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衛思想

    湯姆遜衝鋒槍就是後來的M1衝鋒槍,釆用切削等工藝,造價高,而且比較沉。單說槍托、槍柄等使用木材,又需要脫水、成形、浸油等工藝,工期也長。

    M3衝鋒槍普遍使用衝壓工藝,全金屬部件,成本低,重量輕,生產週期短,且使用同樣的子彈,(M1在戰場上更多使用9mm子彈,而不是11.43子彈)威力相差無已。

    優勢所在呀。

  • 2 # 不正經的軍棍

    其實美軍也並沒有拋棄湯姆遜衝鋒槍,只是在1944年2月開始,美軍不再採購湯姆遜衝鋒槍了,開始大量採購M3衝鋒槍。數量上,在二戰中,還是湯姆遜衝鋒槍比較多,畢竟使用週期長,產量也高,M3衝鋒槍來的比較晚,它來那會兒,再有一年多,仗都快打完了。

    湯姆遜衝鋒槍這槍確實很不錯,但是問題就是太貴了。當年湯姆遜M1921的價格超過了200美金一把,換到今天將近3000美金了。它那槍管帶著散熱器,還要烤藍,槍托、握把、前握把都是精雕細琢的胡桃木......它不貴才怪呢。二三十年代那會兒,就算是美軍也沒裝備幾把。

    等到二戰的時候,美軍急需衝鋒槍,才大面積裝備,但是還是太貴,一步一步對湯姆遜衝鋒槍進行最佳化,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畢竟200美金太貴了,買個100萬把也是要命的。那會兒,兩把衝鋒槍就可以買一輛車了,簡直就是天價了。1939年採購價是209美金,換到今天3000多美金。更直觀一點的對比的話,現在美軍採購M4A1也才七八百美金,你一個衝鋒槍花3000美金,這不是土豪,這是瘋了。

    美軍一步步最佳化湯姆遜衝鋒槍,把那些銑削部件換成衝壓的,把那些胡桃木換掉,散熱片換掉......這樣一步一步降低成本。一步一步,湯姆遜衝鋒槍歷經了M1和M1A1,價格也是開始降低,到1942年的時候,湯姆遜衝鋒槍的價格降低70美金一把,到1944年降低到了45美金一把。

    這45美金一把的湯姆遜衝鋒槍,還是比較貴,畢竟那會兒英軍的司登衝鋒槍才9美金一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美軍已經被傷透了。而且,湯姆遜衝鋒槍那一套工藝下來比較複雜,戰爭期間大批次生產也是比較麻煩,另外射速太快,士兵有時候hold不住,不方便控制射速。

    美軍在戰爭中期就開始尋找湯姆遜衝鋒槍的替代品,要求就是將低射速、降低重量,加快生產速度,降低成本,主要是成本。

    就這樣,後來誕生了M3衝鋒槍,通用公司推出的。這把槍大量使用衝壓、鉚接、焊接技術,取消了木質槍托,開始使用金屬摺疊槍托,全槍也就是比較簡單,就連機匣都是兩個金屬片衝壓製成的圓筒子。整個槍,也就槍機那裡比較精密。

    這一套下來,M3衝鋒槍技術簡單,結構簡單,比湯姆遜衝鋒槍的生產速度快多了。重量上,M1A1的重量是4.8公斤,而M3是3.7公斤,士兵少了一部分負擔。射速上,M3衝鋒槍是450發每分鐘,M1A1是750發每分鐘,比較好控制。尺寸上,M3衝鋒槍摺疊槍托之後只有556mm,展開也才740mm,而M1A1的長度是808mm,比較方便攜帶。

    最重點,成本降低了,價格便宜,每把槍只需要15美金,比M1A1那45美金便宜多了,一把M1A1能換三把M3。

    從湯姆遜過度到M3衝鋒槍,其實是當時軍用衝鋒槍的一個發展趨勢。最開始,德軍的MP18衝鋒槍也是帶著重槍托的,後來MP38就開始用摺疊槍托了。蘇軍的波波沙也是,取消了木質槍托,使用摺疊槍托,製成了波波斯。同時,還都是大量使用衝壓部件,使用焊接、鉚接技術,儘可能的少使用銑削部件。

    這樣做的目的是,降低生產成本,降低每一把槍的成本,加快每一把槍的生產速度。畢竟前線戰事吃緊,需要大批次的武器,那些價格又貴、生產速度又慢的衝鋒槍,根本就不吃香,需要的是低成本、能夠快速生產的武器,以適應前線對於武器的需求量。

  • 3 # 度度狼gg

    1942年初,美華人把當時各國的主要制式衝鋒槍“召集”起來開了個測評會,包括德國的MP40、英國的司登、芬蘭的1931衝鋒槍、澳洲的奧斯登衝鋒槍以及美華人自己的湯姆遜和海德M109、海德2型衝鋒槍,經過各項指標的綜合對比,得出一個驚人結論,讓美國陸軍高層徹底懵圈。

    (英制司登)

    原來在本次綜合對比實驗中,排名第一的居然英制司登衝鋒槍·,主要優勢在於其槍體設計簡單,以及衝壓件焊接的加工方式,使其具備出色的大批次生產效能。而美國衝鋒槍得分最高的也不是湯姆遜M1A1,而是海德2型衝鋒槍,因此陸軍軍械部門給海德公司下達了擴大海德2衝鋒槍生產的指令,命名為M2衝鋒槍。結果半路發現該槍在設計上存在致命缺陷,於是已完成產品就此成為一堆廢鐵。

    為什麼一定要換裝新式衝鋒槍呢?無他,湯姆遜太貴生產太繁瑣了,隨著美軍全面參與太平洋戰爭和北非作戰,瘋狂擴編的部隊需要大量的衝鋒槍,而湯姆遜的產量和價格根本不能滿足要求。二戰爆發的1939年之前,美國陸軍湯姆遜衝鋒槍的裝備數量還不足400支,一方面是對速射武器的認知還沒到位,一方面就是湯姆遜的價格妨礙了它的大量裝備。

    (國軍1938年就有了。。。)

    1939年湯姆遜M1928的報價為209美元,相對同時代的輕武器來說,這個價格確實是相當高的,因為英制司登僅有9美元(一說10美元),換句話說,採購一把湯姆遜M1928的錢,可以買35把左右的司登衝鋒槍,這個差價太懸殊了,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華人也得核計核計。再比較一下其他知名步槍的價格:德國造98K28美元,M1加蘭德31美元,李恩菲爾德25美元,可見湯姆遜的昂貴。

    即便是後來簡化為湯姆遜M1A1,成本仍然沒能下降多少,同時產量還跟不上去。1941年美軍訂購了319000把湯姆遜,然而直到1942年也沒能完全交貨,面對已經擴充至千萬量級的美國軍隊,還要援助英國、蘇聯乃至於後來的中國遠征軍,這樣的生產能力顯然是嚴重不足的。所以,美華人測評對比各式衝鋒槍的最大標準就是:“具備最出色的生產效能”,相比較而言,錢反而是次要的,戰爭是不等人的。

    (日軍也穿越了)

    既然海德公司的M2已經完蛋了,於是美國陸軍技術部重新推進新型衝鋒槍的研發工作,於1942年10月,以陸軍技術部門為主、通用汽車公司國內部以及其他各方面技術人員共同組成的開發小組,以M2為藍本緊急研製被命名為“M3”的新槍。直到1943年5月,第一支“M3”衝鋒槍才正式離開生產線,由於其獨特的外型,被美軍士兵戲稱為“注油槍”,確實,“M3”的下線時間太晚了,還有兩年戰爭就結束了。

    這還沒完,第一批“M3”裝備部隊後又發現了新問題,即士兵們抱怨該槍曲柄式的裝填拉柄特別容易磨損,影響了槍支使用。於是技術部門進行了修改,在槍的前方開了一個大孔,士兵用手指便可以將槍機後拉,同時加大了拋殼窗蓋的尺寸、槍口加裝消焰器、在槍機後部又焊上了支架型裝彈器,折騰到1944年11月才定型為“M3A1”,這會距離德國投降僅剩半年時間了。

    (狂怒劇照)

    其實個人覺得槍械尺寸也蠻重要的,看過《狂怒》的朋友應該有數,在狹小的謝饅頭內部空間裡,一把長達808毫米的湯姆遜真心太礙事了,而槍托摺疊起來的“M3”只有579毫米,差了將近三分之一,在裝甲兵、機械化步兵和摩托化步兵乘車機動時,笨重而又尺寸長的湯姆遜衝鋒槍實在太累贅了。而“M3”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中國遠征軍這邊看起來還好,歐美人端著簡直跟玩具一樣,輕巧方便。

    由於大量使用衝壓件,並且機匣是由兩塊衝壓金屬板捲曲後直接焊在一起的,加工起來非常簡單迅速,因此“M3”的產量進入快車道,並且槍支的成本也更低。通用汽車公司的導向燈分廠生產了606694支“M3”和82281支“M3A1”衝鋒槍,這可是僅僅兩年的產量,而湯姆遜的五款型號1943年停產,也不過生產了140萬支,倒也不算什麼拋棄,兩款槍戰場上都存在。

  • 4 # 時光隧道2019

    湯姆森衝鋒槍支於1920年誕生,二次戰期間,湯普森衝鋒槍生產量達140多萬支。

    由於製造工藝和材料的原因,湯普森衝鋒槍的空槍重量近5公斤,再加上一個100發的彈鼓讓全槍變得更重,不便攜帶。除重量外,彈鼓裡的子彈還會因為移動發出響聲,在戰場上會暴露位置,很可能影響整個戰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湯普森衝鋒槍彈鼓複雜的裝填方式。 湯普森衝鋒槍如果想要安裝或更換彈鼓需要特製的工具。另外彈鼓內建的彈簧,也需要專用的工具將彈簧加強到足夠的張力才能正常使用。該槍的結構複雜,成本很高,穿透力也差。

    湯普森衝鋒槍

    1941年6月,美國兵工總署輕武器發展處提出要求研製新的衝鋒槍,以取代湯普森衝鋒槍。

    1942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設計師喬治·海德和工藝師費雷德克·桑普森合作研製出外形類似英國司登衝鋒槍的T15式樣槍。

    同年T15式的改進型T20式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試驗。 同年12月,美軍正式決定該槍為制式武器,命名為M3式衝鋒槍。

    M3衝鋒槍一共由9個零部件構成,簡單實用,易於維護。M3衝鋒槍的空槍質量為3.63kg。

    M3衝鋒槍的機匣是由衝壓成型的左右各半個機匣焊接成一體而成型的,復進簧、槍機等零部件全部是從機匣前方裝入的,扳機、阻鐵等零件也都是衝壓件。M3衝鋒槍廣泛採用衝壓件的結果,使該槍的生產效能超過了以往任何的衝鋒槍。M3的槍右側在彈匣後方部位裝有操作槍擊向後運動用的拉機柄,拉機柄是旋轉式結構,向後轉動時,就會使拉機柄內的“L”型傳動杆推動槍擊後退。M3的後端裝有用粗鋼條彎成型的伸縮式槍托,設有橫穿槍後段的槍托固定銷,可在拉出和縮回兩個位置上固定主槍托。向後轉動拉機柄,拉機柄盒內的“L”型傳動杆就會向後方推動槍機。

    1943年秋季,美軍開始裝備M3衝鋒槍。剛開始,美軍士兵對M3的外觀表現出極不習慣。但該槍投入實戰後,因射擊時易於控制,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們的信賴。在二戰中美軍共生產了60多萬支M3衝鋒槍。

    M3A1式是M3式的改進型。1944年,M3式衝鋒槍經過了戰爭的考驗,暴露出了一些缺點,美國軍方對其進行改進,M3式的曲柄,首發裝填機柄由於磨損,不便使用,因而去掉曲柄,改為用手直拉槍機後掛。此外還有一些小的地方作了修改,改動後的M3式定型為M3A1式,M3A1的空槍質量為3.47kg,1944年底開始配發部隊使用。該槍二戰期間共生產了約1.5萬支。

  • 5 # 二手惡魔

    湯姆遜衝鋒槍造價高,其實二戰中衝鋒槍作用不大,射速過快,射距太短,近戰巷戰用的可以,湯姆遜另一個名字叫芝加哥打字機,黑幫用的多,戰場上陣地戰有重機槍,輕機槍,步槍,威力大。

  • 6 # 這個歷史很正

    戰爭打的就是國力,打的就是錢,而在二戰後期的時候,美國已經從一個幾十萬軍隊的國家,擴張成了一個千萬軍隊的超級大國,因此,花費在這近千萬軍隊身上的資源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所以到了二戰後期,美國也不得不考慮“壓縮”軍費的開支了。

    當然這裡的“壓縮”不是指減少軍費,而是指軍費要能夠得到最大化的使用,也就是說,美國軍隊的軍事裝備開始走的一個路線,就是皮實耐操。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軍方在經過一系列的測評後,放棄了採購湯姆遜衝鋒槍,而選用M3型衝鋒槍。

    原因就是湯姆遜衝鋒槍的造價太過昂貴了,在美國軍隊前期,人數較少的時候,還有足夠的錢取裝配湯姆遜,可是早了戰爭後期階段,美國軍隊膨脹到了千萬人級別,這個時候,美國軍方顯然意識到,更為廉價的M3型才是最實用的。

    湯姆遜造價昂貴的原因就是更為複雜,生產一支湯姆遜所需要的時間更長,考慮到後期的美國,除了要滿足自己國內的軍隊,而且在國家上還要支援其他盟國,顯然湯姆遜是不能夠承擔這樣的任務的。

  • 7 # 張嗣中

    1,湯普森是一線戰末端德產品,精度,射速不能滿足二戰需要。2,湯普森零件太多,過於複雜,鑄造件和木製槍托成本太高,不適合大規模生產。3,全槍質量和體積太大。4,揹負了“芝加哥打字機”的惡名(一戰後芝加哥黑幫的標配武器)。5,仿製品太多。

  • 8 # 平安讀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國可謂是富甲天下,不但自身的裝備足夠好,還為其他盟國提供了不少的裝備。從當時的情況看,繼續再打下去,很多國家都扛不住了,但是美國肯定是能扛得住的。

    不過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美國再富有,真正到了打大仗的時候,也會在一些裝備上進行經濟,例如在二戰後期的時候,美國開始大量換裝M3衝鋒槍,而拋棄了效能優異的湯姆遜衝鋒槍。美國的湯姆遜衝鋒槍可是相當的優秀,在二戰的時候可謂是奪得了很多人的讚賞,只不過這種槍實在是太機密了,所以生產成本有點高。

    在開始的時候,美國陸軍規模並不大,所以給軍隊裝備湯姆遜衝鋒槍,對美國來說還沒有多大的壓力。只不過後期隨著戰爭不斷擴大,美國的兵員也達到了上千萬的規模,其中陸軍的規模是最大的,給這些人全部裝備上湯姆遜衝鋒槍,對美國這個大財主來說也有點心疼,摒棄湯姆遜衝鋒槍的生產週期也比較長。

    所以到了後期美國開始大量換裝,成本比較低,精度沒有那麼複雜的M3衝鋒槍。因為真正到了到了戰爭的後期,美國不要不但要提供自己的軍隊,同時還要提供其盟國很多國家的軍隊,所以這個時候用成本更高昂,生產更復雜的湯姆遜衝鋒槍,已經有點讓美軍也承受不了了。所以換更廉價更容易生產和裝備的m三衝鋒槍更為合適。

  • 9 # 冰哥聊史論古今

    說起湯姆遜衝鋒槍可謂是大名鼎鼎,大家都知道這是美國在二戰期間所研製和生產出來的益處。殺鬼子的力氣在戰場上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不過在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美軍都開始大規模換裝M3衝鋒槍。

    由湯姆遜衝鋒槍換裝成m3衝鋒槍,當時的軍隊士兵中很明顯的感覺出來,原先的湯姆遜衝鋒槍,應該威力更大更好用,但是為什麼美國政府卻要用稍微差一點的m三衝鋒槍呢?那主要是因為湯姆遜衝鋒槍雖然好用,但是它生產成本高,同時過於精密,製造週期長,應付不了當時的戰爭形勢。

    眾所周知,二戰的規模非常的大,當時美國的軍隊由起初很小的規模達到了後期超過千萬人的軍隊,同時美國還供應很多盟國的軍事裝備。如此之多的供應,用原來成本比較高,製造起來又比較精密的湯姆遜衝鋒槍就有點跟不上供應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也不得不改變了之前的策略,改用比較簡單,成本比較低的m3衝鋒槍來取代湯姆遜衝鋒槍。畢竟以美國這樣富有的國家,要供應上千萬級別的武器,也不得不在武器成本上動一點心思。

  • 10 # 到也不錯

    主要是湯姆遜生產工藝複雜、造價高,不適合快速地大規模製造。

    M3以衝壓件居多,工藝簡單,造價低廉,適合大規模製造,以便滿足戰爭急需。

  • 11 # 薩沙

    你要說哪種衝鋒槍好,那當然是美軍一直用的湯普森衝鋒槍了。

    湯普森火力持續性好,堅固耐用,就算今天也並不過時。在90年代,美國曾有歹徒和警察槍戰的,歹徒用的就是湯普森衝鋒槍,一樣能夠壓制警察。

    但是,湯普森的價格太高了,而且製作比較繁瑣,不符合大規模戰爭的需要。

    1928年聯邦實驗室從自動軍械公司接手了湯普森衝鋒槍的經銷。此時的成本是每件武器225美元,每個50發彈鼓5美元和每個20發彈匣3美元。

    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

    當時美國市面上一支左輪手槍,只賣幾美元。

    美國製式的步槍,也不過20多美元一支。

    等於湯普森當時售價是普通步槍10倍!

    二戰期間,美國軍方想盡辦法將湯普森降價,但價格仍然高達45美元。

    而且,湯普森衝鋒槍是老式武器,沒有采用先進的衝壓技術製造,所以製造流程複雜,製造速度很慢。

    相反,你要說M3衝鋒槍效能來說沒什麼了不起,但人家的2個優點可以秒殺湯普森。

    第一,便宜。

    M3衝鋒槍的價格是20美元,不到湯普森的一半。

    第二,容易製造。

    M3由金屬片衝壓、點焊與焊接製造,縮短裝配工時。只有槍管槍機與發射元件需要精密加工。

    這種加工沒什麼難度,就算是腳踏車工廠也可以輕鬆完成加工。

    所以,二次大戰期間,M3共生產了將近60萬支。

    M3效能平平,但也有設計上的特點。它的長度將託,採用摺疊槍托,長度只有0.57米。

    總之,M3是很普通的世界大戰武器,但效能也是夠用了。

    不過,任何人都不會在有湯普森的情況下去用M3,除非腦子壞了。

    M3只是湯普森不足情況下的一種應急產物。

  • 12 # 軍武小咖

    提到湯姆遜衝鋒槍,相信很多玩過射擊類遊戲的朋友都非常熟悉。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面,湯姆遜衝鋒槍都是一把彈容量充足,威力較大的衝鋒槍。實際上現實中的湯姆遜衝鋒槍,也是一把彈容量充足,威力較大的衝鋒槍。不過在湯姆遜衝鋒槍出現的時候,美國正在實行孤立主義的政策。美國軍隊並沒有大量採購湯姆遜衝鋒槍,反而是美國黑幫採購了不少湯姆遜衝鋒槍,才讓湯姆遜衝鋒槍的生產線勉強維持下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為了增強步兵的火力,採購了大量的湯姆遜衝鋒槍。湯姆遜衝鋒槍的質量很好,火力也十分的充足,但是湯姆遜衝鋒槍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這個缺點就是湯姆遜衝鋒槍的價格高。湯姆遜衝鋒槍的單價超過200美元,這個價格在當時稱得上是一筆鉅款,如果不是美國財大氣粗,湯姆遜衝鋒槍很難能夠在美國大量裝備。

    二戰爆發後,很多國家都研製出了價效比較高的新型衝鋒槍,湯姆遜價效比低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英國在二戰爆發後發明了司登衝鋒槍,司登衝鋒槍的價格只有11美元,遠低於同時期的湯姆遜衝鋒槍。美國利用英國司登衝鋒槍的技術,研製出了M3衝鋒槍,M3衝鋒槍彌補了一些司登衝鋒槍的缺陷,繼承了司登衝鋒槍價格便宜的優點,很快便成為了美軍的新式衝鋒槍。

    除了成本上的問題外,M3衝鋒槍的操作難度也更低,重量遠低於湯姆遜衝鋒槍。雖然怎麼M3衝鋒槍不如湯姆遜衝鋒槍更有名,但是經常看抗日劇的朋友,基本上都見過M3衝鋒槍。不管是《亮劍》裡面的山本特工隊,還是一些神劇裡面的奇俠們,都喜歡“用”M3衝鋒槍。實際上M3衝鋒槍一直到了1943才開始大量生產,以1943年以前為背景的戰爭片,使用M3衝鋒槍都是錯誤的劇情。

  • 13 # 國平軍史

    湯姆遜衝鋒槍,是美國在一戰結束以後不久研發成功的,當但時並未引起軍方的關注,因此並未採購裝備,反倒是在美國禁酒令期間,美國黑幫裝備了不少50發、100發彈鼓供彈的衝鋒槍,在搶地盤街頭火併時,火力非常強大的此槍,引發了警方的好奇,才採購了少量湯姆遜衝鋒槍。二戰前夕,法國軍隊訂購了數千把湯姆遜衝鋒槍以及配套11.43mm的手槍彈;敦刻爾克大撤退以後,丟失了大量輕武器且吃足了德軍MP-38/40這兩把9mm衝鋒槍苦頭的英國軍隊,在本國的司登式衝鋒槍未研發成功以前,也從美國採購了一批湯姆遜衝鋒槍以應急。參與二戰的美軍,先後裝備了100餘萬把改進型湯姆遜衝鋒槍,主要是降低了射速和全槍重量,捨棄了笨重的50發、100發彈鼓,採用20/30發直彈匣供彈,新槍被重新命名為M1/M1A1湯姆遜衝鋒槍。M1/M1A1湯姆遜衝鋒槍,伴隨美軍參與了北非、太平洋和歐洲戰場,是美軍步兵班主要的自動槍械,另外一把是20發彈匣供彈發射7.62mm步槍彈的M1918A1/A2式勃朗寧自動步槍,當然,裝上了兩腳架以後,美軍是當輕機槍來使用的。M-3衝鋒槍,正式裝備參與歐戰的美軍大概是在1944年初了,網路上一說此槍1943年秋季裝備美軍;當然,1941年時,此槍已提前穿越到中國晉西北戰場上,成了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下轄主力第一軍特種作戰分隊的配槍,讀者如若不信請到電視連續劇《亮劍》中認領。至於美軍裝備此槍的原因,還是M1/M1A1湯姆遜衝鋒槍,實在是過於笨重了,裝上實彈匣以後,全槍重量超過了10斤;且製造成本居高不下,M1式75美元一把,即便M1A1式也需45美元一把,當時,英國的司登式衝鋒槍製造成本尚不足10美元。M-3式衝鋒槍,簡化了全槍結構,減少了零部件,廣泛採用衝壓件,儘管外型難看,貌似給汽車打黃油的黃油槍,綽號就是“黃油槍”,但卻減輕了重量,縮短了槍械的尺寸,易於攜帶,使用方便快捷,效能比M1/M1A1湯姆遜衝鋒槍要好,製造成本也被壓到了15美元左右一把。但M-3衝鋒槍量產有限,直到二戰結束,仍然還在生產,且總產量約為60萬把,實際上美軍裝備此槍並不多,談不上大量裝備,拋棄或取代M1/M1A1湯姆遜衝鋒槍,美國反倒援助了其他國家軍隊為數不少的M-3衝鋒槍。

  • 14 # 河東三叔

    打仗除了武器裝備要好用之外,更要考慮價效比問題,總不能以價格為標杆越貴越好。說到底現代戰爭就是拼裝備、拼國力的較量,湯普森衝鋒槍是好用,但價格太高,M3雖然相對簡陋但成本低更符大規模作戰中的消耗。

    湯普森衝鋒槍一經上市,由於配備20/30發彈匣、50/100發彈鼓火力持續性強,另外200米的有效射程讓它在市場上相當討人喜歡。早期美國黑幫、警察大量採購,在街頭火拼中經常亮相,由於射擊聲音像打字機的嗒嗒聲就有了"芝加哥打字機"的外號。

    湯普森衝鋒槍採用整塊鋼材加工而成,結實耐用但重量偏大,而且細節方面還需烤藍,槍托、握把用的是胡桃木。很多零件還得透過複雜的切削加工耗時耗力,單價超過200美元,後期雖有降低但並不可觀。

    對於二戰美軍這種自用再外援的大量用量來說,成本早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和二戰最簡樓的司機衝鋒槍比。兩者都可以打死敵人,但司登單價僅9美元,就算大量損耗也不是大問題。

    所以到了1944年後,美軍開始大量採購M3衝鋒槍,M3廣泛採用衝壓件,因此該槍產能超過以往任何的衝鋒槍。這樣下來M3的單價僅20美元,遠遠低於湯普森衝鋒槍,如果早幾年出現估計美軍普遍裝備的是M3為主。

  • 15 # 小約翰

    冷兵器時代的是拼武藝的,十八般武藝全部精通才能打勝仗。

    可是到了熱兵器時代,就是拼武器裝備了;如果沒有先進的武器,大勝仗就是鏡花水月。

    回顧二戰歷史,就是一場新式武器的較量,誰的武器更先進,誰就能取得戰爭主動權。

    德國發明的潛艇、火箭彈、MG42機槍,日本製造的零式戰機,美軍的火焰噴射器和原子彈,都是當之無愧的王者,都曾在戰場上大顯身手。

    尤其是美國研製的原子彈,更是直接讓日本軍國主義精神崩潰,讓日本天皇宣佈投降。

    美國除了戰術武器厲害,還有一款普通衝鋒槍非常有名,那就是美製湯姆遜衝鋒槍。

    衝鋒槍在二戰的陸戰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德華人憑藉手中的MP0衝鋒槍,跟裝甲叢集配合發起閃擊戰,幾乎打遍歐洲沒有對手。

    而當時在美軍中衝鋒槍還沒有擔任主角,挑大樑的還是半自動步槍。

    這並不是說美國沒有錢,造不起衝鋒槍,而是二戰沒有爆發的時候,美軍將領對於衝鋒槍並不看好,說它們們是女人的武器,因為衝鋒槍發射的是手槍子彈,被他們說是沒有男人氣概。

    而且美國下級官兵也覺得,衝鋒槍是個擺設,不能跟步槍相提並論,難以承擔起衝鋒的重任。

    二戰剛爆發的時候,美軍雖然沒有參戰,但也做了參戰的準備,他們多角度瞭解戰場資訊,從戰場反饋的資訊,他們見識了衝鋒槍的威力,無論是德制MP40衝鋒槍,還是蘇聯的波波沙衝鋒槍,都在戰壕戰,遭遇戰,以及巷戰中大顯神威,出盡風頭。

    其實早在1910年,湯姆遜衝鋒槍就有已經問世,它是美華人奧克霍夫設計的,這款槍射擊的時候聲音清脆,也有人叫它芝加哥打字機。

    湯姆遜衝鋒槍不斷更新,升級換代,其中的M1928A1式於1930年研製成功。

    二戰爆發後,湯姆遜再次升級。

    1942年,湯姆遜M1式衝鋒槍應運而生,並正式裝備美軍,成為美軍第一支制式衝鋒槍。

    二戰期間,湯普森衝鋒槍不僅為美軍裝備,盟軍也大量裝備,中國戰場的國軍尤其是緬甸遠征軍裝備有湯姆遜衝鋒槍。

    因此二戰中,湯姆遜系列衝鋒槍先後生產了約175萬支。

    但到了二戰末期,即1944年,美國軍隊再次進行升級換代,大多數士兵用上了M3衝鋒槍,湯姆遜衝鋒槍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湯姆遜衝鋒槍在二戰中大顯神威,在盟軍中有口皆碑,為什麼會被M3替代呢?

    一、湯姆遜衝鋒槍造價高,M3造價低。

    當時它的採購成本高達206美元,而在當時的美國,買一輛比較豪華的汽車不過400美元。美國國力雄厚,富得流油,但美華人雖然有錢,但不會浪費一分錢,很善於精打細算。

    而M3衝鋒槍一支的造價才20美元左右,想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何樂不為?

    二、前者工藝落後,後者工藝先進。

    槍的主要部件全部是鑄造而成,這就影響了生產速度,不能及時供應戰場,滿足部隊需求。

    M3衝鋒槍的主要部件如機匣是由衝壓成型的,而且是由左右兩部分組成,機匣只要焊接就成為一體。

    而M3的復進簧、槍機等零部件完全可以從機匣前方裝進去,扳機、阻鐵等各部位的零件也都是衝壓件,工藝的先進就加快了生產速度,能充分滿足戰場需求。

    3、 前者槍身笨重,後者槍身輕便。

    由於湯姆遜衝鋒槍大多數零件為鑄件,全槍質量較大,不含槍彈時達4.9千克,槍身長長85公分。

    而M3衝鋒槍由於採用衝壓工藝,全槍重量只有3.47千克。

    N3衝鋒槍採用摺疊槍托,摺疊起來只有57釐米,即使展開也只有75釐米。

    湯姆遜衝鋒槍因為採取鑄造工藝,結構複雜,相比之下M3結構簡單得多隻有幾個零件。

    此外M3穩定性很好,這就使它的可控性非常優秀,說白了就是射擊的時候震動小,兒童和婦女都會操作。

    最後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M3無論是初速,射速和射程都不比湯姆遜差。

    而且當時美軍陸軍在研製M3的時候,把二戰各國的衝鋒槍都拿到阿伯丁靶場進行了綜合對比實驗,M3獨領風騷完美勝出。所以M3從1944年問世,沒多久就生產了65萬支。

    如果真要說缺點的話,M3也有,那就是它的外觀實在太醜,不敢恭維;遠遠望去,還以為它是一支給汽車部件加油的黃油槍。

    假入美軍在半夜發動偷襲,人手一支M3,知道的是衝鋒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周扒皮半夜雞叫催促他們起早去給汽車打黃油呢。

  • 16 # 路過的奇異鳥

    湯姆遜定型在1920年代。有諸多改型,例如M1921,M1928等。M1928A1少量裝備過美軍。1939年M1928的報價為209美元,相對同時代的輕武器來說,這個價格是相當高的。 因為種種原因,美軍最後未成為M1928系列的最大主顧,取而代火的是英國和歐洲的其他盟國。二戰初期,英國在歐洲大陸的戰鬥中喪失了大量的輕武器,面對大量裝備MP系列衝鋒槍的德軍,不得不請求美國提供包括衝鋒槍在內的軍事援助,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也是如此。到1941年8月不列顛之戰爆發時,各盟國政府訂購的湯姆遜衝鋒槍總數高達318900支,其中英國訂購了107500支,但其中大多數因為德軍潛艇的攻擊在半途沉入了大西洋。M1928衝鋒槍火力猛烈、結實耐用,因此很受士兵歡迎,一直到1943年中期才停產,被生產效能更好的M1和M1A1所取代。

    1942年在M1928A1式的基礎上,發展了M1式衝鋒槍,並正式裝備美軍,成為美軍第一支制式衝鋒槍。M1是湯普森衝鋒槍系列的簡化版,把機匣、槍管全部做簡化。它改用後座作用運作系統,拉機柄改為在機匣側面,固定孔式後照門取代可調式後照門,彈匣槽不再對應彈鼓,移除制退器,裝有木製固定式槍托,射速降至每分鐘約600至700發,同時亦推出了更便宜且易於生產的30發直式彈匣。

    兩把槍的最大區別就是M1928拉機柄在上方而M1在側方。

    1.美軍拋棄M1湯姆遜的原因之一是其太重了。M3黃油槍重量僅為3.67千克。相比之下,M1928空槍重4.4千克,而改進後的M1A1更是達到了4.8千克的空重。

    湯姆遜所配發的20發彈匣重570克,配發的30發彈匣重730克,50發彈鼓達到了2.23千克,而100發彈鼓達到了3.86千克。這比一把M3要重得多。如果考慮了每個士兵所要攜帶的彈藥基數,湯姆遜就成了累贅。

    2.湯姆遜製造工藝繁瑣,成本高昂,不適合大量生產。儘管到M1A1湯姆遜時,機匣,槍管已經被簡化,也去掉了制退器。但是價格仍然高達80-100美元(當時一輛福特汽車不過400美元)。而M3注油槍製造工藝簡單,易於大量製造。尤其是其槍托,採用伸縮設計。M3的製造成本只需要15美軍,相比湯姆遜少太多了。

    3.湯姆遜全槍過長,不利於隱蔽。且維護保養極為不便。湯姆遜的木質槍托過長,在增加重量的情況下也給本來就不寬裕的隱蔽空間帶來了負擔。而M3的摺疊槍托可以很好的避免這一情況。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前線士兵抱怨保養維護困難,常常因為惡劣的環境而無法工作。到M3衝鋒槍上解決了這一問題。M3增加了防塵蓋,避免汙物進入槍膛。同時M3由於結構簡單,保養維護工作事半功倍。即便出了故障,士兵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排除,而不需要找專職的軍械師。

    M3的後續改進型號M3A1一直用到了海灣戰爭。美軍的M1A1坦克車組和M60A3車組都使用它作為自衛武器。

  • 17 # 介雨安BV

    二戰時期,M3衝鋒槍並沒有真正取代過湯姆遜衝鋒槍。

    當初看精品抗戰劇《亮劍》時,見到日軍山本特工隊手持美製M3式衝鋒槍登場,不由得瞬間出戲。

    中國產影視劇在道具方面總是那麼的不嚴謹。

    作為經常在各路抗戰神劇中亮相的明星武器,實際M3衝鋒槍從未出現在中國的抗日戰場上。

    據原著小說《亮劍》裡描述:日軍山本一木大佐曾在德國受過特戰訓練。後來採用德國制衝鋒槍,來武裝自己的不足百人特工隊。

    裝備人手一支德制希麥斯MP38衝鋒槍,20響駁殼槍,每個小組10人再配輕兩挺機槍。

    這部小說的虛構是建立在合理基礎上的。

    也許是影視道具組弄不來MP38,所以用量產於1943年之後的美製M3衝鋒槍來充數,而劇情故事發生在1941年,明顯穿幫。

    按時代來說,當時在中國戰場上最高階的衝鋒槍是美製湯姆遜衝鋒槍。

    湯姆遜衝鋒槍價格昂貴、由於採用金屬切削加工工藝,費時費力難以快速生產,令美國軍方一直不甚滿意。

    在美國宣佈參加二戰之後,美國的軍工產業要為包括英法蘇中的整個盟國來提供大量軍火裝備。

    面對沉重的軍需壓力,結構複雜的湯姆遜衝鋒槍雖然屢經簡化,採購成本已由原本206美元降至湯姆遜M1A1的45美元一支,但生產速度依舊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於是軍方招標新的衝鋒槍專案來解決困難。

    1942年初,在阿伯丁武器試驗場,美國陸軍軍械部門測試了當時的各種衝鋒槍。

    研究人員比較喜歡德國MP38/40衝鋒槍;而在綜合評價上,勝出的卻是做工粗糙,成本只有9美元,結構簡單、容易大規模生產的英制司登衝鋒槍,果然便宜就是硬道理。

    為了儘快拿出新產品,美國軍方在取消了品質有缺陷的M2海德衝鋒槍的定單之後,依然由M2的設計者喬治-海德加入新的研發團隊來主持設計工作。

    新槍開發是由美國軍方負責,通用汽車公司進行配合;以司登衝鋒槍為標準進行設計。

    1942年11月,五支編號T20的新衝鋒槍在阿伯丁接受測試。

    新槍採用全金屬製作,大量使用金屬衝壓件和焊接工藝,易於量產。

    構造簡單,便於分解和維修;只能全自動發射;使用加重的槍機來延遲後座力,射速降至450發/分鐘,連發時容易操控;

    成本價不過20美元,符合軍方低成本預期。

    T20的測試結果獲得軍方滿意認可,1942年12月,被正式定型為M3衝鋒槍。

    1943年起,由通用汽車公司負責M3衝鋒槍的生產,產量8萬5千支。

    1944年,生產速度每週8000支,成本為19~20美元/支,產量34萬支。

    到1945年二戰結束停產時,包括改進型M3A1衝鋒槍在內,總產量62萬支。

    這個數字遠不及湯姆遜衝鋒槍150萬支的總產量。

    1944年6月,盟軍諾曼底登陸時,M3衝鋒槍才正式在戰場上登場亮相。

    M3衝鋒槍醜陋的顏值,被美國大兵們吐槽為“注油槍”。

    直到二戰結束,M3衝鋒槍都沒取代湯姆遜衝鋒槍在美軍中的地位。

    “芝加哥打字機”也一直是個美國傳奇。

    M3衝鋒槍在二戰之後,才作為軍事剩餘物資,引進中國,被國黨仿製,定名為“”三七式”衝鋒槍。

    而美國軍方本質上並不重視使用手槍彈,只能近距離做戰的衝鋒槍。

    M3衝鋒槍之所以在美軍中服役至90年代的海灣戰爭,是因為美軍在二戰後一直都沒有開發新的衝鋒槍。

    美國軍方真正重視的是自動步槍和卡賓槍。輕便靈活的M1卡賓槍,才是美軍至愛的隨身自衛武器,二戰期間只用38個月生產600萬支的產量,就說明了一切。

  • 18 # 咖哩咖哩醬

    1942年初,美華人“召集”了當時國家的主要標準衝鋒槍,並舉行了一次測試會議,包括德國MP40,英國Sten,芬蘭的1931衝鋒槍,澳洲的奧斯丁衝鋒槍和美國。自己的湯姆森。在對各種指標進行全面比較之後,使用海德M109和海德2型衝鋒槍得出了令人驚訝的結論,這完全使美國陸軍的高階領導人感到困惑。(帝國船尾)事實證明,在這項全面的比較實驗中,英國製造的Sten衝鋒槍排名第一。其主要優點在於其槍身設計簡單,衝壓件的焊接加工方法,使其具有出色的批次生產效能。美國衝鋒槍不是得分最高的湯姆森M1A1,而是海德2衝鋒槍。因此,陸軍軍械部發布了擴大海德2號衝鋒槍生產的命令,並將其命名為M2衝鋒槍。結果,在中途發現了槍支設計中的致命缺陷,因此成品變成了一堆廢鐵。為什麼必須用新的衝鋒槍代替它?沒有他,湯姆森太貴了,生產起來也很麻煩。在美軍全面參與太平洋戰爭和北非行動的情況下,軍隊的瘋狂擴張需要大量衝鋒槍,而湯姆森的產量和價格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美國陸軍的湯姆森衝鋒槍配備的裝備不足400臺。一方面,關於速射武器的知識尚未到位。另一方面,湯姆森的價格阻礙了其大量裝置的生產。(國民軍於1938年在那裡...)1939年,Thomson M1928的價格為209美元。與同一個時代的輕武器相比,價格確實很高,因為帝國斯特恩只有9美元(換句話說就是10美元)。換句話說,購買少量的Tom可以用不到M1928的價格購買大約35支Sten衝鋒槍。價格差異太大,甚至有錢的美華人也必須審計。比較其他知名步槍的價格:德國製造的98K28美元,M1 Garland 31美元和Lee Enfield 25美元,這表明湯姆森很貴。即使後來簡化為Thomson M1A1,成本仍然沒有下降太多,產量也無法跟上。 1941年,美國陸軍訂購了319,000輛“湯姆森”,但直到1942年,它才能夠完全交付它們。面對已擴大到數千萬量??級的美國陸軍,它不得不協助英國,蘇聯後來是中國遠征軍。生產能力顯然嚴重不足。因此,美華人評估和比較各種衝鋒槍的最大標準是:“具有最佳的生產效能”。相比之下,金錢是次要的,戰爭不會等待人們。(日軍也經過了)如今,海德的M2已經結束,美國陸軍技術部重新推進了新型衝鋒槍的研發。 1942年10月,它由陸軍技術部門作為主要人員與通用汽車的內部和其他技術人員一起開發。該小組緊急研發了一種基於M2的新型“ M3”槍。直到1943年5月,第一臺“ M3”衝鋒槍才正式離開生產線。由於其獨特的外觀,它被美國士兵稱為“黃油槍”。確實,“ M3”下線太晚了。兩年戰爭結束了。還沒有結束在第一批裝備“ M3”的部隊之後,發現了一個新問題,即士兵抱怨說,槍的曲柄式裝載手柄特別容易磨損,這影響了槍的使用。因此,技術部門進行了修改。槍的前面開了一個大洞。士兵們可以用手指向後拉槍。同時,增加了彈射窗蓋的尺寸,槍口安裝了阻火器,後部用支架式裝載機焊接。直到1944年11月,它才定型為“ M3A1”,距德國投降才半年。(憤怒的劇照)實際上,我個人認為槍的大小也很重要。看過“憤怒”的朋友應該算了。在謝曼圖的狹小內部空間中,確實有一個808毫米長的湯姆森(Thomson)擋住了,槍托被摺疊了。“ M3”只有579毫米,幾乎相差三分之一。當裝甲兵,機械化步兵和機動化步兵在車輛中機動時,笨重而長的湯姆森衝鋒槍太笨重了。 “ M3”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在中國遠征軍一方看來還可以。歐美人像玩具一樣攜帶它,輕巧方便。由於使用了大量衝壓零件,並且捲曲後將接收器直接從兩塊衝壓金屬板上焊接,因此處理非常簡單快捷,因此“ M3”的輸出進入了快速通道,槍支成本降低了。也更低。通用汽車的導光支路生產了606694支“ M3”和82281支“ M3A1”衝鋒槍。這隻生產了兩年,而湯姆森的五種型號在1943年停產,但只生產了140萬輛。沒什麼可拋棄的。兩次槍戰都存在。

  • 19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因為美軍再也買不起湯姆遜了!二戰美軍採購湯姆遜芝加哥打字機,是209美元一支,現在聽慣大數目的年輕人對此可能沒什麼概念,那麼我告訴你,當時的美國,工人平均週薪是七美元,500美元可以買一輛汽車,這個還不直觀的話,那麼我告訴你當時到任何一家銀行,你都可以用35美元換出一兩黃金,也就是說每一支芝加哥打字機都值五、六兩金子!而美軍已經買了一百四十萬支湯姆遜衝鋒槍,又眼看著自己朝著千萬級別擴軍不說,還得給盟友們大量輸血,真要全部裝備湯姆遜衝鋒槍,那麼我認為他們可以用三分之一的金子就可以賄賂軸心國投降了!而且美軍當時做了一個衝鋒槍測評,發現效能最好的居然不是209美元一支湯姆遜衝鋒槍,而是9美元一支的司登衝鋒槍……真是情何以堪?!當時參戰幾個主流國家,主要使用的是精工製造栓動步槍,這些栓動步槍也都不過30美元左右的價格,而衝鋒槍,戰前英國、法國間諜拿到德國MP的圖紙和實物時,面對大量使用衝壓、鉚接工藝生產的槍支,還嘲諷其簡陋粗鄙,進而懷疑德國國力,等打起來了,知道了厲害,到也趕緊跟著製造這種衝壓件為主的衝鋒槍,美國到參戰前,軍隊中一共才四百多支芝加哥打字機,參戰後開始擴軍,仗著財大氣粗,就選購這款衝鋒槍,要說玩賞收藏,那湯姆遜真是一款好槍,也對得起它的價錢,可是打仗用,光漂亮、光精工製作沒用,作為衝鋒槍它嫌長!每分鐘750發的射速聽起來牛叉,可是這種射速對於有腳架的機槍,由專業射手操作,也只做面壓制武器,端手裡打,嘩嘩譁一通亂掃,就是聽動靜為主。而且生產工藝的過於複雜,也導致其無法滿足二戰規模的需求,因此M3黃油槍應運而生,透過計算,如果黃油槍可以達到湯姆遜的生產規模,將可以把成本壓縮到5美元一支的程度,可惜是M3出現的太晚,沒能成氣候,之前美國沒辦法,衝鋒槍這一塊已經開始替盟友生產他們自己的型號,沒敢繼續採購湯姆遜衝鋒槍去支援盟軍。縱觀二戰,各主要參戰的工業國家,衝鋒槍的發展,都是從最初的從栓動步槍身上繼承來的木槍托槍,發展到後來的全金屬衝壓件組裝,都摒棄了華而不實的東西,以滿足大規模戰爭需求的價格便宜,生產簡單。湯姆遜衝鋒槍那種一支可以讓一個排裝備司登衝鋒槍的代價,作戰效能上還不及司登衝鋒槍,被淘汰是必然的,再有錢的軍隊,也不會這麼花錢的。

  • 20 # 南柯一夢194344131

    M3衝鋒槍(英語:M3 submachine gun)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於二次大戰時期大量生產的廉價.45口徑衝鋒槍,於1942年12月12日開始服役,M3是全自動、氣冷、開放式槍機、由反衝作用操作的衝鋒槍。

    1、價效比高

    相對於昂貴的湯姆遜衝鋒槍,M3衝鋒槍更廉價,效能更強!M3有不同的槍管、槍機、與彈匣槽,可以直接使用斯登衝鋒槍的彈匣。

    2、保養和使用簡單

    全金屬槍身,可在只轉換少數零件後使用.45口徑的自動手槍子彈(.45 ACP)或是9毫米魯格彈,容易使用,與斯登衝鋒槍一樣的功能與廉價。

    3、故障率低

    在測試中得到95分的高分,發射5000發子彈只有兩次故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在家學會做涼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