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燕趙節度使
-
2 # wetuthtx
最主要就是趕走俾斯麥,他是普魯士統一的最大功臣,冷靜,理智,雄才大略,其次威廉二世頭腦發熱,衝動,不負責任的發動了一戰,之後又牽連了二戰的爆發,從此德國墜入深淵。最後,有點不幸運,發展的較晚,地理位置也不好,強國較多,統一的也較晚
-
3 # 鬱悶的老韭菜
主要是文化原因。德意志是個吃豬肉的民族,很奇怪吧?在一群吃牛肉的小夥伴的包圍中出了個吃豬肉的民族。一般來說,遊牧民族以牛肉為食,農耕文明以圈養動物——豬雞兔為食,德國骨子裡是農耕文明,這就使得德意志在以遊牧民族為主的歐洲很不合群,很容易被放羊的鄰居群毆,所以只能老老實實鋤禾日當午了,不然會被群毆。
-
4 # 使用者北美艾倫哥
地緣和某階段領導者的狹隘思想影響了它的發展。我相信德國在默克爾女強人的領導下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大國,可以對一場錯誤的戰爭懺悔的國家值得尊敬。
-
5 # 文辰雨影
德國是世界上公認的大國,在全球話語體系中擁有很強的話語權,不知題主何來如此認知?談一件事情,要用嚴謹的思維去論述,萬不可印象流。
言歸正傳,談談我認為的德國。
談德國,就繞不開談歐盟。歐盟作為全球極其重要的力量,在科技領域、經濟體量等方面的影響力都極其廣泛,除了美國,怕沒有誰敢叫板歐盟吧!
既然歐盟影響力這麼大,那歐盟的老大哥豈不是影響力也很大?答案是肯定的,作為歐盟的老大哥德國,自然是國際影響力最大的幾個國家之一。
說到這,可能會有人抬槓說:把德國放在歐盟首位,那置英法於何地?
談及國家實力,我們首先要來看看近年來德、英、法三國面對重要事件的表現了。
1、新冠疫情德、英、法三國一同面臨了新冠疫情的衝擊,但結果卻是大相徑庭的!
德國新冠死亡率極低!極低!
德國感染20萬人,死亡人數僅有8000人左右,同樣感染20萬人的法國,死亡人數3萬人。英國感染了30萬人,死亡4.3萬人。
同為歐盟話語權的掌握者,為何面對新冠的表現相差這麼多呢?
因為醫療水平不一樣!
德國擁有世界最先進的醫療體系,每千人ICU病床數達到了8張,全球領先,歐盟第一。
不僅如此,德國還擁有全世界最平均的醫療資源。相比於世界各國醫療資源集中於大城市,德國的醫療資源較為平均的分佈在各個城市。
2、工業製造能力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製造能力,擁有完備的工業製造體系。
德國工業的能力可是不同於生產衣服、鞋子之類的低端製造能力,而是實打實的硬實力。簡單的說,人家能生產的東西,別人生產不了。
高精尖領域的工業製造能力才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線,雖說英法在這方面也很強,但相比德國還是略遜一籌。
3、全球話語權近幾年,歐盟在許多重大事件中,德國都扮演了領導者的角色。
例如歐洲難民問題,德國一直致力於找到接受難民問題的平衡點,並積極推動歐盟內部的一致性協議出臺。
在或者是氣候變化,德國一直在歐盟內部都是積極努力治理全球變暖的國家之一,並且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相比德國,英法在近些來的國際重大問題上稍顯沉默。
綜上,在我的認知中,德國屬於世界性的大國,並且是強國,在世界話語體系中極其關鍵。
-
6 # dy地球知識局
德國沒有成為世界級大國,其實與其說是單一原因,還不如說是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結果,而且這些因素本身也互為表裡,沒辦法單獨拆開說。主要有以下幾點:1. 體量太小崛起為世界大國必備的條件就是領土,資源和科技革命玩過文明5都知道,要想獲得廣闊土地和資源,要麼在開局當初就悄咪咪滅掉周圍國家,奪取他們的發展空間(如中國),要麼就開發新的大陸(如美國),最後還可以透過科技革命領先世界其他地方,但是德國一切都太晚,直到英法荷西崛起時,德國仍是一片混亂的諸侯割據。等德國好不容易崛起後,面對的又是已經成型了的世界體系,吞併其他國家會遭到民族主義,去搶佔殖民地時殖民地早就被瓜分完畢,只能硬著頭皮強行搶別人家地盤,結果被全世界打個半死,兩次。2. 地緣位置太差開啟地圖,我們會發現德國處於歐洲中心平原,這一地位給德國帶來的深重的災難。神羅衰落,中世紀結束,新興的資本主義和民主國家崛起時,德國成了列強們的戰場,誰有了矛盾都要在德國打上一架,面積還不沒東三省大的地方上分解成密密麻麻的大小邦國,各自為戰,各自找列強靠山。多虧天無絕人之路,普魯士崛起使得德國統一,德意志民族終於站了起來。然而這遠遠沒有結束。站起來的德意志,擁有歐洲最大的人口和根植於開爾文教的普魯士精神加成,環視四周,發現自己人這麼多地盤還這麼小,不服。但當年俾斯麥的外交政策叫“五球不落之戲”,聯合奧地利,同盟俄國,拉攏英國,然後乾死法國。玩的就是平衡政策,不驕不躁,穩步推進,不刺激周圍列強,先乾死宿敵法國再逐一擊破。但膨脹的威廉二世並不喜歡這麼幹,他趕走俾斯麥,開始明目張膽的擴張,一戰爆發:德國優勢很大,德國A了上去,德國打出了GG,被四面八方的協約國按在地上摩擦。灰頭土臉的德意志並沒放棄,發展二十年後,國力又恢復了(這一點不得不佩服德國人…),憑著梭哈一把,贏了香車嫩模輸了下海乾活的態度,迎來了德意志民族有史以來最瘋狂的納粹時代。不得不說,這一次納粹差點賭贏了,然而民粹一旦形成就無法停止,不斷膨脹的納粹德國開始無休止的擴張,最終深陷戰爭泥潭,漸漸支撐不住,東西兩線最終被人推到老家,再一次被按到地上摩擦。至此,德國徹底安省了,屁大點地兒就屁大點地兒吧,不打了不打了,再也不擴張了,不僅安心種地養豬,還積極在國際上當聖母。3. 題主想問的也基本解釋清了,但是,德國真的註定無法成為世界大國嗎?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德國早就過了幹翻他人而當老大的時代,已經在計劃搞一個大新聞了,即使這個計劃目前仍困難重重:扶持歐洲,統一歐盟。
-
7 # 玲147919278
多個國家都想成為世界大國。二戰結束後德國的武器專家都給美國帶走了,美國絕不允許世界上哪個國家無論是軍事、工業、經濟、貿易等超過或將趕上,美國定會動用國家力量不擇手段去打壓、瓦解,收購別國公司,例如:法國的阿爾斯通收購了,中國的華為美國用樣的陰毒手段打壓,前蘇聯一個超級大國也給美國解體了。德國現在還有美國駐軍,肯定會處處打壓阻止,想成為大國有難度,除非美國解體。
-
8 # 悠然過客
德國為什麼始終沒有成為世界級的大國?個人認為,這與德國的戰略目標定位有著很大關係。德國人無論是在一戰還是在二戰沒有解決的似乎就是一個終極的戰略目標問題。
首先,從一戰的背景說,如果德國人要想成為世界級大國,那麼當時德國的國力實際已經是僅次於英美的頂尖大國。
至於說為什麼德國人沒有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大國,那麼也只能說,因為沒有處理好對沙俄的關係,而導致整個德國沒有戰略上的迴旋餘地。最終德國人被奧匈帝國拖進了一場沒有終點的戰爭。
其次,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說,德國如果把自己定位在中歐地區日耳曼人的大帝國。那麼今天德國有可能仍然屹立在那裡。
德國人在進攻波蘭開始二戰之前,獲得的都是原來奧匈帝國最富庶的地區,這些無論是民族構成還是歷史淵源都和原來的奧匈帝國有著密切的聯絡。如果德國人用心消化整合,那麼一個人口接近1億,主體民族為日耳曼人的大帝國很有可能在中歐建立起來。而且其他大國也缺乏干涉的能力。但是,德國人仍然發動了對波蘭的攻勢,開始挑戰世界。最後在英美蘇的圍攻下失敗!
第三,今天的德國仍然面臨類似的問題。也就是歐盟將往何處去的問題,如果德國人仍然只是把歐盟作為一個共同市場的國家聯盟的話,那麼德國人可能仍然接近成功了。
如果德國人最終的目標是一個強大的歐羅巴帝國呢?那麼德國人仍然是任重而道遠!因為一個真正意義的實權歐洲理事會和一隻真正意義的歐洲軍團,仍然是充滿了挑戰的事情!
綜上所述,從普魯士崛起開始,德國人作為世界上一隻不可忽視的力量就開始存在了。至於為什麼德國沒有成為世界級大國?因為德國人仍然沒有告訴世人,他們的世界大國夢是什麼樣的!
-
9 # 詩歌陪散文聊天
因為有美國,日耳曼民族是優秀民族,有智慧,有擔當,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有了高速路,而我們80年代才有,為這個優秀民族的純潔性,全世界捕殺猶太人。而且想用武力成為世界霸主,結果,樹敵無數,最終失敗,失去了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機會。
而美國,移民國家,不追求純種的民族,雖有民族歧視,卻又有自我修復能力。於是成為多民族,多習慣,多習俗,多思想,多宗教……雜交水稻高產,雜交孩子漂亮,雜交思想廣採眾長。中國的精英,北大清華學子到美國,一邊學習一邊討論,與他們相互提高,德國的精英,全世界的精英去了……美國是世界上發達的國家,不但軍事力量是世界第一,經濟也是世界第一。此外,美國還有多個世界第一的頭銜,是全球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不管是科技,醫學,農學……都有可學之處,另外,美國還因其較為健全的法律制度、健康的生活環境、頂尖的教育資源等,繼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移民美國來這裡追逐美國夢。
所以,德國被美國壓制,自從美國崛起後,在世界出風頭的德國,再也沒能出人頭地。不過,他在一些專項上,還是有一席之地的。
現在,特朗普正在由雜交轉變為專一,這將失去活力,美國也許會因此衰落,到那時,也許德國還有機會成為超級大國。
-
10 # 阜陽日報副刊
坦率說,德國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主要理由是:
第一,在政治影響力方面,德國雖不是聯合國無五常之一,但它是歐盟的牽頭大哥和事實上的盟主,其觀點和意見在歐盟決策機制中佔有第一位權重。
第二,在經濟實力方面,德國是歐盟第一大經濟體,汽車製造、精密機床、工業設計水平世界領先,賓士、寶馬、奧迪、西門子等工業製造品牌享譽全球。
第三,在國際影響力方面,戰後德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對二戰法西斯罪行進行徹底反省,執行和平發展、溫和友好的外交路線。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成為歐盟第一人口大國,在國民社會福利保障、接納非洲中東難民方面擔當大國責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也贏得世人尊重。如今,任何一個國家和組織與德國打交道,都會把其當作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來對待。
第四,在社會文化方面,德國的哲學和足球是世界一流水平,德國人做事認真嚴謹、精益求精的民族性格,也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第五,在中德關係方面,兩國求同存異,務實合作,建立了互惠互利、總體穩定的友好關係,成為互可信任、互相理解的合作伙伴。尤其在單邊主義抬頭的當下,德國是一個有主見、有骨氣的大國,不唯川建國先生馬首是瞻,獨立自主執行對華友好政策,是中國在歐盟的重要合作伙伴,值得重視的歐盟大國。
-
11 # 愛遠方3554127971266
歐洲本來就是碎片化,現在最強的歐洲國家也都是世界中等強國,德國當然也不例外。德國怎樣成為世界級大國呢?統一歐洲,德國式的歐洲肯定就是世界強國。
現在歐洲有很多國家組成,後來成立了歐盟,經濟走上了一體的道路,但離著真正的團結道路還很遠。又打算擁有獨自的軍隊,已經提出很多年了,現在還沒有一點眉目,只是設想,可見歐洲成為一體是很難的。
德國在這裡面就是主導者,也可以說是德法主導,德國引歐洲經濟,法國半引導整個歐盟。德國特別盼望著歐盟能夠獨立,其實說句客觀的話,當年希特勒的橫掃歐洲,挑起二次大戰,其實也是歐洲統一的歷程,只不過後來失敗了。當然希特勒的統一太法西斯了,那是反人類的行為。
所以德國要實現世界大國,必須讓歐洲先從美國脫離出來,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極。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成為歐洲大國,然後實現整個德國名義上的世界大國,這也應該是德國的理想,德國現在也正奮鬥著。
-
12 # 老劉
德國之所以始終沒有成為世界級大國,其主要不可逾越的幾個因素制約了他,使他想成為世界級大國的野心只能是水中撈月,鏡中拈花。
第一,國土版圖太小,無法複製擴大。德國面積只有357042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7948萬。在現代國際環境下,要想成為世界級大國,而德國的國土版圖過小,人口也少於1億人口的數量,這與世界級大國的等量太不匹配,戰略縱深過窄,國防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後勁嚴重不足,這是德國成為世界級大國的致命缺陷,是德國根本不可跨越的鴻溝。
第二,德國近代缺乏具有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政治領袖人物。一個國家儘管實力再強,如果沒有天才似的政治人才的出現和擔當,其國運也非長久,並且正因為缺乏國家這樣的棟樑之材,所以國勢也難有大的作為。象德國近代歷史上,還唯一出了一個曾經兩次一統德意志帝國,堪稱德國林肯似的鐵血宰相俾斯麥!這正是德國近代歷史的不幸。
第三,由於德國在近代以來先後兩次挑起世界大戰,並以失敗而告終,因而受到了戰勝國歐洲強國英國和法國的一致打壓,尤其是遭到美國的高度監控。如果德國要在醫治好戰爭創傷的基礎上,繼而發展成為世界級大國,作為美國領導的西方北約組織以及俄羅斯都是不允許、不希望看到的德國如此強大其結果,一定會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予以攔阻,因為德國一旦成為世界級大國,這對於不論是美國和西方國家或者還是俄羅斯都是一個強大的戰略對手,這是他們絕對不可允許發生的可怕事件。有如此強大力量的反對,德國是萬萬不可能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級大國的。這就是世界歷史發展所註定了的必然結果!
-
13 # 遲暮野
地理大發現迄今約500年來,能稱得上“世界級大國”的有6個:葡、西、荷、英、法、美(參見《大國崛起》紀錄片)。它們有一個共性:其民族擁有自由開放之心。這與國土面積、人口數量、國史長短關係不大。
反之,專制文化深厚的國度,其民族易於背上奴性之枷鎖,可以藉助舉國之力(專制擅長舉國動員)短暫成為世界級大國,但終究不會長久,如俄(蘇聯)、日、德。
-
14 # GEO世界
糾正一下問題。日耳曼人和日耳曼民族國家(德國)曾經是、現在是、估計未來也是世界級大國。
首先,中世紀時期歐洲1000年和大航海時代以來500年,日耳曼人和民族國家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一直都是世界級大國。
(日耳曼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日耳曼人成為歐洲三大民族之一,甚至英格蘭美國白人精英都是日耳曼人後裔)
大航海時代500年來,德國
-
15 # 湯泉書院
遠的說卡洛林王朝法蘭克王國的分裂,造就了分離的歐洲。其後神羅的鬆散邦聯體制,無論從法理還是文化上就杜絕了一個統一的歐洲。普魯士的崛起,德意志的統一,同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爭奪德意志民族的主導權。一個崛起的德意志位於歐洲的中心,四戰之地,周圍的俄,英,法都不會讓德奧統一變得強大。兩次世界大戰的嘗試帶來的終究不過是民族深深的苦難……這歐洲訴諸於武力上的政治統一不做也罷。而後歐盟的誕生不正是當初德意志想要的結果嘛!
-
16 # 中途島俯視斯大林格勒
大勢!二戰後核武器普及的時代美國優勢的常規武器已經不敢發力,老大地位不保已成定局!
背景:哥倫布時代到二戰結束前,美日英德俄這些大的工業國都不得不透過戰爭互相爭奪殖民地農業國才能在世界上生存。
-
17 # 藍星小達
德國根本就不具備成為世界級大國的條件
歷史告訴我們,世界級別的大國興替,一般都會伴隨著戰爭,無論是荷蘭取代西班牙,還是英國取代荷蘭,或者美國取代英國。
要想成為世界級別的大國,一般都會用戰爭方式把排名靠前的國家擠下馬來,然後自己上位。
而德國正因如此,進行了兩次試探,結果就是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也可以看作是德國自己為成為世界大國所進行的努力和嘗試。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
當然,德國最終成為了地區級別大國,但遠遠沒有成為世界級別的大國。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現在就德國內部和外部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德國本身的原因
(1)人口資源有限
德國的人口現在大約8300萬,按照世界級別大戰爭來預估,德國的確沒有強大的戰爭動員能力,也沒有具備長期大規模的戰爭潛力。因為排名靠前的幾個世界級別大國人口都上億了,甚至好幾億。
德國普通街道
(2)國土資源有限
德國的國土面積大約37萬平方公里,礦產資源中曾經的魯爾工業煤鐵資源豐富,但是整個德國的戰略礦產資源總量並不出色,所以,德國沒有支撐戰爭的戰略資源,也沒有長期大規模戰爭的戰略空間。
德國的領土面積並不算大
(3)經濟總量
這是德國面臨的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關口,按照2019年計算,德國的GDP大約4萬億美元,以現代戰爭高度消耗來算,德國也無力支撐自己為成為世界級大國而進行的戰爭消耗。
2019年德國GDP大約在4萬億美元
而德國的外部環境
(1)二戰前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對德國影響巨大。
一戰的爆發可以看作英國“大陸均勢”政策的部分結果,德國的崛起讓英國感到自己日不落帝國的危機,於是,聯合和自己有共同利益的法國一起壓制德國,二戰也是如此,德國的又一次崛起讓英法感到巨大危機和壓力,所以制定了綏靖政策並禍水東引,造就了二戰在歐洲戰場的爆發。
現代德國軍隊
(2)德國所在的歐洲還有其他地區級別的強國,例如法國和英國。
現在的德國與英國·法國比起來,不算得強大多少,經濟總量,戰爭資源,人口,礦產等,都不佔據絕對優勢。
(3)做為戰爭策源地,德國國內外都沒有太強烈的戰爭意願。
這一點很很重要,在現在的德國外交政策中可以看出端倪,普遍認為現在的德國奉行多邊體系。
德國的外交人員
(4)沒有原子彈等核武器
現在這個階段,如果要想成為世界級的大國,那麼起碼要具備挑戰聯合國五常的實力,但是恰恰德國並不具備挑戰有核國家的能力。
(5)國際話語權的失衡
德國在經濟方面,特別是歐洲地區,經濟方面的話語權還是很重的,但是在國際大環境中,德國的話語權並不大,特別是在美國日益打壓德國包括歐盟話語權的這個時期。
綜上所述,無論從德國自身的條件來說還是從現在德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中,德國都不具備成為世界級大國的基礎,當然,德國作為地區大國而言,還是很不錯的。
-
18 # 砼年的快樂
1、世界性大國,一定有優勢的地緣政治。英國孤懸海外,美國獨立美洲。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開啟美國,英國的大門。優勢的地緣政治,可以減少與周邊國家的矛盾糾紛,有更多的精力致力於成就國家的雄圖霸業。德國四面鄰國,地緣政治險惡,建國都很困難,更是難以發展成世界紀大國。
2、世界性大國必有優秀的人才技術。英國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第三次資訊科技革命,為美英提供了充足的技術人才。
3、世界性大國,必有廣泛統一的文化圈。英文文化圈是世界上最廣泛,最多國家認可的文化圈,相比德文,就弱小的多。
4、世界性大國,國家內部必有創新創造的源泉和動力。民風崇尚自由,創新。尊重知識和創造。相比德國,雖然嚴謹,但是本人認為,嚴謹是不能成就一流國家,只有創新才能成為一流國家。
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
19 # 大志遠思想空間
世界級大國必須有廣闊的疆域和眾多的人口,以此為基礎,發展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綜合實力強大的世界級大國。否則只能成為區域強國或者某一方面的強國,比如現在的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都是這樣。
看看當年的英國成為世界級大國的前提是,那時候英國還叫日不落帝國,殖民侵佔了世界上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幾億,還有很多類似的殖民區域英國掠奪,這個就是當年大英帝國的實力。
包括當年二戰期間的德國和日本,他們都搶奪了大量土地和人口,資源成為他們的附庸。所以他們才強大的力量攻他們驅使,曾經橫行一時,不過他們很快就被打敗,他們又成了中等世界強國,他們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甚至不如原來的狀態。
也就是說他們的方法,時機,時代不同了,所以他們永遠成不了世界級大國。不過德國正在努力著,現在的德國是歐盟的經濟老大,他可以變相的成為世界級大國,不過不能叫大國,可以叫世界級聯盟區域。
-
20 # 麥考特公共政策學博士
德國為什麼始終沒有成為世界級大國?主要因素來自於二戰時期的戰敗!拋開對錯問題,假如當初德國戰勝蘇聯或者二戰打贏戰爭!可能今天的德國就現在的美利堅!今天的德國還在揹負著二戰戰敗國的歷史累贅!跟現在日本一樣!實質是被美國軍管!日本領空部分割槽域連日本自衛隊都沒有權利飛越!戰時指揮權也不在日本政府手中。作為美國實質軍管和保護的小弟!在國際政治上是不可能成為世界級大國的!德國比日本有優勢的地方在於,德國有一個歐盟來抬高它的地位,部分抵消美國對它的影響和控制!所以美國人是不希望歐盟團結一致的,而日本沒有,日本的外交政治只能依附於美國外交戰略,日本政府可做的政治操作不大,有了歐盟這平臺,德國又是這個平臺的NO.1。自然而然德國就有了比日本更大的操作空間和影響力!但是始終無法改變美國對德國的軍事控制和外界對德國的看法!
回覆列表
兩個原因:一:崛起晚了;二,地處四戰之地,沒有擴充套件空間。
一:崛起晚了,世界殖民地瓜分完了大航海開始後,英法早就是統一的王國了,他們大力發展對外擴張,到處建立殖民地。
而殖民地的資源和原住民,又反哺給英法兩國,促進了兩國工商業的發展,從而產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英法兩國利用工業革命,一躍成為世界級的殖民大帝國。
相反,此時的德國還是一片散沙,連統一都做不到,又怎麼能跟英法競爭?
拿破崙一世戰爭失敗後,歐洲各國於1814召開維也納會議,德意志地區建立由39個主權邦組成的鬆散聯盟-德意志邦聯。
當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後,德意志邦聯最大的邦國普魯士抓住機遇,努力大力發展工商業,勢力逐漸壯大,透過1864年普丹戰爭及1866年普奧戰爭,普魯士為首的北方德意志地區成立北德意志邦聯,將奧地利勢力排擠出去。
俾斯麥欲將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及達姆施塔特等地併入北德意志邦聯,遂於1870年爆發普法戰爭,法國大敗。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國宣佈成立,統合奧地利以外的德意志國家國家。
普魯士約佔帝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及人口,主導帝國事務,德意志帝國由霍亨索倫王朝統治,首都設於柏林。
直到這時,德國才完成統一大業。
由於德國採用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先進成功,在工業方面十分先進,已經超過了法國和英國,但是因為此時,世界已經被英法等國瓜分完畢,德國只搶到了幾塊微不足道的貧瘠的殖民地。
經過瘋狂爭奪,德國終於在世界上奪了幾塊殖民地。
德屬新幾內亞 (Deutsch-Neuguinea),包括威廉皇帝領地(Kaiser-Wilhelms-Land),俾斯麥群島(Bismarck Archipelago),德屬索羅門群島(German Solomon Islands,1885-1899),布干維爾島(Bougainville,1888-1919),諾魯(Nauru,1888–1919).其政區還包括:
德屬馬紹爾群島(Deutsche-Marshall-Inseln,1885-1919)
德屬薩摩亞(Deutsch-Samoa,1899–1914)
加羅林群島 (Karolinen):1889-1919年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FederatedStatesofMicronesia,1899–1919)
帛琉(Palau,1899–1919)
馬里亞納群島 (Marianen):1889-1914年
德屬東非 (Deutsch-Ostafrika):即後來的坦噶尼喀(Tanganjika),今天屬於坦尚尼亞。一戰後成為國聯的英國託管地.1962年獨立,1964年與原英國保護國桑給巴爾蘇丹國合併成為今天的坦尚尼亞.
盧安達和蒲隆地(Ruanda-Urundi):1885-1917年
維圖(Wituland):1885-90年,在今肯亞,後讓給英國
基翁加三角區(KiongaTriangle):自1920年起(之前就已經被德國佔領),位於萄屬莫三比克. 德屬西非 (Deutsch-Westafrika)包括:
德屬喀麥隆 (Kamerun):1884-1914年 .一戰後分為英屬喀麥隆和法屬喀麥隆,後者成為今天的喀麥隆共和國,英國部分則一分為二,一部分併入奈及利亞,另一部分併入喀麥隆.
多哥蘭(Togoland):1884-1914年 .一戰後分為英國佔領部分和法國佔領部分,前者併入迦納,後者成為今天的多哥.
德屬西南非洲 (Deutsch-Südwestafrika),今奈米比亞:1883-1915年 (不包括被英國佔領的鯨灣地區,Walvis Bay)
波札那(德語名Südrand des Caprivi-Zipfels)
德國也在中國也建立了租界:
膠州灣(Kiautschou)保護領地,包括租借地青島 (Tsingtau):1897-1914年 (原本租借99年)
山東勢力範圍
黃河流域(Gelber Fluss) 勢力範圍,即山東半島附近的德國勢力範圍.
天津德租界
漢口德租界
++++++++++++++++++++++++++++
但這遠遠無法滿足德國工業大資產階級的利益,所以後來就有了德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第一次世家大戰。
第一次世家大戰,德國失敗,海外所有的殖民地都被其他列強瓜分,而隨著波蘭等國獨立,德國本土而已削弱了不少,
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德國當然不甘心,一戰結束二十年後又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更慘。
二戰失敗,德國的龍興之地東普魯士劃給蘇聯,改名加里寧格勒州,奧德河以東萬多平方公里割給波蘭,居民全部遷徙到德國其他地區,共有7.萬多平方公里被割讓,從此德國領土僅存.7萬平方公里。
經兩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共損失領土25萬平方公里。
真是輸到脫褲子!
不過德國人是不服輸的,經過二十年,西德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蘇東劇變後又合併了東德,德國重新統一。
進入90年代末,在德國的主導下,由法國和德國主導的歐盟發行了歐元。
而歐元主要的支撐就是德國。
有人說發行歐元,其實是德國的一個陰謀。
德國不能透過武力征服歐洲,那就用經濟征服歐洲。
隨著歐元區的擴大,德國只發展高科技和重工業,而其他國家發展輕工業和農業,甚至有的國家只發展服務業(如旅遊業)。德國簡直就是把歐盟當成一個國家來進行產業佈局。
這次德國能不能征服歐洲成功呢?貌似情況不是很妙,歐豬四國簡直就是把德國當成了提款機,德國的負擔很重……
二,地處四戰之地,沒有擴充套件空間。不同於美國和俄國動輒數百萬平方公里,具有成為世界級超級大國的資本。
美國有太平洋和大西洋阻隔,北方南方都是弱國,它吸收了全世界優秀人才,帶著資金和技術移民這裡,國家迅速發展壯大。
而且美國氣候不錯,物產豐富,各種礦類也很多,比如德州石油。
俄羅斯土地更大,雖然西伯利亞地區絕大多數地區不是和人類居住,但礦倉豐富,這都是發展工業或者出口創匯的金庫。
而德國地處中歐,東南西北都是發達國家,德國也嘗試發動戰爭,但最終失敗了,連所有講德語的地區都統一不了,比如奧地利、瑞士,更不要說其他不講德語的國家了。
無力擴張領土,導致德國無法進一步提升國力,只能屈居世界強國第二梯隊,無法和美國蘇聯競爭。
但德國吸取了教訓,加入歐盟,併成為歐盟的主導國(法國其次,主要是法國經濟不如德國),發行歐元,企圖讓歐盟成員國向一個統一的國家邁進:歐羅巴聯邦。
如果這樣一來,德國就有可能借歐盟則個殼,實現自己超級大國的夢想。
能不能行呢,只能向未來尋找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