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君懷歸日

    吳用有真才實學,其實本該為狀元。

    梁山軍師吳用,江湖人稱“智多星”,如果他科舉高中,會成為國家的股肱之臣,可宋王朝昏庸黑暗,容不得正義大才之士,這樣的王朝,焉有不亡之理。

    (一)吳用落榜

    山東鄆城縣城東有個車市村,這車市村原名吳家店,吳家店是個集市,每年的四月初八為“物資交流”會,車輛與木料市設在西吳家店,當地人稱為車市,後來叫做車市村,村裡沒有姓車的,以吳姓最多,傳說是吳用的後人。

    車市村吳姓人家有個青年後生,名叫吳用,家境殷實,自幼在學堂讀書,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博覽群書,過目不忘,琴棋書畫無所不會,四書五經盡皆知曉,大考之年,吳用想考取功名,憑藉著知識淵博,文采超群,經過鄉試、會試、殿試,一路過關斬將,因文章別具一格,被主考官看中,推薦給太師蔡京,欲定為頭名狀元。

    太師蔡京,位列三公之首,當朝為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重,貪婪成性,人品極壞,他也認為吳用文章出類拔萃,可記恨吳用不會行事,一不來蔡府參拜,更無厚禮奉送,對他不尊不敬,想高中狀元,沒門。

    於是,在評定考生的朝堂上,蔡京上奏皇帝:“吳用文章雖好,但其人名字不吉利,如果點“無用”為狀元,豈不有損大宋朝形象。”宋徽宗本是個昏庸之君,認為太師“言之有理”金口玉言,“吳用永不錄用”。金榜題名時,吳用名落孫山。

    這考場的“潛規則”吳用當然不會知曉,又到科考之年,吳用再次進京考試,濤聲依舊,還是榜上無名。

    自此,吳用斷絕了考取功名的念頭,趕考歸來,途遇一高人,隨拜高人為師,跟著師傅學習周易和兵法。三年學成回家,被父親斥責為“逆子”,趕出家門。

    東溪村保正晁蓋悉知吳用的才華,把他聘到村私塾教書,當了一名民辦教師,隨著時間的推移,晁蓋和吳用無話不談,共同憎恨朝廷的黑暗,兩人成了莫逆之交,吳用學識淵博,為百姓排疑解惑,深得百姓尊敬,江湖人稱“智多星”。

    (二)吳用的兩面人生

    當赤發鬼劉唐來報信,梁中書搜刮的十萬兩金銀,途經黃泥崗運往京師給蔡京祝壽時,撩撥得晁蓋、吳用寢食難安,一條智取生辰綱的計謀出自吳用腦海。

    在吳用、晁蓋的精心策劃下,正當押送生辰綱的楊志等人走在黃泥崗上,烈日炎炎,酷暑難耐,白勝挑著兩個酒桶,以酒販的身份出現,吳用等六人爭著賣酒喝,當眾搶了一桶酒,吃著棗子喝下,讓楊志等人不再懷疑,趁其不備,把蒙汗藥下入另一隻酒桶裡,將楊志等十五人麻翻,成功把生辰綱劫下,可見吳用設計慎密,足智多謀。

    吳用早期,因和晁蓋關係密切,惺惺相惜,和晁蓋性格一樣,敢於挑戰官府,蔑視貪官汙吏,無畏無懼,俠肝義膽,替天行道,促成了七雄聚義,智取生辰綱,激林沖火併王倫,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痛快淋漓,何等的意氣風發。

    那時候的梁山大寨雖然兵微將寡,可不畏官府,替天行道,義字當先,弟兄們團結得像一個人似的,一介滿腹經綸的書生,也成了路見不平一聲吼的綠林英雄,

    自從晁蓋哥哥死後,宋公明成了山寨代頭領,主持全面工作,心細如絲的軍師吳用,隱隱約約的感覺到,晁天王和宋公明大相徑庭,晁蓋路線有了改變,宋江把晁蓋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反貪官不反皇帝,吳用心裡想:沒有昏君,哪來的貪官,不管貪官和皇帝,都是我梁山的敵人。吳用對宋江雖然言聽計從,可對他時時防備,心存芥蒂。

    吳用把這些都埋在心底,還像晁天王在世一樣,為梁山謀劃破敵之策,處處維護公明哥哥的領導地位,卻變得世故而圓滑,沉鬱而畏縮。

    徵遼時,遼主派歐陽侍郎為使,欲封宋江為遼邦鎮國大將軍,總領兵大元帥,其餘107將,欽受官爵,宋江找吳用商議,吳用聽了,長嘆一聲,低頭不語,心中暗暗打著小算盤。宋江問吳用,“軍師何故嘆氣?”吳用說:“兄長以忠義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遼主的勸告,端的有理,如今的朝廷,被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奸臣專權,主上聽信,兄長德高望重,只得了個先鋒虛職,日後即便立功,必無升賞。宋江卻說:“軍師之言差矣,歸順遼邦之事,不可再提,即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吳用聽了,滿腹惆悵,便不再言語。

    掃平遼邦凱旋而歸,梁山軍馬卻不得入城。水軍頭領要軍師做個主張,就這裡殺將起來,把東京劫掠一空,殺回梁山再去落草為好。吳用道:“你眾人枉費了力,自古蛇無頭不走,我如何敢做主張。”六個水軍頭領見吳用不敢主張,都不再作聲。

    (三)以死明志,受招安是條死路

    吳用在宋江墳前自縊,用死來證明宋江的忠義坑害了梁山眾弟兄,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招安後吳用雖然輔佐宋公明破遼,平田虎,徵方臘,完全是為了維護宋江,讓梁山弟兄減少傷亡,吳用時時這樣想,為這個官逼民反的宋王朝征討起義軍,無謂犧牲值得嗎?古往今來,“敵國破,弓箭藏,狡兔死,走狗烹”。宋王朝招安梁山好漢的目的,為的就是用賊寇征討賊寇,這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把戲,目的是一石三鳥,一旦賊寇被消滅,眾弟兄的下場一定很悲慘。

    不出吳用所料,梁山好漢大多戰死疆場,僥倖活下來的也被奸臣賜藥酒毒死,想想這些冤死的弟兄,都是宋江的愚忠殺害了他們啊!

    宋江已被奸臣害死,說不定哪天厄運落到自己頭上,昏君奸臣不會放過一個梁山好漢的,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活在這個奸臣橫行的世上,還有什麼意思,想到此,吳用心如刀絞,淚流滿面,為了向世人證明宋江的投降路線是一條不歸路,他和花榮一起,吊死在墳前樹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個才高八斗,足智多謀的文人,只能用死向宋王朝抗爭,悲乎!哀乎!

    吳用的死充分說明了文人的懦弱,如果在受招安、歸順大遼的關鍵時刻,不服從宋江的投降路線,會得到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大多數梁山好漢的積極響應的,宋江再忠於朝廷,也是孤掌難鳴。

    特別是徵遼歸來,眾兄弟皆有反心,只礙宋江一個。此時吳用登高一呼,眾好漢會重回梁山,不再替宋王朝去徵方臘,頭領們也不會死亡十之六七,他們一定會有個好的歸宿。

  • 2 # 使用者景明

    人的才能表現在某個特定環境中所起的作用。例如,疫情中醫生,護士不畏生死,對戰勝病魔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們被稱為英雄。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在淺心研究中創造出科研成果,被人們尊重。那麼歷史人物亦有他在持定環境中的特殊表現,所以才被後人稱讚。智多星吳用之所以被梁山好漢尊崇。當然也是他在反抗封建統治時所做的貢獻,水滸傳中自始之中,每件大事離不開吳用所獻計謀,而這些計謀也恰恰使梁山起義軍發展壯大。例如,智取生辰岡,下山救宋江等等。至於說屢試不中的原因,也正說明了宋代科舉制度的黑暗。

  • 3 # 大庶長

    吳用的父親是當時鄆城縣有名的才子,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四書五經盡皆知曉。大比之年,他命吳用前往京師趕考,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點吳用狀元。此時,蔡京卻另有想法:吳用的文章沒說的,可他眼裡並沒有自己,一不來蔡府參拜,更無厚禮奉上,如果成了狀元,怎好駕御?於是,在定狀元的早朝上蔡京奏道:“吳用文章雖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點他“無用”為狀元,豈不有損大宋形象?”皇上認為“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吳用永不錄用!吳用的父親對上述情況並不知道,又到科考之年,命吳用再次應考。吳用行至曹州(今山東菏澤)附近,遇一個老漢正在路北場內曬小麥。此時雖烈日當空,吳用算到午後有大雨,便告訴老漢趕快把小麥收起,以免遭受損失。誰知老漢聞之一笑:“不必。大雨雖有但下不到我場裡,刮陣風正好吹吹小麥中的土氣。”

    果然,不一會,東南風驟起,烏雲突至,一聲炸雷,大雨傾盆。奇怪的是路南水流成河,路北滴雨未落,只過了一陣風而已。吳用頓然省悟:遇到了高人!

    自此,吳用絕了考取功名的念頭,跟“老漢”學習周易和兵法。三年學成回家,被父親斥為“逆子”而逐出家門。無奈,吳用投晁蓋莊上教書,取“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與晁蓋認識並逐漸成為莫逆之交。在東溪村,吳用每每為百姓“解難”,遂得“智多星”綽號。

  • 4 # 老外二三事

    梁山軍師吳用,江湖人稱“智多星”,如果他科舉高中,會成為國家的股肱之臣,可宋王朝昏庸黑暗,容不得正義大才之士,這樣的王朝,焉有不亡之理。

    山東鄆城縣城東有個車市村,這車市村原名吳家店,吳家店是個集市,每年的四月初八為“物資交流”會,車輛與木料市設在西吳家店,當地人稱為車市,後來叫做車市村,村裡沒有姓車的,以吳姓最多,傳說是吳用的後人。

    車市村吳姓人家有個青年後生,名叫吳用,家境殷實,自幼在學堂讀書,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博覽群書,過目不忘,琴棋書畫無所不會,四書五經盡皆知曉,大考之年,吳用想考取功名,憑藉著知識淵博,文采超群,經過鄉試、會試、殿試,一路過關斬將,因文章別具一格,被主考官看中,推薦給太師蔡京,欲定為頭名狀元。

    太師蔡京,位列三公之首,當朝為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重,貪婪成性,人品極壞,他也認為吳用文章出類拔萃,可記恨吳用不會行事,一不來蔡府參拜,更無厚禮奉送,對他不尊不敬,想高中狀元,沒門。

    於是,在評定考生的朝堂上,蔡京上奏皇帝:“吳用文章雖好,但其人名字不吉利,如果點“無用”為狀元,豈不有損大宋朝形象。”宋徽宗本是個昏庸之君,認為太師“言之有理”金口玉言,“吳用永不錄用”。金榜題名時,吳用名落孫山。

    這考場的“潛規則”吳用當然不會知曉,又到科考之年,吳用再次進京考試,濤聲依舊,還是榜上無名。

    自此,吳用斷絕了考取功名的念頭,趕考歸來,途遇一高人,隨拜高人為師,跟著師傅學習周易和兵法。三年學成回家,被父親斥責為“逆子”,趕出家門。

    東溪村保正晁蓋悉知吳用的才華,把他聘到村私塾教書,當了一名民辦教師,隨著時間的推移,晁蓋和吳用無話不談,共同憎恨朝廷的黑暗,兩人成了莫逆之交,吳用學識淵博,為百姓排疑解惑,深得百姓尊敬,江湖人稱“智多星”。

  • 5 # 泥人161

    從吳用協助宋江料理梁山上來看,他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只是一肚子的心眼,晁蓋和他共事早,他竟倒在了宋江這邊,讓晁蓋死的怨,他在學問上還不及地煞星裡的神機軍師朱武。

  • 6 # 人道長隆

    科舉考試名落孫山不一定就說明這人沒有能力,八股文寫的好不一定就是智慧著,在說當時的考試是很黑暗的,吳用雖然沒有張良之才,沒有諸葛之智,在水泊梁山還是算的上智者,

  • 7 # 文武看歷史

    智多星吳用在我個人的觀點裡,他是有真才實學的,他的名落孫山很大程度上是官場腐敗問題造成的。且聽我一一分解:

    1 吳用的真才實學!

    吳用的真才實學在《水滸傳》一書中處處可見,安排劫取生辰綱,攻打曾頭市,破高俅等等,梁山的軍事行動很大部分都是由吳用來安排的,也確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如果沒有真才實學,那麼他是不可能在梁山站住腳,並作為頭號軍師安排軍師行動的。

    2 為何名落孫山?

    既然吳用有真才實學,那為何在科場上會名落孫山呢?這就必須要提到當時已是北宋末年,官場腐敗,蔡京,童貫等人黨爭嚴重。每一個有才學的考生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對選擇站隊的問題。吳用有真才實學,但是不願在科場外不願拜在蔡京門下,平心而論,作為領導會錄取一個擺明不會聽自己的吩咐甚至有可能會和自己反著來的新科進士嗎?而且這個人還是滿腹經綸,才華橫溢,極有可能就是未來潛在的競爭者,那麼吳用在科場上名落孫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 8 # 禛禛

    吳用出場展現智慧的是智取生辰綱,圍繞這一事件,吳用巧舌如簧,說服了三阮加入了晁蓋的搶劫隊伍。整個搶劫計劃也是吳用具體制定的,所以這書回題目也是《吳用智取生辰綱》,而不是晁蓋。在實際的打劫過程中,吳用只用了兩桶酒,一包藥就實現了打劫目的,的確是智謀非同尋常。劫得十萬生辰綱不殺對方一人,不傷自己一個,也確實是智慧的結果。再看黃泥崗上演繹的故事,那更是精彩紛呈,讓人看了一個眼花繚亂。不過,凡事都有個比較,就像俗話所說的那樣:“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如果把吳用的打劫和去年相比,這成色可就差遠了。晁蓋等人所以要劫取生辰綱,除了說這是不義之財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去年的生辰綱也被人打劫而去,並且絲毫沒有下落。

      去年的生辰綱給人打劫了去,書中從不同的角度作了交代。劉唐對晁蓋說:“去年也曾送十萬貫金珠寶貝,來到半路里,不知被誰人打劫了,至今也無捉處。”梁中書也說過:“上年費了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東京去,只因用人不著,半路被賊人劫將去了,至今未獲。”去年是什麼人、用的什麼方式、在什麼地方打劫?這些都不知道,我們只知道,人家不但打劫成功,而且是來無蹤去無影,不管是梁中書還是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們到底是誰。兩相比較,就劫取生辰綱事件本身來說,這次打劫還真不如去年的人。再進一步說,去年打劫的人是智取的還是力取的?假如是智取的,那這個打劫的人肯定比吳用智謀高;如果是力取的,那吳用的智和人家的力比起來可真是沒用。吳用的另一次重大失誤是救宋江。

  • 9 # 阿爾法與你說影視

    一、吳用的設定

    先從小說的角度講人物設定。作為一部戰爭題材的“型別小說”,正義一方一定要有仁慈之明君、忠義之勇帥、魯莽之虎將,以及智慧之能臣。作為和三國演義同源(三國和水滸的成書頗有淵源)的水滸傳,也套用了這個模型。智慧之能臣方面,兩書的不同是,三國演義中將政治、軍事、宗教的才能集於諸葛亮一身,而水滸則拆分成吳用(政治)、朱武(軍事)、公孫勝(宗教)三人。作為諸葛亮政治才能的繼承者,吳用的政治力顯然是無敵的。這裡先將兩人在站隊方面進行比較。諸葛亮棄劉表而選擇劉備,吳用棄晁蓋而選擇宋江。單論先天素質:劉表絕非劉備能比;晁蓋更勝宋江不止一籌。但從王佐之才的角度看,只有能成王的,才值得輔佐。劉表身為漢胄宗親、位列諸侯,卻徒有虛表,在諸侯鼎立的亂世沒有主動投機,而是選擇退守自閉;相比而言劉備一直尋求高階上位,自稱漢室宗親,標榜仁義親民,南征北戰,連橫合縱,雖然屢戰屢敗,但依然不斷進取,而且人品值一直是加滿的。晁蓋雖然武功高強、出身土豪,有劫取生辰綱下了投名狀的一幫兄弟輔佐,實則胸無大志,滿於方寸梁山,止於落草為寇;宋江雖然出身小吏,在朝則左右逢源不斷尋求高升的機會,在野則八面玲瓏不斷積累江湖信譽,遭難後一呼百應,潛力無邊,人品值也穩定在100%。吳用背叛晁蓋選擇宋江,和諸葛亮不在荊州出仕卻輔佐賣草鞋出身的假貴族劉備是一樣的。就跟投資理財一樣,散戶看的是三天兩天,高手著眼的是三年五年。而託付一生則必須看的更加長遠。

    二、吳用的貢獻

    除了選對主公之外,吳用的政治才能在書上都寫著。不多說,只總結三點:

    協助宋江招引人才,甚至不惜運用陰謀詭計逼良為娼。似乎政治的精彩之處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可參照《紙牌屋》。

    協助宋江團結隊伍、分化宗派、樹立正統。作為梁山上第一知識分子,天降石碑很可能是他的策劃,上面的文案也應該出自他的手筆。

    協助宋江分析形勢,得出不招安則無前途的結論。雖然書上沒有明說,但尋求招安的決定的重要意義相當於三國演義的隆中對。

    三、吳用的天命

    吳用如此聰明,最後落得自縊宋江墓前的下場,題主或許由此而問“吳用窮其一生才華究竟為了什麼”。不講忠義了,講講天命。中國知識分子最重名節。其中名節的一個重要標準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為”什麼?為的就是天命。這裡的天命,是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命,無關迷信,不是上天主宰的命運,而是每個注重名節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自我認同的歷史使命。有這兩個字,才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明明知道沒有君王能施仁政卻依然努力遊說的孔子是這樣,明明知道憑藉蜀國之力無法恢復中原卻六出祁山的諸葛孔明是這樣,明明知道受招安後即使再怎樣出生入死忠君愛國也不會得到好下場的吳用、宋江是這樣。說他們迂腐也好,說他們狹隘也好,這就是中國儒教的教義。不求長生不老、不求輪迴轉世、不求極樂天堂,只求當世問心無愧,後世名垂千古。

  • 10 # 樂哥影視

    吳用雖是梁山的第一智謀之士,而事實上,他的“智謀”卻很讓人懷疑。吳用計謀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別人的愚蠢之上的,比如他的“智取生辰綱”。

  • 11 # 傅山遺風針推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讓一個數學天才,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點難。

    武力排名第一的呂布,死在曹操手裡。

    刀筆小吏宋江,統領了108條好漢。

    名落孫山多次,也不能否定:出謀劃策有功梁山的吳用

  • 12 # 火馬熱點

    答:吳用是一個很有才學的,這個不假。包括林沖、柴進、秦明、關勝等都是很有才學在朝為官的,只因為當時宋朝朝政由高俅、童貫、蔡京等人把持著,他們各自為政,任人唯親,很多有學之士得不到重用,飽受欺凌或成為權臣爭權得利的犧牲品。這也凸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朝廷的腐敗,也為以後水泊梁山的出現埋下伏筆。

  • 13 # 腦殼大

    通天徹地,能文會武,廣交四海豪英。胸藏錦繡,義氣更高明。瀟灑綸巾野服,笑談將白羽麾兵。聚義處,人人瞻仰,四海久馳名。韻度同諸葛,運籌帷幄,殫竭忠誠。有才能冠世,玉柱高擎。遂使玉麟歸伏,命風雷驅使天丁。梁山泊軍師吳用,天上智多星。——《滿庭芳》

    說到吳用,想必大家也不會陌生,畢竟即使沒看過水滸的朋友說梁山的人物的時候,除了著名的宋江、林沖、魯智深、武松等等,接下來怎麼都能排的上吳用的。然而,吳用的形象卻是經常被各種誤解,無論是特殊十年裡塑造成晁蓋死後唯一能抵抗宋江招安的主力,抑或是現在一些人嘴裡的狗頭軍師……吳用的形象實際上一直被曲解——明明是看看書就能發現的錯誤現在卻經常被黑還黑的不按原著……所以這次寫了一點關於自己對原著裡吳用形象的理解,有點長,隨便轉載可以打一些裝x黨、黑子的臉~

    吳用,字學究,道號加亮,和梁山許多人一樣,吳用在《水滸》出現之前就已存在,龔開的《宋江三十人贊》叫吳學究,《宣和遺事》叫吳加亮,雖然在一開始吳用的形象還不是現在的軍師,而是一個“酒色粗人”,與運籌帷幄的知識分子差的挺遠。然後在《宣和遺事》裡劫了生辰綱,但是沒有提到他的如今本中謀劃全域性的作用,倒是到了元代,吳用的軍師形象開始逐步成型,開始成為了一軍的軍師,那時的戲曲裡,經常出現宋江登場介紹一遍梁山,然後問問軍師:接下來怎麼辦。

    而到了《水滸》裡,吳用的形象被進一步塑造,也更加深入人心,甚至吳用自己本身“梁山泊軍師”的身份都變成了可以一正一反的兩句歇後語——“梁山泊軍師——無用(吳用)”;“梁山泊軍師——智多星”,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諧音梗,雖然我很清楚會有人反對說吳用就是沒用云云,所以這裡關於吳用能力方面還是採取原著,主要以繁本為主,用到簡本的地方會一一指出。

    除了同107人的天星轉世外,吳用在梁山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他是教書先生,雖說梁山裡讀書人照樣有一些但是沒有一個是和吳用那樣顯眼,甚至黑吳用的能力都會有人特意強調不過是個教書先生而已,不過就和演義裡罵諸葛是“村夫”相似又不同的是,《水滸》裡梁山的敵人很少對拿這點做文章攻擊吳用,取而代之的則是用“水窪草寇”來形容梁山,然同演義裡那些敵人一樣被毆打……

    不過吳用這種知識分子形象,實際上也算是為今後古典小說裡軍師的形象塑造了一個模板——作為讀書人在能打的武將裡即使少,也是至關重要的,就算出身不高,也能憑藉自己的能力讓隊友心服口服。

    而吳用稍微不同的是,和諸葛乃至之後姜子牙徐茂公等等,他不會法術——頂多會看看氣,雖說梁山裡明確的法師有公孫勝、樊瑞,再不濟宋江都會那麼一點點,可是梁山這方面卻很有節操的,一般不會率先使用公孫勝打人(別的小說裡軍師起碼也是掐指一算這種預知未來),而吳用則是屬於“中規中矩”的到了普通的地步,就是憑藉凡人的水平來打,以致明末造反的時候一群人模仿《三國》《水滸》打仗裡(【日使人說三國、水滸】),吳用這種“平凡”的計策反而“無有不中”;後面到了民國,當時的人特意記載了黑人模仿生辰綱手法暈人還成功的事。不過作為吳用的出手計策,雖說是計策,但是卻還算不上兵法,作為一軍軍師的表現要隨著劇情的發展才會進行。

    而吳用與其他一些軍師不同的是,吳用是會武功的,無論是作者旁白的【文武雙全師範】還是【能文會武】,吳用都是點明的會武藝,雖說肯定不會高但是吳用也不同於那些如王文斌之流的會去作死。當然分開插翅虎雷橫、赤發鬼劉唐這種也不能證明吳用是個高手,只能說自保一下還是可以的。

    而另一個常見的誤區是往往有人會覺得吳用使的是一條鏈子——包括戴敦邦到電視劇,吳用總是屬於被用錯武器的那位(另一個倒黴的是魯智深、再接著是孟康)。首先搞錯的就是數量:吳用有兩條【一雙銅鏈掛腰間】,而且也不是鏈子那種軟兵器,而是類似鐧一類的武器,這點上清代的程穆衡乃至現在的馬幼垣都有指出,但是還是經常被弄錯,乃至日本人畫吳用的時候都會誤解。

  • 14 # 明哥剪輯

    吳用落榜原因

    山東鄆城縣城東有個車市村,車市村吳姓人家有個青年後生,名叫吳用,家境殷實,自幼在學堂讀書,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博覽群書,過目不忘,琴棋書畫無所不會,四書五經盡皆知曉,大考之年,吳用想考取功名,憑藉著知識淵博,文采超群,經過鄉試、會試、殿試,一路過關斬將,因文章別具一格,被主考官看中,推薦給太師蔡京,欲定為頭名狀元。

    太師蔡京,位列三公之首,當朝為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權重,貪婪成性,人品極壞,他也認為吳用文章出類拔萃,可記恨吳用不會行事,一不來蔡府參拜,更無厚禮奉送,對他不尊不敬,想高中狀元,沒門。

    於是,在評定考生的朝堂上,蔡京上奏皇帝:“吳用文章雖好,但其人名字不吉利,如果點“無用”為狀元,豈不有損大宋朝形象。”宋徽宗本是個昏庸之君,認為太師“言之有理”金口玉言,“吳用永不錄用”。金榜題名時,吳用名落孫山。

    這考場的“潛規則”吳用當然不會知曉,又到科考之年,吳用再次進京考試,濤聲依舊,還是榜上無名。

    自此,吳用斷絕了考取功名的念頭,趕考歸來,途遇一高人,隨拜高人為師,跟著師傅學習周易和兵法。三年學成回家,被父親斥責為“逆子”,趕出家門。

  • 15 # 大王艾菲

    吳用在早年間,是一位刻苦學習的讀書人,後來上京趕考,他認為自己非常有才學,一定能取得好名次,但是當考試結果出來的時候,榜上卻沒有他的名字,吳用也不能埋怨朝廷,只能默默回到家中,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文章其實寫的非常好,考官本想將他點到第一名,但是被當時的奸臣蔡京看到後,他對皇上說“吳用”豈不是“無用”,如果讓他做狀元,有損大宋的臉面。皇帝聽后街的很有道理,於是便給吳用來了個“永不錄用”。

    那麼他的“智多星”名號是怎麼來的呢在吳用準備第二次考試的時候,遇到了一位高人,他本領非常強大,吳用看到後就斷了進京的心思,在高人身邊醫學就是三年,學成後邊去投奔了自幼交好的晁蓋,在當地經常為百姓排憂解難,慢慢的就有了“智多星”的綽號。

  • 16 # Y漢忠

    吳用,綽號智多星,還是名副其實的。

    智取生辰綱,火併王倫,哄騙盧俊義上山等都顯示了他足智多謀的慧力和手段的精妙高超。

    可為什麼,在科考中會名落孫山呢?

    我認為:由於成天研讀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排兵佈陣,事務管理等書籍,所以,就無暇顧及所謂正統而科考必試的各類知識。名落孫山,屢試不第,也就可想而知了。

  • 17 # 散人閒語

    他是有真才實學的,所以被稱為“智多星”。

    但對統治階級來說,他的才學是無大用的,所以稱“無用”,自然就名落孫山了。

  • 18 # 樂聞影視趣談

    吳用的綽號及主要性格特點是: 智多星; 沉著,冷靜,足智多謀.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書。使兩條銅鏈。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吳用在破連環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

    吳用出場時的介紹,讓人們瞬間感覺這是一個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物,“謀略敢欺諸葛亮,略施小計鬼神驚”,兩句話就已經奠定了吳用這個人在水滸傳中的地位。吳用的真實才能究竟怎麼樣呢?

    在這一點上,也許確實是毋庸置疑的。吳用初時只是鄉下一學究,但正如諸葛亮當年也躬耕於隴畝,吳用也未嘗不是效法諸葛亮。不過不同的事,他沒有等到他的“劉備”,反而是自己主動出擊,加入到了盜取生辰綱的一夥人中。

    能奪取生辰綱也許並沒有太多值得稱道的地方,但是單單要表吳用的功勞,則是因為在他的策劃下,兵不血刃地就將生辰綱奪了下來,就顯得有些難能可貴了。

    畢竟,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道。至於此後因白勝將訊息洩露,則和吳用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這樣一來卻也有個好處,那就是將吳用提前逼上了梁山,這樣一來也就讓他的一腔謀略有了用武之處。

    於是,我們看到剛上山時,他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挑動了林沖和王倫的火拼;在宋江面臨殺身之禍時,他運籌帷幄,救松江於九死一生之際。此後,在他的指揮下,梁山才能三打祝家莊、滅曾家寨、滅田虎、剿方臘。

    總之,只要有他在身邊,那麼梁山就永遠有很多條路可以選。可以說,集合了那麼多將領的梁山泊,之所以能在後來的戰役中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吳用。

    說到此處,再回歸到本文的話題上,剛才說了一大堆吳用的功勞,也說了一大堆他的謀略能力,那麼將他的名字解釋為“無用”的話,那毫無疑問是極不合理的。

    那麼,吳用之諧音“勿用”放在他身上,是否合適呢?

    眾所周知,吳用一生最大的敗筆,其實就在於他背叛了晁蓋。他與晁蓋本是自幼相交,晁蓋對他也是極為敬重,一直以來都尊為上賓。

    可是,吳用卻還是背叛了他。在宋江上山沒多久後,吳用和宋江就完全成了一條戰線上的人,處處孤立晁蓋。後來晁蓋身死後,吳用就完全成了宋江的心腹。

    吳用這個人,還要飽受詬病的一點就是,他使的謀略,往往都太毒辣了。在對待敵人時,自不用多言,而在對待梁山上的兄弟時,他也同樣狠辣。

    為了請霹靂火秦明,他設計殺害了秦明全家;為了讓朱仝上山,他設計殺害了幾歲的一個小孩;為了請盧俊義,他又害得盧俊義家破人亡……

    吳用的計謀確實是見效快,但是他的計謀往往太過於狠辣,太過於實際。因為這一點,他歷來為讀者觀眾所不喜。加上他背叛了晁蓋、之後和宋江一起指引梁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這一切都表明,他這個人,並沒有真正的大才。

    請給我點一個贊吧!

  • 19 # 愛電影520

    吳用,《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排名第三,上應天機星,山東菏澤市鄆城縣東溪村人。吳用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鬚長,善使兩條銅鏈,與晁蓋自幼結交,與晁蓋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梁山, 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後,因宋江被害後託夢給他,與花榮一同自縊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左側。

    至於問什麼名落孫山認為以下幾點:

    1.放走高俅。梁山好漢大多與高俅有仇恨,三次捉住他,吳用卻支援優待他,並放虎歸山,傷了梁山好漢的心。

    2.支援招安,卻沒有謀劃如何妥善地被招安。招安也算是一條路,但是他以及他的屬下,沒有處理好與當朝當權者的關係,弄得被招安時,就是被害時。

    3.沒有留後路。被招安前後,沒有留條救命的後路,反而是解散梁山,自廢武功,結果轟然倒塌。

    4.當然,所有這些是他當時所處時代的制約結果,也是宋江應負的責任。

  • 20 # 一夜繁

    吳用此人是絕對有真才實學的。鑑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多少能人志士想報效國家確含恨而終,政治黑暗,官場腐敗。這樣的環境下是不會允許吳用這等學士,譬如後來上梁山的許多好漢:豹子頭林沖、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霹靂火秦明等。哪一個不是有統領一方之才能,確也落的落草為寇。所以我認為智慧不是名落孫山來判定,畢竟有才華的人並不願意隨波逐流。像《水滸傳》中吳用出場時評價此人:“謀略敢欺諸葛亮,略施小計鬼神驚”作為水泊梁山這個龐大組織的第一軍師,沒有經天緯地之才怕是無法勝任。畢竟謀略這事情不是可以充數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老師們分享一下自己的“網課”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