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子思考

    家裡有叛逆的孩子,這是每個父母都為之頭疼崩潰的事情。叛逆的孩子牽扯這父母的精力,無論父母怎樣做,孩子都能第一時間擊破,讓親子關係劍拔弩張。很多家長都頭疼萬分。這就是叛逆期的孩子。

    叛逆期在一個人的成長中必不可少的成長階段,透過叛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他覺得我可以了,我是一個有自我價值的人了。我也有想法,也有主張,也有自我,我有能力決定我自己的事情。是的,這是孩子自我的形成階段,他開始試圖打破包裹他成長的蛋殼,破殼而出。只要經歷了叛逆期,孩子才能發展出更好的自我。所以,面對叛逆的孩子不要怕,給他揮灑成長的空間,家長默默看著陪著就好。

    怎麼和孩子溝通我有幾條建議。

    1.孩子願意和你溝通嗎?如果願意,哪怕只是抱怨也是好的,這說明孩子還有溝通的訴求和行為。這時候,大人只要認真的聽,好好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很多時候父母覺得孩子做出格的事情,孩子自己也是知道出格的。但是他自己有時候控制不住,而和父母的不良溝通方式會刺激他將出格進行道理。)

    2.父母管住嘴,千萬不要說教。他孩子總是抱怨說明孩子心裡有委屈、不滿。這時候最忌諱的就是講道理。18歲的孩子,有他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信條,道理比家長清楚多了。叛逆期的孩子就像父母身上的逆鱗,總是會戳你最痛的地方。這時候家長如果控制不住往往會使親子關係惡化,加劇孩子內心的不滿和指責。這時候父母在發生衝突或情緒爆發時要果斷離開當下的環境。給自己和孩子冷靜的空間。

    3.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家長不指責,不抱怨,默默的接納孩子的行為,給孩子關心和愛。一般情況下孩子會有很大的改善,但是這個改善常常是在叛逆孩子的心裡,他不會表現出來。所以家長不要覺得我都做了,你看也沒有效果啊。每個家長著急孩子的問題,想改善親子的狀態的急迫心理,這都是正常的。而叛逆期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隱忍,等待父母的破綻來證實自己,以滿足他心理上的成長價值。如果家長這時候言行不一,或者焦慮,都會給孩子傳達出不安的情緒。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別有用心。所以家長在關愛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足夠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4.18歲叛逆期的孩子這時候不想聽父母的道理,更在乎同齡人甚至是自己心中偶像的看法。所以好的朋友也是好的老師。這時候如果可以,不妨幫孩子結識一些優秀的同齡人,他們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也會相互提攜成長。

    5.如果孩子叛逆的問題非常困擾家長。或者孩子面對自己的困境,很困擾但是自己又說不清道不明,更無力解決,不知道怎麼做,又不屑於聽父母的。這時候不妨找個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是一個工具,一個透過心理諮詢師的專業知識幫你找到自己的工具。當然找心理諮詢師需要發自內心自主的渴望才有效。如果你想讓孩子得到這個工具獲得幫助。可以給孩子推薦心理諮詢這個工具,讓孩子知道如果我想解決問題,可以從哪裡得到幫助。

  • 2 # V5孟婆的碗

    常言道:子不孝,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見從古至今孩子的教育,都離不開家長和老師。

    父母要仔細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並進行充分的說明,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失。

    總之,為了從根本上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須做好與孩子的溝通。要做好溝通,其一,父母必須很具體地說出不滿意孩子的某種行為;其二,父母應說出自己不滿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無謂批語和推測;其四,用提醒的語氣講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發點是關心自己;其五,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其六,父母要威嚴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語氣,並說明理由。

  • 3 # 深圳和諧家園社群服務

    第一,觀察溝通。

    就是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並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第二,保持冷靜。

    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並等待孩子冷靜後,再進行溝通。

    第三,尋求意見。

    管教孩子,有時應該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瞭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

    第四,開放自我。

    父母發現孩子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瞭解情況。如陪孩子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第五,不斷試驗。

    父母管教孩子,要時常改變方式,孩子小的時候,一般只是父母講,孩子聽。上了中學後,就應嘗試雙向溝通,也聽聽孩子的建議。一旦發現某一種方法行不通,就應隨時改變方法,不斷試驗,直至發現有效的方法。

    第六,實踐體驗。

    就是透過實踐,進行體驗,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有父子倆散步,兒子看了西瓜一定要買,父親說離家太遠,提回去太累了,不買。兒子不高興:“我喜歡吃的西瓜你不買,你喜歡我學習好,我也不好好學。”父親一想,對獨生子說:“買瓜可以,你要負責提回家。”獨生子同意了,累得滿頭大汗才把西瓜抱回家,使兒子感觸很深:“吃個西瓜真不容易啊。”

    第七,將心比心。

    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相互間的關係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第八,分析說明。

    父母要仔細分析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具體原因,並進行充分的說明,這樣,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逐漸消失。

    總之,為了從根本上來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必須做好與孩子的溝通。要做好溝通,其一,父母必須很具體地說出不滿意孩子的某種行為;其二,父母應說出自己不滿意的心情;其三,父母不要作無謂批語和推測;其四,用提醒的語氣講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發點是關心自己;其五,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其六,父母要威嚴地做出要求,一定要注意語氣,並說明理由。

  • 4 # 諸戩卿

    我覺得18歲的孩子不一定叛逆,稱之為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傷感情。

    不可否認,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家裡有個青春期的孩子更加不容易。

    畢竟,青春期的孩子的父母,也是中年危機時期,不但面對管教孩子的壓力,有時候還不止一個孩子,還要照顧老人和自己的工作。

    然而,就算再難,父母必須自我提醒:我是成年人,要做好孩子的表率。

    不能感情用事,再大的火氣,也要控制好。

    中年的父母容易忽略自己,務必應該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健康。安排時間多做運動,均衡營養,注意休息。

    和孩子保持溝通,多聽少說話。

    這樣既有利控制好情緒,留心聹聽孩子的發言也能更好的瞭解孩子情緒的根源,對症下藥。

    尊重孩子的私隱空間,不要包打聽,避免凡事要求孩子請示和報告自己。

    家長要明白,18歲的孩子是時候獨立自主了,要逐漸放手,無關痛癢的日常安排儘量讓孩子自己做主。雙方溝通好底線,並尊重約定,貫徹執行。

    如果發現孩子有偏離正軌的行為,及時指出和要求對方改正,幫助他明確瞭解錯誤行為的危害性。

    在錯誤面前不能姑且放過,必須義正詞嚴指出問題,如果不及時糾錯,孩子容易誤會行為是得到父母的預設的,這樣孩子很可能會一錯再錯 。

    最後,不管孩子多少歲,他們仍然會一如既往的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關愛。

    這一點,是不會變的。

    所以,不斷提醒孩子:父母愛你,永遠支援你,這就對了。

  • 5 # 三石製片

    出現了這種情況,肯定有雙方不能達成一致的矛盾點,可以嘗試解開這個疙瘩,或者減輕這種矛盾點。父母不一定都是對的,不要還把這麼大的孩子再當成小孩子,可以多尊重一點孩子的心聲。

  • 6 # 單桂敏說艾灸

    我說句你不願意聽的話,這樣的孩子一般都是與從小教育有直接的關係,所以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追蹤溯源,你想一想你在和父母溝通的這個問題上,是否也曾經有過偏頗?

    尤其是今天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面嬌生慣養。他會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他應該得到的,他會認為父母是欠他的。

    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從小看到老”。

    這句話也許不是正確的,但是它也說明一個問題。

    我先從我身上說起,因為今年我68週歲了,我的哥哥姐姐們都80多了,我們家有6個孩子,父母生下我們以後不會給我們太多的關愛,因為他真的愛不過來。

    他們還要為我們這些孩子的生存,成長負責任。所以從小我們就看到了父母那麼辛苦,他們以身作則,用他們的行為來教導我們如何成長,如何做人。

    就這樣當我女兒出生的時候,趕上了獨生子女的時期,所以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家長,我也很嚴格的要求女兒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她一直很好,從大學,研究生,到博士,她知道她自己肩負的責任。

    有時候我們從小就沒有很好的規範孩子,他已經長成了大樹。這棵大樹沒經過修理,所以他長得“七扭八歪”已經長成了,我們再想修理成直直的大樹,就已經晚了。

    18歲的孩子你要跟他擺事實講道理,告訴他我已經盡到了責任,請你自己走向社會去履行你應該做的責任,這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吃,穿,玩樂。父母不要給予過多的干預,只要你豁出來,像美國的父母一樣,到了18歲我就把你攆出去,你自己去幹你自己應該乾的活,沒有一個肯擔責任的孩子,只能是抱怨自己的父母。

    教育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 7 # 禾呈視界

    孩子青春期,會按自己的思考,去判斷價值觀人生觀,在我們看來,他們所做的一些事有時是非常幼稚或是錯誤的,這是一種成長的過程。他們剛剛進入社會,我們強制灌輸給他們的經驗雖然是正確的,但因為沒有經歷過,他們未必能認同。而後更激起他們強烈的自我體現,或是自我存在感,會一意孤行地按自己想法去做。慢慢地便會成了叛逆的孩子。

    其實每個人都有那麼一段時光,是很不知天高地厚的,這不是他們的錯,所以做父母的要從小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孩子會更容易和父母坦言所遇到的煩惱和那些事物的誘惑,父母才能在這關鍵時刻才能幫孩子把好這一關。

    如果父母孩子關係緊張,一言不合就翻臉吵架,這是非常危險的,這個階段,孩子不會輕易妥協,甚至會用極端方法證明自己。所以在這裡,告誡各位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和孩子交流的度,不能過度放縱,也不能太嚴苛,和孩子十幾年相處,應該瞭解自己孩子的脾氣和性格,做到怎樣去和孩子相處。

  • 8 # 長三角的樹

    少說,多做,多做榜樣。

    首先,要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18歲仍然還是一個不成熟、情緒不很穩定的年紀。在實際生活中,單純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孩子也是聽不進去的,有時講得越多,孩子抱怨越大,溝通效果也會越差。

    其次,父母要多做榜樣。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比如,孩子的學習,我們做家長的,大底都非常關心,遇到孩子作業不認真,拖拉,如果經常去要求孩子學習要怎樣怎樣,孩子不僅難得聽進去,甚至有時還會出現頂嘴爭吵的情況,與其這樣,倒不如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自己熱愛起學習來,多看書,多寫寫,多低聲交流。對待學習嚴肅認真起來,這樣,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時間久了,環境好了,溝通交流效果自然會大大改善和提高,這樣,孩子的叛逆期自然也會順利度過。

    再就是,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孩子多去圖書館、博物館、體育場、大學校園、名勝古蹟等等地方,多走走,多看看。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多互動,多交流,多陪伴,和孩子一起成長。

  • 9 # 該使用者已閱讀

    什麼都不要說,一個字,打,你邊打他你邊哭,你哭的很大聲很撕心裂肺,聽我的現在小孩子都很聰明讓他去體會。以叛逆期的思想他會想到一些事情會感悟。

  • 10 # 知心格格小姐姐

    多謝邀請,首先叛逆這個詞就是貼標籤,什麼叫做叛逆,你說天冷必須穿秋褲,孩子說熱的出汗不穿不冷,就是叛逆嗎?你說趕緊吃飯,吃完寫作業。孩子說今天狀態不好,明天寫作業。這是叛逆嗎?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主見,而且是特別大男子主義的時期,他想告訴所有人,他長大了,有能力做判斷做選擇,叛逆是相對於家長來說的,孩子不在是乖乖寶,有了自己得想法,真的就是叛逆嗎?聽到孩子對自己的衝撞,就覺的孩子叛逆和自己對著幹,其實仔細想想是不是咱們做家長的太焦慮了。

    和青春期孩子交流也是有方法可循的,青春期孩子普遍比較義氣,而且重感情,總覺得自己一身正氣,其實這時候的家長,切記不要講道理,不要嘮嘮叨叨,只要做就好了,真心對待他,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另外和孩子溝通,多聽少說,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孩子身上,一些要求換句話說,可能效果就不一樣,比如,孩子出去玩回來晚了,多個電話未接,你在家裡特別著急。孩子回來你可能會說:“幾點了,你還知道回家啊,下次把自己忘在外面吧,下次帶著手機在不接電話,就給你摔了。”等等一些過激的話語,但如果你說“回來了,快吃飯吧,媽媽給你打電話,可能你在忙沒有接,可把媽媽擔心壞了”,是不是聽起來容易接受些。當孩子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只說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橫加指責。

  • 11 # 麗明心理

    電視劇《小歡喜》裡面講述三個不同的家庭與自己青春期孩子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意義。建議父母看一下。

    裡面的喬英子為了滿足媽媽,最後得了抑鬱症險些自殺;季楊楊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變得叛逆,與父親大打出手。

    進入青春期孩子除了生理上有明顯的變化外,心理也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個時期孩子與父母都進入不適期,父母需要主動做出自我調整來適應孩子的節奏。

    心理上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自我意識的增加

    兒童時期,孩子對自己的認識不足,願意服從成人的意願;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開始關注自己,對自己產生強烈的興趣,比較自戀、愛美,青春期孩子對自我的體驗和感受前所未有的重視。這時期孩子容易盲目自信而又誇大自己的缺點,追求完美。

    第二,渴望獨立

    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希望自己做主,不希望被過多的干涉,干涉過多,他們必定反抗。

    第三,重視同伴交往

    青春期孩子更在意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需要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與同伴發展不順,他們很容易受挫。同伴的評價直接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評價。

    第四,感情變得豐富敏感

    這時期孩子情緒不穩,喜怒無常,易怒敏感,讓家長束手無策。這時期孩子很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等情緒症狀,容易有過激的反應和行為。

    第五,與成人世界的關係變化

    進入青春期,孩子不再願意與父母表現得很親近,這讓他們感覺自己幼稚,甚至他們很討厭父母,他們感覺自己成年了,思考問題有深度,對父母的行為有很多不屑,感覺父母虛偽。這時期孩子愛憎分明,個人英雄主義嚴重,固執,自我中心。他們希望獲得與大人同樣的權利,很容易與大人頂撞。

    父母想與孩子有良好的溝通,需要掌握幾個原則:

    首先,建立好信任關係。好的關係是一切的基礎。沒有好的關係,即使你說的在對,他也不會聽。

    建立信任關係需要做到耐心傾聽,不批評、不指責,不急於給建議指導。

    第二,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第三,包容

    這時期孩子需要更多的包容空間,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思考、調整。

    父母需要搞清楚孩子抱怨的是什麼,搞明白他們的需求,看他們的要求是否合理?哪些需要支援,哪些需要引導?有針對性的做出調整。

    第四,父母要有明確的原則和底線

    把自己的底線告訴孩子,孩子知道邊界在哪就可以,在允許的範圍內又他們自己做主。規則與自由並行。

    第五,不批判、不指責、不給孩子道德綁架,尊重孩子的感受,對孩子的錯誤要溫和而堅定的提出。嚴肅而不嚴苛。

    切忌:

    如果父母的目的是為了說服孩子,那麼溝通一定無效。

    真正的溝通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既不放任也不固執己見。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需要改變過去已經習慣不變的模式,能夠學會變通,找到適合彼此的辦法。

    青春期雖然有很多困惑,但是青春期卻是修正過去錯誤的最佳時期,不要只看到問題,更要看到資源。

    他們沒有看起來那麼難搞,他們內心很脆弱,他渴望被看到內心的需要,給予肯定認可順勢引導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 12 # 嘖157175837

    孩子叛逆期,這段時間的孩子正處於心裡的過渡期,獨立意識,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父母的監護。

    最重要的一點學會尊重孩子,不能因為你覺得他還小不懂事就處處都聽你的。18歲的孩子擁有自己的處事方式,遇到問題不要著急批評,先聽,聽完後,理性告訴孩子利與弊,他會自己判斷。

  • 13 # 西瓜0709

    當然是多溝通了,不是一次兩次溝通就能改善的,做好長期準備。適當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看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或者一起回憶孩子小時候有趣,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和孩子一起回憶幼兒園,小學,中學時代的同學,老師和生活,慢慢拉進孩子大人的距離,喚醒孩子親情,友情和感恩情結

  • 14 # 觥飯者

    作為一個經歷過孩子叛逆期的過來人,我承認我是個失敗者,除了無休止的說教和吵鬧,就是冷戰慪氣,。從我個人和身邊朋友的經歷來看,家庭的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還是最主要的,通常對孩子施壓,把父母的遺憾和對孩子的期望想透過孩子來實現的家庭,孩子是最容易逆反的,時代不同了,孩子們對世界的認知已經不是上一輩的觀念了,多媒體的時代和生理的早熟讓孩子們也早早地形成了自己的各種觀念,這種觀念和上一代的世界觀必然形成對撞產生逆反。我一朋友對孩子比較順從,母親寵愛不說教,父親忙生意也較少對孩子說教,孩子比較自由直到現在大學快畢業了也沒有過強烈的逆反,沒有壓力何來反呢。當然他們的人品不錯,所以孩子也沒有跑偏。

    其實,理解最重要,如果做父母的真能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世界和他的心理並認同,我想肯定是可以溝通的。關鍵是大部分父母理解了但不認同,憑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想扭轉孩子,雖然對父母來說那是經歷坎坷才得來的寶貴人生經驗,但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說教而已,還要時時刻刻來灌輸到孩子的腦海裡,不煩才怪。

    我父母妻子都是從事教育,作為一個近距離的旁觀者,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是在學前和小學的階段早期形成的,所以等孩子進了青春期再去扭轉真的來不及的,這也是逆反和無法溝通的主要地帶。

    不怕不好溝通,只要孩子能說出來,只要父母肯認真傾聽去理解,真正的設身處地來理解,青春逆反這道坎是可以跨過去的。最難的是孩子不理你,說什麼都嗤之以鼻拒絕交流,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樣的逆反才棘手。實話實說,對這樣的場面,我到現在也是束手無策,因為這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不要等待逆反來了再改變,再想去溝通,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如何從孩子兒時就學會做一個好的教育著才是父母最應該學的。

  • 15 # WASTON

    18歲,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好多想法做法讓父母覺得很叛逆。這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階段。也是家長成長過程中很好的一課。

    接觸過好多孩子,都是在高三那年,與家長衝突矛盾升級。好多家長不理解,總是以“我這是為了你好啊”的說辭來教育孩子,安慰自己。殊不知,家長的種種做法,正是孩子們所排斥的。

    父母一定要記得,你的孩子在慢慢長大,ta有了自己的想法。18歲就已經參加過成人禮了,ta表現的叛逆也好,真的叛逆也罷,都應該負擔起自己的人生了。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學會溝通,不要讓孩子反感自己。學會相信,你的孩子沒有你想像的那麼不懂事,那麼不乖。

    想起一段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作為父母,我們並沒有ta們的所有權,有的只是暫時照顧ta們的權利。所以,父母們,嗷嗷待哺還在襁褓裡的孩子,如今已成年。不要干預太多,試著去過屬於自己的生活。不要過於強勢,溝通交流會拉近你們的距離。相信一切美好的事情,就在不遠處~

  • 16 # 你沒有故事我沒有酒

    18歲的孩子處於叛逆期,總是抱怨父母,怎麼和孩子溝通。怎麼說呢,我覺得作為父母要試著去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孩子,看看他抱怨父母的點在哪裡,他是否抱怨的有道理。18歲的孩子是成年人了,父母也應該以對待成年人的方式對待他,溝通方式改變一下,不要用埋怨命令語氣方式對待孩子。我想如果父母能夠以朋友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也會對父母更多親近而不會抱怨。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他映射出了父母的形象。

  • 17 # 經緯歌詞賦

    我們先分三層來說:

    第一層、18歲孩子叛逆期,這是個偽命題,並不是所有18歲的孩子都叛逆,另外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的道理,可能在當事人眼中,自己的孩子18歲叛逆,但在別人的眼中覺得他/她很Ok的。關於這一層簡單來給點建議:首先作為父母當事人,應多對自己提要求,樹立正確的三觀(世界、價值、人生),其次父母當事人預讀孩子,最重要的依據也是孩子是否有正確積極的三觀即可。不要輕易蓋棺定論,多反思自己,多提升自我修養、學養。

    第二層、總是抱怨父母,這在父母當事人的角度看是客觀的事實,但父母當事人遇到這種事情更應從兩個角度思考。1、孩子抱怨的事原因是什麼?孩子抱怨是孩子的壞習慣還是父母當事人自己確實觸碰了孩子的領地?2、孩子抱怨的事實際情況是怎樣?是好的事情產生了抱怨,需要引導形成孩子正確的判斷,是不好的事情產生了抱怨,需要肯定孩子對事情的判斷,然後再提醒其注意反饋溝通的方式方法。

    第三層、如何和孩子溝通?首先父母當事人應該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於自己之外的個體和社會人。也就是說,即便是孩子的家長,也應平等對話,一旦拿家長的姿態來溝通,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尤其是18歲已然成年的孩子,青春鼎盛,三觀剛有雛形。其次父母當事人應該給孩子樹立榜樣。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抱怨時,學會傾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正確分析,學會積極引導。以實際行動來樹立正向的形象,來影響孩子讓孩子有樣學樣。

    總的概括說:三觀正、求責於己、虛心學習、實事求是、營造氛圍、樹立榜樣!

    最後劃重點: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人的影響深遠,環境又包含家庭、學校、社會、朋友等等。

  • 18 # 家庭教育筆記

    18歲的孩子其實已經成年,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有了獨立的思想思想,已經可以為他們自己的行為去負責,所以這個年齡的孩子我認為不應該再用叛逆期來定義,也不應該再只是把他們當成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而應該把他們當成成人來看待。

    孩子抱怨父母,那還得看孩子抱怨的是什麼方面。

    1、如果孩子抱怨的是父母對他們行為進行了太多的干涉,那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我們首先是應該要自省一下的,既然孩子已經長大,那麼我們便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能夠自由地去成長。

    這個年齡的孩子,其實已經沒有辦法再聽得進去父母的說教,如果想要溝通,只能夠像朋友那樣,平等地來進行。

    我們要跟孩子約好一個時間,然後刻意地營造出一個平等和沒有壓力的氣氛,最後再坐下來一起好好地聊聊。

    重要的是,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多地讓孩子去說,讓他們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以便於我們能夠真正地瞭解他們在想什麼。而不是過於地去闡述我們自己的觀點。

    當我們真的瞭解了孩子的想法後,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並引導他們,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那也很正常,我們要承認,我們不是萬能的,十八歲的孩子,其實很多方面我們作為父母已經沒有辦法再給到他們幫助了,這個時候可以引導他們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找更專業的人來幫助他們。

    2、如果孩子抱怨的是父母對他的關心和支援不夠,那跟上面一樣,我們首先要在平等的氛圍中跟孩子好好地談一談,瞭解他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援,也許是精神上的,也許是行動上的,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是真的需要父母為他們做什麼,而是希望家庭能夠成為他們堅強的後盾,支援他們想要去嘗試的事情,不要總是一味地阻止。

    3、如果孩子抱怨的是物質方面的內容,那我們可以直接開誠佈公地告訴他們,在物質方面,家庭能夠給到他們的支援是有限的,如果他們想要獲得什麼,則要自己想辦法透過正當的方法去努力爭取。

    所以,18歲的孩子已經是成人了,我們不能再用看待小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 19 # 我是底層人

    叛逆。這個詞你首先要了解其本質。那只是個人對事物的判斷認知,從而跟別人思維的不同產生的碰撞。透過本質看根源。孩子跟父母的碰撞,只是兩代人對事物看法不同。父母因為生活經驗比較多。相對來說能對事物的看法和預知的未來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但父母也不一定都對。而孩子還沒有能力達到那個認知水平,所以就會產生碰撞。

    從根源解決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不難也簡單。我拿我個人為例。你們看見我頭像的照片了嗎。那是我兒子。他現在已經9歲了。

    第一條。他怕我,可我從來不打他。很多時候我們爺倆會談心。我讓他大膽說出心裡的疑惑。我一一去解答。讓他明白我的想法和行為的意義。如果再犯,我會給予輕微體罰,畢竟是親兒子,他屁股是主要部位,也就兩下。哈哈。然後我問他,我是不是已經警告過他了。他的印象裡會有這樣的記憶,而且他自己會對犯錯的原因和結果有自我的總結。

    第二條。我不騙他。面對一切問題,有些問題真的很無語,包括他從哪來的,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等等。。但我都不騙他。騙他會對他以後的認知產生錯誤的判斷。我會對他說。爸爸所知都會告訴你。我不知道的,我不說。你可以自己找答案,告訴我你的想法和結果。但不是所有答案都有結果。你要學會放下,等長大了,懂得多了再講給我聽。所以他愛學習。

    第三條。讓他體會痛苦,這點最難。因為家長心不恨都不行。有一次我把他罵哭了。起因是他的自私自利,我讓他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彌補。不給他所有的一切。包括食物。讓他懂得,他所得到的一切都不是白來的。是要用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能力換取的。天道沒有報酬給不勤勞的人。

    第四條。完成所有他能完成的一切事物。這點上他媽比較呵護,所以只能完成一半。但總比不幹好。而且我兒子也真的能體會一些勞作的辛苦。

    第五條。講道理。我對兒子說。如果有一天你的道理能說服我。我聽你的。因為我也不是全能的,要給予孩子支援。

    第六條。讓他自己體會。不管對和錯。讓他去嘗試。他心裡的傷會成為他成長的見證。

    作為父母。我們只是後盾。選擇權在孩子。不在父母。不用安排他們的人生,我們只是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引者。要尊重他自己命運。但有一點我要說。如果父母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是錯了,對孩子的影響也同樣失敗。

    第七條。就是提高我們父母的認知和包容。先讓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父母都不努力進步,憑什麼讓孩子聽你的。你說是吧。

    第八條。跟孩子的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成功的溝通是父母自身定位造成的。孩子是晚輩,但也是平等的靈魂。所以不要拿你長輩的態度,這會讓孩子更反感。我兒子是我靈魂和人生的延續,所以我更尊重他,更理解他,更希望他比我強大。所以我自身的問題都會告訴他,讓他去避免風險,選擇什麼是對是錯。如果避免不了。讓他去體會吧。

    最後,我要對孩子說。人總要靠自己。

  • 20 # 冬瓜影娛

    在發展心理學上,13-18歲這個年齡段是孩子的少年時期,少年期處於形式邏輯思維階段,孩子也會實現自我意識的第二次飛躍,越來越關注自我,例如:關注自我的像貌,關注自己的能力,關注自我成長,有很強的自尊心,獨立意識也會越來越強,個性越來越明顯,要求社會地位的平等,要求人格獨立,要求精神和行為的自主反對父母的或他人的控制,出現了第二次叛逆期。

    針對上述的成長規律,家長要認識和理解,正確的看待兒童叛逆的客觀事實,理解這個階段多重矛盾的焦點,正式孩子獨立自主的需求,作為父母適度的引導還是必須的,在這個階段我們做好親子的溝通呢?

    首先從溝通角度來講說,由於一些個體的原因,導致雙方在溝通中出現不快,引起孩子和父母的誤會,不愉快等。所以家長要心平氣和和孩子聊聊,從聊天中捕捉孩子的需求,找到適合的教育和溝通方法。

    第二,溝通習慣杜絕簡單粗暴,這個時候孩子本身就是逆反的,很有個性,這未必不是好事,如果家長說話方式和溝通的語氣和方式不當,會引起孩子一些不當的逆反行為,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屬於“順毛驢”型別的,只要可以和孩子適度的溝通,可以給孩子一些放權,但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透過這個階段的社會性發展,孩子可以漸漸學會一些社會性成長。

    第三,可能家長想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孩子正做其他的事情,就是不想和家長說話。家長要改變說話的習慣,比如用詞,語氣,之前你可能是命令型的,這個階段孩子希望的得到的更多的是尊重,現在可以跟孩子商量,儘可能的讓自己的語言變得柔和一些,溫和講話,畢竟孩子到了13到18歲一個叛逆期,自尊心強,已經很有個性,還在這個方面的獨立性都慢慢成形了,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所以咱們家長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站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上,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給孩子進行溝通。

    第四,當孩子做了傷害父母的事情的時候,要讓孩子知道傷害的存在,不是懲罰孩子,而是表現出家長的傷心,很多孩子都是發現父母傷心,就一下子懂事了很多。現在很多父母是自己偷偷的傷心,可以表現出來,傷心了就是傷心了,該讓孩子看見就讓孩子看見,這樣的反而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你表現的僅僅是傷心,而不能夠表現出太多的抱怨或者失望,這樣多少會傷害孩子的心靈。

    第五,要多鼓勵孩子,關心孩子,讓孩子真正體會到你對他的賞識,這點非常重要。之前有一位比較內向的女生提出來的,她說對一位老師說“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女生,平時不太愛說話,感覺到自己比較膽小,一個人出門的時候呢,總是有些不自在,沒有安全感,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我特別羨慕那些性格開朗這個交際很廣的人,很想成為那樣的人,但是性格就擺在這裡。”

    如是說,可能性格外向會有些優勢,但是不能以內向或者外向判斷人性格好壞,就像不能以成績好和成績壞來判斷好學生和壞學生。雖然那位孩子心裡有些困惑性格內向,其實沒有什麼不好,那些看起來性格開朗,交際很廣的人,也可能有著沉靜內向的一面,如果你覺得自己在外向方面需要提升,那麼就要有意識的就主動的和人交流,安全感是相對的,如果一直沉溺在這父母的懷抱中的話,不主動的走出來的話,別人再怎麼幫也幫不上你的忙。無論什麼時候,成長開始是意識的覺醒和轉變。

    每個人的天賦都是不同的,在社會上,每個人所從事的工作也都是不同的,有的工作適合外向的人,有的適合內向的,所以重點在於能夠讓孩子意識到他的優點在哪裡?他的長處在哪裡,然後把孩子放在真正適合他的位置上,作為家長,心態也要自己放平,同時一定要記住,不要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希望他面面俱到,什麼地方孩子都能夠表現得非常好,非常的出色,不需要,只要有孩子擅長的,有時候只需要最擅長的點上或他最喜歡的點上,把它表現得足夠優秀就可以了。

    孩子成長的途中,在溝通時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關注,做好引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發行負利率國債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