每天都會去他們抖音主頁點贊、留言;趁著出差的機會,讓父母時刻感覺到,即使閨女遠嫁了,但是依然關心、愛著他們。
現實中,很多女兒成家了,依然和父母在一起,即使自己有了孩子,但是她依然體會不到“養兒方知父母恩”的寓意,依然體會不到父母曾經撫育我們的艱辛,不懂得體諒關心父母,即使住在一起,仍和父母爭吵、摩擦不斷,實際距離是近了,可內心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了。
對於年老的父母來說,他們更希望多一些心靈的關懷和安慰,即使隔三岔五打個電話、聊個影片,即使每次都問“你吃飯了嗎”“你那冷不冷”“最近忙不忙”“過年啥時候回家”……這簡單的話語包含了父母對我們深切的思念。
世界上大多的關係是為了相聚,而唯獨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是為了別離,是為了有一天子女能夠堅強、勇敢地離開父母獨立生存。從母親懷胎十月,我們和母親融為一體,我們是多麼依賴母親的營養和情感撫慰,再到我們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再到上大學離開,從那個無比依戀父母的小女孩,成長為那個獨立自信,勇敢飛翔的大姑娘。
當我們一步步遠離時,父母是內心的是矛盾的,他們是欣喜的,也是失落悲傷的,欣喜的看到我們終於可以獨立生活,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情感上有所依託了,以後的日子裡,有個可以互相照顧的丈夫,可愛聰明的孩子;失落悲傷的是,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為女兒的遠嫁,就要變成望眼欲穿的留守老人了,變成那個只能透過影片和電話才能看到、聽到自己疼愛的閨女,卻很難再給她做一頓愛吃的飯菜了……
父母老了,就和小孩一樣,需要子女更多的關注和關心,需要更多的愛和包容;姐姐說這叫“輪迴”,就如我們小時候一樣,我們要像照顧年幼的子女一樣,照顧關心我們日漸蒼老的父母。
正如那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常回家看看》,
找點空閒 找點時間,領著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帶上笑容 帶上祝願,陪同愛人 常回家看看;
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
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子欲養而親不在,父母在,尚有歸途,願我們做子女的,無論與父母實際距離遠近,抽空打個電話或聊個影片,聽聽媽媽的嘮叨,聽聽爸爸的囑託,抽空回家多陪陪他們,正如我們小的時候希望爸爸媽媽不上班,在家陪我們一樣,珍惜家裡的老小孩,多哄哄他們開心,多陪陪他們,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因為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我們也會渴望子女的陪伴。
-
11 # 納涼k
在當下社會,這個說法,這種現象,並不具有普遍性。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動物尚知報恩與孝順,何況是人呢?生恩難忘,養育不易。一個女兒,嫁到天涯海角,也會時時刻刻惦記遠方的親人。
在古代,一個家裡有很多孩子,女兒遠嫁,交通不便,又有傳統觀念的束縛,可能會與孃家疏離。但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又怎會是陌生人呢?
如今年代,很多人家裡只有一兩子女。作為獨生女,與男孩子有什麼區別?該承擔的責任,自然要承擔。何況,這不僅是義務,更是報答,是良心,是愛的反射。
遠嫁,不能代表不孝。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年代,我們交通便利,我們通訊簡捷。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日常關心,日常探望,並不難辦。又怎麼可能是隻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呢?
[機智]遠嫁,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權利。但是,女兒與父母是最親的關係。遠嫁的女兒,只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這種說法,在我看來,無比荒繆。
-
12 # 老郭維修鋪
有的人的觀點我不敢苟同!每間隔一段時間去閨女家住不就行了嗎?分開還是一種美呢!何為遠近?只要經濟自由,中國才多麼大地方啊!移居火星另當別論!
-
13 # 半山隨筆
對於父母來說,遠嫁得女兒就像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這話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不認可,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可以理解。
遠嫁的準確定義有點模糊,嫁的多遠算遠嫁?按理說,按照現在的交通概念,幾千裡地一天也就飛回來了,為什麼還感到陌生呢?其實它已經不是一個距離遠近的問題,而是一個心靈遠近的問題。
1、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雖說飛機很方便,但是不可能想來就來、想去就去。父母需要的不是探親式的看望,他們更需要長時間的陪伴,一來可以親眼看到自己的女兒生活的是否幸福,二來可以將女兒作為自己說話的傾聽物件。
但是如果距離遙遠,女兒就不可能陪伴左右,時間久了勢必導致心靈的隔閡。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守護是最沉默的陪伴。
2、遠水解不了近渴
父母身體健康還好說,說不定還可以去女兒的城市去看看。但是一旦父母身體欠佳,尤其是上了年紀容易多災多病,孩子不在身邊就會很不方便,尤其是女兒心細,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但是不在身邊的女兒,就沒法替父母防風禦寒了。
3、踩著父母的肩膀
記得牛頓說過,我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些父母也是如此,讓自己的女兒踩著肩膀往上攀登,從小學開始,直到出國留學,然後定居國外。
父母為女兒操勞一輩子,為得就是女兒的幸福,所以寧肯選擇晚年孤獨。
古語說,父母在不遠行,能一直陪伴在父母左右儘儘孝道,讓老人安享晚年,不失為一種務實的選擇。
-
14 # 心存善念慈悲為懷
我認為這句話太對了!
我公公有4個妹妹,大妹妹特別聰明,還是在五十年代時侯在唐山一中讀書,成績特別優異,被軍校錄取,學的是航天製造專業,找的物件也是同學,後來定居上海。
剛生小孩時奶奶曾去上海看孩子,孩子大了以後聯絡就很少了,特別是爺爺奶奶80歲以後就更加思念她,爺爺86歲去世她沒回來,奶奶每當提起她,總說就當沒生這閨女,奶奶去世她也沒有回來,那時她身體不好,每週需要透析3次,前幾年死於尿毒症併發症,她的女兒給我們來電話說,單位舉行追悼會讓孃家去人,公公婆婆80多了去不了,只能讓自己孩子代表。
其實這麼多年親情早已淡漠了,她對這個家沒啥牽掛,奶奶98歲去世,一直癱瘓在床,她都沒能進過一天孝,還跟不上一個遠親。所以說對於父母來說,遠嫁的女兒就是一個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這句話非常對。
-
15 # 琪宇飛翔
遠嫁,我很有發言權,我就是遠嫁,雖然我也只有開車三個小時,但對我來說,真的是遠嫁,每個遠嫁的姑娘剛開始都覺得遠不是問題,現在交通多發達,高鐵,飛機,動車,要是遠嫁的孩子經濟條件好點,那麼怎麼樣都行,想家了抽時間去一趟,那麼經濟不允許的呢?想回去一趟車費等等一切花費就是問題。爸媽永遠的牽掛,我每次說是回家的時候,爸媽的電話總是早早的過來,每次回去雞殺好了,肉都買了,我們是陝西人,陝西有名的臊子面,肉臊子都弄好了,就等著到家給下臊子面吃,我記得剛開始那幾年,每次回家媽媽都給我包好了餃子等我,因為她知道我最喜歡吃餃子了,而且是豬肉大蔥餡的,每次回家看到給我煮餃子的爸媽,心裡就一陣難過,真的遠嫁的女兒對於父母來說就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我稍微近點,一年能回去四五次,可是遠的呢?我們村有個嫁到外省去了幾年都回來不了一次,爸媽年齡大了去一次也不方便,剛結婚時還能經常來,可是有孩子了,不方便了就等孩子大點了,可是孩子大了要上學,就只能放假了,放假了這培訓那培訓,時間有耽擱了,就這樣一月推一月,一年等一年。遠嫁的孩子,一個人去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什麼都得從頭開始,一個熟悉的人都沒有,兩個人結婚過日子,哪有整天保持戀愛的感覺不吵架呢?萬一吵架了,想媽媽了,怎麼辦,要是媽媽家近點,完全可以去媽媽家坐坐,聽媽媽說說家常,可是那麼遠,說回就能回嗎?遠嫁的女孩,老公對你好還可以,就怕結婚前一套結婚後一套,那就有你夠受的,那時候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沒辦法,遠嫁的孩子都是自己選擇的,誰也不怨,努力的過好自己的日子,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和和美美,自己的生活過好了,父母才能少擔心點,畢竟那麼遠的地方,父母想幫孩子都沒辦法幫的,努力吧,遠嫁的孩子,加油吧,遠嫁的姑娘!
-
16 # 阿蘭生活的vlog
其實遠嫁這個問題取決於女兒,如果是孝順的女兒,我覺得距離不是問題,雖然確實不能經常陪伴在父母的身邊,但是現在網路也很發達,想念的時候可以影片打電話等等,放假的時候多回去陪陪他們也是可以的
-
17 # 快樂的中年大媽
現實,有人說現在交通便利,回家用不了多久。遠嫁就是有著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嫁人了,有孩子了,小孩子很容易水土不服,你帶孩子回孃家,孩子不舒服的時候多了,你就會想著等孩子大點再回來吧。孩子大點是要上學的,所以你根本沒有多少真正的時間回孃家。現例項子,我跟孃家離得特別近,真是隨叫隨到,老孃打麻將不僅能管接管送,還得伺候娛樂後的用膳問題。想吃啥了,老爸也是直接買東西我就等吃!這是真好!我媽說不舒服,一個電話,我能隨時陪著檢檢視病。姑姐遠嫁,300多公里,距離還行,但是自從孩子上學開始,回來的越來越少,時間越待越短。說實話,除了有血緣關係,爹媽也就是盼著回來,和希望閨女過的幸福了。其它的真沒啥好的。
-
18 # 康芒vlog
這話真的沒毛病,說說小姑吧 在我小學的時候 遠嫁到內蒙赤峰市,那個年代交通也不發達,到現在回家次數一個巴掌都沒有,我爺爺去世的時候 都沒回來,太遠加上工作等等 沒有回來 近年回來過一次 感覺好陌生了 說不出來的的感覺 現在我婆婆還在 小姑現在小孩也大了 有時候還回來看下 想想婆婆去世了,估計以後也就不會回來了 一生情親就沒了 我小姑嫁這麼遠 啥沒得到 還失去很多 我覺得遠嫁真的不好
-
19 # 一葉自飄零
胡說八道!無論省內省外還是國內國外甚至是天上地下女兒就是女兒,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是心肝寶貝。距離怎麼可能阻隔血肉相連的親情呢,現在通訊方便交通便利距離不是問題。說這話的人要麼沒孩子,要麼在原生家庭感受到的冷漠無視,決不是普遍大多數父母的感覺。
-
20 # 荒草65
陌生人不會,但離的遠,的確對父母的照顧就會少了很多,這個我深有體會。
年輕的時候從來沒考慮過自己到哪對父母還能有啥影響,走遠了才知道那種思念和牽掛,隨著時間的增長會變得越來越讓人難以承受,到最後竟然變成了思鄉之苦,特別是父母老了、病了,不能長久陪伴的時候,那種歉疚感時常攪得自己寢食難安,午夜夢迴。
以前特別不理解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覺得父母咋能牽兒女的後退呢,好兒女應該志在四方,能飛多高飛多高,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了才知道,拋開父母需不需要你照顧這一點不說,單單是你自己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就足以讓你後悔莫及了,何況當父母疾病纏身不能自理的時候,你的那種著急和牽掛,如果再有來生,如果再讓我選擇,我是絕對不會輕易的選擇一走了之的。
現在無論是交通還是通訊都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大的縮短了,但距離依然存在,網路技術再好,也是不能觸控和感知的,只能遠遠的望著,對方有多大的難處也不能立馬參與其中,因此距離依然讓我備受煎熬。
所以我覺得父母與孩子不管有多久未見,都不會有陌生之感,只是牽掛更重,思念更深罷了……
回覆列表
這個怎麼說那,遠嫁也不是說跟父母成陌生人,父母的愛無論天涯海角,只是遠嫁不能時刻在父母身邊陪伴左右!但話又說回來了,有些子女離父母很近,也不見得有多孝順,這得看人吧!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