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做你的歷史老師

    首先,項羽的軍事能力是不需要質疑的,他是個天才,而且打仗不喜歡用那些下三濫的打法,他一輩子只輸了垓下之戰,同時期的韓信也不一定是對手,兩個人沒有單獨正面交鋒過。

    他打的仗有:1.鉅鹿之戰(以6萬對40萬)秦朝末年,章邯在斬殺掉項羽的叔叔項梁後,認為楚地的起義軍已經對朝廷產生不了威脅,就與王離一起帶領40萬秦軍攻打趙國的起義軍。趙王歇不能抵擋住秦軍的進攻,帶兵逃到了鉅鹿城,並派使者向楚...

    2.彭城之戰(以3萬對56萬)公元前206年,楚懷王熊心成為傀儡,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並開始加封各路諸侯王,曾經的泗水亭亭長劉邦被封為漢王。由於各諸侯覺得利益分配不均,不少人開始心懷異志,準備自己單幹,說不定可以一統天下。不久後,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從此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

  • 2 # 牧珅投研

    中國版亞歷山大。你想想800江東子弟,帶著一堆農民,在正面戰場全殲秦正規軍主力。打仗是後勤和戰術全套的協同,正規軍是專人專事,農民軍就得靠氣場壓制來指揮這幫無頭蒼蠅。後來劉邦靠蕭何盡關中、蜀地的民力才在河南滎陽跟項羽打了多年消耗戰。滎陽也是挨著後來的汜水虎牢關,現在的城鎮是削平了山頭建在上頭山的,路邊的溝壑落差依舊有30米以上。當地建高樓,挖地基挖到5m以下是很容易挖到萬人坑的,我小時候見過拆遷,坑底下白花花一片,一堆大人圍了一圈等政府來人,後來才想起來這是萬人坑。劉邦最後是靠大傢伙搞得十面埋伏才打敗的項羽,一方面是楚地的人力物力耗不過,還有要搞十面的“埋伏”才打得贏,一般古代勢均力敵是要擂鼓助戰的,搞埋伏這種事都是士兵沒底氣硬打,才要指揮官找辦法說服士兵去拼命。白白送命的指令是最容易引起軍隊譁變的。

  • 3 # 唐明國亮

    我覺得項羽的軍事能力是極高的。

    很多人只知道項羽能打,但他之所以能夠有如此輝煌的戰績,僅靠單打獨鬥是遠遠不夠的,主要是項羽有著極強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古代,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等被稱為兵家四勢,而項羽則是公認的“兵形勢”代表人物,故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極高評價。透過下面兩次經典戰役,你就會明白項羽的軍事才能究竟有多高了。

    一、鉅鹿之戰(以6萬對40萬)

    秦朝末年,章邯在斬殺掉項羽的叔叔項梁後,認為楚地的起義軍已經對朝廷產生不了威脅,就與王離一起帶領40萬秦軍攻打趙國的起義軍。趙王歇不能抵擋住秦軍的進攻,帶兵逃到了鉅鹿城,並派使者向楚懷王熊心求援。楚懷王就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著不到6萬士兵卻救援趙王。

    項羽建議宋義快速與秦軍交戰,以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而宋義卻果斷拒絕了項羽的建議,且每天在軍營中飲酒作樂,士兵們都抱怨不已。項羽早就看不慣宋義這種行為,就以謀反的罪名將宋義斬殺,楚懷王雖然不滿項羽的做法,但為了顧全大局,只能暫且封項羽為上將軍,繼續率軍援趙。

    此時項羽手中僅有不足6萬士兵,但對手章邯卻手握40萬大軍,有點雞蛋碰石頭的感覺。但是,這在項羽看來都不是事兒,項羽下達了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也就是說,此戰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戰死沙場,要麼一舉將敵軍擊潰,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就這樣,憑藉項羽高超的指揮才能,贏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其聲望達到了頂點。

    二、彭城之戰(以3萬對56萬)

    公元前206年,楚懷王熊心成為傀儡,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並開始加封各路諸侯王,曾經的泗水亭亭長劉邦被封為漢王。由於各諸侯覺得利益分配不均,不少人開始心懷異志,準備自己單幹,說不定可以一統天下。不久後,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從此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

    由於項羽親率大軍北伐齊地的田榮,結果被託在此地,而劉邦認為此時彭城空虛,這是幹掉項羽的最好機會,果斷親率56萬大軍攻打彭城。項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前面戰事還沒擺平,現在劉邦又攻擊了其大本營,名副其實的腹背受敵。項羽留在彭城的守軍極少,透過冷靜的思考,他制訂了一個大膽的戰略計劃,留下其他將領繼續攻齊,自己則親率三萬騎兵南下救援彭城。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項羽僅用了半天的時間,就以3萬人擊潰了劉邦56萬大軍,光斬殺的就有10萬餘人,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然而,項羽最後兵敗垓下,劉邦則建立了大漢王朝,這其中的因素很多,但項羽的名氣絲毫不亞於漢高祖劉邦,至今令人膜拜。

  • 4 # 無漫遊不人生

    怎樣看待項羽的軍事能力?

    1、項羽確實優秀的軍事家,在古代其屬於“兵形勢家”,簡單說一派系講究的是“勢”,類似於林彪的“猛衝猛追猛打”,當然這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己方是強勢,一旦失去強勢,立馬完蛋,項羽的成敗皆在於此。

    2、話說章邯殺了項梁,克定陶,輕視餘下楚軍,認為其難成氣候(其實就是項羽宋義軍團,這些部隊在定陶旁邊,東側),立馬北上黃河同趙國交戰,勝,趙軍退走鉅鹿,秦軍又開始在鉅鹿圍城,開始攻堅戰,王離圍城,章邯運糧。(此處大家可以看出,兩位秦國將軍其實還是很有水平,先奇襲定陶,殺了富有盛名又剛剛得勝項梁,再大膽北上攻趙國,以疲憊之師得勝。圍城的時候,主將負責運糧可見其小心謹慎)。

    3、趙國向諸國求救,但是諸國見秦軍強大,不敢妄動。宋義採取去隔岸觀火,可以說是最明智的方法。那個時代禮樂崩壞,誰特麼有實力誰說了算,宋義統帥剩餘楚軍,是楚國的骨血,如果直接去拼,即使得勝,也是傷亡巨大,沒有了軍隊,楚國的命運可想而知,於是宋義觀火花了四十天。

    4、項羽其實特別陰險,他的目標是奪權。

    項梁死了,宋義做了統帥,宋義是懷王的人,項家其實已經架空了。

    5、項羽的性格,為什麼就能忍著自己,不去為項梁報仇,苦等40天?他不早殺宋義為什偏偏在一個月後殺?其實項羽看清了形勢。諸侯圍在秦軍旁邊,秦軍必須快速攻克鉅鹿,不然夜場夢多。但是又不能太快,太快傷亡大。其實秦軍已經陷入泥潭,撤退不了,因為楚軍是從秦軍背後尾隨而來。如此以往,秦軍一個多月下來疲憊不堪,宋義也應該快出兵了,項羽選擇此時殺掉宋義,又奪權,又撈好名聲,又打勝仗。

    其實消滅秦軍最大的功臣是趙國,自古燕趙多義士,沒有趙國死守40天,勝負難分。

    綜上所述,項羽的軍事能力還是十分優秀的。

  • 5 # 歷史磚家

    項羽的軍事能力還是很強的,從下面兩次戰爭中就可以看出來。

    鉅鹿之戰

    公元前207年,項羽攻鉅鹿,項羽率楚軍渡河,渡河後砸碎飯鍋,鑿沉船隻,這就是“破釜沉舟”,要與秦軍決一死戰。項羽九戰九勝,楚軍奮勇殺敵,以一敵十,大破秦軍三十萬。其他軍隊都來歸附,項羽成為各路諸侯統帥。

    彭城之戰

    公元前206年,劉邦佔領關中,項羽在齊地用兵,無暇顧及。公元前205年,劉邦聯合五國諸侯五十六萬人攻楚,佔領彭城,項羽率三萬精兵回救,在彭城之戰大敗漢軍,漢軍損失數十萬人,屍體把河水都堵塞住了。

    以上都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說明他軍事實力還是很強。但是畢竟都是靠勇猛取勝,智謀方面稍顯不足。而且項羽其人剛愎自用,不聽勸諫,再加上劉邦知人善任,項羽又遇到韓信這樣舉世無雙的名將。單憑勇猛已經不行了,智謀又比不過人家,所以導致最後的失敗。最終和虞姬雙雙自刎在烏江岸邊。

  • 6 # 富元製作

    首先項羽練兵是非常優秀的,除了最後生死一戰基本沒有輸過,再說垓下之戰項羽軍戰鬥力是非常強的,在這方面項羽不比韓信弱。

    其次是項羽個人攻堅能力也是非常好的,在項羽短暫一生所帶領的項家軍都是攻堅高手,手下鍾離昧季布英布龍且都不比劉邦集團差,劉邦集團最優秀的樊噲也不過如此。

    再就是項羽的閃電戰基本在一生都是可圈可點的,所以在前期的秦末戰爭,項羽這個戰神是無敵的,排兵佈陣和指揮都是得當的,但是到了楚漢相爭時期就開始講求謀略了,在這方面項羽就不行了,不懂軍事外交,內部團結,戰略上沒有任何規劃。

    項羽屬於戰術型的戰神將軍,善於快速奔走,出奇制勝,但是在軍事上缺少規劃,勇武有餘,謀略不足,有大將之才,沒有統帥之能。

  • 7 # 明月照邊關

    項羽作為兵家謀戰派的代表人物,作戰風格就三個字“猛”,“奇”和“險”。

    項羽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作戰風格,是和項羽天生的王霸之氣分不開的,項羽是中國歷史上,到目前為止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霸王,清朝著名才女評價他:“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這種天生的王霸之氣,之秉性,註定了項羽藝高人膽大,作戰在他有謀略的加持下,其用兵如颶風暴雨,短時間內就能令對手心膽俱裂,拿其最著名的兩場戰役來說:

    鉅鹿之戰,率5萬項家軍,渡漳河,然後破壺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是為用兵之險,命英布率領騎兵截斷王離的秦軍運糧甬道,是為用兵之奇,然後率領5萬項家軍,猛攻蘇角,王離的秦軍,佔領秦軍秦軍糧草大營,致使秦軍全線潰敗,是為用兵之猛。

    彭城之戰,率領3萬精騎,從山東迂迴躲到彭城西北面,蟄伏到凌晨5點發動突襲之戰,是為用兵之險之奇,最終3萬騎兵打敗劉邦60萬聯軍。

    從這兩次戰爭來看,項羽用兵不但有勇而且有謀,能夠一眼看到戰役的關鍵,並做出精準的判斷,鉅鹿之戰,盡全力斷掉秦軍運糧甬道,是亂其軍心,然後在章邯回援之前,全力擊敗蘇角,王離,佔領秦軍糧草大營,致使章邯不戰自敗。

    彭城之戰中,3萬鐵騎千里迂迴蟄伏,是看到劉邦立足未穩,正是得意忘形之時,突然出擊,選擇在凌晨5點突襲,就像狼群一樣,因為這個時候的人,處在是醒非醒,尿意正濃時,突然被追殺,心神最容易混亂無主。

    項羽的謀略透過這兩次戰役提現的淋漓盡致,而且項羽英雄出少年,26歲就當天下諸侯霸主,分封天下, 性格剛毅勇猛,是其優點,也是其缺點,他剛愎自用,太過迷信武力,不重視收攬人心,吝嗇官職,不捨得封賞,沒有一個大胸懷的王者氣度,雖然兵法韜略一流,然而打天下的綜合素養卻拼不過劉邦,最終兵敗垓下,飲恨烏江。

  • 8 # 小鯨魚說電影

    很多人只知道項羽能打,但他之所以能夠有如此輝煌的戰績,僅靠單打獨鬥是遠遠不夠的,主要是項羽有著極強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古代,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等被稱為兵家四勢,而項羽則是公認的“兵形勢”代表人物,故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極高評價。透過下面兩次經典戰役,你就會明白項羽的軍事才能究竟有多高了。

    一、鉅鹿之戰(以6萬對40萬)

    秦朝末年,章邯在斬殺掉項羽的叔叔項梁後,認為楚地的起義軍已經對朝廷產生不了威脅,就與王離一起帶領40萬秦軍攻打趙國的起義軍。趙王歇不能抵擋住秦軍的進攻,帶兵逃到了鉅鹿城,並派使者向楚懷王熊心求援。楚懷王就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著不到6萬士兵卻救援趙王。

    項羽建議宋義快速與秦軍交戰,以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而宋義卻果斷拒絕了項羽的建議,且每天在軍營中飲酒作樂,士兵們都抱怨不已。項羽早就看不慣宋義這種行為,就以謀反的罪名將宋義斬殺,楚懷王雖然不滿項羽的做法,但為了顧全大局,只能暫且封項羽為上將軍,繼續率軍援趙。

    此時項羽手中僅有不足6萬士兵,但對手章邯卻手握40萬大軍,有點雞蛋碰石頭的感覺。但是,這在項羽看來都不是事兒,項羽下達了一道“破釜沉舟”的命令,也就是說,此戰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戰死沙場,要麼一舉將敵軍擊潰,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就這樣,憑藉項羽高超的指揮才能,贏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其聲望達到了頂點。

    二、彭城之戰(以3萬對56萬)

    公元前206年,楚懷王熊心成為傀儡,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並開始加封各路諸侯王,曾經的泗水亭亭長劉邦被封為漢王。由於各諸侯覺得利益分配不均,不少人開始心懷異志,準備自己單幹,說不定可以一統天下。不久後,劉邦和前齊相田榮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從此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

    由於項羽親率大軍北伐齊地的田榮,結果被託在此地,而劉邦認為此時彭城空虛,這是幹掉項羽的最好機會,果斷親率56萬大軍攻打彭城。項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前面戰事還沒擺平,現在劉邦又攻擊了其大本營,名副其實的腹背受敵。項羽留在彭城的守軍極少,透過冷靜的思考,他制訂了一個大膽的戰略計劃,留下其他將領繼續攻齊,自己則親率三萬騎兵南下救援彭城。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項羽僅用了半天的時間,就以3萬人擊潰了劉邦56萬大軍,光斬殺的就有10萬餘人,創造了古代戰爭中速決戰的典範。然而,項羽最後兵敗垓下,劉邦則建立了大漢王朝,這其中的因素很多,但項羽的名氣絲毫不亞於漢高祖劉邦,至今令人膜拜。

  • 9 # 老王講講趣事

    項羽的軍事能力可以用四個字形容“當世無二”,作為獨當一面的將軍,他一定是成功的,但是命運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成為了一方諸侯。項羽傑出的軍事才能可以從以下幾個事例簡要分析一下。

    一、吳中起事。項羽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殺死當時秦朝的會稽太守殷通,以一敵百,使得殷通手下莫敢對視,以少勝多,初步建立了反秦武裝,項羽的勇武,保證吳中起事非常順利進行。

    二、破釜沉舟和作壁上觀皆出自項羽領導的鉅鹿之戰。秦末陳勝、吳廣和項梁相繼戰死,反秦鬥爭達到低潮,尤其是在章邯和王離率領秦軍主力共計四十餘萬包圍了趙國的鉅鹿,但是天下救趙的各路諸侯和作為楚軍主將的宋義皆畏首畏尾,不敢與秦軍作戰,最終項羽殺死毫無鬥志的宋義,天下諸侯皆作壁上觀,項羽親率楚軍與秦軍作戰,接連攻打秦軍糧道,秦軍氣衰,最終項羽親率大軍過河,破釜沉舟的楚軍,面對秦軍,皆以一敵百,最終楚軍皆大勝,迫使秦軍將領章邯和王離不得不率軍投降,此時是項羽的軍事生涯的第一個巔峰。

    三、彭城之戰,也是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劉邦趁項羽攻打田榮,劉邦率領反楚大軍,共計五六十萬,向東攻打西楚,成功拿下彭城,項羽出其不意,親率三萬精兵回援彭城,彭城之戰,僅持續不到一天,就大破劉邦軍,損失十餘萬漢軍,連漢王劉邦都差點被俘虜。可想而知劉邦在彭城之戰的慘敗程度,也從另一方面展現出了項羽傑出的軍事才能。

    能夠展現項羽傑出才能的案例不勝列舉,僅以三戰足以證明項羽傑出的軍事才能,項羽之失敗,是高傲的性格、任人唯親等所致,並非項羽的軍事才能不如人。

  • 10 # 史海閒聊

      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爭是十分精彩的,說起項羽人們總是想到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的豪情,也會想到他不肯過烏江自刎的壯烈情景,以及項羽的愛情故事,霸王別姬的故事登上了各種的舞臺和熒幕,成為了永恆的經典。

      可以說項羽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楚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項羽一生戎馬,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役無數次,無一敗績,除了最後的亥下之戰。

      項羽最後被記錄在《史記》“本紀”中,要知道項羽本身是西楚霸王,並不是皇帝,但是太史公司馬遷出於對項羽的尊重,也是對他的敬仰和惋惜,也將項羽記錄在了《史記》上,而在本紀中,他更是對項羽有著很高的評價,他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項羽的戰鬥勝率非常高,在中國歷史上我們聽過很多的常勝將軍,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真正的常勝將軍只有項羽一人做到,除了最後的亥下之戰,項羽就是100%的勝率,項羽一生征戰8年,歷經70多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卻沒有失敗一次,可以說這項紀錄無人能破。

      項羽單人武力值最高,在當時很多名將聯手都不是項羽的對手,而大將韓信更是被項羽秒成渣渣,即使在項羽最後兵敗亥下,他一人面對劉邦的軍隊卻絲毫沒有退縮,臨死前還殺死了800名漢軍。

  • 11 # 漁先生讀史

    大家好,我是漁公子,我來回答!

    眾所周知,項羽崛起於秦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因為他擁有著優秀的軍事才能,因此在推翻秦王朝的統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並且他憑藉著自己的軍事才能,在推翻秦王朝統治之後做了西楚霸王,成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項羽的軍事才能是十分優秀的,但真正讓人佩服和了解他軍事才能的則是他在歷史上的兩次著名戰役,充分發揮了其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優秀作戰指揮能力。

    “兩大戰役”回顧

    1.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是農民起義軍與秦軍之間進行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決戰。此戰,基本上摧毀了秦軍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秦王朝滅亡的結局,創造了項羽以六萬軍隊破二十萬秦軍,俘虜二十萬秦軍的軍事神話。

    在鉅鹿之戰前夕,秦軍已經重重包圍了鉅鹿,但並沒有急著對農民起義軍發動攻擊。秦軍此時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攻下鉅鹿,拿下趙國,而是要放長線,釣大魚。秦軍想以鉅鹿為餌,誘使各路諸侯前來救援,以便將他們全部擊破,當楚軍來時,秦軍已經開始收線。此時楚軍以6萬兵力,直接面對王離軍加章邯軍共計40萬的秦軍精銳主力,兵力相差懸殊。

    並且此時各路諸侯都因為畏懼秦軍而不敢出戰,因此項羽可以說是帶著這6萬楚軍在孤軍奮戰。然而天才就是天才,項羽到達鉅鹿後,立即派英布,蒲將軍帶兩萬大軍攻擊秦軍運糧甬道,並初戰告捷。項羽也由此看到了秦軍的弱點就是糧道,於是他親自率領大軍渡過漳水,命令全軍破釜沉舟,只帶了三天的乾糧出發,以表達其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

    這種決心將一支原本軍心不穩的隊伍栓成了一條繩,將士們求戰慾望強烈。項羽隨即率軍直撲秦甬道,章邯準備不足,撤退至棘原,而王離軍軍糧被斷,於是楚軍開始全力進攻王離軍。此時王離軍團由於對鉅鹿久攻不下,加上軍糧被斷,隨即軍心渙散,隊伍鬆散。在視死如歸的楚軍衝擊之下,迅速被分割、包圍、殲滅。項羽最終取得了這場生死大戰的勝利,他所使用的這招破釜沉舟,沒有極具勇氣和魄力是做不到的,這充分說明了項羽的軍事才能。

    2.彭城大戰

    公元前206年,齊地田榮不滿項羽的分封而起兵反楚,項羽親率楚軍精銳伐齊,雙方在城陽膠著。劉邦趁著這個機會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奇襲關中,關中之地隨即盡落於劉邦之手。隨後劉邦出函谷,以項羽殺害義帝為由,打著為義帝報仇的旗號,在洛陽聯合塞五王出兵伐楚。數月間,楚地盡失,楚都彭城也危在旦夕,於是項羽留一部分將領繼續攻打齊,自己親率三萬精兵回援彭城。

    這次項羽的處境十分不妙,他手上只有3萬兵馬,而劉邦的聯軍有56萬之多,佔據壓倒性優勢。其次是北方齊地未平,隨時都會有南北夾擊的危險,因此必須速戰速決,而且悍將英布此時也背叛了項羽,可以說楚軍是雪上加霜。

    但這對於天才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由於項羽此前在齊地,且東面仍是項羽的地盤,所以劉邦把主要兵力放在了彭城以東、以北,而對西面、南面則沒有太在意。而項羽從西面進攻,正好避開了幾十萬的漢軍,直搗劉邦聯軍的中樞——彭城,並且直接斷了劉邦聯軍的退路,僅半天時間,彭城就被拿下,劉邦狼狽出逃。

    彭城被拿下後,諸侯無一戀戰,大家只顧著逃命,因此軍隊建制全被打亂,毫無作戰秩序計程車兵被項羽的精兵像宰羊一樣的屠殺。

    對項羽軍事能力的評價

    項羽是個十分有勇氣有魄力的軍事家,他行事作風非常果斷,因此創造了中國一個非常著名的典故叫“破釜沉舟”。破釜沉舟激起了士兵“不戰勝毋寧死”的氣魄以及膽色,可以說是一般軍事家根本無法到達的境界。

    並且項羽不僅作戰勇猛,還擁有超一般的自信。在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其實不多,而項羽就獨佔了兩個。或許取得過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值得令人太震撼,然而能取得兩次以少勝多的戰役就得要有超人的自信了。在鉅鹿之戰中,項羽以6萬勝了秦軍40萬,而在彭城之戰中,則令人更加震撼,因為他以3萬打敗了劉邦的56萬軍隊。

    這恰好說明了項羽天生就對自己有超一般的自信,他不僅對自己的軍事能力沒有絲毫懷疑,甚至他還覺得楚軍也是能夠以一當十或者是以一當二十。他敢於挑戰,敢於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蹟。

    項羽除了作戰勇猛和有氣魄外,他的作戰方案也是靈活多變,出奇制勝的。在鉅鹿之戰中,因為是以少戰多,所以項羽採用了快攻的作戰方法。面對數倍於己的秦軍,他集中了所有兵力直接攻擊秦軍的甬道,透過斷秦軍的糧道,從而能夠使秦軍軍心渙散,然後對秦軍採取各個擊破。

    而在彭城之戰中,項羽雖然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難境地,但他透過分兵的方式迷惑劉邦,讓劉邦誤以為他並未率兵回援。他親自率領3萬精兵繞道彭城後方,以彭城為釣餌引劉邦上鉤,然後偷襲劉邦,全殲了劉邦軍隊。

    因此總體來說,項羽是個具有超凡勇氣與氣魄、作戰勇猛、擁有超凡自信,並且作戰靈活多變、擅長出奇制勝的軍事家。

  • 12 # 清風淡月微醺人

    項羽嗜血成性,對於躍馬橫戟,百萬軍中馳騁縱橫,如入無人之境。可以說,無人能敵。一遇戰事,定會激發他的潛能,做出令人不可思議的戰績。

    他天生神力,勇武過人。臂力千斤,恨地無環。所以他恃勇而驕,目空一切。

    他厭兵法,項梁教他兵法,但他並不願意學。所以他有小計謀,而無大戰略。

    他對人赤膽忠義,武有龍且、季布,文有範老師,忠心輔佐,但他喜歡同氣相求。所以他放跑了韓信,氣死了範老師。

    他感情用事,愛好面子。所以對無賴兄弟劉邦,無可奈何。

    他揹負國仇家恨,是項梁用對秦國的仇恨培育成的戰神。所以他格局略小,胸中沒有天下,只有滅秦復楚,坑秦軍,稱霸王。

    論戰力,項羽舉世無雙。在歷史長河中,也無人能出其右。但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不懂政治就難言戰略,不言戰略,何談軍事?正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秉性使得他不肯過江東,兵敗垓下,自刎烏江,敗給了經是自己的執戟郎官韓信。

    項羽的侷限性,註定了他只是個將才,無論說他是猛將、勇將、悍將......都不為過,但將中將終究是將,王中王終究是王。

  • 13 # 談古論今望未來

    提及著名的西楚霸王項羽,大家都會為他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以及所向披靡的項家軍折服,最後爭奪天下的時候,也是功虧一簣,敗給了無賴劉邦。雖說是失敗者,但他所擁有的名號,以及好名聲比劉邦還要大得多,主要就是因為他的英雄氣概,印在每個人的心中。可是非常奇怪的一點,大家都說項羽非常勇猛,作戰時能夠經常以少勝多,但是,很多史書並未有記載,項羽的軍事指揮能力到底在什麼水平?

    相反劉邦和韓信這樣的,智慧型人才,在一些大的戰役之中,他們所使用的一些戰術都被完整的記錄下來,所以這一點也讓我非常詫異。翻閱史書以及一些旁史之後,更讓我有了這樣一個觀點,項羽此人應該不太精通兵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半桶水。當然,也有我的觀點。首先在項羽本紀中很明確的記載道:叔父項梁先是想讓他當一個文官,教給他很多的文學知識。

    但是項羽老是聽不進去,並且還有一套自己的理由,他認為在亂世之中,只要掌握好兵法就可以了。於是叔父項梁請兵法老師教授項羽,這次安穩了一段時間,可是沒到半年之後項羽又覺得厭煩。接著就專門去研習武藝了,並且從此之後也很少再捧兵書。對此項羽給出的理由:自己身高八尺力氣特別大,學習這些兵書,當一個謀士的話,也是沒有出路的。

    其實明眼人看來,這都是項羽的藉口,主要還是因為他三心二意吧。看看項羽所留下的一些著名戰役中表現,比如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以及他的最終章垓下之戰。前兩次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項羽都是率領自己精銳的部隊,也就是所稱的項家軍,以勇猛的氣勢加上軍隊的殺傷力,一直擊潰了敵人的中軍主帳,所以是贏下了戰役最關鍵,因為在當時對戰環境之中,根本不像現在有非常先進的資訊化溝通。

    項羽這樣一支小隊伍反而遊刃有餘,他不和大部隊做正面交觸。專門找敵人的司令部,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斬首行動。秦末戰役雙方統帥是非常的重要,一旦統帥遭遇意外,不管你是多少人的軍隊都會大亂,項羽這時也可以趁機發動進攻,拿下戰役的關鍵。所以這和項羽有多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並不見得,而他和韓信的對決,更是尤為佐證了這一點。

    垓下之戰中劉邦派遣韓信引兵30萬。項羽當時最多不超過1萬人,他還是用老方法率領800騎兵,準備趁著夜色突圍,企圖剿滅韓信的中軍帳,讓戰鬥結束,但是他卻低估了韓信的謀略。老韓早已經有所耳聞,於是派出20萬大軍將,項羽的部隊團團圍住。一點點打援的方法,讓項羽的勇猛在也無所施展,垓下之戰中劉邦派遣韓信引兵30萬。項羽當時最多不超過1萬人,他還是用老方法率領800騎兵,準備趁著夜色突圍,企圖剿滅韓信的中軍帳,讓戰鬥結束,但是他卻低估了韓信的謀略。老韓早已經有所耳聞,於是派出20萬大軍將,項羽的部隊團團圍住。一點點打援的方法,讓項羽的勇猛在也無所施展,所以這是他失敗的最主要點。緊接著烏江邊的慘事就不用過多介紹了吧。

    從現代人看來,項羽這個人是有極大的性格缺點,他不像劉邦平易近人,反而倚仗自己是貴族出身,不懂得體諒下屬以及平民的生活。而且項羽也有黑歷史,他在對待俘虜的時候有過屠殺的行為,這在當時是一個大忌。要說項羽個人武力值非常高,這點我不反駁,但你要說他是一個合格的統帥,或者說有名的謀略家,那是一點不沾邊的。況且大家要記住,項羽所代表的是吳下子弟,也就是所謂的江東一派。他所取得的關鍵主要是因為底子好。

    項羽世代都是為楚將。在招兵買馬前期,給他擁有了無限的好處。加上當時整個大秦軍隊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項羽又掌握了民心所向,振臂一呼自然有無數人加入,對戰時肯定項羽這方有所優勢。並且在鉅鹿之戰之中,項羽和敵軍都是在廣闊的平原上進行決鬥。冷兵器時期,這樣開闊地形根本就沒有,什麼戰術可言,完全是憑藉各自軍隊的勇猛,項羽軍隊恰好單兵能力特別強。加上主帥以一敵百,所以才能贏下許多關鍵的戰役。一旦遇上對方比他謀略過人的韓信,自然這些招數,都不應用了。而且很重要的一點,項羽當時與韓信決鬥的時候,身邊人馬實在太少了,如果能給他多一點軍隊,即使是韓信也無法阻擋,因為破壞力實在太過驚人。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項羽自己咎由自取,就算是給他當上了帝王,可能也沒有劉邦開創漢室,如此的輝煌。所以綜合來看項羽,此人只是一名合格的武將而已。

  • 14 # 鉗工雕歷史

    項羽的軍事能力可以這麼來形容:勇冠三軍,智謀不足。打戰時衝鋒陷陣非常厲害,幾乎是無人能敵·,但用其謀略來卻不行。可以說項羽可以當一個好的將軍,卻不能當一個好的元帥。下面來一一剖析:

    一、剛起義時就以一敵百。

    項羽年輕時就因為“力能扛鼎”使得吳中弟子都服他又怕他。秦二世元年,大家都起義造反,項羽和他叔叔項梁也暗中招兵買馬,蓄勢待發。會稽守將殷通也想起兵,加入反秦的大流,便找來項梁和項羽到府內商量。誰知道引狼入戶,項羽提刀就將殷通給宰了,而且一個人殺了府內上百人,所有人都嚇得趴在地上不敢起來,足見項羽的威猛。

    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史記·項羽本紀》

    二、破釜沉舟,自斷退路

    項羽在鉅鹿之戰時,只帶三天的乾糧,將船也砸沉了,帶著兩萬人馬,以必死之心大戰秦軍二十萬人,楚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進攻了九次,大破秦軍,連秦軍主將王離都被活捉了,連外圍支援糧草的章邯也投降了。項羽召見諸位將領的時候,所有人都嚇得跪著往前爬,連頭都不敢抬。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史記·項羽本紀》

    三、彭城之戰,以三萬戰勝六十五萬

    田榮在齊國造反,項羽前去剿滅,劉邦趁機在後方搗鬼,率領五十六萬兵力打進彭城,搶佔金銀珠寶和美女。項羽親自帶兵三萬從胡凌出發,直奔彭城,打的劉邦狼狽竄逃,連自己的兒女都踢下車,怕影響逃跑的車速。項羽斬殺漢軍十多萬人,屍體掉進河裡,連睢河的水都流不動了。

    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史記·項羽本紀》

    以上都是項羽勇猛的一面,而他的軍事謀略則遠遠不足,以至於被劉邦打敗,落得烏江自刎。

    一、到處屠城,積怨太深

    據統計,項羽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屠城次數最多的人之一。第一次攻下襄城,坑殺城內抵抗的所有人;第二次招降章邯,秦兵多有餘慮,項羽坑殺秦軍二十萬;第三次項羽引兵進咸陽屠城,火燒阿房宮,三月火不滅······項羽在一次次的屠城中獲得戰爭的滿足感,使得別人害怕他,積怨太多。

    二、不知輕重,不辨是非

    田榮因為項羽分封不均,心裡不平衡,自立為齊王,公開和項羽叫板。項羽帶著人馬猛攻田榮,雖然戰勝了田榮,卻讓劉邦慢慢做大做強。項羽仍舊是一股腦的義氣用事,搞不清哪頭輕哪頭重,田榮惹我不開心我就打他,劉邦對我蠻客氣的,鴻門宴把劉邦放了。甚至後來在陳平的誘導下,他竟然懷疑七十多歲的范增背叛他,使得他唯一的謀士范增都和他不合,離他而去。

    三、沐猴而冠,沒有大局觀

    在項羽的帶領下,推翻了秦王朝。此時韓生建議項羽應該守住關中,以抵抗各方帶來的威脅,可項羽卻想的是衣錦還鄉,回家炫耀,還把韓生給煮了。項羽不該回家的時候想回家,後來被困垓下,本來應該回家重新反省自我,重振實力的時候,他卻覺得沒臉回去,選擇了烏江自刎,說來說去還是面子問題,毫無大局觀。

    綜上所述,項羽的軍事能力是:有勇無謀,可以攻城略地,卻不能統籌帷幄。

    {吉橙加鹽,味道更甜}

  • 15 # 史無止境

    雖然關羽的記載很少,但從這些記載卻可以發現,關羽是一個擁有一整套完備的,且非常超前的軍事思想的將軍。

    關羽的軍事思想,我歸納了以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斬首攻擊”

    現代戰爭中的“斬首”概念是由英國的軍事理論家富勒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他提出攻擊敵方指揮系統為首要目標的“癱瘓攻擊”,亦稱“斬首攻擊”。

    而早在東漢末年的關羽,就已經深諳以消滅敵方指揮系統,使敵軍整體癱瘓為目標的“斬首攻擊”,並且進行了一次完美的嘗試。

    很多人將白馬之戰理解為關羽一個人單騎衝殺顏良的千軍萬馬,而後將顏良斬殺,且不說這樣並不現實,這樣去理解也實在是低估了關羽在這一戰中所表現出的超前的軍事思想。

    實際上白馬之戰,是關羽張遼徐晃三個人一起打的,關羽張遼是先鋒,手裡都有軍隊,徐晃手裡也有軍隊,三人是帶著軍隊一起對顏良發動進攻的,而在這三人中,表現最好的卻是關羽,為什麼?

    因為關羽充分發揮了他超前的“斬首行動”思想,在進攻過程中,關羽從一開始,就是以攻擊顏良軍隊的指揮系統為目標,指揮軍隊朝著顏良指揮系統發起猛烈衝擊,經過沖殺,終於發現了顏良的指揮系統後,關羽當即單騎衝入大軍之中,將顏良斬殺,而後策馬而還,這一次”斬首攻擊“使顏良軍隊陷入崩潰,曹軍因此輕鬆獲勝,這是關羽“斬首攻擊“思想的集中體現和完美表演。

    【2】擅長利用防禦工事配合作戰

    利用防禦工事配合作戰,這是關羽又一個超前的軍事思想,這主要體現在南郡之戰中,在這一戰中,為了分擔周瑜的壓力,關羽擔任了“絕北道”的任務,阻擋曹操派援軍支援曹仁。

    關羽手裡有多少軍隊呢?

    劉備全軍兵力也就不足2萬,劉備要去平荊南還要找周瑜借兵2000,可見劉備軍兵力確實捉襟見肘。

    那麼在這種情況,刨除劉備軍留守的兵力,劉備平荊南的兵力,劉備派張飛協助周瑜作戰的1000人,關羽的兵力確實應該蠻少的,雖然按記載來看周瑜後來也有派吳將蘇飛前往援助,但關羽絕北道的總兵力應該也就撐死幾千人。

    用這麼少的軍隊,去阻擋曹操不知道多少的援軍,這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嘛,而關羽居然打的非常出色!

    曹操首先派出的是李通,李通並不是演義裡那個被馬超秒殺的廢物,歷史上此人也是一個非常能打的將軍,李通,這個人很能打,而且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還是“率眾擊之”,而且看記載周邊還有“諸將”,有多少軍隊不知道,但至少應該比關羽的幾千人多不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勇將,帶著比關羽多不少的軍隊,去打關羽的幾千人,最終結果卻是——

    死了……沒透過去就死了,怎麼死的,不知道,受傷死的,過不去鬱悶死的,都可能,反正關羽成功擋住了李通。

    關羽是怎麼完成這個奇蹟的?

    關鍵就在那句——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

    看到沒有,關羽在這裡再次體現出非常超前的軍事思想,佈置了很多防禦工事鹿角來遲滯敵軍的行動,導致李通不得不親自下馬拔鹿角,而且只能“且戰且前”緩慢行軍,關羽就是這樣利用防禦工事一步步遲滯並打擊敵軍,使李通軍隊始終難以透過,最終李通本人死去,李通軍失敗。

    這樣的勝利,可以說是奇蹟。

    看到李通失敗,曹操不得不派出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和名將文聘前往。

    好像樂進和文聘把關羽揍的夠嗆,然而結果呢……這二位到頭來都沒能成功救援曹仁,可見關羽依託防禦工事遲滯敵軍並打擊敵軍的作戰方式依然作效,強如樂進文聘,最終也被關羽搞得動彈不得,無法救援曹仁。

    由於得不到援軍,曹仁的兵力顯然不夠用,在最窘迫的時候,面對周瑜數千先鋒時,只能湊出300人迎戰,最後自己又可憐到只帶幾十騎兵出去救人。

    總之,南郡之戰,關羽成功阻止了曹軍的援兵,使曹仁不得不在沒援軍的情況下迎戰周瑜,最終失敗,南郡之戰可以說關羽居功至偉。

    除此之外,關羽在其他情況下也體現出了擅長利用防禦工事的傑出才能,關羽在荊州期間,重新修築了江陵城,使江陵城變得堅不可摧,可惜關羽自己並沒有能品嚐到這堅城的好處,結果是便宜了吳國,後來曹丕三路伐吳,吳將朱然憑藉關羽修築的江陵城進行防禦,朱然憑藉關羽修築的江陵城防,以區區5000人擋住曹魏數萬大軍圍攻,名震敵國。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也曾經利用防禦工事作戰,在徐晃援軍到來後,兵力處於劣勢的關羽,又再次佈下鹿角防禦工事,希望以此阻止徐晃,為攻下樊城爭取時間,但遺憾的是,由於之前孫權已經決定背盟,徐晃將背盟書信射入關羽軍營中,關羽軍遂軍心渙散,在兵力處於劣勢,且軍心渙散的情況下,又是面對徐晃這樣用兵機變百出的名將,關羽實在是無力迴天,最終戰敗,不得不解除對樊城的包圍,當然之後關羽依然包圍著襄陽,直到孫權背盟偷襲,關羽丟失大本營,才不得不徹底解除對襄樊的包圍。

    【3】重視水陸兩棲協同作戰

    關羽另一個超前的軍事思想,是重視水陸兩棲協同作戰,關羽鎮守荊州後,就訓練出了一支精銳的水軍,用來配合之後的軍事行動,這樣超前的軍事思想,為之後關羽在襄樊之戰的輝煌打下了基礎。

    對此,曹魏的名臣溫恢已經看出端倪,他認為訓練了水軍,且精於水戰的關羽,會抓住“水生”的大好時機進軍,給與曹魏致命一擊,這個說法, 正是關羽籌備多年的作戰計劃。

    看到“水生”的大好時機,關羽當即率領3萬多機動兵力,水陸並進展開北伐。

    透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曹仁坐擁猛將龐德,並且與關羽進行了一次野戰,龐德還射中關羽額頭,但是最終結果卻是關羽把戰線推到了樊城,可見關羽在野戰中擊敗了曹仁。

    面對這樣的危機,曹操派出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率領七個軍支援曹仁,一個軍大概是5000人,于禁七軍有3萬多人,此時光于禁自己的軍隊數量估計就超過了關羽,再加上曹仁軍隊,曹魏軍隊對關羽處於優勢,面對優勢兵力還是進攻,關羽將如何進一步展開攻勢呢?貌似,很難繼續進展了吧?

    然而,接下來,奇蹟就出現了,關羽的策劃發揮了威力,正是看出”水生“的是進攻的好時機,關羽才會發動北伐,這樣的情況,早在關羽預料之中,於是在漢水溢位後,關羽當即將殺手鐧由陸軍轉換為水軍,關羽率領的軍隊都是經過訓練後,水陸兩棲都能作戰的“海軍陸戰隊”,關羽改陸軍為水軍,親自率領水軍乘坐大船,對著被大水圍困,失去抵抗能力的于禁龐德發動猛攻,這樣的仗,贏的那是輕鬆加愉快,相當於獵人在籠子外邊對著籠子裡的野獸射擊,簡直爽飛了是不是?

    結果是龐德雖然死戰,但依然被俘,最終不屈被殺,而曹操看重的于禁此時卻是貪生怕死,像樣的抵抗都沒做,就投降了關羽,最終關羽幾乎無損滅掉了于禁的七個軍,俘虜了3萬多人。

    這一仗打的簡直是漂亮的飛起,關羽預料到曹魏援軍必定會被水淹,抓住時機進攻,而後將提前訓練好的無敵的海軍陸戰隊寄出為殺手鐧,化陸戰為水戰,最終將被大水包圍失去抵抗能力的于禁龐德一網打盡,兵不血刃消滅敵人七個軍。

    哪怕在之後,在陸地上關羽被徐晃擊敗,不得不解除對樊城的包圍後,關羽依然利用水軍發揮作用。

    陸上敗了,關羽照樣用水軍隔絕襄陽,然後繼續包圍襄陽,怎麼樣,厲害吧?

    要不是孫權後來背盟偷襲,曹魏還真的拿關羽沒辦法,估計關羽接下來可以收攏軍隊,一口氣拿下襄陽,然後據守襄陽,這樣曹魏估計真的很難拿回襄陽。

    由此來看,關羽水陸兩棲協同作戰真的是玩的太刺激了,是不是?令人神往啊。

    【4】重視煽動敵人內部矛盾

    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曹魏內部發生多次叛亂,其中第一次明確是為了響應關羽,第二次也跟關羽脫不了關係,第三次則是關羽一手策劃的,第四次估計也是關羽策劃。

    關羽煽動策劃了曹魏內部多次叛亂,不自己出手就對曹魏造成嚴重打擊,不得不佩服關羽的策反能力。

    【5】重視生命,絕不放棄生命

    上邊4點都是關羽的超前軍事思想體現,但要說最超前,最讓我佩服的,還是這最後一點,那就是關羽對生命的重視,已經遠遠超過那個時代。

    這就是對關羽重視生命思想的最好體現,對待地位卑微計程車兵們,關羽做到了“善待”,這就是關羽的思想,哪怕地位再低的人,也是人,都要一律平等對待,重視他們的生命,重視他們的權力。

    對自己人是這樣,那對敵人呢?

    也是一樣的。

    關羽俘虜曹魏的三萬軍隊以後,既沒有坑殺,也沒有虐待,甚至捱餓之類的事也沒有,在關羽眼裡,俘虜也是人,也是爹生娘養的,自然也要重視他們的生命。

    關羽後方遭到偷襲,引軍撤退後,關羽手下士兵的妻子都被俘虜,這時候士兵失去戰心,結果幾乎都散了,你覺得,是那麼容易散的嗎?如果關羽下令對逃亡者當即殺戮,估計就不會如此,可是善待士兵的關羽,不忍如此,寧願士兵散盡,也不願意對自己計程車兵下手殺戮。

    接下來,關羽開始了人生最後的旅程,直到最後關頭,重視生命的關羽也絕不願意放棄生命,他用盡各種手段,想要回到四川,去找劉備,繼續為劉備效力,但是懼怕關羽的孫權,下令進行了瘋狂的地毯式搜尋,經過兩個月的瘋狂追殺,關羽終於被孫權軍圍困。

    最後關頭,我們很驚奇地發現,並沒有什麼關羽進行抵抗,臨死前殺幾百人,再壯烈自殺這樣的記載,對比一下項羽傳,項羽在最後階段,已經拒絕了烏江亭長的建議,決定自殺的情況下,還是拉了幾百個漢軍做墊背,然後才自殺。

    而關羽呢,卻是很平靜的被俘,而後被處死,並沒有進行什麼抵抗。

    我曾經為項羽臨死前的表現傾倒,也不理解關羽為何不進行抵抗,為什麼不殺幾百個吳軍士兵然後自殺,來個壯烈呢?

    直到我瞭解了關羽和項羽對生命截然不同的態度後,我才明白了。

    關羽對生命的態度,我之前說過了。項羽對生命的蔑視,對生命殘酷的殺戮,與關羽對生命的重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正是由於對生命截然相反的態度,所以到了最後一刻,項羽選擇殺幾百個人給自己做墊背再死。

    而關羽,到最後一刻,知道抵抗已無意義,再多殺人也無任何意義,所以選擇了束手就擒,平靜迎來人生的最後一刻。

    誰更值得尊重呢?

    我只能說,個人認為,就憑關羽對生命的尊重,他無愧於”武聖“之稱。最後總結一下,個人心中的關羽,就是一個軍事思想極為超前的名將,他懂得發動“斬首攻擊”,擅長利用防禦工事配合作戰,重視水陸兩棲協同作戰,重視煽動敵人內部矛盾,擁有這些超前軍事思想的關羽,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更難得的是,關羽重視生命,絕不放棄生命,因為這一點,其他人只是名將,而關羽,成為了獨一無二的“武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春桃樹可用尿素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