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俄國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22
回覆列表
  • 1 # 創意風向標

    阿拉斯加面積1,717,855平方公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166萬平方公里。

    所以阿拉斯加比新疆的面積還要大!

    工業落後的俄國自始自終都沒有大規模發掘阿拉斯加這塊自己先行佔領了一個多世紀的土地的潛力。在俄國人眼裡,這兒只是一塊徒有愛斯基摩人孤獨寂寞的地方而已,大是大了,可是要什麼沒什麼,留它有何用?

    每次抬頭看看貼在牆上的世界地圖,總是忍不住會對一塊地區多瞅幾眼,那便是阿拉斯加了。

    在殖民時代已經遠去的今天,世界各國的領土基本都是各自打成一片,即使有些例外,也不過是一兩塊小得可憐的飛地孤懸海外,比如法屬蓋亞那、英國的聖赫勒拿(拿破崙先生在此安息過)以及偌大的俄羅斯因為蘇聯解體而夾在德國、波蘭間的加里寧格勒州等。說句難聽點的話,就是多這塊地不多,少這塊地不少。

    但阿拉斯加實在太顯眼了——面積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美國,阿拉斯加獨佔了其中的一百七十多萬。而且由於接近北極,在據各種等差分緯線多圓錐投影中畫出來的世界地圖中都顯得異常巨大,這讓幼時的我經常疑問:美國怎麼長了兩個頭?

    說起阿拉斯加的歷史,可能是俄國人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最早入主美洲大陸的文明人其實有兩批,一批是西歐在16世紀橫渡大西洋進入美洲東海岸的西葡、荷蘭、英法人,而另一批則是18世紀走西伯利亞、越過白令海峽進入阿拉斯加的俄國人。說來也有趣,因為一批向東,一批向西,結果由於時差問題,俄國人和英國人吵了起來——大家算著日期,硬是隔了一天。這場爭論一直鬧到了1884年,最後以大家在白令海峽畫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國際日期變更線”才算了事。

    不過在此之前,阿拉斯加已經易手了。

    俄國人天生是寒帶的民族,就“壯舉”一詞的含義看,這群斯拉夫人對西伯利亞及其更東的阿拉斯加的征服是絕對可以媲美哥倫布麥哲倫等偉大航海家的。然而,俄國人栽的樹,卻讓美國人乘了涼。1854年,圍繞巴爾幹半島霸權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農奴制度下落後腐朽的沙皇俄國被工業革命裝備的英法聯軍打敗,割地求和,老沙皇尼古拉一世據說也因此服毒自殺。新登基的亞歷山大二世對英法的強大同樣十分恐懼,而阿拉斯加正好緊挨著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他老人家一琢磨,要是再打一場仗,恐怕阿拉斯加是守不住的; 而阿拉斯加距離西伯利亞很近,若是英國人以此為跳板進攻俄國本土,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所以,不如把它賣了,換幾個錢不說,還可以借他國阻擋英國人對俄本土的威脅。

    這理由當然冠冕堂皇,可問題就來了:守不住就賣出去,那俄國當時的首都彼得堡距離英國本土還要近,你咋不賣掉?所以隱藏在沙皇陛下“英明”決定背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阿拉斯加實在沒什麼用處。

    工業落後的俄國自始自終都沒有大規模發掘阿拉斯加這塊自己先行佔領了一個多世紀的土地的潛力。在俄國人眼裡,這兒只是一塊徒有愛斯基摩人孤獨寂寞的地方而已,大是大了,可是要什麼沒什麼,留它有何用?

    於是沙皇開始到處找買家,結果掛跳蚤網幾年下來都沒有進展。話又說回來,這世界上要買俄國人的土地,怎麼著也得是個列強吧?首先得出得起這錢,其次人家沙俄崛起以來就一直在吃別人的領土,一個弱國敢跟這樣的強盜做買賣嗎?最後一點:當時世界各國的政治精英們,都對阿拉斯加不感興趣,理由和沙皇嫌棄它的一樣——就一片凍土,我要它作甚?

    然而,該來的還是會來。不久,一樁史上最大手筆而又最搞笑的買賣誕生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西歐列強趁機打算肢解美國。林肯總統認為以合眾國一國之力獨木難支,於是向西歐列強的仇人——沙皇俄國求助。沙皇也想報克里米亞戰爭一箭之仇,於是勞民傷財地派出了一支艦隊開進紐約港,讓其他列強猶豫了一下,為北方軍贏得戰爭的勝利爭取了時間。不過落後的俄國儘管在戰爭中一炮未發,但光是讓艦隊轉半個地球的圈也得攤上一筆鉅額的費用,這就使得原本就緊張不已的本國財政更加緊縮了起來。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亨利·西華德便“慷慨”地對俄國人說,我們剛打完仗,百廢待興。但貴國不遠千里來幫助我們,這情義,好比……這麼著,也不能讓老哥你們白來,你們不是要賣阿拉斯加嗎?別人不要我們出錢。大哥你對我們這麼好,咱一定不虧待了你。不就是二手貨嗎?千萬別跟我們介意,千萬別賤賣,我們能出多少出多少。

    最後,西華德開出了一個令沙皇十分滿意的價格:720萬美元。成交!1867年,星條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領土上升起了。

    雖然不知道當年的物價水平如何,但這筆錢在當時肯定不算是少,不然俄國人也不會高高興興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而反過來,西華德由於做了這麼一筆買賣,在美國國內被罵得狗血淋頭,大家還編了兩個專有詞彙,一個叫“Seward"s Folly”,一個叫“Seward"sIcebox”,合在一起就是這麼一句話:看看咱們國務卿辦了一件多麼蠢的事情,他居然花美國的720萬美元為美國買了一個超大冰箱!

    然而西華德卻異常鎮定地說:“現在我把它買下來,可能確實沒什麼用。但也許多少年以後,我們的子孫會因為買到這塊地而從中得到好處。”

    一個人之所以買一樣東西,不外乎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我用得著;

    二,我買得起;

    三,價效比合適。反觀阿拉斯加買賣,在當時看來,首先美國好像用不著這麼大面積的一塊凍土,其次在剛打完內戰的時候掏這筆錢實在算不上買得起,最後這價效比……

    如果算面積,那這件商品是貨真價實的價效比之王:根據除法運算,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的價格為每英畝2美分。但我們都知道,郊區、農村一千平的房子往往都是比不了市區要道上的一間百平屋子的。

    所以當年的這筆買賣,俄國人認為賺了,美國人認為虧了。

    然而,從1897年開始,阿拉斯加開始逐漸發現金礦,隨後又發現了豐富的石油。進入人類開始飛翔的20世紀,阿拉斯加又成為太平洋間航空線路的中轉站,為無數飛機節省了不可計數的燃料。二戰後,阿拉斯加又成為了美國的戰略武器部署地,而阿拉斯加的山姆大叔用導彈直接面向的,就是這片土地曾經的主人——蘇聯俄國。

    說來倒去,倒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來。也許這是一個教訓,也是一個寓言,它告訴我們一個簡單易懂而又經常有專家高人犯迷糊的道理:國家、領土、主權,永遠是無價的;無論誰想拿這個做買賣,誰就註定要虧得一塌糊塗。

    購買如此廉價的土地,在美國國會竟遭到了強烈地反對。許多議員認為內戰剛完,百廢待興,財政極其困難,不應花錢買一塊荒涼的土地。輿論界也認為,購買這塊冰天雪地的土地是無比愚蠢的事。經過激烈爭論,參議院以微弱多數票拍板批准。沙皇做夢也想不到,他們當“便宜貨”廉價處理的阿拉斯加,後來竟成為美國的一塊寶地。

    阿拉斯加轉讓不久,該地便發現了金礦,引起一場勢頭不小的“淘金熱”。二戰以後,美國因在此建立軍事基地而大力開發該州。60年代,阿拉斯加又發現了北美最大的油田,目前,產量佔全美總產量的1/7。同時,它又是日本和遠東通往北美、北歐的交通要道,也是亞美兩洲相距最近的地方,在戰略上有重要地位。

    阿拉斯加有170萬平方千米的遼闊土地,比我國新疆的面積還大,和3個法國、7個英國一樣大。阿拉斯加還以其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為北美野生動物的天堂,並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色,成為世界的旅遊勝地。

    這個故事,說明了土地對人類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根基,決不是用價格可以衡量的商品。在某一時期由於科技的落後,人類還認識不到它的價值,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有朝一日,它必將以豐厚的財富回報人類。

  • 2 # 慢熱啊

    原因就在於1853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俄國自神聖同盟建立以來,不得不抑制自己在東歐和巴爾幹地區、中東的擴張。因此,向奧斯曼帝國方向擴張成為它的又一個擴張重點。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土耳其的(擴張)野心,他多次表示“土耳其應該死去,而且一定會死去!”剩下的就是如何協調各方立場共同瓜分奧斯曼帝國的問題。沙皇一度與英國接近,但英國認為沙皇貪得無厭,企圖獨佔奧斯曼帝國的廣大的領土和屬地,因此一直小心應對。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英國公然站在了俄國的對立面,這使得俄國非常擔心地處偏遠的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趁機奪走,於是提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之後的1867年4月9日,美、俄雙方同意以720萬美元(相當於2003年的9千萬美元)成交。土地合約的生效日期是1867年10月18日,這筆土地交易成為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積最大的一筆,且平均單價每英畝才二分錢。

  • 3 # 釋然155917579

    阿拉斯加原是一些土著居民生活繁衍之地,其中主要是愛斯基摩人、印第

    安人和阿留申人等。他們在那裡已生活了1.2萬年。18世紀中葉,俄羅斯人透過

    白令海峽進入阿拉斯加,以後才有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進入。

    俄國人到那裡去起初是為了狩獵,獲取皮毛,發展貿易。據說俄國人曾將皮毛

    賣到中國廣州。隨著貿易的發展,阿拉斯加成了俄國的領地,派有專人管理,

    還成立了俄美公司等機構經營阿拉斯加。至今俄羅斯的影響仍在,如保留著俄

    國的東正教堂,還有一些地名是以俄國人名字命名的,當地許多商場都出售俄

    國的工藝品等。

    阿拉斯加的名稱來自Alyeska,意思是偉大的土地。稱她為偉大的土地是貼

    切的。其面積為591004平方英里,東西長2400英里,南北寬1420英里,相當於

    美國領土的1/5,海岸線長6640英里,包括島嶼在內沿岸線長33904英里,有河

    流3000多條,湖泊300多萬個,美國29座最高的山峰中,有17座在阿拉斯加,其

    中,麥金利山高6194米,為北美地區最高峰。2000年,阿拉斯加人口為62.2萬

    人。

    偌大一塊土地,俄國於1867年4月4日以720萬美元賣給美國。俄國為什麼要

    賣?有的說是因為財務上的糾紛,有的說是當時俄國在與德法的戰爭中戰敗,

    俄國無力顧及阿拉斯加,同時沒法承擔管理阿拉斯加的鉅額費用,而美國則贏

    得了與墨西哥的戰爭。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定賣掉阿拉斯加。談判中,美

    國曾想把價格壓到500萬美元。720萬美元按目前的幣值應摺合多少,我沒有看

    到資料,想必在當時也是一筆相當大的金額。但無論如何,現在看來,美國揀

    了個大便宜。

    我為什麼想到俄國人會不會後悔?俄國將她賣給美國一定有其財政上挺不

    過去的苦衷。但當時,俄國也一定沒有像現在這樣認識到阿拉斯加的價值。且

    不說軍事戰略上的價值,她在這方面的價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顯現出來,目

    前在那裡美國建有空軍基地。如果目前她仍屬於俄國,其對俄國的巨大軍事價

    值是不言而喻的。其實,在經濟上,其資源的價值又何嘗不巨大。

    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命題。因為資源是稀缺的,才產生了

    經濟學。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的資源。資源的稀缺性是

    絕對的,同時又是有條件的。

    除了可再生資源外,人們在向大自然索取中,一方面消耗著資源,有些不

    可再生的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等)正走向耗竭,但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進步,

    人們又開發出新的資源。人們對資源的認識在深化,利用資源的能力也在加強,

    從前不認為是資源的,現在成為資源,從前不能利用的資源,現在成為可利用

    的資源。如海洋中大量的氘和氚,從前不認為是資源,現在也還不能利用,但

    人們已經認識到它們可以聚合成新的核能,並正在加緊對其進行研究開發。又

    如,有些共生礦冶煉後的礦渣,含有價值很高的其它金屬,從前都作為廢棄物

    扔掉了,現在已成為可利用的資源。還有許多資源可以回收再利用。人們現在

    正努力從極地、海底、太空開發利用資源。人類對資源的認識和利用是逐漸加

    深的。

    就阿拉斯加來說,當初,俄國人只知道,那裡有許多野生動物,盛產高貴

    的皮毛,從那裡可獲取這些值錢的資源;還有就是淡水湖的冰可以賣錢;發現

    和開發黃金是1880年及以後的事。俄國人在以720萬美元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時,

    其中的20萬美元是錫特卡(Sitka)市一個淡水湖的價錢,因為那時沒有人造冰,

    此湖的冰在夏季運到舊金山可以賣出好價錢。

    當時,俄羅斯人對阿拉斯加的資源和價值的認識僅此而已。隨後,人們對

    她的豐富資源的認識和開發才逐漸深化。原來作為重要資源和產業的皮毛和黃

    金已經不重要了,石油、海洋魚類、木材和旅遊成為主要的資源和產業。僅石

    油每年的產量就達3.8億多桶,每年來此的旅遊者已達110萬人次,且正迅速增

    長。這是俄國人出賣阿拉斯加時絕對想不到的。那時的阿拉斯加不僅環境惡劣,

    人煙稀少,交通不便,而且火山眾多(有潛在活火山70座,多次爆發),地震時

    有發生(1964年3月27日發生里氏9.2級特大地震),許多地方冬季長達9個月,幾

    個月太陽不升出地平線。對於這樣一塊土地,俄國將她賣掉也就可以理解了。

    從這裡令人想到,我們要珍惜自己國家的領土、領海和領空,即使是今天

    還是渺無人煙的沙漠、戈壁,也要珍惜,它們也是有價值的,只不過其價值目

    前是潛在的,它們可能蘊藏著巨大的資源,只不過我們還沒有認識或者還無力

    開發利用而已。我們需要加強對它們的研究。同時,為了今後的發展,我們還

    必須積極探索極地、海洋和太空。

    (作者為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名譽所長)

    開啟美國地圖,會發現它在本土以外隔著加拿大還有一塊領土——阿拉斯加。面積為151.9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在1867年以前是屬於沙俄的……

    美國自1766年正式建國以後,領土不斷擴大。1803年從法國購得西路易斯安娜,1819年迫使西班牙讓出佛羅里達,1845—1853年奪佔墨西哥多塊領土,1898年吞併夏威夷……而最重要的事件是1867年從沙俄購買了佔美國領土面積1/6的阿拉斯加。

    寶地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位於北美大陸西北部,面積151.9萬平方公里。土著民族為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17—18世紀阿拉斯加被俄國的“土地開拓者”發現,自18世紀80年代起沙俄在此建造居民點。1798年成立俄羅斯美洲公司(俄美公司),獨家經營漁獵場並開採礦物。1867年阿拉斯加被沙皇政府賣給美國。1884年以前屬美國軍事管轄,以後為美國的一個地區。1959年成為美國的第49州。

    阿拉斯加有北美最高峰——海拔6193米的麥金利山。阿拉斯加灣在阿拉斯加半島和溫哥華之間,灣口寬2200公里,深達5659米,還有衛護海灣的弧形屏障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1/3的面積位於北極圈內,氣候嚴寒,除南部沿岸外,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可這塊“不毛之地”卻擁有豐富的地下寶藏:石油、金、銅、鉑、銀等。特別是北極地區濱海凹陷地帶為石炭紀以及三疊紀和白堊紀地層,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極大。此外,太平洋東北部暖流使阿拉斯加南部沿海峽灣島嶼成為世界著名漁場,盛產鮭魚和大比目魚。

    顯然,阿拉斯加是塊寶地。可沙俄為什麼要賣掉它?美國又是怎樣把它弄到手的呢?

    密謀

    19世紀50年代。

    1854年一位名叫桑德斯的美國商人來到彼得堡,自稱是來辦商務的,卻悄悄地拜會了當朝重臣康斯坦·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兩人密談良久……

    三年之後,1857年3月,沙俄新上任的外務大臣亞·戈爾恰科夫公爵收到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大公建議出賣阿拉斯加的信。他寫道:“這種出讓是完全合乎現代要求的。我們不必欺騙自己,而應有所預見:美利堅合眾國想要整個地統治北美,肯定會攫取我們這些領地,而我們又無法把它們藏掖起來。再說,這些領地帶給我們的好處微乎其微,出賣它們似不會引起過分的反響……”

    外務大臣戈爾恰科夫公爵進退兩難:他不贊成出賣阿拉斯加,但也不能對豪門權貴的意見不予理睬。他只好把此事報告沙皇。沒想到皇上竟對此極有興趣,御筆批示:“此議值得考慮。”

    大公是沙皇的弟弟,這件事可能他們在家庭聚會時就“考慮”過了。這是經過密謀策劃的,只有少數人參與此事。密謀者知道,持反對意見的外務大臣是惟一難以逾越的障礙,於是他們設計了一幕小劇:首先是遠在法國休養的大公給外務大臣寫信提出此事。他們分析:事關重大,外務大臣必然會報告皇上,而皇上表現出興趣,要加以“考慮”,這樣一來外務大臣就可能改變立場……

    外務大臣不再公開反對。他也知道三年前大公曾同美國商人有過秘密接觸,可能就是這位美國商人說服大公贊成出賣北美領地,然後由大公把這個想法灌輸給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戈爾恰科夫公爵準備採取拖延的辦法,併為此尋求支援。他找了1830—1835年間曾擔任過俄國領地阿拉斯加執政官的海軍上將弗蘭格爾。誰知海軍上將是位誰也不敢得罪的人。他採取的是中間路線。在給外務大臣的信中他寫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等於沒說!

    戈爾恰科夫經過慎重考慮,向沙皇建議暫緩出售阿拉斯加,待駐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探明美方意向再作定奪。沙皇於1857年4月29日作了簡短批示。大意是:一、此事不算完;二、賣價可大大降低。

    “十年磨一劍”

    戈爾恰科夫真有能耐,居然把此事壓了十年。(也是天助,這期間剛好碰上美國發生 1861—1865年的國內戰爭!)可在這十年裡密謀集團並沒睡大覺。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大公是密謀集團的主將,除經常在皇上耳邊吹風外,還把財務大臣賴滕拉入圈內。而駐美公使斯捷克利男爵一開始就是此集團的干將,十年內為出賣領土奔走於俄美之間,不遺餘力,甚至準備了使俄國蒙辱的條約文稿。“十年磨一劍”,密謀集團開始分頭行動:大公負責打通外務部,重新向外務大臣提出這個問題;財務大臣以金融危機來逼壓沙皇,建議向西方貸款;駐美公使則加緊同美國政府磋商。

    密謀集團加快了步伐。

    1866年9月,財務大臣賴滕給沙皇呈上一份報告,聲稱近兩三年來債臺高築,國庫空虛,為償清外債必須儘快籌集450萬盧布,可在國內無法籌到這筆錢,辦法只有一個:用新的國際貸款償清舊債。他讓沙皇明白,俄國能否得到貸款,決定於出賣阿拉斯加的態度,換句話說,出賣阿拉斯加,就可以延期還債。

    1866年10月,斯捷克利男爵由華盛頓返回彼得堡,密謀集團在大公府邸聚會,作出兩項決定:一、出賣阿拉斯加要價500萬金美元;二、繼續向外務大臣施壓,爭取儘快突破。

    1866年12月16日中午,密謀集團的全體成員以參加“日禱”活動的名義來到外務大臣家,沙皇本人也來了。他明確表示同意出賣阿拉斯加。沒有正式記錄,只是亞歷山大二世的日記中有兩行文字:“中午1時,戈爾恰科夫公爵就美洲公司之事舉行了會議。決定賣給美國。”

    沙皇的日記表明出賣阿拉斯加已成定局,可此時羅斯大臣會議和國務會議對此一無所知。

    密謀集團避開外務部,指定斯捷克利男爵全權負責談判和簽約。可是,作為全權代表的這位公使先生手上竟沒有任何政府的書面指示或授權書,只是財務大臣叮囑了一句:“要500萬美元。”

    男爵同美國的談判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賣國醜劇。條約正文是由美方口授筆錄的。七項條款中有五項講的是美方的權利,即簽約後美國政府應得到什麼。其餘兩項是有關付款問題,但對付款過程中違約的責任和懲罰隻字未提。

    美國政府買地,洛希爾財團掏錢

    美國人看好阿拉斯加的經濟前景,也深知其政治和軍事的價值,但當時美國剛剛結束內戰,國庫空虛,手裡沒有錢。於是美國政府這位買主的身後出現了一位掏腰包的人。在準備簽約的過程中,閃現出一個美國人的名字:奧古斯特·別利蒙特。別利蒙特是23歲時在美國嶄露頭角的,此前這位前途無量的年輕人已經是洛希爾銀行法蘭克福分行的主管;後來在紐約為洛希爾財團收購了一家銀行,並擔任其主管人。不久他很快就成了美國總統的經濟問題顧問,而且是政府的債權人。顯然,洛希爾財團透過自己的代理人把錢給了美國政府,由政府出面購買阿拉斯加。

    據1860年的材料,當時俄國面積為97萬平方公里,如果出讓阿拉斯加,扣除6萬平方公里,俄國將失去6%的領土。阿拉斯加是隻金飯碗。其實當時俄羅斯美洲公司已開始開產煤和金礦,但財力有限,俄政府又不給予必要的支援。但辦法還是有的。他們只要取消俄美公司對阿拉斯加的壟斷,對俄國私人資本及企業家開放,共同開發阿拉斯加,肯定是大有前途的。

    提高地價之謎

    1867年3月,俄美雙方“談判”已接近尾聲,不久即可正式簽約。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美方代表國務秘書休阿爾德對條約的第六條款作了改動,出現了720萬美元的數目,而原定地價是 500萬美元!斯捷克利男爵欣喜若狂,立即報告沙俄政府。外務大臣戈爾恰科夫於1867年3月26日發給男爵一份密電:“皇上准予以700萬美元之價出售並簽約……儘量爭取近期收到錢,如果可能,把款轉入倫敦巴林銀行。”

    1867年3月29日深夜至次日凌晨,美國務秘書休阿爾德和俄駐美公使斯捷克利在條約上正式簽字。簽約後美方不等國會批准撥款,不承擔任何義務,就立即得到了阿拉斯加。美國政府的國務秘書不同意在倫敦付款。他有心參與這場財務勾當。他知道,倫敦的巴林銀行有沙皇羅曼諾夫家族的私人賬戶,而俄羅斯國庫的錢是存在“英格蘭”銀行的。

    地價增值無疑給了俄方代表斯捷克利吹噓自己的資本。他說自己在談判中成功地討價,並由於他的工作,“某些有影響的美國人物”幫了大忙。他認為地價增值的220萬美元中應有他一份。可彼得堡並不這樣認為,沙皇除授予勳章以外,只獎給他2.5萬銀盧布。斯捷克利感到十分委屈,在寫給外務部的朋友韋斯特曼的信中說:“至於給我的獎金,我想應當更慷慨些……如果皇上不能正確評價其派出使者的貢獻的話,那麼他就會自己設法拿到其應得的東西。”

    當然,阿拉斯加售價增值與斯捷克利無關。可美方為什麼要提高地價呢?為破解這個歷史之謎,美國偵探拉爾夫·埃佩爾松對此事進行長期調查研究後寫了一本書:《一隻看不見的手》。他寫道:“在美國內戰期間,沙俄為救援美國政府曾派出自己的艦隊赴美國海域。沙皇同林肯(美國第16屆總統——筆者)可能有過秘密協議,美國應為俄艦隊支付費用。約翰遜(林肯被暗殺後接任第17屆總統——筆者)沒有憲法授權,不能支付這筆費用。而艦隊的費用又相當高:720萬美元。因此,約翰遜透過國務秘書威廉·休阿爾德談妥向俄國收買阿拉斯加的事。那些不明真相的歷史學家稱‘提高地價’是‘休阿爾德的愚蠢’。至今還有人批評這位國務秘書,說為這麼一塊地不應付出那麼高的代價。但購買地只是一種手段,為動用俄國艦隊向沙俄付清軍費的一種手。而俄國艦隊的行動在當時確實使美國避免了同英法之間的一場惡戰。”

    說到俄國海軍援美一事,1863年夏末的情況是這樣的:遊弋在北美兩岸的俄國海軍力量是兩個分艦隊:大西洋分艦隊由海軍少將列索夫斯基指揮,太平洋分艦隊由海軍上將波波夫指揮。它們曾分別開進紐約港和聖弗蘭西斯科港,這是英法兩國始料不及的。

    對於林肯總統同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有秘密協議之說,1939年蘇聯歷史學家馬爾金肯定地說:“俄國公佈的檔案同美國大量的資料都說明當時這種關係,並且證實了關於1861年或1863年派遣分艦隊支援北美和俄美之間建立秘密聯盟的說法……”

    俄戰艦在美國海域遊弋累計時間近一年,為此國庫開支了多少錢呢?據當時海軍部的材料,國庫為一艘44-炮艦一年支出的軍費為35.7469萬盧布。兩個分艦隊12艘戰艦的費用420餘萬盧布。此外,巡航艦“新貴”號沉沒在聖弗蘭西斯科海灣也應計入總開支。還有,分艦隊駛入大西洋時犧牲13名水兵,幾十人患壞血病並長期進行治療,在大洋中航行後不少艦隻需要大修…… 總之,在總開支中應當再加上300萬盧布的數目,軍費總數應為720萬盧布。這麼說來,如果美國有意把地價提到720萬美元是為了支付俄國應得的軍費,那麼阿拉斯加豈非等於白送?!

    令人生疑的收據

    在1990年美國西雅圖附近的塔科瑪市的一個叫做“沙俄的美洲”的展覽會上,人們看到了一張收據——美國政府收買阿拉斯加後俄國出具的收據。

    這張收據使長期研究這個問題的學者產生許多疑問。條約第六款寫道:“在上述規定出讓的基礎上,美國應在交換批准的條約文字後十個月的期限內在華盛頓國庫付給俄方外交代表或者俄國沙皇委派的全權代表720萬金美元……”把上述條款同收據作一番比較就會發現不少問題。條款規定付款地點是華盛頓,收據上則是紐約。收款人也令人生疑。在收據上作為收款人簽名的是愛德華·斯捷克利。根據條文他作為俄方代表是可以收受款項的。但有一個情況:條約批准之後外務大臣戈爾恰科夫擔心在收受款項上出問題,立即把完成此事的全權由外交代表轉到財政部,財政部應迅即派出具有相應資信的代表趕赴華盛頓,收取金美元后,親自監督把金幣裝上俄國戰艦,運到彼得堡後轉交國庫……如果這麼辦了,那是萬無一失的。可美國展出的“收據”說明財政部未能接手此事,而由外交代表斯捷克利獨攬大權。正是他違背美方應付現金金幣的規定,毫無異議地收入了720萬“格林別克”紙幣的支票。“格林別克”是美國在南北戰爭時發行的綠背紙幣。它的市面價值大大低於金幣。美國支付的“格林別克”支票實際只值540萬金美元。男爵的“疏忽”和“寬容”使俄國損失180萬金美元。差額留在了美國國庫。俄國外交代表從中得到好處是可想而知的。

    還有,條約規定付款期限為締約後十個月內,可美國佔有阿拉斯加後卻遲遲不付款。期限早已逾越,美國國會還在為是否照約支付爭論不休,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情況。按照國際慣例,違約一方應承擔責任,受到懲罰。可俄國政府對此不置一詞。斯捷克利男爵於1868年7月15 日給外務大臣的信中寫道:“美國人民對沙皇政府的知恩圖報和寬宏大量給予很高的評價,它沒有提出抗議,亦未發出怨言,儘管它有權這麼做。因為在規定期限內不付清款項,實際就是公然破壞協議。”動聽的言詞,更加暴露賣國賊的嘴臉。這位外交代表既然如此明白其中道理,為什麼當初不在條約裡寫明違約責任和懲罰條款呢?

    1868年8月男爵交給俄羅斯國庫一張“720萬美元全部收訖”的憑據,並稱錢已轉入紐約某銀行,可據該銀行向美國國會作證時確認匯入銀行的錢只有703.5萬美元。不用說,16.5萬美元已裝進外交代表的腰包。

    這位男爵的最後命運像個謎。1869年5月,他寫信給外務部的友人,說希望得到兩年的休假,信中充滿了恐懼和憂傷。一個把手伸進皇上口袋裡(應當說是老百姓的飯碗裡!)的人會有什麼下場呢?終於斯捷克利男爵失蹤了,在俄國失去了他的蹤跡,在國外也找不到他…

  • 4 # 小娛嘚吧嘚

    阿拉斯加還換到了些銀子。中亞,東歐沒賣,還不是丟了。關鍵是管的好嗎?誰願意去?成本太高利潤太少。把國家給託垮了,就沒意思了。唐朝的中亞對於中國就是如此。

  • 5 # 三箭客西行記一一甘州

    北極熊當時國內急資金,而阿拉斯加那時荒涼寒冷之地,可以說價值對俄不大,管理成本高不如有人願要換現實惠。好比當初美國很便宜向國內外賣地皮與個人,增加點國庫收入一理。中國倘若八十年代把南海無人島/譙/灘/塗賣給個人經營管理,周邊國家侵佔有哪麼容易麼?阿拉斯加面積比新疆稍大丁點。

  • 6 # 留研

    1、19世紀初,俄羅斯跨過了白令海峽,入侵阿拉斯加,趕走了原住民印地安人,從此面積達171方平方公里,比佔我國面積1/6的新疆還大的阿拉斯加成為了俄羅斯的固有領土。 2、1855年前後,俄羅斯在克什米亞戰爭中失利,沙俄懼怕英法從其領地上發動戰爭,侵入阿拉斯加,進而侵犯俄羅斯在亞洲領土,俄羅斯更千方百計動員說服美利堅合眾國,願以極為低廉的價格將阿拉斯加轉讓給美國,1856年,俄美雙方薟訂了以720萬美元價格,美國支付後,阿拉斯加成為了美國的領土。沙俄再也不必擔心英國從加拿大方向侵犯沙俄主權。沙俄的目的很明顯,一石二鳥…

  • 7 # 國家人文歷史

    阿拉斯加總面積有1,717,854平方公里,1867年3月30日被賣給美國的時候有1,518,800 平方公里。美國當時花了有720萬美元,摺合成現在的話大概就是有1.23億美元。總體來講這筆買賣還是相當划算的。至於當時的沙皇俄國為什麼要買了這麼大一片領土給美國,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沙皇俄國剛剛從歐洲的大混戰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歸來,可以說這場戰爭對沙皇俄國的經濟、政治制度都有著沉重的打擊。不僅僅丟掉了歐洲憲兵這個角色,而且向西面擴張的腳步不得不停止,轉而向東邊擴張。但是畢竟帝國的中信仍然在西邊,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對於當時的朝廷來將還是特別的遙遠。沙俄本身已經沒有什麼力氣再來維持這麼遙遠的殖民地,但是當時的北美洲英國的殖民勢力仍然強大,英屬哥倫比亞就在近旁。沙俄守不住又不願意平白的送給英國,因此一直在找買家。當然沙皇也樂見英國在北美的駐地被美國領土所環繞。

    其二,俄國國內當時正在進行著農奴制改革,拋開這項改革的其他深遠影響不說,最直接就是,沙皇因此而造成的財政赤字,不得不向當時的金融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借“高利貸”。為了能夠償還這筆借款,賣土地剛好可以解決問題。遙遠的阿拉斯加自然是上選。

    其三,阿拉斯加這片殖民地,自俄羅斯人佔領之後,一直都只是皮毛的主要出產地,由於地域偏北,也不適合農作物生長,領地上人煙稀少,沙皇俄國主要也就是買賣皮毛,傳傳教,實在是沒有其他的用處。

    此外,也有留下來的檔案說明,沙皇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也對沙皇說過,美國新獨立的這個政府對於佔領全北美幾乎是勢在必得,因此最好在能要價的時候,趁早出手。

  • 8 # 世界真的很大

    如果再次爆發戰爭,俄國擔心自己沒有實力保護阿拉斯加,擁有加拿大的英國會一分錢不付搶走這片土地。同時,因為籌措廢除奴隸制的改革資金,沙皇以5%的利息,向羅斯柴爾德家族借了1500萬英鎊。但是到了還本付息的時候,沙皇資金短缺,能大筆生錢的,似乎只有阿拉斯加。於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定出售阿拉斯加。

    他當然極不希望英國來投標購買,因而找到英國的對手美國。內戰爆發前,美國政府就有意透過購買或交換擴大國土面積,如當時正在談判的有從西班牙手中購買古巴,從墨西哥購買加茲登。

    南北戰爭結束後,因為缺乏海外基地,美國海軍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早已是美國國務卿的蘇華德認為,從別國手中購買土地,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美國和俄國,在領土問題上一拍即合。

    蘇華德最早的出價是500萬美元,最後雙方以720萬美元達成協議。當時的阿拉斯加,雖然面積遼闊,但嚴寒的氣候不受美國人待見,除了可以獨佔皮毛貿易,似乎也沒有別的好處,因此媒體和大眾都極力反對這樁生意。

    後世評價蘇華德8年國務卿生涯最輝煌的成就,是力主買下了阿拉斯加。美國國旗在阿拉斯加升起不到30年,這裡發現大量金礦。20世紀,在這片極寒之地又發現了大儲量的天然氣和石油。

    如今,阿拉斯加每年出產的石油和天然氣,佔全美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另據勘測,阿拉斯加地下有5.7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300億桶原油。一項100多年前的買賣,至今讓美國受益無窮。

  • 9 # 嘟鈰滺嘫

    美國在北極圈附近最大的一塊飛地阿拉斯加面積170多萬平方公里,19世紀中葉沙俄以720萬美元賤賣給美國,如今那裡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又有北極的軍事戰略意義,美國在那裡建立軍事基地和佈置防導系統,成為對抗俄羅斯的橋頭堡。不過當時賤賣是有原因的。沙俄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以及保住黑海的出海口,在西邊與英法等同盟打克里米亞戰爭,但是沙俄政府政治腐朽,經濟落後,國庫吃緊,又考慮到英軍可能從加拿大入侵沙俄,腹背受敵,既補充了軍費,又能靠美國擋住英軍的西進,一舉兩得。

  • 10 # 歷史地理儲存站

    阿拉斯加州(State of Alaska)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東與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該州擁有全美20座最高山脈中的17座,6194米的麥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世界上大多數活動冰川在阿州境內,其中最大的馬拉斯皮納冰川流域面積為5703km2。[1]

    州面積1,717,854km2,佔全國面積的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東南部與中南部為溫帶氣候,全年氣溫約0℃~15℃;內陸為大陸型氣候,夏季極晝時可達26℃,冬季極夜時可達-15℃;西部與西南部受洋流影響,寒冷風大;北極圈內為極地氣候,氣溫全年處於零下。[1]

  • 11 # 驢客4

    俄國沙皇二世於1867年以720萬美元的價格把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這個面積比我國的新疆略大一點。後來這裡發現了大量的黃金石油美國大賺等於一美元買了208畝地。

  • 12 # 歷史畫中人

    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東與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該州擁有全美20座最高山脈中的17座,6194米的麥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世界上大多數活動冰川在阿州境內,其中最大的馬拉斯皮納冰川流域面積為5703km²。

    州面積1,717,854km²,佔全國面積的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東南部與中南部為溫帶氣候,全年氣溫約0℃~15℃;內陸為大陸型氣候,夏季極晝時可達26℃,冬季極夜時可達-15℃;西部與西南部受洋流影響,寒冷風大;北極圈內為極地氣候,氣溫全年處於零下。

    1741年,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

    1784年俄國人在三聖灣建立居民點。該地區1799年起屬俄國。

    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俄國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奪走,提議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1867年3月30日,美國以700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手續費的價格從沙俄手中買下了近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平均每英畝土塊僅值兩美分 。土地合約的生效日期就在1867年10月18日,故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

    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

    1959年建州,為美國第49個州。

    1917年建立阿拉斯加大學。

    1985年2月5日,與中國的黑龍江省締結了友好關係。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

    美國的領土結構很是特別,由原本的十三個州變為現如今的五十州,從三百多萬平方公里變為九百多萬平方公里,在領土上位居世界第四。

    美國的領土大都是掠奪還有買買買得來的,這裡面買的最划算的當屬阿拉斯加了。阿拉斯加是現如今美國面積的第一大州,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飛地,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北美第一高峰的麥金利山就在阿拉斯加州。有七十五萬人口,可謂是地廣人稀了。因為氣候寒冷,並不適合人類生存。

    阿拉斯加,當然這裡的“阿拉斯加”不是網上很火、傻萌可愛的阿拉斯加雪橇犬,而是美國的一個州——阿拉斯加州。美國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東與加拿大接壤,但和美國本土不接壤,算是美國的一塊飛地,另外三面環繞著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是一個典型的半島,也可以稱之為“阿拉斯加半島”。

    阿拉斯加面積171.78萬平方公里,接近佔全美國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是美國50個州中最大的一個州,是美國本土最大的的州——得克薩斯州面積的2.5倍(得克薩斯州69.6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國土面積排名中也能排到18位,要知道原來第18位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土面積也只有164萬平方公里;

    如果阿拉斯加州放到歐洲,直接成為僅次於俄羅斯的面積第二大國(地區),是英國面積的7倍(英國24.4萬平方公里)、是德國面積的5倍(德國35萬平方公里)、是法國面積的3倍(法國本土55萬平方公里),放在小國林立的歐洲,阿拉斯加面積都是完爆狀態。

    雖然阿拉斯加地區面積很大,但境內多山、多冰川,全美國20座最高山中17座在阿拉加斯,其中北美洲第一高峰麥金利峰也在這裡。當然麥金利峰已經改名了,改成了德納裡山,這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2015年推動的,當時就通過了阿拉斯加州議會投票,奧巴馬認為“麥金利山”這個名稱殖民性質太濃厚,追本溯源,應該改成原住民的慣稱,而且改名後,寓意和文化內涵豐滿了多。

    阿拉加斯境內還有世界大多數的活動冰川,其中最大的馬拉斯皮納冰川的流域面積就達到5700平方公里;看阿拉斯加境內又是山地又是冰川的,肯定很冷?對,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區都非常寒冷,地處高緯度地區,一部分甚至在北極圈內,真可謂苦寒之地,一年中,冬天時間超過半年,氣溫經常處於零下。所以也不太適合人居住,直到現在,那麼大的阿拉斯加,人口也只有70萬人。

    阿拉斯加是怎麼併入美國的呢?

    其實美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的,是從俄羅斯人手中買來的,美國這個國家很奇怪,國土相當一部分是購買的,比如路易斯安那地區,就是拿破崙賣給美國的,價格1500萬美元。阿拉斯加是1967年美國花了720萬美元買過來的,很便宜吧!為何俄羅斯要賣掉這麼大一塊地方?

    那是因為1853年開打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被英法聯軍打的大敗,財政破產,而阿拉加斯地區緊靠加拿大,加拿大又是英國殖民地,沙俄非常害怕阿拉斯加被英國人從加拿大出兵搶走,所以賣給美國還能撈一筆錢,彌補一下財政,一旦被英國人佔領,沙俄毛也摸不著。

    不過俄羅斯也不虧,雖然克里米亞戰敗,西進擴張的爪子被打斷,但在此期間卻開始侵略我國,外東北領土、外西北領土等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就是在此時被沙俄搶走的,唉!到頭來最大倒黴蛋卻是我們。

    至於當時的沙皇俄國為什麼要買了這麼大一片領土給美國,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沙皇俄國剛剛從歐洲的大混戰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歸來,可以說這場戰爭對沙皇俄國的經濟、政治制度都有著沉重的打擊。

    不僅僅丟掉了歐洲憲兵這個角色,而且向西面擴張的腳步不得不停止,轉而向東邊擴張。但是畢竟帝國的中信仍然在西邊,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對於當時的朝廷來將還是特別的遙遠。沙俄本身已經沒有什麼力氣再來維持這麼遙遠的殖民地,但是當時的北美洲英國的殖民勢力仍然強大,英屬哥倫比亞就在近旁。沙俄守不住又不願意平白的送給英國,因此一直在找買家。當然沙皇也樂見英國在北美的駐地被美國領土所環繞。

    其二,俄國國內當時正在進行著農奴制改革,拋開這項改革的其他深遠影響不說,最直接就是,沙皇因此而造成的財政赤字,不得不向當時的金融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借“高利貸”。為了能夠償還這筆借款,賣土地剛好可以解決問題。遙遠的阿拉斯加自然是上選。

    其三,阿拉斯加這片殖民地,自俄羅斯人佔領之後,一直都只是皮毛的主要出產地,由於地域偏北,也不適合農作物生長,領地上人煙稀少,沙皇俄國主要也就是買賣皮毛,傳傳教,實在是沒有其他的用處。

    此外,也有留下來的檔案說明,沙皇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也對沙皇說過,美國新獨立的這個政府對於佔領全北美幾乎是勢在必得,因此最好在能要價的時候,趁早出手。

    總結:阿拉斯加有有優越的地理位置,還有豐富的資源以及戰略位置,三面環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可以為美國本土提供最新鮮的海鮮,因為人口稀少,它是美國生態保持的最好的一個州了。利用阿拉斯加,美國可以在其部署軍事,增強對太平洋的監視,透過阿拉斯南下可以節約時間。

  • 1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阿拉斯加有多大?比二哈大嗎?原來這裡不是寵物頻道啊,那麼我們就來聊聊世界地理概念中的阿拉斯加吧:阿拉斯加是美國的五十個州之一,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東與加拿大接壤,被、西、南三面分別濱臨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阿拉斯加面積1,717,855km²,佔美國國土總面積的20%,是美國的五十個州之中面積最大的。阿拉斯加人口約為72萬: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約佔阿拉斯加全州總人口的1/7,其餘居民的祖先分別來自美國本土、俄羅斯、中國、日本、拉美等地。阿拉斯加全州有16個自治市鎮,州政府所在地為朱諾,第一大城市是安克雷奇。阿拉斯加擁有全美最高的20座山脈中的17座,其中6194米的麥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漁業、礦業、林業、油氣產業和旅行業是阿拉斯加的主要支柱產業。順便說一下阿拉斯加雪橇犬最早就是生活在阿拉斯加西部的伊努伊特族的一個叫做馬拉繆特的部落所飼養的。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阿拉斯加舉行狗拉雪橇比賽的旺季,幾乎每個城鎮在週末假日都舉行地區性比賽,從小孩到大人依年齡分成數級,舉行不等公里數的越野計時賽;3月底則進行全阿拉斯加地區總決賽。

    1728年和1740年沙俄和丹麥混血的海軍軍官維圖斯·白令奉彼得大帝之命渡過楚科奇半島東部的海峽兩次前往美洲探險考察,後來這一海峽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維圖斯·白令考察了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的海岸線。此後俄國的毛皮商人大規模前往美洲獵殺海獺,他們還成立了各種各樣的皮毛貿易公司。1799年俄國各種經營美洲貿易的公司聯合組成俄美公司並開始在美洲進行殖民活動:1811年11月俄華人在聖弗朗西斯科以北的俄羅斯河旁建立了羅斯堡,截至1819年他們已在美洲海岸建立了19塊殖民地。隨著美國的興起,俄國逐漸放棄了自己在美洲的絕大多數殖民地,僅僅只保留了距離自己的遠東領土較近的阿拉斯加。

    1853年7月—1855年12月沙俄同英法聯軍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這場戰爭在俄國引起了很多後遺症,最終迫使沙俄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克里米亞戰爭的後遺症之一是沙皇俄國的財政困難——克里米亞戰爭中沙俄花銷巨大,但卻以戰敗告終,如此一來沙俄的戰爭開銷無法在戰後得到彌補。戰敗的恥辱和因為戰爭導致的財政困難使沙皇的統治面臨危機:一方面臣民們難以接受戰敗的恥辱;另一方面糟糕的國內經濟使老百姓的生活陷於困頓。在這樣的局面下沙俄迫切需要重振國內經濟,而出售阿拉斯加正是沙俄緩解國內財政困難的措施之一。問題在於:解決財政困難的方法有很多,為什麼一定要出售國土呢?這可不像北極熊的一貫風格。另外為什麼最終選定被出售的是阿拉斯加呢?我們知道沙皇俄國是當時全世界疆域最遼闊的國家——從歐洲的波羅的海跨越整個東歐平原和廣袤的西伯利亞,直到渡過白令海峽延伸到北美的阿拉斯加。事實上就當時的交通條件而言:這對沙俄對邊疆地區的治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隨著與東歐本部在地緣距離上日益疏遠,沙皇政府的控制力度也越來越弱,而阿拉斯加恰恰是距離沙俄中心地帶最為遙遠的地方。更糟的是這塊沙皇政府原本就鞭長莫及之地還靠近英屬加拿大,而沙俄剛跟英法聯軍打仗,這意味著阿拉斯加隨時也被英國吞併的可能。如此一來阿拉斯加就成為沙皇政府眼中不折不扣的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沙皇政府再三思考後決定出售自己眼中這塊雞肋,趁著還能賣個價趕緊換點錢花,否則真被英國佔了去就啥都沒了。不過沙皇政府出售阿拉斯加也不僅僅只是盯著賣地那點錢,因為最終美國以72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6億美元)購買了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沙俄不僅是出售阿拉斯加,還是低價出售,就差沒友情贈送了。事實上沙俄之所以對美國如此慷慨其實是希望利用美國在美洲牽制英、法的力量,從而緩解自己在歐洲面臨的英、法的壓力,甚至可以進而重新挑戰英、法,畢竟此時沙俄的主要精力還是用於歐洲爭霸,至於遠在天邊的阿拉斯加在沙俄眼中到底還是無法和繁華富庶的歐洲相提並論。事實上購買阿拉斯加之舉當時在美國國內並不受支援,因為當時的阿拉斯加還是一塊看不出有多大開發利用價值的蠻荒之地。當然當時的美、俄兩國都沒意識到:1897年阿拉斯加發現金礦,隨後又發現了豐富的石油,不到50年美國就已經賺回了幾倍的利益。等有了飛機,阿拉斯加又成為太平洋間航空線路的中轉站,節省了不可計數的燃料。至今阿拉斯加還為美國提供著四分之一的天然氣,地價約值3萬億美元。美國的戰略武器很多部署在此,導彈指向的正是自己的原主人——俄國。美國在購買阿拉斯加後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內並未將其設定成為同美國本土各州平等地位的行政區,其地位類似於如今的關島、波多黎各等海外領土,直到1959年美國才正式在阿拉斯加設州,阿拉斯加由此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第49個州。

  • 14 # 福垊

    “美國現代空軍之父”米切爾曾說:“阿拉斯加乃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地區,誰擁有阿拉斯加,誰就擁有了世界。”——題記

    俄華人為啥賣掉了阿拉斯加?

    而俄華人賣掉阿拉斯加還真跟咱們的外東北、外西北有些關係呢?十九世五六十年代,俄國在歐洲大敗,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他們在亞洲,先後逼迫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戡分西北界約記》獲得了我們的外東北和外西北。俄國在歐洲惹不起英法敗給了奧斯曼土耳其,可在北美的俄國同樣擔心英國對阿拉斯加的企圖。英國一旦佔了阿拉斯加,會不會染指整個西伯利亞啊?與其那天讓英國佔了,倒不如讓美國遏制英國。俄華人想:就像長平之戰前夕馮亭獻地一樣,將矛盾轉嫁出去。一旦美國佔有了阿拉斯加,就對英國佔領的加拿大形成合圍之勢,讓他們狗咬狗去吧。爭得越厲害,俄國就越安全。但俄國要比馮亭高明,它不獻地,它賣地,反正這阿拉斯加對於沙俄來說,就像撿來的一樣。

    所謂得來容易,失去了也不心疼,更何況還是買了呢?再說俄國當時也非常差錢,俄國還擔心美國不“上當”,就舔著臉,又是行賄,又是說好話,就這樣半買半送給了美國。美國當時還很不樂意,花720萬美元買了個酷寒不毛之地。而俄國就想甩掉燙手山芋一樣喜出望外,也像大賺一筆一樣開心。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在阿拉斯加發現了鋅,鉛,金,銀,煤等礦藏,而且後來美國取代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阿拉斯加就像流星錘一樣,堵在西伯利亞的東部,時不時的還能敲打俄國,讓俄國寢食難安。

    雖然俄羅斯很後悔賤賣了阿拉斯加,但比起他們輕鬆攫取阿拉斯加,輕鬆攫取外東北、外西北,他做得還不算是賠本買賣,您認為呢?

  • 15 # 軍備解碼

    先來說說阿拉斯加在哪裡?有多大?啥樣子?

    阿拉斯加位於北美大陸的西北端,現為美國面積最大的州,也是世界最大的一塊飛地。最早由俄華人殖民管控,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價格購買,成為美國第49個州。阿拉斯加這個名稱來源自阿留申語,意為“很大的陸地”。

    阿拉斯加幅員遼闊,東部與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南北寬1300公里,東西長2380公里,總面積171萬km²,約佔美國總面積的20%,比中國的新疆(161萬km²)還要大。

    由於緯度高,氣候嚴寒,地形地貌複雜多樣,造就了阿拉斯加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這裡海拔最高6194米(麥金利峰),平均3060米。美國最高的20座山脈,阿拉斯加有17座。這裡氣候型別多變,涵蓋溫帶海洋氣候、大陸性氣候、北極海洋性氣候、極地氣候等。每年5月~8月會有3個月旭日高照;每年11月~1月會有2個多月不見天日。

    環境氣候多樣性的背後,往往都會帶來豐富的資源。阿拉斯加尤其盛產黃金和石油,在美國屬於最富裕州之一,因此稱之為“風水寶地”並不為過。

    再來談談阿拉斯加發現和歸屬的前情往事,特別是俄國720萬美元“賤賣”給美國,這樁史上最划算的不動產交易。

    阿拉斯加的歸屬問題,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紛爭,最終才形成了今天這種主權歸屬和行政區劃。尤其是俄國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的事件,備受歷史政治學者熱議。大致的歷史演進是這樣的:

    阿拉斯加由於環境惡劣,早期僅有當地土著居民,多是以打獵為生。這些土著居民和外界沒有聯絡,這裡幾乎與世隔絕。

    17世紀初,沙皇俄國向東擴張,控制西伯利亞後,又與清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1725年,沙皇彼得大帝命令丹麥Nautilus白令探測亞洲和美洲是否相接。

    1728年,俄國海軍軍官白令率領探險隊從堪察加河口離開亞洲大陸,初次向東部大洋探索,但無功而返。

    1741年6月,白令率領一批俄國水手,再次從西伯利亞出發向東探險,發現了阿拉斯加大陸。

    1745年,俄國獵人在阿留申群島建立了穩固的狩獵基地。

    1784年,俄華人在阿拉斯加建立了永久居住點,並陸續設立公司機構,開始對這裡進行殖民統治。

    1799年起,俄國獲取了對阿拉斯加地區的領土主權,這裡被正式納入俄國版圖。

    1856年,沙皇俄國與英國、法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三個國家發生了克里米亞戰爭,沙俄戰敗,向這三個國家賠款。

    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歐洲列強支援南方,試圖肢解新生的美國。林肯迫不得已向沙皇俄國求助,俄國為報克里米亞戰敗之仇,派出了艦隊前往紐約港,為北方聯邦政府助陣,並最終幫助北方贏得了戰爭勝利。

    1867年4月,美國國務卿西華德決定出資720萬美元,買下阿拉斯加。當時遭到了國會議員和國民的強烈反對,甚至將阿拉斯加稱作“西華德的大冰箱”。

    1874年,阿拉斯加發現了金礦,美國國內的態度開始發生轉變。

    二戰期間,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的戰略意義充分顯現。

    二戰以後,美國開始在此建立軍事基地,並積極進行開發建設。

    1959年,阿拉斯加正式成為美國的第49個州。

    最後談談最關鍵的問題是,俄國為什麼要出售阿拉斯加?

    這與克里米亞戰爭結果,以及英俄兩國海上殖民爭奪緊密相關。

    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一方面帶來了經濟萎靡和財政緊張,而沙俄進行的農奴制改革迫切需要大筆資金;另一方面,國力虛弱的俄國擔憂英國趁勢佔領阿拉斯加,並進一步進入西伯利亞地區。畢竟當時僅靠阿拉斯加的加拿大屬於英國殖民地,人口和資源都較為豐沛,向西侵佔阿拉斯加算得上易如反掌。

    為此,當時的沙皇決定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這樣不僅能夠借力阻止英國勢力向西挺近,還能加強與美國的友好關係,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因此,沙俄主動與美國溝通,但多數美國議員並不同意,認為購買一片荒蕪的苦寒之地並不划算。

    在西華德力排眾議之下,美國最終通過了購買決定,這樁720萬美元購買171萬km²的協議最終成交。俄美兩國都感到非常滿意:俄國認為賣了一個好價錢,美國政府則認為物有所值。

    儘管在今天看來,這樁交易中,沙俄政治上糊塗透頂,經濟上急功近利,每畝只合3美分的價格實在是虧本到家,併為將來帶來了嚴重的地緣、軍事隱患,但這個價格在當時仍是一個天文數字。

    國運如潮起潮落,往日曾降臨美國,帶來欣欣向榮,成就百餘年霸業;他時未嘗不會因霸而無德,頻起刀兵,天怒人怨,轉身就成日要落帝國。

    歷史就是這麼冷酷,總是在嘲弄每一個玩家!

  • 16 # 白龍馬143038094

    現在俄羅斯人口不到二個億、國土面積1750多萬平方公里,再賣出去一百萬、二百萬甚至三四百萬平方公里來保證其國民有尊嚴的生活都理所應當,別人有那個資本,其國土太大了!

  • 17 # 大國布衣

    美國的領土結構很特別,從最初的13個州變成今天的50個州,從300多萬平方公里變成937.3萬平方公里,一躍成為世介面積第四大國。這個領土擴大變化過程美國基本上都是透過買買買和掠奪得來,而其中又屬阿拉斯加州買的最划算。

    阿拉斯加現在是美國面積第一大州,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塊飛地,總面積高達171.78萬平方公里,北美第一高峰,海拔6194米的麥金利山就位於阿拉斯加州。阿拉斯加州隔加拿大與美國本土相望,總人口約75萬,是除羅德島之外美華人口最少的州,這裡是真正的地廣人稀,人跡罕至,極寒的氣候條件(部分土地位於北極圈)並不怎麼適合人類生存。

    說到阿拉斯加,就不得不提到俄羅斯,想當初阿拉斯加還是俄羅斯領土的時候,美國正執著於南下和墨西哥爭奪德州地區,可能壓根兒都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喜從天降能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大的一塊領土。而這一切都要從當時已經日薄西山的沙皇俄國在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於英法聯軍說起,俄國為了這場戰爭早已經是債臺高築財政困難,而阿拉斯加因為氣候原因人口稀少,俄華人對這裡並沒多大興趣,再加上英華人一直對這裡虎視眈眈,於是俄華人想到了當時財大氣粗的美國。1867年,美俄雙方決議達成,俄羅斯做價720萬美元出售阿拉斯加給美國,真正的賠本賺吆喝,仔細算下來,每平方公里才賣5美元多,比白菜價還便宜。

    作為美國的面積第一大州,阿拉斯加州可以用地理位置優越,資源儲備豐富,戰略地位重要三個詞來形容 。阿拉斯加州三面環海(北冰洋,白令海和太平洋),這裡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是美國天然的魚倉,源源不斷的為美國本土提供優質新鮮的海鮮,由於人口稀少,阿拉斯加州是全美生態保持最好的州之一,森林儲量排名全美前列,自然景色別具風光,北美20座最高山峰中有17座位於阿拉斯加,這裡被稱為“北美屋脊”。透過阿拉斯加州,美國可以堂而皇之的在阿拉斯加部署軍事,以加強對北太平洋的監視。與俄羅斯更是近在咫尺,由阿拉斯加南下,可大大縮短距離和時間,美國至此可以展開環球軍事行動,海軍遊弋巡視全球各地,其地理位置,戰略地位都堪稱無比優越。俄羅斯低價賤賣這塊領土,現在應該是腸子都悔青了。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美國領土面積的大小一直備受爭議,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3萬平方公里,但此後又出現了956萬、961萬平方公里的不同版本,美國與加拿大共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區,在海外還有關島、維爾京群島等屬地。但不管怎麼樣,阿拉斯加州面積之大,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州能與之相比,放在中國也是第一大省,超過世界上第二大內陸國蒙古的面積,在國家上可擠進世界前二十。

  • 18 # 千佛山車神

    阿拉斯加很大,若是獨立,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能排到第17位,比蒙古國還大

    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大的一個州,其面積高達171萬平方公里,比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還要大7萬平方公里,所轄區域極為遼闊。如果阿拉斯加獨立,其國土面積可以排到世界第17位,在利比亞和伊朗之間。(阿拉斯加相當於美國本土面積的1/4)

    不過阿拉斯加與美國本土並不接壤,其位於北美洲最西北角,在地理上比較孤立,只在東部與加拿大接壤,其他北、西、南三面臨海,如同一個大型半島。

    (阿拉斯加地理位置)

    除了與加拿大相鄰以外,阿拉斯加東面和北面還與俄羅斯隔白令海峽和北冰洋跨海相望。而阿拉斯加也正是由俄羅斯人最先發現的。

    阿拉斯加原本是塊無主之地,在18世紀之前只有少量愛斯基摩人在此居住。由於阿拉斯加緯度很高,地近北極,氣候非常寒冷,以至於最先到達加拿大的法華人和英華人都沒有興趣積極地向這裡擴張,這給了俄華人以機會。

    對於歐洲列強瓜分美洲大陸,沙俄是非常眼饞的。但苦於自己遠離大西洋沿岸,而且自家海軍也不爭氣,實在是沒有能力和英法西班牙等國去競爭。不過這種不利局面到17世紀時出現了改觀。

    1598年沙俄滅掉了蒙古人建立的西伯利亞汗國,此後俄華人一直向東兼併整個西伯利亞。由於當時西方人已經普遍接受“地圓說”,所以俄華人希望透過西伯利亞,一直向東能夠進入美洲大陸。

    1724年,在彼得大帝的資助下,丹麥探險家白令率領著一支探險隊穿越西伯利亞,從遠東的勘察加半島乘船考查西伯利亞東部海岸線。

    (白人的臉型不都很窄嗎,為啥白令的臉這麼寬)

    此次探險活動共計持續了5年時間,最後白令得出結論,亞歐大陸與北美洲大陸並不連線。不過可惜的是,白令的船隊到達了西伯利亞最東端的楚科奇半島,這裡距離北美大陸不過35公里,但因為當時霧氣太大,白令並未繼續向東航行,遺憾地錯過了近在咫尺的阿拉斯加。

    1733年白令又開啟第二次探險活動,而這一次的目的就是為了找到北美大陸。白令按照上一次的路線,再次乘船從勘察加半島出發,這一次他如願以償地在海上看到了美洲大陸,看到了阿拉斯加。不過由於當時海上風浪巨大以及船上爆發了敗血症,白令最終放棄了登陸阿拉斯加。而且在返航的途中,白令也感染了重病。

    1741年11月5日,因為天氣惡劣,白令所乘坐的“聖彼得號”探險船在科曼多爾群島觸礁,無法繼續航行,白令只得上島避風。12月8日早晨,白令在一個小島上去世。為紀念白令,此島被命名為白令島。

    白令犧牲後,剩下的船員返回俄羅斯,並將發現美洲大陸的事情告知了沙俄政府。沙俄政府在得知發現美洲之後,欣喜若狂。到1784年俄華人在阿拉斯加三聖灣建立了第一個居民點,此後俄羅斯人繼續向東擴張,但是遭到了駐守加拿大的英軍阻擊,沒能繼續深入北美大陸內部。

    1799年俄華人與英華人劃分了邊界,阿拉斯加正式歸屬俄羅斯所有。

    由於阿拉斯加實在是太冷了,俄羅斯在佔領此地後也沒啥大的收益,最多就是搞點貂皮啥的,但貂皮西伯利亞也有。到1853年,隨著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俄國開始擔心阿拉斯加被英國搶走,於是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定賣掉阿拉斯加。

    但是當時歐洲各國對於阿拉斯加都沒有任何興趣,事實證明,就連英華人也沒有去搶它的想法,俄華人絕對是多慮了。英華人認為花那麼多軍費搶個大冰箱回來太不值當,有加拿大這個大冰櫃就已經夠用了。最後尋覓了半天,俄華人將目標鎖定在了美國政府。

    那個時期的美國和沙俄關係很不錯,因為美俄有個共同的死對頭,那就是英國。

    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由於都非常討厭英國佬,因此美俄之間走的特別近。不過親兄弟明算賬,關係再鐵你也不能坑我,美國起初對於阿拉斯加也不感冒。

    當然,就海軍實力而言,沙俄的艦隊在英法面前顯然是不堪一擊的,英法最後放棄干預美國內戰跟俄國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可是這份來自聖彼得堡的情義卻是無價的,畢竟軍艦出航是要花錢的,美國政府怎麼著都得意思意思。而此時俄國也進一步向美國暗示:“不如把阿拉斯加給買了吧!”。

    於是到1867年4月,在時任美國國務卿威廉·亨利·西華德的推動下,美國政府最終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阿拉斯加。

    (威廉·亨利·西華)

    720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4-5億美元。非常地便宜。即便是在那個年代,這筆錢也算不上特別多。

    在1803年,美國政府從法國購買了法屬路易斯安那地區,使美國領土直接翻了一倍。路易斯安那面積約有210萬平方公里,只比阿拉斯加大了40萬平方公里,但價格卻比阿拉斯加貴了一倍多。

    (美國政府購買聖路易斯安那花了1500萬美元,比購買阿拉斯加多了780萬)

    誠然,法屬聖路易斯安那的含金量在當年可比阿拉斯加大多了,這裡有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環境宜人,土地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是美國主要的糧食產區。就算是現在,路易斯安那的價值也要比阿拉斯加高。而阿拉斯加在當年就是個大冰箱,美國在購買它的時候真的沒啥大的亮點。

    不過阿拉斯加的面積實在太大了,720萬的價格在當時也真不算多。雖然主張購買阿拉斯加的美國國務卿亨利·西華遭到了許多媒體的抨擊,但這些輿論壓力都是正常的,美國政府自從建立之後,幹啥都捱罵。美國這些媒體都是靠著炮轟白宮活著的,所以遭受一些質疑並不算什麼,當時美國政府內部對這樁購地案還是很看好的。

    今天的阿拉斯加無論是戰略價值還是經濟價值都非常的高,別的不說,光鮮美的帝王蟹和龍蝦就足以讓國內的吃貨們垂涎欲滴了。

    (阿拉斯加帝王蟹)

  • 19 # 大正看世界

    阿拉斯加到底有多大?

    阿拉斯加,當然這裡的“阿拉斯加”不是網上很火、傻萌可愛的阿拉斯加雪橇犬,而是美國的一個州——阿拉斯加州。美國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東與加拿大接壤,但和美國本土不接壤,算是美國的一塊飛地,另外三面環繞著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是一個典型的半島,也可以稱之為“阿拉斯加半島”。

    阿拉斯加面積171.78萬平方公里,接近佔全美國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是美國50個州中最大的一個州,是美國本土最大的的州——得克薩斯州面積的2.5倍(得克薩斯州69.6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國土面積排名中也能排到18位,要知道原來第18位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土面積也只有164萬平方公里;

    如果阿拉斯加州放到歐洲,直接成為僅次於俄羅斯的面積第二大國(地區),是英國面積的7倍(英國24.4萬平方公里)、是德國面積的5倍(德國35萬平方公里)、是法國面積的3倍(法國本土55萬平方公里),放在小國林立的歐洲,阿拉斯加面積都是完爆狀態。

    雖然阿拉斯加地區面積很大,但境內多山、多冰川,全美國20座最高山中17座在阿拉加斯,其中北美洲第一高峰麥金利峰也在這裡。當然麥金利峰已經改名了,改成了德納裡山,這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2015年推動的,當時就通過了阿拉斯加州議會投票,奧巴馬認為“麥金利山”這個名稱殖民性質太濃厚,追本溯源,應該改成原住民的慣稱,而且改名後,寓意和文化內涵豐滿了多。

    阿拉加斯境內還有世界大多數的活動冰川,其中最大的馬拉斯皮納冰川的流域面積就達到5700平方公里;看阿拉斯加境內又是山地又是冰川的,肯定很冷?對,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區都非常寒冷,地處高緯度地區,一部分甚至在北極圈內,真可謂苦寒之地,一年中,冬天時間超過半年,氣溫經常處於零下。所以也不太適合人居住,直到現在,那麼大的阿拉斯加,人口也只有70萬人。

    阿拉斯加是怎麼併入美國的呢?其實美國不費一兵一卒得到的,是從俄羅斯人手中買來的,美國這個國家很奇怪,國土相當一部分是購買的,比如路易斯安那地區,就是拿破崙賣給美國的,價格1500萬美元。阿拉斯加是1867年美國花了720萬美元買過來的,很便宜吧!為何俄羅斯要賣掉這麼大一塊地方?

    那是因為1853年開打的克里米亞戰爭,沙俄被英法聯軍打的大敗,財政破產,而阿拉加斯地區緊靠加拿大,加拿大又是英國殖民地,沙俄非常害怕阿拉斯加被英華人從加拿大出兵搶走,所以賣給美國還能撈一筆錢,彌補一下財政,一旦被英華人佔領,沙俄毛也摸不著。

    不過俄羅斯也不虧,雖然克里米亞戰敗,西進擴張的爪子被打斷,但在此期間卻開始侵略中國,外東北領土、外西北領土等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就是在此時被沙俄搶走的,唉!到頭來最大倒黴蛋卻是我們。

  • 20 # hording

    阿拉斯加有多大?首先我們先看一下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阿拉斯加處在北美洲西北部,其東部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育空地區交界。阿拉斯加最西端是阿圖島,隔著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即白令海峽西端的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阿拉斯加的北部是北冰洋南部的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其南部和西南部則是太平洋。

    作為北美大陸上唯一與美國本土不相連的美國領土,阿拉斯加的面積有1717856平方公里,是美國最大的州,比美國第二大州德克薩斯州大兩倍,比美國第二、第三、第四大州,即德克薩斯、加利福尼亞和蒙大拿的總面積還要大。同時阿拉斯加的面積也比美國面積最小的二十二個州的總面積大。如果把阿拉斯加單獨列出來,那麼阿拉斯加的面積將排在世界各國中的第十九位,僅次於十八個國家。同時阿拉斯加也是全球第七大地方行政單位,排在其前面的是俄羅斯的薩哈共和國、澳洲的西澳洲州、俄羅斯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丹麥的格陵蘭、加拿大的努納武特地區以及澳洲的昆士蘭州。

    全球最大的五十個地方行政單位

    別看阿拉斯加面積這麼大,但人口真心少,按照美國統計局的的估計,2018年阿拉斯加人口數為737438人,僅僅多於佛蒙特州和懷俄明州。如此大的面積,如此少的人口,使得阿拉斯加成為了美華人口密度最小的州,按照2015年的資料,阿拉斯加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不足一人!

    上圖:按人口比例調整後的美國各州地圖(2015)下圖:美國各州人口密度(2015)

    正是因為阿拉斯加如此大面積上只有如此少的人,所以阿拉斯加並沒有像美國其他州那樣劃分行政區域,只是按照習慣分為中南部地區、東南部地區、內陸地區、西南部地區、北部地區以及阿留申群島等六個地區。

    阿拉斯加與美國本土48個州的對比

    阿拉斯加原本是俄國的殖民地,俄華人最早於1732年到達阿拉斯加,1799年俄美公司(Russian-American Company)取得了在阿拉斯加的皮草專賣特權,而俄羅斯東正教會也派遣傳教士到阿拉斯加,並建立了教堂,大約有700名俄羅斯人在此定居,也就是說俄國對阿拉斯加行使主權。

    1860年時的俄國美洲領土

    但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俄華人在阿拉斯加的財政主要來源,海獺皮接近枯竭,阿拉斯加附近海面海獺近乎絕跡,在這種情況下,俄國要統治阿拉斯加,就要不斷的向阿拉斯加輸血,而要建設阿拉斯加,這個費用將更高。因此,某種意義上,在當時俄國政府看來,阿拉斯加已經成為一個包袱。

    阿拉斯加錫特卡市中心的聖邁克爾東正教教堂

    除此之外,俄國在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被擊敗後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困難,這使得本來就沒錢投在阿拉斯加的俄國財政雪上加霜,不但根本沒能力負擔維持對阿拉斯加統治的負擔,而且更麻煩的是俄華人還要到處尋找新財源以解決俄國面臨的嚴重的財政危機。再加上在俄國看來,在未來與英國之間可能的戰爭中,阿拉斯加將是俄國的軟肋,很容易被英國所佔領。而且俄華人也認為美國野心勃勃的想要成為美洲霸主,美國早晚會將擴張到阿拉斯加。所以俄國急於將“負資產”阿拉斯加賣掉,這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俄國面臨的財政困難,但至少可以緩解,不至於使得俄國信用破產。

    用於支付阿拉斯加購買案的729萬美元支票(2016年價值約1.05億美元)

    事實上,早在1857年,也就是克里米亞戰爭結束的第二年,俄國政府就已經討論了出售阿拉斯加的提案,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也同意出售該領土。在這種情況下,俄國在1859年接觸過英國和美國,但英國當時的首相帕麥斯頓勳爵認為加拿大領地足夠廣闊,如果獲得阿拉斯加,英國不得不面臨過度伸展的危險,所以拒絕了俄國的這一提議。1859年到1960年,布坎南總統任內,美國與俄國已經就阿拉斯加的交易進行了會談,但由於布坎南總統越來越不得民意,使得這一談判最終擱置。而接著美國爆發內戰,阿拉斯加交易案擱淺。

    1867年3月30日美俄簽署阿拉斯加交易條約

    (從左至右:羅伯特·周(Robert S. Chew), 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William H. Seward), 美國助理國務卿威廉·亨特(William Hunter), 博迪斯科(Mr. Bodisco),俄國駐美國大使愛德華·德·斯托克爾(Eduard de Stoeckl), 美國激進共和黨領袖、參議員查爾斯·薩姆納(Charles Sumner),美國助理國務卿、威廉·西沃德的兒子弗雷德裡克·西沃德(Frederick W. Seward))

    19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後,以每年5%的價格想羅斯柴爾德家族借款1500英鎊以補償在改革中受損的土地所有者。而當應該還貸款的時候,俄國政府卻無錢還貸。同時,俄國繼續尋求透過使美國領土將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包圍的方式削弱英國的權勢。在這種情況下,隨著美國內戰結束,沙皇指示俄國駐美國大使愛德華·德·斯托克爾與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在1867年3月初重啟阿拉斯加交易談判。而這時,安德魯·約翰遜總統由於在戰後南方重建問題,與西沃德和很多共和黨人漸行漸遠,他們認為購買阿拉斯加可以使得大家的目光從國內事務上轉移出來。這樣談判在1867年3月30日凌晨4點結束,美俄簽署阿拉斯加交易條約,購買價格定為720萬美元。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批准的阿拉斯加交易條約的第一頁

    阿拉斯加的移交儀式則是1867年10月18日在錫特卡進行,交接之後,多數俄羅斯人都選擇返回了俄國,只有少數商人和牧師留下。這樣,阿拉斯加將每年10月18日定為阿拉斯加日,以紀念1867年10月18日阿拉斯加主權正式由俄國移交到美國;而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被定為西沃德日,以紀念1867年3月30日簽署的阿拉斯加購買條約。

    阿拉斯加州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紅柿可以當零食嗎?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