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船大王

    想要把磷蝦吃完,首先需要能把磷蝦捕回來才行,而捕磷蝦不是那麼容易的。遙遠的南極,天氣環境惡劣,我們國家遠洋漁船有3000條,能在南極作業的屈指可數,有以下幾條:

    (借這個問題,發點我們的南極磷蝦漁船圖片)

    遼寧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福榮海

    1972年日本建造,長110.75米,寬17.8米,總噸位5306,主機4189.5KW,船員100人。

    福建正冠漁業開發有限公司:福遠漁 9818

    1981年波蘭建造,長102.65米,寬17米,總噸位4630,主機3824KW,船員100人。

    “福遠漁 9818”前身是遼寧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的“連興海”

    中國水產有限公司:龍發和龍騰,兩條是一樣的船型。

    1988年德國建造,長120.7米,寬19米,總噸位7765,主機5296KW,船員135人。

    目前為止,國內只有這4條大型拖網加工漁船,在南極捕撈磷蝦,年總產量頂多十萬噸,這點產量對南極磷蝦這個龐大種群來說,撓癢癢都不夠。

    世界有記錄的最高產量還是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也不過是50多萬噸(蘇聯)。

    而南極磷蝦資源,根據《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由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管理,成員國有25個,中國是其中之一。

    南極有遠超常人想象的保護管理規則,去南極捕磷蝦有各種各樣的嚴格限制,想要偷捕濫捕根本不可能,想象一下一旦被發現在南極從事非法捕撈(IUU:非法、不報告和不管制),你將被列入25個國家的黑名單,並通緝,保證你上天入地,無處可逃。

    舉個例子:2003年,有一條烏克蘭籍的漁船Viarsa 1,在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管理下的海域,非法捕撈南極犬牙魚(銀鱈魚),被澳大利亞和多個國際組織狂追21天,跨越3900海里,最終在南非附近海域抓獲。

    ▲漁船Viarsa 1

    其實,與其擔心過度捕撈磷蝦,把磷蝦吃光,不如關心一下環境問題,畢竟人類捕撈活動對磷蝦種群的影響,微乎其微,而磷蝦自上世紀80年代,因為全球變暖,資源已經減少80%。

  • 2 # 百科千尋君

    不會,人類對磷蝦的捕撈量很少,而且是有節制的,與磷蝦總量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

    磷蝦有很多種,遍佈世界各大海域,人類主要捕撈的磷蝦是南極磷蝦。南極磷蝦的數量非常多,總質量大約有4-6億噸,比全球人類的總質量還要大。鬚鯨、企鵝、海豹、海鳥、魚、烏賊每年會吃掉約3億噸,但是南極磷蝦的總質量不變,始終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因為南極磷蝦的繁殖能力很強。

    南極磷蝦分佈在南極附近海域,南極是無主之地,所以南極磷蝦是全人類共有的資源。

    人類平均每年會捕撈約25萬噸南極磷蝦,中國是第二大南極磷蝦捕撈國,2017年的捕撈量達到了6.5萬噸,但與第一大捕撈國挪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韓國的捕撈量也很大。(網上總有人說中國過度捕撈磷蝦,這些人估計腦子不太好使)。

    南極磷蝦的漁業開發試捕勘察始於1960年初期,1970年中期即進入大規模商業開發。捕撈國分為3個階段:

    第1階段,上世紀80年代,蘇(佔總量的93%)和日本為主要捕撈國,1983年是南極磷蝦捕撈量最高的一年,有52.8萬噸南極磷蝦被捕撈。

    第2階段,蘇解體之後至90年代末,主要有日本、智利、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等國,其中日本佔整個捕撈量的80%,日本人很喜歡吃磷蝦,稱其為衝醬蝦。1993年,俄羅斯放棄了磷蝦捕撈業,可能是路途遙遠,成本太高。

    第3階段為本世紀,捕撈國除傳統的日本外,還增加了韓國、挪威、美國、中國等。

    人類在上個世紀就開始對南極磷蝦資源實行有節制的開發,南極磷蝦漁業由《南極公約》框架下的“保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公約”(CCAMLR)進行管理。目前絕大多數南極磷蝦產自FAO48漁區。2000年,研究人員對48漁區進行了全面調查評估。評估認為,48漁區南極磷蝦資源量為4429萬噸,針對這一區域提出了400萬噸的捕撈限額建議。2010年CCAMLR養護措施51-01條的規定是,在進一步細化限額分配之前,“任何漁季48.1、48.2、48.3和48.4四個亞區內磷蝦的總捕撈量須進一步限定在62萬噸之內”。

    CCAMLR會制定合理的磷蝦捕撈配額,保護南極周邊海域的環境和生態系統完整性,並儲存南極海洋生物資源。成員國有25個,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幾個國家都在其中,如果誰敢跑到南極海域去非法捕撈(IUU),肯定會受到嚴懲。

    2003年,一艘懸掛烏拉圭國旗的Viarsa 1拖網漁船跑到南極海域非法捕撈稀有的巴塔哥尼亞齒魚,被澳大利亞、英國、南非追蹤了21天,從南極一路追到了南非,最終被截獲,船上40多人被全部逮捕。

    所以,南極的資源是全世界的,若是違反規定去非法捕撈,肯定會受到處罰。而且由於南極太過偏遠,南極海域兇險莫測,只有極少數實力較強的國家有能力到南極去捕撈磷蝦,不要擔心南極磷蝦會被撈光,它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海洋汙染和全球變暖。

  • 3 # 牧海

    磷蝦並不會被人類吃光,因為全球磷蝦總儲量太大了,再加上磷蝦強悍的繁殖力,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種群數量。

    退一步說,如果有一天磷蝦滅亡了,那也是因為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這才是現階段磷蝦面臨的最大威脅。

    小小的磷蝦,竟然是“世界未來的食品庫”?

    磷蝦是海洋中的小型甲殼類浮游動物,基本處於海洋食物鏈的最底層,以各種浮游植物為食。磷蝦的體長一般在7~90毫米之間,個體普遍很小,但數量卻極其龐大,在整個生物地球化學迴圈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世界目前已知的磷蝦有85種,在我國近海就有20多種。所有的磷蝦都被分成了兩個科——深海磷科以及磷蝦科。在所有的磷蝦中,具有商業捕撈價值的是南極磷蝦北方磷蝦以及太平洋磷蝦

    其中,南極磷蝦的個體是最大的(體長3~6cm,最大體長超過6cm),產量也是最高的,全球南極磷蝦的總量在1.25億噸-60億噸之間,這個數值會隨著南極磷蝦的繁殖和天敵的捕食而出現波動。

    磷蝦是鯨魚、企鵝、海豹、海鳥以及各種魚類的食物來源,在浮游植物數量充足的前提下,被天敵吃掉的個體很快就會透過磷蝦的繁殖得到補充。每條成熟雌蝦的產卵量在6000-10000之間,這使得磷蝦擁有源源不斷的恢復力。

    南極磷蝦的捕撈歷史:人類捕撈對磷蝦的生存產生的影響有多大?

    說到南極磷蝦的捕撈歷史,首先應該提到的是前蘇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前蘇聯是當時世界上之無愧的“磷蝦捕撈第一國”。1982年蘇聯捕撈了49.2萬噸的南極磷蝦,佔全球捕撈總量的93%,“一家獨大”的格局非常明顯。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繼續使用原先的船隻從事南極磷蝦的捕撈,但產量已經大不如前,也逐漸淡出了捕撈裝備的開發行列。2000年,中國、挪威、韓國、智利、日本等國相繼加入到了瓜分這塊“大蛋糕”的行列中。

    2020年5月,俄羅斯這一老牌的捕撈國又打起了南極磷蝦的新主意。

    俄羅斯聯邦漁業與海洋學研究所的專家透過資源考察已經探明,考察地區的南極磷蝦儲量就在6000萬噸左右,遠高於2017年的同期水平。面對這一誘人的漁業資源,俄羅斯自然不會無動於衷。隨著俄羅斯的強勢入局,全球磷蝦捕撈業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南極磷蝦的資源分佈圖

    國際上為了保護南極磷蝦而限定了561萬噸的捕撈額度,不過近年來隨著南極磷蝦資源儲量的不斷增長,限制捕撈量已經提高到了620萬噸。但這對於儲量龐大的南極磷蝦來說,還遠遠構不成威脅。

    人類需要真正警醒的,是全球氣候變化對南極磷蝦的致命打擊

    這裡說的全球氣候變化,主要包括海洋酸化、全球氣溫升高、南極冰雪消融,這些氣候變化在根本上減少著南極海域浮游植物的數量,而這些浮游植物,正是南極磷蝦的口糧。缺少了食物來源,南極磷蝦的繁殖速度與種群數量自然會受到限制——這才是南極磷蝦面臨的最大威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小組研究了過去8000年來南極磷蝦的數量變化,研究手段是對比分析現代及古代的企鵝骨骼、羽毛的穩定氮同位素變化,他們發現南極企鵝的穩定氮同位素發生了明顯波動,這種波動與氣候冷暖變化密切相關。

    美國國家地理的資料表明,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南極磷蝦的存量可能下降了80%,主要原因就是全球變暖導致的冰蓋流失

    ▲▲南極磷蝦在整個生物地球化學迴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磷蝦的糞便可以被浮游植物利用,提高海洋的基礎生產力。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微藻吸收,南極磷蝦將這些微藻吃掉後,就成了二氧化碳的固定者。

    相反,如果南極磷蝦沒有將這些二氧化碳同化,(這些二氧化碳)釋放到海洋中就會造成海水酸化,釋放到大氣中又會加劇溫室效應。因此,南極磷蝦的存在對於緩解全球溫室效應與海洋酸化具有重要意義。

  • 4 # 科學黑洞

    磷蝦堪比哺育地球生命的糧食,人類會把磷蝦吃光嗎?

    南極磷蝦在所有物種裡算是貢獻特別巨大的那一種,每年都會有3億噸以上的磷蝦被吃光,當然人類捕獲吃掉的磷蝦佔據很少的一部分。

    每年南極磷蝦的消耗,主要都是被一些大型的動物吃掉,例如最常見的就是須鯨,它們是沒有牙齒只有鯨鬚過濾食物的哺乳動物,它們的食物來源主要就是這些小型的甲殼類動物。一隻藍鯨每天會吃掉4噸的南極磷蝦,每年有4000萬噸以上的南極磷蝦都被鬚鯨吃掉。

    當然人類也是吃磷蝦的,只不過消耗量並不大,相對於磷蝦我們更喜歡吃常見的草蝦和基圍蝦等等,而在生物學分類上南極磷蝦和這兩種蝦親緣關係還挺遠的,是磷蝦目磷蝦科磷蝦屬下的30個成員之一,主要就分佈在南極海域。人類南極捕撈從成本和困難程度上可知不會那麼輕鬆,自然捕獲的磷蝦就很少,也不是我們的主要食物。

    據統計南極磷蝦總量在5-6億噸,而每年都會消耗3億噸左右的南極磷蝦,令人奇怪的是,這個物種並沒有因此而滅絕。

    這是有原因的,南極磷蝦的繁殖能力非常強,一隻雌性南極磷蝦在每年1月至3月進入產卵期,在產卵繁殖期,一隻磷蝦可以產卵5次左右,而每次產卵都可以達到10000只。那麼可想而知,每個繁殖季過後南極磷蝦的數量都會指數級的增長,這是它們不滅絕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產卵多但不一定意味著都能“長大成人”,有一個典型的反面例子,翻車魚就是產卵小能手,它們一次可以產下3億多隻卵,但是正如它們的名字一樣,這些卵大部分都會“翻車”,最終能長大成魚的可能不到30條。而南極磷蝦就不同了,它們的卵成活率非常高,幾乎每一隻卵最終都能存活下來,這是原因之二。

    其實之所以能這樣,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南極磷蝦產卵之後,這些卵會一直向深水區墜落,在墜落的過程中小磷蝦逐漸的孵化,這個時候它們在一路而上,最終回到父母曾經待過的地方,這個過程可以躲避南極磷蝦天敵的侵擾,讓大部分小磷蝦都可以平安的長大。

    南極磷蝦靠著成熟快、繁殖週期短、繁殖數量大等特點,讓這個物種不會那麼輕易的滅絕,有科學家曾說過,未來人類如果面對糧食危機,那麼可以填報所有人類肚子的,只可能是南極磷蝦這個物種,因為它們的存量實在是太豐富了。

    當然,如果人類加入大規模捕撈南極磷蝦的陣營,也許有一天真的會讓南極磷蝦走向滅絕。

  • 5 # 星球上的科學

    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最高統治者人類來說,存在這樣一句話:“一旦世界上的某種生物征服了人類的味蕾,在正常情況下都會面臨著滅絕的可能”。儘管事實並沒有這麼誇張,但是側面反應了人類對美食對巨大需求。

    如今一些生物從地球上消失便是例子,可是就有那麼一種生物,人們發現能吃後不管怎麼吃都吃不完——磷蝦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外,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小蝦米。

    磷蝦。

    磷蝦是海洋中的小型無脊椎甲殼類浮游動物,幾乎處在海洋食物鏈的最底層,以各種浮游植物為食,有特別明顯的叢集性,是形成聲散射層的主要浮游動物。

    一般磷蝦的體長在7~90毫米之間,個體普遍比較小,身體透明,頭胸甲與整個頭胸部癒合,但不伸向腹面,所以不形成鰓腔。磷蝦中的南極磷蝦的資源豐富,在非常密集的情況下,可以達到每立方米海水有2-3萬隻的磷蝦,而且在南極附近海域中生存著的南極磷蝦高達30萬億個,生物量達到了5億噸,也被譽為“世界未來的糧食庫”。

    磷蝦是一種群居生物,數量應該算是海里最多的,由於在磷蝦中富含多種優質蛋白,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以及人體必需的七種氨基酸,所以營養價值頗高,被稱為“世界未來的糧食庫”。

    磷蝦的繁殖能力特別強。

    在每年秋冬交接的時候,也就是大概在10到11月是它們繁殖的旺季,據悉一隻成年雌蝦一次可以繁殖數千卵,並且每年還不是隻繁殖一次而是數次,還有磷蝦的成長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

    磷蝦的食物充沛

    磷蝦的繁殖能力強,所以數量就比較多,如果沒有足夠的食物作為基礎是根本達不到如此多的數量的,磷蝦這樣的生物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食物,所以它們的食物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海藻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在海洋裡面也比較常見,是磷蝦的主食之一, 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會有海藻,因此海藻為磷蝦解決了食物問題,讓磷蝦可以盡情的繁殖長大,並且不會出現食物短缺的情況。

    磷蝦獨特的成長方式

    一般動物的幼崽都會和成年動物在一起,但磷蝦卻很獨特,在磷蝦排完卵之後,它的卵並不和群體在一起,而是不斷下沉,在下沉過程的同時孵化,當下沉到幾百米至1500多米深的時候,幼蝦才會孵化出來。

    在其成長過程中,是一邊向上浮,一邊獵食,在這個過程中還不忘發育,等回到集體之後也就變成了“青少年”,這樣獨特的生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幼蝦被天敵捕食或者被人類捕捉的機率。

    磷蝦的生活習慣與其大部分天敵相反。

    磷蝦白天都是叢集棲息在海洋深處,幾乎不活動,到了晚上才群體出動尋覓食物,而這個時候的大部分天敵都在休息,只有一小部分天敵還在活動,所以磷蝦的這種習慣剛好可以躲開大部分天敵的捕殺以及吞食。

    總結。

    磷蝦強大的繁殖力以及其特殊的成長方式,南極厚重的海冰,以及南極海冰對幼年磷蝦的保護,像鯨魚等大型生物,都不敢深入南極的海冰底下,在這些條件共同作用下為磷蝦提供了一個數量穩定的環境。

    如果在未來有一天磷蝦滅亡了,只可能是因為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這才是目前磷蝦面臨的最大威脅,從美國國家地理的資料來看,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南極磷蝦的存量可能下降了80%。

    導致磷蝦數量降低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全球變暖使得冰蓋流失,當然還有海洋汙染的不斷累積,使磷蝦的生存環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其生存空間也在不斷縮小,而且磷蝦的數量基數也在持續下降……

  • 6 # 獵奇動物社

    磷蝦是海洋食物鏈的關鍵物種,在海洋中,除了許多海洋生物主要以磷蝦為食外,人類每年的捕撈量也高達250000噸。從這些資料看,磷蝦這個物種每年的消耗量是很高的。那麼,磷蝦會被人類吃光嗎?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磷蝦

    磷蝦屬於軟甲綱磷蝦目,在軟甲綱下有4個目,我們比較常見,也是最熟悉的就是等足目下的鼠婦(俗稱西瓜蟲),鼠婦遇到危險會將身體蜷縮起來,再加上它本身就是節肢動物,所以看起來像一個小黑西瓜一樣,因此得名。而磷蝦也是一樣,由於磷蝦(深海磷蝦除外)的腹部帶有發光器,可以發出藍色的冷光,與磷化氫燃燒時發出的光非常相似,因此得名。

    從生物學意義上說,磷蝦一共分為兩大科:磷蝦科和深海磷蝦科。磷蝦科是一個大家族,其下有85種不同的磷蝦,它們分佈在世界各大海洋中。相比較磷蝦科,深海磷蝦科就顯得比較孤獨了,目前深海磷蝦科下僅發現一種,它就是深海磷蝦(Bentheuphausia amblyops)。相比磷蝦,深海磷蝦比較的原始,比如它們沒能進化出轉化藻類物質為熒光物質的能力,而這恰恰也是它們不能發光的原因。

    磷蝦是一種只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它們的平均體長一般在2公分左右,比較大的個體能長到6公分左右。磷蝦的主要食物以海洋的浮游生物為主(大多數的磷蝦以浮游植物為食),而且它們與大多數的魚類一樣,都是濾食性的生物,不同是魚濾食靠的是腮部,而磷蝦的濾食靠的是細小且密集的胸肢。

    為什麼說磷蝦是海洋食物鏈中的關鍵物種?

    首先,磷蝦是以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為食的,在海洋中浮游生物就像是陸地上的草一樣,屬於食物鏈最低端的物種,它們無處不在,數量龐大。但是僅僅是浮游生物並不能滿足一些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需求,所以,它們就需要更大一些且數量較多的物種作為食物。此時,磷蝦就來了,作為海洋食物鏈底層次一級的物種,磷蝦數量龐大(僅僅是南極磷蝦就有約5億噸的保有量),分佈極廣,為許多大型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比如須鯨類(藍鯨的主要食物就是磷蝦)、鬚鯊目(鯨鯊)以及海洋哺乳動物(海豹、海象)等等。

    磷蝦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了能量外,它們為人類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營養。據統計,人類捕食磷蝦從19世紀就開始了,從20世紀開始,世界各地的年捕撈量總和約為25萬噸,而且這個數字僅僅是南極磷蝦的捕撈量。

    因此,磷蝦不僅對許多海洋生物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對於人類來說,它們的貢獻也很大。而這就是磷蝦被稱為“關鍵物種”的主要原因。

    (下圖為從1973年到2017年,南極磷蝦的捕撈量)

    磷蝦會不會被吃滅絕了?

    雖然在當下,許多動物的滅絕都與人吃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大海牛、渡渡鳥等等,但是,想要靠吃讓磷蝦滅絕,顯然是不現實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

    01 分佈和數量

    磷蝦分佈在全球各大海洋中,其中不乏許多遠離人類生活區域的海域中,而且在86種不同的磷蝦中,僅僅是南極磷蝦就有5億噸左右。從19世界人類開始大規模的捕獵磷蝦到現在,磷蝦依然在各大海域中生存的好好的。這是原因之一。

    02 消耗量和繁殖量

    上面我們說過,人類每年要捕獲約25萬噸磷蝦,在加上海洋生物的消耗,磷蝦每年的消耗量約在1億噸左右。這個消耗量約佔南極磷蝦總保有量的五分之一。但是,磷蝦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通常一隻成年雌性磷蝦每年可以產下6000-8000顆卵。如此強大的繁殖能力,我們就算是按照成活率50%算,都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因此,,磷蝦的繁殖能力遠超被消耗量,所以磷蝦靠吃是很難滅絕的。

    03 人工介入

    既然磷蝦的年消耗量如此之大,就證明它是一種具有商業價值的物種。所以,磷蝦的養殖業已經日益壯大。由於除了深海磷蝦和南極磷蝦外,其他的磷蝦對環境的要求並不苛刻,所以人工養殖相對也比較的容易。

    所以,有了人工養殖來填充市場空缺,也為野生磷蝦的生存打了一針強心劑。

    總結

    磷蝦作為許多生物的食物,年消耗量確實很大,但是磷蝦有著龐大的數量基礎以及強大的繁殖能力,再加上人工養殖的助力,想要靠吃滅絕磷蝦,顯然是不可能的。

  • 7 # 柑檸梓

    首先說結論,人類是不會把磷蝦吃光的,因為人類的捕撈量相對磷蝦自身每年的繁殖量來說實在是很少的。目前一般認為,南大洋磷蝦的儲量應為若干億噸,而人類每年的捕撈量為幾十萬噸。

    但是這並不代表磷蝦在生態系統中就不重要。因為磷蝦是一種典型的喜歡冷水環境的物種,因此全球氣候的變化對於磷蝦種群數量的影響是比較顯著的。作為食物鏈的底層,磷蝦的數量直接影響著海洋生態系統是否能夠保持穩定正常的運轉。

    比如300萬面前的海洋矽藻崩潰重創了以其為食的磷蝦,然後根據能量遞減定律一層層傳導上去,最後導致了一代傳奇巨齒鯊和梅氏利維坦鯨的先後滅絕。

    所以越是底層的生物,越是不能忽視

  • 8 # 常生145

    想要磷蝦滅絕對於人類來說也是很容易的事,不用捕撈,改變環境,大氣、海洋汙染,不出百八十年磷蝦和海洋生物就要滅絕了。

  • 9 # 無聊小鎮

    不需要人類去捕食,就消失了很多。磷蝦吃海藻,南北極附近海藻主要靠鯨的糞便,然後鯨很多已經被獵殺了,最後磷蝦少了不少,上次看動物世界看的,不知道真假

  • 10 # 梅里賞金獵人

    磷蝦就是地球螞蟻,蒼蠅,蚊子集合體,磷蝦集合了三種昆蟲的所有繁殖和生存能力,滅絕磷蝦,先把螞蟻蒼蠅蚊子三者滅了再來談。以上太扯,圖示,磷蝦主要分佈在南冰洋,想去捕撈就要穿過數千公里的狂暴西風帶,終年8-10級大風巨浪狂浪不斷,即便是國家級的萬噸科考船穿過去都是考驗。屌絲漁船不用想了,捕撈磷蝦?寧的船可能不配

  • 11 # 相信科學的力量

    許多大型海洋動物,例如藍鯨和鬚鯨,都生活在寒冷的南極海洋中。 我們可能很好奇,這麼大的怪物通常吃什麼? 實際上,他們主要只吃一件事,那就是南極磷蝦。 南極磷蝦是地球上生命的進化奇蹟,它從一開始就以食物的形式存在。

    2019年為例,界糧食產量約為27.2億噸,其中包括人為生產的大米,小麥,大豆,高粱,甘薯和土豆等,幾乎都是人類的碳水化合物作物,但即使 加上它沒有達到南極磷蝦儲備。 科學家們估計,僅南極洲的磷蝦生活總量就達50億噸。 換句話說,如果人類現在不吃食物而只吃磷蝦,那麼他們就可以充分滿足70億人的飲食需求。

    與小麥和大米相比,南極磷蝦的營養含量仍然很高。 磷蝦的蛋白質含量超過50%,高於目前的任何其他食物,磷蝦的身體還富含維生素A和蝦青素,對人體非常有益。 人類。 科學家一直希望開發南極磷蝦資源,並將磷蝦視為人類“未來的食物”。

    實際上, 早在1980年代人們已經開始捕魚和使用磷蝦。蘇聯每年就派出遠洋漁船在南極洲捕獲30萬噸至50萬噸的磷蝦。 後來,俄羅斯每年還捕撈10萬噸南極磷蝦。 南極磷蝦幾乎是免費的蛋糕。 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嘗試以南極磷蝦為口味。 如今,人類每年獲取超過620萬噸的南極磷蝦,僅是南極磷蝦的一小部分。

    據統計,生活在南極地區的企鵝,鯨魚和其他動物幾乎全部以磷蝦為食,每年食用約3億噸磷蝦。 但這對南極磷蝦資源沒有影響。 實際上,南極磷蝦不僅具有較高的環境適應性,而且具有較高的繁殖能力。 雌性磷蝦每次可產下10,000個卵,一年可產卵數次。

    南極磷蝦生長非常快,主要以南極海的浮游生物為食。 南極磷蝦資源不竭。當然有些人擔心隨著全球變暖,南極磷蝦的生活環境將繼續惡化,這將影響整個人口的數量,有些人不贊成人類捕食磷蝦。

  • 12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南極磷蝦,是一種五釐米長的紅色蝦狀動物,磷蝦是地球上最多的生物之一,以其全部種群的絕對數量彌補了它們的小個體。據估計,在南大洋有3000-5000億噸磷蝦,由數千億只個體組成。這種巨大的生物量使磷蝦成為當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許多食肉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從魚、企鵝和海鳥到海豹和鯨魚。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人類也對磷蝦產生了興趣。挪威、韓國、智利、烏克蘭和日本在南大洋拖網捕撈磷蝦。但是漁業不僅使用傳統的漁網,而且使用新的連續泵送系統,在捕捉磷蝦方面變得更加有效。 磷蝦漁業由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CCAMLR)管理,該委員會成立於1982年。該機構使用調查和模型計算來確定磷蝦的捕獲量和捕獲地點。

    南大洋的大西洋部分是磷蝦和捕魚船隊最集中的地方。僅這一地區就有每年62萬噸的最大允許漁獲量。 這只是生活在南極洲周圍海洋中磷蝦的一小部分。CCAMLR早就認為既定捕獲量限制不會嚴重損害磷蝦種群,但也有磷蝦專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問題是,到目前為止,捕撈條例主要是為了保護磷蝦食用者如(企鵝、鯨魚等),對磷蝦種群本身可能存在的風險關注太少。 這是因為對這些小型甲殼動物的生物學的某些方面仍然知之甚少。

    一些地區的磷蝦丰度每年波動很大。然而,這些波動的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對磷蝦的管理沒有相應地調整漁獲量。此外,很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磷蝦種群,限於相對較小的區域,為整個南大洋的大西洋部分提供後代。最後,很少有人知道新一代磷蝦第一年會遷移到哪裡。這意味著磷蝦種群中最重要的部分,未來的父母和它們的後代,有可能被過度捕撈。 南極附近海域是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它脆弱生態系統的基石就是南極磷蝦。 很多動物都以它為食。鯨魚從四面八方趕來以它為食,企鵝以此為食,海鳥、魚和海豹都是如此。所以它是南大洋食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科學家們擔心,南極的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磷蝦數量下降,或者在未來幾十年內遷移到不同的地區。 氣候變暖和捕獲量增加的雙重打擊可能對磷蝦和依賴它們的動物都是災難性的。 在今年,南極地區經歷了一些破紀錄的高溫天氣。 二月——南半球的盛夏,南極半島的一個氣象站記錄的溫度超過了17.8℃,這是南極大陸的最高紀錄。就在幾天後,位於南極半島北部的西摩島上的儀器記錄的溫度超過了20.6℃。 科學家們仍在研究氣溫上升可能影響磷蝦數量的方式。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有很多不確定性。

    磷蝦幼蟲,利用海冰作為棲息地。這有助於它們躲避捕食者,躲避強大的南極洋流。 在過去的五六年裡,南極海冰一直在迅速減少,隨著該地區不斷變暖,這種情況可能會繼續下去。 從短期來看,磷蝦有可能在某些地區受益。磷蝦幼蟲更喜歡粗糙不平的冰。一些研究表明,這種冰棲息地在南極洲周圍可能會增加——至少是暫時的——即使總的冰覆蓋面積下降。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冰繼續消失,磷蝦幼蟲喜歡的棲息地也將開始消失。從長遠來看,這對磷蝦來說是個壞訊息。

    其他研究表明,溫度升高會抑制磷蝦的生長。換句話說,磷蝦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小。 這意味著如果磷蝦的總數保持不變,捕食者將需要吃更多的磷蝦才能生存。漁民需要捕獲更多的磷蝦來滿足他們的捕撈配額。 一些科學家還擔心,隨著海水變暖和海冰減少,磷蝦可能開始遷移到南大洋的不同區域。如果它們遷移到捕撈船更密集的地區,它們的數量會下降得更快。

    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磷蝦種群在未來幾十年會有什麼反應。但是模型研究表明,從長遠來看,磷蝦數量可能會受到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如果磷蝦數量減少,以它們為食的食肉動物也會減少。 這種連鎖反應可能會深刻地改變南極的生態系統。

  • 13 # 動物競技場

    人類不可能把磷蝦吃光,就像人類不可能把地球上的蟑螂都殺死。

    每年大概都有3億噸的南極磷蝦被消耗,大部分都是被體型巨大的鯨類所食用,比如:藍鯨、鬚鯨等。這些因為以磷蝦為食,所以進化的都沒有了牙齒,取而代之的是能夠過濾食物的鯨鬚。特別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動物藍鯨,藍鯨一天能夠消耗掉4噸的磷蝦,這樣一隻藍鯨一年就能夠吃下一千多噸的磷蝦。人類捕獲消耗的磷蝦與鯨類相比簡直就是不值一提。

    俗話說的好“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不僅是小魚吃蝦米,在南極的企鵝、海豹、海獅等動物也會吃磷蝦,大魚小魚都吃蝦米了,蝦米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夠增加自己的繁殖能力,這樣才能在任魚宰割在路上活下去。所以磷蝦將自己繁殖能力進化的非常強大,只需要一隻雌性的南極磷蝦在產卵期當中能夠產卵大概五次左右,每次都能產出近10000只卵,相當於一次產卵期就能夠繁衍出約50000只的後代,子子孫孫無窮盡也,這樣的繁殖能力怎麼可能被食用滅絕呢?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強大的繁殖能力才使得磷蝦成為了許多動物的食物之一。

    磷蝦產的卵數量眾多,成活率也是相當的高。成熟快,週期短,數量大,這樣的繁殖力沒有令磷蝦遍佈世界,所有磷蝦的天敵都有功勞。想要將這樣的磷蝦滅絕,除非對大海投放生化武器,不然絕無可能,這樣的磷蝦甚至還能夠成為以後人類糧食危機的預備食物之一。

    磷蝦真是小蝦能量大。

  • 14 # 祖安小雨

    不會,應該來說不可能會。磷蝦在海洋當中的最底層,就像老鼠,蟑螂等在陸地上的地位。這些底層生物幾乎是不可能會被清除乾淨的。

    當然磷蝦之所以能夠還存在它的繁殖能力也是十分的強大,成熟快,週期短,數量眾多,只需一個交配期,一隻南極磷蝦就能夠產出近50000只的後代。磷蝦只會越來越多,也正是因為磷蝦的數量眾多,才需要這麼多的動物透過食用來消耗。

    磷蝦這種肉並沒有多少的小蝦,人類也有進行打撈,但是人類每年只能捕獲十萬多噸的,相對於其他動物的捕食量簡直就是鳳毛麟角,而其他動物的捕獲量對於磷蝦這個群體來說又是九牛一毛。

    而且人類都有簽了一個《南極公約》,對於南極資源的採用可是十分困難的,所以不用擔心磷蝦的數量安全。

  • 15 # 一寸蟲奇聞

    通常人們口中的磷蝦泛指的就是南極大磷蝦,簡稱南極磷蝦。它們堪稱哺育地球生命的糧食,但是人類是不會把磷蝦吃光的。磷蝦不會被人類吃光的原因

    每年,包括鬚鯨類,海豹,海狗,企鵝等海洋生物及人類要消耗接近三億噸磷蝦,但是,從目前來看,磷蝦是不會被吃光甚至滅絕的。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點是人類對於捕撈磷蝦沒有太過多的參與;其次就是南極磷蝦的繁殖能力非常強悍。

    磷蝦是何種生物

    它雖然稱作為磷蝦,但是它的身體既不含磷,它也不是蝦。磷蝦只是外形長得比較像蝦罷,磷蝦的生活區域非常廣,南極磷蝦主要生活在南極洲的南冰洋區域,而我國可以在黃海等地捕捉到太平洋磷蝦。全世界有80多種磷蝦,它們被人類稱為“地球未來的糧庫”。

    磷蝦是一種形態像蝦似的的無脊椎動物,和我們經常的吃的十足目海蝦是有很大不同的,它有19對附肢,8對胸肢。磷蝦是一種大海里的浮游生物,是比較高階的甲殼類動物、隸屬於甲殼綱,軟甲亞綱,真蝦部,磷蝦目。

    它和其他蝦類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它有指狀足鰓,並且胸腹部長著能夠發光的器官。其實磷蝦在世界許多海域都有發現,種類也是非常繁多,在南冰洋,磷蝦也分成很多種,主要分為,冷磷蝦,南極大磷蝦晶磷蝦等。

    但是因為南極大磷蝦佔據了所有磷蝦總質量的百分之99以上,有科學家預測,南極大磷蝦的總質量可能達到5億噸至幾十億噸。所以而我們提到的磷蝦,一般都是特指南極大磷蝦,也簡稱南極磷蝦。它們是磷蝦大家族中體型最大的成員,可以長到5至6釐米,和超市裡的冷凍紅蝦體型不相上下。

    人類及動物每年消耗磷蝦總量

    對於人類來說,磷蝦的口味實在算不上美味可口,加之捕撈後因為磷蝦自身含有高量的氟化物,能產生溶解自身的消化酶,所以磷蝦自從打撈上岸就必須快速加工,否則就會變質,腐臭無比。

    南極磷蝦每年的總量保守估計在5至6億噸,南極磷蝦的質量比全世界的人口總體重還要重。

    每年人類大約會捕撈600至700萬噸磷蝦,加之海中的鬚鯨,企鵝,海獅,海豹,海鳥,烏賊,章魚也會以磷蝦為食。人和海洋生物會消耗3億多噸的南極磷蝦,但南極磷蝦的總質量還是保守估計保持在5至6億噸。

    磷蝦對於海洋及生物的重要性

    磷蝦已經成為世界上繁衍最成功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之所以有了南極磷蝦的存在,才能維持以其為食物的各種生物的繁衍生息,可以說,磷蝦決定著大多數海洋生物的生與死,維持著海洋的生態平衡。

    南極磷蝦是一種叢集性的生物,它們通常會在幾百立方米的區域集結,形成非常密集的群體。在海中有時會連綿幾公里,其中每立方米就有幾萬只南極磷蝦。遠看海水都會因為磷蝦群的出現,而變成一片深棕色。到了晚上,因為自帶發光性屬性,所以在漆黑的海面又會出現一片熒光,就好像滿天星辰墜落海中。

    磷蝦強悍的繁殖能力

    每年鬚鯨就能消耗大約4000至5000萬噸左右的磷蝦,而南極的企鵝,海豹,海鳥等動物,它們的食物總量的五分之三也都是磷蝦。每年這些海洋生物的消耗和人類捕撈,會消耗3億多噸的磷蝦,而磷蝦卻能快速恢復,除了人類捕撈較少,最主要的一點還得益於其強大的繁殖能力。

    磷蝦在每年的春天會進入到產卵期,單隻雌性南極磷蝦會產卵4至6次,並且每次產卵的數量都在10000枚左右。南極磷蝦的成活機率是非常高的,因為磷蝦的成年期非常短。

    磷蝦產卵之後,卵會隨著漸漸向深海墜落,在深海可以有效的躲避天敵,直到小磷蝦孵化成功之後,磷蝦便會重新上浮,而這個時候小磷蝦也長為成蝦,又可以產卵繁育了。所以磷蝦的這種繁育能力保證了它們的數量和存活率。這樣超強的繁殖能力,就算是蟑螂也是望塵莫及。

    磷蝦的營養成分

    磷蝦富有豐富的蛋白質,它也是富含蛋白質最高的生物,並且磷蝦還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人類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要知道牛肉裡才含有幾種我們人類需要的幾種氨基酸,而磷蝦是包含了人類所有所需的氨基酸。此外它還含有亞油酸,是一種非常適合做營養補充劑的食材。

    目前人類已經開發了許多關於磷蝦的食品和營養補充品,但是,如何快速加工磷蝦也還是一個比較讓人頭疼的難題。目前捕撈磷蝦最多的國家,主要包括挪威和我國,因為磷蝦的口感和味道都無法和傳統海鮮媲美,所以喜歡吃的人還是比較少的。

    總結

    雖然包括大多數南冰洋的海洋生物和人類每年消耗了幾億噸磷蝦,但是磷蝦卻是不會滅絕的。磷蝦會快速恢復到種群的數量。這要得益於人類沒有過多地參與到捕撈磷蝦的活動中來,還有就是多虧了磷蝦強大的繁殖能力。(圖片來自網路,侵聯刪)

  • 16 # 科學密探—潮

    磷蝦,作為一種雜食性的蝦類,卻被譽為“世界未來的食品庫”。然而,蝦類並非我們日常的主要食物。那麼,為什麼人類會對磷蝦有這樣的評價?為什麼其它的生物和其它種類的蝦不是,偏偏是磷蝦。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鱗蝦

    磷蝦屬於節肢動物門、鱗蝦目、磷蝦科的物種通稱,全世界約有80種,在我國的近海領域約有20種。磷蝦體形似小蝦,長1-2釐米,最大種類為南極磷蝦也稱大磷蝦,體長約長4.5-6釐米,最大可達9釐米,身體透明。

    磷蝦的食性因年齡而異,幼體濾食矽藻和有機碎屑,成體可捕食橈足類和其他小型浮游動物。所以,鱗蝦為雜食性生物。

    鱗蝦被譽為“世界未來的食品庫”

    世界未來食品庫單指“南極磷蝦”群。南極磷蝦的資源非常豐富,估計南大洋有6-10億噸,被譽為“世界未來的食品庫”。

    圖:南極磷蝦分佈圖

    營養豐富

    人類目前主要的能量來源就是蛋白質和脂肪。但脂肪並不容易分解,並且積累多了還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但是,蛋白質分解快,進入我們口中就可被分解一部分,到小腸就已經完全分解完了。所以,蛋白質是更重要的能量來源。而南極磷蝦恰恰具有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含量分別為16.31%和1.3%。並且礦物質含量豐富,為2.76%。

    生物量巨大

    南極磷蝦存量巨大,資源潛力非常足。南極磷蝦是地球上多細胞生物中生物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生物,是整個南極生態系統中大型動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其現存量達到4-6億噸。它們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時密度達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只。

    據統計,每年大約有3億噸的南極鱗蝦會被吃掉,佔到了總儲量的一半左右。即使這樣,南極磷蝦一直保持著安全數量,並沒有滅絕的危險。

    人類捕撈有限,鱗蝦繁殖能力強

    南極磷蝦雖然每年大約有3億噸被吃掉,但我們人類吃的很少。南極屬於世界共有,為了不破壞南極生態,全世界對南極磷蝦可捕撈量的上限約為60萬噸。據瞭解,目前全球南極磷蝦捕撈量最大的國家年捕撈量約為14萬噸,全球每年南極磷蝦捕撈量為25萬噸左右。

    磷蝦的繁殖效率也非常高。南極磷蝦在每年的一月份到三月份,開始交配繁殖,而它們每次產卵量就可以達到6000—10000個。並且,由於幼體和成體的生存海域以及食性不同,所以它們之間競爭性並不強。而這些幼體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性成熟,再次繁育後代。從而穩定種群數量,這也是它們生存能力強大的重要原因。

    生態意義大

    磷蝦作為南極動物的食物主要供應者,在南極生態系統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南極的生態系統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南極動物的食物主要來自於海洋中的生物。而大多說的動物都是以磷蝦為食。而南極磷蝦又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所以,南極磷蝦作為南極生態系統食物鏈的第一消費者,同時又是南極鯨類、海豹等哺乳動物和無數企鵝、巨海燕等南極海鳥的主要食物。

    因而,南極磷蝦是南極海洋生物食物鏈中連線低等植物和高等動物之間的關鍵環節,其種群變動將直接影響整個南極生態系統的變化。

    總結

    南極磷蝦為多細胞生物數量最多的物種,儘管每年有3億噸被其他動物和人類所捕食,但南極磷蝦繁殖效率極高,並沒有影響到南極磷蝦的生存。目前,出於對世界公共資源的保護以及南極的科考困難等原因,全世界每年捕撈南極磷蝦總重不超過60萬噸,還不到其總量的1%。所以,目前來看南極磷蝦並不會被我們吃滅絕。真正威脅到南極磷蝦生存的是,溫室效應。南極的異常高溫,加劇了冰川的大量融化,從而影響了整個南極生態系統。南極磷蝦是一種喜冷水環境的浮游生物,對海洋溫度和海冰密集度極為敏感。所以,溫室效應會導致南極磷蝦數量減少。事實也是如此,百年來西南極半島海域變暖,該區域的南極磷蝦種群密度逐漸下降。

  • 17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磷蝦堪比哺育地球生命的糧食,人類會把磷蝦吃光嗎?

    地球上最龐大的動物藍鯨捕食的卻是最小物種之一的磷蝦,而且藍鯨捕食從來都不用牙齒,而是將水過濾後,磷蝦被吞入口中,每天一頭藍鯨都要消耗3-5噸磷蝦!

    藍鯨正在吞入海水和磷蝦

    其實除了藍鯨外還是南極海域出沒的多種鯨類以及海豹與企鵝的食物,每天它們都將消耗天文數字般的磷蝦,而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人類工業化的捕撈大軍加入了南極磷蝦捕撈,和各種動物搶食,那麼終有一天,人類會將磷蝦吃光嗎?

    磷蝦這種生物,在地球上到底有多少?

    磷蝦其實並不是蝦,它是介於浮游動物和游泳動物之間的一種甲殼類生物,不過看起來非常像蝦,對於捕獵它的動物和普通來說,是不是蝦其實沒啥關係,主要是看它好不好吃,數量多寡,這才是大家關心的話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它到底有多少?

    在南極海域,能被稱為磷蝦的種類有南極大磷蝦、晶磷蝦、冷磷蝦以及長額櫻磷蝦等,我們一般說的南極磷蝦指的是南極大磷蝦,這種體長在40~60毫米的生物,主要集中在南冰洋海域,在它們上浮水面聚集時,每噸海水中有超過3萬隻磷蝦。

    磷蝦一般在1~3月間產卵,雌性每次產卵約6000~1萬枚卵,孵化率也比較高,因此磷蝦這種動物在南冰洋海域的保有量是十分驚人的,據CCAMLR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時的統計,南極磷蝦資源約有4.2億噸,不過目前最新的估計修正為了3.89億噸!

    磷蝦浮游生物到高等動物的第一道關鍵環節,所以它對南極非常關鍵,如果沒有磷蝦,那麼鬚鯨、蝠鱝、鯨鯊、鋸齒海豹及海豹還有部分海鳥就要餓肚子了。

    磷蝦到底好吃不?

    但磷蝦屬於極寒生物,體內酶能在超低溫下高效發揮作用,但這種酶會在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導致磷蝦組織快速溶解而且蝦殼含有比較高的氟化物,簡單地說,捕撈出來的蝦要麼馬上就吃掉,要麼就直接冰凍處理,要不然就自我分解了!

    所以磷蝦捕撈船都是現場處理,最多的情況是做成冰凍的磷蝦塊,或者現場就加工磷蝦油,而磷蝦的食譜還是挺多的,各位有空可以搜下,下次可以去買回來嚐嚐鮮。

    人類和動物搶食,大肆捕撈,磷蝦會就此滅絕嗎?

    磷蝦很早就發現了,但商業捕撈開始於1960年代,原因很簡單,南極實在太遠了,而且磷蝦不太好處理,等上世紀60年代技術成熟後,就開始了大肆捕撈的階段。

    首先上陣的是蘇聯和日本,其中蘇聯捕撈量佔了93%以上,而日本此時則是小打小鬧的存在,捕撈量最大的是1983年,在南極海域居然有53.8萬噸魚獲,實在是驚人的數字,蘇聯也保持了磷蝦捕撈老大位置將近20年。

    然後則是日本、智利和波蘭與烏克蘭等國,因為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接替了蘇聯的位置,不過這會俄羅斯已經不行了,磷蝦捕撈船破的破,壞的壞,已經被日本全面趕超,在這個階段,日本的捕撈量佔了80%。不過這個階段都小打小鬧,捕撈量不足十萬噸,還沒有當年前蘇聯的1/5。

    最後磷蝦捕撈的戰國時代,從2000年初至今,捕撈國新增了南韓、挪威、美國和中國,挪威是後起之秀,而日本船隊也老化了,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中國加入了戰團,捕撈量不大,但增長很快,從剛入行是3萬噸,3年後就是6萬噸,2019年專業磷蝦捕撈船深藍號下水,更是如虎添翼。

    這麼多國家都去撈磷蝦,不會撈完嗎?

    其實大家也都看出來了,跟幾億噸相比,幾萬噸簡直就是撓癢癢,幾十萬噸也無傷大雅,但為什麼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還要限制磷蝦捕撈呢?其實很簡單,因為人類大量船舶出沒南極,已經打擾了很多動物的捕食行為,噪音會干擾鯨類,船舶會干擾企鵝等等。

    這些動物對環境都非常敏感,一旦遭到打擾就會遠離這些傳統捕食海域,最終可能會導致它們無法捕獲足夠的食物,或者海域太遠難以返回(企鵝),因此從2018年9月份開始,南極磷蝦捕撈量最大的5大公司承諾停止南極敏感區域磷蝦捕撈!

    南極磷蝦資源分佈

    將這些近海的磷蝦產地,交還給海豹、鯨以及企鵝,讓它們在南極生存得更好!5大公司都同意在2019年度不會在繁殖季期間在企鵝群體附近捕撈作業,並且承諾2020年全年都會與企鵝群體保持至少30公里以上的距離!

    這是好事,可持續發展,人類和動物共享南極資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 18 # 人美心美食更美

    磷蝦是海洋中的小型無脊椎甲殼類浮游動物,幾乎處在海洋食物鏈的最底層,以各種浮游植物為食,有特別明顯的叢集性,是形成聲散射層的主要浮游動物。

    一般磷蝦的體長在7~90毫米之間,個體普遍比較小,身體透明,頭胸甲與整個頭胸部癒合,但不伸向腹面,所以不形成鰓腔。磷蝦中的南極磷蝦的資源豐富,在非常密集的情況下,可以達到每立方米海水有2-3萬隻的磷蝦,而且在南極附近海域中生存著的南極磷蝦高達30萬億個,生物量達到了5億噸,也被譽為“世界未來的糧食庫”。

    磷蝦是一種群居生物,數量應該算是海里最多的,由於在磷蝦中富含多種優質蛋白,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以及人體必需的七種氨基酸,所以營養價值頗高,被稱為“世界未來的糧食庫”。

    磷蝦的繁殖能力特別強。

    在每年秋冬交接的時候,也就是大概在10到11月是它們繁殖的旺季,據悉一隻成年雌蝦一次可以繁殖數千卵,並且每年還不是隻繁殖一次而是數次,還有磷蝦的成長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

    磷蝦的食物充沛

    磷蝦的繁殖能力強,所以數量就比較多,如果沒有足夠的食物作為基礎是根本達不到如此多的數量的,磷蝦這樣的生物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食物,所以它們的食物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海藻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在海洋裡面也比較常見,是磷蝦的主食之一, 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會有海藻,因此海藻為磷蝦解決了食物問題,讓磷蝦可以盡情的繁殖長大,並且不會出現食物短缺的情況。

    磷蝦獨特的成長方式

    一般動物的幼崽都會和成年動物在一起,但磷蝦卻很獨特,在磷蝦排完卵之後,它的卵並不和群體在一起,而是不斷下沉,在下沉過程的同時孵化,當下沉到幾百米至1500多米深的時候,幼蝦才會孵化出來。

    在其成長過程中,是一邊向上浮,一邊獵食,在這個過程中還不忘發育,等回到集體之後也就變成了“青少年”,這樣獨特的生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幼蝦被天敵捕食或者被人類捕捉的機率。

    磷蝦的生活習慣與其大部分天敵相反。

    磷蝦白天都是叢集棲息在海洋深處,幾乎不活動,到了晚上才群體出動尋覓食物,而這個時候的大部分天敵都在休息,只有一小部分天敵還在活動,所以磷蝦的這種習慣剛好可以躲開大部分天敵的捕殺以及吞食。

    磷蝦強大的繁殖力以及其特殊的成長方式,南極厚重的海冰,以及南極海冰對幼年磷蝦的保護,像鯨魚等大型生物,都不敢深入南極的海冰底下,在這些條件共同作用下為磷蝦提供了一個數量穩定的環境。

    如果在未來有一天磷蝦滅亡了,只可能是因為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這才是目前磷蝦面臨的最大威脅,從美國國家地理的資料來看,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南極磷蝦的存量可能下降了80%。

    導致磷蝦數量降低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全球變暖使得冰蓋流失,當然還有海洋汙染的不斷累積,使磷蝦的生存環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其生存空間也在不斷縮小,而且磷蝦的數量基數也在持續下降……

  • 19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磷蝦堪比哺育地球生命的糧食,人類會把磷蝦吃光嗎?

    南極磷蝦主要的分佈範圍是南冰洋,即人們創造的一個與北冰洋相對的海域概念,它的北部界線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緯50度以南、圍繞南極大陸的廣袤海域。由於它們的數量眾多,鯨魚(鬚鯨)、海豹、企鵝、海鳥、諸多魚類等海生動物以及人類在內,每年都會進食大量的磷蝦,初步估算每年的消耗量都會達到3億噸之巨,為何這麼多年過去了,磷蝦的數量還是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呢?

    先來了解一下磷蝦

    磷蝦隸屬於節肢動物門軟甲綱磷蝦目,在該目下共包含磷蝦科和深海磷蝦科兩個科,而深海磷蝦科下僅有一個屬一個種,通常棲息在深度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環境中,我們常說的磷蝦指的是磷蝦科成員,“旗下”共包含10個屬80多個種。在這麼多的種類中,磷蝦種群最為龐大的為南極磷蝦、太平洋磷蝦和北方磷蝦,其中以南極磷蝦數量最多,據保守估計,南極磷蝦的總量應該在5億噸以上。

    以南極磷蝦為例,它們的個體不大,一般在3-5釐米,主要在水溫0.6-1.3攝氏度、深度在50米左右的淺海海域中,因此南極洲的周邊海域是它們理想的棲息之地,一旦海水溫度高於1.8攝氏度,那麼它們就會繼續向南移動。南極磷蝦的身上長有發光器官,每隔3秒左右就可發出黃綠色的熒光,因此得名“磷蝦”。

    南極磷蝦營群居性生活,當蝦群中的個體數量較多時,可以綿延半公里之長,每立方米的海水中能包含10多公斤的磷蝦。這些磷蝦聚集到一起的時候,成為很多大型海洋動物理想的捕食物件,比如藍鯨,一天所捕食的磷蝦數量就能達到200萬隻,重量達5噸以上,有時藍鯨一口就可以消滅一個較小的蝦群。

    南極磷蝦由於活動能力較差,主要以懸浮在海水錶層的浮游植物為食,是海洋中非常龐大的初級消費者,正是由於它們的數量眾多,成為了海洋其它次級、頂級消費者重要的食物來源,是南極周邊海域生態系統至關重要的一環。由於南極磷蝦中含有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特別是含有人體所必須的各種氨基酸,其它微量元素含量和胡蘿蔔素的含量也比較豐富,因此也成為人類餐桌上的美食,深受人們喜愛。

    人類對磷蝦的消耗絕對量佔比其實不高

    由於南極磷蝦所生活的區域,距離有人類居住的陸地都比較遠,因此遠洋捕撈船隻到達這裡進行捕撈的成本很高。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才有一些國家來到這裡進行捕撈,捕撈的高峰期為上世紀80年代,其中1983年達到峰值,年捕撈量為53萬噸左右。

    為了保護南極洲以及周邊海域的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在1980年聯合國頒佈實施了《保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公約》,對包括南極磷蝦在內的諸多生物資源進行了嚴格保護,對凡是進入南極海洋相關區域進行捕撈的船隻進行一系列限制,同時提出了嚴格的捕撈配額。在2010年時,將這個配額總量的標準進一步壓縮,被限制定在62萬噸每年以下。

    與人類進食的磷蝦相比,自然界的其它一些大型動物對磷蝦的消耗量要巨大得多。比如前面提到的藍鯨,一隻藍鯨一年要進食2000噸左右的磷蝦,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鬚鯨類的鯨魚所進食的磷蝦總量,要達到4000萬噸以上,是人類的80多倍。另外,像南極企鵝、海豹、海獅、海狗,食物來源的絕大部分都是磷蝦,它們每年加在一起所吃掉的磷蝦,也要比人類多得多。

    每年被吃的磷蝦那麼多,為何磷蝦沒有滅絕?

    第一個原因就是磷蝦非常恐怖的繁殖能力。地球上任何生物,只要是它們的數量眾多,歸根結底,都會與它們強大的繁殖能力有關。磷蝦也不例外,它們在每年的11-12月進入繁殖季,每次產卵的數量在8000-1000枚之間,雌蝦在一生中差不多可以產卵5次左右。試想南極磷蝦的總數量在5億噸,個體數量估計至少也有數十萬億隻,每年新增的個體會達到多麼恐怖的數字。

    第二個原因是卵孵化為幼體的成功率很高。磷蝦卵的孵化很有意思,當卵被排出以後,會一直往海洋深處下沉,當下沉到一定深度以後開始慢慢孵化,幼蝦孵化出來之後,再逐漸抬高生活區域,慢慢上升到原來父母生活過的海域。所以,磷蝦的卵、幼蝦與成年磷蝦是分開存在的。而卵和幼蝦所在的深海區域,天敵的種數和數量較少,所以有效保障了卵的孵化和後代的順利成長。

    如此逆天的生殖模式,磷蝦為何沒有爆發增長呢?

    大自然就是這麼奇妙,給了你逆天的繁殖本領和順利孵化的條件,但也會給你一些約束條件,以保障不能無限“膨脹”。除了諸多天敵對成年磷蝦的捕獲之外,還有一些因素限制了磷蝦的數量,比如:

    一個是幼蝦在蛻皮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淘汰率。從卵到成年,磷蝦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兩次蛻皮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會有部分磷蝦蛻皮失敗,從而走向死亡。

    第二是寄生蟲的影響。在海洋中,有部分微生物專門以磷蝦為寄生物件,比如纖毛蟲,雖然纖毛蟲是體外寄生,但是如果一隻幼蝦表面寄生的纖毛蟲數量較多,那麼也會影響幼體的生長,嚴重的還會導致畸形甚至死亡。

    第三是卵的孵化和幼體成長環境中也會有部分天敵的存在。雖然深海環境中磷蝦的天敵沒有淺海那麼多,但是像鯨魚也可以在1000米左右的海域中生活,所以幼蝦以及蝦卵也是有一定的機率被吞食的。

    因此,南極磷蝦即使每年被眾多天敵包括人類進行捕食,其種群數量依然保護相對穩定,這與它們強大的繁殖能力和獨特的孵化方式密不可分。同時,受到淘汰率、寄生蟲和環境的影響,磷蝦的數量也沒有無限膨脹,最終達到了這種平衡狀態。

    人類對磷蝦的捕食量,與磷蝦的總量以及其它動物對磷蝦的消耗量相比,顯得都非常小,況且還有針對南極磷蝦極其嚴格的保護措施,所以僅靠人類是吃不光磷蝦的。但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海洋汙染的加重、全球變暖的加劇,南極磷蝦適宜的棲息地範圍逐漸受到擠壓,這才是影響南極磷蝦種群命運最大的威脅。

  • 20 # 破殼科普社

    不可能,每年都有一半的南極磷蝦被鯨、海豹、企鵝、魷魚和魚吃掉,而沒被吃掉的那些則會再繼續繁殖下一代,以維持種群總數。人類的商業性磷蝦捕獲集中在南冰洋與日本週邊海域,全球捕獲量每年約15-20萬公噸,其中大部分來自南冰洋的斯科舍海。

    各類捕食者和人類加起來,每年消耗約3億噸的磷蝦。即便如此,磷蝦的數量也依然保持穩定。

    背後的原因

    南極磷蝦的數量本身就很多,大約在6-10億噸左右,而且繁殖能力很強,每年11月和12月產卵,雌性南極磷蝦會產3-5次卵,而每次產卵的數量都能高達6000-10000只。

    所以即使作為最底端的生物,靠著生得多,活得多,它們依然將整個族群保持在一個安全的數量。

    人類捕食的歷史

    從19世紀開始,磷蝦就已經被作為人類和家養動物的食物來源,不過,日本的捕食可能會更早一點。歷史上,最大的磷蝦漁業國家是日本和蘇聯,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代替了它的位置。巔峰時期是1983年左右,南大洋的捕食量就高達52.8萬噸,其中蘇聯佔93%。

    一直到1993年,兩個重大事件導致了磷蝦捕食量的下降,1.俄羅斯退出了這一行業,2.南極海洋生物資源護公約為可持續開發南極磷蝦規定了最高捕撈限額。

    後續影響

    南極年漁獲量穩定在10萬噸左右,而日本的飽和捕獲量在7萬噸左右。雖然磷蝦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但在南大洋捕魚是首選,因為磷蝦在這些地區更容易被捕獲和豐富。特別是在被認為是原始的南極海域,它們被認為是“清潔產品”。

    有訊息稱,幾乎所有在南極洲經營的磷蝦捕撈公司都將放棄在南極半島周圍大片區域的作業,包括企鵝繁殖地周圍的“緩衝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改變窮的思維,只想打工,不敢想不敢做,感覺自己落後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