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洋蔥圈之體
-
2 # 只緣無事可思量
《有~無》來源於(心)的(動~淨),(生命夲源)是(清淨平等)的故(無相)。由於(生命~無明妄動)而(聚整合相),故有(宇宙萬相)的顯現。如果(世間萬像~安份守己)那麼世間便(清淨平等)了,如果(世間萬像~妄想執著)那麼世間便(爭鬥難息)了。(初始生命~無明妄行)而使(生命輪迴)經歷(苦痛磨難)而(覺回夲源),只有(輪迴磨練)的(生命覺悟)後才有資格享受(安詳恆樂)。而且這(覺悟過程)必需是(自覺)否則任何(聖人)都幫不了(迷愚者),但凡(迷愚眾生)祈求(覺者超度)皆是(愚蠢)的(眾生)。(聖人言教)只能(開示~修行路徑)路需要(自己走),所謂(功德)就是(行者)的(覺悟程度)。
-
3 # 王一140842921
有和無實際上都是物質!有、是正物質,是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的總稱!無、是負物質,是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的負面的總稱!老子說無(〇)是永恆不動不變的,那是不對的,有和無是互動互變的!也有周期的!也就是宇宙也有壽命!當一次宇宙壽命到期之時整好是有與無互換能量(物質)完結之時!這個時期宇宙的所有主宰者全部轉世下界到人間,也就是世界末日的到來!有末日那一說嗎?有!世界末日也就是新世界的開端!實際上這個時期的宇宙萬物已經進入新世界了!
-
4 # 德奕人生
有關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問題。其實老子講的是本源問題。‘宇宙中的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萬物生於‘’有‘’是人人都知曉得,而有生於‘’無‘’,則是人不好理解或者不能理解的。其實這個能生有的‘’無‘’不能當沒有講,它不是現在‘’有‘’的形狀,而只能把他當作是具體的‘’有‘’的前身。比如,一張木桌,桌這個‘’有‘’其必然生於原本不是桌子這個物體的‘’無‘’。再比如一碗飯,飯這個有必然生於不是飯那個物質的‘’無‘’。 在往大說,比如宇宙天體這個有必然生於原本不是宇宙天體物質的那個‘’無‘’。
-
5 # 高金波
未知和新情況要描述需要先進行定義。定義是從無到有。譬如,人們為了兌換方便要定義一個概念,貨幣。這個概念附加到黃金上,黃金就變成了錢,這個概念附加到紙上,紙就變成了錢,這個概念附加到銀行卡的數字上,數字就變成了錢。沒有錢以物易物交易成本極高,交易量極小,微量的交易難以支援分工與協作,自然就沒有市場(萬物)出現。因此,道(0)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第二個問題就是人們接受這個概念的前提。一生二。Self的錢=Others的欠條。別人給你打欠條的條件是別人提走了你的貨。所以,錢的另一面屬性是欠條。一個概念(系統)的權利面必須有對應的義務面支撐,這個權利面才被萬物(大家)認可。大家認可並使用才能開創全新的(萬物)。因此無是權利與義務屬性相反,大小相等,相加之和為零。數學表達1+(-1)=0,我們需要的是1,但不能忽視1對應的(-1),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權利,也沒有絕對義務。權利隱藏在義務中,個體獨享的權利是義務;群體承擔的義務是權利。
參考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智慧社會》
-
6 # 妸姆則天
我認為,這句話違背了自然因果規律。無不可能生出有,如果無能生出有,那就違背因果大律了!老子說的無,其實也是有,只不過老子的顯微鏡度數太低,沒看到更加細微的有。萬事萬物都是無上甚深微妙法,你看不到,不說明沒有!
-
7 # 山野老人
弄明白了有無之間的關係,就走進了成功之門。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句話來自《老子》第40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第40章是什麼意思呢?
“道的作用是迴圈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概括講,就是講明有無之間的關係。從哲學角度講,就是講明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功利一點講,就是告訴我們成功的奧秘!說透一點,就是弄明白了有無之間的關係,就走進了成功之門。
怎樣利用有無之間的關係,探索成功秘訣,走進成功之門呢?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有”,推測“無”;利用“有,發現“無”;利用“有”,創造“無”;遺傳“有”,變異“無”。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給我們成功提供便利條件,“無”則是利用“有”的便利條件,發揮其自身的作用。發揮“無”的作用,便是成功。
這樣說,有些模糊。我們從創造業方面舉個例子,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再到電腦的製造、發展過程,就能說明這一點。
請看圖
(1)收音機___ 電視機 ___ 電 腦
(2)只有音響___ 音 響 ___ 音 響
(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再到電腦,它們都有音響功能,這是繼承“有”。)
(3)無影象 ___ 圖 像 ___ 圖 像
(收音機無影象,電視機、電腦都有影象功能。這是利用“有” ,發現“無”,解決“無”的過程。)
(4) 無法儲存 ___ 儲 存 (從電視機到電腦的過程,電腦在電視機的基礎上有了儲存功能。這是發現“無”,解決“無”的過程。)
總結: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到電腦的發展過程,就是從利用“有”的便利條件,去發現“無”,解決“無”的過程,就是讓“無”發揮自身作用的過程,解決了“無”,讓“無”發揮作用,就是成功!
收音機只有音響,沒有影象。電視機的思路就是繼承收音機的音響功能,然後解決收音機的“無”,也就是加上影象功能,就成功的製造出了電視機。
電視機有聲音、有影象,但不能儲存。電腦就是繼承電視機的聲音,影象功能,然後解決電視機的“無”,也就是加上儲存功能,就成功地製造了電腦。
這個例子,我們能清楚地認識到從有到無的製作過程,就是成功的過程。
下面,我再從遺傳角度舉一個例子。
達爾文在《物種的起源.導言》中寫道,“關於物種的起源問題,如果以為博物學家,對於生物間的親緣關係,它們的胚胎的關係,地理的分佈以及在地質期內出現的程式等等事實,加以思考,那麼,我們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種,和變種一樣,是由以前別的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分別創造出來的。”從達爾文的這段論述,我們清楚地得出一個結論,天下萬物不是創造出來的,而是來自於變異,來自於“有物混成”的那個“道”,或者說是“無”。同樣,在導言中達爾文還這樣寫道,“我們將由此看到大量的,遺傳的變異是可能的,同樣的,或者更其重要的是我們將看到人類選種力量的偉大,能使微小的變異逐漸累計起來。”
達爾文這段話,理論性太強,理解有點困難。舉個例子說明。最早世界上是沒有人類的。人類就是由類人猿演變過來的。人類的演變過程,就是達爾文所說的生物的遺傳變異過程。
袁隆平的三系雜交稻的成功就是人工遺傳變異的成功,就是無中生有的成功,這種成功顯示了人類選種力量的偉大。
三系雜交稻的成功就是在天然不育系的基礎上透過三次人工遺傳變異獲得的成功。三系雜交稻的成功過程也是在研究過程中利用有,發現無,解決無的過程。
三系雜交稻來自於“天然雄性不育系”。
透過人工遺傳變異,培植“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系”在選種過程中,良莠不齊,純度有問題。又透過人工對其遺傳變異,培植“雄性不育保持系”,解決了純度問題。在選種過程中,其第二代又出現變種問題。又透過對其進行人工遺傳變異,培植“雄性不育恢復系”,解決了變種問題。
透過三次人工遺傳變異,終於成功培育“三系優質雜交稻”。這個“人工遺傳變異”的過程就是“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成功過程。
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就是人工遺傳變異的成功。遺傳了收音機的音響,變異了影象。
從電視機到電腦也是人工遺傳變異的成功。遺傳了音響、影象,變異了儲存。
這裡遺傳是繼承的意思,只是借遺傳這個詞方便說明問題。
不管是生物的進化,還是製造業的進步,都是遺傳或者繼承變異在起作用。
遺傳變異的過程也是“無中生有”的過程,製造業的進步,雖然不能說成遺傳變異,但以此做比喻還是有道理的。不過,這個“無”不是沒有,而是那個“有物混成”的道,或者說“以前別的物的種。”三系雜交稻就是由“天然不育系”,透過人工遺傳三次變異獲得的成功。
結論:我們要想走進成功之門,只有利用現有的條件,然後在現有的條件基礎上,發現“無”,遺傳或變異“無”。這樣,就走進了成功之門!
-
8 # 水殿風來暗香滿
感恩題主的好問題!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四十章,原文是: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句話,主要說了三層意思:第一,萬物得道而生,失道而亡;第二,所有萬物眾生都是創生於有形化的物質宇宙;第三,所有物質世界的創造則是來源於更廣闊、更高等的宇宙本源,萬物的歸宿也是造化的本源。【綜上所述】
有與無的屬性都是道;
有與無,都是“道”產生天地萬物時,由無形質落向有形質的活動過程。
我們這個宇宙有著層層時空的不同表現,每個人都對應著不同的宇宙位置。有的人在旅途中證悟並符合了更高時空的加持與祝福;有的人在旅途中則背棄或不符合相應時空的規則,那麼就只能往下層時空墮落淘汰。
天地萬物,包括我們人類的是非、善惡、正邪及其昇華、輪迴、墮落的去向,都是由我們的德來決定自己命運!
德是可以量化的!人的德份深厚、大小和多少,大致可以註定生命根基的深淺、好壞和長短。
德多、德大、德高,即為更高宇宙時空所加持與福報;德少、德小、德低,即被宇宙層層空間視為小人、惡人、淺人,不僅要吃盡塵世的苦頭,而且很可能被徹底銷燬或淘汰。
“不失不得,不得不失”之理即由此而來:您想得到麼?那必以德去交換;您有大損,那必因您損過大德;您想修煉上去,那必須要德份來演化;您想出爾反爾的十惡不赦,那必在失德至盡之後,被滅頂的因果所制約。
修行並不是保險公司在日常生活中,會不會聽到有些人說:“我每天讀經,為什麼身體多病呢?”還有人說:“我讀經如此虔誠精進,為什麼錢財不跟著我來?”還有人說:“為什麼我經常在做好事,工作卻不順利呢?”還有人說:“我每天打坐,為什麼命運線裡總會出車禍呢?”還有人說:“我喜歡修煉,為什麼我會昏頭挑戰婚姻高壓線,做出破壞家庭的淫蕩之事”……諸如此類話,我聽了不禁覺得奇怪!
修行並不是保險公司,只知道一味祈求神的護佑,自己的言行卻反反覆覆違背因果,怎麼能夠得到好報呢?被人騙取財富,應該檢討一下,自己是否貪小便宜或者是傷害別人?遭到扒竊偷盜,應該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太過招遙,將錢財露白?如果我們錯亂“因果”,抱怨“因果”,而不內觀自己,認為所有問題都是別人錯,死死圈定自己的思維,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作惡!
如何獲得宇宙最高的加持力量?這股力量,就在我們自己心靈裡面!宇宙最高的力量,就是我們人生三層樓上的本源的我、真實的我;我們所說的宇宙最高的力量,並不是與我們自己分離的,她是我們自己的“無我”。
為什麼人生旅途中會發生不如意之事?
那是因為我們已經與自己的真實的我喪失了連結!
當您終於發現“神”時,您會發現其實您就是“神”——您就是道,您就是光,您就是無限的愛,您就是無限的創造!您會覺知:柔弱、行善、位卑、受損、吃虧等所有利於他者的一切言行,均會得到德報。積德與損德,獲得與失去的主控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個“德”表現為“無”,我們的生命因德而走向欣欣向榮,走向平安天長地久!
一切事情 ,都是從無中生有,有又歸於無,這是規律。老子說,天下萬物從“有”中生出來,而“有”又是從“無”那裡生出來的。
簡單的說,一切事物都是從“無”中生“有”,“有”又歸於“無”——這是規律。
所以,一個人只有返樸歸真,迴歸本性,才能與道相遇。
很多人的自控力偏弱,能動起來但卻靜不下來,做不到以靜養神。如果有自控力的話,就會在必要時可以動,但更多時候是靜——因為靜能養神。
這裡說的“靜”不是不去做事、天天思考或打坐,而是在做事中煉靜,在紅塵中煉定,讓自己做到“事不入心,心不入事”,但又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這就是功夫了!
隨著定靜功夫的層層深入,人就能慢慢的明心見性了,這樣才能悟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定靜都做不到,那是談不上悟道的!
按照《道德經》的規律,天下萬物萬事,包括人,只有相“生”相“克”這兩種關係。矛盾的兩種元素,順之,則相生。逆之,則相剋。
如果喜歡的話,請您給與一個溫暖回覆!
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句鼓勵——您永遠不會知道,有時候,您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別人的一生!
讓我們一起走進生命,瞭解生命,綻放生命!
-
9 # 段食行者當智
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裡的有是妙有,也就是佛家常說的真空妙有。真空妙有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心三藏。何為一心三藏呢?即空如來藏(無相之實相),不空如來藏(有相之實相或無不相之實相),空不空如來藏(無相無不相之實相),宇宙萬物萬相都離不開如來藏道理,所以真正明白瞭如來藏道理即可通達一切!
-
10 # 尋藝持久
道德經中的“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句話若不是修練有素者能道出,任你怎樣苦思深悟也說不出老子這句話真正的意思。
道德經也好,丹經書也罷,凡是古時修仙了道者所傳的真經都不是真接了當的一語道出,而是暗含比喻,前後呼應的,人們若耐心推敲,返復硑讀,仔細思考或許能悟出書中的玄妙之義。
老子說的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句話正是解釋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論術。 一是從哪兒來的呢?道德經明指“道生一,……三生萬物”,這樣便可理解為萬物亦是道所生。而“道”又是何物呢?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無形無色,無處不在的無名之物,是老子強加的名曰“道”。即然是人們看不見的無形之物,大多數人也就認為是沒有的,萬物的呈現來源於無有,說“有生於無”也就無可挑剔了。
道德經中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是解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論術! 要想讀懂、理解古聖賢真的經文之義,必須要熟讀經書,返復思考、推敲才能悟出經文中之真義!
-
11 # 問道黃老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出自《道德經》第四十章,在老子的“道論”裡,有和無“兩者同出而已名”,都是指稱“道”的。無和有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一個過程,就像雌雄的結合具有繁衍生育的能力,可是這個能力我們看不見,只有當新的生命誕生的時候,我們才看得到,那個看不到的能力就是“無”,誕生的新生命就是“有”。
無和有,都是老子哲學的專有名詞,無中蘊涵著無限生機,蘊涵著無限之“有”,無和有就人的視覺而言,就是一個過程,即“道生萬物”並內化育萬物的過程,道是看不見的,即“無”的狀態。當道(無)生一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實物,那個實物便是“有”,這個“有”還不是整個世界,整個世界的創生有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這樣才有的這個天地日月繽紛的世界。
這就是“萬物生育有,而有生於無”的意義。老子是中國哲學鼻祖,是中國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胡適語),是這個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德國哲學家赫伯特·曼紐什語),他的思想超逸絕塵,其猶龍耶(孔子語),所用詞語多為專有概念,不能用通常語義理解,現代漢語詞語更沒法理解。
那麼老子為什麼要用“無”“有”來指稱“道”呢?因為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它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窈兮冥兮,無形無狀,所以用“無”來形容它;但是這個“不見其形”的“道”卻能創生萬物,所以又用“有”來指稱它。可見“無”並非等於零,而是“道隱無名”,所謂“隱”,只是不被我們所感知而已,因此只能有“無”來描述它。就像人的生育能力,這個能力是不被人所感知的,只有懷孕了,看到了,才知道有。
順便多說幾句,我們通常認為,“無”有何用?我們所用的不都是“有”嗎?乍一想的確如此。但是老子告訴我們:“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比如電腦、鍵盤、滑鼠、手機衣物等等,都是“有”。但是這個“有”的功能只是給我們提供一個工作生活的便利條件,真正有“用”的是“無”,比如房子是空的才能住人,車子是空的才能進去人,鍋碗瓢勺都是空的才能發揮作用。
可能你會說腳踏車不是空的,但是老子就舉例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車子能用,首先有輪子,如果沒有轂的中空,輻條怎麼安裝,不能安裝輻條,車輪就不能用。
總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是說,我們看得見的這個宇宙萬物,日月星辰、風雨雷電、花鳥魚蟲等,都是由一而二,二而三演化而來。而這些看得見的萬物,卻是從看不見的世界裡產生的,那個看不見的世界叫“道”,這個看得見萬物的世界,也叫“道”,只不過,從無到有,是道的存在方式不同而已。
-
12 # 東方廣明
無是天陽,有為地陰,天下萬物從無到有。陰陽結合,無中生有。有生萬物,萬物本身不離根本,陰地是萬物基礎,陽天是天下根本。種子都是陰陽結合的結果。十月大地秋天成熟為有形,(字)冬天萬物蘊藏,春天萬物滋生,夏天萬物旺盛,生命如此迴圈往復。都是天地陰陽結合的結果。
-
13 # 京博國學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中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易·繫辭上》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受《周易 繫辭傳》的啟發,北宋理學家周敦頤作《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
老子認為,在“有”之前,有一種狀態,叫做“無”。
《易經》中的“易有太極”和周敦頤的“無極而太極”,都認為在太極之前,有一種狀態,就是“無極”。“無”和“無極”就是世界的本原。
拋開主觀層面,“有”和“無”二者是平等的,我們透過一顆種子無法看到大樹,那麼種子是有,大樹是無,但隨著種子破土發芽,日漸生長,大樹便從無變為了有,而種子則徹底失去了它的蹤跡,從有變為了無。
這個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道理,就象是轉動著的月亮,在我們的眼睛裡,從月初到月末,月相從眉月、弦月到滿月、殘月不斷在變化,月初從無到有,月末又從有到無,不停的迴圈往復,但實際上拋開我們的視覺認知,從月亮本身而言,它就是它,一直沒變。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裡就已經明確的告訴了我們,“此二者(有和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裡的“有”和“無”是從主觀角度來命名的,“無”不等於什麼也沒有,“有”也不等於永恆的存在,萬物的真相如何,不是靠想象就可以知道的,需要我們按照古人的經驗,一步一步的去踐行,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這樣才能最終找到答案。
-
14 # 得微道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動:道的生成規律是反覆迴圈往復的旋轉運動,是道產生的動力;
弱者道之用:
強弱迴圈往復的變化,是道產生的作用原理。天下萬物的生成規律:天下萬物生於有形質(很小的有形質),(很小的)有形質生於(微小的)無形質。即:微小的無形質 生成很小的有形質,很小的有形質生成 天下萬物。這一章是寫的最精闢的一章,用現在的話說本章是一篇純物理學論文。“反者”就是老子在第二十五章論證過的,所以老子在這一章就用了“反者”兩個字來表述。“反者”(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
15 # 雪上飛馬一羅孟強
萬物生於有:說明萬物有著各種自然規律,形成天、地、人,形成各種變化的山山水水,有了大自然的各種美景,也有宇宙中的自然變化,主要是各種物質的能量轉換。
有生於無:物質在轉換的過程中不會永久,也會帶來變化和消失,說明老子看透了各種物質變化;也有人類自己帶來壓力,開發武器互相攻擊,只能防範不能攻擊他人,有可能暴發毀滅性打擊,爭強好勝是人類的恥辱,過於攀比等於毀滅自我,掙錢得到的太多死後也無法去用,有高尚美德才是最光榮。
-
16 # 滿山文化心得
我從四個要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我們人類的問題,跟世界無關,而跟我們如何認知世界有關。世界是客觀的,是自然的。本來,我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無奈人有慾望,硬是從自然脫離出來,出了很多狀況,甚至是嚴重的問題。那怎麼辦?老子給出方案,就是讓人回到自然中去。怎麼回到自然?就要改變對世界的看法,透過修為,達到擁有反映自然事實的認知和智慧,並踐行之,就好了。
比如,我們有碰壁的困擾,原因是我們不認為世界是一扇牆。現在呢,我們知道它是牆,也知道牆是硬的,那就不要去撞牆了,而是利用它來遮風擋雨,就沒問題了。世界還是原來的世界,只是我們改變了認知而已。
二,“有無相生”,是老子提供給我們觀察有形世界的形而上的認知方法。【有】原為手中持肉,意為手中有物,即實體或實有。
【無】與有相對,非實體非實有。
【生】本義草木從土裡出來。
【相生】從“生”的角度、標準來看。可以表述為:“相生,則有無”。
【有無相生】意思是,人從“生”的角度認知某物,然後認定此物實體為有;非此物實體為無,包括虛空和一切任何其他實有。比如一個碗,大家都知道它的實有部分,現在說起來,會知道碗中空的部分是它的“無”,但是,我要說:“碗的‘無’,可不止其中空的部分!而是包括所有實體以外的一切!有多大?大到整個宇宙。裡面有什麼?其它任何虛空與實體,都是它的‘無’。”
所以,當我們說任何一個個體時,都是在說整個宇宙!唯其如此,才能說:有無之合體是道;有無同出於道而異名。注意,說到這裡,我們依然是在思想意識裡說事,世界還是原來的世界!但是,我們卻因這樣的認知而有了新的領悟!那就是,原來個體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個體;原來你我都是一體,互為對方的“無”。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害別人,就是害自己。
三,“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是用“有無相生”觀察萬物的結果。我們看任何一個個體,都是有無相生的。那無數個個體就是萬物,整體來看萬物,也是“有無相生”的。
所以,“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並不是在表達萬物的實際發展過程,而表達的是:從“生”的角度看,萬物有“其有”,還有“其無”。 或者說,我們眼前的萬物哪裡來的?是從“有”生來的;再問“有”哪裡來的?回答:“有”從“無”中生來的;還可以問:“無”哪裡來的?回答:“無”從“有”生來的。原因就是“有無相生”。所以,老子在第一章就這樣約定使用這兩個形而上的概念:“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四,“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是“有無相生”認知模式的運用。一般而言,人們認知一個具體的物件,就只看見它的實體部分,即“有”而已。而“有”之外的“無”卻看不到,是不對的。這樣的話,在認知有偏頗的情況下,與之有關的事情就會出問題。
以一個碗為例,其實體部分就是“其有”,是條件,是“其利”。其實體之外是“其無”,包括虛空,也包括實體的人!等等無限的因素,是“其用”。很清楚,如果沒有虛空,碗就沒有“用”的空間;如果沒有實體的人,飯不會自動到碗裡,碗就沒有“用”的主體!現在知道了,不管用不用過碗的我們,也都是“某個碗的無”啊!
所以,智慧的老子就說:“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能以這樣的意識模式來觀察世界,踐行自己的人生,是很有幫助的。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當少年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第一層意思,他並沒有被自身的“有”的邊界所限,同時還看到了“中華”也是自身的“無”;第二層意思,努力讀書是做好和加強“有之利”,中華之崛起是實現和強化“無之用”;第三層意思,偉大人物成功的人生,就是在其“有”與“無”的密切交織切換、奇妙無比的融合共進中得以完成的。這個過程,就叫做“玄之又玄”!我還想強調一下,“玄之又玄”只是用以強調分清“有無”之後取得高妙的互動效果而已,不是老子在故弄什麼玄虛。
總之,“有無相生”,是一個觀察世界的認知模式。而“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是老子奉獻給我們的對世界最簡單、最精妙的認知結論。我們學習領悟後,加上自身“有之利”和“無之用”的互動交融,使之“玄之又玄”,必定大大助益我們的成長。
-
17 # 馬非白馬778
“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我覺得對這句話還是要從修行論理解才更有意義。
這裡的“有”,指的是 無和萬物之間的中間狀態。按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論述,有即是指 “一二三”。至於“一二三”到底是什麼,還存在一些爭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二三” 已經是比“道”更具體,但比萬物更抽象的存在,這類似已經包含了陰陽屬性的“太極”,用現在的話說, “有” 就是一種質量、能量特徵都不明顯的一種“資訊”存在。這種“資訊”存在,是萬物的直接前身。
當然,我們在搞清楚 “有” 的概念之後,就要趕緊收筆回到修行論的論述上,因為單純探討物質生成論,離開人就沒有任何意義。
那老子講的這個“有無相生”道理對我們的實修有何意義呢?這關鍵要領會作者說這句話的意圖。我認為老子告訴我們這個 “道衍生為萬物線路” 的目的,是讓我們認識 “逆行”回去,就是“道”,即“反者道之動”。
-
18 # 石英大叔
華人的老祖宗老子在《道德經》上說得非常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也就是說:道生時間,道生空間,道生宇宙,道生萬有,道生萬物,道生植物,道生動物,最後,道生人類!
道是自有永有的!
道是充滿宇宙萬有的!道也是掌握和管理宇宙萬有的!
被生的不是道!道有生的主權!
被侷限於宇宙的不是道!道是超越宇宙而存在的!道可以不因宇宙而存在!但是,宇宙不能離開道而存在!
華人的老祖宗告訴子孫:
太初有道!道是生命的源頭,道是真理的本體,道是唯一的道路!
順天行道便是德! 不順從道的叫罪!逆天行事,逆天行道,就是惡!替天行道也是惡!替天行道和逆天行道,都會給人類帶來天災人禍或者洪水饑荒以及瘟疫地震!這是人類歷史發生流無辜人的血以及戰爭的根源!
一切生命包括宇宙,都是道生的!產生宇宙和生命的生命叫做道!
道不是被造的!道不是被生的!被造的不是道!被生的不是道!
孔子編輯的四書五經中的《尚書》裡說:。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於上下,敬哉有土!
天是道的另一個稱呼,老百姓也叫做老天爺!道是有性格的,有感情的,有脾氣的,是公義光明的!
道對宇宙萬物和生命以及人類擁有絕對的主權!就象人對被人所造的手機一樣,人對自己造的手機有絕對的主權!
如果人向自己的手機按A,自己的手機不顯示A相關的內容,反而顯示B,這個手機就是問題手機!就是壞的手機!就是不正常的手機!就是不合格的手機!就是不能用的手機!就是要修理和更換的手機!如果不能修理和更換的手機,就是被人拋棄的手機!手機不順從人就壞手機!
同理,人不順從道,就是壞人或者叫罪人!順天行道叫做天人合一,稱為德!替天行道或逆天行道必然會出現天災和人禍!
道,有主權無中生有!道創造時間,創造空間,創造宇宙,創造萬有,創造萬物,創造生命!生命不是從宇宙產生的!生命是生命的源頭,道生的!
道,也叫做天,也叫做造物主,就是真理,就是生命,就是道路。就是真理的本體,就是唯一的道路,就是生命的源頭。道一直掌管宇宙萬有,使宇宙萬物有序執行。
人,不可能勝天!說人定勝天的人,不是無知,就是自以為天,就是狂傲自大。
從道的角度,就是逆天!人的逆天行為,會帶來咒詛的,如果是個人的逆天行為,會三代之內家庭出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算命這個行業古時候都是瞎子等殘疾人乾的行業的原因之一,因為算命是逆天行為,正常人是不敢從事的行業。現今社會的人不知道危險,動不動以為自己厲害,也去給別人算命,呵呵呵!
為什麼中國歷史歷代都有一個怪事,就是每一個朝代都出現由盛而衰的不斷迴圈?原因之一就是每個皇帝都讓人喊他萬歲萬萬歲,這是一種逆天行為,因為人不可能萬歲萬萬歲,這是把人抬舉到天的位份,使人偏離人的本位的逆天行為!這種逆天行為會帶入咒詛的惡性迴圈裡。
人定勝天,會同樣使國家和民族帶入天災人禍、瘟疫饑荒和地震洪水的可能裡。危險!
要讀懂道德經,必然用道的眼光去讀才能讀懂。如果用人的眼光去讀道德經是永遠不可能讀懂;如果用人的方式方法也很難讀懂!因為道法自然。自然,就是自有永有的意思;自然,就是本來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思;自然,就是超越人的思維、超越人的理性、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意思。
人法地,地發天,天法道,道發自然!所以人與道的距離是大於天和地的距離的!要讀懂道德經,只有用道的眼光才能讀懂!
-
19 # 三格智酷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我的理解是:世上那些看不見的,決定了看得見的。比如:
民族,文化是看不見;
人,思想是看不見的;
戀人,愛情電波是看不見;
朋友,誠信是看不見的;
手機,訊號是看不見的;
企業,價值觀是看不見;
電商,信任是看不見的;
商品,價值是看不見;
動物和植物,基因是看不見的;
……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列舉,我們從中不難發現這麼一個規律(事實):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正是“它們”的決定性因素,也就是: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的。
還有,我們可以從有另外一種理解,那就是,老子所說的“無”,是規律,是“道”,“有”是“現象”,是“德”,現象背後是規律,有道必有德。規律和道都是看不見的,但它們是現象和德的決定因素。
所以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
20 # 神經在發燒
《道德經》中所說的;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講的是天地混沌之初,是沒有萬物生長的,萬物是從什麼時候,又是在哪裡生長出來的呢?
是從天地的混沌裡邊,開始有了物種的時候。古人形容這個狀態叫它“有”,萬物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生長,這就是“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地之始,是混沌的狀態,是沒有物種存在的,“有”就是從天地之間沒有物種的時候,生長出來的。
古人的哲學思想挺好玩的,乍一看雲裡霧裡的弄不懂,聽老師一解釋茅塞頓開。
還有什麼大道至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幾千年前的人連一件事情都表達不清,留下的典籍讓我們讀起來,像猜謎一樣的費心思,詰屈聱牙,晦澀艱深,難懂難讀。
話說回來了,咱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再怎麼不好讀,也比西方的文化好理解,畢竟是我們自己的土壤里長出來的果子,骨子裡就透著親和力。
回覆列表
無中生有,有的確生於無,但無的形成必須經歷有,而且是一切,當達到無數之時,歷盡所有之刻,則迴歸一切虛無,老子其實並不屬聖人,達摩應屬聖人,他的經歷磨難,一切塵世間的苦難,無數的劫數之後,他應該是無了,也就是入定且行於寰宇之間,真正的覺醒者也,達摩覺醒後,絕對不是一般的邏輯思維智慧,而是真正的自由意識,打個比方,世界由隨機出現泯滅的電子組成,他的智慧則是隨機的虛無,與這個世界達到共鳴自然通曉一切,他腦子裡絕不是一推二,二推三,而是一切與一切都有著一切的關係,他們的邏輯關係不是線,而是一個體,這個體你能隨便連線,這些線是常人認為的有,而所有有組成的這個體呢,即是一片虛無,無所不生,無所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