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戶外阿亮釣魚

    一、釣浮與釣離底有何區別

    釣離底和釣浮的區別是什麼?各自針對的魚情及操作要點是什麼?

    答:釣浮相對來說要求魚的密度較大、魚層較高,而釣離底的水層比較靠下,但沒有完全到底;一般魚不太健康的情況下會採用釣離底方式,再有就是塘底淤泥較深,魚不喜歡呆在下面。釣浮時浮漂吃鉛量不要太大,一般使用三等分浮漂;而釣離底建議使用尾較長、腳稍短的浮漂,漂腳稍微短一點,另外作釣時子線儘可能長一點,主要釣下襬。

    二、什麼情況下可以釣離底參與競技比賽一年多,看到休閒釣友時常使用釣離底方法作釣,請問什麼時候可以釣離底?

    答:釣離底和釣浮沒有太多區別,鉤餌都不著底。一般釣離底是魚在底下吃食不積極,在要到底前會截口的情況下使用,最基本的調釣方法是帶餌調一兩目目,釣任意目。

    三、釣離底如何調漂

    使用十五目的浮漂釣離底如何調漂,有什麼注意事項?

    答:正常情況下使用十五目浮漂釣離底,截口比較多時,儘量調高目,如調六目,子線60cm對摺,拋竿時一定要拋滿,這樣子線下襬比較順暢,魚截口更多;其次如果魚截口不是很多,還可將鉛皮上推大概10—20cm,可以增加截口動作。

    四、釣底改為釣離底需要調整鉛皮嗎

    經常在垂釣過程中看到釣友釣底改為釣離底、半水、飛鉛、釣水皮等,請問這一系列改變需要重新剪鉛皮調漂嗎?

    答:不需要調整鉛皮,因為從最開始的釣底狀態,如釣小鯽魚開始時,調三目或者四目,釣兩目或者三目、四目,當水中的魚情較好、密度較大,造成了魚集體上浮,將釣法改為釣半水、釣飛鉛,像這種魚情可調低目,然後釣行程、釣定層。

  • 2 # 瘋一樣的男仁

    釣魚的時候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來考驗釣友們的基本功紮實與否,本來現在魚就難釣,還動不動的來個實際檢測......沒辦法,遇到的情況多了,解決的次數多了,一個真正的釣魚人也就出爐了。今天就來說說魚離底的情況下如何釣?

    首先按照小編的大白話區分一下,魚兒離底分為有吃口的離底和沒吃口的離底。比如說初冬時節,開始的時候釣著還收穫不錯,逐漸的發現隨著太陽照射的越來越強,魚開始不吃鉤餌了,但是在鉤餌下沉的過程中會出現介面現象,這屬於有吃口的離底;夏季清晨的時候正是釣魚的大好時機,到了中午天氣悶熱氣壓太低,不管什麼魚,一律停口不吃了,這屬於沒吃口的離底。對於沒有吃口的離底,咱們這麼想一想:氧氣重要還是飯重要?氧氣都不夠呼吸的還哪裡來的心思去吃?所以這種情況小編建議,1.咱們釣魚人也辛苦,也應該去歇一歇了。2.找下風口,進出水口。3.找陰涼處,水草處。4.跟黑坑老闆商量著開下增氧泵。

    對於有吃口的離底情況應該怎麼辦?比如說現在的冬季,雖說溫度低,但是也會連續幾天出現晴空萬里的好天氣,我們釣魚人應該如何應對呢?

    浮漂選擇浮力比較大一點的,尾目9-13目左右的浮漂為好,半水空鉤調中間目,利於觀察吃口。從釣底開始,逐漸往上搜索魚層。如果之前就是釣底,就從水底10公分開始搜尋。開餌料的時候控制好水比,不要過多打揉,可以適量新增輕麩類的狀態餌。餌料開得好的釣友,可以做到空鉤多少目,掛上餌料後還是多少目的狀態。

    拋竿頻率的掌握,浮漂到位沒口就起竿,不要等。儘量鉤餌入水點和釣點垂直,能夠形成從上到下的霧化帶。主抓行程中的吃口:加速、停頓、上頂、斜拉這些漂相可是一個都不要放過,這都是真金白銀的吃口,錯過一次就代表魚護裡少一條魚。

    對於經常一漂一竿釣天涯的朋友,小編友情贈送第一個方法的經濟適用版本。準備一個七星漂的漂豆,事先將穿線的孔洞擴大一點,方便你所使用的浮漂漂腳能夠不損傷漂豆的穿過去,推到浮漂葫蘆底部,然後不斷減小水線的長度來找對應的魚層就好了。如果嫌棄漂豆的浮力太大的話,可以找幾個塑膠泡沫的顆粒,效果一樣的。

    釣魚本就是靈活多變,變中求勝的一項運動,我可以相信一竿一漂釣遍大江南北,但我不相信一個方法能應用於所有水域。希望大家能夠找到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方法,釣到更多更大的魚。

  • 3 # 筏無止境

    大家好,“如何釣離底?”,問題問得很簡單。越是簡單的問題,往往對於新手朋友卻是最困惑的事。釣離底,其實也是調釣範圍內的事。很多新手朋友,在很長的時間裡都搞不懂為什麼,不清楚調釣二者之間的關係。因此,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我準備從如下幾個方面來作闡述,儘量做到通俗易懂,簡單易學。

    回答要點

    釣離底實際上也是調釣範圍內的事實現釣離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大調釣目數釣離底,我如此操作釣離底適用於那些場景和注意的事項總結

    一、釣離底實際上也是調釣範圍內的事

    釣離底,就是讓鉤餌離開水底5-10公分距離來作釣的一種方式。要離開水底,就務必藉助浮漂的浮力來實現。因此,釣離底還是需要透過調釣浮漂來實現。

    任何浮漂都有自己的浮力值範圍。簡單的說,我們可以把浮漂的漂目,每一目都可以看成是一個浮力值,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從1目的浮力到10目、甚至到13目的浮力。在調漂時,調釣之間的浮力值越大,釣離底越輕鬆,浮力值越小,實現釣離底就越困難。餌料有重量,線組、鉛皮同樣有重量,就必須讓調釣後的浮力值大於它們的重量才能順利實現釣離底。

    二、實現釣離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大調釣目數

    實現釣離底,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放大調釣之間的目數。那怎麼來調釣呢?!我們就務必清楚調目釣目二者之間的關係。

    什麼是調目:個人理解就是空鉤調漂,提前預設的調浮漂目數。如浮漂漂目是13目,我們打算今天調目是6目,然後逐漸修剪鉛皮,直到露出浮漂6目,這就是調目。這個時候,實際上就是整個線組,包括不帶餌的雙鉤,子線、鉛皮、太空豆、鉛皮座、八字環等,它們在水中懸浮的重量與浮漂的調目6目達到了一個均衡值。什麼是釣目:一般指雙鉤上餌後,浮漂露出的目數為釣目。還是以上邊為例。空鉤調6目,上餌後壓下去2目或3目,這2目或3目就是餌料的重量。剩餘的4目或3目,就是我們的釣目。我們如果底釣,就得透過找底,來釣3目或4目,如果釣浮或釣離底,那同樣是釣3目或4目。

    從調目和釣目上,我們更清楚了二者之間的關係,一個是提前預設的浮漂目數,一個是實際掛餌後的目數。回到問題上,那麼,釣離底就需要在調漂時把調目、釣目進行適當的放大。只要調釣後的浮力大於餌料的重量,也就可以實現釣離底。作個比喻,假如拉餌底釣是調4釣2,如果改搓餌,就可能無法離底釣2目,搓餌的比重會大於拉餌。如果把調4釣2放大為調7釣3,那麼,離底釣就毫無任何問題。

    三、釣離底,我如此操作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面對的釣場、魚情變化都是非常複雜。因此,從調釣上說,調4釣2只是浮漂調釣的一個最基礎知識。遠遠不足以應付野外的複雜地理環境和魚情變化。

    所以,我在實際作釣中,每次調釣浮漂,都有意無意的會放大調釣目數。如調5釣3,或調6釣3,或調7釣3或4目,放大調釣目數,並不影響浮漂靈敏度,一定程度上,給自己留足了浮力的空間。無論是釣離底,還是釣半水,哪怕是餌團的大小稍微不一樣,都可以在不更換浮漂的情況下從容應對。

    具體操作更簡單,浮漂下移,縮短浮漂與子線之間的距離,則鉤餌離開水底,下移的位置越多,離底的距離就越大。不過,在作釣中,一般底鉤離開水底5-10公分,為比較標準的釣離底。如果繼續拉高,就可能是釣半水、釣浮或釣水皮,而不是釣離底,所以這點我們務必清楚。

    在釣離底時,還需要注意的是,餌團的大小不一致會影響釣目變化。所以,每次拉出的餌團或搓餌,都務必大概一致。

    四、釣離底適用於那些場景和注意的事項

    透過上述一些舉例與經驗介紹,我們比較清楚瞭如何來透過調釣浮漂,實現釣離底。但是在實際運用釣離底時,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如下的魚情時才可能運用到釣離底。

    1、天氣悶熱,魚兒離底上浮時,可以用釣離底的方式來尋找魚層作釣。

    2、水下是淤泥底、醬層底、水草、青苔底時,需要釣離底,讓餌料懸浮起來,便於魚兒發現咬鉤。

    3、水下有障礙物,為避免掛鉤,損失線組,也可採取釣離底方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流水、暗流的地方,就不適合釣離底。鉤餌會被水流、暗流衝離窩點,不利於我們作釣。

    五、總結

  • 4 # 釣魚人天悅

    如何釣離底,可以這樣操作:

    不帶鉤調漂

    1.重鉛找底,拉動浮漂使漂尖剛露出水面一目;

    2.開始減鉛,用剪刀剪除鉛皮,使浮漂露出4目,注意,千萬不要拉動浮漂,要僅靠剪除鉛皮讓浮漂上浮漂露出4目!

    3.掛上子線雙鉤,看浮漂露出水面多少,不足4目就繼續剪鉛皮,直到浮漂露出4目為止。

    第二種情況是,是帶鉤調漂:

    1.重鉛找底,移動浮漂,使漂尖露出水面一目。

    2.向鉛皮方向拉動浮漂,長度要稍大於子線長度,浮漂安全沒入水中。

    3.開始減鉛,一次不要減太多,直到浮漂露出水面4目。

    4.下鉤掛餌,拋入水中,看浮漂露出幾目,調整浮漂,使浮漂漂尖露出水面2目。注意,這時我們不再減鉛,只是移動浮漂,讓其漂尖露出需要的目數!

    以上就是簡單的釣離底的浮漂調整方法!需要的朋友可以去試試。有什麼不明白的隨時發信息給我!

  • 5 # 釣魚為生

    釣離底,有時是環境需要,如水下汙泥太軟太厚;有時是魚情需要,如草魚等魚類。

    釣離底,關鍵是調漂。我們可能需要一個稍大一點的漂,因為這個浮漂要把餌料和鉛皮座鉛皮及魚鉤等所有東西都浮起來,讓它們不沉於水底。

    我們在原來調好漂的基礎上,假設原來的釣法是底鉤觸底的。(關於怎麼調漂,可以參考本人其它調漂方面的回答。)我們這時只要把漂座往下拉就可以了,要釣離底多少距離,就把漂座往下拉多少距離。

    假設我要釣離底五十釐米,就把漂拉下來五十釐米。這時帶餌拋水裡,漂肯定是完全沒入水中的。這時我們就靠修剪鉛皮讓漂露出來,這時的就是帶餌調漂了。要釣幾目,就剪鉛皮讓它露出幾目。

    如果鉛皮剪完了也不露出漂,我們就得換大一點的漂了。

    這樣調好以後,我們還可以把餌料取掉,看一下沒有餌料漂是露出幾目的。,這樣更好判斷餌料脫落的情況。

    這就是釣離底了,很容易的。

  • 6 # 隨波逐流話釣魚

    如何釣離底?

    海釣篇。

    海中的魚兒,也和淡水水域的魚兒一樣,分佈在水中的不同水域。有底層的,中層的,上層的。因而,在垂釣過程中,不同的目標魚,也要採取不同的釣法。

    近海魚類中,可以釣離底的魚有鱸魚,泥猛,金鼓魚,還有另外一種比較奇特的魚一一鯛類魚,既能釣底,也能透過釣離底十公分左右來釣獲它,其中尤以黃鰭鯛和黑鯛最有代表性。離底的釣法,有兩種釣法可實現。

    第一種,可以透過浮游磯釣法來實現,透過移動主線上的棉線結,以達到調節釣棚深度的作用。實際操作時,可在魚鉤處掛緊一顆能把阿波拉到水面下的找底墜,估摸一下釣點的水深,把棉線結滑動到大概的位置,把釣組甩到釣點上,觀察阿波的狀態,如果阿波橫躺水面,則說明下次要把棉線結向下移動,如果阿波沉入水裡,下次拋投前則要把棉線結向上移。經過反覆調節,把阿波調成平水,之後,去掉找底鉛,透過棉線結在主線的上下移動便能準確地釣不同水層的魚了。

    第二種,在魚排或蠔排上作沉底釣時,透過手法的運用也可以實現釣離底。方法是在鉛墜到底後,保持姿勢不動,手持魚竿,把漁線輪轉兩圈左右,便可離底釣鯛魚了。要是釣鱸魚的話,把釣組調到半水釣起,無魚咬鉤的話則把釣組往下或向上兩個相反方向依次調節來搜尋魚層。此法也適合耗排上釣泥猛和金鼓魚。

  • 7 # 丨徐半仙丨

    一是要調好漂,漂調不好是無法釣離底魚的。(關於如何調漂大家都知道,不再重複了)離底釣魚對浮標要求不是很高,一般能打行程底釣的標就能適應(長視標、長腳的標)離底多高合理。

    二是取決於誘魚的情況,看能不能夠把魚誘進窩,魚誘進了窩還得看魚叨鉤的頻率,尋找出魚所在的層次。(按常規來說,一般都是在離底20公分左右的遊層)。

  • 8 # 石頭釣魚記

    對於如何釣離底,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有必要明白為什麼要選擇釣離底?畢竟生活在水底的魚種相比較而言還是佔多數的,只有明白了這些才能會更好的做出調整。

    一般選擇釣離底有以下幾種原因導致:

    1,水底有水草或者醬層。

    我們在垂釣時,常常有這樣的發現。浮漂調好,線組拋入水中後。如果我們釣的是2目,但常常會出現小於2目的情況。這時我們就需要注意了,一般這種情況排除走水和水底不平外,很有可能就是水底有雜草或者醬層了(當然魚介面除外哈),這時我們就需要選擇釣離底了。

    2,因為溶氧量低或者其它原因導致魚兒上浮了。

    這是我們垂釣時經常遇到的事情。常常在垂釣中,往往釣底挺好的,突然停口了,這時我們就要考慮是不是窩子沒魚或者魚層上浮了,釣離底也是考慮範圍之內的解決方法。

    3,垂釣在雨中或者雨後。

    因為下雨時或者雨後,隨著新水的不斷注入,水底的泥土不斷的被攪動,這時水底是渾濁的,當然魚兒是不喜歡待在水底的,往往會選擇逃離或者上浮。這也是在雨中垂釣停口的情況下,選擇釣離底的原因所在。

    4,垂釣中上層魚種。

    這個就不難理解了,你要釣中上層魚種肯定要釣離底的(釣浮也屬於釣離底的範疇的)。

    該如何調離底呢?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調漂方式:

    定水深。

    首先把浮漂下拉至八字環處,在保證鉛墜重量大於浮漂浮力的情況下,線組拋入水中。這時由於鉛墜較重,浮漂是沉入水中的。提出線組把浮漂上推至平水或者一目的位置,用最上面的太空豆作為標記,這時,從鉛墜到浮漂露出水面的位置就是水深。

    剪鉛定釣目。

    接下來提出線組,浮漂下拉子線的長度再加10-20公分的距離(定位太空豆下拉一個子線的位置,這點很重要)。開始剪鉛,我一般剪鉛露出7-8目(這個需要按照實際用的浮漂來看)。掛上雙餌,線組拋入水中。如果這時露出來1-2目(浮漂目數不能完全沒入水中的) 就代表下鉤掛餌已經離底了。這時我們可以參考定位太空豆,看看具體下鉤離底多少公分就可以了。

    引申一點:

    一般釣浮,我們可以把子線稍加長一點,可以使線組拋入水中在下降的過程中速度降低,搜尋不同的魚層。當然還可以配飛鉛釣法,可以更好的兼顧搜尋不同的水層 。鉤距適當放大一點,垂釣時可以兼顧不同的水層。

    寫到最後:

    個人感覺,釣離底對於釣魚人來講更多的是無奈之舉(釣中上層魚除外)。因為釣離底需要搜尋魚層,要經過反覆的除錯才能準確的確定魚層。

  • 9 # 魚不開口咋整

    當我們在垂釣過程中,遇到魚情發生改變,魚兒離底上浮。這就需要我們適時調整,改變釣法。將釣底改為釣浮,以適應當前魚情及魚口變化。

    那麼,如何釣離底呢?對於新手而言,我們要從調漂方式加以改變,個人推薦:雙鉤半水帶餌調漂,漂目即釣目,漂動即漁訊。根椐釣點實際,水情及魚情魚口情況確定魚兒所在泳層。

    有必要重溫下帶餌調漂流程,可以直接雙鉤掛餌找底,鎖定水深;然後下拉浮漂,長度略大於浮漂與子線長度之和,;修剪鉛皮直至露出調目,因為是帶餌調漂,調目即是釣目。

    我們可以透過上推浮漂,讓漂尾目數略大於調目。即是一個找底的過程。然後我們可以透過魚口的真實反映,找準魚層,哪裡口多,漂訊穩健,那裡就是魚的泳層。

    對於經驗老到的的釣友來說,調漂方面是沒有多大問題的。無論是帶餌調漂,還是調高釣低都是可行的,即便是調平水,釣二目,一樣可以釣離底的。在不改變原調釣的基礎上,透過下拉浮漂確定魚層,當然,根據魚口找準魚層是關鍵。浮漂在下沉至原調目即為魚層所在,道理很簡單,和帶餌調漂所確定的魚層方法一樣。因為是釣離底,魚來得快,去的也快,我們要注重頻率,節奏,要注重餌料狀態,前期餌料要有很好的霧化,及溶散性;同時比重輕,適口性好,要有一定附鉤性,這樣,才能起到誘釣結合的目的。

    釣離底時,後期為防止魚情過快,出現亂口、亂層,魚情煩燥的情況,我們可以透過降低餌料霧化,將餌料打粘一些,同時降低拋竿頻率,以達到控制魚層的目的。

    當然,也可以視魚情發展,將魚層拉昇,前提是能夠有好的手段操控自如,那時,你才會真切地感受到你的手有多快,魚的反應就有多快。

  • 10 # 小林愛野釣

    釣離底故名思義就是釣接近底部的位置,也就是鉤餌與底部比較接近。

    釣離底和平常釣底的調漂方法有些區別。調漂的步驟也是先掛雙鉤重鉛找底,找到底以後將浮漂往下推兩倍左右子線的距離,以確保調漂時雙鉤是離底的狀態,然後就可以修剪鉛皮調漂了,先將浮漂調整到有幾目露出後就掛餌再修剪鉛皮,掛餌修剪鉛皮直到浮漂再次露出自己比較好觀漂的目數就可以。如果是釣大個體或吃口比較重的魚,目數可以適當調高點,釣小個體吃幾輕的魚目數就調低點,根據魚情靈活調整。帶餌調整好浮以後再次上推浮漂精準找到底,到底後將浮漂最上面的太空定位豆定好不動,然後再次下推浮漂達到離底,浮漂下推後與定位豆的距離就是釣離底的距離,這樣釣離底就完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修過程中不小心造成業主物品損壞如何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