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金肉

    曹圍布軍於小沛,布引軍迎戰,左有張遼右有滅霸,兩將有各引三將,乃郝萌,侯成,曹性,宋憲,魏續,成廉,城上更有陳宮,高順坐陣,曹曰;呂布小兒,天兵到此,還不下馬受擒,布曰,亂臣賊子,曹曰:誰可擒下此賊,曹營奔出一將,乃于禁,挺槍來取呂布,張遼曰:殺雞焉用牛刀,成廉,你去會會這廝,成廉舞刀出陣,使一口潑風刀,兩將戰約二十於合,廉抵擋不住,被禁一槍刺於馬下,郝萌與成廉較好,早已挺槍出陣,要為成廉報仇,于禁有接著郝萌一陣廝殺,曹操點張頜陣,頜提槍出陣,布軍中,滅霸挺刀接住頜廝殺,禁漸低檔不住郝萌,曹性提弓拿箭,一箭射于禁於馬下,曹大呼,殺我良將,誰可殺之,夏侯惇挺槍躍馬直取郝萌,三合刺郝萌於拿下,宋憲,魏續兩將來迎,被敦手起槍落刺宋憲於馬下,魏續自知不是對手,癩馬往本針就走,敦馬快,刺魏續落馬,布見連折三將,士氣大落。早已舞戟驅馬來迎夏侯。三合一戟砸死夏侯,曹營,典韋來迎呂布,十合後已落下風,有出五將,乃夏侯淵,樂進,李典,曹仁,曹洪,六將勉強擋住呂布,

  • 2 # 大海的胸懷23

    五子良將有

    前將軍

    張遼

    右將軍

    樂進

    、左將軍

    于禁

    、徵西

    車騎將軍

    張郃

    以及後將軍

    徐晃

    最厲害,應該是說帶兵,最厲害的應該是張遼,最有名氣的是威震逍遙津,差點活捉孫權,小兒夜哭,聞聽張遼之名,都不敢哭了。

    論武力排名,個人覺得應該是張郃,張遼,徐晃,樂進,于禁。

  • 3 # 每週熱點關注

    排名張遼、張郃、徐晃、樂進、于禁,說實話五良將武力都不咋滴,比起五虎將差遠了,帶兵還行。名氣最大的張遼也是在東吳那邊建立的威名,東吳本就沒什麼猛將靠四都督撐著。 1.汜水關華雄曹操手下及不在曹軍的五良將無一應戰,可見在場的都弱於關羽 2.虎牢關呂布也無人應戰,可見鬥弱於張飛 3.顏良文丑前無人能戰,可見不行 4.徐州呂布單挑了6個,其中不乏五良將中的甚至更猛的許褚等5.馬超面前一個比一個慫 6.漢中黃忠斬了夏侯淵敗了張郃等 7.張郃幾乎被張飛次次吊打 8.長坂破張飛吼住了所有,曹操都在身邊沒大將是不可能的 9.趙雲七進七出也攔不住,當中肯定有幾個五良將得。 總體來看五良將武力都不咋滴,遠低於呂布張飛馬超關羽等,帶兵還行,最厲害的張遼也只能在呂布手下不怎麼厲害,幾乎都是靠帶兵出名的。

  • 4 # 路遙lgy

    謝謝邀請!曹操的五子良將是不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可是許褚呢?我認為許褚是第一,上面幾個裡面應去下於禁!許褚稱為虎痴!但是許褚長期擔任曹操的貼身侍衛,不能算進五子良將!五子良將指的是長期遠征的大將!這就是張遼了,張遼大戰合肥逍遙津!孫權十萬大軍,張遼只有七千人馬!張遼只挑選八百精兵,直殺進吳軍!衝到孫權的旗下,使得吳軍聞風喪膽!也是張遼一戰成名!

  • 5 # 靖遠0204

    曹魏的五子良將指張遼、于禁、樂進、張合、徐晃五位能征善戰的將領。我們分別看下五位將軍的武力值:

    張遼于禁

    樂進張合徐晃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武力值排名1.張遼2.徐晃3.張合4.樂進5.于禁。是不是跟我們平常的想象一致?

  • 6 # 星火辰

    按照正史中的記載,應以張遼、徐晃二人武力較高。再次為樂進,勝在小巧靈活。張郃更勝在狡猾多智。于禁勝在治軍有法。

    一、張遼。張遼出生雁門,幷州邊疆戰事頻繁,多出猛將,呂布就是個例子。張遼最初是呂布的手下,其武力本就不錯。後來屢屢承擔曹操軍先鋒的任務,事蹟頗為詳細。逍遙津一戰,張遼封神,其他四人無人能與之相比。

    二、徐晃。徐晃同樣是幷州人,只不過比呂布、張遼的家鄉要靠南些。他很可能與關羽早年有些聯絡,畢竟都是河東人,後來在曹操帳下時還處得不錯。需要說明的是,徐晃的老上級張楊恰恰算是呂布的朋友,也屬幷州軍,可見幷州將領的勇猛是普遍的。徐晃的武力好像有些不太穩定,不過畢竟把受傷的關羽幹敗了。

    三、樂進。樂進跟隨曹操較早,其實最初地位比張遼、徐晃要高,只是過世的也比較早。樂進的武功顯然比較靈動,善於以巧取勝。但他真實的單挑記載不多,就見斬殺了淳于瓊。

    四、張郃。張郃其實深通兵法,行軍作戰狡詐。要論勇力,應該比不上上面三人。於張飛相爭,被張飛打敗,主要是因為張飛佔據地利的原因。

    五、于禁。于禁打仗其實不錯,可惜因為天災的原因,被水淹七軍,他又苟且求活,落下汙名。于禁治軍頗為嚴肅,動不動就要行軍法,至於說武力,卻是表現得很少。

  • 7 # 青衫不老翁

    個人認為是張遼,五子良將中就武力而言首推張遼和樂進,于禁側重於練兵,徐晃是統兵有亞夫之風;張郃則是軍事能力較強,識變數,正如三國殺裡面技能所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用兵之道,變幻萬千,張郃的用兵能力很厲害,一度使得劉備,諸葛亮等人忌憚武勇方面提及較少。

    三國志說張遼武力過人,且臨陣斬蹋頓,合肥之戰八百破十萬,還力斬二將,將士被圍困返身救援並突圍成功,這些足以證明其武力高強;

    樂進膽烈,驍勇,攻城每先登,斬將淳于瓊和嚴敬,武力既宏,這些足以體現其勇敢和武力

  • 8 # 大飛熊騎士

    曹魏的五子良將是正史上的說法,那就按正史的記載來分析了。問題是歷史上很少出現武將單挑之事,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標準來對比各人之間的武藝,只能憑藉著他們事蹟上的勇武程度以及對人口中的描述來判斷了,比如關羽和張飛就常常被提及。而且,在冷兵器時代,判斷武將武藝是否高強還有一個標準,就是弓馬是否嫻熟。所以,大飛熊認為,五子之中,論勇猛和被敵人忌憚的程度,張遼毫無疑問排名第一,其次是張郃,樂進,徐晃,于禁。

    第一,張遼,《三國志》裡五子之中,唯一一個提到武力過人的名將,先後在何進,董卓,呂布軍裡歷練過。只有武藝高強的人,遭遇敵人才越發有勇氣。比如,張遼討伐叛賊陳蘭時,由於陳蘭拒險而守,山路陡峭崎嶇,眾將一籌莫展。張遼卻說:“這是一對一也,只有打贏的人才能前進。”在跟隨曹操討伐袁尚時,路上遭遇敵人,還是張遼卻曹操奮擊,最終都取得勝利。但是,最有說服力的還是合肥之戰,張遼帶著八百人,把騎兵優勢充分發揮,先登殺數十人,斬二將,直接差點衝到孫權面前。由此,張遼成為孫權最為恐懼的敵軍將領。

    第二,張郃,此將最善於機變,自不必說。張郃原本出身袁紹手下,在和公孫瓚的突騎作戰中,立功甚多。如果不是弓馬嫻熟,武藝不凡的話,張郃何以能成為河北名將?張郃進入曹操陣營後,又常常作為夏侯淵的副將,在關中關西和“西涼軍”作戰,要知道“西涼軍”幾乎是當時最精銳的部隊,800部曲以少勝多打敗公孫瓚的鞠義部,就是出身西涼。雖然張郃在巴中被張飛打敗,可是畢竟那是張飛,加上地形不利騎兵展開。儘管如此,張郃依然也是五子中,最讓蜀漢頭疼的名將。

    第三,樂進,作為曹操早期的陷陣校尉,幾乎每戰先登,武藝果斷不差。而且,樂進是以膽烈著稱,毫無畏懼,即便面對關羽,依然破走之,當然這裡可能帶著其他客觀因素,不能說樂進武藝比關羽高。樂進是五子中,最早去世的一位,事蹟比較少,這也可能和他長期先登入城,損傷了身體有關。

    第四,徐晃,和演義中不太一樣,徐晃在正史上,性格比較保守穩重,這點和于禁有些相似。而且,徐晃後期存在感不強,所以排名較低。《三國志》記載徐晃,性約畏慎,常常派斥候在大老遠觀察敵軍,然後再料雙方勝負。但是,這不代表徐晃武藝不強,正史上文丑就是敗亡在徐晃的攻擊下,關羽北伐時,也是徐晃打敗了關羽(突然襲擊),解了曹仁之圍,並斬殺了投降關羽的胡修,傅方。

    第五,于禁,早期的于禁也是常常作為曹操的前鋒先登,不過都是和樂進搭配,于禁更多還是以主帥,威重聞名。雖然這不能證明於禁的武藝就不高,但是由於記載比較少,只好放最後了。

    另外,《三國演義》裡的于禁,也是五子武藝最差的,和馬超單挑不到十合落敗,用弓箭射馬超,卻誤中李堪。出入比較大是徐晃,演義中和張遼各有千秋。張郃前期戰績缺乏說服力,後期成為一流的大將。樂進的武力,大飛熊認為演義中低估不少。

  • 9 # 霧都溼氣

    武力值最高,徐晃。前期手持開山大斧,威風凜凜,與虎痴許褚大戰五十餘合,勝負難分,後期更是與關羽大戰八十餘合不分勝負;

    統帥值最高,張遼。帶兩面和心不服的李典樂進,打得孫權躲被窩裡不敢哭出聲來;

    排兵佈陣值最高,于禁。宛城全軍潰敗之際,外擋張繡軍,內肅青州軍,穩住了軍心;

    單挑值最高,張郃。唯一一個與五虎上將都交過手的人,明知打不過,卻敢於亮槍,練級的起點極高。五虎後,打遍蜀漢無敵手;

    攻城能力值最高,樂進。號先登將軍。不過演義裡沒見過。

  • 10 # 魏武帝魏武王曹操

    如果說勇那就是夏侯惇,困為他把箭傷敀眼睛吃了,但謀不好。如果說忠那就是典韋,因為他在張繡的埋伏下幫助曹操逃跑自已生亡,也和夏侯惇一樣謀不好。武就是樂進,許晃,張遼。如果說第一那就是張遼,因為他有勇有謀有忠,毫無疑問,張遼是第一。

  • 11 # 不沉的經遠

    和《三國演義》給大家的印象不大一樣,大將單挑的事其實很少,而在五子良將裡武力表現最好的是張遼和樂進。

    五子良將是指張遼、樂進、於進、張郃、徐晃五人,《三國志·魏書·張樂於張徐傳》裡將這五人在一起列傳,並且評價“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所以又叫做五子良將。

    張遼的武藝在逍遙津裡表現的最為出色,孫權帶兵十萬圍攻合肥,張遼招募八百勇士主動出城攻擊,自己披甲持戟,率先衝陣,殺數十人,斬二將,嚇的孫權逃到高處持戟自守,最後張遼帶著士兵衝殺一番從容突圍而走。這一表現堪稱勇猛,在整個《三國志》裡也是極其少見也難怪白馬之戰時曹操會讓張遼和以萬人敵著稱的關羽一起作為先鋒。

    另一個樂進在《三國演義》裡出場次數不多,表現更是平平,和淩統打個平手還被甘寧一箭射倒,在五子良將裡屬於戲份最少最不起眼的甚至還不如在樊城向關羽乞降的于禁。但是在正史裡,雖然樂進身材短小,在戰鬥中卻是勇猛無比,在袞州之戰、徐州之戰、平定河北等多次戰鬥中,樂進屢次作為先鋒破敵有功,在五子良將裡以驍勇果毅聞名。

    其他三人中,徐晃、張郃以帶兵作戰迅速果斷多變出名,而於禁是以威信高、穩重、善於治軍出名,在勇武一項上相對遜色,所以在武藝上表現不如張遼、樂進。

  • 12 # 歷史伶俜者

    個人認為,五子良將武力值排名由高向低應該是張遼、樂進、徐晃、張郃、于禁。

    我們先看下五個人各自的戰績。

    1.張遼

    張遼有古之召虎之稱。在白狼山之役中,張遼率軍突擊,大破烏桓軍隊,並臨陣斬殺了以“驍武”著稱的烏桓單于蹋頓。在與東吳的戰鬥中,親自帶領八百精銳將士,衝進東吳的軍營中,斬殺了數十名士兵和兩名將領,把孫權逼到一座較高的山崗上。在突圍時,為了就還在包圍中的魏軍,又返回殺入敵陣,東吳軍隊望風披靡,沒有人敢阻攔,威震逍遙津。

    注意,這個時候東吳陣營有呂蒙、甘寧、淩統、蔣欽、陳武、宋謙、徐盛、潘璋、賀齊等大將,都沒有攔住張遼。

    2.樂進

    樂進屬於那種專門衝鋒陷陣的將領,每次出征都衝在最前線。《三國志》:建安十一年,太祖表漢帝,稱進及於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

    樂進最為出色的一戰就是在官渡之戰中把袁紹的大將淳于淳給斬殺了。後來樂進跟著曹操在黎陽這個地方打敗了袁紹的兒子袁譚和袁尚。而當時的樂進把他們的大將嚴敬給斬殺了。

    3.徐晃

    徐晃比較直觀一點,與“虎痴”許褚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跟右臂帶傷的關二爺打了六十回合。根據《三國志 徐晃傳》記載:從破顏良,拔白馬,進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將軍。說明徐晃還打敗過袁紹的大將文丑,雖然不是斬殺,但也足以說明其武力值之高。

    4.張郃

    張郃以巧變著稱,在進攻東吳政權的江夏鎮時,獨自率領幾路大軍渡過長江,奪取百里洲上的吳軍堡壘。在街亭擊敗馬謖,使得諸葛亮的北伐大計功虧一簣。

    5.于禁

    于禁其實最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人。他跟隨曹操討伐黃巾軍時,斬殺了趁夜偷襲的黃巾軍首領黃邵;討伐袁術時,斬殺其四員大將;張繡降而復叛偷襲曹營時,只有于禁約束部下,且戰且退,才將損失降到最低。

  • 13 # 亭殿閣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三國志

    陳壽在《三國志》中將張遼、于禁、樂進、張郃、徐晃五人事蹟合傳,並且在其傳給予他們高度評價“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稱呼他們為“五子良將”。那麼,曹操集團這五大名將之間的排名又是什麼呢?

    如果要排出“五子良將”第一名,大部分人應該會支援張遼,因為“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想必只要對三國故事有所瞭解就知道,張遼以區區八百人,就打敗了孫權的十萬大軍,還差點活捉孫權,而且張遼是唯一入選“武廟七十二將”的。

    至於最後一名,大部分人應該會認為是于禁,因為于禁在樊襄之戰被關羽水淹七軍,兵敗投降,晚節不保,率領七軍三萬大軍救援曹仁,卻如此輕易的被關羽安排得妥妥當當,都不知道于禁怎麼成了五子良將。

    南征北戰的于禁

    有人會說,于禁被關羽打的那麼慘,還辜負曹操的信任折節投降關羽苟且偷生,憑什麼能夠排第三,他更不不配和其他四將相筆,只配當倒數第一。但是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能因為于禁的一次失敗就否認他,而且於禁的對手可是劉備集團最強名將——關羽,關羽可是連對手都忌憚的名將:白馬之戰於萬軍之中取袁紹大將顏良首級,解白馬之圍;樊襄之戰威震華夏,打得曹操一度準備遷都以避鋒芒。于禁輸在關羽手上並不丟人,水淹七軍歷史上記載是天災,就算其他四子率領七軍救援曹仁,結果也不會有多大的區別。

    除了被關羽生擒是于禁的汙點以外,于禁跟隨曹操南征北戰,並沒有失敗過,曹操還稱讚他可以和古代名將相提並論。于禁征戰多年,廣威、呂布、張超、黃邵、袁術、張繡、眭固、袁紹等人,都曾為于禁的手下敗將。曹操任命于禁為主將而不是其他人,統帥七軍三萬支援關羽,也證明了在曹操心中於禁的軍事能力是最強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赤壁之戰曹操損失慘重都讓曹仁死守江陵,關羽僅僅是打敗了三萬曹軍,曹操就想要遷都避關羽鋒芒了,解釋了為什麼曹操得知于禁投降以後表現的特別遺憾與失望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千金易得,一將難求”連於禁都輸了,其他將領還不如於禁呢,還有誰能抵擋關羽呢?其實如果不是樊襄之戰于禁晚節不保,他真的可以稱為戰神。

    逍遙津之戰只因對手太弱

    至於張遼,他的成名之戰就是逍遙津之戰,史書記載張遼以八百死士,打敗孫權十萬大軍,孫權差點都沒用活著回去。可是評價一場戰役,不僅僅只是看戰爭情景,還要看對手是誰。張遼面對的對手,是號稱“孫十萬”的孫權。孫權多次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合肥,可是卻被魏國死死摁在合肥城下,至死也沒有奪南一寸土地。

    孫權第一次打合肥,被蔣濟一封信嚇跑。

    孫權第二次打合肥,即逍遙津之戰。

    孫權第三次打合肥,被滿寵伏兵打敗。

    孫權第四次打合肥,魏明帝御駕親征,孫權不戰而退。

    孫權的軍事能力差得沒邊,他又喜歡親征,不願意讓陸遜上,所以張遼能夠打敗孫權並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如果換其他四位上,結果也肯定是差不多的,所以逍遙津之戰並不能說明張遼軍事才能高過於禁。而且逍遙津之戰,只不過是擊潰戰,不是殲滅戰,並沒有給東吳帶來多少實質性的損失。要知道東吳軍隊是由很多部曲組成的,這些部曲具有很強的獨立性,這也是解釋了為啥東吳每次北伐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部曲都想著儲存實力呢,能跑就跑。這些潰敗的吳軍最後又會回到部曲,進入編制。如果說論功行賞,實際上于禁立的功是遠遠多於張遼的,當年他一舉擊敗黃巾軍,也不比逍遙津之戰差。

    綜述,比起張遼,于禁才是五子良將第一人。

  • 14 # 小胖00003

    如果你說的武力只是單純指作戰猛的話(不代表統兵能力),我覺得樂進應該是第一,其餘四位一下子難分高低,暫且不排。三國志對樂進的評價是驍果善戰,常為先登。

  • 15 # 愛尚文史

    曹老闆的五子良將,分別為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員猛將。不過這只是正史的說法。演義中是不存在的。

    在《三國志》中,陳壽將他們五人並列入魏書第十七。並評價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也就是說,他們是曹操的肱股之臣,是外姓將領中,軍事能力最強悍,功績最高的將領。陳壽尊其為“五子”,“魏五子”,也作“五子良將”

    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貫秉持的是“尊劉貶曹”的主體思想。五子良將的功績,在演義中並不亮眼,多少都有貶低。比如張遼的“八百勇士威震逍遙津”,這段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佳話,也被羅老爺子給忽略了。

    就武力值來說。五子良將普遍比蜀漢五虎上將低,張遼、徐晃、張郃三人稍微好一點,只拔低了一個檔次。而於禁、樂進兩人,在演義中幾乎無所表現,武力值更是平平,相比蜀二代張苞、關平等人,恐怕都是滿滿的劣勢。

    所以!五子良將的最強武將,應該從張遼、徐晃、張郃三人中產生。

    那麼?張遼、徐晃、張郃三人,究竟孰強孰弱呢?

    首先!張郃率先排除……

    張郃號稱頂級高手的門檻石。但凡想入選頂級佇列的,擊敗張郃就可以了。所以張郃是被頂級高手擊敗次數最多的人。在萬軍中單挑趙子龍,趙子龍單槍匹馬十餘合將其擊敗;潼關單挑馬孟起,被不三合殺得大敗而逃;瓦口單挑張翼德,最後也是爬山棄馬;葭萌關單挑老黃忠,二十合後,也被嚴顏的抄襲,敗陣而逃。

    其他的戰績就比較少了。官渡之戰,四五十合打平了張遼;漢中破張魯,斬殺了楊昂;漢中之戰,利用詐敗伏兵之計,斬殺了張飛的副將雷銅。直到後三國時期,眾多名將隕落了,他才逐漸成長為魏國的戰神,不過其實力,依然只能跟魏延相當。

    然後!徐晃Vs張遼

    張遼的最佳戰績,七八十合打平了太史慈;徐晃的最佳戰績,四五十合打平了許褚。許褚是公認的頂級高手,太史慈是強一流。最佳戰績徐晃佔優。

    張遼的最差表現,是穰山之戰的時候,在萬軍中與李典、于禁三人圍毆趙子龍。結果卻被趙子龍突圍了。而在延津之戰的時候,張遼追擊河北文丑,被文丑射落馬下,險些被砍死。

    反觀徐晃。最差的表現,應該是白馬對戰河北顏良,二十合之後,徐晃敗陣而走。

    除此之外!徐晃的其他戰績都還不錯,戰文丑的時候,他還救了張遼一命。而且在硬實力上面,他並沒有輸給文丑,應該是打成平手了。

    原文如下:

    戰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策馬前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二將戰三十餘合,張遼去遠,徐晃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撥回馬走。——參考,“演義”羅本

    這麼一看,徐晃的武力值應該高於張遼。

    再看其他戰績,張遼在對上東吳猛將淩統的時候,五十合竟然是不分勝負。

    反觀徐晃,對戰河北猛將韓猛的時候,瞬間將其擊敗。在《評話三國》中,袁紹麾下的五大將“四庭一柱”韓猛就是那一柱。即便在三國演義中,韓猛也是袁紹麾下的大將,在官渡對峙期間,他甚至比張郃、高覽等人更受袁紹的重用。所以他的武力不會太差。

    對上蜀將劉封的時候。徐晃數合之間,將其殺的毫無招架之力。劉封曾不三合大敗孟達,也絕非等閒之輩。

    在樊城之戰,徐晃與關平戰三十合,關平無心戀戰而走。之後關平、廖化劫寨,被徐晃引一支軍馬攔住。二將奮力死戰,才逃得性命。等到徐晃再度叫陣的時候,關羽帶傷出戰,關平完全不敢請命代父出戰。說明徐晃贏關平應該是非常輕鬆的。

    而關平的武力值,與淩統應為一個檔次。

    所以!縱觀徐晃、張遼的戰績,徐晃應該稍強於張遼。

  • 16 # 說槽點

    張遼最強!敢率八百步兵衝擊十萬的男人!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最開始從屬於丁原,丁原與董卓火拼後,董卓勝利,張遼隨呂布投靠董卓。之後隨呂布殺董卓,跟隨至呂布下邳之戰敗後才歸於曹操。

    張遼從曹操後,多立戰功,和關羽解救過白馬之圍,在東海圍降了昌豨,在鄴城攻打袁尚,在白狼山斬烏丸單于蹋頓,又討平梅成、陳蘭賊寇。

    赤壁曹軍戰敗後,張遼、樂進、李典等人守合肥,孫權乘勝追擊,率領十萬大軍攻來,張遼率八百步兵衝陣,讓孫權軍喪失士氣,後孫權退兵,張遼觀察後令軍斷橋,追擊,差點活捉孫權。威震逍遙津!威震江東!

    曹丕稱帝后,還是讓張遼守禦孫權。張遼屯兵雍丘,卻在此得病。但張遼不負眾望,以抱病之軀擊退吳將呂範。同年,張遼病逝於江都,諡曰剛侯。

    喜歡請關注!關注!

  • 17 # GAde聊星座

    張遼是曹魏戰將中的頂級人物。作為各類三國遊戲中的頂級將,張遼通常都是高武高智的配置,是有勇有謀的典範。

    張遼輔助夏侯淵攻昌稀,對方防守緊密數月不下,夏侯淵已經打算退兵,張遼單身勸降,轉敗為功。這一仗表現出張遼不但善於戰場取勝,也善於在心理戰中取勝。

    在和踏頓的遭遇戰中,張遼接手了曹操的指揮權,單獨指揮作戰,並獲大勝,展示了他兵團作戰的能力。

    軍中平亂,是處理突發事件。登山破敵,是勇氣過於常人,在這一仗中,張遼督領本家張合。

    張遼膽大且心細,勇猛而周密,能揣摩上意,又能愛護士卒,在合肥破十萬戰役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甚至他還有一套嘴功,用受賞來引誘昌稀,用大義說服李典。張遼可謂完美主帥。

    然後談于禁

    在被關羽水淹之前,于禁一直坐穩外姓第一把交椅。于禁行事有法度,故而被曹操特別看好,因其能服眾。于禁處敗而不亂,重軍聲而無私心,以法治不徇私情,因此曹操特別看重於禁,因為于禁做事沒得指摘,人都是按法條來做,這樣的人做統帥,大家不會不服。

    讓于禁去奪朱靈兵,就是因為于禁有秉公的名聲,其他人去,怕朱靈不服,以為打擊報復。但于禁去做朱靈是服氣的,因為相信于禁的人品。(朱靈並沒有被殺,曹丕時候又啟用朱靈為將)

    但在襄樊投降之後,于禁的名聲一下從天上掉到地下。最後陳壽給他排到第三,還是相當看重他過去的功績的。

    樂進,不善言談的名將。樂進傳是三國傳裡的異數,另外四子都有言論流傳,只有樂進這裡沒有。個人以為樂進是個悶葫蘆,上級說怎麼做樂進就照做,從來不會提出異議,故而無言論傳世。合肥之戰裡張遼李典都有言論傳世,樂進沒有。揣測樂進也就是“兩位說得好,就這麼辦”的態度。

    樂進的功勞中,特多“先登”“斬首”,他應該是勇猛型的戰將,職責是打頭陣,踹門這種風險最高的行當。因其言論特少,是被動型的人員。在上級制定的大框架裡使用,是頂級的執行者,但在大型戰場上因主動性欠缺不適合全域性指揮。

    張合:謹慎機智。張合在官渡的見識,勝過軍師郭圖。後來在西南前線,留下“諸葛亮以下憚之”的名聲。但前期張郃很少獨任,更多是作為夏侯淵的輔助,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來投的時間太晚,在他前面太多老革命,另一方面他是少有的不以勇氣聞名的戰將。倒是“愛樂儒生”,曾經推薦卑湛為經學博士。在以武勇自矜的武將群中,這種作風自然難以獲得敬佩。

    夏侯淵是一員猛將,喜歡不顧一切的突襲,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但勇猛太過,容易傾危。曹操常以張郃做夏侯淵副將,意圖用張郃的謹慎來彌補夏侯淵的粗莽。夏侯淵戰死,張郃接管,穩定了漢中局勢。從此開始獨當一面。

    張郃用兵雖巧變,但其謹慎更適合防禦戰。戰死木門道,恐怕司馬懿要負責,因張郃向來沒有急進爭功的愛好,先求不敗才是他的風格。

    徐晃:又一個張郃?性儉約畏慎,將軍常遠斥候,先為不可勝,然後戰,追奔爭利,士不暇食。徐晃在曹營的時間雖然不如樂進于禁兩個老革命,但可比張郃早多了,但其有生之年,排位卻在張郃之後,將途並不是很順利。

    說徐晃不如於禁樂進張遼都說得過去,于禁秉公行事,眾人不得不服。樂進先登斬首,功勞特多。張遼智勇過人又兼合肥奇功,這三人壓過徐晃都有道理。但張郃壓過徐晃是不太對的。張郃投曹已晚,也乏奇功,為何壓徐晃一頭?

    想來想去,我只好從結果倒推原因了,徐晃就是不受信任。可能是因為他出身為賊,有政治汙點。也可能因為他“畏慎”,容易被其他人看扁。有這個“畏”字,徐晃在武將圈裡,名聲估計比張郃還差。

    徐晃沒事了就叨叨“我遇見了明君”,未必是為了讚頌,可能是一種避禍之道。他的老東家楊奉因打劫擄掠被劉備所殺,徐晃在楊奉手下恐怕也沒少幹這些事。在朝野之上,應有不少人對此有意見。

    徐晃“不廣交援”和賈詡“退無私交”,都是一種自保手段。他排名在後,是被自己出身耽誤。

  • 18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曹操的五子良將是:張遼、徐晃、張郃、樂進、于禁五位。

    那麼咱們來分析一下五位戰將武藝的高低。第一名:徐晃

    在五子良將中,徐晃所經歷過的戰鬥是最多的,遇到的強敵也是最多的,比如:許禇、顏良、文丑、張飛、趙雲、關羽、黃忠、龐德、關平、丁奉……戰鬥含金量非常之高。

    徐晃最能體現實力的一戰是在曹操挾持漢獻帝君臣遷往鄴城的路上,當時還在楊奉麾下的徐晃奉命攔截。

    曹操派許禇出陣與徐晃交鋒,兩將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曹操見之心喜,起了收服之心,派出滿寵招降了徐晃。

    咱們拿龐德做個對比。在曹操平張魯平漢中的戰役中,張魯命令龐德出戰,曹操素聞龐德勇名,想收為己用,就下令眾將車輪戰,許禇最後與龐德交鋒,五十回合後退走。

    大家可以注意到,許禇與徐晃交手時並沒有留手,而是硬碰硬地死磕,徐晃在這種狀態下扛住五十回合不分勝負;而許禇與龐德交手時是明顯的放水,同樣的五十回合,徐晃的戰鬥強度比龐德要高得多。

    所以說,在曹魏軍中,徐晃的武藝僅次於典韋和許禇,位列第三。龐德的優點是勇氣勝於徐晃。

    在三國時代,徐晃是個武力值的分界標杆,高於徐晃的就可以進入超級猛將的行列,而其他的只能算一流猛將。第二名:張郃

    張郃和張遼的武藝孰高孰低有爭議,我認為張郃應略勝於張遼。

    官渡之戰中,張郃和張遼有過直接交鋒,結果是“二將鬥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曹操暗暗稱奇。

    大家知道,張郃這個人其實並不是個很愛顏面的人,如果遇到武力比自己更高強的敵將,他可從來都不死扛硬拼,而是見勢不妙,撒腿就跑,決不戀戰。比如遇到馬超,遇到趙雲,打不過就跑。

    張郃有兩次回合比較多的,一次是官渡之戰對陣張遼,一次是瓦口關大戰張飛,都扛到五十回合。一向欠缺勇氣的張郃為什麼要堅持打這麼長時間呢?原因很簡單,他認為自己有機會能贏。

    對陣張飛時,張飛已年過五旬,當初悍不畏死,好勇鬥狠的勇氣不再,張郃有膽量與其一爭高下。而官渡之戰對陣張遼時,張郃力戰不退,也說明張郃認為自己有贏面。

    論戰鬥含金量,張郃遇到的強敵也很多:張遼、趙雲、馬超、張飛、黃忠、龐德、魏延、關興……這一點上也要強於張遼。

    所以,將張遼的武藝列為第二。第三名:張遼

    張遼的武藝被關羽誇讚過,自然也是不弱。但說實在的,不可能像關羽所言,能與關張相提並論。

    張遼單挑廝殺平局比較多。濮陽之戰,與夏侯惇打了個旗鼓相當;官渡之戰,與張郃平分秋色;合淝之戰,與太史慈大戰七八十合不分勝負;皖城之戰,與淩統大戰五十合,不分勝負。

    五子良將中的樂進也曾經與淩統有過交鋒,結果是“兩個鬥到五十合,未分勝敗”。但這場戰鬥略有區別。

    張遼與淩統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孫權“恐淩統有失”,派呂蒙接應,鳴金收兵,就說明張遼在戰鬥中場面上是有一定優勢的。

    而樂進與淩統戰五十合不分勝負,在後方觀陣的曹操下令身邊的曹休放暗箭,射中了淩統的戰馬,這說明淩統在場面上決不會落在下風。

    所以,將張遼的武藝列在樂進之前,位居第三。第四名:樂進

    樂進的武力值也是分界點,他是一流猛將中強弱的界限。比樂進武藝高的,可以算是一流猛將中的較強者,而其他的歸為弱一流。

    樂進跟隨曹操比較早,算是元老級的戰將。他打仗比較敢於玩命,常常奮勇突前,殺個出其不意。

    樂進打過仗不少,有過兩次平局,一次是濮陽之戰對臧霸,四五十合平手,一次是合淝之戰對淩統,五十合不分勝負。樂進的武藝基本上就是這個層次。

    樂進的斬獲不多,殺死敵軍首腦兩人,一個是成廉,一個是郭圖,都是用箭射死的。

    透過上文的比較,樂進的武藝低於張遼,戰績也不如,所以排第四。等五名:于禁

    于禁這個戰將比較奇葩。論武藝,他確實比較差勁,估計和劉備差不多在一個水平線上。

    于禁經歷過的廝殺不多,總共有四次:徐州之戰對張飛,兩人正在交鋒,劉備衝過來搗亂,于禁敗走;第二次是濮陽城遇到了呂布,于禁與樂進聯手雙戰呂布,兩個人都抵擋不住呂布,被打得亂跑;渭水之戰對陣馬超,八九合就敗下陣來。

    于禁還有個紀錄比較搞笑:馬超與李堪交鋒,李堪不敵而逃,馬超緊追不捨,于禁見了,從背後悄悄向馬超放了一箭,沒想到被馬超避過,這一箭卻恰好射中了前面的李堪,李堪翻身落馬而死,不知道死前是如何咒罵于禁這個豬隊友的。

    所以,按照于禁這渣渣水平,只能敬陪末座。

  • 19 # 探尋歷史的足跡

    曹魏“五子良將”指的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樣的說法,最早見於陳壽的《三國志》。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將這五人合併一傳,在文末稱:“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在這句話的後面,陳壽有過一番論述:

    于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張郃以巧變為稱,樂進以驍果顯名,而鑑其行事,未副所聞。或註記有遺漏,未如張遼、徐晃之備詳也。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說,于禁最堅毅穩重,卻不能始終恪守忠貞(襄樊之戰,于禁投降了關羽)。張郃用兵巧妙,樂進驍勇善戰而名聲顯赫。他們的記載,或許有遺漏的地方,不如張遼和徐晃詳備。由此可見,在陳壽心目中,樂進的武功最高。

    羅貫中在撰寫《三國演義》時,才正式有了“五子良將”四字。在書中,他大力渲染“五子良將”的勇猛和機智。自此,“五子良將”的說法逐漸深入人心,最終變得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這就是大家熟知的“三國二十四名將排行榜”,可見在毛宗崗看來,張遼排名十四,張郃排名十五,徐晃排名十六,于禁和樂進則擠不進“三國二十四名將”。

    那麼,“五子良將”中,究竟誰的武功最高呢?

    筆者認為“五子良將”武功的排名,依次是張遼、張郃、徐晃、樂進、于禁。下面筆者將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如下。

    張遼第一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濮陽之戰,他曾跟夏侯惇有過一番較量。結果,兩人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夏侯惇,那是曹操手下一員大將,他威猛無比,曾擊敗呂布部將高順,不料被曹性用箭射瞎了眼睛。夏侯惇“拔矢啖睛”,然後一槍刺死了曹性。夏侯惇還曾千里追擊關羽,兩人大戰十回合,不分勝負。關羽是三國超一流武將,他斬殺的猛將非常之多,有華雄、顏良、文丑。其中,顏良在一個回合內被斬,文丑在三個回合內被斬。夏侯惇能夠扛過關羽十回合,可見他武藝高強,不遜色於顏良和文丑。而張遼能扛過夏侯惇四五十回合,他的武功也可見一斑。

    合肥之戰,張遼只用八百餘騎,就擊潰了孫權十萬大軍,還差點殺死孫權。期間,張遼和淩統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逍遙津之戰,張遼又再次大敗孫權,威震天下。總而言之,張遼在“五子良將”中排名第一,是毫無爭議的。

    張郃第二

    張郃的武藝,應該略遜色於張遼。官渡之戰,他曾和張遼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一旁的曹操看在眼裡,“暗暗稱奇”。

    蜀漢方面,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對張郃忌憚不已。劉備進攻漢中時,節節勝利,在進攻到廣石時,卻遭到了張郃的頑強抵抗,不能前進一步。在瓦口關時,張郃曾和猛將張飛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馬謖奉命要去鎮守街亭時,諸葛亮鄭重其事地提到了張郃,說他乃是曹魏一代名將,萬萬不可輕敵。馬謖卻恃才傲物,絲毫不把張郃放在眼裡。結果大家都知道,馬謖不聽諸葛亮和王平的勸諫,屯兵山上,最終為張郃所敗。

    徐晃第三

    徐晃,也是一位厲害的將領,跟許褚、關羽、張飛、黃忠、趙雲等人都有過一番較量。

    最能體現徐晃武功的,當屬於他跟關羽的交鋒。當時,徐晃奉命去營救樊城,在和關羽軍隊對峙時。兩人先是有過一番寒暄,突然,徐晃掄刀就朝關羽劈去。兩人大戰八十回合,不分勝負。

    徐晃還在楊奉麾下效力時,在曹操挾持漢獻帝遷往鄴城途中,徐晃奉命前去截擊。曹操派出許褚迎戰徐晃,兩人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曹操暗服徐晃,遂生招降之心。

    樂進第四

    樂進,是最早追隨曹操的武將之一。他敢於玩命,是將領中不怕死的典範。每次打仗時,他都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常常嚇得敵人膽戰心驚,不足所措。濮陽之戰,他跟呂布部將臧霸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合肥之戰,他大戰東吳名將淩統,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于禁第五

    于禁的武功,估計是“五子良將”中最弱的了。他一生中跟敵將廝殺的次數不多,大戰張飛時,見劉備衝來,立即敗走。濮陽之戰,和樂進聯手大戰呂布,尚且不能取勝,反而被打得落花流水。

    總結

    “五子良將”是曹魏中最為出色的武將,他們驍勇善戰、武藝高強,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曹魏政權的建立作出過貢獻。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武將排名。

  • 20 # 悅學越樂

    武藝排名:第一張遼,第二張郃,第三徐晃,第四樂進,第五于禁

    三國時期,曹魏的五子良將是指,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後將軍徐晃、徵西車騎將軍張郃。根據作戰經歷一一對比以下幾位戰將的武藝。

    陳壽《三國志》評道:“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張郃巧變為稱,樂進以驍勇顯名,張遼果敢沉穩,徐晃卻以嚴謹著稱。張郃VS于禁

    赤壁之戰是曹操對抗孫劉聯軍,以曹操戰敗結束。後來曹操西征馬超、韓遂派出的大將就是于禁,可是于禁打不過馬超。馬超七八回合擊敗於禁。

    《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記載:“說罷,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在潼關之戰,馬超威武不凡,七八合就擊敗於禁,可見不一般。

    在潼關之戰的時候,張郃與馬超交手,卻只堅持了二十回合也敗走了。馬超二十回合擊敗張郃。

    《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

    武藝排名:張郃>于禁

    張郃VS徐晃

    徐晃治軍嚴整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在他在歸順曹操之前和許褚大戰過一次,五十餘回合不分勝敗。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行不到數程,前至一高陵。忽然喊聲大舉,楊奉、韓暹領兵攔路。徐晃當先,大叫:“曹操欲劫駕何住!”操出馬視之,見徐晃威風凜凜,暗暗稱奇;便令許褚出馬與徐晃交鋒。刀斧相交,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操即鳴金收軍,召謀士議曰:“楊奉、韓暹誠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將也。吾不忍以力並之,當以計招之。”

    可見曹操愛惜人才。同樣張郃也是後來歸順曹操的,但曹操聽說張郃已經向曹洪投降,對張郃說:“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如此在曹操心裡張郃更勝一籌,隨曹操從徵四方,在渭南,擊潰了馬超、韓遂。

    武藝排名:張郃>徐晃

    徐晃VS于禁

    這兩個人沒有真正交戰過,但是在關羽圍攻樊城的時候,他們先後和關羽交戰。首先於禁再營救樊城的時候兵敗投降,後來曹操再派徐晃解圍樊城。這時候曹軍已經戰敗而且是急需要打勝仗的時候,曹操不會派出一個沒有勝算的人。由此可見兩人的作戰能力高低。

    武藝排名:徐晃>于禁

    綜上分析,武藝排名:張郃>徐晃>于禁

    樂進VS于禁

    樂進的傳記記錄非常少,但是很清楚的就是他沒有什麼特別的軍事才能,在領兵統帥上不強。可是作戰,他幾乎都是先鋒或者斷後的人,個人作戰能力非常強。

    和于禁相比還是強一些的。因為于禁晚節不保,投降過關羽,所以之後的于禁幾乎沒有在作戰了,死的也比較悽慘。樂進就不一樣的,他的晚年獲得了很多榮耀,和張遼、李典成為平起平坐的人。

    武藝排名:樂進>于禁

    和徐晃相比樂進還是弱一些,徐晃是可以抗擊關羽解圍樊城的人。

    所以,武藝排名:張郃>徐晃>樂進>于禁

    張遼VS張郃

    在官渡之戰中,張遼大戰張郃五十多回合不分勝負,又斬蔣奇,大敗袁尚、沮鵠。後又率許褚、于禁、徐晃迎擊烏桓軍,親斬烏桓單于蹋頓。兩人相比之下,張遼戰績更多。根據他們在各大戰役中的表現,帶兵是張遼勝過張郃,單打獨鬥應是張郃勝過張遼。但是張郃被曹操喻為“韓信”綜合能力還是很強的。

    這二人只是年齡相差一些,在張遼最強的時候遇上了上升期的張郃,張郃後期才崛起名聲大振。

    武藝排名:張郃>張遼,綜合排名:張遼>張郃

    張遼名聲在外,所以我看好張遼為“五子良將”之首。

    武藝排名就是第一張遼,第二張郃,第三徐晃,第四樂進,第五于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尤文的時候,因扎吉表現比皮耶羅好,為什麼賣掉的是因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