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壹盞香茗
-
2 # 叔俗數數
瀉藥!!!
建盞是什麼?具體是什麼成分組合,百度會告訴你。
用建盞喝茶好嗎?有多好?百度也會告訴你的!
但是,深層次來說,建盞的成分配比多少?釉水配比,是否二次燒製,這個都是每個師傅的秘密了!
我也可以很認真的說,建盞喝茶其實跟拿幾塊錢的小碗喝茶沒什麼兩樣。最多就是這個茶杯挺好看的!
我很負責的說,建盞是被包裝的東西,這裡面的利潤,比賣毒品高。一些所謂名家的,比賣藥品的利潤都高!!
建盞,就是一茶碗。無論怎麼包裝,他還是一茶碗!為什麼會值錢?最主要的就是故事,情懷,以及逼格!
建議所有的新手朋友們,超過100的電燒,超過200的柴燒都不要賣。現在每週末,很多直播平臺都有人做代購建盞,去留意一下,多聽,多問,然後再買!
因為,每週末建陽市集擺攤的那些人,平常規格的,機壓電燒差不多50以內,全手電燒差不多100以內。機壓柴燒分龍窯跟倒煙窯(日本窯),機壓龍窯差不多50-100,全手龍窯300以內。倒煙窯基本100以內就能買到全手的了!
電燒就容易區分了,龍窯與倒煙窯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氣孔,倒煙窯基本沒有氣孔,龍窯會有小氣孔,倒煙窯一般盞底柴氣(燻或者說燒變色了,類似深卡其色)很足,龍窯是火痕明顯!
最後提醒一下新手朋友,多看,多聽,多問才能避免被藥太多!
-
3 # 建盞天下
建盞參差多型的釉色,你是否會誤解“有毒”?
建盞參差多型的釉色,有時會令新朋友產生是否新增有害物質的疑問,甚至有人傳播建盞有毒不能喝茶的謠言。
建盞為堅持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使用含鐵量遠高於其他瓷器的原料,代價是降低可塑性、耐火度、成品率。
這樣逆流而上的技藝選擇,有人不喜歡無可厚非,但不該被誤解為“有毒”。
宋代建窯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建窯黑釉瓷,也就是建盞,通常會在黑釉上遍佈精美的鐵系分相-析晶斑紋。
呂竹興 仿宋銀毫
建盞首先是茶器,然後才有美學價值和收藏價值。如果不是觀賞性和實用性兼備,它不會有現在的生命力。
茶器屬於直接接觸口腔的器皿,如果不安全,談文化傳承、收藏鑑賞都是空中樓閣。
本文就從建盞的選材、呈色原理、質檢標準上,為大家解答建盞安全性的問題。
我們先上結論:
以正規流程燒製的真建盞是安全無毒的。
理由如下:
一、燒製建盞的原材料無汙染、無公害
正宗建盞的釉料主要成分為赤鐵礦石(氧化鐵)、天然草木灰(主要為鈣、磷、鉀,可能含錳鎂等微量元素)等,胎土則選取建窯所在地附近的粘性紅土(含鐵較高)和黃土(含矽鋁較高)製成。
這些材料,多是在生態環境優良的閩北,就地選取的無公害礦土。
▼閩北(南平市)區位與建窯所在的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
閩北有多環保低碳?從當地產業構成和空氣汙染指數就能看出來。
建窯所在的南平市(因位於福建省北部,通稱閩北),是福建省靠內陸,工業也少的地級市,農林資源豐富,空氣質量指數常年50以下,也就是優質。
▼空氣質量一不小心就全國前10了
全華人民喜聞樂見的特產風物有國家地理保護標誌武夷巖茶、建盞、建陽桔柚、政和白茶等,以及“自然文化雙世遺”的武夷山風景區▼
透過中國優質乳工程驗收的知名奶企——長富乳業,牧場也在南平。
▼福建山區也有優質奶源地
水吉作為依山傍水的鄉鎮,附近更是沒什麼工業汙染,夏天荷花開得挺美的▼
二、鐵本身的特性,已經足夠賦予建盞釉豐富的斑紋色彩與形態
想必朋友們還是會有些疑問,材料這麼簡單,如何燒製出變化如此豐富的釉色呢?
回答是:建盞所使用的材料簡單,但在窯爐中變化的過程不簡單,最後形成的物質結構不簡單。
1、建盞釉的本質是什麼?
建盞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釉色上,釉色是建盞的靈魂。
1)建盞釉色為自然窯變而成,入窯前將相同的胎掛上相同的釉,一次上釉,一次燒成,便可得到千差萬別的釉色。
2)建盞的主要致色元素(鐵),和兩大類斑紋形成方式(分相與析晶),導致多種窯變。
▼同樣是純碳組成,形成條件不同,晶胞結構不同,最終性狀不同,價格天差地別
▼建盞的斑紋組成中,有的是氧化鐵,有的是四氧化三鐵,有的是更為複雜的特殊物質,同樣由鐵致色,最後呈現的效果千差萬別。
▼不同的鐵氧化物、不同的結構等諸多原因導致最後呈現的釉色各有千秋
鈞窯乳濁釉屬於銅呈色的分相釉。有心的朋友可以自行對比二者藝術風格的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2、鐵元素:既普通,又特殊的寶藏
①鐵的基本性質
鐵單質(Fe)是化學性質活潑的銀白色金屬,具有磁性和良好的可塑性、導熱性、延展性,以及足夠的硬度。
鐵元素是地球外核和核心的主要構成元素,在地殼上丰度也達到第四。
▼地殼與全地球元素丰度(估值)
簡單一句話,便宜大碗好用,缺點是非常活潑,在空氣中容易生鏽,於是人類又發明了不鏽鋼(加鉻鎳的合金)。
▼鐵鍋與不鏽鋼鍋蓋
人類發現和利用鐵,晚於金和銅,也是因為它性質太活潑了,一般以氧化物形式(如Fe2O3/赤鐵礦、Fe3O4/磁鐵礦等)存在,自然界很難找到遊離鐵。
當人類掌握將鐵從氧化物中還原提煉出來的冶鐵技術之後,實現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文明進化。直到現在,鐵依然是工業的基石,也是人類最熟悉最常用的金屬。
▼從鐵礦中鍊鐵的過程,就是將鐵從氧化物中還原出來,化學原理不難,但具體到應用就有很多困難要解決
鐵雖然隨處可見,但它的提煉和使用,花了人類很長的時間去研究,可不能因為它常見而小看它。
②鐵強大的致色能力
以上大約是大家基本有所涉獵的常識,接下來則是鐵容易被忽略的一面。
鐵是致色能力很強的元素,在很多礦物中都有體現。
▼同樣是鐵致色,金綠柱石(三價鐵離子)和海藍寶石(二價鐵離子)呈現不同的美
▼有研究表明紫水晶顏色源於二氧化矽結構中存在的,離子半徑較大的微量元素被三價鐵離子取代
▼綠色的橄欖石也是鐵致色的
人類血液之所以呈紅色,也是因為運載氧氣的紅細胞由血紅蛋白(鐵的配合物)組成▼
鐵在礦物和生物體中都有強大的致色能力,在瓷器中自然也有致色能力。
雖然致色原理未必相同(色彩的產生有很多種原理,以後有機會詳聊),但既然呈現紅黃藍綠,對鐵來說都很容易,那麼以鐵為呈色劑的建盞呈現的各種顏色也是有跡可循的,並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會導向不安全的結果。
3、建盞工藝的“反直覺”操作
也許有朋友還是會覺得奇怪,既然鐵這麼好用,為什麼很少窯口以此為生?為什麼建窯憑對鐵的靈活運用一枝獨秀?
至少有兩個原因:
1.鐵太多會帶來很多工藝和藝術效果的限制;
2.宋以前,黑釉瓷並沒有很大的市場。
鐵在地球表面到處都是,古代制瓷業發展過程中,主流方向是燒顏色較淺的白瓷、青瓷,這需要將胎釉中鐵的含量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尤其是燒製白度高的瓷器,鐵的致色能力簡直是最大天敵,必須儘可能去除。
而建窯所在的水吉,山上的粘土基本都是紅的(氧化鐵含量高),這種地理環境想做純白的瓷器,是拿自己的短處,和其他窯口的長處正面PK,討不到好。
如果宋代的建窯窯工被思維定勢束縛,不想出揚長避短的辦法,肯定不會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建盞藝術。條件不優越的情況下,走別人走過的路很難爭鋒,因地制宜才有出路。
從五代開始,建窯燒的茶碗越來越黑,斑紋也越來越精彩脫俗。
▼早期建窯燒製的茶盞還沒有後來那麼黑,施釉也較薄
▼南宋建窯油滴束口盞,日本根津美術館藏,釉色紺黑,施釉厚。
窯工發現鐵的可塑性,將鐵系黑釉做到極致,即使含鐵量高會導致變形、開裂、起泡等諸多問題,他們還是不斷改進工藝。
容易變形,就把胎底做厚;釉水流動粘底,就施一半的釉;溫度不夠高,就在山坡上造超長龍窯加溫;還原氣氛不好控制,就把龍窯分隔,貢品放在最好的位置燒。
在科技不發達的農業時代,不懂化學的建窯窯工已經將當時條件下能做的技術改進都做了。今人延續他們的腳步,依然在想盡辦法降低瑕疵率,不過還是很難將成品率提高到其他單色釉瓷器的水平。
▼建盞可能產生的大小瑕疵
▼大路後門的超長龍窯
建窯成熟期的茶盞,器型穩重,黑色濃厚,還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自然斑紋。
地利又碰上天時與人和。宋代點茶法風靡全國,點茶茶湯須越白越好,需要黑盞來襯茶色,有足夠的市場支撐他們的創新,建盞遂成點茶時代獨領風騷的宋代第一茶器。
▼用建盞點出的白色茶湯
到建窯鼎盛時期的北宋中後期,福建轉運使蔡襄撰《茶錄》盛讚建盞,甚至說“出他處者,皆不及也”;宋徽宗以國君之尊,在《大觀茶論》中寫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宋代文獻也記載他用建盞點茶的故事。
傳到日本之後,建盞也被日本真正實權一把手幕府將軍,以及大名等貴族領主視為神品、名品。傳到今日,不少都被定級為日本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
鐵能被利用到瓷器的燒製之中,和它在地球上廣泛的分佈脫不開干係,這是它的“普通”之處。早在東漢時期,華人就已經能燒製黑釉盞了,只是當時沒和建窯一樣深入開發。
用鐵燒黑瓷,年代很早,但不是所有黑釉瓷器都能把鐵運用到極致。
建盞能成為宋代第一茶器,有飲茶習俗的加成,也是建窯窯工開拓進取的結果。如果沒有一批人專門花很長時間用高鐵原料燒製瓷器,是沒辦法將鐵的特性發揮到建窯這個程度的。
▼全景模式下的宋代建窯遺址蘆花坪部分,堆積成山的匣缽、碎盞、墊餅,依稀可見當年建窯盛況
三、國家出臺了日用瓷質檢標準,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也出臺了建盞質檢標準
從上文可知,建盞的胎釉原材料是天然無害的,其主要成分都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常見元素,多數也是其他瓷器的組成成分,無非就是相對其他窯口瓷器而言,鐵比較多罷了。
雖然為這個偏多的鐵付出了很多代價,但最後的結果也算值得。
▼中科院矽酸鹽研究所早已分析過宋代建盞的胎釉成分,確實就是粘土、草木灰、釉礦中的元素
有沒有瓷器會含有害金屬?確實有,但多數情況是廉價的低溫彩繪瓷使用的顏料中,鉛、鎘等重金屬可能超出人體健康承受範圍。
從上文可知,建盞燒製技藝使用的無公害材料和高溫高還原的生產過程,都不會新增鉛鎘等有害重金屬。
鐵本身就是天然的呈色劑,呈色範圍廣,化合種類多,鉛鎘等重金屬對建盞這種自然分相析晶釉瓷器的最終呈色,並無幫助。
而對於瓷器中可能出現的鉛鎘超標問題,國家早已出臺相應質檢標準,新盞行業發展起來之後,也越來越多工藝師依照此標準送檢。“建盞有毒”的謠言近兩年已經基本沒有市場。
2018年2月,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特別出臺建盞的質檢標準——《福建省地方標準DB35/T 1739—2018地理標誌產品建盞》,5月開始實施。
省質監局專門為建盞建立標準後,除鉛鎘遷移量引用國家標準之外,在等級劃分、器型標準和含鐵量等方面,都作出具體規定。
福建省質監局在下半年還批准了南平市局建立建盞專門質檢中心的請示。
建盞在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地理標誌、金磚國賓禮之後,有了地理標誌規範,為消費者辨別偽劣產品提供更全面更有針對性的依據,也對生產優良產品,傳承非遺技藝的工藝師有保護作用。
回覆列表
建盞是什麼
建盞,創燒於晚唐五代時期,興盛於兩宋。建盞為宋時皇室御用茶具,因產自宋建州府建安縣——建窯,故稱為建盞。它是黑瓷之代表,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建盞的胎土和釉料取自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這裡的泥土富含鐵礦物質,燒製出的建盞含鐵量極高,因此被稱為“鐵胎”建盞,露胎部分不上釉,觸控略感粗糙,也只有取自水吉當地的原料製作出來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建盞。
建盞是為茶而生的茶具,曾為宋代皇室御用茶具。2011年,其燒製技藝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用建盞喝茶的好處“無鐵胎,不建盞”,蘊含豐富的鐵元素是建盞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在使用過程中,建盞會不斷的釋放出易於人體吸收的二價鐵離子,補充人體日常所需的鐵元素,有效預防貧血。
茶遇盞生香。由於特殊的燒製工藝,建盞釉面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小氣孔,這些氣孔可吸收鈣鎂離子,降低水的硬度,從而達到軟化水質的效果。此外,建盞還有保溫、蓄熱、防腐的功能,用建盞喝茶,可啟用茶香,使茶水變得柔軟甘甜。
建盞喝茶的好處可歸結為:色、活、熱。
色:茶水注入建盞後,在光線的折射下,建盞的斑紋和茶水交相輝映,煥發出各種神奇的顏色,或藍或金或銀。
活:建盞的高含鐵量能起到活水軟水的功效,用建盞喝茶水質柔軟許多,甘甜無比。
熱:蔡襄在《茶錄》中贊到“其胚微厚,熁之久熱難冷”,即用建盞喝茶,可以長時間保證茶水的溫度,保證茶水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