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茶書壹家

    代王楊侑無非是一個李淵蓄謀已久的傀儡皇帝。早在李淵在太原起兵,就宣稱要廢掉隋煬帝,改立楊侑為新君。

    從這一點看來,楊侑年紀雖小,應該是略有聲望的,否則李淵也不會無厘頭到拿一個無德無才的孩子做由頭的道理。

    李淵立楊侑後,改大隋的年號為“義寧”,李淵這個年號改得很有深意,意思就是主少國疑,我李淵是有義薄雲天的德行,希望因此天下太平。這說明,李淵對廢楊侑這個預期還有一些顧慮。

    所以,相信楊侑年少,但應該頗為懂事。

    楊侑之死,史書說的是病死。我相信這一點,因為貴為天子,家破人亡,又被人所廢,加害於自己的李淵,還是自己的表爺爺(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所以,人生至此,不免傷心傷身。而且,身邊希望他死的人,一定不少,對他的身心應該沒少施以摧殘。

    楊侑生於、死在長安,如果李淵父子們要讓他死,一定會先將他調去別地,然後借當地官員之手殺之。而且,李淵父子們的大唐初年地位十分穩固,完全沒有必要用這種方式去揹負千古罵名。

  • 2 # 南方鵬

    617年,蓄謀已久的李淵眼見隋王朝天下大亂,民變四起,表弟楊廣借巡遊為名南遁江都,認為機會已到,在兒子及心腹的擁護下在晉陽起兵,李淵既是皇親國戚,其母與楊廣母親獨孤皇后是姐妹,又是關隴集團重要人物,身份顯赫極具迷惑性,一路招降納叛,攻克霍邑,斬殺宋老生;又招攏關中孫華起義軍,李家子弟四面響應,在麻痺了瓦崗李密後,當年十一月,李淵大軍軟說不成,武力攻取長安,楊廣還在,天下局勢未定,為收殘隋舊人,也給自己緩衝,入長安的李淵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自封大丞相唐王,總攝朝政。

    618年,李淵得知表弟楊廣已死,放下心上一塊大石頭,在五月十四日逼楊侑退位,自己當皇帝,改國號為唐,當了半年傀儡皇帝的楊侑被降為酅國公,過了一年,619年五月,年十五歲的楊侑身死,有說病死,其實應該是李淵所殺,新皇上位,前朝皇帝自無好下場,天下太平時禪讓皇帝還有可能為掩人耳目留下性命,亂世禪讓皇帝,須斬草除根方無後患,就在這一年,在東都洛陽被王世充擁立的另一傀儡皇帝、楊侑的二哥楊侗,也被王世充命侄子王行本殺死,亂世帝王家,毀家紓難時不如太平犬。

  • 3 # 尚宮女史

    616年,隋煬帝在驍果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南下江都,將大隋朝的兩京留給了兩個孫子鎮守,其中12歲的楊侑鎮守長安,後被李淵扶立為隋恭帝;13歲的楊侗鎮守洛陽,後被元文都等扶立為皇泰帝。楊侑和楊侗做為元德太子楊昭的兒子,命運是非常相似的,楊侑後來讓位於李淵,很快死去,而楊侗讓位於王世充,也很快被殺死。在風雨飄搖的年代,連隋煬帝都偏安江都,這兩個孩子又如何守得住大隋的江山?不過是生在帝王家,有些責任不得不扛起來罷了。

    楊侑出生於605年,是元德太子楊昭唯一的嫡子,也是最小的一個兒子,這一年,楊昭被立為太子,說起來楊昭很可能是比楊勇更加優秀的一位太子,只可惜命短,在被立為太子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而這時候的楊侑只有兩歲。

    楊廣對於長子楊昭的死是很悲痛的,因此楊昭的三個兒子緊接著都被封了王,其中楊侑初封陳王后來又改封為代王。楊昭去世之後,隋煬帝並沒有再立太子,但是對楊昭兒子的培養比較用心。他每次外出巡幸,楊侑都是留守長安,而楊侗則留守洛陽。612年,隋煬帝開始了他的宏偉大業即攻打高句麗,8歲的楊侑開始留守長安,而9歲的楊侗留守洛陽。

    615年,楊侑曾有過短暫的隨隋煬帝巡幸過晉陽,之後繼續留守長安,並在616年被隋煬帝扔在了長安。隋煬帝楊廣帶著楊侑和楊侗之外的隋室子孫以及妃嬪、大臣等等在驍果軍的護衛下南下江都,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隋煬帝龜縮在江都,雖然仍舊派出軍隊平定北方的叛亂,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楊廣在下江都的那一刻已經決定放棄北方了,他只想安靜的待在江都,在這裡建一個小朝廷,醉生夢死。而他的兩個小孫子,留在北方護衛大隋江山。

    617年的七月,李淵率領三萬人在晉陽誓師,直搗長安,要扶立楊侑為帝,匡復隋室。留守長安的隋軍知道李淵反叛後,自然也沒有閒著,當時的刑部尚書衛文升已經很老,知道隋軍不可能阻止得了李淵入長安,憂思成疾,也不再參知政事,只有左翊衛將軍陰世師、京兆郡丞骨儀等人圍繞在楊侑身邊試圖守住長安。他們將李家的親戚等都抓起來,其中李淵的第五子李智雲就是這麼死的。而李家的五廟也都被毀了。

    十月初四,李淵率二十萬大軍就到了長安,在春明門附近駐紮,然後不斷派使者到城門下告知衛文升等人自己尊奉楊侑為帝的意思,當然這自然都是官話,衛文升和楊侑等人不相信,李淵自己也不相信。但這是義舉成功的關鍵,戲還是要演下去的。

    隋軍一直不肯搭理李淵,二十多天之後,李淵下令攻城,並規定“不得侵犯七廟和代王、隋朝宗室,違令的人誅滅三族!”十來天之後,長安城就攻下來了。皇宮中的人做鳥獸狀,13歲的楊侑嚇得瑟瑟發抖,而他的身邊只有他的侍讀姚思廉一個人保護著他,姚思廉大聲呵斥義軍:“唐公舉義本匡王室,卿等不得無禮於王。”

    李淵敬佩姚思廉的為人,遂規整軍隊,將楊侑從東宮迎進了大興殿,而自己住進了長樂宮,然後與民約法12條,廢除了隋朝的那些苛捐雜稅。

    楊侑在大興殿登基,正式成為一名傀儡皇帝,即隋恭帝。而遠在江都的隋煬帝被尊奉為太上皇。而李淵則成為尚書令、大丞相,被封唐王,假黃鉞、使持節,成為真正的掌權者,住進了武德殿。他頒佈政令、尊奉祖先、大封功臣等等,而且還誅殺了陰世師、骨儀等十幾人,衛文升在李淵攻下長安不幾天之後就去世了,堪堪躲過了一劫,而姚思廉則在後來成為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

    楊侑為帝,卻並沒有什麼權力,甚至還被軟禁著,他所做的一切都要經過李淵的允許,或者做李淵希望他做的事。然而他很清楚,遲早有一天,李淵會讓他交出皇位甚至生命。幾個月之後,江都傳來了壞訊息。原來隋煬帝在江都不願意西歸,他想在江都建立新的小朝廷,但是驍果軍大部分都是關中人,他們在江都時刻想家,得知隋煬帝不打算西歸後生出了反叛之心,最終在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的謀劃下起兵反叛,殺死了隋煬帝。

    隋煬帝一死,各地的割據勢力再也沒有了顧忌,紛紛稱帝,而李淵也逼著楊侑退了位。之後楊侑被降為酅國公,住在代邸。但即便是不再做皇帝,也還是李淵眼中的不安定分子。畢竟倘若楊侑一直活著,他做為隋朝皇室,還是會被有心之人尤其是李淵的政敵拿來做文章,再來個復興隋室什麼的。

    所以,楊侑還是沒有什麼自由可言,只能被禁錮在一方小天地裡,過一天少一天。619年,15歲的楊侑去世,至於是病死的還是被害死的,又有什麼關係呢,沒有人會關心這個,即便關心也改變不了什麼。畢竟,隋朝是真的亡了,而由李淵建立的大唐將會成為一個最耀眼的王朝。

  • 4 # 鋒楓2016

    有個叫《亂世桃花》的電視劇有過這樣情節:李淵,李世民率軍進入長安。蛋蛋趁亂混入皇宮偷寶藏遇到隋煬帝的 幾個兒子,雙方正在爭執時李世民率軍趕到。為了辯明真偽,李世民對雙方進行了智力搶答。最後李世民以乞丐 偷入皇宮的罪名將隋煬帝的幾個兒子統統殺掉。全部答錯的蛋蛋則被留了下來,變成李淵,李世民手中隨意擺佈的 傀儡皇帝隋恭帝楊侑。 公元618年, 李淵接受恭帝楊侑(蛋蛋)禪位稱帝,建立大唐王朝。而禪位 後的蛋蛋則帶著家人朋友逃出皇宮,流浪江湖。

    歷史的真相比較悲忍。恭帝楊侑 禪位後就被唐高祖李淵囚禁,次年就離奇地暴斃。個人覺得是李淵李世民父子就是真兇。

  • 5 # 代牧益州閻文平

    封為世襲罔替酅國公,很快死了。史書並沒有說是否非正常死亡。只能說作為敏感人物在這個點上年紀輕輕就死了比較蹊蹺。唐朝找了一個族子楊行基續封,酅國公至少後晉還在。

  • 6 # 秉燭讀春秋

    李淵是誰,估計親們並不陌生吧?他就是唐朝開創者唐高祖李淵,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老爸。

    李淵在建唐之前曾擁立代王楊侑為隋朝的第三位皇帝——隋恭帝,但是楊侑做了大約一年的皇帝就被李淵廢黜了,楊侑為何被李淵立而復廢?他的最後歸宿如何?

    楊侑(605~619)是隋煬帝楊廣的第三個孫子,他的父親是楊廣的嫡長子——太子楊昭,楊昭福薄命短,23歲就死了。

    楊廣很傷心,把他的三個幼子都封了王,公元607年,時年3歲的楊侑被封為代王,封地在山西太原一帶。

    公元615年,10歲的楊侑跟從爺爺楊廣巡幸晉陽,並夜宿晉陽宮,是時太原留守李淵小心侍奉爺孫一行人。

    楊廣一行人住了一段時間就走了,在晉陽宮留下了潘、張兩位妃子,楊廣打算不定期巡幸晉陽宮,留下妃子是圖自己旅遊中的快樂。誰知道這兩位妃子卻惹下了大禍。

    原來楊廣昏庸無道,加上徵高句麗接連失敗,造成了全國各地烽煙四起。這時留守太原的李世民鼓動父親反隋,他說:“現在是起兵的最佳時機,父親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否則你會後悔的”。

    李淵一聽大怒,嚴詞拒絕並揚言把兒子綁到京城聽從楊廣發落。當然這是李淵嚇唬李世民的話。

    李世民為了逼迫父親造反,和太原縣令劉文靜、晉陽宮監理裴寂三人設了一個“仙人跳”的局,誘李淵上當。

    三人用重金買通了潘、張二妃,讓二人到時候色誘李淵。

    這邊安排好了,然後擺下宴席邀來李淵喝酒,三人輪番敬酒,李淵不勝酒力大醉。劉文靜藉機把李淵扶進了潘、張二妃房間。服侍他睡下就走了。

    等第二天天剛亮,裴寂假裝巡視一番,突然發現李淵的身邊睡著潘、張二妃,裴寂揚言要告發李淵強姦二位妃子,李淵有口難免,被逼同意造反。

    李淵這邊準備造反時,楊廣巡幸到了長安,然後留下楊侑留守長安。

    長安是隋朝建國的國都,楊廣的老爸楊堅稱帝時,國都定在陝西長安。楊廣稱帝后,國都遷到了河南洛陽。長安也是隋朝的京畿重地,所以楊廣讓自己的孫子楊侑留守。

    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淵在太原起兵,同年12月攻下了長安。

    說實話李淵是和東漢光武帝劉秀一樣的“位面之子”,什麼叫“位面之子”呢?是指上天眷顧的兒子,運氣好到爆的意思。李淵在歷史上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做了皇帝,你說他的運氣有多爆。

    李淵運氣確實不錯,攻下長安後,他沒有貿然稱帝,他要觀察時局,於是推出了一個傀儡皇帝,擁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這一年楊侑13歲,李淵51歲,楊廣48歲。

    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楊廣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權臣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化及殺死,宇文化及有樣學樣,效仿李淵擁立楊廣的侄子楊浩為傀儡皇帝。這一年楊浩14歲。

    此時留守隋都洛陽的群臣,得知楊廣被殺後,在太府卿元文都、武衛將軍皇蒲無逸、右司郎中盧楚等人提議下,擁立楊廣的另一個孫子楊侗為帝。

    親們看到了吧?隋朝分崩離析各自為政,權臣們立傀儡皇帝只不過是一塊遮羞布,隨著亂世不可逆轉,權臣們紛紛拋棄了“替身演員”,一個個赤裸裸粉墨登場了。

    公元618年6月12日,李淵逼楊侑退位,自行成帝,改國號為唐。李淵即唐高祖。

    楊侑從皇帝被降為國公,閒居長安,楊侑只做了177天的皇帝。公元619年9月14日,楊侑病死,卒年15歲。

    如此年輕就掛了,你覺得是病死嗎?你不覺得是李淵下毒毒死的嗎?

  • 7 # 秦桑之

    如果不是祖父的暴政統治,楊侑很有可能成為一代明君,史書記載楊侑幼時是比較聰明的,而且才氣過人!九歲就能留守京師,鎮守長安,並親自調遣四萬精兵東擊叛軍接觸洛陽之圍。後來農民在暴政下不斷起義,李淵也準備乘勢起兵造反,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楊堅的獨孤皇后的姐姐,因為這層關係,李淵位高權重,也為後來的崛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先是把一些造反的密報上奏給朝廷,因此被委以重任鎮壓反軍,可是他上任後卻秘密的召集了一支部隊,起兵反隋,直取長安,終於經過一個月的激戰,攻陷長安並俘虜了楊侑,但是李淵覺得稱帝的時機還不是很成熟,於是就先立了一個傀儡皇帝,就是當時只有十三歲的楊侑,等到李淵處死了江都部將宇文化及後,覺得皇帝的用處已經沒有了,就逼迫楊侑退位,自己稱帝,立國號為唐。楊侑“禪位”後,被降為國公,一直隱秘寓居,應該是被軟禁了起來,但是這種生活也沒喲長久,退位第二年,就被李淵處死了,當時的楊侑只有十五歲!

  • 8 # 最愛肉丸子先生

    楊侑是隋煬帝的孫子,太子楊昭的第三子。隋煬帝對其還是比較看重的,年僅2歲時就被封王,稍長就留守長安,還曾拜太原太守,留鎮京師。

    617年,李淵起兵反隋,同年攻入長安,擁立楊侑為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並非真心輔佐楊侑為帝,只不過當時奪位稱帝時機未成熟,況且當時隋煬帝楊廣還在,李淵還是對隋朝皇室敬畏三分的。

    不過618年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死於江都,李淵一看自己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自己害怕的表哥楊廣也死了。

    618年6月12日,李淵廢黜楊侑為酅國公自己稱帝,年幼的楊侑當了177天傀儡皇帝。公元619年9月14日,楊侑不明不白的死了,一說是病死的,但是按照前朝慣例,舊皇帝往往在新朝建立後沒多久就會被殺死,然後擁立其旁支為其後嗣。

    楊侑在大唐朝生活了1年3個月,雖然被封為國公,但是李淵還是害怕有人擁立他來造反,所以乾脆就偷偷摸摸的殺死他,然後給其上諡號恭皇帝,楊侑享壽15歲,死後以族子楊行基襲封酅國公爵位,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

  • 9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楊侑可能做夢都沒有想過他會當皇帝。因為他雖然是隋煬帝的孫子,但只是第三子,而且還是庶出。因為遇到李淵,他因此過了一把皇帝癮。而且還在他的爺爺隋煬帝活著的時候,就被尊為皇帝。

    (楊侑劇照)

    但是,楊侑雖然當了皇帝,但他卻又是極不情願的。為什麼說當皇帝還是極不情願的呢?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農民軍揭竿而起,各路軍閥也擁兵自重,擴充兵力,搶佔地盤。

    農民軍和軍閥們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讓自己更有說服力,吸引更多的人參加,因此,都紛紛做一件事,就是把楊家皇室後人擁戴起來當皇帝。

    其中,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後,弒殺了隋煬帝。同時殺掉了隋煬帝的兒子楊暕,以及楊暕的兩個兒子。接著又殺掉了隋煬帝只有12歲的小兒子楊杲。這樣,宇文化及就把隋煬帝的兒子都殺光了。除此外,宇文化及還殺掉了隋煬帝的長孫楊倓(隋煬帝太子楊昭的長子,楊昭已去世)。實際上,除了楊昭的次子楊侗、三子楊侑外,隋煬帝的子孫都被宇文化及殺光了。因此,宇文化及為了掩人耳目,擁立隋煬帝的侄兒、隋文帝的孫子楊浩為帝。

    楊侗當時因為在洛陽,於是被太府卿元文都、右司郎中盧楚、武衛將軍皇甫無逸等人擁立為帝。他當了皇帝后,為了能夠有所作為,收拾殘局,於是招募瓦崗寨的李密。李密也積極迴應,投奔了楊侗,幫助楊侗攻打宇文化及。

    不過,另一個軍閥王世充卻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透過一系列的殘殺,把楊侗控制了起來。

    (宇文化及劇照)

    楊浩和楊侗被立為皇帝,但顯然,他們只是傀儡皇帝,是被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控制著的,自身發揮不了任何作用。而且,他們幾乎還都是待宰的羔羊,只要宇文化及和王世充覺得合適了,就會強迫他們,把皇位“禪讓”給自己。

    果然,宇文化及被李密打敗以後,只剩下兩萬殘兵。為了過一把皇帝癮,他在魏縣派人毒殺了楊浩,自立為帝,國號許。另一邊,王世充先是強迫楊侗封他為相國,接著又強迫楊侗給他加九錫。再接著,就強迫楊侗把皇位“禪讓”給他。

    楊侗不願意,但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願意又有什麼辦法呢?最後只得讓出皇位。過了一年,由於有人想借擁立楊侗為名,反對王世充。這讓王世充認識到,楊侗的存在是個危險的隱患。因此,派人賜給楊侗毒酒,讓楊侗自殺。楊侗喝了毒酒,一時沒死掉,便被王世充的人勒死了。

    楊侑也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李淵擁立起來的。當宇文化及和李密死磕,王世充佔據洛陽的時候,李淵的軍隊攻入長安。當時,隋煬帝征討高句麗的時候,楊侑作為留守,被隋煬帝留在了長安。

    (李淵劇照)

    李淵攻入長安後,隋煬帝還活著,楊浩、楊侗都還沒被各自控制的軍閥封為帝。李淵為了體現自己的正義性和合法性,於是擁立楊侑為帝,並且讓楊侑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也就是說,實際上後來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的做法,是學李淵的。是李淵做出了“好榜樣”,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才有樣學樣。

    同樣的,李淵搞“禪讓”的方式,也教會了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李淵在618年6月,聽到了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掉的訊息後不久,便逼迫楊侑“禪讓”給他。接著,在618年9月,宇文化及敗給李密後,毒殺了楊浩。619年5月,王世充也因為忌憚楊侗,派人下毒,接著又縊死楊侗。

    由此可見,實際上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所做的事情,都是李淵教他們的。

    不過,由於最終是李淵當了皇帝,獲得了江山。因此,李淵對楊侑的做法,在歷史記載上,就顯得溫情脈脈。楊侑的皇位被李淵奪得,不但是“禪讓”的結果,而且一年後的619年8月,楊侑去世,也說的是他自己病死的。而不像楊浩和楊侗一樣,明確說明是被毒死的乃至被縊殺的。

    而且,楊侑在當皇帝到退位到死亡這一個時間段內,歷史上發生過什麼事,也都沒有什麼記載。

    我們只知道,楊侑確實是死了,死的時候,他才15歲。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新唐書》)

  • 10 # 丫丫說史

    隋恭帝楊侑,是隋朝的末代君王。也是唐高祖李淵扶持的傀儡皇帝。史料記載隋恭帝楊侑自幼非常聰明,氣度非凡。起初被封為陳王后,後改封為代王。是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三個孩子。公元615年,楊侑跟隨隋煬帝巡幸晉陽,被封太原太守,不久以後鎮守京師。

    公元617年5月15日,李淵在晉陽起兵,同年十一月初九攻入隋朝長安,十一月十六日,李淵擁立楊侑為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史稱“隋恭帝”。其實不難看出楊侑被李淵尊為名義上的皇帝,李淵自己則自封唐王。不過只是李淵扶持的傀儡罷了。只是當時各方勢力尚未平定,局勢錯綜複雜。而且當時隋煬帝還在世,李淵才沒有貿然稱帝。(楊侑當上皇帝的時候,隋煬帝確實還沒有死。)

    義寧二年三月,江都兵變隋煬帝死於宇文化及之手。訊息傳到李淵這裡,李源見時機成熟。便於同年5月14日逼隋恭帝楊侑退位,自立為帝,改國為唐!史稱唐高祖。楊侑為被酅國公閒居長安。楊侑在位僅177天!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9月14日,李淵登基第二年楊侑病死,年僅十五歲。正史上面說他是病死的,但是肯定也抵擋不住流言蜚語,也有人說他是遇害而亡。所以這就是帝王的命運,特別是朝代末期的帝王。所以,即使楊侑過了一把帝王癮,最後做為政治的犧牲品還是沒有活下來。

  • 11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歷史

    歷來被扶持的幼年皇帝都逃不開一個被廢的下場,他們只是一個給篡位者提供一個“名正言順”的工具,隋朝末代皇帝楊侑也不例外。

    (楊侑,影視劇照)

    楊侑,隋煬帝楊廣之孫

    從隋煬帝楊廣大興土木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相後開始,王薄、劉霸道、孫祖安、張金稱、竇建德、李密等人紛紛揭竿起義,這些日益高漲的農民起義軍給了隋朝統治階級以沉重打擊。

    此事件的關鍵人物是李淵,李淵的姨娘是隋朝獨孤皇后,所以隋文帝楊堅是他的姨父,隋文帝楊廣便是他的表兄弟,也是因為有這層關係,他在前面有人起義時沒有打草驚蛇,遵命幫助隋煬帝鎮壓起義軍,然後在背後偷偷擴張勢力。

    (李淵,影視劇照)

    到了公元617年,眼看時機成熟的李淵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名義在晉陽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克長安。

    晉陽起兵勝利後,李淵宣佈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自立為唐王,此時的楊廣還在江都每日以酒色取樂。

    楊侑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不過是李淵扶立的傀儡。只是奪位稱帝的時機尚未成熟,李淵才未敢貿然行動而已。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發動兵變,楊廣倉惶逃入西閣後被叛軍裴虔通、元禮、馬文舉等逮獲,楊廣想喝毒酒自盡被攔,後被令狐行達縊殺。

    李淵聽到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所殺,眼見時機成熟的他逼迫楊侑退位,自行稱帝,改國號為“唐”。

    公元619年,楊侑病死於長安,年僅15歲。

    (楊侑,影視劇照)

    我來說說看法

    我相信楊侑自己肯定也知道自己的處境,親眼看著李淵演著著一幕幕所謂“匡復隋室”的政治秀,心裡估計也對大勢已去,被逼江都的楊廣感到無奈過吧。

    再說楊侑病死這一說法我覺得並不可信,那時候的楊侑才十五歲,前面一向好好的,史書中也不曾記載過楊侑有什麼大病,突然病死似乎也不合理,個人感覺被暗中殺害的可能性更大。

  • 12 # 瀟瀟談歷史

    有的說是病死,有的說是被害。——這個在歷史上也沒有定論

    楊侑可能做夢都沒有想過他會當皇帝。因為他雖然是隋煬帝的孫子,但只是第三子,而且還是庶出。因為遇到李淵,他因此過了一把皇帝癮。而且還在他的爺爺隋煬帝活著的時候,就被尊為皇帝。

    李淵控制東宮

    李淵的部隊來到東宮之外,整整齊齊排好隊。楊侑看著全副武裝的李家軍包圍了東宮,他不知道李淵會怎麼處理他,已經嚇得六神無主了。李淵的部隊進入東宮,畢恭畢敬的站在楊侑面前。李淵知道已經控制了東宮,便畢恭畢敬的進入東宮,恭請楊侑移居天興殿。

    任人擺佈的楊侑

    13歲的楊侑,只能戰戰兢兢的任李淵擺佈。李淵恭請楊侑在天興殿即皇帝位,楊侑就這麼稀裡糊塗的登上了大隋天子的寶座。楊侑知道李淵想讓他當吉祥物,國家大事他說了不算,於是就冊封李淵為唐王,還任命李淵為丞相。李淵成了丞相之後,國家大事都是他說了算。楊侑這個傀儡皇帝,只能賜李淵加九錫、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 13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楊侑,隋煬帝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三個兒子。

    他是隋朝的末代皇帝,不過他不還有一個當太子的爹嗎?怎麼就直接當皇帝了?

    楊堅家族也很倒黴,就出了楊廣這麼一個稍微混賬一點的子孫,結果整個家族都被玩垮了。

    實際上我很懷疑隋朝滅亡的根源並不在於楊廣所謂的昏庸無道,他個人愛享受是不假,但不至於把整個帝國都拖進滅亡的泥潭裡。

    畢竟像明朝嘉靖以後的那幾任皇帝玩的那更叫一個不亦樂乎,也不見明朝立馬就垮臺了。

    再說楊廣窮兵黜武我也不認同,唐太宗李世民上臺後也沒有閒著,該打還是打。楊廣的失敗我認為絕大部分程度上是門閥制度尚還沒有完全消失導致的結果。

    皇族和門閥之間的利益矛盾沒有妥善解決,最終導致李淵、宇文化及和王世充這些大家族起來反對隋煬帝。

    楊廣冊立的太子楊昭是一個品德寬厚的人,《隋書》形容他說:

    所膳不許多品,帷席極於儉素。臣吏有老父母者,必親問其安否,歲時皆有惠賜。其仁愛如此。

    可見只要楊廣安穩的把權力過渡給楊昭,那麼隋朝也不會滅亡。

    但不巧的是就像後來朱元璋苦心栽培的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楊昭無福消受隋朝的帝王寶座,大業二年就因病去世。

    隋朝因此失去了最後一次自我挽救的機會,楊廣巡行江都的時候,出身門閥家族的李淵也沒有閒著,畢竟這時候天下已經亂了。

    再不出來抓住機遇,以後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李淵在晉陽起兵,攻陷長安,把楊昭的第三子楊侑擁立為皇帝,把楊廣遙尊為太上皇。

    楊侑雖然當了皇帝,但只是一個傀儡,李淵才是攝政王。

    這時候的楊廣預感到末日來臨,甚至已經放棄了抵抗,我覺得楊廣這人頗有一點遊戲人間的意味,這是撿好聽的說。‘

    說不好聽的就是一個瘋子,他曾對著鏡子說“好頭頸,誰當斫之!”,看來也是活明白了。

    李淵起兵一年後,宇文家族發動兵變弒殺了楊廣,擁立楊昭的次子楊侗為皇帝。

    由於唐朝是透過楊侑禪位繼承大統,所以一般把楊侑視為隋朝的末代皇帝,楊廣一死,李淵立馬就逼迫楊侑退位。

    唐朝於是就建立起來了,就這樣即位一年不到的楊侑就降為了酅(xi)國公,一年以後病死,時年十五歲。

    當然也有說被害死的,但這些都不重要了,總歸是要死的。

  • 1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新的王朝已經創立,那麼舊王朝的主人自然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李淵是唐朝的創立者,也是隋朝的舊有貴族。公元566年,李淵出生在今天的甘肅省境內,李淵家族在當地很有名,他是西魏名將李虎之孫,唐國公李昞之子,後來北周代西魏,李家又成為北周的貴族,楊堅建立隋朝,李家更發達了,李淵的姨母是文獻皇后,自己是太原留守,手握重兵,這也是李淵發家的根本

    公元617年,李淵正式起兵,但這時他還不敢正式反隋,因此擁立了楊侑稱帝

    楊侑是隋煬帝楊廣之孫,隋煬帝溜到江都的時候,楊侑留守關中,因此李淵立他為帝,合情合理,後來時機成熟後,楊侑把皇位禪讓給李淵後,被李淵囚禁於代王府居住。後來病死王府至於怎麼死的史書上沒有記載,估計下場也不是多好,畢竟他兩個兄弟的結局擺在那裡。

  • 15 # 大國布衣

    李淵擁立的傀儡皇帝隋恭帝楊侑,是隋朝第三位皇帝,在李淵建立唐朝後,被降封為酅國公,並幽禁於長安,武德二年(619年)離奇去世。

    隋恭帝楊侑,隋煬帝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大業元年(605年)出生於長安,自幼聰慧靈敏,氣宇不凡,大業三年(607年)封陳王,旋改封代王,食邑萬戶。在隋煬帝的孫子當中,楊侑很受煬帝疼愛,煬帝東征高句麗,楊侑任長安留守,煬帝巡幸晉陽,楊侑又拜太原郡守,煬帝居江都,楊侑又被委任留守京師。楊侑的嫡孫身份和其長期擔任重要職位,是李淵擁立他為帝的主要原因。

    隋煬帝統治後期,施政越發酷虐,窮兵黷武大興土木,終於引發了天下反抗暴隋。從大業十九年(613年)起,各地農民起義已從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北有翟讓的瓦崗寨,河北竇建德,南有江西的林士弘,隋朝的統治已經瀕臨崩潰。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煬帝自東都洛陽前往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領瓦崗軍包圍東都洛陽,並向天下各州縣發檄文歷數隋煬帝十大罪。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任晉陽留守的唐國公李淵加入反抗暴隋的隊伍,在晉陽起兵。十一月,李淵攻破隋都大興,擁立代王楊侑為帝,改年號為義寧,遙尊身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楊侑雖名義上是皇帝,但實際上不過是李淵扶持的傀儡皇帝,是為代隋自立起到過渡作用。在當時天下大勢還未完全明朗的情況下,李淵還不敢貿然稱帝,只能先擁立楊侑為帝以掩人耳目。

    (隋恭帝楊侑陵墓莊陵)

    義寧二年(618年)三月,江都傳來隋煬帝被宇文化及諡殺的訊息。李淵終於等來了這一天,隋煬帝一死,便掃去了稱帝路上最大的障礙,可以不用遮遮掩掩了。五月,逼楊侑禪位於他,李淵於長安稱帝,改國號為唐。楊侑已經沒有利用價值,降封其為酅國公,幽居於長安,隋恭帝楊侑總計在位177天。

    武德二年(619年)八月初一日,楊侑離奇死去,死因不明,年僅十五歲。楊侑之死,很大可能是唐高祖李淵派人下的毒手。當時楊侑的二哥越王楊侗(史稱皇泰帝)也被王世充擁立為帝,為了防止別有用心者劫走楊侑再行擁立之事,只能派人秘密殺害他。

  • 16 # 小龍女5505

    李淵廢隋建唐後,隋煬帝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代王楊侑被逼退位後憂傷成疾因病而死,15歲就英年早逝。其兩位兄長都結局悲慘,楊浩和楊侗都是被兩大梟雄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毒殺。

  • 17 # 澳古說歷史

    楊侑,隋煬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

    對於楊侑而言,在這短暫的15年時光中,他前10年是無憂無慮的,是享盡常人所無法享受到的榮華富貴。

    大業元年(605年),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三子出生了,這就是楊侑。《隋書》載:楊侑“性聰敏,有氣度”,他自幼就表現出一種異於常人的聰明勁,且是氣度不凡。而因其的聰明伶俐,所以楊廣也很是喜歡他。

    大業三年(607年),年僅2歲的楊侑,就被楊廣冊封為陳王,不久又改封為代王,食邑一萬戶。

    或許楊廣真的是想將自己這位聰明伶俐的孫子,當做未來的儲君來培養。此時,還未成年的楊侑,就經常被楊廣賦予重任。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第一次親征高句麗,命楊侑留守國都長安。試想,將國家的都城交由楊侑負責看守,這是何等的信任,非楊廣十分信任之人,是萬不可能擔當此重任的。此後,每次楊廣親征,或外出巡遊時,國都事務,他都會交由楊侑負責。

    按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不出意外,楊侑似乎能在將來成為這強大而又繁榮的大隋王朝的實際掌控者。可世事無常,就在這一切都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時候,一場鉅變的突然帶來,卻讓這一切都成為了泡影。彼時,因楊廣的窮兵黷武,及勞民傷財,曾經富庶的大隋是滿目瘡痍,百姓怨聲載道,是民不聊生。由此,越來越多的百姓因受不了隋廷的壓迫,紛紛加入到了反抗隋朝暴政的起義軍,繼而隋朝各地是民變四起,變得四分五裂。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十五日,李淵在晉陽起兵,成為了反對隋朝統治的一員。在李建成、李世民等人的協助下,李淵勢力的力量是不斷增加,一路勢如破竹,直至攻佔隋都大興。而此時,楊侑就在大興城。

    攻佔大興城後,因這時局勢尚不明朗,李淵冒然稱帝,恐會被天下的起義軍所針對,所以李淵遂決定將留守在大興城的楊侑扶上帝位。就這樣,楊侑作了以李淵為首的隋朝傀儡政權的傀儡皇帝

    作為被權臣扶上來的皇帝,楊侑雖名為君主,但卻是毫無實權,他只是一個被李淵推到前臺,替他暫時在名義上管理這個政權的傀儡皇帝。試想,作為傀儡皇帝,楊侑豈能有一個好下場呢?歷來的傀儡皇帝,能像漢獻帝、宣統帝這般善終,那是少之又少的,多數時候,還是像楚義帝、漢惠帝、正元帝那般不得善終。

    楊侑亦是如此,李淵立他為帝,不是因為真心想做大隋的中興之臣,只是當時楊廣未死,局勢不明,李淵冒然不敢稱帝,因此這才只能將楊侑立為皇帝。

    但是,隨著義寧二年(618年)三月,楊廣死於江都兵變。對皇位極度渴望的李淵,在得知此訊息後,是頓感稱帝時機已成熟,於是在五月十四日,一切準備就緒後,李淵逼楊侑退位,自行稱帝,改國號為唐,此時楊侑在位僅177天。

    對於退位的隋帝楊侑,最初李淵並未是直截了當的殺他,為了籠絡人心,李淵還算是厚待他,登基之初,就下詔冊封楊侑為酅國公,賜予他高官厚祿,衣食無憂。

    但是,誰都知道,作為前朝的皇帝,新朝皇帝多數時候是萬萬不會留他的,對於李淵亦是如此。

    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十二日,楊侑突然去世,年僅15歲,諡號恭皇帝,葬於莊陵。對於楊侑的死亡,官方史書,如《新唐書》、《舊唐書》等,都說楊侑是病死的,但有理由相信楊侑絕非是病死,先不說楊侑此時才15歲,正是身強體壯時,怎可能突然病逝。再說在此前,史書皆未記載楊侑有先天疾病,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楊侑怎可能突然病逝?只能說,我們有理由相信,楊侑之死乃是李淵暗地為之。

  • 18 # 歷史學習者

    楊侑可能做夢都沒有想過他會當皇帝。因為他雖然是隋煬帝的孫子,但只是第三子,而且還是庶出。因為遇到李淵,他因此過了一把皇帝癮。而且還在他的爺爺隋煬帝活著的時候,就被尊為皇帝。

    代王楊侑

    隋恭帝楊侑(605年-619年),隋煬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母韋妃1,隋朝皇帝。楊侑自幼聰明,氣度非凡。

    初封陳王,後改封代王。隋煬帝親征高句麗時,命楊侑留守長安。大業十一年(615年),隨隋煬帝巡幸晉陽,拜為太原太守,不久留鎮京師。

    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攻入長安,擁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義寧二年(618年),李淵廢黜楊侑,自立為帝,降封楊侑為酅國公,閒居長安。

    武德二年(619年),楊侑遇害(一說病死),年僅15歲,諡號恭皇帝,葬於莊陵(今陝西省乾縣陽洪鄉乳臺村南500米處)。

    李淵稱帝后代王楊侑怎麼樣了?

    617年,蓄謀已久的李淵眼見隋王朝天下大亂,民變四起,表弟楊廣借巡遊為名南遁江都,認為機會已到,在兒子及心腹的擁護下在晉陽起兵,李淵既是皇親國戚,其母與楊廣母親獨孤皇后是姐妹,又是關隴集團重要人物,身份顯赫極具迷惑性,一路招降納叛,攻克霍邑,斬殺宋老生;又招攏關中孫華起義軍,李家子弟四面響應,在麻痺了瓦崗李密後,當年十一月,李淵大軍軟說不成,武力攻取長安,楊廣還在,天下局勢未定,為收殘隋舊人,也給自己緩衝,入長安的李淵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自封大丞相唐王,總攝朝政。

    代王楊侑無非是一個李淵蓄謀已久的傀儡皇帝。早在李淵在太原起兵,就宣稱要廢掉隋煬帝,改立楊侑為新君。

    從這一點看來,楊侑年紀雖小,應該是略有聲望的,否則李淵也不會無厘頭到拿一個無德無才的孩子做由頭的道理。

    李淵立楊侑後,改大隋的年號為“義寧”,李淵這個年號改得很有深意,意思就是主少國疑,我李淵是有義薄雲天的德行,希望因此天下太平。這說明,李淵對廢楊侑這個預期還有一些顧慮。

    所以,相信楊侑年少,但應該頗為懂事。

    歷史的真相比較悲忍。恭帝楊侑 禪位後就被唐高祖李淵囚禁,次年就離奇地暴斃。個人覺得是李淵李世民父子就是真兇。

    總結:楊侑被李淵逼得退位,而不是是“禪讓”,後於619年8月,楊侑去世,歷史上記載的他是自己病死的。而且我們也不知道,在楊侑當皇帝到退位到死亡這段時間內,歷史上什麼都沒有記載。我們後人只知道,楊侑15歲便死了。

  • 19 # 文苼尉

    大業14年,正在江都(今揚州)籌建新都城的楊廣,被身邊近衛宇文化及發動兵變。在這場變亂中,他們的手腕極為殘忍,先殺害了煬帝十六歲的孫子燕王楊倓和十二歲的少子趙王楊杲。十一日縊死了煬帝。同時被害的有煬帝的弟弟蜀王楊秀和七個兒子、煬帝的二子楊日柬和兩個兒子,凡隋氏宗室、外戚,無少長皆死,株連了一大片。

    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淵跟楊廣是“實在親戚”,他的媽媽跟楊廣的媽媽是親姐妹,李淵跟楊廣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姨表兄弟。

    當時的隋朝天下號稱“18路反王,42道煙塵”,各地民亂四起、群雄紛爭,李淵也燃起了逐鹿中原的心思。當時楊廣還健在,李淵先是立楊廣太子的兒子楊侑為帝,稱遠在江都的楊廣為太上皇,自己擔任唐王,總領朝政。

    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死,李淵需要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對其他反王發起攻擊,於是給楊廣上了一個“隋明帝”的諡號(注:在此之前,楊廣另一個被王世充立為傀儡皇帝的楊侗曾給楊廣上“隋世祖”諡號),其實這2個是楊廣應該被歷史承認的諡號。後來李淵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又獲得了突厥王的支援,李淵乾脆廢掉楊侑自立為帝,降楊侑為公爵。幾年後,楊侑突然死亡,年僅15歲,很多人都認為是李淵下的手,但史書沒有記載。

    李淵稱皇帝,把楊廣描述成無惡不作的混蛋皇帝,上諡號“隋煬帝”。

  • 20 # 尋根拜祖

    假如大隋不滅,楊侑就是隋三世。雖然楊侑也坐過半年龍椅,但那是李淵擁立的傀儡,歷史根本不承認。

    楊侑是隋煬帝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三子。楊廣有三個兒子,楊侑怎麼可能有機會成為隋三世?我們從隋煬帝的家事談起。

    隋煬帝楊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楊昭,次子楊暕,三子楊杲,其中楊昭在楊廣即位當年,就被冊封為太子。

    楊昭為人寬厚仁孝,又保持了祖父隋文帝的簡樸之風,連魏徵都誇他有“君人之量”。不幸的是,楊昭僅僅做了一年半的太子,22歲就英年早逝。

    楊昭去世後,滿朝都把目光投向了同為嫡子的楊暕,隋煬帝本人,也開始為冊立楊暕為太子做準備。只可惜驕縱不法的楊暕,屢屢犯錯,失去了上位的機會。

    楊暕做過兩件最無腦的事。楊麗華曾經準備給弟弟隋煬帝送一個美女,隋煬帝當時未作表態,於是楊麗華轉手把美女送給了侄子楊暕。楊暕也不問來龍去脈,直接摟著美女忙快活。不久隋煬帝想起來這件事,問楊麗華美女在哪兒。這個大烏龍,讓隋煬帝對楊暕心生嫌隙。

    又有一次,楊暕陪隋煬帝打獵,一天下來楊暕收穫頗豐,隋煬帝幾乎兩手空空。隋煬帝很惱火,責問官員們,獵物都哪兒去了?隨從回答,楊暕派兵阻斷道路,獵物根本進不來您的獵區。

    隋煬帝遲遲不宣佈冊立楊暕,楊暕越發擔心競爭對手對他的威脅,於是他決定對元德太子楊昭的三個兒子動手。

    楊暕的競爭對手應該是三弟楊杲啊,為何要對侄子們下手?原因很簡單,楊杲是庶子,年齡又太小,楊昭去世後的第二年,楊杲才出生。所以,楊杲不可能成為儲君。

    楊暕請來巫師,以壓勝之術,行巫蠱詛咒,企圖“陰死”侄子們。事情暴露後,楊暕徹底退出了儲位競爭者行列。

    於是,隋煬帝只能把目光投向楊昭的三個兒子:楊倓、楊侗和楊侑。

    隋煬帝對三個孫子的安排很玩味,他將楊倓封為燕王,留在身邊,將楊侗封為越王,留守東都洛陽,將楊侑封為代王,留守西京長安。

    有人認為,隋煬帝心目中的皇儲是楊倓,理由是楊倓聰明仁孝,又喜好儒學,帶在身邊有刻意培養的目的。其實未必如此,皇帝出行往往會攜帶皇子皇孫,不能當作政治風向標,比如楊暕和楊杲,也一直在隋煬帝身邊。相反,留下來監國的,才是真正的儲君候選人。

    楊侗和楊侑,誰才是隋煬帝心目中的候選人呢?我覺得應該是楊侑,理由很簡單,楊侑是嫡子。楊昭立過兩任王妃,第一任王妃崔氏,早年行巫蠱被廢,第二任王妃韋氏,就是楊侑的生母。

    史書在介紹楊昭的三個兒子時,也通常將第三子楊侑放在第一位,這也說明了楊侑在兄弟中具有嫡子的尊崇地位。

    楊侑兩歲被封王,十歲那年跟隨祖父隋煬帝出巡晉陽,並出任太原太守。假如楊侑一直留在晉陽,或許李淵起兵的難度要增加很多。

    作為皇儲候選人之一,隋煬帝不可能將他留在偏遠的晉陽,於是楊侑當年又被調入長安,負責鎮守西京。楊侑離開晉陽後,李淵接任太原留守。正是這個工作調動,給李淵起兵,創造了條件。

    兩年後,李淵藉口平定劉武周叛亂,大肆招兵買馬,正式舉兵反隋。有意思的是,李淵的旗號居然是:“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

    半年後,李淵攻入長安,假惺惺地“履行合同”,宣佈擁立楊侑為帝,史稱“隋恭帝”,遙尊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而李淵則以楊侑名義,給自己加封唐王、大丞相、尚書令。

    李淵之所以把楊侑推出來當傀儡,實在是對天下形勢不敢掉以輕心,隋煬帝尚在,僅憑關中之地,他還沒有必勝的把握。

    第二年,“江都兵變”爆發,隋煬帝和他的兩個兒子楊暕、楊杲,及孫子楊倓,全部被宇文化及處死,大隋滅亡了。

    訊息傳到長安,李淵不再裝模作樣,他直接把禪位詔書扔在楊侑面前,逼他簽字畫押。13歲的楊侑,在國破家亡之際,唯一能做的就是對李淵下跪磕頭,此時距離他坐上龍椅,也只不過短短177天。

    楊侑退位後,被李淵封為酅國公。酅國是春秋時期的古國,早就滅亡了一千多年。給楊侑這麼一個噁心的封國,很顯然,李淵也沒打算讓他存在多久。

    果然,一年後楊侑莫名其妙地“薨世”,終年14歲。楊侑究竟怎麼死的,一直是個謎,史書僅以“薨”字代替,絲毫沒有提及死因,甚至連“病逝”這樣的字眼都懶得用。所以,後人懷疑楊侑死於李唐的毒手。

    有人感慨,李淵對侄孫楊侑不厚道,奪了表兄楊廣的江山,又殺了人家的孫子。指責是蒼白無力的,自古國破家亡之時,都是皇室子弟最淒涼的時候,楊家又怎麼能逃脫這個陷阱?在楊暕、楊杲、楊倓和楊侑之後,楊桐也被王世充毒殺在洛陽。

    至此,隋煬帝楊廣的兒孫們,全部被趕盡殺絕,而被他奪去皇位的大哥楊勇,其後代卻幸運地躲過了改朝換代的血腥時刻。所以,楊侗在臨死前焚香禮佛,說:“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商和智商哪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