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被遺忘角落
-
2 # 玉米真棒
首先,這個方法是可行的,但要注意操作的時機,授粉完成就可以去頭,太晚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該方法理論上有增產效果,實踐當中也是有效果的,但不是特別明顯,跟投入不成正比,
但其還有另外兩個好處,
1、增強植株抗倒伏能力,玉米去頭以後,遇風災時玉米植株受力面明顯減少,重心明顯下移,能更好的減少玉米的倒折的發生,特別是對於一些倒折率比較高的白軸品種,效果尤其明顯。
2、減少蚜蟲的發生,特別是一些大雄穗品種,後期雄穗易生蚜蟲,
還有就是玉米授粉前(抽雄時)間行去雄穗,但近年黃淮海生態區連年高溫,花粉本來就捉襟見肘,再去掉一行雄穗就更加不夠用了,所以這個方法在黃淮海地區有巨大的風險性,既不經濟,又不實惠,還有風險,不建議操作。
即使是玉米授粉後,實際操作價值也不大,關鍵是太費事,田間溫度正高,玉米又剛授完粉,又熱又剌又癢,除非個別試驗地塊,一般沒人去搞這個,
還有,正確的使用化控,一樣可以減少玉米的倒伏及倒折,而且方便省事的多,
另外,促進籽粒飽滿也得有籽粒才成,如果由於前期授粉不好,玉米雌穗頂端根本就沒有籽粒,也是無從飽起。
-
3 # 三麥講農
玉米在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使玉米自理長得跟飽滿是真的嗎?
答案跟定是真的
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是先進行的營養生長,等到葉子生長大一定的葉面積指數後,能夠積累大量的營養物質之後就會進行生殖生長,也就是結實,但是葉片也會消耗一定的營養物質,所以在玉米在快要成熟時,把穗以上的部分砍掉也會節省一部分的養分來供給到穗部,能使籽粒飽滿些但是還是有幾點要說明
1、去雄穗的問題去雄是在雄穗完成授粉之後把雄穗拔出,一方面是為了減少病蟲害發生的機率,另一方面也能減少消耗的養分,防止倒伏
但是去雄更多的是應用在育種上來說,以我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的經驗來看,去雄的植株是作為母株,只保留果穗,果穗在抽絲之前用袋子套住,防止被授粉,在雄穗露頭之前,在用手捏住頂端的時候能明顯的感覺有雄穗的時候,這時就要把雄穗抽出,防止雄穗漏出花粉,用來培育新品種
2、玉米運輸養分的原則在植物中有一條養分的運輸原則是“就近供應”,就是葉片製造的養分會優先供應離葉片比較近的器官,也就是長在根附近的葉片製造的養分會優先供應到根部,果穗附近葉片製造的養分會優先供應到果穗,雄穗也是相同的,所一在後期去掉雄穗有助於節約養分,把多餘的養分供應到果穗上,是使籽粒更加的飽滿
但是如果你想要大面積採用去雄的這種方法來讓籽粒更飽滿,有這個精力和實際條件,那不如試一試“蹲棵”,所謂的蹲棵的原理和去除雄穗的原理是一樣的,就是在玉米快要成熟的時候,把玉米整個植株割倒,但是不收穫玉米,讓果穗再在植株上面存留5-10天,這樣,玉米就會把植株中的大部分養分轉移到果穗中,能讓果穗的籽粒更加的飽滿,能很大的提升玉米的千粒重
無論是“去雄”還是“蹲棵”都對提高籽粒的飽滿程度有幫助,但是由於條件的限制導致不能大面積的推廣,但是實際效果還是有的
以上就是我對在玉米快要成熟時去掉雄穗有利於籽粒的飽滿的全部看法了
這裡是帶你學習專業的農學知識的三麥
-
4 # 著迷大鄉村
現在,農村種植的傳統農作物裡面,玉米的種植管理是比較簡單的,不過玉米的產量卻還不錯。在我們這邊,基本上只有把水田撂荒的,沒有把旱田撂荒的。因為玉米的收穫,沒有特別要求某個固定時間,而水稻、小麥、油菜這些農作物都是要需要搶收的,所以很多人寧願多種一畝玉米,也不願意多種一些水稻。玉米種植的多,自然希望玉米的產量也高一些。在玉米的種植上,就有這樣的一種方法具有一定的增產的效果。
在玉米快成熟的時候,把玉米穗以上的秸稈砍掉以後,可以使玉米的顆粒長的更加飽滿。這種管理辦法,確實可以起到增產的效果,但是這種辦法,卻並沒有推廣開。其實,這個種植管理辦法,還是在實驗階段。這種辦法有效的原因,有下面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減少了植株養分的消耗。我們都知道作物的葉杆在生長的時候,都是要消耗大量的養分的。當我們把穗以上的秸稈砍了以後,就減少了玉米部分的消耗。但是這裡有一個注意點:我們一般不會直接去砍穗以上的秸稈,因為秸稈以上的葉片還是很多的。這些葉片可以透過光合作用,給玉米提供很多的養分。所以這裡,我個人覺得直接砍秸稈,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而是直接摘心就可以了。這裡的摘心,就是隻砍掉玉米植株的頂端。因為只要斷了玉米植株的頂端生長,就可以促使大量的養分運輸到玉米,使玉米粒更加的飽滿。
二、增加了下層葉片的採光效果。我們都知道葉片的光合作用是離不開陽光的,但是下層葉片因為上層葉片的遮擋,而導致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了。我們將頂層的葉芯砍了以後,就增加了採光效果。這方面來說,砍掉穗以上的秸稈是完全可以的,以為增大了下部葉片的採光效果。
雖然說,這個辦法確實有效果,但是我覺得很多人現在還比較難把握最佳的時機。因為砍早了,反而導致葉片的光合作用下降,導致後期養分供給不足。如果砍遲了,這樣做的效果意義就不大了。
現在大家沒有這麼去做的原因是,這個種植管理辦法,沒有實際推廣出去。所以很多人還是不知道的,而且大家也知道,這麼去一棵棵的去砍玉米秸稈,是非常耗費時間和人工的。即使這麼做有一定的增產效果,但是相比較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來說,這個就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了。所以,如果這個辦法確實要實踐下去,就必須解決耗時費工的問題。
-
5 # 老周說三農
玉米快成熟時把穂以上秸稈砍掉能使玉米籽粒長的飽滿,是真的嗎?
是真的,但不是快成熟時把穂以上秸稈砍掉,是在雄穗抽穗時。這個技術已經在生產中推廣多年了。如果你不相信,今年可以在玉米地來測試一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自己親自操作一下就知道了,選擇一塊地,在抽雄花時用其中的一半拔掉雄花,注意操作時隔行一行。另外玉米快成熟時把穂以上秸稈砍掉,也同樣採取對比方法來觀察,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今年只是試驗,有效果明年全部採用。
玉米快成熟時把穂以上秸稈砍掉不起作用,玉米基本成熟了,這是多此一舉。前期去除雄穗是有增產作用,也就是雄穗開花授粉結束後割去雄穗是有增產作用。後期把穂以上秸稈砍來製作青貯飼料還可以。
正確的操作方法是在玉米抽雄散粉前拔除部分雄穗,使去雄植株的水分、養分集中供應給雌穗發育,可以增加穗長、粒數和粒重,減輕禿頂的發生,一般去雄可以增加玉米產量10%左右。去雄更重要的作用的改善玉米群體光照條件,可以使玉米植株上、中、下部的光照強度增加,千粒重增加,蟲蛀減少。去雄要在抽雄散粉前進行,過早容易損傷頂葉,過晚已經散粉就失去去雄作用。去雄在晴天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進行,陰天不宜去雄。去雄要隔一行或者隔一株進行,去雄數不能超過全玉米田株數的三分之一。
-
6 # 燕柏1
玉米快成熟時把穗以上…,我是河北承德人把我的看法說一下:對這個提問我有反對看法,按我們這的叫法玉米穗是玉米秸頂的公雌株產粉的分杈 叫玉米穗,按提問應該是我們叫棒子的(不能叫穗)部分,我的說法是把玉米棒子以上削掉,沒知這個說法全國各地人的叫法一致吧!
-
7 # 王四姐
玉米快成熟時,把玉米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使玉米籽粒長的飽滿,是真的嗎?我的回答是真的,我們以前種玉米就是這樣做的,不過這樣做要有一定經驗技術才行,我們叫它玉米“割頭",也就是隔行去雄。就是為了提高玉米產量,只是沒有怎麼實行推廣開來。
玉米高產技術中有一種就是隔行去雄,也就是在玉米授粉完畢後,將玉米棒子以上全部給它割掉,我們當地叫給玉米"割頭"。但必須是隔行或隔株割頭才能增產,不能全部割頭,玉米去雄增產的原理:
第一, 所謂的去雄,就是把玉米的雄花去掉,從而將原本用於玉米頂端生長的營養成分改變方向,又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營養成分用於雌穗的生長,促進玉米籽粒的形成和成熟。意思就是讓養份營養集中到玉米棒子上。
第二,同時割掉頂部葉片也可以讓玉米光合作用增強,改變了玉米田間的通透性,降低玉米的病害發生率。玉米的天花水份很甜,大量的蚜蟲喜歡聚集在天花上,去雄後病蟲害會相應減少。據可靠資料顯示,玉米去雄理論上可以增產10%左右,而且玉米提前成熟3~5天左右。
第三, 玉米去雄時間: 以隔一行割一行的方式為例,通常選擇雄穗露出頂葉且尚未開花散粉的時候去雄最合適。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去雄,主要是因為此時雄穗莖節比較脆,容易拔出。反之如果過晚,因植株老化,容易將頂葉帶出造成折斷莖稈,影響玉米生長。
第四:去雄通常以晴天為宜,建議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因為此時溫度較高,植株蒸騰作用弱,傷口恢復癒合較快,避免病菌感染。
第五 去雄方法: 通常選擇隔株或者隔行去雄,玉米的雄穗形成的花粉量相當大,一般的雄穗有8~10個的分枝,可以產生1500萬~3500萬個花粉粒,花粉的傳播主要靠風力進行傳粉,可是花粉呼吸作用很強,在形成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營養物質,與雌穗爭養分,對玉米生長不利。因此去掉一部分雄穗完全不影響玉米正常生長,拔除一部分雄穗後,待田間雄穗散完粉完成授粉任務後,也可以將所有雄穗一起剪掉,也就是我們農村說的玉米“割頭”。
雖然玉米隔行可增加產量,但玉米價格相對走低,加之農村種地的大多是老年人,掌握不了去雄時間,加之玉米去雄時植株也很高,葉片又大又長,熱天在太陽下,去玉米叢中從事去雄很辛苦,所以也很少有人這麼做。不過我們種玉米時隔行去雄確實很增產的。
-
8 # 三六五平凡之路
玉米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秸稈砍掉能使玉米籽粒長的飽滿,是真的嗎?
可能很多人不信,但是對於老農民來說,這種方法還是從以前流傳下來的,特別是在化學肥料沒有出現之前,玉米因肥力不夠,很多農民就透過透過砍掉玉米頭部雄花稈的方法,促使玉米棒子裡面的顆粒長得飽滿。
其實,這個方法的道理很簡單,在農民種植蔬菜的時候通常用到的,就是“掐尖打頂”控旺法。用到玉米杆子裡就是在玉米快要成熟的時候就打頂控旺。
我們來說說玉米砍頂的目的:
一、玉米快成熟時,玉米頂部部分要控旺。玉米在快要成熟的時候,正是玉米顆粒灌漿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需要玉米根部過來的營養都要被玉米棒子吸收,這樣才能使玉米粒灌漿充足,顆粒才能飽滿。而玉米頂部砍掉就是減少玉米營養被分散吸收。
二、玉米頂部太高,大風大雨容易倒伏。一般來說,玉米生長高度在兩米以上,高度越高,風吹就越不穩當,所以,只有砍掉結穗上部,這樣減少了玉米杆的重量負擔,會變得不易倒伏,並且透過清除玉米葉子,通風順暢,玉米光合作用更好了,玉米顆粒長起來更飽滿。
三、玉米坎頂部,工作強度大,適合小面積操作。玉米砍掉頂部需要人工手把手操作,在玉米林中,又熱又難,非常耗人工不適合大面積種植玉米的。與有些農民在玉米成熟後,給玉米剝皮,露出金黃的玉米,就這樣讓玉米粒接受日曬雨淋,這樣玉米顆粒更飽滿。這些都是可以在少量種植玉米範圍內,如果是請人來操作的話,真沒必要。
要想玉米長得好,顆粒飽滿,還離不開玉米病蟲害的防護,還有水肥的日常管理,特別是玉米灌漿期的時候不能缺水,要補充充足水源。
-
9 # 藍冰然
千真萬確,我早就這樣做了,在玉米快要成熟的時候,把穗以上的秸稈全部砍掉,讓玉米籽粒長得更加飽滿,從而提高產量。但是這種操作一定要把握關鍵點,必須在玉米棒子的外殼變黃以後才能進行,過早砍掉穗以上的秸稈會影響植株的光合作用導致玉米減產。
砍掉玉米穗以上的秸稈能夠提高產量,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防倒伏
玉米是密植型的農作物,莖杆比較細植株又長得高,在澆水後如果遇到大風很容易出現倒伏,倒伏的玉米一遍的躺著,密不透風 ,也照射不到陽光,很難進行光合作用,而且玉米倒伏後根部都會有損傷,營養和水分很難傳送到植株體內,造成減產是不可挽回的。如果給玉米去頂就能減小風的阻力,從而達到防倒伏的效果。
二、減小營養消耗
玉米在包漿後期是需要充足的水分和營養的,任何作物它都有頂端優勢,植株的頂端往往是營養最旺盛的地方,因為有頂端營養植株才會長高延長,如果把其頂端掐掉,營養就會供給給側枝或者是果實,所以去掉玉米頂其實是讓玉米棒子吸收更多的營養,從而增加包漿期玉米的飽和度。
三、通風透光
玉米種得比較密實,自然通風透光性差,把玉米頂去除,玉米棒子的日子就好過得多了,通風能夠減小病蟲害的發生,尤其是蚜蟲以及黑心病的侵害,透光能夠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讓包漿期的玉米獲得更多養分,而且砍下來的玉米秸稈還能餵養牛羊,可謂一舉兩得。
去頂的玉米還可以套種大豆在裡面,等到玉米收割後一遍綠油油的大豆又長起來了,為農業生產贏得了寶貴時間,去頂的玉米雖然能夠增產,但是這項技術卻難於推廣,因為給玉米去頂實在是太辛苦了,小面積可以操作,大面積只能放棄了,期待有關農機技術人員儘快發明出來這樣的機械。
-
10 # 阿華三農
這種方法在理論上是真的的,具體操作對小面積種植玉米的農戶也是可以的,但對大面積的種植專業戶來說,在玉米快要成熟時先把穗以上的秸稈砍掉,然後再來採收,這一點肯定行不通的,沒有人會在最後一個環節還要再去投入資金。
對於小面積玉米種植戶,可以採取在玉米快要成熟時,也就是說玉米進入到完熟期後把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夠使用嗎籽粒長得更為飽滿。但要掌握好時期。不能太遲,也不能太早。這是因為太遲,玉米籽粒已經成熟,就沒有什麼必要了,太早,玉米籽粒依然還需要穗位以上的葉片產生光合作用形成的無機物來供籽粒需要。一般看玉米苞葉是否黃枯鬆散。
玉米進入到完熟期,籽粒變硬,幹物質積累減慢,含水率下降,逐漸顯現出品種固有的色澤特徵,種子基部尖冠有黑色層形成。
玉米秸稈中上部葉片,可以分為穗位葉和粒位葉兩種,穗位葉是為雌穗分化發育提供營養物質,粒位葉是籽粒灌漿提供光合物質的。而進入到籽粒完熟期,則主要是由穗位葉和苞葉進行光合作用提供。所以穗位以上的莖葉可以砍掉,並不會影響籽粒飽滿度,反而有以下作用。
1、增加田間的透光能力
玉米一般有21片葉以上,高有2米多,葉片相互疊加,在穗期可以保護穗絲不被太陽直接照射,可以提高花絲活力,提高授粉受精率,減少缺粒減產。將穗以上的秸稈砍掉可以提高玉米地的通風透光能力,讓陽光直接照射到玉米棒子上,可以加快成熟速度。
2、防止倒伏
沒有砍掉穗位以上的秸稈,像今年的汛期這麼長,土壤的溼度大,加上風力的影響,很多玉米在最後的時期發生倒伏現象,對於完熟期的玉米產量影響不是很大,但是會增加採收難度,同時也增加了老鼠的啃食的風-險。但是砍掉以後植株的高度降低,重量也下降,倒伏的情況將大大減低。
3、延長採收期
大部分農民朋友在玉米果穗苞葉發黃時就採收了,可以防止三伏天倒伏,但此時最多獲得玉米產量的90%,如果能夠延長採收期10天-15天。而又不發生倒伏和反青。可以提高10%的產量。在玉米完全成熟後,籽粒重最大,產量最高,籽粒中含水量低,便於脫粒和貯藏。
以上就是玉米成熟時砍掉穗位以上秸稈的原因和作用。有些東西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不一定能夠做得到。因地制宜地採取合理的種植技術措施,才能取得玉米高產和高收益。
-
11 # 山東海哥
玉米快成熟時已經確定籽粒飽滿與否了,快成熟時基本能知道產量了,這時候基本定型了,一般都是結棒定產量,從漲勢上就能看出來產量如何,所謂快成熟,基本都是半個月左右就能收了,這是快成熟了,這時候你做什麼都是無謂的,前期管理不好,後期基本長勢差,所以重在管理,快成熟了,你在折騰有什麼用,大家說對嗎?
前幾年賣的刮不到,就是說麥子倒伏了,照樣能站起來,坑害了很多人,大家就不明白,倒伏怎麼會起來呢?成群結隊的購買,買藥的真發財了,天天擠破門,天不亮就敲門,直接賣斷貨了,最後倒下的還是沒有起來,沒有打藥的只能好奇的去參觀,大多數人不懂科學,老想著湊熱鬧,最後上當受騙。
玉米快成熟了,授粉結束了,基本停止生長,完全是等待收穫,這時候你做什麼都無用,好壞基本可以定型,籽粒飽滿是因為把穗以上的秸稈砍掉嗎?這時候的秸稈什麼用沒有,水分也基本吸乾了,大家說快成熟的秸稈還有什麼,乾枯了,只能燒鍋。
籽粒飽滿是因為你管理的好,不缺少養分,單純的使用尿素最容易造成禿尖,籽粒不飽滿,只要氮磷鉀合理使用玉米都能長勢很好,籽粒都飽滿,大家說對嗎?
-
12 # 汶水田野
題主想問,玉米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使玉米仔粒飽滿,是真的嗎?我的回答是真的。更確切地說,玉米快成熟時,砍掉穗以上的秸杆,打掉全部葉子,只留穗和穗以下的光桿,會對玉米提高產量更有幫助。
我們這裡是魯中平原,泰山腳下,是有名的汶陽田腹地,土質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是旱澇保收的糧食主產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和玉米,玉米是接麥茬播種,小麥收割後,人工播種玉米,這樣能保證播種質量,達到出苗全,出苗後長勢良好,便於管理。在沒有大的天災的情況下,都能達到畝產1500斤的高產。當然,這就要求農民在管理上下足功夫,從選種、播種、滅草、澆水、施肥、滅蟲、防病、防災等每一步,每個環節,都要認真做好,才能實現高產的目的。
當然,實現高產的目的,還有一項關鍵環節,那就是玉米快成熟時,將穗以上的玉米秸杆砍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減少穗以上部分對養分、水分的爭奪,增加玉米粒對養分、水分的吸收,盡最大能力地保障對玉米粒的供應,達到棒大、顆粒飽滿,實現高產的目的。從多年的實踐經驗來看,玉米穗以上的秸杆砍與不砍,最後的產量是有區別的,但差距不是很大,產量也就提高5%一I0%左右,每畝增產100斤左右。
早在大集體時代未期和承包責任制初期,那時的集體和家庭,都飼養著牲畜和家禽,人們砍掉玉米穗以上的秸稈和葉子,一是為了王米增產,另一個原因就是把玉米葉子和秸稈曬乾儲存起來,作為飼草,餵養牲畜,尤其是冬天的時侯,沒有了鮮草和鮮的農作物秸杆,牲畜過冬就依靠這些秸稈和曬起來的乾草了。農百姓則將這些東西粉碎,餵豬、牛羊和雞鴨鵝等,即經濟又實用,即方便又實惠,變廢為寶。飼養牲畜,即變廢為寶,又增加家庭收入,又積攢土雜有機肥料,成為莊稼的喜愛。即迴圈利用,又節約增效。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的提升,傳統的家庭飼養牲畜和雞鴨鵝等已漸浙淡出老百姓的生活。加之現在新農村環境整治和秸稈還田的要求,農村基本上看不到秸稈進村的現象了。因此,老百姓也對砍秸杆的事,看的不那麼重要了,主要是沒有用處了,就不如到收玉米時,讓機器一起打碎了進到土壤中作肥料。另一個原因就是,農民對種莊稼的積極性不那麼高漲了,地裡的活基本上就是女人和老人,男勞力都外出打工,一走就是一年。多少年來,由於種地的產出價值一直是停止不前,農民對土地失去了信心,不得不免強耕種,有的乾脆送人或捨棄,舉家靠經商或打工創收。
連年的糧食價格走低,農民對種糧沒了責任制初期時的勁頭,自然的投入也就大大折扣。近些年來,儘管是風調雨順,但糧食產量確有所減產,農民種地的目的,絕大多數是為了保住自家人的口糧。就我們地區而言,土地本來人均佔有就很少,生產的小麥,除了自家口糧,結餘很少,玉米全部賣出,也賣不了幾個錢。因此,增產與減產,對農民而言,已經是無所謂的事情了。加之,現在農家人已經很少有人再餵豬、牛羊、雞鴨鵝等畜禽,砍掉玉米穗以上的部分已經沒有再利用的價值了,所以,人們為了減輕勞動力,也就不再下那些力氣,做那些無用之功了。
-
13 # 徐來喜333
玉米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的秸杆砍掉讓玉米籽粒更加飽滿是錯誤的。第一,砍掉穗以上的秸杆就會讓玉米愛到傷害,其傷杆傷根傷全部,第二,玉米棒不會再生長,只會縮水縮小降低產量.假如人,將其斷掉任何一個部位,那麼全身都會受到影響,還能更加健壯嗎。
-
14 # 努力就好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雖然現在食用的較少,主要是用於飼料和深加工,但因其產量高,管理比較簡單,用工少,比較適合現在以務工為主的農民的喜愛,畝收入也在千元左右,因此種植面積較大,
題主所說的玉米近成熟期"砍頭"可增產的問題,我不認可。在以前特別是大集體的時候,我們這裡有這樣乾的。那個時候的玉米品種大都非活稈成熟,"砍頭"打葉其目的並非是為了增產,而是取秸稈做牛馬羊的飼料,也為了收穫方便,籽粒脫水快。而現如今的玉米品種都是活稈成熟,可以說99%的人不會去砍頭打葉子了。為什麼呢?
一,瞭解一下玉米葉片的功能同品種玉米的葉片基本穩定,春播和夏播僅差1片左右的葉。玉米的葉片可分為四組:
第一組,胚生葉組
"五光六毛",也就是說,玉米5片葉以下的葉子是光滑無刺毛的,葉片生長慢,功能期短,合成的養分供給根系的生長,可稱為胚生葉組。
第二組,莖生葉組
莖生葉組主要是下部的莖生葉,有茸毛,著生於明顯伸長的下部莖節上,葉面積,生長速度,功能期都隨著葉片數的提高而明顯增加,是玉米莖和雄穗生長髮育所需營養的提供者。
第三組,穗粒葉組
此葉組為中部莖生葉組,也就是玉米棒上下的莖節上,葉最大,生長速度快,功能期最長,是棒子和籽粒生長所需營養的提供者。
第四組,粒葉組
粒葉組葉片就是植株上部莖生葉組,著生於莖稈上部的莖節上,葉面積大,生長速度和功能期逐漸減少,其作用主要是供給籽粒生長所需營養。
而題主所說的要砍掉穗以上的莖稈,那去掉的就是一部分穗粒葉組和全部的粒葉組。而現如今的玉米品種幾乎都是青秸綠葉活稈成熟,去掉這些對玉米籽粒的成熟影響很大。
二,玉米適時晚收可提高產量每一個玉米品種在同一個地區都有相對固定的成熟期,只有滿足其生育期的要求,使玉米正常成熟,才能高產優質。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量適當晚收。
要做到玉米的適當晚收,必須以延長活稈綠葉時間為前提,青枝綠葉活稈成熟才能實現玉米的高產。
玉米生長的中後期要加強肥水管理,延長葉片的光合時間,防止早衰。同時堅決杜絕成熟前砍頭,打葉現象。玉米植株在沒有乾枯前還有大量的養料,還可以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還沒有完全成熟的籽粒中去。
現在的玉米都是活稈成熟,如果偏早砍青,還處於青枝綠葉沒有完全成熟,灌漿還在進行時就已砍頭,這樣對玉米的產量損失很大。九、十月份溫度適宜,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這是對玉米灌漿最為有利的氣候條件,可發揮穗粒葉組和粒葉組的最大潛能,顯著增加玉米產量,丙可顯著增加籽粒容重和提高籽粒品質。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現在的玉米完全成熟收穫後,那玉米的植株還處於青稈綠葉之時,只要有綠它就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就能製造營養,帶稈收穫也有一定的增產作用。玉米籽粒中含水量較高,而且籽粒還具有後熟作用,那你砍青了不就白白浪費了綠葉所製造的營養嗎?這不就斷了後路了嗎?
因此說一一不可!一些老的種植習慣具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新形勢下,也應與時俱進,不可默守陳規,不可做有違科學的事情,如玉米活稈砍青。 -
15 # 慶雙三農
【慶雙與三農同行】玉米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秸稈砍掉能使玉米籽粒長得飽滿,是真的嗎?──是真的。詳情請看下文。
玉米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只要管理得當,就能夠奪得高產。對於快成熟的玉米,將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使玉米長得飽滿的問題,經過筆者的實驗,證實是真的。那麼,為什麼在玉米快成熟時,將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使玉米長得飽滿呢?
玉米植株的生長與籽粒的成熟需要充足的營養,主要從根系吸收和葉片合成。
玉米葉片在籽粒成熟前處於旺盛的生長狀態,葉綠素含量高,從陽光中合成的營養物質多,而自身又消耗不完,就把剩餘的營養物質迴流到根部。而根系又把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物質向植株輸送,從而達到地上葉片的生長以促進地下根系的生長,地下根系的生長又供應地上植株的生長。
而到玉米快成熟時,葉片老化,葉綠素降低,從陽光中紫外線合成營養的功能顯著下降,所合成的營養少,不但不能向籽粒供應,甚至連自身的消耗都不夠。因此,在玉米快成熟時,將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使籽粒長得飽滿。而這種方法,相當於給玉米植株去老葉,減輕根系的負擔。
採用這種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要掌握砍穗以上秸稈的時間,必須是玉米要成熟才能將穗以上的秸稈砍掉,不能過早。如果過早砍掉穗以上的秸稈,減少了有效葉片向玉米籽粒供應的營養,不但不能使籽粒長得飽滿,反而還會引起秕粒,造成減產,得不償失。
-
16 # 三農孺子牛
前幾年我們村裡養牛的都在割玉米頭喂牛。其目的有兩個,一是可以解決養牛飼草不足問題。二是聽專家說玉米割頭可以增產。實際效果如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回答。
玉米割頭其實是去雄花,我們老百姓說的去天花。隔行去雄可以增產,因為去掉一半天花仍可滿足玉米授粉需要。雄花又是消耗營養物質最多的。所以去掉天花的那一行可以獲得較多的營養因而能增產。
現在又傳出玉米砍掉穗子以上部分可以增產。可是從砍掉穗子以上部分來看效果並不是十分明顯。理由是任何農作物都必須透過葉片吸收太陽光,然後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營份,再輸送給果實。而玉米最重要的葉片也就是穗子上下四、五片,功能最強。穗子以上砍掉了,也就是說把一半功能最強的葉子砍掉了。還談什麼穗子大,能增產。
從砍掉以後的實際效果來看真的不是人們說的那樣,首先從玉米穗子的頭部看,凡是砍掉的穗子頭包的很緊,不鬆散。沒有砍的大部分穗子頭鬆散,只有玉米顆粒飽滿玉米頭才會撐開鬆散。雖然不是100%,但絕大多數是這樣。所以從這點看,砍掉穗以上部分能增產並不十分可靠。
題主說到快成熟時砍掉,其實接近成熟更沒有砍掉的必要,那時砍於不砍無所謂了。我們退一步說,就算能增產10%,每畝多打100斤,無非也就是100元,砍一畝耗費一個工日,如果出去打工一天150元得不償失。現在不是說能增產多少,而是一天的工效那個最高,效益最大。誤工割玉米是為了增產賣錢,而打工也是為了掙錢。那個輕,那個重,老百姓心裡最清楚。說到底這項工作農民們不會去幹。只能嘴裡說說,紙上寫寫。
-
17 # 荊州媳婦
玉米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秸稈砍掉能使玉米籽粒長的飽滿,這是真的,我的確試過,其實使用這個方法,如果你是個新手那我告訴你還是不要試,因為你不知道玉米什麼時候授粉,如果說還沒授粉,那你砍了秸稈那會使玉米減產。一般面積小的可以用這方法,面積大的話用這方法很辛苦,我建議還是播種的時候下好肥料就可以了,這是我個人關點謝謝。
-
18 # 西門白甫話三農
玉米即將成熟時將玉米穗以上秸稈砍掉,這在農村叫“玉米割頭法”,這種技術的確能使玉米增產,還有隔行去雄花技術,也能使玉米增產。
增產的原因很簡單:
第一、砍掉玉米穗以上的秸稈,可以將根部吸收的養分更多的運送到玉米穗上,保障玉米穗養分充足,能夠使玉米穗更加飽滿。
第二、減少玉米病蟲害。我們在玉米田裡經常會看到,玉米穗以上秸稈和雄花會發生病蟲害。
但為什麼這種技術一直沒有推廣開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成本太高,效益太低。
玉米割頭法儘管能增產,但目前機械化還不能操作,必須人工“割頭”,但人工“割頭”,一畝地一個人最少需要一天半時間,如果採用抽取雄花技術,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技術,一般農民幹不了。而根據現在的工資標準,一個人一天200元,一天半300元,而一畝玉米最多能增加100斤,就目前價格也就是一百多塊,不合算。
總之,玉米在成熟時砍掉玉米穗以上秸稈,的確能增產,但由於技術複雜,人力成本大,所以不合算。
-
19 # 武陟農民小郭
玉米快成熟時把玉米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使玉米爭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爭產措施。
在我們這裡很早就有農業相關部門,貼廣告、做廣播,號召廣大農民在玉米受粉結束後,就可以把玉米穗以上的秸稈去掉。這樣做可以既使玉米通風透光,還可以節省養分。還有一個就是上邊的葉都有些嫩,容易發生呀蟲等病蟲害。
(玉米去了頭,力量大如牛)就是這個道理。我也做過幾次實驗,我的做法是把玉米穗上面再留一,二個葉子,以上的全部去掉。玉米去頭這個做法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建議我們的農民朋友們,對玉米去頭這個事情還不瞭解的時候,也可以在自己的玉米田裡做個實驗吧!
-
20 # 齊魯小強
玉米,是我國主要糧食之一。經常吃玉米加工成的玉米油,可有效的預防高血壓和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同時,玉米也是飼料加工企業加工飼料的主要原料。因此,玉米在我國的消耗還是比較大的。
由於今年玉米價格的上漲,追求玉米產量更是我們農民追求的主要目標。而玉米生長後期管理是奪取玉米高產最重要的時間段。那麼在玉米生長後期應該怎樣管理呢?
玉米後期管理。當玉米進入“開花、抽雄”時,說明了玉米正在逐漸的由生理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也就是說玉米開始抽穗,並且進入受粉期。從這時候開始,玉米需要大量的養料和水分供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玉米授粉質量良好,和保證玉米籽粒的數量以及飽滿程度。
玉米進入開花抽雄時,要及時追肥和澆水。雖然現在種植玉米基本都採取播種時一次性施肥的方法,但是我認為這樣做不如採取“基肥~追肥”的施肥方法。因為一次性施肥,如果遇到降水量大的年份,我們所施入的化肥肥力有可能會隨水下滲到地表深處而流失。這樣不能保證玉米生長後期的養分需求,從而會出現籽粒數少以及籽粒不飽滿,從而大大影響產量。
玉米進入生長後期,可以每畝追施高氮複合肥30公斤,並且及時澆水,使化肥儘快溶解和轉化,儘快的被玉米根系吸收、利用。
玉米快成熟時,將玉米穗以上的秸稈砍掉,也是提高玉米產量的一個手段。將玉米穗以上的秸稈砍掉,可以杜絕玉米後期生長的養料和水分消耗。可以有效的保障玉米籽粒形成和飽滿養分和水份供應。
去年,我做了一下對比。就是同一品種在同一地塊和同一管理模式下,到玉米生長後期砍掉秸稈的比沒有砍掉秸稈的,畝產量要提高150~200斤左右。
因此,我認為在玉米生長後期砍掉玉米穗以上秸稈也是提高玉米產量的重要手段。
以上是我的見解,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回覆列表
我很榮幸參與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要分地方而論,有些地方是可以的,有些地方是不可以的。有些地方如果把穗以上的桔杆砍掉,不但不能增產,反而還會減產。
玉米雖然是我國第三大糧食作物,但是玉米特別不耐旱,秸稈粗高,吸水量大,所以必須要足夠的水分。比如像太乾旱的地區,玉米就無法種植,尤其到了抽穗期和拔苗期,玉米則需要大量的水分。題主說的玉米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的秸稈全部砍掉,就能讓玉米更加飽滿,這個要分地區,不能一概而論。再者,這種做法,對玉米也有一定的損害,所以得一分為二的看待。在西北地區,就沒有這樣的做法坎去玉米的一部分,必然會留下傷疤,而在西北地區,有時候會連續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乾旱不降雨。這樣只會加快水分的蒸發,從刀口玉米會幹下來,不但不會使玉米籽飽滿,而且加劇玉米的死亡。因為玉米不像樹一樣,裡面特別實心,玉米秸稈裡面空隙比較大,如果敞開,會加速水分和養分的流失。我們為保溼,保水,用地膜種植,高投入,如果輕易砍去玉米頭部,不但會降低產量,而且可能加劇玉米的死亡和老化。當然,在南方,或許這個方法可以試一下,必然哪裡降水量多,土壤溼度大,而且經常陰天,蒸發量小。這樣做,可以加速水分的散發,減少因為玉米根部太溼,而導致玉米根部壞掉。還有就是讓玉米的通風好,更有效的進行光合作用。所以,砍去玉米穗以上的部分的做法,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水分,土壤各方面的綜合,不能一刀切。因地制宜,合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