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躍幕
-
2 # 燃燒的燃
駁回【不用迎接】,70後80後受邀迎接了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大浪淘沙,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不喜歡的影視自然會淘汰。
他們喜歡什麼?
1.更加渴望真實,不想被忽悠,他們是更聰明的一代人。
2.【不要把他們當傻子】全都是文化人,所以要有內涵的,八百里開外一槍幹掉鬼子,褲襠藏雷,包子炸彈這種,不是新鮮刺激,而是沒文化。
3.個個都是演員,全民都能演戲,影視作品起碼要演過大眾。
4.【我們是引導者,不是迎接者】,他們除了自己的思考外,需要長輩們的引導。
-
3 # 二隻柒
影視行業應該如何迎接95、00後主流觀眾的到來?
每一代網民對網際網路的印象其實不同:70和80後,成長於網路萌芽期,他們對網際網路的印象更多是資訊渠道,比如新聞門戶;90後成長於移動網際網路時期,網路對他們而言更具有關係連線屬性。
而到了00後,作為網際網路原住民的他們,ACGN(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Novel小說二次元文化則成為他們的身份象徵。要製作出吸引00後的影視劇,ACGN二次元是避不開的切入點。改編自遊戲的《仙劍奇俠傳》、改編自熱門小說的《甄嬛傳》都獲得巨大成功,掀起收視熱潮。相比起來,畫面呈現更為二次元,分鏡頭語言貫穿始終的漫改劇則難點較多,劇情的修改可能會丟失漫畫原著粉絲,二次元的鏡頭語言又無法攻略主流影視觀眾。
例如《快把我哥帶走》漫改的成功,則要歸功於劇本題材選取與主打的00後主流觀眾群體高度統一。二次元風滿滿的電視劇分鏡頭視角,00後能無縫銜接;輕鬆搞笑、暖心又正能量的劇情能引起00後共鳴;性格迥異,極具反差萌的劇中人物,則圈定了00後的性格特點。
劇情中展現的青春期成長的煩惱,關於好朋友的定義,好學生和差生的矛盾,轉學生初來乍到的不適應,神童跳級與同學之間的代溝,富二代渴望平凡友誼的困擾,不同成長背景下與父母的矛盾,青春期男女對異性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好感,在這個夏天,都能給正在青春期的00後們一個雖然不夠標準,但稱得上有想法的解答。青春劇的意義,不是單一地戲劇性重演校園生活,集標籤梗於一身,打造一個脫離實際的夢幻場景,而是能在戳心的劇情中輸出正能量的價值觀,在詮釋現象的過程中給出深度解答,在塑造角色的情形下賦予角色成長,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給得了觀眾歸屬感,在多年後被回憶起,仍是青春的最好註腳。
《00後研究報告》中指出00後的六大價值觀是:懂即自我、現實、平等、包容、適應、關懷。徹底的獨生一代00後,獨享父母的寵愛,在成長的過程中也難免感到孤獨,對同輩歸屬感的渴求程度更高,希望有更多時間和同伴在一起。他們敢於自我表達,也認可他人不同的想法。孤獨又渴望合群,自我又包容他人,矛盾的個性化形象豐滿又複雜,十分多元。成長是一趟單程旅行,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有多維的經歷。
-
4 # 學廢了的攝影師
首先要先了解95後、00後,對那種風格的影片關注度比較高,然後確立自己以後拍攝影片的風格及內容。
其次,多做一些有創意,有深度,比較個性的影片,比如教95、00後如何剪輯酷炫影片的教學影片,如何寫高階文案等等,抓住95後的關注點才能更好的抓住這些觀眾。
最後,一定要注意影片內容的質量,例如拍攝鏡頭如何體現美感,畫面的乾淨程度,拍攝的角度,以及後期剪輯配樂等等,作品最後體現出來的一定要有高階感,這樣子的作品才會更容易吸引95、00後的眼球,從而達到了俘獲他們的內心,博取95、00後的關注。
-
5 # 調皮小師妹
當下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影視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形式之一。從好萊塢大片所創造的幻想世界,到電視新聞所關注的生活實事,再到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無一不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底層技術和具體應用之間的諸多變數,正造就了技術變革為我們帶來的巨大想象力。而新的技術、裝置以及使用者習慣正在改變影視傳媒內容的方式,行業發展的奇點已經不遠。無論你所處的行業是電影、電視、新媒體、廣告還是自媒體,下一場行業變革都將深刻影響你的業務。
以下十大前沿趨勢,值得每一個從業者認真思考。1.意外攝像頭
透過“意外攝像頭”來追蹤資訊。窗戶、鏡子、角落、綠植等許多物體都可以和AI結合,被用來追蹤光線、陰影、震動等外界的細微變化,據此分析出某種條件下我們難以用感官直接捕捉的資訊。舉個例子,拍攝者拍攝了一株綠植,透過投射在葉片上的陰影來建立室內其他部分的三維影像,或者他們也可以將葉片轉化為“視覺麥克風”,根據葉片震動來分析出室內的人正在說什麼。這樣,我們可能都會擁有X光般敏銳的視覺——調查記者對此表示十分渴望。
2.5G與VR的結合
說到對資訊傳播的影響,VR(虛擬現實)成為和5G深深繫結的“高光”詞彙。5G改變的是資訊傳播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網路、終端、資訊形態。從資訊形態看,5G將推動“影片化”和“超影片化”。具體來看,5G將會影響所有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業務都朝著“影片流”化的趨勢發展,特別是使用者個人參與資訊傳播的深度和普及程度、頻次和時長都將獲得更大程度的提高。5G給傳媒行業帶來的變革主要體現在能力提升上。每個使用者本身就是一個製作者,當他擁有了更多能力之後,會製作更多、更新業態的影片,例如不間斷的、實時線上的影片流。
3.全景影片
全球多家新聞機構都開始使用全景影片,諸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我們有望看到沉浸式新聞的持續發展。全景影片讓使用者可以捕捉到正在發生的事件的全貌,而不是被迫接受鏡頭背後那個人選擇的視角;在長影片中,全景影片也能使觀眾成為一個積極互動的偵探,尋找事件的蛛絲馬跡。這樣,全景影片就可以讓觀眾長時間專注於作品,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注意力短缺的時代。
4.音影片敘事新形式
去年,BBC釋出了可以在Amazon智慧音箱Echo上播放的廣播劇,聽眾可以透過直接與人物對話的方式來決定故事走向。同時,以RYOT為代表的公司也在嘗試和主流新聞組織展開合作,比如《紐約時報》和NPR等,開發了用VR形式觀看的沉浸式紀錄片影片片段,觀眾可對其展開360°的全景探索。在網路互動劇集《那個時刻(that moment when)》中,觀眾則可以決定主角的行動,實時改變故事線。
5.短影片新形式Vlog
移動社交時代,短影片已經正式走向內容消費時代, 而Vlog的內容生產呈現形式以內容創作者為主角,像寫日記一樣用手機或相機將自己的生活經歷錄製下來,透過拼接剪輯,加上字幕和音樂,製作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影片生活記錄短片,上傳到影片平臺播放,贏得關注度。
與目前短影片表現形式相比,Vlog沒有過分花哨華麗的特效或博人眼球的情節,更多是節奏平緩、內容直白。快節奏的剪輯手法、碎片化的敘事邏輯,得到95、00後年輕人的圍觀,滿足了95、00後網際網路時代原住民追求表達自我個性的需求。
6.豎屏微劇
在豎屏短影片領域,更多專業玩家已經入場,在定位執行上更為準狠,爆發力也更強。從蹭大IP熱度到自產IP,相對專業的內容會經過短影片形式的消解,變得更加輕量化,而碎片化的短影片內容也會趨於欄目化體系化。
豎拍影片能直接填滿使用者的整個手機螢幕,無需橫屏,最大程度避免了畫面元素以及操作方面的干擾。另外,螢幕有限的寬度使得畫面的重心只能有一個,雖然對於製作者來說這是創意方面的挑戰,但它也更有助於保持觀眾的注意力。
7.長影片
儘管各項研究和資料都表明當代觀眾的注意力持續時間都很短,但恰恰相反,仍舊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反其道而行之,注重於投資長影片而非短影片。大多數的營銷影片長度約為1到2分鐘,而長影片則為10到30分鐘。影片長短取決於其播出渠道的平均執行時間,長影片為品牌方提供了許多戰略上的優勢。
長影片提供了講故事的能力,從而創造了一種與觀眾產生情感聯絡的機會。在消費者可以輕鬆線上比價和評價的環境中,這些影片所建立的信任感至關重要。而長影片也為尋找潛在客戶提供了重要的篩選優勢,在10分鐘以上影片投入實際的人更有可能被轉換為品牌的顧客。
8.計算機攝影
計算機攝影是計算機視覺、計算機圖形學、網路和攝影等技術的融合產物。不僅依賴於光學過程,它同時應用了數字影象採集和生成技術,來捕捉真實生活。比如iPhone使用計算機攝影來實現淺景深效果(人像模式)。
計算機攝影還有許多可實現的功能:實時調節構圖,產出多個角度的攝影作品;在圖片中增減特定元素,調節光影效果;與此同時,MIT人工智慧實驗室和Google還聯合開發了修飾照片和增強手機拍攝效果的自動功能。顯然這會給記者帶來一些倫理問題:多大程度上的修正是被允許的?而對應的,新聞從業者也應該開發一種技術,在將一張圖片應用於報道之前,先看看它經過了多少修改。
9.智慧攝影機
搭載AI功能的智慧攝影機能夠自動聽聲音和觀看所拍攝的影像,然後根據獲取的資訊做出拍攝決定。比如記錄一段談話,或者追蹤一個小偷。2017年,亞馬遜雲服務(AWS)上線了一種名為DeepLens的AI攝影機,包含影象和物體識別功能。智慧攝影機可以協助公司遠端統計和監控倉庫中的貨物。華盛頓大學也開發了一種可以追蹤人體移動的智慧相機網路系統。將來,智慧攝像機會和其它物聯網裝置聯合,進行自主決策。
10.廣告攔截
攔截技術繼續發展,威脅媒體的商業模式,正在被媒體聯合起來共同抵制。媒體所採用的更好的廣告形式和移動體驗似乎已經生效了。研究發現,廣告攔截率已經趨於穩定,但給媒體造成的收入流失依然是一個重要問題。
媒體用來攔截廣告的攔截軟體的策略有兩種,提升廣告質量和使用者體驗的“曲線救國”法,和更直接地檢測攔截軟體、禁用其指令碼的方法。也有一些網站在檢測到廣告攔截軟體時,要求使用者將其加入白名單。廣告之外,媒體還在探索其它替代性的內容變現方式,但進展緩慢。Google 2014年上線了Google Contributor,作為讀者來對媒體進行小額付費的方式,具體視他們訪問的頻率而定。
數年之後,萬物皆媒,作為從業者,我們需要具備構建模型架構的能力,既要懂內容,還要緊跟技術,有責任盡吾輩之力創造我們的未來。
-
6 # 風吹稻花香飄飄
在國內,去影院看電影這件事雖然看起來離“過時”還很遠,但 2016 年的電影市場觀影人次同比增長約 12.3%,銀幕數增長 18.2%,銀幕數增長高於觀影人次增長,平均下來單塊銀幕的收入減少,總票房收入的上升主要靠增加銀幕而實現,而且,銀幕增長帶來的紅利還正在減弱。
去電影院更多的那群人也是使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更多的那群人。而現在,他們也許更傾向於把時間給後者。
大城市的年輕人的選擇更多,展覽、音樂節、演唱會這樣的活動分走了電影院觀眾,畢竟電影院需要和這些活動搶奪年輕人的閒暇時間。
懶得出遠門的時候,和電視劇、綜藝這種更輕鬆、碎片化的形式比起來,有的人也已經不太願意看完一部 2 小時以上的電影了。
不過情況倒也沒這麼糟。美國 National CineMedia 和尼爾森共同做的調查顯示,和其他年齡段的人相比,千禧一代還是更容易在電影中獲得樂趣。雖然電影在美華人看來是一種有點老套的娛樂形式,但年輕人還是貢獻著不少票房。
年輕人在國內的電影市場中也是消費主力。根據電影購票網站貓眼釋出的統計資料,90 後線上購票使用者在 2014 年就已經超過 80 後,佔總體使用者數的 52%。加上00後,電影主力是年輕人了,未來電影趨勢,就是符合年輕人標準,無論從審美,故事,還是新思想,新潮流,只有這樣,電影才能更好的發展!
-
7 # 董董聊電影
每個時代的產物不同,對於00後95後的到來。肯定第一是要了解這個年齡段人的興趣點,就跟當年成龍李連杰時代的電影一樣,能迎合當時人群的興趣,包括現在目前對於我個80後而言,銀幕上出現了很多流量明星,我都不怎麼認識了。只知道長相清秀,粉絲眾多。對於我而言beyond, 周杰倫,王力宏等等一直是我印象中的常青樹。這也說明我的興趣點可能就沒有跟得上這個圈的發展。同樣95後00後也會有他們的興趣圈。一切不用刻意去想怎麼改變,因為這個社會就一直在改變。就跟以前家裡都定報紙,現在連個老奶奶都拿個手機和你討論全球哪裡有什麼戰況一樣。社會一直在改變發展。影視行業也一樣。不用迎合,自然就會變……
-
8 # 羈絆浪子
歷史的車輪。
馮小剛看著《只有芸知道》的破億海報,不禁回憶起2004年自己第一部票房過億影片《天下無賊》的慶祝情景:
“那時不興為慶祝票房出海報,完成了(《天下無賊》)內地的路演,我們包了兩節車廂,命名“天下無賊”號,葛優,華仔,劉若英,李冰冰,張涵予,王寶強,還有一眾媒體人,一路喝著聊著採訪著,浩浩蕩蕩殺奔香港做首映。一路上發行的人不斷傳來捷報,大家徹夜在京港線上狂歡。今夜回想起來那是何等的豪情。”
其實,馮小剛感慨的不僅是行業2004至2019年間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在他承認自己英雄老矣背後,更是折射出一代人的芳華已逝,以及歷史車輪下推動的觀眾迭代變化。
當前,影視行業的主流受眾正從90後向95後、00後過渡。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90後,藉著購票APP的票補迅速成為行業主流,而95後的崛起則是乘著直播的東風進入市場。技術的革新不僅順應著觀眾的變化,更加速了觀眾的分層和迭代。
同時,據資料顯示,未來00後主流觀眾數量在三四五線城市佔比達到七成,影視行業深入下沉城市將成為必然。
2019,影視行業的拐點之年,如何面對觀眾的迭代,他們與以往的觀眾需求有何不同,行業又該如何與新晉的主流觀眾進行行之有效的溝通,又該如何進一步啟用下沉城市的受眾,這是新時代下行業不得不直面的問題。
1
網生代的自動迭代
觀眾迭代。
當2020年的鐘聲敲響,第一批90後也將步入而立之年。傳統概念裡,它一方面意味著這批人的身份蛻變,社會責任加重,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他們的身影將會在某個領域“消失”,而電影恰好便包含在這個“消失”的領域範圍。
不過,有人退場,就有人上場,90後和95後之間正在發生無縫連線。
縱觀2016年前後的觀影人群,90後是絕對主力軍,其中,2016年和2017年的票房排行榜前十名,20-24歲的觀影人群是票房的主要貢獻者,佔絕大比例。而到了2018年前後,雖然90後仍然是票房的主流觀眾,但新一代的20-24歲群體開始在票房前十名影片中出沒,並不時超越25-29歲年齡層的觀眾,像今年上映的《少年的你》,95後觀影人群便以41.6%的超高佔比成為該影片的主要票房貢獻者。觀眾迭代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少年的你》影片觀眾年齡佔比
同時,據燈塔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新電影使用者佔比最多的是20-24歲群體,整體的票房貢獻者同樣集中在95後身上,達到29%。90後正逐漸被95後追趕、覆蓋。
面對觀眾的變化,影視行業選擇和新受眾溝通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雖同為網生代,90後是透過網際網路售票APP的崛起進入電影市場,享受了票補帶來的紅利,並逐漸形成觀影習慣。而95後的進入,是透過抖音、直播等新的形式被吸引到影院觀影,“直播愛好者”、“電影愛好者”以及“海淘達人”等專屬於95後的標籤正在同片方的抖音營銷以及直播售票發生重合。
可見,不同年齡層受眾有不同的渠道溝通方式,片方投其所好的物件不同,達成的效果也有所差異。像利用抖音營銷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它成功撬動的便是20-24歲的95後群體市場,因為95後相較於90後對於抖音的使用更為高頻。據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一二線城市的95後就已經成為抖音的主力使用者,佔比達到51%。
《地球最後的夜晚》觀眾年齡佔比
其實,觀眾迭代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而網際網路的介入則加速了這個迭代的程序,並令其清晰化,使觀眾出現明顯分層,市場也在此基礎上變得愈加細分和具有針對性。
2
新舊主流受眾偏好差異大,行業進入內容調整期
根據燈塔的大資料顯示,2019年,95後和00後的觀影偏好高度一致,但同85後和80後的觀影選擇卻有極大不同。其中,《少年的你》《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及《烈火英雄》等影片是00後和95後的心頭好,《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等影片對80後和85後則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顯然,觀眾的喜好差異具有明顯的年齡分層特性。
其中,95後和00後觀影更傾向於能夠產生共鳴、話題討論度較高的影片,像《復仇者聯盟4:終極之戰》和《少年的你》在上映期間便引起了行業以及社會的極大反響。並且,他們對內容和演員的喜好更為年輕化,所以有易烊千璽和肖戰這些年輕流量參與的作品,對他們的觀影具有促進作用。
而80以及85後觀眾的觀影偏好則相對保守,他們更青睞有吳京、黃渤以及甯浩這些實力派參與的影片。像《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等影片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
不過,隨著主流受眾的更迭,行業對創作方向的調整提上議程。
透過燈塔大資料的輿情可知,“真實”、“勵志”和“華人”是全年齡段使用者使用的最為高頻的詞語。分開來看,80後的主要觀影訴求集中在“動畫片”、“孩子喜歡”和“真實”三方面。00後的核心詞彙則是圍繞著《少年的你》出發,放大了“易烊千璽”、“保護世界”以及“吹爆”三個點。
在今年的整體影片表現上,無疑《哪吒之魔童降世》《熊出沒·原始時代》《中國機長》等滿足了80後觀眾的口味,但在迎合新晉主流觀影人群方面卻仍有所欠佳。儘管有呼聲極高的95、00後心頭好《少年的你》出現,以及新晉男神肖戰主演的《誅仙1》面世,但整體來看,無論是從影片體量上還是從數量上甚至是質量上與之進行對比,市場明顯更偏向於90後以及80後觀影人群的喜好,對他們的滿足遠勝於95、00後。
像《吹哨人》《受益人》等幾部透過直播進行賣票的影片,縱使在渠道上和新晉受眾產生了關聯,但在內容上還是更偏90以及80後觀眾的喜好。
由此,影視行業的當務之急便是及時調整內容創作方向,為主流觀眾的迭代做好準備。
3
一二線城市票房貢獻減退,未來觀眾在下沉城市?
繼續下沉。
近兩年,一二線城市的票房增長放緩,甚至出現下行趨勢,而三四線城市卻仍在上行,與一二線城市相比,更具票房活力。
根據燈塔資料顯示,2017年至今,3年間一二線城市在票房表現上除了在2018年有所增加,到了今年竟開始出現負增長,相較2018年的402億元票房,今年一二線城市的票房減少了6億元,而三四線城市的票房在3年裡則持續增加。電影市場自然繼續瞄準下沉城市。
不過,這並非是選擇繼續挖掘下沉城市市場潛力的唯一原因,觀眾迭代,未來的主流觀眾集中在三四五線城市,也是行業的重要考量因素。
據Mob研究院的調查結果發現,95後在下沉城市的所佔比例很大,達到56.1%,而00後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數量更是佔到總體的7成以上,顯然,一二線以及新一線城市的未來觀影人群數量和三四五線城市相比不具優勢。
不過,以數量取勝的三四五線城市,如何啟用這些未來受眾,是行業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
對此,國家從基礎建設上予以支援,鼓勵修建新型影院。根據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12月23日,年度新增銀幕8843塊,銀幕總數達到68922塊,實現了銀幕數的繼續增加,而很多院線將新修影院投放到下沉市場,為未來受眾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繼續培育小鎮青年的觀影習慣是受眾啟用的關鍵。曾經,市場靠打出明星和低價票的組合拳成功吸引了小鎮青年走進影院,而如今,逐漸對低價票和明星有所免疫的他們,直播和快手等新興科技成為觸達下沉城市95後以及00後的新渠道。像《受益人》《吹哨人》《南方車站的聚會》和《只有芸知道》相繼選擇和網紅合作在直播間賣票,其出發點便是對新晉主流受眾產生連線,促進票房的轉化,結果還有待檢驗。
未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或許會有更多的科技產品湧入電影市場,它們能否啟用下沉城市的核心受眾,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
9 # 猴賽雷影視
95後作為真正的網生一代,逐漸成為主流觀眾,95後亞文化被更多創業者與資本所關注,而商業營銷定位引入90後的消費指標來計算公司產品設計與運營,投入與產出,調性與文化,幾乎會是未來許多創業者與VC必然要做的功課。
在影片影視行業來看,他們對於網路影視的需求巨大,95後的看劇觀影看影片的習慣,是判斷影片行業發展未來的趨勢走向的一把標尺。而在當前,它們的消費習慣與認知80後的差異可能會推動未來影片影視行業的蛻變。
當前企鵝智庫在《解剖95後》的資料報告指出,95後年輕人消費影視內容的三個特徵:
對於影視娛樂內容,他們養成了快速消費的習慣;
他們容易被小鮮肉演員吸引;
他們不認為吐槽就是負面評價,只要足夠好玩,槽點也可以成為看點。
95後消費影視內容時崇尚快速消費,喜歡感官刺激和娛樂化的表達手段。
企鵝智庫還提到的一個重要特徵是,95後越來越快速的消費習慣讓他們在面對長內容時,會出現頻繁的拖拽行為。95後會比年長者出現更頻繁的拖拽行為。除了片頭片尾之類的重複內容,對於不喜歡的演員或情節,也有超過15%的95後會快進跳過。
-
10 # 小十說電影
星際穿越這是影視的鉅作無論在特效還是影片的真實性。都是非常的真實。而且在模擬黑洞的時候也是非常的真實。也完美了,展現了一個外星球的。形狀,大小,環境。所以說這是科幻的鉅作。也是影視的巔峰。就好比今年的《流浪地球》。也是特效滿滿。而且也是非常的震撼。但是和國外的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好萊塢特效也是非常好的。如果能引進中國的就好了,在未來的影視影片。我相信會更加的好的。因為,有一些是經典。比如說異性,這麼龐大的系列。而且在特效上,也是做的非常的逼真。還有就是,終結者。在科幻方面也是比較好的。 電影影視的最主要的還是劇情特別設定的特效還有就是,真實性。在00後的電影影視。應該更需要一點兒特效因素。因為越往後觀眾觀看影片的質量也就越高。所以說越往後就應該要。多新增。劇情。影片一定要做的非常的逼真。當然特效也要做的非常的逼真。然後就是電影的主體該怎麼弄這個電影就怎麼弄。不要胡思亂想一大堆。一口氣吃成了大胖子。在00後的電影影視。在細節。特效。劇情。演繹。都會非常的厲害,質量都非常的好。最主要的還是質量。
-
11 # 還不快來抱抱
2020即將來襲!95後、00後也不再是大家眼中的小朋友了!隨著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發展,從接觸影視唯一普及範圍稍廣的電視媒介,現在可供選擇途徑越來越多,自己可選擇的範圍也更廣!作為95後的我,就我自己選擇影視方面而言,我對電視劇和電影的選擇標準是不同的,對於電視劇而言我只關注劇情(即使沙雕我也可以接受哈哈哈)是否吸引我、主角顏值演技是否線上,但對於電影我的要求標準相較於電視劇稍高一些,電影是否能吸引我,我更注重於劇情主題是否明確、場景佈景畫面是否精良(不要五毛錢的特效哈哈哈)、角色選擇是否符合劇中人物(這時候不看顏只看演技)、演技是否張弛有度等…95後00後在影視行業的選擇比重日益增加!希望影視行業作品可以越來越良心,觀影者也要越來越懂得欣賞懂得品,這樣兩方都共同努力!影視行業發展就會越來越好!
-
12 # 甜甜圈撩影視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90後透過票務應用的票務補充迅速成為行業主流,而95後的崛起則在直播的東風中進入了市場。技術創新不僅順應了受眾的變化,而且加速了受眾的分層和迭代。與此同時,根據資料,未來00點以後,3 4 5沿線城市的主流觀眾人數將達到7%。電影和電視行業不可避免地會進一步深入城市。
《少年的你》是今年新電影使用者都在20-24歲的群體。總的票房貢獻者也集中在95後達到29%,95後逐漸趕上並覆蓋了90後。2019年,95後和00後的觀影愛好高度一致,但與85後和80後有很大不同。可以看出,不同年齡的觀眾有不同的交流渠道,電影演員的觀眾也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
此外,他們對內容和演員的偏好更有年輕化,這樣才能促進了他們的觀看。例如,在使用抖音營銷的電影《地球的最後夜晚》中,它成功帶動了20-24歲的95後群體市場,因為95後群體比90後群體使用顫音的頻率更高。
-
13 # 廣漂大齡男青年
首先要輸出好的影視內容
95後00後他們還是比較有想法的,對於優秀的影視內容,還是有要求的。
他們的眼光比較挑剔,不能隨便弄一些腦殘偶像劇來糊弄他們了,近期大家常說的流量不管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其次,要創新就是不能老調重彈。同樣的梗,他們可能都已經看過了十遍八遍,以他們的個性,想必不會再想去再看一遍,所以要想俘獲他們的心,那麼必須要有創新的內容。
把握他們的審美標準要想用影視來俘獲95後,00後的心,那麼當然要了解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這樣才能對症下藥,所以要產出他們喜歡的內容。
-
14 # 永寬講故事
您這個問題,我也有想過,
首先要想我們該如何抓住95後和00後的特徵來進行影片內容與形態的最佳化,展現內容高質量,尋找存在感和認同,
95後和00後作為現在的網生一代,他們看影片的習慣,已經成為判斷影片行業發展未來趨勢的一把標尺,
現在95後和00後消費影視內容的五個特種
1、對於影視內容,他們養成了快速消費的習慣
2、他們容易被帥氣的演員所吸引
3、他們不認為吐槽就是負面評價
4、他們喜歡刺激和娛樂化的表達手段
5、他們對於不喜歡的演員和情節 百分之十五都會選擇跳過
95後和00後的挑剔與不耐煩的性子會驅使影視劇向快節奏,製造槽點與話題點的路子轉型,而短小精悍,趣味性的自制短劇依然會有市場
影視影片的行業未來:二次元自制內容 短影片為突破口 全內容形態佈局
總之就是抓住95後和00後的特徵,滿足他們的影片社交,個性化內容創作展現自我,娛樂消遣與二次元亞文化的興趣尋找存在感和認同感的剛性需求,是現在和未來影視行業要考慮的方向,
此發表僅我個人意見,如果有不同意見我們可以一起參考一下
-
15 # 影視圈Magazine
還有幾天就要進入2020年,這意味著第一批00後都已經20歲了。近些年,影視行業中的主流觀眾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95、00後日漸成為主流受眾群體。面對觀眾迭代這一事實,影視行業也應適時作出調整和改變。
首先要做的是重新明確使用者畫像。在影視內容偏好上,與80後相比,95、00後的觀眾更加“眾口難調”,風格化更加明顯,因此過去的主流內容可能已經不太符合現在的主流受眾了,應該更注重觀眾的分眾化趨勢,抓住長尾效應,在內容生產和分發方面充分利用大資料觀測和收集使用者資訊,注重內容細分,有針對性的生產內容和選擇渠道投放,以迎合觀眾的不同需求。
除此之外,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終端的發展,新一代的主流觀眾更多選擇在網際網路影片平臺觀看影視劇,平臺的地位凸顯,傳統影視公司收到一定的衝擊,自制劇的大量湧現就說明了平臺正逐漸將內容生產和分發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影視公司應當重新定位與平臺的關係,想辦法提高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
16 # 小編瞎說呢
當前,影視行業的主流受眾正從90後向95後、00後過渡。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90後,藉著購票APP的票補迅速成為行業主流,而95後的崛起則是乘著直播的東風進入市場。技術的革新不僅順應著觀眾的變化,更加速了觀眾的分層和迭代。
同時,據資料顯示,未來00後主流觀眾數量在三四五線城市佔比達到七成,影視行業深入下沉城市將成為必然。
隨著95後00後逐步成長過程中,中國的科技也在飛速發展。加上美劇等特效科技電影在國內盛行,也影響著95後00後的觀影習慣。
所以說國內科技型特效電影必然會是新生代追捧的藝術。近2年國內的科技特效電影在慢慢的發展,還沒有引起國內觀眾的興趣。但是市場擺在那,市場是嗷嗷待哺的嬰兒,只要一部合適的電影出來,必定能炸開國內市場。
從復仇者聯盟系列就可以看出不僅95後00後感興趣80後90後依然感興趣。
國內影視行業應該集中一部分力量要像這種方向去發展。在陶冶95後00後情操的同時,也應刺激他們的視覺,給他們的未來製造幻想與希望。
-
17 # 清蔚影視
近兩年,一二線城市的票房增長放緩,甚至出現下行趨勢,而三四線城市卻仍在上行,與一二線城市相比,更具票房活力。
根據燈塔資料顯示,2017年至今,3年間一二線城市在票房表現上除了在2018年有所增加,到了今年竟開始出現負增長,相較2018年的402億元票房,今年一二線城市的票房減少了6億元,而三四線城市的票房在3年裡則持續增加。電影市場自然繼續瞄準下沉城市。
不過,這並非是選擇繼續挖掘下沉城市市場潛力的唯一原因,觀眾迭代,未來的主流觀眾集中在三四五線城市,也是行業的重要考量因素。
據Mob研究院的調查結果發現,95後在下沉城市的所佔比例很大,達到56.1%,而00後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數量更是佔到總體的7成以上,顯然,一二線以及新一線城市的未來觀影人群數量和三四五線城市相比不具優勢。
不過,以數量取勝的三四五線城市,如何啟用這些未來受眾,是行業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
對此,國家從基礎建設上予以支援,鼓勵修建新型影院。根據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12月23日,年度新增銀幕8843塊,銀幕總數達到68922塊,實現了銀幕數的繼續增加,而很多院線將新修影院投放到下沉市場,為未來受眾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繼續培育小鎮青年的觀影習慣是受眾啟用的關鍵。曾經,市場靠打出明星和低價票的組合拳成功吸引了小鎮青年走進影院,而如今,逐漸對低價票和明星有所免疫的他們,直播和快手等新興科技成為觸達下沉城市95後以及00後的新渠道。像《受益人》《吹哨人》《南方車站的聚會》和《只有芸知道》相繼選擇和網紅合作在直播間賣票,其出發點便是對新晉主流受眾產生連線,促進票房的轉化,結果還有待檢驗。
未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或許會有更多的科技產品湧入電影市場,它們能否啟用下沉城市的核心受眾,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回覆列表
主流觀眾正從90後向95後邁進。
歷史的車輪。馮小剛看著《只有芸知道》的破億海報,不禁回憶起2004年自己第一部票房過億影片《天下無賊》的慶祝情景:“那時不興為慶祝票房出海報,完成了(《天下無賊》)內地的路演,我們包了兩節車廂,命名“天下無賊”號,葛優,華仔,劉若英,李冰冰,張涵予,王寶強,還有一眾媒體人,一路喝著聊著採訪著,浩浩蕩蕩殺奔香港做首映。一路上發行的人不斷傳來捷報,大家徹夜在京港線上狂歡。今夜回想起來那是何等的豪情。”其實,馮小剛感慨的不僅是行業2004至2019年間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在他承認自己英雄老矣背後,更是折射出一代人的芳華已逝,以及歷史車輪下推動的觀眾迭代變化。當前,影視行業的主流受眾正從90後向95後、00後過渡。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90後,藉著購票APP的票補迅速成為行業主流,而95後的崛起則是乘著直播的東風進入市場。技術的革新不僅順應著觀眾的變化,更加速了觀眾的分層和迭代。同時,據資料顯示,未來00後主流觀眾數量在三四五線城市佔比達到七成,影視行業深入下沉城市將成為必然。2019,影視行業的拐點之年,如何面對觀眾的迭代,他們與以往的觀眾需求有何不同,行業又該如何與新晉的主流觀眾進行行之有效的溝通,又該如何進一步啟用下沉城市的受眾,這是新時代下行業不得不直面的問題。
1
網生代的自動迭代
觀眾迭代。當2020年的鐘聲敲響,第一批90後也將步入而立之年。傳統概念裡,它一方面意味著這批人的身份蛻變,社會責任加重,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他們的身影將會在某個領域“消失”,而電影恰好便包含在這個“消失”的領域範圍。不過,有人退場,就有人上場,90後和95後之間正在發生無縫連線。縱觀2016年前後的觀影人群,90後是絕對主力軍,其中,2016年和2017年的票房排行榜前十名,20-24歲的觀影人群是票房的主要貢獻者,佔絕大比例。而到了2018年前後,雖然90後仍然是票房的主流觀眾,但新一代的20-24歲群體開始在票房前十名影片中出沒,並不時超越25-29歲年齡層的觀眾,像今年上映的《少年的你》,95後觀影人群便以41.6%的超高佔比成為該影片的主要票房貢獻者。觀眾迭代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少年的你》影片觀眾年齡佔比同時,據燈塔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新電影使用者佔比最多的是20-24歲群體,整體的票房貢獻者同樣集中在95後身上,達到29%。90後正逐漸被95後追趕、覆蓋。 面對觀眾的變化,影視行業選擇和新受眾溝通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雖同為網生代,90後是透過網際網路售票APP的崛起進入電影市場,享受了票補帶來的紅利,並逐漸形成觀影習慣。而95後的進入,是透過抖音、直播等新的形式被吸引到影院觀影,“直播愛好者”、“電影愛好者”以及“海淘達人”等專屬於95後的標籤正在同片方的抖音營銷以及直播售票發生重合。 可見,不同年齡層受眾有不同的渠道溝通方式,片方投其所好的物件不同,達成的效果也有所差異。像利用抖音營銷的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它成功撬動的便是20-24歲的95後群體市場,因為95後相較於90後對於抖音的使用更為高頻。據資料顯示,早在2018年,一二線城市的95後就已經成為抖音的主力使用者,佔比達到51%。 《地球最後的夜晚》觀眾年齡佔比其實,觀眾迭代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而網際網路的介入則加速了這個迭代的程序,並令其清晰化,使觀眾出現明顯分層,市場也在此基礎上變得愈加細分和具有針對性。
2
新舊主流受眾偏好差異大,行業進入內容調整期
根據燈塔的大資料顯示,2019年,95後和00後的觀影偏好高度一致,但同85後和80後的觀影選擇卻有極大不同。其中,《少年的你》《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及《烈火英雄》等影片是00後和95後的心頭好,《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等影片對80後和85後則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顯然,觀眾的喜好差異具有明顯的年齡分層特性。其中,95後和00後觀影更傾向於能夠產生共鳴、話題討論度較高的影片,像《復仇者聯盟4:終極之戰》和《少年的你》在上映期間便引起了行業以及社會的極大反響。並且,他們對內容和演員的喜好更為年輕化,所以有易烊千璽和肖戰這些年輕流量參與的作品,對他們的觀影具有促進作用。而80以及85後觀眾的觀影偏好則相對保守,他們更青睞有吳京、黃渤以及甯浩這些實力派參與的影片。像《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等影片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不過,隨著主流受眾的更迭,行業對創作方向的調整提上議程。透過燈塔大資料的輿情可知,“真實”、“勵志”和“華人”是全年齡段使用者使用的最為高頻的詞語。分開來看,80後的主要觀影訴求集中在“動畫片”、“孩子喜歡”和“真實”三方面。00後的核心詞彙則是圍繞著《少年的你》出發,放大了“易烊千璽”、“保護世界”以及“吹爆”三個點。 在今年的整體影片表現上,無疑《哪吒之魔童降世》《熊出沒·原始時代》《中國機長》等滿足了80後觀眾的口味,但在迎合新晉主流觀影人群方面卻仍有所欠佳。儘管有呼聲極高的95、00後心頭好《少年的你》出現,以及新晉男神肖戰主演的《誅仙1》面世,但整體來看,無論是從影片體量上還是從數量上甚至是質量上與之進行對比,市場明顯更偏向於90後以及80後觀影人群的喜好,對他們的滿足遠勝於95、00後。像《吹哨人》《受益人》等幾部透過直播進行賣票的影片,縱使在渠道上和新晉受眾產生了關聯,但在內容上還是更偏90以及80後觀眾的喜好。由此,影視行業的當務之急便是及時調整內容創作方向,為主流觀眾的迭代做好準備。
3
一二線城市票房貢獻減退,未來觀眾在下沉城市?
繼續下沉。近兩年,一二線城市的票房增長放緩,甚至出現下行趨勢,而三四線城市卻仍在上行,與一二線城市相比,更具票房活力。根據燈塔資料顯示,2017年至今,3年間一二線城市在票房表現上除了在2018年有所增加,到了今年竟開始出現負增長,相較2018年的402億元票房,今年一二線城市的票房減少了6億元,而三四線城市的票房在3年裡則持續增加。電影市場自然繼續瞄準下沉城市。 不過,這並非是選擇繼續挖掘下沉城市市場潛力的唯一原因,觀眾迭代,未來的主流觀眾集中在三四五線城市,也是行業的重要考量因素。據Mob研究院的調查結果發現,95後在下沉城市的所佔比例很大,達到56.1%,而00後在三四五線城市的數量更是佔到總體的7成以上,顯然,一二線以及新一線城市的未來觀影人群數量和三四五線城市相比不具優勢。 不過,以數量取勝的三四五線城市,如何啟用這些未來受眾,是行業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對此,國家從基礎建設上予以支援,鼓勵修建新型影院。根據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12月23日,年度新增銀幕8843塊,銀幕總數達到68922塊,實現了銀幕數的繼續增加,而很多院線將新修影院投放到下沉市場,為未來受眾的崛起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繼續培育小鎮青年的觀影習慣是受眾啟用的關鍵。曾經,市場靠打出明星和低價票的組合拳成功吸引了小鎮青年走進影院,而如今,逐漸對低價票和明星有所免疫的他們,直播和快手等新興科技成為觸達下沉城市95後以及00後的新渠道。像《受益人》《吹哨人》《南方車站的聚會》和《只有芸知道》相繼選擇和網紅合作在直播間賣票,其出發點便是對新晉主流受眾產生連線,促進票房的轉化,結果還有待檢驗。未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或許會有更多的科技產品湧入電影市場,它們能否啟用下沉城市的核心受眾,我們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