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釣魚人天悅
-
2 # 大黑漂小雙哥
要分清楚餌料的種類和味形,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河邊挨著坐的兩個人,有的連桿,有的空軍,這肯定就是餌料的問題了。
首先,餌料的種類,我大概分為四種,一種是素餌比如玉米麥子,一種是葷餌,比如蚯蚓紅蟲,一種是商品餌,各種原料混合,還有一種小藥,我也把他歸為一種餌料,因為他是釣魚的新增劑。
其次,餌料的味形,味形對了,對我們釣魚有很大幫助。我們都知道鯉魚愛甜食,鰱鱅喜酸臭,塘魚愛麵食,野釣用蚯蚓,濃腥味,香腥味,草莓味,甜味,奶香味都是不一樣的。
然後,天氣季節等因素會影響魚的食慾,一年四季輪迴,都是葷餌—素餌—葷餌的輪迴,也可以說是味型重—輕—重的輪迴。
最後,餌料不同肯定是會對魚獲造成較大影響的,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3 # 野釣人老高
餌料作為垂釣環節中與魚直接接觸的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實際垂釣過程中,餌料也是釣魚人投入精力、時間最多的環節。正如釣友實踐,餌料的差異對魚情、漁獲的確有相當的影響。那麼它是如何影響漁獲的呢?本文以此為起點,重點探討餌料的差異對漁獲的影響。
餌料的不同,是如何影響漁獲的魚的食性是決定餌料特性的基礎與前提,餌料的味型、狀態,包括體積大小等均為最大程度滿足魚的食性、攝食特徵的要求,所以哪個部分一旦出現偏差,都會影響魚的攝食積極性及最終的漁獲。
先說餌料的味型。魚的攝食依靠視覺、味覺、嗅覺,其中嗅覺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起到的作用最大。魚的嗅覺敏銳,大約是人的數百倍,透過其嗅覺發現食物,確定食物的位置,因此餌料味型極為重要。但魚的攝食偏好眾多,比如鯽魚冬天喜歡濃腥餌料,夏季則偏好麥香、谷香、奶香等略微清淡的餌料;再比如鯉魚,同鯽魚一樣都屬於底層淡水魚,但魚種、體質的差異,鯉魚夏季更喜好一些香甜味的食物,比如嫩玉米。另外鯉魚也對谷香或酒香味食物也有較大的興趣。不難看出,魚都是有獨自的攝食偏好的,那麼餌料也應儘可能滿足它的這個要求,只有這樣魚才會攝食積極、迅猛。比如鯽魚,它冬季喜歡腥味餌料,但依然用麥香餌料垂釣,雖然不能說鯽魚絲毫不吞食,但頻率、次數將會大大降低。
再說餌料的狀態。餌料的狀態包括軟、黏、硬、蓬鬆、霧化等等,但不管如何搭配、組合都是為最大程度方便魚的攝食,即餌料狀態儘量符合魚的攝食特徵。冬季水溫低,鯽魚活性低、攝食不積極,張口幅度小、頻率低,此時要求用的藍鯽、瘋狂鯽、超誘等商品餌料,開餌儘量做到蓬鬆、軟嫩、霧化佳,不需要鯽魚張多大口、用多大力,便能將餌料吸食、吞下。顯然如果用比重大、硬度大的餌料將會大大減少鯽魚的吞食。再比如夏季釣鯉魚,鯉魚力量大且有低頭拱的習慣,一般多用搓餌等待鯉魚吞食。如果選用餌料霧化過快,自然留在水中的時間大大減少,等到鯉魚吞食的機會也減少,也會一定程度影響漁獲。
最後是餌料動態。這裡不是特指餌料的霧化動態,而是類似於飛鉛釣法實現的餌料動態。魚的天性使然,對自由下落的食物有強烈的攝食慾望,且警惕大幅度降低,這是因為這些緩慢下落的物體不斷的刺激魚的視覺,容易激發它們捕食衝動。一些黑坑老滑魚、輕口魚,被多次鉤掛後,警惕性極強,特別是餌料味型、外長時間不更換的情況,少有興趣再吞食。因此用飛鉛釣法這種用餌料下沉實現的餌料動態,反而能得到魚的吃口。那麼此時如果依然延續原來的餌料使用方法難有好的魚情。所以餌料這點不同,也關係到最終漁獲的多少。
寫在後面:餌料的不同,僅僅是影響漁獲的一方面本文從釣友的問題入手,從餌料味型、狀態,包括動態效果對如何影響魚的吃口及漁獲做了介紹。但如果說餌料就一定決定最終漁獲的多少,顯然不夠準確。餌料優劣是獲得魚積極攝食的條件,但能否將它釣起,受到浮漂調釣、線組搭配、窩料使用、提竿時機等因素的影響,如果想獲得更好的漁獲,儘量兼顧到垂釣的各個環節,餌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筆者相信這樣施釣,才能有更多漁獲。
-
4 # 垂釣小憩
野釣餌料的不同,是否會對漁獲造成較大的不同?
野釣,魚兒密度小,追求的是一種未知感,其實我們心中根本就沒有“譜”,一次黑漂可以讓你忘記N此的空軍,這就是野釣的樂趣。
野釣的餌料有很多種,個人暫且將它分為 :
活餌——比如 : 蚯蚓、紅蟲、麵包蟲……這些昆蟲都是活的小動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屬天然餌料。穿掛後在水底會動,耐死且有掙扎力,主要以動作和氣味誘魚。
死餌——比如 : 商品餌裡面含有大量的動物屍粉、穀物粉、色素、新增劑……屬人工合成餌料,主要以霧化和氣味傳播誘魚。
另外,還有自制餌料,比如 : 小麥、玉米……含有大量澱粉、維生素……屬穀物素餌,主要透過自身的谷香誘魚,適合釣大魚。
野釣餌料的不同,肯定會對漁獲造成較大的影響,原因如下 :野河的環境不同,造就了魚兒對食物的不同依賴,這就是適者生存。時間久了,自然會形成一種“口癖”。
在同一個水域垂釣,有時候死餌可以爆護,而活餌無口或上魚寥寥無幾。反之,活餌比死餌中魚率高。
冬天,魚兒急需補充高蛋白越冬,對活餌一見鍾情,蚯蚓、紅蟲……自然能夠快速中魚,而死餌就不好說了。
針對目標魚,合理用餌,否則會對漁獲造成較大的不同。野釣,魚兒種類豐富,要做到目標魚明確,你不能拿釣鯉魚的餌料去主攻鯽魚,雖然多少也能釣到一些,但會影響漁獲。
同時,水質的肥與瘦也要合理用餌,否則會對漁獲造成較大的影響,具體如下 :
肥水——餌料要清淡,最好使用穀物餌,天然醇香,適當加點麩皮,霧化效果會更好。
瘦水——餌料沒有太多講究,腥香、酒香、濃腥……皆可,本來食物就匱乏,魚兒吃口會很兇猛。
綜上所述 :
回覆列表
野釣,無論是熟知的水域還是未去過的水域野釣,無論使用什麼樣的餌料都有空軍的可能。這一點沒有意見吧?還有一種情況是,釣位的選擇上,同是一片水域,釣位不同餌料一樣的情況下,魚獲也不盡相同的。這恐怕也不能武斷的認為是餌料的問題。再有的情況是,同釣點相同的餌料相同的釣手昨天的魚獲和今天的魚獲也不會相同吧?所以,簡單的說餌料不同魚獲會有很大不同是不成立的。因為決定魚獲多少的因素很多,不是單以餌料不同能區別的。
同樣的野釣區域,生存棲息的魚類肯定不是單純一種,而我們的餌料雖然有很大的廣譜性。但它們不同品牌的商品餌總有自己專攻的目標魚種類!有的可能是鯽魚,有的可能是鯉魚,或者是黃辣丁等等。我們垂釣者一般都會使用自己擅長使用的魚餌來作釣,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有些釣者測試餌料,各種餌料輪番上。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魚獲的不可預知性,從來沒有人敢提前說我今天的魚獲會有多少。
餌料不同究竟會對魚獲造成的較大的不同嗎?答案也可以說是“會的”。什麼樣的條件下,這個答案是成立的呢?咱再拿鯽魚說下,用商品餌可以釣鯽魚,用蚯蚓等活性餌料也可以垂釣。不管怎麼操作,經驗和技術都一樣,也不敢保證魚獲的一樣多。肯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恐怕這也是野釣的樂趣所在,野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杆能釣到什麼,充滿神秘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