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桂華十字
-
2 # 遨遊天際
像中國華北平原這類地區,因農業發展大氣中的含水量,大大增加,形成了一層蒸氣,籠罩在上空,加劇了當地的溫室效應,使溫度增加50%。
熱浪,因灌溉農業,而變強。灌溉,可以冷卻地表溫度,並滋潤地面空氣,但,隨著溫度升高,灌溉系統,將導致高水平的水蒸發,使得北方平原的空氣非常潮溼,提高溫度和溼度,從而提高熱浪的強度。因此,在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本世紀下半葉,中國華北平原,可能會遭遇致命熱浪。
如此高溼度,加上高溫作用,更加令人難以忍受,空氣中,水分幾近飽和,汗液不再蒸發,面板表面,難以降溫,這對中國華北平原的人而言,是一場災難。
-
3 # 粘米娛樂影視
1.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是導致華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的主要原因 我國江河年徑流總量為270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在世界上屬於水資源豐富的國家,但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卻嚴重不均。從地區分佈來看,東多西少、南多北少。華北地區五省(市)人口占全國24.互%,耕地佔全國45%,京津唐工業基地工業產值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而水資源總量只佔全國的6%,人均水資源、水土資源配置比例均大大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如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為2500立方米,而海河流域則只有 250立方米,只相當於長江流域的 1/10,珠江流域的 1/18。從降水季節分配來看,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降水集中在5月~10月,而華北地區則高度集中在7月、8月,這兩個月的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總量的80%,而冬春季則出現持續乾旱;不僅如此,華北地區降水年際變化也很大,如北京市近50年來,降水最多的年份達到1460毫米,而最少的年份只有200毫米,這些無疑是造成華北地區水資源緊張的主要自然因素。 2.人口增長過快,工農業發展迅速,加劇了水資源緊張程度 華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口分佈集中地區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後,本區人口增長特別迅速,1952年,華北五省(市)人口總數佔全國的19.6%,而到1996年則上升到24.l%,北京、天津、山東、河北、河南等省(市)人口密度居我國各省(市)人口密度的前列,本區的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青島等成為我國淡水供應最緊張的城市;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我國就對海河、黃河流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以及對華北平原鹽鹼地進行改造,使本區農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灌溉面積不斷擴大,農業用水量成倍增長;尤其是通過幾十年的建設,京津唐工業區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如首都的鋼鐵工業、燕山石化工業、天津的化學工業等一大批大型、特大型和耗水量大的工業企業的建立,使淡水供應更加緊張。 3.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和汙染嚴重 華北地區水利工程,特別是農業灌溉工程不夠配套,防漏、防滲設施也不完善,農業灌溉存在不同程度的滲水、漏水現象,水資源有效利用率只有 50%左右;城市供水損失率高達 10%以上(包括管道漏水)。同時,大量工業廢水不斷排人河流,使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尤其以海河汙染最為嚴重,其下游河水已不能直接作為生產和生活用水。 4.生態環境惡化,乾旱頻率加大 由於長期受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華北地區森林覆蓋率只有3.5%,其中黃土高原森林覆蓋率僅1%。森林覆蓋率低不僅涵養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土流失嚴重、地下水水量減少,而且使空氣溼度降低,乾旱頻率加大,如從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間,華北地區有7年出現了 持續性乾旱天氣。另一方面,為了滿足生產和生活用水,多年來華北平原地區採取了大量開採地下水的方式,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已形成目前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
-
4 # 異鄉路他鄉人
這有什麼齊怪的,歷史上大旱之年歲歲有之,兄且那時地下水還沒象現在這樣的過渡開採,更沒有現時的排汙(下排汙水,上排汙氣)、天日輪迴自然現象,今日的汙染確也出了一份力量,大家習慣了就好了。
-
5 # 城市微動態
人口密級是一方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導的一項科學研究表示,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中國華北平原,這項研究顯示, 除非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遏制,否則華北平原將在2070年至2100年之間達到致命的35度溼球溫度閾值,戶外工作者可能在極端熱浪襲擊的幾小時內死亡。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表明,由於對相對乾燥但高度肥沃的華北平原地區進行了大量灌溉,致命熱浪的風險加劇。
研究認為,為避免未來熱浪的致命影響,可能需要在設法減排的同時“制定有效的公共衛生適應措施。”
-
6 # 無塵大師917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導的一項科學研究表示,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中國華北平原,在本世紀末前可能受到最致命的熱浪襲擊。
這項研究顯示, 除非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遏制,否則華北平原將在2070年至2100年之間達到致命的35度溼球溫度閾值,戶外工作者可能在極端熱浪襲擊的幾小時內死亡。
實際上,模型的結果顯示,即便中國大幅降低碳排放,在本世紀下半葉,華北平原也將數次超過35度溼球溫度閾值。
過去50年,中國的熱浪頻率和強度顯著增加。1951年至2006年期間,中國平均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約1.35℃,平均0.27℃/10年,高於當時全球約0.13℃/10年的速度。中國最近一次經歷嚴重熱浪襲擊是在2013年夏天,東部地區發生了嚴重的熱浪事件。其中上海徐家彙曾一度達到40.8℃,創下當地氣象記錄141年以來的最高氣溫。
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歷史上大氣的溼球溫度都很少超過31℃。但麻省理工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本世紀下半葉的熱浪將使得溼球溫度升至31℃-34℃左右。美國國家氣象局將高於31℃的溼球溫度列為“極端危險”,警告人們“如果不立即採取預防措施,可能會患重病甚至死亡”。
除了中國,印度的恆河和印度河流域以及南亞大部分地區,也將在本世紀下半葉迎來超過35℃溼球溫度的極端氣候。近幾十年,南亞致命熱浪的發生頻率已經明顯上升。2015年,有歷史記錄以來的第五大致命熱浪襲擊印度和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導致約3500人死亡。但中國將要面臨的致命熱浪依然比其他地區嚴重。
“華北平原可能將面臨人類歷史上,由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大風險。”麻省理工在一份宣告中表示。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表明,由於對相對乾燥但高度肥沃的華北平原地區進行了大量灌溉,致命熱浪的風險加劇。
研究認為,為避免未來熱浪的致命影響,可能需要在設法減排的同時“制定有效的公共衛生適應措施。”
-
7 # 領域說
隨著空調的普及使用,汽車以及碳排放的增加,城市地面和建築吸熱快都導致城市溫度越來越高。同時,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等多種現象的綜合影響,也導致華北平原越來越熱。 至於你看天氣預報,華北地區溫度超過了重慶等傳統火爐城市,主要是因為,最近這些城市降雨較多,導致溫度比往年涼爽
-
8 # CSPA1993
那是因為只要是研究,對於“科學素質低於獲取知識要求水準且對該知識有所求心態”的人來說,該研究結果對他來說,篤信的機率超過90%(數字僅為玩笑而已)。況且,研究的結論如果“不驚人”,一則無法發表,二則後續沒有了課題。如果加上別的因素,那就“研究結果:好的都是自己的,不良的都在別人的那邊”。
一家花了幾秒鐘思考出來的之言,不要當真,看後即忘。
-
9 # 科技和生活
如今正是炎熱的夏季,近些日子華北平原一帶連續多日的高溫讓這裡的人們很是難受,而且高溫少雨的現象還造成了華北平原大面積的乾旱,個別地區旱情已十分嚴重。
去年的這個時節(2018年7月份),曾經有美國科學家在《自然》雜誌子刊上發表報告稱華北平原很可能會在本世紀末成為地球上最炎熱的地區。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導的一項科學研究認為,我國的華北平原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大量的人類活動也代表著這裡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由於華北平原北西南三面環山,中間還有泰山山區,這裡產生的二氧化碳、霧霾、水汽等都不容易以較快的速度排出(報告重點強調了農田灌溉產生的水汽對氣溫的提升作用),所以當夏季來臨的時候,這裡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就比較強,空中的霧霾也能吸收陽光使空氣變熱,而這裡的農田灌溉和工業用水等造成的水汽蒸發現象又會進一步增加這裡空氣的溫度,因此隨著全球變暖現象的加劇,華北平原的氣溫升高現象將更為顯著,1970年以來,華北平原的高溫現象已經越來越頻繁,而在2070年之後,華北平原有可能成為地球上最熱的地方,並且不再宜居。
美國麻省理工的研究者是透過驗算一個氣候模型得出的這一結論,文章雖然有理有據,但是也有氣象學家提出了質疑,我國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就認為我國受東亞季風氣候影響,而季風氣候的特點是顯著的季節變化,華北平原夏季高溫是每年都會發生的氣候現象。雖然華北平原的地形容易造成二氧化碳、霧霾和水汽的停留,但也並非不易排出,只要有風很快就能吹向海洋,而且全球變暖是一種全球現象,華北平原夏季氣溫增高的同時,其他地方的溫度也一樣會增高。
比如南亞地區的印度河和恆河平原,其地形更不易二氧化碳和霧霾與水汽的排出,如果說我國的華北平原熱到不在宜居的話,那麼印度河和恆河平原,恐怕早就不能再住人了。
今年五六月份的時候,南亞地區就經歷了極端的高溫,不少地方的溫度都超過了40攝氏度,經常連續多天都是如此,而且晝夜溫差極小,熱浪也奪走了南亞地區一些人的生命,可是那裡的人們也並沒有耽誤生產生活,天氣條件也並沒有導致那裡的人們無法生存下去。如果和南亞地區的高溫比起來,我國華北平原的氣溫並不算很高,即便在當下,這裡也並非全球氣溫最高的地區。
今年被氣象學家認為是厄爾尼諾年,北半球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高於常年的氣溫,南亞地區之外還有撒哈拉沙漠、西亞地區、歐洲地區、就連青藏高原上的溫度都高於往年,從來沒有真正進入過夏天的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今年也如願以償地入了夏,很多氣象學家認為這種氣溫的反常現象與全球變暖有關。
全球變暖是整個地球平均溫度升高的現象,它產生的根源被認為是人類活動導致的,可以在生產生活中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增加造成了溫室效應,它會導致地球平均溫度以較快的速度升高,體現在地球表面區域分佈上,基本就是各個區域的溫度都在升高,那麼這樣一來,地球熱帶地區以及亞熱帶地區本來溫度就很高的地方會有更高的溫度,因此不再宜居的地方也會從這些地方開始。
華北平原所處的緯度偏高,每年較為炎熱的時間比較短,一般不超過4個月,其他時間的氣候還是比較宜人的,相比較而言,南亞人口一樣稠密的地區高溫天氣的時長要多很多,而且氣溫更高,如果連華北平原都不在宜居了,那麼南亞等世界上很多地區恐怕都無法住人了,這當然是很不現實的。
不過全球變暖還有一種改變就是可以使得較高溫緯度的寒溫帶變得更加宜居,甚至可以將寒帶地區變成寒溫帶,所以雖然全球變暖屬於非良性氣候變化,卻也是有的少部分的好處的。
-
10 # 本末2020
華北平原成為最熱的地區,主要是由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溫室氣體排放、極端氣候變化、灌溉農業等因素綜合而成;2019年全球厄爾尼諾現象極端反常,在未來的時間裡華北平原將成為最熱的地區之一。
下面從高溫定義、形成原因、危害,華北平原地理位置、氣候特徵,灌溉農業對氣候影響,溫室氣體排放,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對氣候影響五方面進行闡述:
一、高溫定義、形成原因、危害:
定義:高溫指較高的溫度,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連續數天(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稱為高溫酷暑。
形成原因:由於緯度、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化、灌溉農業等方面綜合形成了高溫氣候。
危害:高溫天氣會給人體健康、交通運輸、用電安全、發生火災等方面帶來嚴重影響。
二、華北平原地理位置、氣候特徵:
地理位置:華北平原,是我國第二平原,地勢低平,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是由於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所致,多數地方的沉積所致,多數地方的沉積厚度達七八百米,最厚的開封、商丘、徐州一帶達5000米。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在不斷擴大。
氣候特徵:華北平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於向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8-15℃,冬季寒冷乾燥,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南部一年兩熟。華北平原大體在淮河以南屬於北亞熱帶溼潤氣候,以北則屬於暖溫帶溼潤或半溼潤氣候。冬季乾燥寒冷,夏季高溫多雨,春季乾旱少雨,蒸發強烈。春季旱情嚴重,夏季常有洪澇。年均溫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隨緯度增加而遞減。
三、灌溉農業對氣候影響:
灌溉農業與氣候變化看似沒有任何聯絡,實際上灌溉與高溫之間的關聯,在極端灌溉與持續高溫相作用下,就會形成“熱浪”;溼球溫度作為熱浪指標,而灌溉對於空氣溼度又有更加增加的影響,有的學者認為灌溉增加熱浪強度的結論是存在的。未來在不同的氣候變化背景下,華北平原的平均氣溫將進一步升高,極端高溫事件將增多。
四、溫室氣體排放:
氣溫變化最直接的原因是溫室氣體的排放,由於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帶來的溫室效應,造成氣溫的直接變化;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達成《巴黎協定》,明確到21世紀末將全球溫升控制在相比工業化前不超過2℃的目標,並提出為將全球溫升控制在相比工業化前不超過1.5℃而努力。也就是說,高排放情景基本上只能作為一種假設情景而存在。華北平原地區同時也是氣溶膠排放較多的區域,而氣溶膠對於氣候的冷切效應應在現有氣候模式中尚不能得到較好的模式。
五、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對氣候影響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東亞季風環流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強度變化對溫度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西太平洋副高對我國天氣的影響十分重要,夏半年更為突出,這種影響一方面表現在西太平洋副高本身;另方面還表現在西太平洋副高與其周圍天氣系統間的相互作用。在西太平洋高壓控制下的地區,有強烈的下沉逆溫,使低層水汽難以成雲致雨,造成晴空萬里的穩定天氣,時間長久了可能出現大範圍乾旱。華北平原由於獨特的地位位置以及氣候特徵在“副高”的影響下對溫度的變化尤為明顯。
副高是向我國大陸輸送水汽的重要系統。我國降水的水汽來源,雖然主要依靠西南氣流從印度洋輸送來,而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強度和活動,不僅對西南氣流的水汽輸送有關,而且還影響著它南側的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向大陸輸送來的水汽。同時,西太平洋副高的北側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溼空氣與中緯度南下的冷空氣相交綏的地帶,往往形成大範圍的陰雨天氣,是我國大陸地區的重要降水帶。因而我國降水帶的南北移動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節活動相一致,通常降雨帶位於副高脊線以北約5-8個緯度。每年2-4月,副高脊線穩定在18-20N間時,我國華南地區出現連續低溫陰雨天氣。6月副高脊線北跳越過20N,穩定在20一25N間,降水帶位於長江下游和日本一帶,正是梅雨季節開始的時期。由於每年副高的勢力強弱不同,北進快慢有別,梅雨期的長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很大差異。梅雨可以出現在5-7月間的各個時段。出現在5月的梅雨稱為早梅雨出現在6-7月的梅雨稱正常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前後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約20天。造成梅雨期連續降雨過程的天氣系統,主要是準靜止鋒、切變線和西南低渦。這些系統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連續出現或緩移、停滯,都能造成大面積的洪澇。到7月份,副高脊線再次北跳,降雨帶從長江流域推移到黃淮流域。長江中、下游的梅雨結束,開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氣變得炎熱少雨。如果副高強大,控制時間長久,將造成嚴重乾旱現象。從7月底到8月初,高壓脊線進一步越過30°N,雨帶也北移至華北、東北地帶。9月上旬,高壓脊線開始向南回跳,雨帶也自北南移。
綜上所述,華北平原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化、灌溉農業因素的影響,在夏季高溫天氣尤為明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改善灌溉農業的渠道將有助於改善地區氣候
-
11 # 蔣四生579
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極端天氣會越來越多,華北平原乾旱,而華南多雨,象湖南郴州五,六個月好像還沒停一個月。往往下半年南方高溫小雨乾旱,而華北則多雨,上幾年就是這樣的天氣。
隨著北極冰雪越來越小,海平面上升,高溫天氣會越來越多,不知人類怎麼生存?
-
12 # 極目天舒
淺談一二
我們大部分都不是氣象學家,但我們可以感覺和觀察。
每當夏季來臨,烈日當空,赤地千里,如果下小雨了,就是桑拿天,如果下大雨呢?經常下呢?那就是沖涼啊。這叫陰晴和諧好夏天。反之,或澇或旱,就會有問題。
現在華北就是日照多了,日頭毒了,下雨少了,人不喝水肯定受不了,地球每個地方也一樣。無論是氣候輪迴,還是厄爾尼諾,總之,發生了。
今年極端氣候繼續出現,比如格陵蘭冰川融化,北極圈五月就過早進入春天,山東大旱,印度歐洲酷熱,墨西哥兩米冰雹等,地球忽冷忽熱,明顯是在打擺子啊。我們的大地球病了,地球需要養生了,也許還需要吃點中藥針灸一下固本抗災,這個大中醫誰來幹啊?
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
13 # 農村大媽談農村
用事實說話,別拿什麼美國什麼研究做定論。研究畢竟是人做的,不是大自然做的,人會有許多因素考慮不到,而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力非人所能預料。
什麼時候華北平原成了最熱的地區?前陣子華北平原最熱的地方,最熱的時候也就攝氏40.3度吧?而印度中北部,整體攝氏40度以上,許多地方45度以上,甚至超過攝氏50度。
甚至位處歐洲的法國,今年6月,區域性高溫攝氏45.9度。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今年1月,局地最高氣溫攝氏48.9度。2017年,美國鳳凰城創下攝氏48.3度的高溫記錄。這些地方哪裡沒超過華北平原的最高溫 ?就連海洋性季風氣候的日本,氣溫都曾達到了攝氏40.7度,怎麼華北平原就成了最熱的地區?
-
14 # KOALA
第一,我國的華北平原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大量的人類活動也就會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且由於華北平原北西南三面環山,中間還有泰山山區,這裡產生的二氧化碳、霧霾、水汽等都不容易快速排出,所以當夏季來臨的時候,這裡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就比較強,空中的霧霾也能吸收陽光使空氣變熱;
第二,華北平原的農田灌溉和工業用水造成的水汽蒸發現象又進一步增加這裡空氣的溫度,
第三,全球變暖現象的加劇,華北平原的氣溫升高現象更為顯著;
-
15 # 胡集論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新的研究指出,由於氣候變化和灌溉農業的發展,中國華北平原的熱浪,可能會讓這一地區,在2100年後,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團隊的研究顯示,如果按照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速度,極端熱浪,很可能出現在農業區域。2070年至2100年之間,這波熱浪,會全面襲擊中國華北平原,使其成為全球受威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目前,該地區,約有4億人口居住,但極端的熱浪,既可能威脅生命,也會扼殺該地區的經濟產出。
從中國,到西非,到南亞,這場史無前例的熱浪,來勢兇猛,未來將遠比目前經歷的更為嚴重。
中國華北平原,全球變暖情景下的熱浪計算機模型圖預測
這一研究結果目前已經發表在英國《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雜誌上。
中國東部,極端溼潤溫度的空間分佈,包括華北平原的灌溉(IRR)和非灌溉(IRR)區域。這三幅影象,代表了基於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的歷史和未來預測。
新研究評估了氣候變化對致命溼熱狀況的影響。該研究將“溼球溫度”(Wet-bulb temperature)與空氣溫度相結合,得出的“熱指數”與人體對熱量的反應方式相對應。
溼球溫度(Wet-bulb temperature)是指對空氣進行加溼,其相對溼度達到100%時所達到的溫度。
研究人員,運行了一組區域氣候模型,以模擬中國華北平原地區“熱指數”的變化。他們研究了過去30年的氣候,並使用了與現實最匹配的模型,以預測該地區的未來氣候。
意味著什麼: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研究人員預測,由於空氣溫度和溼度水平的結合,導致最大溼球溫度,達到,甚至超過攝氏35°C(華氏95°F),因此,熱浪的耐受性,將大大降低。
這尤其適用於在農場工作的人,例如,農民和建築工人。“氣候變化,可能會帶來致命熱浪的巨大風險,它將會把該地區的人類宜居性推向邊緣。”研究合著者麻省理工學院的Elfatih Eltahir表示。
研究發現,在這項研究中檢查的中國華北平原地區,在常規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溼球溫度,可能會增加攝氏3到4°C(華氏5.4到7.2°F)。
實際上,模型的結果顯示,即便中國大幅降低碳排放,在本世紀下半葉,華北平原也將數次超過攝氏35度“溼球溫度”的“閾值”(又叫“臨界值”)。過去50年,中國的熱浪頻率和強度,已經顯著增加。
熱浪,因灌溉農業,而變強。灌溉,可以冷卻地表溫度,並滋潤地面空氣,但,隨著溫度升高,灌溉系統,將導致高水平的水蒸發,使得中國北方平原的空氣非常潮溼,提高了溫度和溼度,從而提高了熱浪的強度。因此,在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本世紀下半葉,中國華北平原,可能會遭遇致命熱浪。
這取決於人體透過面板汗液蒸發散熱的能力。一旦“溼球溫度”達到攝氏35度,人體將無法透過排汗調節體溫。研究顯示,在3攝氏5度(華氏95度)的“溼球溫度”下,健康人可能無法在戶外生存超過6小時。
然而,假若能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種極端高溫的風險,將會大大降低。
該研究指出,中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也是最容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極端溫帶氣體。
不確定性:該研究的作者,試圖透過使用一組模型,來減少與區域氣候模型,模擬相關的不確定性。
他們稱,也有可能高估了灌溉對熱浪的影響,儘管觀測證據已經支援了該地區極端熱浪的出現。
根據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地球系統科學中心主任Michael Mann的說法,“這項研究可能低估了熱浪增加的風險,因為它依賴於建模框架……這不太可能反映持續夏季天氣的增加極端。”
其他證據:在週四釋出的另一份報告中,風險分析公司Verisk Maplecroft也對未來熱浪所涉及的溼球溫度因素進行了調整。
研究發現,當溼球溫度達到攝氏32°C(華氏89.6°F)時,進行劇烈運動時,人體可能會“在所有情況下”經歷熱應激。
他們的分析,發現了四個地區——如果沒有適應努力,盡最大可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斷上升的熱應激,將顯著降低國家的出口價值。
Share of exports at risk from heat stress by region in 2045
(2045區域熱應激風險出口份額分析)
2018年全球各國高溫狀態堪憂
世衛組織曾表示,2030年至2050年間,與氣候變化有關的熱應激,可能會導致全球每年有38000人死亡。
據氣候科學家稱,從日本到中東,北美到歐洲的致命熱浪,洪水和火災與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有著明顯的聯絡,而2018年夏天的異常天氣只是未來幾年持續的這類天氣的開始。
調查顯示,到目前為止,地球的溫度,僅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攝氏1°C(華氏1.8°F)。到2100年,卻可能會升高攝氏3℃(華氏5.4°F)。
以下是目前為止發現的一些記錄:
在北美:洛杉磯2018年7月6日創下了111°F的歷史最高記錄。加拿大蒙特利爾也在2018年7月初的魁北克熱浪期間,創造了歷史最高溫度記錄。上週,加利福尼亞州死亡谷,已經連續三天打破了高達127°F的記錄。2018年7月31日報道稱,死亡谷,有望創造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記錄,平均溫度為108°F,打破了2017年的記錄約半度。
在歐洲:前所未有的炎熱,導致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野火爆發,本月在北極圈上方創下歷史新高。根據聯合國,芬蘭的Sodankyla,2018年7月17日達到華氏89.2°F,即攝氏31.8°C,這是該地區的歷史最高紀錄。
2018年7月27日是阿姆斯特丹有史以來最熱的溫度,溫度為攝氏34.8°C(華氏94.6°F)。
英國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乾旱的一年。
在亞洲:中國媒體報道稱,“22個縣市”已經創下2018年7月份最熱的記錄。根據韓國氣象局的資料,韓國在2018年8月1日創造了歷史最高溫度記錄,當時洪川的溫度飆升至40.7°C(105.2°F)。日本在致命洪水之後的熱浪中,創造了106°F(即41.1°C)的全國氣溫記錄。
在中東:阿曼的Quriyat,可能創造了2018年6月28日世界上最熱的低溫,此時溫度未能降至華氏109°F(攝氏42.8°C)以下。
在非洲:阿爾及利亞的瓦爾格拉可能在2018年7月5日創造了非洲歷史最高溫度,讀數為華氏124.3°F,即攝氏51.3°C。
荷蘭皇家氣象研究所(KNMI)的高階研究員Geert Jan van Oldenborgh說:“我們發現,據北極地區的氣象站追蹤檢測,在北極圈內,目前的熱浪,在歷史記錄中前所未有。”
Maximum land temperatures (最高陸地溫度)
這不僅僅是2018年夏天值得注意的熱量記錄。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西伯利亞,加利福尼亞到俄勒岡州,由於炎熱乾燥的環境,大面積的森林正在燃燒。上週早些時候,雅典以外的另一場大火至少造成84人死亡。
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氣候研究員邁克爾•韋納稱,2018年“不尋常的一年”。
“雖然由於全球變暖,我們預計到高溫記錄,會繼續以異常高的速度被打破,但猜不到在同一年會有如此多的記錄被打破。”
斯坦福大學氣候科學家諾亞•迪芬博(Noah Diffenbaugh),2017年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全球熱量里程碑的氣候變化跡象。該研究發現,氣候變化提高了全球80%以上地表面積打破熱量記錄的可能性,而且可以進行可靠的觀測。
氣候科學家強調的一點是,隨著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氣候變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報告:中國一地區將成為“最致命熱浪區”(China region set to become deadliest heat wave zone:report)
報告裡提到的中國地區,按照其原說法,是“中國北方平原(China"s north plain)”。具體看,是下圖中黑框中的區域。
報告原圖:感覺河北、山東、遼寧、吉林都在黑框裡。
美國CNN說,中國首都北京,正坐落於此,其周邊這片平原,是地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該區域約4億人口中,大多數是受氣候條件影響巨大的農民。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除非二氧化碳排放顯著降低,否則,在本世界末,具體說是在2070年前,氣候變化產生的巨大潮溼熱浪,有可能改變人類宜居區域的邊界,使中國北方平原變成“全世界最致命的熱浪區”。
報告中更聳動的表述是,高溫和高溼度環境有可能殺人。“到那時,即使是一個健康的人,只要在中國北方平原的戶外活動6小時,就有可能被溼熱的氣候條件殺死”。
“這個點(中國北方平原),正在成為未來致命熱浪中最熱的那個點”。
CNN說,說這話的人,就是這份科研報告的領頭人,麻省理工大學水文與氣候科學專家Elfatih Eltahir,這份麻省理工出品的報告2018年7月31日,刊登在了英國《自然》雜誌網站上。
麻省理工網站截圖
China could face deadly heat wav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由於氣候變化, 中國可能面臨致命熱浪)
《自然》雜誌網站截圖
North China Plain threatened by deadly heat wav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rrigation
(中國北方平原因氣候變化和灌溉而受到致命熱浪的威脅)
Elfatih Eltahir教授
“中國當下,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這有可能給中國人自己帶來潛在的嚴重影響”,Elfatih Eltahir說,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下去,地球上人口最密集區域的“宜居邊界”可能會發生變化。
具體到中國北方平原,究竟是怎麼得出不再宜居的結論的?CNN的解釋是這樣的:
CNN說,Elfatih Eltahir及其研究小組預測的依據是,當溫度與溼度,超過一定的極限,人類必然無法再生存。而這個極限,是有一種名為“溼球溫度”的測量方法來決定的。
根據資料顯示,所謂“溼球溫度”是指同等焓值空氣狀態下,空氣中水蒸汽達到飽和時的空氣溫度,在空氣焓溼圖上是由空氣狀態點沿等焓線下降至100%相對溼度線上,對應點的“乾球溫度”。“乾球溫度”就是可直接透過溫度計測量出的真實溫度。
CNN說,“溼球溫度”的測量原理是,把溼潤的衣物包裹住溫度計頂端的測量球,這時候水分的蒸發可以降低測量球體的溫度。Elfatih Eltahir的結論是,如果在一個環境中,溼球溫度達到35度,那麼,人在戶外生存的極限,就是6小時。
Elfatih Eltahir此前,曾對美國媒體說,溼球溫度達到35攝氏度時,結合熱量與溼度得出的熱指數約為165華氏度(約為73.8攝氏度)。
而其最新研究顯示,在2070年至2100年間,中國北方平原的溼球溫度,會多次超過35度,除非,溫室氣體排放顯著減少。“中國北方平原,會經歷致命熱浪,而那個致命關口,取決於在戶外非空調環境下作業的中國農民能夠忍受多久”。
報告最後,Eltahir提出,公共衛生體系的全方位的發展,是確保人們免受致命熱浪襲擊的必要條件。
2015年,Eltahir也曾與其他學者一起,釋出科研報告,警告稱“本世紀末,波斯灣地區有可能不適宜人類居住”。
為什麼中國華北平原,將變得不適宜人類居住?
時值7、8月份,也是北半球,一年當中,最為炎熱難熬的日子。近日,一項最新的研究,首次對人類未來,做出了可靠預測,以當前歐洲正在經歷的熱浪為例,未來某些地區的高溫致死率,或飆升2000%!對於全球氣溫飆升的前景,以及因高溫造成的死亡人數而言,科學為我們描繪出一幅異常暗淡的地球。
上個月,僅蒙特利爾一個城市,就有70人因高溫而死亡。隨著全球變暖,以致高溫天氣愈加普遍,霧霾等惡劣環境條件的發生機率,也會上升,如此種種,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嚴峻的威脅。來自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Antonio Gasparrini教授表示,研究顯示,在氣候變化的模型中,高溫天氣發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很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在Gasparrrini教授的帶領下,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從1984年開始,到2015年底,為全球412個社群,創建出一個溫度和死亡率日常監測資料庫。利用這些資料,科學家可以計算出不同氣候條件下,1977年,至本世紀末的高溫致死死亡率。
若全球發展、溫室氣體排放不加以控制,預測結果表明,低緯度的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受影響最大。到2080年,哥倫比亞的高溫致死率,將超過今天的30倍,而對於巴西和菲律賓而言,約為目前死亡率的10-20倍。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則為四倍左右。
唯一的好訊息是,如果全世界,能夠合作,並致力於達成巴黎氣候協議所劃定的目標(2.0℃),那麼,預計結果將大大降低(依舊翻倍)。此外,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人口,必定會持續適應不斷升高的氣溫。城市規劃與基礎設施的建設,將與酷暑天氣相匹配,醫療保健,也可以提前干預,並保障人類健康。同時,我們也將把高溫威脅,安放在潛意識中,並改變不適當的行為。這一系列變化,都將保障人類,並降低死亡率。
Maximum land temperatures (最高陸地溫度)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對地球上人類的未來,並不樂觀。醫療保健計劃和城市基礎設施的變化,並不普遍,各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也並不完全統一,尤其是世界主要大國間的分歧。發展中國家或財富分配不均的國家,投入資源,來減少熱浪,對人民影響的可能性,並不高。
美國MIT科學家表示,像中國華北平原這類地區,可能將面臨熱浪襲擊,從而不再適宜人類居住。該地區因農業發展大氣中的含水量,大大增加,形成了一層蒸氣,籠罩在上空,加劇了當地的溫室效應,使溫度增加50%。
熱浪,因灌溉農業,而變強。灌溉,可以冷卻地表溫度,並滋潤地面空氣,但,隨著溫度升高,灌溉系統,將導致高水平的水蒸發,使得北方平原的空氣非常潮溼,提高溫度和溼度,從而提高熱浪的強度。因此,在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本世紀下半葉,中國華北平原,可能會遭遇致命熱浪。
如此高溼度,加上高溫作用,更加令人難以忍受,空氣中,水分幾近飽和,汗液不再蒸發,面板表面,難以降溫,這對中國華北平原的4億人而言,可能是一場災難。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Elfatih Eltahir表示,2070年至2100年之間,這波熱浪,會全面襲擊中國華北平原,華北平原,將成為未來致命熱浪的重災區。目前,該地區約有4億人口居住,但極端的熱浪,既可能威脅生命,也會扼殺該地區的經濟產出。
中國東部極端溼潤溫度的空間分佈,包括華北平原的灌溉(IRR)和非灌溉(IRR)區域。這三幅影象代表了基於不同溫室氣體排放情景的歷史和未來預測。
從中國到西非到南亞,這場史無前例的熱浪來勢兇猛,未來將遠比目前經歷的更為嚴重。無論我們如何看待它,逐漸變暖的地球於我們將成為一個致命的星球,特別是對於欠發達地區和貧窮的人。
文 / 朱張航宇
這一研究結果目前已經發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參考文獻:
Quantifying excess deaths related to heatwaves under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 multicountry time series modelling study, PLOS Medicine, Published: July 31, 2018
80年後,中國華北平原,將不適宜人類居住,陰涼下,不開空調,6小時即可死亡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最新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2070年至2100年,中國華北平原的氣溫,將會多次邁過35攝氏度的“門檻”,這對一些經常需要戶外勞作的人,特別是家中沒有安裝空調的貧困家庭來說,尤為危險。論文提到,由於氣候變化和灌溉農業的發展,2070年至2100年,中國的華北平原,可能因為極端熱浪,而變得不宜居住。
2070年,並不遙遠的未來,這一研究引發廣泛關注。
上述研究指出,因為灌溉,造成更多的水蒸發,導致空氣中的溼度更高,從而進一步加劇高溫壓力,使熱傷害能力增強。儘管空氣中的水分,會在地面附近產生區域性冷卻效應,但卻會被空氣中的高溼度輕易抵消。與此同時,水蒸氣,原本便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對空氣質量和氣候變暖,都會產生巨大影響。因此,在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本世紀下半葉,中國華北平原,可能會遭遇致命熱浪。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自然·通訊》雜誌上釋出論文表示,由於氣候變化和灌溉農業的發展,2070年至2100年,中國的華北平原,可能因為極端熱浪,而變得不宜居住,而這樣的熱浪,對戶外工作者而言,甚至可能帶來生命危險。論文指出,除非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遏制,否則,中國的華北平原,將在2070年至2100年之間,達到致命的35度“溼球溫度”(指對一塊空氣進行加溼,其溼度飽和時所達到的溫度,與體感溫度近似)閾值,戶外工作者,可能在極端熱浪襲擊的幾小時內死亡。
什麼是“溼球溫度”?
溼球溫度(英語:Wet-bulb temperature)是指對空氣進行加溼,其飽和(相對溼度達到100%)時所達到的溫度。 由於汽化潛熱由空氣塊提供,故此溫度低於“乾球溫度”(空氣實際溫度)。 溼球溫度,由實際“空氣溫度”(乾球溫度)和“溼度”決定,影響人體的熱舒適度。如果溼球溫度,達到35攝氏度,那麼,人體將失去調節自身溫度的能力,只能存活幾個小時。
科學家稱,如果溼球溫度,高於29攝氏度,那麼,將對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如果達到32攝氏度,那麼,很有可能導致人被直接熱死,目前,還沒有達到32攝氏度,但是如果溫室效應,愈演愈烈,那麼,溼球溫度將在本世紀末達到35度,這是什麼概念呢?這十分接近人體溫度了,人類可能無法排汗散熱,這種情況,一旦離開空調房,幾個小時就會死亡。這可不是請蒸桑拿了,直接要命了,人暴露在空氣中就會喪生,實在太可怕了,這種情況的危害性已經非常大了,到時候,南亞和亞馬遜可能受災最嚴重,中國東部也會受到影響,還有一些中東地區和非洲中部地區,也不能倖免於難,地球將會被死亡熱浪包裹住,溼球溫度32度,是科學家劃的一個警戒線,時刻警惕我們不能隨意揮霍現在的安逸生活了,控制溫室效應,給地球降溫才是現在該做的。
華北平原是中國的三大平原之一,覆蓋到了北京、天津、河北這三個省的大部分,山東、河南、安徽和江蘇,佔地面積,高達30萬平方千米,佔據人口約3億到4億人。華北平原在旱澇的災害方面,是最為頻繁的,春夏秋三季,基本上都有發生。而且該地區的人口密度大,耗水工業也比較多,華北平原的水資源,也是極度欠缺。
在專家的研究中表明:“由於灌溉造成了更多的水蒸發,間接導致了空氣中的溼度增加變得更高,進一步加劇了高溫傷害能力”,雖然空氣中的水分,能夠產生冷卻效應,但是,這也會被空氣中的高溼度輕易的抵消,水蒸氣本來就是溫室氣體,它對空氣的質量和氣候變暖,都會產生影響,所以,如果溫室氣體沒有外放排掉的情況之下,華北平原極有可能遭遇致命的熱浪”。
在1951年到2006年,這55年的時間裡,中國的天氣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1.3°C,而最近的一次熱浪,是發生在2013年的夏天,上海徐家彙地區的氣候,一度高達40.8℃,創造了當地100多年以來的最高氣溫。而除了中國之外,在韓國、印度、德法英美日,都遭到了同樣的氣候問題,韓國的首爾,氣溫高達38.8度,日本在三個月,就有5.7萬因中暑,進入醫院治療。最重要的就是,這些熱浪會帶來溼球溫度的增加。
-
16 # 赤兔馬257
華北平原的高溫既有太平洋副熱帶的影響,也有平原地區森林樹木,湖泊水塘蘆葦蕩劇減,人口劇增有關。人類是自然環境最大的破壞者,各種生產生活的排放也導致大氣升溫造成酷暑的原因。
-
17 # jht_qd
想起早些年的南極臭氧空洞問題,你能說南極的責任麼,華北總是在氣候和汙染上背鍋,本身就不利於找出本質原因和解決辦法
-
18 # 使用者2212431800742
最好辦法!嚴厲禁止,開採地下水!!鼓勵使用國家自來水!!國家政府大力技持華北平原老百姓吃水問題!!要下大力氣,大資金投入整個華北平原生態建設(全國各省出錢,出人技持華北平原)。華北平原開挖上百個人湖,建設成溼地!!不信,解決不了華北熱浪!!
回覆列表
最熱的地方不是地球,乃是地獄,地球的熱跟太陽有關,太陽又是神造的,神有權利讓哪熱,讓哪涼,人只能受著,太陽烤人是聖經中早有預言。神降福給人類,人卻不感謝他,神降災給人又責怪他。其實神不會無緣無故的懲戒人,人若不惡貫滿盈神也不會降災給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