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聊齋先生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大部分男人都覺得女人沒用,因為男人們可以去當兵,不僅可以保家衛國,還可以建功立業。他們覺得女人們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其他的什麼也幹不了。但是從漢朝開始,後世的人開始覺得古代的女人真的很偉大,她們可以被派去與匈奴和親,保證漢朝邊境安全。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西漢時期10位與匈奴和親的公主吧。第一位:無名氏

    西漢成立之初,劉邦率領30萬大軍攻打匈奴,結果差點被冒頓單于幹掉。劉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有採用婁敬的和親政策。本來是魯元公主被派去與匈奴進行和親,但是呂后不同意,漢高祖劉邦只有隨便找了一個宗室之女,並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從此為漢朝換來了8年邊境安寧。第二位:無名氏

    公元前192年,漢高祖劉邦已經駕崩,漢惠帝劉盈又比較贏弱,匈奴冒頓單于寫信侮辱呂后,但呂后最後還是忍下來了,繼續派遣一名宗室女,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又為漢朝換來了16年邊境安寧。第三位:無名氏

    公元前177年,匈奴冒頓單于又來燒殺搶掠,因為漢朝換了新皇帝,現在是漢文帝劉恆。這時候漢朝還是不敢與匈奴開戰,於是只有繼續派遣一名宗室女,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又為漢朝換來了2年邊境安寧。第四位:無名氏

    公元前174年,匈奴換了新的單于,是為老上單于,他想給漢朝一個下馬威,把漢朝邊境搞得民不聊生。漢文帝劉恆沒有辦法無奈只有繼續派遣宗室女,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為漢朝換來了8年邊境安寧。第五位:無名氏

    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單于開始對漢朝大規模用兵,殺人民無數,差點打到長安城下,在之後的四年間,匈奴年年出兵騷擾邊境,這期間死傷人民有一萬多。但漢朝還是沒有辦法,忍受屈辱繼續派遣宗室女,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為漢朝換來了2年邊境安寧。第六位:無名氏

    公元前160年,匈奴又有一位新任單于上位,是為軍臣單于。只要是匈奴換了單于,必然要到漢朝邊境,燒殺搶掠一番才行。漢文帝劉恆還是沒有辦法,繼續派遣宗室女,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為漢朝換來了4年邊境安寧。第七位:無名氏

    公元前156年,匈奴軍臣單于帶兵來到漢朝邊境,因為漢朝又換了皇帝,匈奴在邊境任意搶奪漢朝人民的財物和殺害他們。漢景帝劉啟為了能夠繼續休養生息,派遣宗室女,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為漢朝換來了4年邊境安寧。第八位:無名氏

    公元前152年,匈奴人為了準備過冬了糧食,軍臣單于帶領幾萬匈奴騎兵,在漢朝邊境掠走牛羊和漢朝人民。漢景帝還是無能為力,仍然派遣宗室女,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為漢朝換來了12年邊境安寧。第九位:無名氏

    公元前140年,匈奴軍臣單于又想給新任的漢朝皇帝一個下馬威,主動要求漢朝必須派遣公主與匈奴和親,並還要送給匈奴物質和錢財。漢武帝劉徹覺得現在還不是打匈奴的時候,派遣一名真正的公主,與匈奴和親,漢朝又隱忍了2年。第十位:王昭君

    公元前68年,匈奴發生內亂,漢朝幫助呼韓邪單于,統一了匈奴,並與漢朝和好。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請求娶漢朝的宮女作為閼氏,於是漢元帝賞賜五名宮女給匈奴單于,而王昭君就是這五名宮女之一。王昭君共嫁給過兩任匈奴單于,她在匈奴生活將近四十年,在這期間,匈奴和漢朝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戰爭。王昭君也受到了匈奴的敬重,死後,她的墓地也常受到匈奴人的祭祀。

    總的來說,西漢時期10位與匈奴和親的公主,換來了漢朝邊境將近一百年的安寧,她們是值得我們後人敬仰。雖然她們當中有9位沒有留下姓名,但唯一有名的王昭君,一直都在被後人所歌頌,讓我們知道漢朝的女人確實不比男人差。

  • 2 # 昭武十八年

    西漢時期一共16名公主出塞和親

    漢朝初期的和親效果並不明顯,在和親之後,匈奴還是連年南下劫掠,騷擾漢朝邊疆地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勉強讓漢匈之間的形式發生了扭轉。

    至於和親在我看來,只是暫時的解決辦法,而要達到國家邊疆和平,在於國力的強大。只要國力強大,即便不和親,匈奴也不敢南侵。

  • 3 # 雪舞螢惑

    西漢不知幾位,但兩漢共5位,而且沒有皇帝親女。

    漢代“和親”一詞,原意並不指宮廷皇室之間的政治婚姻,而是說兩國和睦親善。王室間的娶嫁,也都不提“和親”。和親是和親,通婚是通婚,完全兩碼事。至於通婚所實際起到的和親作用,也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

    劉邦在白登之圍後本想將魯元公主遠嫁匈奴,呂后反對下作罷,據《匈奴列傳》記述,“高帝乃使劉敬奉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

    劉盈(惠帝)即位。 前192年,以宗室女為公主嫁給冒頓單于為閼氏,另送千金財物,結和親之約。

    文帝景帝先後在前174年、前15 6年和前152年將公主嫁給單于稽粥為閼氏,這樣就五位了。

    到元帝時“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既不是公主、也不是宗室,其實算不得和親。

    所以總共嫁了5位過去,沒有真公主,都是明言“遣宗室女公主”,至於傳說中的景帝之女南宮公主,並沒有遠嫁匈奴,根據歷史記載看南宮公主,景帝女。 初,南宮侯張坐尚之,有罪,後張侯申尚之也。

    可知“南宮公主”稱謂的使用,是因為她曾經嫁給南宮侯張坐的緣故。看來,南宮公主和申的婚姻,已經是她第二次夫妻家庭組合。

    這位公主完全不具有出嫁匈奴的可能性。

    而和親的主要作用,其實一句話就能帶過。

    和親使漢朝有了休養生息的空間和時間,漢朝經濟得以快速發展,並最終在軍事上壯大起來。

    西漢和親

  • 4 # 活捉一條遠古魚

    你好,西漢時期和親公主累計20餘個,大多是無名氏,只有三位有姓名記載:自願和親的王昭君、鬱鬱而終的劉細君、四朝三嫁劉解憂。

    和親是西漢政府對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響深遠。從漢高祖、惠帝、呂后、文帝、景帝、武帝到漢元帝劉奭都採取了和親政策,先後向匈奴單于冒頓、老上、軍臣遣送公主,並奉送大批財物。和親政策相對緩和了軍事衝突,有利於漢朝休養生息,促進了漢初經濟的發展,加強漢匈兩族的經濟文化交流。西漢的和親關係除了匈奴以外,還有烏孫國和鄯善國。

  • 5 # 加油奮鬥的少年

    漢朝和親公主列表: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前152年,漢景帝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前103年,漢武帝宗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前33年,宮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于。

    漢代的和親關係除了匈奴以外,還有烏孫國和鄯善國。西漢遠嫁異邦的公主、準公主有16位公主、準公主遠嫁他邦。不過大多為無名氏,只有三位有姓名記載。漢朝和親外交著名的有"昭君出塞"的王嬙,劉細君和劉解憂公主。

    和親是不同政權間的政治聯姻,雙方透過嫁娶公主來保持和睦相處的關係。西漢同匈奴的和親就是早期的典範。漢初,天下初定,國力衰弱,士卒疲於征戰,劉邦採用婁敬建議,以漢朝宗室女嫁給匈奴單于為閼氏;雙方約為兄弟;開放“關市”,兩族人民互通貿易。惠帝、呂后、文帝、景帝及漢武帝初年都採取了和親政策。這一政策相對緩和了軍事衝突,有利於漢朝休養生息,促進了漢初經濟的發展,加強漢匈兩族的經濟文化交流。西漢王朝不斷依據自身的實力調整對匈奴的政策:漢初的“和親政策”,贏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取得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從漢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轉為“征伐政策”。從西漢王朝對匈奴民族政策的演變過程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有在和平的社會環境中,社會才能健康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 6 # 珂珂愛好歷史

    1、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2、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3、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4、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

    5、前162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

    6、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7、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8、前155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9、前152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10、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11、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

    12、前103年,漢武帝宗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

    13、前64年,漢宣帝宗女相夫公主許嫁烏孫王儲元貴靡,烏孫內亂泥靡登基漢朝單方面取消了婚約。

    14、前33年,漢元帝宮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于

    漢代和親的公主共有14位,然而留下姓名的卻只有3位。

    和親的歷史作用來看,其結果總體效果來看,都是有利於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舉個例子,西漢呼韓邪單于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透過和親加強了和親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 7 # 歷史的影像

    西漢時期,和親的女性除了公主,還有翁主。公主6位,翁主6位,還有一位做出偉大貢獻的和親女性,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寫上去,那就是王昭君。總共和親的女性有13位。

    翁主

    翁主一號最早始於中國西漢,又稱王主,為諸侯王之女的位號。翁即父,王即諸侯王,是指諸侯王嫁女時均親自主婚,和天子不為女主婚不同,因此稱之為翁主。翁主一號在中國僅西漢有使用,其地位大致相當於後世的郡主。較著名的翁主有淮南王之女劉陵、江都王之女劉細君、楚王之孫女劉解憂等。因為是王的女兒,我覺得有必要加上去。

    具體和親的列表

    匈奴

    前198年,翁主嫁匈奴冒頓單于(漢高祖宗女劉氏)前192年,翁主嫁匈奴冒頓單于(漢惠帝宗女劉氏)前176年,翁主嫁匈奴冒頓單于(漢文帝宗女劉氏)前174年,公主嫁匈奴老上單于(漢文帝宗女劉氏)前162年,翁主嫁匈奴老上單于(漢文帝宗女劉氏)前160年,翁主嫁匈奴軍臣單于(漢文帝宗女劉氏)前156年,翁主嫁匈奴軍臣單于(漢景帝宗女劉氏)前155年,漢景帝宗女翁主嫁匈奴軍臣單于(漢景帝宗女劉氏)前152年,漢景帝公主嫁匈奴軍臣單于(漢景帝公主)前140年,漢武帝宗女翁主嫁匈奴軍臣單于(漢景帝宗女劉氏)前33年,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于

    烏孫

    前108年,公主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漢武帝宗女劉細君)前103年,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漢武帝宗女劉解憂)

    宜昌市博物館王昭君蠟像

    王昭君

    簡介

    王昭君(前51年-前15年),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漢元帝時期的宮女、和親女性,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成語中“沉魚落雁”、“畫工棄市”記載她的生平典故。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因稱王昭君為明妃。

    影響

    西漢到元帝,國勢已日趨轉弱,因而漢匈得以維持了友善信賴關係,於昭君出塞後的數十年間,是由於和親提供的生養契機。呼韓邪單于結束了匈奴多年的戰亂,並尋求附和漢廷,也學習漢人的典章制度,對於雙方交流建立良好的基礎。所以後代詩人趙介認為昭君出塞的功績,不輸於名將衛青霍去病。昭君和親,於民族間團結和諧的促進,作出偉大的貢獻。

    江都公主劉細君雕像

    江都公主劉細君及影響

    劉細君(前130年-前101年),漢朝時江都王劉建的女兒,被稱為江都公主。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以劉細君和親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獵驕靡,以和烏孫結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因此世稱為烏孫公主。她是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女詩人及和親公主。

    解憂公主劉解憂雕像

    解憂公主劉解憂

    劉解憂(前121年-前49年),漢朝楚元王劉交的五代孫女,劉戊的孫女,繼劉細君之後, 成為西漢和親公主,封號不明,世稱為解憂公主。

    影響

    公主為了追求中國與西域的友善關係,接受國家的使命,遠去長安八千九百里的烏孫,踏上和親之路,如此不計個人的利益得失,為穩固國家西界的邊防,促進漢廷西域的發展,做出一位弱女子的最大貢獻。她與烏孫公主劉細君,同樣在通往西域之路留下不朽的足跡。

  • 8 # 生活在海爾

    1.

    鬱鬱而終的劉細君漢武帝時期,有一個貫徹四十餘年的政策,那就是打擊匈奴。但是在初期,準備還不足夠的時候,即便有心也無力。所以,漢武帝在對內準備的同時,也著手於對外聯合其他的國家,一起打擊匈奴。其中聯合勢力強大而...

    2.

    四朝三嫁的劉解憂劉細君死後,新任的烏孫國國王岑陬再次向漢廷求婚。於是漢武帝就又挑選了一位宗室女子進行和親。這次被選中的,是楚王...

    3.

    自願和親的王昭君昭君出塞的故事,可以說非常熟悉,雖然是自願出塞,但遠嫁之後,王昭君過得並...

  • 9 # 酷的讀書世界

    12個。

    分別是: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前162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52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前103年,漢武帝宗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前33年,宮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于。(來自網路)

    武帝之前,和親是在漢與匈奴之間,是為了止戈,也能說示弱。劉邦在白登之圍後想出來的法兒子。

    武帝之後,更多的是一種聯絡其他少數民族,打擊匈奴的外交手段。拉攏盟國,共同抗擊匈奴。奪取河套,通河西走廊,鑿空西域,把匈奴人從從漠南地區趕到漠北。

    在到後來的昭君出塞,就不同了,拉攏匈奴。終於一改漢初外交頹勢。也算替祖宗劉邦出了口氣。

  • 10 # 般若自在

    漢書上大致統計有十八位公主出塞與異域民族和親,真是為了國家,這些公主,用自己的犧牲化作國家政治上的需要,那時候出塞環境多惡劣啊,這些女子心裡也肯定是一百個不願意,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為了短暫的和平,只有犧牲她們的一生,效果不能說沒有,但是在那時情況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當時邊境那個問題統治者們頭疼,卻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就是政治上的需要吧。

  • 11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西漢的和親關係除了匈奴以外,還有烏孫國和鄯善國。西漢遠嫁異邦的公主、準公主到底有多少位,我無法準確查詢收到,但至少有如下表所列16位公主、準公主遠嫁他邦。不過大多為無名氏

    分別是:

    出嫁時間 女方姓名 女方身份 男方身份 備註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 無名氏 漢宗室長女 匈奴冒頓單于 魯元公主的替身

    公元前192年漢惠帝劉盈 無名氏 漢宗室女 匈奴冒頓單于

    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劉恆 無名氏 漢宗室女 匈奴冒頓單于

    公元前174年漢文帝劉恆 無名氏 漢宗室女 匈奴老上單于

    公元前162年漢文帝劉恆 無名氏 漢宗室女 匈奴老上單于

    公元前160年漢文帝劉恆 無名氏 漢宗室女 匈奴軍臣單于

    公元前156年漢景帝劉啟 無名氏 漢宗室女 匈奴軍臣單于

    公元前152年漢景帝劉啟 無名氏 漢宗室女 匈奴軍臣單于

    公元前152年漢景帝劉啟 無名氏 漢宗室女 匈奴軍臣單于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 無名氏 漢武帝女 匈奴軍臣單于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劉徹 劉細君 江都王劉建女 烏孫國王 江都公主嫁兩代兩任國王

    公元前103年漢武帝劉徹 劉解憂 楚王劉戊孫女 烏孫國王 楚公主共嫁兩代三任國王

    公元前66年漢宣帝劉詢 無名氏 西漢宮女 鄯善國王

    公元前60年漢宣帝劉詢 無名氏 漢宗室女 匈奴單于

    公元前60年沒宣帝劉詢 無名氏 漢宗室女 匈奴單于

    只有三位有姓名記載。漢朝和親外交著名的有"昭君出塞"。

    除了漢武帝、漢景帝親自將女兒送去和親外,其他多為漢宗室女,其中,除了王昭君,公元前66年漢宣帝劉詢送給鄯善國王的也是一個宮女。

    最初確實是打不過。後來匈奴被打敗後成為一項外交政策。

    所謂和親,一般是指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首領締結的婚姻關係,這種關係是從漢高祖與匈奴的和親開始的。後來,少數民族的統治者也利用和親來達到其某種政治目的,逐漸成為我國各族統治者處理民族關係的一種外交政策。由於政治經濟形勢的好壞和軍事力量的強弱,西漢時期的幾次和親的內容和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

    對我國曆史上各族統治者之間的“和親”,史學界長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持否定態度,認為和親是一種屈辱妥協、投降賣國的政策,如西漢初年的和親就是對匈奴的忍辱退讓,結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驕橫,連年入掠。

    另一種意見與此相反,認為和親是封建社會維持民族友好關係的一種最好辦法,它導致民族間的和解,加強了民族間的交流和了解。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對和親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應全面否定。

    和親從根本上來說,是為歷代統治者自身的統治目的服務的,但客觀上或多或少地有利於緩和國內的民族矛盾,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對促進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起著一定的作用。再有一種意見認為,應將和親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

    縱觀中國歷史,和親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據史書記載,早在周襄王(公元前651年——619年)時期,襄王欲伐鄭,故娶狄女為王后,與戎狄兵共伐鄭。

    這是歷史上較早出現的和親事件,此後漢唐直至明清,和親之舉不絕於書。儘管這些和親有的出於被迫,有的出於自願,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和親作為一種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統治者不斷使用。

    其間的原因就在於大多數和親都會有一定成果,或可暫時推遲戰爭的爆發,或可表示對對方的友好和籠絡,客觀上又能促進和親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互動和交流,但這並不表明歷史上的一切和親都是積極的、被肯定的,而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具體問題加以具體分析。

    歷史作用:

    由和親的歷史作用來看,雖然不同歷史環境和歷史條件下的所產生的客觀效果有所不同,但從總體上來講,其結果都是有利於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民族間的融合。

    在政治方面,恩格斯在論述中世紀封建主之間的聯姻現象時就指出:“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借一種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願。”

    事實上,“和親政策”正是為了達到這樣或那樣的政治目的而出現的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和親也是一種政治行為,就積極意義來看,這種行為不但會帶來和親雙方的友好相處。

    也在很多時候維護了中原王朝大一統的局面,如李唐王朝與東突厥阿史那社爾的聯姻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阿史那社爾與衡陽公主結婚後,在唐與周邊的多次戰爭中屢立戰功,有力地維護了唐朝的統一。

    西漢呼韓邪單于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透過和親加強了和親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據《闕持勤碑》和《芯伽可汗碑》記載,突厥伯克就曾棄去本民族稱號,採用唐朝稱號,而且各地都推唐天子為天可汗,實行唐的法度。

  • 12 # 星球科普局

    西漢在現代人的眼中總是覺得是很強大的王朝,其實在西漢的早期,還是需要依靠和親來解決外部的很多矛盾的,我這裡總結三位出塞的公主。

    第一位:自願出塞的王昭君

    昭君出塞的故事相信大家以前在歷史課本中都學到過,但其實遠嫁的王昭君在匈奴日子過得並不舒坦,她出塞成婚僅兩年,單于就去世了。依照習俗她必須改嫁新單于,不能接受這種習俗的王昭君,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故土。但得到的答覆是“遵從胡俗”,最終33歲的王昭君鬱鬱而終。

    第二位:遠嫁烏孫的劉細君

    漢武帝時期,為了與烏孫交好,全力對付匈奴,時常派遣漢朝公主和烏孫和親,劉細君就是其中的一位,劉細君其實是江都王的女兒,而並不是皇帝的女兒。細君經歷了和王昭君一樣的命運,烏孫國國王早死,最終改嫁子孫,也是憂傷而終。

    第三位:四朝三嫁的劉解憂

    劉細君死後,新任的烏孫國國王再次向西漢求婚,漢武帝挑選了楚王劉戊的女兒解憂,可命運還是如此相識,解憂嫁的第一位國王暴斃而亡,改嫁第二位國王,算是情投意合,可好景不長,第二位國王也暴斃,繼續改嫁第三位國王,最後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的解憂上書宣帝表示“年老思故鄉,願得骸骨歸漢地“,宣帝答應了她的請求,最終回到了長安。

    其實和親的主要作用是短期的外交關係緩和,真正的想國泰民安還是需要國家自身的發展的,全靠和親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不管是遠嫁匈奴的王昭君,還是遠嫁烏孫的兩位公主,最終漢朝還是透過武力的手段解決了他們。

  • 13 # 桃花島工作室

    西漢自高皇帝劉邦起,為緩解北方匈奴軍事壓力,開始實施和親政策,算上赫赫有名的王昭君,有記載的先後就有10位公主或王室宗親之女遠嫁塞外,為避免戰爭做出了極大的犧牲,其中有著名的解憂公主四朝三嫁和王昭君自願和親,以一人之力免國家塗炭!自漢武帝劉徹起,西漢逐漸改變國策主動對匈奴發起進攻,和親政策隨之減少。

    以下為歷史記載:

    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

    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前152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

    前103年,漢武帝宗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

    前33年,漢元帝宮女王昭君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

    和親政策是西漢王朝對北方匈奴採取的一種外交政策,這一政策相對緩和了軍事衝突,有利於漢初修養生息,促進了經濟發展,同時加強了兩個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而最大的貢獻是廣大的無辜百姓得以免遭戰火。

    和親政策的第一階段是在漢初高皇帝、惠帝、文帝、景帝時期,表現為,主動和親,避免戰爭,當時匈奴強大驕橫,單單冒頓單于和軍臣單于就娶了六位西漢公主,何其霸道,而在經歷天下多年紛爭終於實現統一的漢朝實際上非常虛弱,土地荒蕪,人口凋零,避免開戰,與民修養是正確的選擇。

    第二階段,偉大的漢武帝時期在經過“文景之治”後國力大漲,經濟發展,人民富足,劉徹加強了中央集權專制,軍事實力膨脹,任衛青、霍去病,主動出塞進攻匈奴,再軍事上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一時期的和親政策也隨著軍事行動的優勢,逐漸減少,改變為匈奴為免受打擊,主動求和,請求聯姻,是臣服的表現。

    和親政策除了西漢,在中國歷史上多次出現,有褒有貶,但卻是古代中國重要的外交政策,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無辜百姓,避免了戰爭。解憂公主、王昭君以一介女流為國奉獻,堂堂七尺男兒確是汗顏!而流芳百世,至今仍成追憶。

  • 14 # 輕輕精靈

    西漢成立初期,國力衰弱,士兵疲於征戰。匈奴國虎視眈眈,用和親換來的短暫和平,使得西漢得以休養生息。西漢中期,和親緩和了軍事衝突,使國家經濟不斷髮展,也加強漢匈兩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到漢武帝時期,西漢已經積聚實力,開始逐漸“和親政策”轉為“征伐政策”。直至大敗匈奴。其實西漢和親的的公主大部分並不是真的公主,而是宗室之女或宮女。除了比較有名的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和昭君公主三位公主,其他的基本都是無名氏,也有人通稱她們為“懷化公主”。

    一、前200年,劉邦率領30萬大軍攻打匈奴,結果差點被冒頓單于幹掉。無奈只好讓魯元公主與匈奴和親,呂后不同意,就隨便找了個宗室之女,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從此為漢朝換來了8年邊境安寧。

    二、前192年,呂后專權,匈奴冒頓單于寫信侮辱呂后,呂后忍辱,讓漢惠帝派宗室之女嫁匈奴冒頓單于,換來了16年邊境安寧

    三、前176年,匈奴冒頓又來燒殺搶掠。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四、前174年,匈奴新單于為漢朝一個下馬威,把漢朝邊境搞得民不聊生,漢文帝派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換來了8年邊境安寧。

    五、前166年,匈奴又對漢朝大規模用兵,殺人民無數,差點打到長安城下。漢文帝宗女與匈奴和親。

    六、前160年,匈奴軍臣單于上任,又是燒殺搶掠。漢文帝宗女與匈奴和親。換來了4年邊境安寧

    七、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八、前152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換來12年和平。

    九、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八、細君公主

    前108年,漢武帝將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封為公主(又稱江都公主),遠嫁年老的烏孫國王獵驕靡,兩國達成同盟,共同夾擊匈奴。獵驕靡去世,細君改嫁軍須靡後生一女兒。公元前103年病逝。

    九、解憂公主

    細君公主死後,前103年,漢武帝為了繼續鞏固與烏孫國的聯盟,將罪臣之女劉解憂封為公主遠嫁烏孫國王軍須靡。軍須靡死後,弟弟翁歸靡為王,娶解憂公主。翁歸靡死後嫁國王泥靡。前51年,七十歲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年老土思,願得為骸骨,葬漢地”,被接回長安。兩年後去世。解憂公主一生經歷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為烏孫王。解憂公主和親期間,她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最終大敗匈奴。為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係作出了貢獻。

    十、前66年,漢宣帝劉詢將宮女無名氏嫁鄯善國王。

    十一、前60年,漢宣帝劉詢將兩位漢宗室女嫁匈奴單于。

    十二、昭君公主

    前33年,漢元帝將宮女王昭君封為公主,嫁與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兩人共同生活了三年,並有一子。呼韓邪單于死後,遵從遊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復株累單于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于。兩年不到,王昭君病逝。這次和親漢匈關係穩定達半個世紀之久。

  • 15 # 尋根拜祖

    和親是西漢政府為了籠絡匈奴等少數民族政權,以聯姻的方式,力圖達成雙方的友好合作狀態,和親責任的承擔人就是所謂的“公主”。

    西漢一朝210年,一共有十二位公主出塞和親,這十二位公主沒有一位是真的,分佈於漢高祖、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和漢元帝期間。和親物件除了兩位針對烏孫國,一次針對鄯善國,其餘都是匈奴。

    和親的效果如何,取決於雙方的實力對比,以及目的性,這十二次和親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西漢一朝的十二次和親

    No.1:高祖七年(前200年),高祖劉邦以宗女和親匈奴冒頓單于

    這一年發生了對漢帝國來說,最為驚心動魄的一件大事——白登山之圍!在陳平的謀劃之下,雙方達成和平協議,結為兄弟。“高祖取宗室女子名為長公主,嫁單于,使劉敬往結和親約。”

    No.2:惠帝三年(前192年),惠帝劉盈以宗女和親匈奴冒頓單于

    漢惠帝三年,發生了西漢歷史上最恥辱的一幕:冒頓單于寫信調戲大漢太后呂雉!面對匈奴的挑釁,呂雉被迫低頭,客客氣氣地回了一封言辭恭卑的信,並以宗室女和親匈奴。

    No.3:文帝四年(前176年),文帝劉恆以宗女和親匈奴冒頓單于

    漢文帝四年,匈奴撕毀和平協議,以右賢王領兵,入侵漢地,兵峰一度突破黃河,進入上郡,嚴重威脅到長安的安全。漢文帝被迫以宗室女和親冒頓單于。

    No.4:文帝六年(前174年),文帝以宗女和親匈奴老上單于

    漢文帝四年,冒頓單于死,老上單于即位,漢文帝以宗室女和親老上,重申漢匈和親之策。

    No.5: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文帝以宗女和親匈奴軍臣單于

    漢文帝后元四年,老上單于去世,君臣單于即位,漢文帝再次以宗室女和親匈奴。

    No.6: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以宗女和親匈奴軍臣單于

    漢景帝前元元年,剛剛登基不到一年的漢景帝,再次遭受匈奴入侵的打擊,君臣單于率軍突入代郡,劫略邊民。漢景帝被迫以御史大夫陶青為和親使,以宗室女和親匈奴。

    No.7: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以宗女和匈奴軍臣單于

    建元元年,16歲的少年天子漢武帝,收到了君臣單于的勒索信,要求大漢派公主和親。漢武帝以慣例,遣宗室女和親匈奴。

    No.8:元封三年(前108年),武帝以宗女細君公主和親烏孫昆彌

    細君公主是西漢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和親公主,她其實是漢武帝的侄孫女,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建因為謀反事件自殺,劉細君自幼生活在罪臣之女的陰影下。

    適逢烏孫國在大漢和匈奴的擠壓之下無所適從,昆彌(國王)獵驕靡請求娶漢公主,以壓制國內的匈奴支援派。劉細君就是在這種狀況下,被漢廷選中,以公主身份嫁給烏孫國昆彌獵驕靡。

    No.9:太初二年(前103年),武帝以宗女解憂公主和親烏孫軍須靡

    解憂公主的身世與細君公主相似,她是七國之亂骨幹,楚王劉戊的孫女。細君公主在烏孫國芳年早逝,為了延續漢烏和親,劉解憂被賜公主,嫁於獵驕靡之孫軍須靡,軍須靡死後,又改嫁其弟翁歸靡。

    No.10:地節四年(前66年),宣帝以宮女和親鄯善國

    漢宣帝地節四年,鄯善國國王娶解憂公主之女,請求漢廷“得尚漢外孫,願與公主女俱入朝”。漢宣帝以宮女賜公主名分,和親鄯善。

    No.11:神爵二年(前60年),漢宣帝以宮女家匈奴日逐王

    漢宣帝神爵二年,“匈奴單于遣名王奉獻,並賀明年正月,漢與匈奴和親”。

    No.12:竟寧元年(前33年),元帝以王昭君和親匈奴呼韓邪單于

    西漢最後一次和親,也是歷史上名氣最大的一次和親——昭君出塞!漢元帝賜宮女王嬙以公主名號,和親匈奴呼韓邪單于,留下千古佳話。

    十二次和親冰火兩重天

    西漢立國以來,和親之路幾乎沒斷過,尤其對匈奴,先後九次和親。以婚姻關係達成漢帝國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和平,這個願望雖好,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未必如此。這十二次和親,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被逼送錢送女人,屈辱的和親模式

    這種型別佔絕大多數,自高祖至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和親都是這種模式,和親的本質是匈奴人對漢帝國不動刀兵的敲詐勒索。每當匈奴需要下一次供奉時,和親的成果立刻歸零。

    可以說,這段時間的和親,就像是西漢帝國給一頭喂不飽的狼扔羊羔,需要不斷重複,永無止境!

    2.共同的政治目標,大體對等的和親模式

    漢武帝后期至漢宣帝時期,隨著漢匈軍事實力的逆轉,匈奴人對西漢帝國的優勢地位不復存在,和親一度中斷。漢宣帝對匈和親的物件,是用來安撫投降日逐王,而不是匈奴單于。

    漢武帝的兩次和親針對的是烏孫國,是漢帝國安撫拉攏烏孫,結成軍事同盟,共同對付匈奴的政治聯姻。

    這個階段的和親,已經沒有了屈辱的標籤。這段時期的和親,才真正達成了部分政治目的,尤其是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她們為維護漢烏同盟關係,共同瓦解匈奴對烏孫,乃至整個西域的影響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3.宗主關係,以賜婚模式的和親關係

    王昭君和親匈奴,性質再次發生改變,這一次是呼韓邪單于以附屬國的身份,請求大漢賜婚,以壯自己在匈奴的聲威,同時確保漢匈的和平局面。

    這就是王昭君能夠在歷史上名垂不朽的原因,她是第一個以昂首挺胸的姿態,走入草原,第一次真正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舞臺。

    為何從來沒有少數民族公主嫁給漢皇

    大漢和親的十二位公主,沒有一位是真正的公主,劉細君和劉解憂是宗室之女,王昭君是宮女,其她的公主資料不是很詳細,大多都是以宮女賜公主身份和親。

    不過,所有的和親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漢室公主遠嫁異族,從來沒有哪一位異族女子,嫁給漢皇,這又是為什麼呢?

    1.漢家文化不可能接納異族女子

    匈奴人雖然軍事實力強大,但是在漢文化主導地位的歷史環境下,匈奴人被視為蠻夷。皇家的婚姻從來都是政治聯姻,在少數民族被視為蠻夷的環境下,即便普通官宦階層,都不會娶少數民族女子為妻,何況皇帝!

    假如皇帝娶匈奴女子,也就意味著西漢政權,承認了匈奴與漢帝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自視漢家文化為唯一正統的思想之下,這個禁忌無論如何是不能突破的。

    2.少數民族政權骨子裡對漢民族的崇尚

    漢民族自視正統,有意思的是,少數民族政權也是這麼認為,包括強大的匈奴!別看匈奴人在軍事上不斷蹂躪漢民族,但是軍事上的強大,掩蓋不了他們對漢民族的崇尚。

    在這種心態下,匈奴人自己都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公主嫁給漢皇。

    3.匈奴人前期的自大和後期的自卑

    匈奴人在對西漢政府的民族關係上,表現表現出前後強烈的反差。前期仗著軍事實力的強大,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欺凌漢人。那個時候,他們沒必要,更不會有嫁女人和親的想法。

    後期在西漢政權的打擊下,匈奴帝國瓦解,分裂為南北二部,匈奴人的生存都面臨無法維繫的狀態,西漢帝國成了他們的救世主。這種以奴僕臣服姿態的存在,自然會產生娶漢族公主為榮的心理,斷然不敢有半點平等的“換親”想法。

    所以,漢匈和親二百年曆史,雙方在這方面,其實早就心照不宣地達成了一致。

    靠女人的肩膀難以承擔起帝國的興衰

    漢匈和親的歷史,其價值一句話就能概括:女人的胸脯永遠承擔不起漢帝國的興衰!這麼說絕不是性別歧視,而是客觀歷史環境的制約,和政治的複雜性。

    為何在和親過程中,沒有一位真正的公主出現,這種假模假樣的戲份,雙方一直樂此不疲地持續著?原因就是,和親本就是場戲,“公主”只是雙方達成政治目的道具,真假無所謂。

    匈奴人需要的是“公主”帶過來的豐厚嫁妝,而不是“公主”作為女人和其高貴的身份。漢廷也深知匈奴人慾望的本質,所以也明目張膽地造假,雙方都睜一眼閉一眼,只要真正的目標達到了就行,誰會在乎那位後半輩子躲在帳篷裡哭泣的女人?

    唯有自身實力強大後的漢帝國,一位公開的宮女王昭君,卻實實在在地給漢匈帶來了和平的願望。原因何在?

    因為強大的漢民族,是一個真正渴求和平的民族!

  • 16 # 歷史戰爭

    和親是不同政權間的政治聯姻,雙方透過嫁娶公主來保持和睦相處的關係。西漢同匈奴的和親就是早期的典範。漢初,天下剛剛平定,國力衰弱,士卒疲於征戰,無法再同兇蠻的異族人開戰。於是劉邦採用婁敬建議,以漢朝宗室女嫁給匈奴單于為閼氏,雙方約為兄弟,兩族人民互通貿易。

    而後來的漢惠帝、呂后、漢文帝、漢景帝及漢武帝初年都採取了和親政策。歷數西漢和親的公主,總共有十二位,如果將王昭君算入的話,那就是十三位。接下來我們就簡單選幾位有名的和親公主介紹一下。

    漢武帝初年,張騫認為聯合烏孫國,在戰略上能切斷匈奴右臂,向漢武帝建議拉攏烏孫國。匈奴聽說烏孫與漢朝往來,很是生氣,要進攻烏孫。烏孫很惶恐,就派使者獻馬給漢朝,並願娶漢朝公主,兩國結為聯盟。在與終臣商議後,漢武帝把細君公主下嫁給烏孫國王昆莫,以和親方式結為兄弟之盟,約定共同對付匈奴。細君氣質高雅,容貌美麗,被國王封為右夫人。在匈奴的壓力下,烏孫國王又娶了一位匈奴公主,封為左夫人。細君難以適應塞外生活,只能將滿腔愁緒化為悲歌。這期間細君公主還發明瞭琵琶這種樂器。後來因體弱多病,不幸鬱鬱而終。

    而解憂公主,她歷經四朝,三次嫁人,等到七十才得以歸國。岑陬在細君死後,再次向大漢求婚,解憂被漢武帝選為和親公主。岑陬去世後,兒子泥靡還小,由其弟翁歸靡繼承王位。翁歸靡是個大胖子,被稱為“肥王”。按照習俗,解憂公主嫁給了肥王。

    解憂跟肥王性情相投,互相恩愛,並生下了三位王子(元貴靡,萬年,大樂)。肥王對解憂言聽計從,不僅兩人如膠如漆,大漢和烏孫國關係也更加密切。值得一提的是,陪解憂遠嫁的婢女馮嫽,才貌雙全,還會西域語言,解憂將她嫁給了烏孫右將軍。這兩個女人互相團結,對烏孫產生了深遠影響。

    西漢昭帝末年,烏孫受到匈奴攻擊,解憂公主上書求西漢朝廷出兵救烏孫,卻適逢昭帝駕崩,所以漢廷沒有派遣援兵。漢宣帝即位後,大將軍霍光發兵十五萬騎,兵分五路進軍匈奴,匈奴向西潰逃後,被烏孫軍隊攔截擊潰,取得大勝,從此邊疆得到了長時間的安寧。肥王病逝後,泥靡繼承了王位。依照習俗,解憂嫁給了泥靡。解憂在長子和幼子相繼病逝後,處境艱難,已經在西域生活50多年的解憂要求回國。在漢宣帝准許下,年逾70的解憂終於回到了祖國。

    在這些和親公主中,最美麗,名聲最大的當屬“四大美女”之一,“落雁”王昭君。她的命運也很悽慘,呼韓邪單于與她結婚兩年就病逝了。王昭君給他生了個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又是按照習俗,王昭君的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兒子雕陶莫皋單于。跟細君一樣,王昭君也不願意再嫁,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復株累單于病逝後,按照習俗王昭君還得再嫁孫子輩的單于。昭君不從,獨自寡居,不到33歲,就鬱鬱而終。

    關於我國西漢時期的和親問題,歷來褒貶不一。宋代大史學家司馬光認為:“蓋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則懷之以德,叛則震之以威,未聞與為婚姻也”顯而易見,司馬光是站在大漢族主義的立場上,對西漢的和親政策持完全否定的態度。但實際上,西漢對於匈奴的和親的態度上,也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漢初是西漢王朝向匈奴求和親,以漢宗室女奉獻匈奴單于,意在以暫時的屈辱,換取寶貴的休養生息時間,是一種被動的、迫不得已的措施。但是漢武帝以後的和親已與漢初的根本不同了。此時是匈奴十分弱小,懾於漢王朝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的情況下,主動向漢王朝臣服和求婚的。

    漢王朝也不是以莊重的對等婚姻形式嫁公主於匈奴單于,而是以高傲的姿態賜宮女於匈奴單于。其目的則是要在其恩威的情況下,使匈奴永遠臣服於漢朝。所以說,漢朝對匈奴的和親基本上可以說是處理敵對國家間的一種政策。不過不管是以何種姿態對待,兩國邊陲和平,人民安居樂業都是可見的良好結果。

    不得不說,這一政策相對緩和了軍事衝突,有利於漢朝休養生息,促進了漢初經濟的發展,加強漢匈兩族的經濟文化交流,使民族間的和解和交流。在文化方面,和親的影響是雙向的,和親公主帶去的不僅是豐厚的財物,還有中原的文化影響,也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族效仿中原的制度,傳播中原的文化,最終融入到中華民族中來。對北方少數民族來說,凡主動要求和親者,通常都是對中原王朝的一種嚮往和欽慕,是對先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先進文化的趨同,這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種體現,而民族大融合的程序就在公主和親中悄然開始了。

    參考資料:

    《漢書》

    《資治通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的兩院院士增選中,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仍然沒有入選,對此你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