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郭老頭
-
2 # 銀匠傳人旋風李逵
1:小魚太多,是你鉤子太大魚吃不嘴裡的問題。這個可能最大。
2:你抬杆時機把握不好的問題,可能早了也可能晚了。
-
3 # 悟溪禪
簡單看是漂相不同,結果都是上魚。
仔細想一下,在野釣環境,還是不同的。
這兩種漂相的原因或者是調漂過鈍,或者是提竿過遲,不過這沒什麼,中魚率高就行。
“觀瓶水之冰,知天下之寒”,透過現象看本質,頂漂上魚一般是鯽魚和其他雜魚;黑漂上魚一般是鯉魚和草魚等大型魚類。
釣組相同且輕靈時,鯽魚和雜魚等體型小的魚類,吃餌後,抬頭,平衡身體,出現頂漂,接下來遊動,出現黑漂。鯉魚等大型魚,吸食餌料力量大,一般直接黑漂。
釣組相同,釣鈍釣跑鉛,小型魚類吃餌動作看不到,只有上浮,牽動主線,黑漂,然後拉起鉛墜,頂漂才能看見。鯉魚等大型魚一般吃餌後,直接擺尾遊走,出現黑漂。
總結:釣無定律,相對而言,頂漂一般是鯽魚等小型魚;黑漂,一般是鯉魚等大型魚。看見黑漂就要做好中大魚的心理準備。不慌不亂,爭取第一時間,把魚竿揚起,避免出現拔河狀態。
-
4 # 野釣手小孟
對於這兩種漂相,我就以最平常的野釣鯽魚鯉魚為物件魚簡述這兩種漂相
首先說明一下,頂漂和黑漂都與調釣方法有一定的關係。調釣的合適才能出現正常的明顯的頂和黑漂,所以頂漂和黑漂是以在調釣合適的情況下分析
頂漂:從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就是你的釣目緩緩上升。但是這種漂相一般都是調釣有問題。頂漂就說明魚吃口的頓目沒有看到。頂漂說明魚已經開始在吐餌料所產生的動作,一般有這樣的漂相還需要再次調漂,以保證能夠觀察到吃口的頓目。頂漂不分魚種,鯽魚鯉魚都有可能頂漂。但是頂漂程度又有可能關係到魚個體的大小。一般頂漂速度快,能夠短時間頂漂至葫蘆,一般提杆個體都還不錯
黑漂:黑漂一般來說大個體的魚類比較常見。但是依舊和調釣有關係。你釣一目抓黑漂也有魚貨,你釣4目抓黑漂可能也有魚貨。但是黑漂的力度你也得懂的分析。比如緩緩黑漂和有力黑漂可能在魚種,個體上都有差別。當你能夠理解並作出迴應一般來說這個魚就跑不掉。當然野釣一般釣2或者釣1都常見,黑漂的可能性很高,又可能是鯉魚,也有可能是鯽魚,甚至提杆釣起來的是白條。所以黑漂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反映魚吃口力度
以上就是頂漂和黑漂的理解。在野外做釣時一定要調釣得當,寧抓黑漂不抓頂漂(喜歡頂漂抬杆刺魚的請忽略)
-
5 # 眼鏡哥說魚
釣魚的過程中最常見的浮漂訊號有三種:頂漂、黑漂和下頓。嚴格來說頂漂和黑漂訊號都是魚吃死口所產生的,而下頓訊號是魚把鉤餌吃進嘴的時候所產生的。也就是說下頓訊號是最及時的訊號,而黑漂和頂漂訊號是比較滯後的訊號。
頂漂訊號產生的原理頂漂訊號更多出現在調釣比較遲鈍的時候,也就是鉛墜接近水底或者是完全沉在水底的時候,頂漂訊號就會比較多。
魚在水底遊動的時候並不是貼著水底的,而是離開水底一定的距離,當魚發現水底的餌團之後就會翹起尾巴,把頭壓低吸食鉤餌,鉤餌吸進嘴之後,魚會抬頭恢復到正常的姿態,正是這個抬頭的動作就會導致浮漂出現上頂訊號。
黑漂訊號產生的原理黑漂訊號也是在調釣比較遲鈍的時候出現的可能性更大,並且黑漂訊號在垂釣大魚的時候會出現得更多,因為大魚吃死口的可能性更大。黑漂訊號是因為魚把鉤餌吃進嘴之後,沒有馬上把鉤吐出來,而是含著鉤餌遊走,此時就會拉動浮漂出現黑漂訊號。
但是黑漂訊號不一定全都是能中魚的訊號,有時候魚只是在窩子裡遊動,並沒有吞餌,魚的身體或者是尾鰭觸碰到釣線也會讓浮漂產生黑漂訊號,所以在釣魚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黑漂訊號抬竿但是沒有魚的情況,有時雖然能夠中魚,但是魚鉤並沒有掛重魚嘴,而是掛到魚的身體,在遛魚的過程中有可能脫鉤跑魚。
-
6 # 石頭釣魚記
秉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頂漂上魚和黑漂上魚有什麼區別?這兩種漂像中魚代表著魚兒吞鉤和離開的運動軌跡不同。
黑漂和頂漂,這兩種漂像的產生是釣友們喜聞樂見的。出現這二種漂像很大程度上表明,水底的鉤餌被移動了。
首先,我就以常見的鯽魚進食過程中呈現的漂像為例。
我們知道鯽魚是翹尾低頭覓食的,鯽魚的整個覓食過程中產生的漂像是這樣的。首先,鯽魚發現餌料,先品嚐餌料(鯽魚有涮餌的習性),這時的漂像是連續的點動。如果感覺到餌料合口,就會一口吞下,這時的漂像是有力的頓口或者黑漂。餌料吞進去後如果沒有感覺到異樣,就會抬頭,這時的漂像是頂漂。可以說鯽魚的漂像是幾種漂像的組合(當然,漂像之間的時間間隔的很短),這也是很多釣友看到浮漂下頓,再頂漂說是鯽魚漂像的原因。
從上述鯽魚整個進食過程中產生的漂像來看,黑漂和頂漂是魚兒進食和離開這些動作造成的。下面我們具體看看這兩種漂像:
黑漂黑漂產生的原因是:魚兒(也可能是其它生物)把鉤餌吞進去或者向下拉動的距離等於或者大於釣目,這就形成了黑漂。一般黑漂有以下幾種情況:
突然黑漂,但浮漂馬上恢復原位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小魚咬鉤造成的。小雜魚魚口較小,吞食比較兇猛,面對著大於魚口的鉤餌,它們無法一下子吞進去,咬著餌料的邊緣向下拉動餌料,拉到一定程度時又放開造成的。
另外一種情況是,魚兒在水底搶食,造成身體蹭線或者尾巴掃線造成的。
出現這種漂像提竿是無魚的。
先是有力的下頓,接著直接黑漂
這種情況中魚率是很高的。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魚兒已經把鉤餌吞進去,轉身離開造成的。
突然黑漂,並且伴隨著浮漂斜拉
這種情況同樣是中魚率很高的。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草魚(行進中進食)或者其它兇猛性魚類咬鉤造成的。
總而言之,黑漂的中魚率一般是很高的。如果出現黑漂不中魚的情況,很有可能是我們調的太靈了,可以透過上推浮漂來解決。
頂漂頂漂產生的原因:水下的鉤餌被魚兒(也有可能是其它生物)頂起離開水底導致的(如果是下鉤的話頂起的距離要長)。頂漂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浮漂呈現慢慢的向上頂漂
浮漂呈現慢慢沒有節奏的上升,這時很有可能是餌料因為霧化導致的,這時提杆往往是無魚的。
浮漂呈現快速的上升又快速的下降
魚兒蹭線可以造成黑漂同樣也是可以造成頂漂的。主要是被蹭的位置不同而已。如果魚兒蹭在子線上會先出現黑漂再上浮。如果蹭在鉤餌處同樣會造成先頂漂在下降的漂像。
浮漂呈現慢慢上浮又快速下降
還有一個可能是小雜魚咬鉤導致的,這種情況和小雜魚產生黑漂的原因類似,不在贅述。
線組在下降過程中出現的頂漂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出現了魚兒介面,這時提杆中魚率是很高的。
浮漂呈現勻速上升後靜止
這種漂像中魚率是很高的。很有可能是魚兒吃進餌料後上浮離開。不過在勻速上升提杆中魚的機率是小於靜止的那一瞬間的。
浮漂呈現頂漂後斜拉及浮漂平躺於水面
出現這兩種漂像很大機率是代表魚兒已經吃了死口,這時提竿同樣中魚率很高的。
引申一點:
子線雙鉤在水底的狀態有三種:
1,上鉤懸浮,下鉤觸底或者躺底
2,上鉤觸底下鉤躺底
3,雙鉤躺底。
子線上鉤出現黑漂較多的是:上鉤懸浮下鉤觸底或者躺底和上鉤觸底下鉤躺底這兩種狀態。而出現頂漂現象,子線雙鉤在水底的這三種情況都是存在的。
寫到最後:不管是黑漂還是頂漂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水下有動靜了。這兩種漂像的區別就是在於魚兒進食和離開的運動軌跡不同罷了。
當然,頂漂和黑漂這兩種漂像都是存在著不中魚的機率的。從這麼多年的垂釣經驗來看,黑漂的中魚率是大於頂漂的。
-
7 # 釣魚倌
不但在釣法上有區別,而且和什麼魚咬鉤也有區別。
●傳統釣頂漂
傳統釣是魚鉤躺底、鉛墜觸底(輕觸底)的釣法。傳統釣法作釣,如果是頂漂,那麼十有八九都是鯽魚外咬鉤。因為鯽魚吞餌的習性動作是低頭翹尾,當吞餌入口後會立即抬頭,抬頭的動作便會帶動鉛墜離底懸浮,從而就使線組向上運動,這一系列運動變化傳遞到浮漂上就會呈現頂漂的反應。
●傳統釣黑漂
傳統釣法中如果出現黑漂的動作,那十有八九都不是鯽魚在咬鉤,而是鯉魚、鯰魚等魚類。
黑漂的形成:之所以會有黑漂的反應,是因為魚兒吞餌後會立即向後退去或者扭頭遊走,這就拖動線組向水下運動,這個向下的運動變化會拖拽浮漂也向水下運動,浮漂會沒入水中,這就是黑漂的反應。
●臺釣頂漂
臺釣是下鉤輕觸底、上鉤懸浮的釣法。這種釣法講究的是捕捉魚兒吞餌的第一口動作。由於魚兒吞餌是將點兒吸入口中,所以當下鉤輕觸底、上鉤懸浮的狀態時,魚兒吸入釣餌會帶動線組有一個向下的力,傳遞到浮漂上就是“頓口”的漂相,有經驗的釣者抓住頓口的一瞬間揚竿十有八九都中魚。
但是,臺釣如果調漂過於遲鈍的話,當頓口的一瞬間錯過後,魚兒要麼會將釣餌吐出來,要麼就會口含釣餌或抬頭、或扭頭遊走,抬頭的過程中就會帶動線組向上送,線組會帶動浮漂向上送。因此,臺釣調漂過於遲鈍的情況下,鯽魚多為頂漂。
●臺釣黑漂
如果臺釣調漂遲鈍的狀態下,黑漂多為鯉魚,因為但是,當頓口的一瞬間錯過後,魚兒要麼會將釣餌吐出來,要麼就直接扭頭遊走,線組會帶動浮漂向水中運動,此時浮漂的反應便是黑漂。
綜上所述,就是頂漂上魚和黑漂上魚的具體情況分析,釣友們,看懂了嗎?
-
8 # 漁者靈魂
都是上魚,但是兩種漂相上魚的狀態並不是一樣的,按照正常來說,不管是頂漂上魚還是黑漂上魚,都已經不是魚吃食的第一時間了,都是已經把鉤餌吃進嘴裡,吐不出來的表現。但是我個人感覺,入果兩者比較,還是黑漂上魚好,但是也要分魚情,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黑漂與頂漂的不同之處,借用鯉魚吃食為例:
一、黑漂:
黑漂是我們很常見的一種漂相,很多釣魚人在釣魚的時候都希望出現的一種漂相,感覺這種漂相就是上魚很穩,中魚的機率很大,但這並不是魚吃食的最標準的漂相。魚吃食最靈敏、也最準的漂相只有頓口。
黑漂是指不管浮漂露出水面幾目,一下全部黑如水中,如果是魚吃食的狀態,那麼是百分之百能上魚,這種漂相是魚已經把鉤餌吃進嘴裡,並且是魚鉤已經刺到嘴裡吐不出來了,魚感覺到疼痛或者危險,掉頭跑的時候,浮漂就會出現黑漂的漂相。
還有一種黑漂是魚蹭線,我們常見的“火箭口”就是黑漂,但是黑漂不中魚,那就是蹭線,我們在垂釣的時候,突然一個黑漂,提竿卻不中魚,這種漂相就是蹭線的。
魚吃食黑漂與蹭線黑漂是能看出來的,吃食的力道大,感覺很有力的一下,蹭線不是浮漂斜著黑就是陰漂,只要常釣魚的基本都能分辨得出來。
二、頂漂:
頂漂中魚也是常見的 漂相,出現這種漂相的時候,一般都是釣的比較頓,魚在吃食的時候,把鉤餌吃進嘴裡,並且沒有掉頭跑的時候,浮漂一般就會出現上頂的現象,尤其是在黑坑搶魚的時候,魚已經出現暴躁的魚情,搶食吃的時候,餌料到底魚就已經吃進去了,然後魚沒跑,繼續想搶食吃,頂漂就這樣出現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調釣的太頓,,魚把鉤餌吃進嘴裡,拉動鉛墜往水淺處走,浮漂自然會出現上頂的漂相。
段落小結:兩種漂相代表著魚在水底不同的吃食狀態,可以直接影響我們垂釣的過程,不同的魚吃食也會有不同的狀態。
三、浮漂調釣的基本規律:
浮漂調釣釣友們都基本瞭解,在針對不同魚情,我們浮漂的調釣也會不一樣,但是總有一個規律可以借鑑,我們借用調7釣3來詳細說一下:
我們正常垂釣,初步判斷調7釣3,在垂釣過程中我們還是需要根據魚情來調整浮漂的釣目(釣目是指我們調好浮漂,找好水底,掛好餌料之後,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數)。
如果出現下頓口,提竿不中魚,證明我們浮漂調靈了,我們需要把浮漂下推,讓浮漂的釣目露出水面4目或者5目,再來試一下下頓口是否上魚。如果還不上魚就繼續上推浮漂。
如果調7釣5出現浮漂沒有標準的漂相,下陰半目或者一晃動卻中魚,這就是浮漂調的太頓,我們需要把浮漂往下推,讓浮漂的釣目露出水面4目或者3目。
這個當然不能完全一樣,希望釣友們借鑑其中的道理,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浮漂的調釣。
本文總結:
不管浮漂是上頂還是黑漂,這都不是魚吃食的第一口,這些漂相容易放掉很多魚口,遲吃食最正確的漂相就是頓口,也是中魚率最高的一種漂相。
-
9 # 野釣秦淮
頂漂和黑漂是在釣魚時經常出現的兩種漂相,而且出現這兩種漂相時,提竿基本都能中魚。那麼頂漂和黑漂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而且又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們來對這兩種漂相具體分析一下。
什麼是頂漂
頂漂也叫送漂,就是指浮漂平水面上升一定的目數,有一二目,也有三四目,有時甚至浮漂全升出而睡在水面。頂漂一般以鯽魚較多,當然其它魚吃餌時也會造成頂漂。正常魚兒吃餌頂漂時一般會同時伴有幾種漂相,一是浮漂先點動,像小雞啄米一樣,然後出現頂漂。再就是浮漂被頂起,然後又接著下沉。還有一種就是浮漂被頂起後,緊接著出現浮漂移走的漂相。在先點動後頂漂時,如果點動的速度較慢,然後頂漂戓頂漂後移走得比較平穩,一般魚都不會小,如果點動速度很快而且幅度較小,一般都是小魚。
造成頂漂的原因
(一)通常我們在野釣時,由於水域的魚種較多,所以造成頂漂的原因也就各有不同。如以上所說,先點漂後頂漂,是典型的鯽魚吃餌漂相。因鯽魚在水底吃餌時是頭低尾高,呈傾斜狀態,而且鯽魚吃餌時一般喜歡在餌料邊緣先涮幾下,於是便會出現浮漂點動的漂相,當涮過幾下餌料後便會把餌料吸入口中,然後再抬起頭,由於餌料被鯽魚抬起,浮漂所受向下重力減小,所以這時浮漂便會上升,也就出現了頂漂的漂相。還有就是在鯽魚把鉤餌吸進嘴裡以後,有時會向旁邊遊走,在遊走時必然會帶動魚線,線組上的浮漂也會被拉著下沉,於是便會出現先頂漂後沉漂的漂相。
(二)再就是頂漂過後出現走漂。這個是因為魚兒在水底吃餌時先抬起鉤餌,便出現頂漂的漂相,而有的魚兒因各自的吃食習慣,喜歡把餌料帶到別處去吃,於是便拖著鉤餌平移遊走,所以這時便會出現先頂漂後走漂的漂相。另外還有一些原因也會造成頂漂。比如小魚鬧窩時在水中頂餌或頂水中風線,這時也會出現頂漂,但這種頂漂一般速度較快。還有在浮漂調釣得很靈的時候,魚兒在窩裡遊動或吃餌時所產生的壓力,也會使餌料向上浮動,以致於造成虛假的頂漂漂相。另外有時在鉤上的餌料溶散之後,浮漂也會慢慢地出現上頂漂相。
什麼是黑漂
黑漂也叫沉漂,是魚兒在水底把餌料吃進嘴以後,拖著鉤餌遊走時帶動浮漂下沉所出現的漂相。黑漂也分幾種,有的是實口,也有的是假口或其他原造成的黑漂。黑漂一般可分為先是頓口然後黑漂,這種漂相中魚率較高。其次是浮漂向著一個方向移走,同時浮漂也在不斷下沉,這種漂相中魚率也很高。還有浮漂在黑漂之後又升出水面,這種漂相一般提竿都是空竿。再就是浮漂突然下沉,而且下沉速度很快,但跟著又升出水面,出現這種漂相提竿也是無魚。最後還有種黑漂,就是浮漂在黑漂時呈勻速下沉,這種也是假口。
造成黑漂的原因
(一)在黑漂時,由於所處的前提條件不同,所以黑漂的成因也就不一樣了。首先是浮漂先頓後沉形成的黑漂,是魚兒把鉤餌吞進嘴裡以後,在移動身體的時候帶動魚線,以致於把浮漂拉入水中形成了黑漂。這種漂相一般以鯉魚居多,有時大鯽魚也會形成這種漂相。其次是移動時黑漂,是魚兒在水底把鉤餌吃進嘴裡以後,向著一個方向移走,並且不斷把浮漂拉入水中形成了黑漂,這種黑漂一般是草魚之類走動時進食的魚兒產生的漂相。
(二)再就是黑漂之後又升出水面,這是由於魚兒在水底把鉤餌吞進嘴裡後又吐了出來,也就形成了先黑漂後升漂的漂相了。還有浮漂突然快速黑漂然後又升出水面,這是窩裡成群小魚往下頂著鉤餌時形成的黑漂,當頂到一定距離便又鬆開,浮漂也就升出水面。另外還有浮漂勻速下沉,是因為窩裡有魚壓線,或是魚兒甩尾時帶動魚線形成的黑漂。
總結
總之,正常情況下的頂漂或黑漂,都說明窩裡有魚在吃餌,出現這兩種漂相一般都有中魚的可能,當然,有時也有例外。至於這兩種漂相有什麼區別,那也就是魚兒在水底吃餌時所產生的動作不同。很多人都說黑漂中魚率高,其實,這個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有時跟浮漂的調釣也有著一定的關係。比如在浮漂釣得過於靈敏的時候,魚兒有時輕微的吃餌動作也會造成黑漂,但提竿卻不中魚。所以在釣魚時,應當根據實際魚情,合理調釣,這樣在魚吃餌時才能出現真實的漂相。
-
10 # 荊京農家
頂漂和黑漂,這二種漂相是最常見的漂相。
頂漂,就是漂從水中往上浮,甚至倒漂浮在水面。如果你不提竿,魚還沒脫鉤的情況下,魚會往水中間拉,最後黑漂;有時也會往水邊上拉,拉進岸邊的水草枯樹枝裡面,讓你魚跑線纏!
黑漂,很好理解,浮漂沒入水中看不見。如果不及時提竿刺魚,遇到大魚拔河,勝負難定;黑漂時你正在神遊時,剛好又沒有失手繩,那就準備看你的神竿水中芭蕾舞吧!
那麼頂漂和黑漂,魚在水中狀態是怎樣的呢?
魚吸食餌料入口中,鉤刺痛魚時,魚會逃竄,有時魚會往上層遊或者岸邊拉,就會頂漂,有時魚會往深水區或者往別的地方逃,就造成黑漂。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如果魚慢慢拉走,又剛好水底又平,就會造成慢慢走漂,這時魚已上鉤提竿刺魚就是。多數情況下,頂漂黑漂越慢的,越是大傢伙。
三十多年野釣經驗,各種大小魚漂相都見過,每一種魚都有頂漂或者黑漂,沒有固定模式,只有某些水域黑漂或者頂漂二種漂相其中一種漂相多一點而矣。
這兩種漂相,黑漂稍晚點提竿刺魚沒問題,但頂漂要適到好處的及時提竿刺魚。頂漂時,魚咬著鉤往上跑,很多時候提竿,剛開始感覺空的,半水中才有感覺上魚,打竿晚了,很容易跑魚,特別是鯿魚和翹嘴,這兩種上層魚都有這個特性,咬鉤後快速上浮逃跑!
-
11 # 人間漁樂
頂漂中魚和黑漂中魚是最常見的兩種中魚方式,前者向上執行,後者向下或者向側方執行。線組是我們釣魚的主要部件,鉤在水下的執行狀態,全在浮漂上表現出來。當然,所呈現的狀態也多種多樣,並不止黑漂和頂漂兩種,善於閱讀浮漂,想象出它在水底的執行軌跡,可以把握中魚時機,增加中魚機率。
我們就主要以題主所說的頂漂上魚和黑漂上魚為例,淺談頂漂和黑漂的區別,並剖析其中的原因。
主要論述:頂漂形成的原因黑漂形成的原因一、頂漂中魚在我們蘇中一帶,目標魚以鯽魚,鯉魚為主。鯽魚分佈最廣泛,在所有水面,只要有魚,就有鯽魚的存在。因為鯽魚具備繁殖力強,耐氧性強的特點,雖然個體較小,每次也佔據漁獲的重頭。
鯽魚吃食是身體傾斜的,頭朝上,或者頭朝下進食。我們用單鉤沉底作釣時,中魚十有八九是頂漂中魚,什麼原因呢?
首先,鯽魚的吃鉤方式是吸食。一般小口的魚類都是吸食,這一點,我們生活之中也有體驗。當你想吸食螺絲等食物時,都要先嘟起嘴唇控制氣流。所以小口利於吸食,大口利於吞食,濾食。當鯽魚吸食沉底魚鉤時,就會抬起魚鉤,此時,表現出的漂相一定是頂漂,且頂漂的過程是緩慢的,如果頂漂太快,但很快又恢復原位,那是小魚拖拽形成的。一般魚越大,漂的動作越穩,如果上下抖動,頂漂,黑漂頻繁切換時,幾乎都是小魚。因為小魚,體型小,身體靈活,動作改變快,所以漂相容易變得眼花繚亂。
小結:頂漂中魚,浮漂移動的過程是魚鉤從觸底進入魚嘴裡的過程,當頂漂這個動作停止時,魚鉤即在魚嘴中,此時提竿,是中魚的最佳時機。
二、黑漂中魚臺釣雙鉤,有時黑漂中魚,有時頂漂中魚,而且全是鯽魚,釣友們雖然魚釣上來了,但也會困惑,為什麼上一條頂漂中魚,這一條是黑漂中魚。其實想象一下水底魚的狀態就明白了。
以臺釣調四釣二為例,一鉤懸浮,一鉤觸底。鯽魚屬於底層魚類,且是斜著身體進食的,臺釣上鉤懸浮的話,中魚,一般是黑漂。因為鯽魚斜著身子,有斜向下的拖動力,形成黑漂的機率很大。臺釣下鉤觸底的話,中魚一般都是頂漂。因為對於觸底的鉤,魚的吸力一般是斜向上的,這就使得觸底魚鉤懸浮,在漂相上顯示就是頂漂。
鯉魚一般是黑漂,鯉魚生性膽小謹慎,吃鉤之前會先試探,試探時,漂相上是輕微的點動。當它感覺安全之後,會拖動魚鉤,邊走邊吃,這時表現出的漂相就是黑漂,走漂。
總結:一般向上吸食釣餌會形成頂漂,在頂漂這個動作完成之後,魚漂沒有其他動作時,幾乎可以判斷出魚鉤在魚嘴中,應當及時提竿。而黑漂,是魚向下或者向旁邊拖拽魚鉤導致的,在這一連續動作沒有中斷之時,可以判斷,魚鉤在魚嘴中。一般,大魚比較沉穩,動作穩健,小魚,比較輕浮,搖擺不定。
-
12 # 飛揚小哥哥566
頂漂上魚和黑漂上魚有什麼區別?
一、頂漂是鯽魚咬鉤的基本漂相,其他魚咬鉤也能製造頂漂。頂漂的漂相變化是多樣比較常見的有先點後頂、先頂後沉、先頂後走等三種變化漂相。
1、先點後頂是鯽魚咬鉤的典型漂相,鯽魚習慣斜身試餌觸餌,重複吸餌形成點漂。先點後頂是鉤餌入口漂相,無論半頂、全頂、臥抬提竿是可以上魚的。
2、先頂後沉是鯽魚咬住鉤餌拉平身體的過程中,受外界影響,如有魚搶餌,開始移動身體離開原地,導致墜體移動,拉漂下沉,形成先抬後沉漂相,提竿多數有魚。
3、先頂後走是鯽魚、鯉魚、草魚、鯿魚等魚都可以製造先頂後走漂相,構成先頂後走漂相,漂與魚的爭搶食餌習性有關,在兩魚或多魚的食餌環境,魚搶到鉤餌後。會匆忙離開原地,躲到遠處細細享用,鉤餌離底,墜體上升產生頂漂,匆忙離走,拉動浮漂,形成走漂。
二、黑漂漂相不同於頂漂漂相,頂漂是單一上升移動墜體的入口漂相,黑漂漂相則包含著一定外部因素,既有魚咬住鉤餌平移墜體產生的漂相,也有非咬鉤(如魚體壓線)的漂相。因此,有些黑漂漂相提竿是有魚的,有的黑漂漂相提竿是不會有魚的。
1、先點後沉是鯉魚咬鉤時的典形漂相,鯉魚用嘴唇鯉及鉤餌時會產生點漂,當鉤餌吸入口後,鯉魚會含住鉤餌前進或後退,平移的墜體會將浮漂拉入水中,構成先點後沉的變化漂相。先點後沉是入口漂相,提竿是有魚的,但提竿的時機要稍稍置後一到兩秒,讓鉤餌充分進入魚的口腔內。
2、均勻下沉,有兩種情況構成:一是魚體壓線行進,墜體不動,但壓彎主線,緩緩拉動浮漂下沉。二是底層鯰魚之類大魚咬鉤,將鉤餌墜體一併吸入嘴內行進,主線彎曲,構成浮漂均勻下降,提竿不空,必是大魚。快速下沉。無任何觸餌動作,好生生的浮漂快速下沉,多為小白條等小雜魚爭搶鉤餌。
3、先沉後升是指浮漂被拉入水面之後,很快又在原地升出水面,不再動作,造成這種漂相動作的原因有二:一是鉤餌已被魚口吞進剝吃,並將魚鉤吐出。二是鉤餌被魚口吞入後發現有問題,及時將鉤餌吐出。都應輕輕提竿檢查釣餌狀況。
祝大鯽大鯉!
-
13 # 老宋如是說
問題有些寬泛,
如果是大師,能做出萬言詳細解釋。
老宋才疏學淺,只能說:
習慣就好,上魚多就是硬道理。
-
14 # 大別山小農人
我們使用立漂釣魚的時候,其實漂相是比較多的,但還是以頂漂和黑漂比較常見,也有二者和其它漂相的結合,總之這些漂相主要還是由魚的進食特點決定的,不管你的調釣如何或者魚情如何,漂相總得來說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那麼頂漂和黑漂之間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就以鯽魚為例來聊一聊。
鯽魚進食的過程鯽魚屬於常見的淡水魚種,也是我們主釣的魚種,在鯽魚的漂相上不管是頂漂還是黑漂大家都比較感興趣。主要是由於鯽魚在進食的時候,頭會低下去找食物,尾巴翹著的,在發現食物的時候,會首先“品嚐”一下,此時浮漂可能會出現點動的漂相,如果鯽魚感覺可以吃,就會用力吸食,此時餌料會被迅速地吸進嘴中,位移的距離就是浮漂下沉的目數,如果你釣的目數比較低就會出現黑漂的現象。如果鯽魚含在嘴裡又不吐出來的話,就會抬頭遊走,此時浮漂就會被上抬,浮漂就會出現頂漂的訊號。
頂漂的魚情和漂相出現頂漂的時候,可能你的調釣是比較鈍的,魚在含著釣餌遊走,尤其是下鉤,此時的魚情還是比較好的,常見於活性較好的生口魚,或者魚口較輕的時候。頂漂漂相也有所不同,一般緩慢而有節奏的,斜著地上頂,然後突然停住,或者一直頂到漂根部,上魚的機率是比較高的。如果是快速上頂,快速下降,或者一點點沒有規律地上頂,基本上都不是什麼正經魚咬鉤,大機率是小魚鬧鉤或者魚蹭線了。
黑漂的魚情和漂相黑漂是釣魚人最喜歡的漂相了,說明魚的吃口比較猛,活性也大,中魚的機率也大,此時的調釣還是相對比較靈敏的,魚和餌料之間的距離合適,餌料的入口性也比較好,所以魚才能一口吸進去產生黑漂。黑漂的漂相比較簡單,就是釣目全部沉入水裡,如果釣目比較高的話就成了頓口,大魚常見的黑漂可能分幾次完成,首先是小頓口,然後才是黑漂,而一些大魚的黑漂是浮漂直接被斜著拉入水中,說明此時的魚口比較乾脆。
總之,不管是頂漂還是黑漂,都說明了魚的進食慾望比較好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分辨實口漂相,在多次提竿未中的情況下,改變作釣方式和調釣,才能更好地適應魚情。
-
15 # 鯽魚殺手
釣魚,除了路亞、筏釣和部分釣法不用浮漂就能釣魚,但通常手竿釣魚是都需要浮漂的,所以浮漂又被人稱之為釣魚人的眼睛。在垂釣過程中魚吃鉤上的釣餌時,我們透過觀察浮漂的漂像,來決定起竿的最佳時機,在這過程中浮漂通常會出現2種漂像,一種是浮漂頂起中魚,另一種則是黑漂中魚,雖然2種都能上魚,但區別很大且機率大小也有區分。下面,我就和釣魚分享一下,頂漂和黑漂上魚的區別,以及哪種漂像更容易上魚。
一、黑漂上魚。
黑漂,是指在釣魚在攝食釣餌時,浮漂被水淹沒沉入水下的時這就叫做黑漂。浮漂出現黑漂的現象,通常是魚將釣餌吸入嘴裡造成的,或者是魚將釣餌吸入後,遊走時的連帶作用。一般出現黑漂上魚的機率很高,尤其是在使用臺釣的立漂情況下,將浮漂的靈敏度調高一點,抓魚口往往出現黑漂都能上魚,只要魚鉤的大小合適,即便是再小的魚也都能上鉤。
比如說:我們在調高目釣底目時,魚鉤在水底的狀態,則呈現上鉤離底下鉤輕觸底,水面的釣目約在1~2目。魚吃餌是透過向內吸食,因為釣的比較靈敏,所以魚在吸食釣餌時浮漂就會出現鈍口或者黑漂,此時揚竿都是刺魚的好時機,而且還是十拿九穩。
二、頂漂上魚。
頂漂,是指魚在吃釣餌時魚上鉤以後,浮漂出現上頂的現象,這種漂像非常常見,無論是七星漂還是立漂,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兩者的上魚機率卻有著天壤之別。喜歡用七星漂釣魚的釣友幾乎都遇到這種樣的情況,當七星漂浮漂出現頂漂的情況時,上魚的機率是非常大的,因為魚在攝食釣餌時是魚頭向下尾巴向上,釣餌吸入嘴裡以後魚便會抬頭,浮漂則會出現上頂,而此時也是最容易刺中魚的。
如果是使用的立漂,出現頂漂上魚的機率非常小,這也是我們在使用立漂釣魚時,通常出現頂漂而不打的主要原因。原因是使用餌料釣魚時,小魚有時會成群的包圍釣餌,甚至將釣餌抬起來,所以水面上的浮漂經常會呈現一會兒上頂然後又慢慢的下沉,反覆如此揚竿刺魚卻不中魚。但在釣的比較鈍的情況下,如果出現頂漂卻反而能刺中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釣的鈍相當於釣死口,意思是等到魚已經上鉤準備遊走了你才發現。
三、黑漂與頂漂的區別。
我對這兩種漂像的定義是,一個釣的靈敏一些,另一個釣的鈍一些,當然,有長處肯定也有短處。比如說黑漂這種漂像,釣的靈敏雖然好,但在小魚鈍多的情況下就行不通了,排除釣大魚以外,其實黑漂其實揚竿已經有點晚了,尤其是像鯉魚這種會試探性的吃餌,通常浮漂出現鈍口就打了,實際上鈍口也是黑漂的一種,也可以說是黑漂的前半部分。
頂漂是屬於釣鈍但鈍有鈍的好處,尤其是在釣大魚時,鈍不會造成蹭線黑漂,更不會出現假口但釣小魚不適合。但對於七星漂釣組來說,頂漂釣魚的上魚的機率是不亞於臺釣黑漂的。所以,釣魚時無論是頂漂還是黑漂,都是要根據環境和垂釣的魚種,以及魚的大小而定。
-
16 # 江釣人狂龍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頂漂上魚和黑漂上魚,你管它有什麼區別,能上魚就行。
開玩笑哈,其實只要搞清楚水下魚發現鉤餌後的一系列從試探到吃餌的動作,就不難理解這兩者的區別。這裡需要注意一下,黑漂是相對的,因為黑漂的意思是指浮漂被魚拉進水裡,但如果你浮漂的釣目只有一目甚至更少,那基本上只要出動作就是黑漂,嚴格來講,這不算黑漂的範疇。我們通常講的黑漂,是浮漂被魚拉進水裡,而且短時間內不再回復。
浮漂上頂無論是傳統釣,還是臺釣,浮漂上頂,肯定就是線組下端的鉤餌或部件對浮漂的下拉力消失,浮漂在自身浮力的作用下回復到水面,表現為上頂。那線組下端拉力消失的方式有哪些呢?
1、 魚吃餌後抬頭 這是最常見,也是傳統釣利用最多的漂相。多數是鯽魚,當然別的魚也會,它們發現餌料後,先上前試探或啃咬,為什麼說啃咬,因為多數時候傳統釣所用的魚鉤偏大,而且活餌一般都是呈條狀的,不像商品餌團那樣方便吸食。所以,在頂漂前,一般描述其吃鉤的動作用是“如搗蒜”。經過啃咬,也可以說是數次補吸,將魚餌吃進嘴裡,接下來就是抬頭,抬頭後可能遊離也可能原地“品嚐”食物。而這個抬頭動作,就將鉤餌抬離河底,線組下端對浮漂的拉力消失,水面上的浮漂自然就上頂。
2、 魚銜著鉤嘴遊離底面 上面說了,一般鯽魚都表現為較為斯文的吃進嘴裡,抬頭“品嚐”的步驟,但也有一些魚不遵從這個過程。如下底的白條、翹嘴,水底的雜魚等,它們吃到嘴,往往是不管吃沒吃進嘴裡,銜住餌就遊走。如果是垂直向上的成份較多,那浮漂也就表現為上頂。
以上兩種,多數時候,第一種是為有效魚訊,提竿後會中魚。而第二種,則會依吃餌的魚種及大小,提竿後可以出現各種可能,如空竿、中魚、脫鉤。
黑漂與浮漂上頂相反,肯定是有向下拉的力存在,而且持續存在。需要說一下,線組垂在水裡,不是說非得需要垂直向下拉,浮漂才會沒入水中。就像手牽著飄在空中的氣球,當牽球人跑起來,氣球的高度也會降低,同時橫移,不是說非要向下拉才會降低。水底的魚也是一樣,餌落在水底,魚也不能拉著餌料往泥裡鑽。除非鉤餌正好落在一道坎的邊緣,魚吃了餌馬上游到坎下。
魚銜著鉤餌橫向遊離較多的距離,在浮漂上就會表現為黑漂。而後續中不中魚,又因魚種的不同而不同。一些底層的大個體魚,如鯉魚、青魚,多數時候都是這樣的進食方式。但很多很多的雜魚,也是這樣。同頂漂一樣,雜魚多數時候根本不會等到吃實了(實際上鉤子或餌大了,也吃不實)才遊離,往往都是頂著餌就跑。而自然水域裡,雜魚的數量比這些大魚要多得多,所以,更多時候,直接黑漂反倒是雜魚的訊號。
總結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頂漂還是黑漂,除了吃餌特別兇猛或異常生口的魚,一般都不是第一魚訊。都是魚將餌吃進嘴裡的後續動作,要麼抬頭,要麼遊走。作為主動進攻性更強的釣魚人,多數都是等不到這一步就揚竿刺魚了。但真的等到這一步才揚竿,如果吃餌的是目標魚或個體較大的魚,那拿魚上岸就更加穩妥,因為無論是抬頭還是遊走,都是吃實後的表現。所以,守釣大魚時,很多人往往都會放過之前的一切浮漂訊號,只等黑漂或頂漂。
-
17 # 一筆一杆一生
頂漂上魚和黑漂上魚有什麼區別?關於這個問題,它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釣的鈍和魚就餌的姿態。當然了,釣的靈敏也有頂飄上魚和黑飄上魚的,但頂飄上了魚,他有一個先頓口再頂飄,黑漂上魚他有一個先頓再送後黑漂。
在垂釣當中,由於釣的鈍。當魚把鉤餌吸到嘴裡的一剎那,浮漂上沒有顯示。比如鯽魚俯身吃餌時,由於釣的頓,魚吃口的第1個動作浮標上沒有顯示。當魚把餌叼走抬頭遊走的時候,遊走的姿態是向前上方遊或向後上方退。浮漂上才出現了上頂漂相,這個時候抬杆中魚。黑漂中魚的漂相,比如鯉魚吃餌時。第1個動作圖示上沒有顯示。當魚吃住餌扭頭或向前遊走時。在浮漂上會出現黑漂現漂相提杆中魚。無論是什麼漂相中魚。在調釣上沒有問題。就是釣頓的時候,稍微損失了一些訊號。釣大魚就沒有什麼關係。釣小魚就損失了中魚的訊號。
-
18 # 愛釣鯽魚的老哥
頂漂上魚是正常的漂相,黑漂上魚屬於非正常上魚,二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釣魚活動中,有魚在窩內後,只要釣餌下水,鯽魚透過嗅覺能感知到釣餌的位置,透過視覺進行定位,當鯽魚在吞餌過程中,釣餌給吸入囗中後,感知到鉤尖的存在,判斷出不安全因素存在,此時想吐出鉤子,但魚並沒有手幫助去除,怎麼辦呢?只有透過抬頭的方法,此時的頂漂,事實就是鯽魚想透過抬頭去掉威脅。因此,頂漂的出現,就是提竿的最佳時間。
而黑漂又是如何發生的呢?黑漂是因為釣點的魚,知道吃餌後會有不安全因素存在,但它飢餓,不想放棄,只能吸食後立即想跑,因此黑漂出現過程的產生,說明釣餌己入鯽魚的囗中,不會產生吃不牢的問題,魚認為,我吃食後立即跑掉,讓人類找不到我在什麼位置,不就是安全了嗎?殊不知,鉤子上還連著釣線,因為速度快,距離遠,漂直接給拉下水看不到,這種情況就是黑漂。發生黑漂這個情況,說明這條魚以前給釣魚人釣到過,由於某種原因又脫鉤了,因為有過經歷,才會認為,當時給拉出水面,是因為沒有逃跑造成的,因此,這一次學精了,吞下餌後立即消失會更加的安全。
而頂漂的鯽魚,說明它是第一次吃餌,從來沒有發生過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它也不知道吃釣餌會有什麼不好,於是便發生了正常的吞餌過程。
如果是在同一個釣點,即使沒有發生過脫鉤的鯽魚,有時也會發生黑漂現象,它與每條魚的習慣有關。有些鯽魚,即使從來沒有給人類釣到過,也沒有發生過脫鉤情況,在面對美食時,都會吸食後立即逃跑,它們認為這樣做比較的安全。
無論是頂漂還是黑漂,它們的共同點都是魚己吞食釣餌,不同的是,不同的魚思維是不同的,才存在行為的不同。
總的說來,頂漂容易讓釣魚人接受,發生頂漂,大家一看是有鯽魚上鉤了。而發生黑漂,誰也不知道鉤子上究竟是什麼魚,有時會覺得是毛魚。
-
19 # 亮仔愛釣魚
頂漂和黑漂這兩種漂相都是我們釣魚人士最喜歡看到的畫面。出現這兩種漂相說明水下有魚或者其他生物打破了線組的平衡,所反饋到浮漂的訊號體現。
首先我們來看下,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頂漂。一般來講,會出現頂漂的原因是,魚兒在水下索餌的時候,比較大機率由於我們釣的比較鈍,導致魚最開始吞餌的時候,並沒有打破他們之間的平衡。
當魚兒將餌料索進嘴巴的時候,發現有陷阱,於是做出吐餌,這個過程魚兒身體會有一定的起浮,此時浮漂和鉛墜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子線原本在水底觸底或者躺底變為由魚嘴銜接)浮漂在牽引力的作用下,浮力上升,這個時候浮漂就會出現上頂的漂相。
另外一種頂漂經常是出現在我們釣離底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餌料還沒到預定的水層,或者到了預定的水層之後魚兒前來索餌後,改變了他們之間的平衡,有非常大的機率會出現頂漂的現象。
我們日常垂釣中,最常頂漂釣上的魚有,土鯪,鯿魚,白條等。當出現浮漂緩慢的頂起,這個時候提竿刺魚的成功率相對來講是比較高的。當然如果浮漂出現快速頂起這種不正常的漂相的時候,可能是小魚在鬧窩,這個時候空竿的機率就比較大。
再來看下黑漂。黑漂一般是指鉤餌被魚吃進嘴巴,並且較大機率魚鉤打穿了魚嘴,魚兒在吃通或者受到一定程度的驚嚇,拖著魚鉤驚慌逃走所呈現出的漂相。
在我的釣魚生涯中,最常遇到這種現象的就是鯉魚。鯉魚它有號稱推土機的說法,通常都是進窩就瘋狂掃蕩,吃食那是相當的粗魯,從而經常被魚鉤直接扎穿魚嘴,受痛之後拼命的逃走。看到這裡是不是感覺很有畫面感,有那就把眼睛閉起,慢慢感受這個畫面。哈哈!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魚進窩之後,身體或者尾巴蹭到線,也會出現黑漂的現象,不過這種比較容易分辨,一般是快速的黑漂然後復位迴歸原來的釣目,這種漂相是魚進窩的現象,千萬要按耐住性子,不要提竿,避免過早的驚擾魚群。
-
20 # 大鯽魚工作室
釣魚人都喜歡頂漂和黑漂,只要不是小魚搗蛋大家都會欣喜。
本人釣魚只喜歡用七星漂,那麼我就專門說一下用七星漂的體驗。
釣鯽魚的時候,麥粒打窩掛鉤蚯蚓,在水庫一般都是黑漂。鯽魚把魚鉤拉走,有的甚至拉很遠把魚竿稍拉的一閃一閃的。當然,用朝天鉤的話,鯽魚咬鉤先是頂漂,然後才拖著魚線跑。鯽魚吃鉤後,一般往草裡跑,要麼往深水跑,往近岸跑的一般是小鯽魚。漂像緩慢下沉的,一般是大鯽魚,三四兩以上的鯽魚。
釣鯉魚的話,我用谷麥釣法。一般逗釣過程中,剛把鉤餌放下,鯉魚吃鉤了,漂像是七星漂緩慢被拉黑,沒入水中,魚線也跟著走,這時候揚竿刺魚會感覺到大魚的遊動,這就是鯉魚的黑漂。
鯉魚也有頂漂,有一次我掛鉤玉米守釣,發現七星漂頂起而後漂被拉走拉黑,揚竿刺魚中了一條兩斤的鯉魚。我的經驗,在三米以上深水鯉魚大一點的都是黑漂走起來。淺水裡容易頂漂。
草魚咬鉤一般黑漂,因為草魚在遊動中吃餌,漂黑的快魚線被拉的遠,特別是水庫中的大草魚野性十足,直接拖著魚竿跑。
有些時候我覺得夏天掛玉米守釣大魚,可以不用漂,直接看竿尖就可以了。看魚線走向也可以。
發酵玉米
野生鯉魚
回覆列表
頂漂上魚和黑漂上魚有什麼區別?
這個應該從魚的在水中所處的區域有關係,有的與生活在水中上層水區,有的魚生活在中層水區,還有的魚則生活在深水區,就是下層水區。
那麼,如果說頂漂上魚的話,那肯定是被上層水區的魚吃到了誘餌,所以她會拽著餌料往上曾水區遊,就會出現頂漂上魚的現象。
如果是黑漂上魚的話,應該是深層區域水的魚吃到了誘餌,它會將誘餌兒拉至深水區,則會出現黑漂上魚的情況。
一般如果頂漂上魚的話,可能會釣到比如說白條,大頭魚,胖頭魚等生活在上層水區的魚種。如果說黑漂上魚的話,很可能會釣到鯰魚,鯉魚,草魚等下層區域生活的魚類。